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on the Growth of Vitis vinifera cv.Malvasia Grafted on Different Rootstocks 被引量:2
1
作者 QI Wei GUAN Xue-qiang +3 位作者 LI En-mao ZHAI Heng WANG Xiao-fang DU Yuan-p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67-572,共6页
To lay a biological foundation for rootstocks and alternate irrigation (AI) popularization, the effects of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PRD) on the growth of the grapevine Malvasia grafted on different rootstocks were... To lay a biological foundation for rootstocks and alternate irrigation (AI) popularization, the effects of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PRD) on the growth of the grapevine Malvasia grafted on different rootstocks were investigated. Biological effects of 1/2 divided root irrigation on three combinations, i.e., Malvasia/420A, Malvasia/3309C, and Malvasia/110R, were studied by wood-boxed plants. All the plants were separated into three groups for different irrigation strategies. Mass growth of new root in alternate-irrigated plants was remarkably promoted by about 7.8-22.2% higher than the well- watered ones. However, new shoot growth, especially the internode was reduced by alternate irrigation. The average root-shoot ratio of all the three combinations was increased from 1.1 to 1.46. New root growth and internode length were decreased by fixed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FI) at different amount, M/3309C at 37.9 and 36.9%, M/110R at 18.4 and 22.5%, respectively. Total biomass of all the three combinations under FI decreased at the rate of 19.2-34.3% compared with well-watered ones. Water stress adaptation of grapevine mainly depends on rootstock. 110R is more efficient than 3309C and 420A in water stress adaptation. PRD-AI benefited root growth, thus improved the drought-resistant ability of grapev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vine (Vitis vinifera) ROOTSTOCK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GROWTH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a Novel Irrigation Method: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2
作者 Alaa Abdallah El-Sadek Mona Ezo Radwan Ahmed Ali Sali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8年第1期34-44,共11页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PRD) is an irrigation technique which offers a means of modify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rops through relatively simple changes to the method of water delivery. The technique causes th...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PRD) is an irrigation technique which offers a means of modify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rops through relatively simple changes to the method of water delivery. The technique causes the stim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which are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water stress and this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water use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chemical signals in drying roots. Partial drying of one half of the roots of plants grown with two root systems is rapidly translated into a reduction in transpira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all the crop leave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ine and simulate the novel irrigation method (PRD), which would stimulate the endogenous stress response mechanisms of Conocarpus erectus trees in the pilot area of the Arabian Gulf University in Bahrain and wheat and maize crops in the Mashtul Pilot Area (MPA), Egypt using Saltmed model so that vigor is reduc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use is enhanced. This is to be achieved by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hydration status of parts of a crop’s roots that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vegetative vigor without detrimental effects on canopy water relations. The PRD technique is researched for wheat as a winter crop and maize as a summer crop in Egypt. The technique causes the stim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which are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water stress and this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water use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chemical signals in drying roots. The results confirmed an increase in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using PRD comparing with conventional flood irrigation. The research highly recommends applying the PRD method in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countries and in new reclaimed areas in Egypt to save water and improve crop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Conocarpus Erectus Trees MPA GCC
下载PDF
基于半偏联系数和动态差异度系数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方法
3
作者 陈浩 金菊良 +4 位作者 崔毅 张诗懿 周亮广 刘凌 蒋尚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5,共11页
为客观准确地评估区域旱灾风险,依据半偏联系数思想构建了四元联系数的迁移率矩阵,以此来修正四元联系数分量,同时提出了随样本指标变化而变化的差异度系数计算方法,计算了四元联系数中的差异度系数,构建了基于半偏联系数和动态差异度... 为客观准确地评估区域旱灾风险,依据半偏联系数思想构建了四元联系数的迁移率矩阵,以此来修正四元联系数分量,同时提出了随样本指标变化而变化的差异度系数计算方法,计算了四元联系数中的差异度系数,构建了基于半偏联系数和动态差异度系数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方法,在亳州市的应用结果表明:2008-2020年,亳州市旱灾风险系统中的危险性子系统基本处于轻险和中险两种状态,其中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和土壤类型是脆弱性指标;暴露性子系统处于轻险和中险两种状态,其中人口密度和耕地率是脆弱性指标;灾损敏感性子系统基本处于微险状态,其中农业人口比例是脆弱性指标;抗旱能力子系统处于中险状态,其中水库调蓄率、单位面积现状供水能力、单位面积应急浇水能力和节水灌溉率是脆弱性指标;亳州市旱灾风险综合系统处于轻险和中险两种状态,并且整体变化趋势从中险向轻险发展。本文联系数值法和半偏减法集对势方法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并且联系数值法的计算结果更加稳健、可靠,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风险评估 半偏联系数 联系数分量 动态差异度系数
下载PDF
果树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4
作者 杜太生 康绍忠 +2 位作者 胡笑涛 张富仓 龚道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分根区交替灌溉研究成果分析,综述了一种既能满足果树水分需求,又能控制植株长势、减少“奢侈”蒸腾、改善果实品质的果园节水灌溉新技术——果树根系分区交替灌溉,阐明了其理论体系和节水优产机理,概述了与该技术有关的部... 通过对国内外分根区交替灌溉研究成果分析,综述了一种既能满足果树水分需求,又能控制植株长势、减少“奢侈”蒸腾、改善果实品质的果园节水灌溉新技术——果树根系分区交替灌溉,阐明了其理论体系和节水优产机理,概述了与该技术有关的部分根区干燥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适合在果园应用的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实施模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果树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的应用前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部分根区干燥 节水机理
下载PDF
不同砧穗组合葡萄植株对部分根区干旱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18
5
作者 綦伟 厉恩茂 +2 位作者 翟衡 王晓芳 杜远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6-310,共5页
利用自制木箱对嫁接在3309C、420A和110R砧木上的玛瓦斯亚葡萄(M)进行双侧根区交替灌溉(AI)和单侧灌溉(UI)两种水分胁迫处理,以探讨不同葡萄砧穗组合对干旱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葡萄叶片ABA浓度大幅度增加,AI和UI的3种组合... 利用自制木箱对嫁接在3309C、420A和110R砧木上的玛瓦斯亚葡萄(M)进行双侧根区交替灌溉(AI)和单侧灌溉(UI)两种水分胁迫处理,以探讨不同葡萄砧穗组合对干旱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葡萄叶片ABA浓度大幅度增加,AI和UI的3种组合平均分别提高了267.5%和394.7%,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UI处理的3种组合叶片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加,脯氨酸(Pro)含量极显著增加,且均以M/110R增幅较大,M/3309C增幅较小;而AI处理的SOD和CAT活性增加较小,但Pro含量显著增加.干旱胁迫导致葡萄叶片质膜透性、MDA和H2O2含量极显著增加,以M/3309C增加最多,M/110R增加较少.不同砧穗组合适应干旱逆境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砧木品种,110R适应干旱逆境的能力强于420A和3309C,其对应的嫁接植株的生长量亦呈同样趋势.与根区单侧灌溉相比,双侧根区交替灌溉对植株造成的伤害较小,是可推广的节水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砧木 接穗 部分根区干旱
下载PDF
番茄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室内试验及节水机理 被引量:30
6
作者 胡笑涛 康绍忠 +3 位作者 张建华 张富仓 李志军 周良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共5页
开展了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番茄试验研究,设中等水分处理和低水分处理的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中等水分处理的表面滴灌3个处理。结果表明: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可以在作物上下根区层形成干湿交替的区域,在适宜水分条件下能够大... 开展了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番茄试验研究,设中等水分处理和低水分处理的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中等水分处理的表面滴灌3个处理。结果表明: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可以在作物上下根区层形成干湿交替的区域,在适宜水分条件下能够大大降低耗水强度,使耗水过程趋于平缓,有利于控制植株长势、壮大径杆直径,以及增加下层根系的比重与根冠比,番茄产量在无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可实现节水46.5%。在较高的土壤水分下限条件下适时进行番茄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能够有效降低设施农业的运行管理费用、增加番茄商品率及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番茄 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 控制性分根区交替灌溉
下载PDF
部分根区干旱对不同砧木嫁接玛瓦斯亚葡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綦伟 厉恩茂 +3 位作者 翟衡 王晓芳 杜远鹏 谭皓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4-799,共6页
【目的】研究部分根区干旱对不同抗旱水平砧木嫁接同一葡萄品种植株生长的影响,为推广使用抗砧和交替灌溉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自制木箱对砧木3309C、420A和110R嫁接的玛瓦斯亚葡萄(Vitis vinifera cv.Malvasia)进行分区交替和... 【目的】研究部分根区干旱对不同抗旱水平砧木嫁接同一葡萄品种植株生长的影响,为推广使用抗砧和交替灌溉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自制木箱对砧木3309C、420A和110R嫁接的玛瓦斯亚葡萄(Vitis vinifera cv.Malvasia)进行分区交替和固定灌溉,落叶后对植株进行解剖测定。【结果】与充分灌溉相比,交替灌溉显著促进了根系生长,3种组合新根重量增加了7.8%~22.2%,新梢生长主要是节间的伸长受到轻微抑制,根冠比由平均1.1增加到1.46;固定灌溉显著降低砧木嫁接植株的新根生长量和节间长度,M/3309C分别减少37.9%和36.9%,M/110R分别减少18.4%和22.5%,植株总生物量三者降幅为19.2%~34.3%。【结论】不同砧木组合适应水分逆境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砧木,110R强于420A和3309C,交替灌溉有利于增加葡萄的根系生长,提高御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砧木 部分根区干旱 生长量
下载PDF
分根交替灌溉对桃树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宋磊 岳玉苓 +3 位作者 狄方坤 魏钦平 高照全 张继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31-1636,共6页
以12年生桃树为对象,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APRI)对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桃树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PRI处理的桃树湿润一侧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干旱一侧则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二者含水量最大差值出现在土壤表... 以12年生桃树为对象,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APRI)对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桃树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PRI处理的桃树湿润一侧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干旱一侧则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二者含水量最大差值出现在土壤表层(0~25cm);每2周和每4周交替灌溉1次的APRI处理在黎明前叶水势明显低于常规对照(充分灌溉),但随着时间(白天)的推移,所有处理的叶水势都趋于降低,下午APRI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APRI处理桃产量比对照降低10%,但供水量减少了50%,水分利用率提高了75%;APRI处理明显降低了桃树植株的新梢生长量,但对果实直径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根交替灌溉 桃树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部分根区干旱对不同砧木嫁接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綦伟 翟衡 +1 位作者 厉恩茂 谭皓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1-1086,共6页
利用自制木箱研究了1/2分区灌溉对嫁接在3309C、420A和110R砧木上的葡萄品种玛瓦斯亚(Vitis vinifera‘Malvasia’)的光合作用、光合色素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区灌溉使嫁接植株的Chl.a、Chl.b和Car.含量降低,但交替灌... 利用自制木箱研究了1/2分区灌溉对嫁接在3309C、420A和110R砧木上的葡萄品种玛瓦斯亚(Vitis vinifera‘Malvasia’)的光合作用、光合色素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区灌溉使嫁接植株的Chl.a、Chl.b和Car.含量降低,但交替灌溉的降幅较小,固定灌溉的降幅则较大,砧木间差异也较大;交替灌溉显著降低了Tr和Gs,但Pn降幅较小,因此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固定灌溉使3种砧木植株的Pn、Tr和Gs都显著降低,其中以M/330℃降幅较大,M/110R较小。3种组合在正常灌溉和交替灌溉条件下荧光参数有所下降,但彼此差异不显著,而固定灌溉使Fv/Fo、Fv/Fm和φPSⅡ显著降低,其中M/3309C分别下降了32.1%、13.5%和25.7%,M/420A分别下降了26.4%、12.3%和23.7%,M/110R分别下降了19.5%、5.9%和15.4%,砧木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砧木 部分根区干旱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交替灌溉
下载PDF
根系分区灌水对苹果叶片内源激素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邹养军 魏钦平 +1 位作者 李嘉瑞 王小伟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9-1041,共3页
以2年生分根盆栽‘皇家嘎拉’(RoyalGala)苹果为试材,通过全部根系、3/4、2/4、1/4根系灌水和全部根系干旱5种处理研究了根系分区灌水对叶片内源激素变化及枝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4、2/4根系灌水叶片ABA含量提高,IAA、GA3、ZR含量降... 以2年生分根盆栽‘皇家嘎拉’(RoyalGala)苹果为试材,通过全部根系、3/4、2/4、1/4根系灌水和全部根系干旱5种处理研究了根系分区灌水对叶片内源激素变化及枝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4、2/4根系灌水叶片ABA含量提高,IAA、GA3、ZR含量降低,枝叶生长显著被抑制,并认为局部灌水处理对枝叶生长的抑制是由于根系ABA合成量增加、CTK合成量降低,地上部茎尖和幼叶IAA、GA3合成量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根系分区灌水 内源激素 生长
下载PDF
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金凤 康绍忠 +1 位作者 张富仓 李志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56-206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灌溉方法和灌水量对根区土壤微生物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对供试玉米采取3种灌水方式,即常规全部根系区域灌水(常规)、固定1/2根系区域灌水(固定)和交替1/2根系区域灌水(交替)。每种灌水方式设3种... 【目的】研究不同的灌溉方法和灌水量对根区土壤微生物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对供试玉米采取3种灌水方式,即常规全部根系区域灌水(常规)、固定1/2根系区域灌水(固定)和交替1/2根系区域灌水(交替)。每种灌水方式设3种供水水平:充分灌水(充分)、轻度水分亏缺(轻度)、重度水分亏缺(重度)。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作物株高、茎粗及叶面积,记录每次灌水量。【结果】在同一灌水方式下,轻度的水分亏缺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占有一定的优势,有时甚至高于充分灌水处理。交替1/2根系灌水根系两侧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均匀。作物充分灌水时,生长最旺盛,轻度亏缺次之,重度最次。【结论】轻度的水分亏缺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通气等条件,从而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在不同灌水方式下,由于交替1/2根系灌水使根系区土壤处于交替干燥和湿润,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同时,使土壤孔隙处于良好的通气条件下,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有益的生存条件,因此显示出其明显的优越性。充分灌水处理中,常规方式灌水所得干物质量达到最大。交替灌充分灌水处理耗水与常规灌重度水分亏缺相近,但其干物质量却相对常规灌增加了50%。交替灌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方式 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水分亏缺 土壤微生物 玉米
下载PDF
根系分区灌溉和水分利用效率(英文) 被引量:42
12
作者 张建华 贾文锁 康绍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1-197,共7页
根系分区灌溉是指仅仅部分根系受到正常的灌溉 ,其余根系则受到人为的干旱。两项理论根据指出这种措施可减少植物的水分消耗 ,并保持一定的生物产量。其一是植物蒸腾失水与气孔导性是线性关系 ,而光合作用与气孔导性则是一种渐趋饱和的... 根系分区灌溉是指仅仅部分根系受到正常的灌溉 ,其余根系则受到人为的干旱。两项理论根据指出这种措施可减少植物的水分消耗 ,并保持一定的生物产量。其一是植物蒸腾失水与气孔导性是线性关系 ,而光合作用与气孔导性则是一种渐趋饱和的关系 ,如果气孔导性从最大值适当调低 ,可显著降低蒸腾 ,但对光合影响应小得多。其二是处于干燥土壤中的根系可感受干旱 ,产生干旱信号来调节地上部分的气孔开度。显然 ,这项措施在田间有多大效用值得深入研究。首先是大田作物的蒸腾失水仅部分地受气孔控制 ,界面层的扩散阻力起很大作用。因此该措施可能对界面层阻力较小的 ,如果树等作用大些。另外 ,根系干旱信号可否“长期”地产生和调控气孔仍需试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区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干旱 气孔 脱落酸 植物
下载PDF
苹果不同生育期根系分区灌水的生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养军 魏钦平 +2 位作者 李嘉瑞 王小伟 高照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286-288,291,共4页
根系分区灌水是一种新型灌水技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春梢生长期、春梢停长期、秋梢生长期苹果根系分区灌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1/4、2/4、3/4根系体积灌水对苹果植株水分状况、生长习性和叶片Pn、Tr、Gs... 根系分区灌水是一种新型灌水技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春梢生长期、春梢停长期、秋梢生长期苹果根系分区灌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1/4、2/4、3/4根系体积灌水对苹果植株水分状况、生长习性和叶片Pn、Tr、Gs、WUE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梢生长期1/4根系体积灌水即可满足植株的水分需求,而春梢停长期、秋梢生长期需要2/4根系灌水;减小灌水根系体积后,新梢和叶片生长被抑制,叶片Pn、Tr、Gs降低,由于Tr较Pn下降幅度大,WUE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生育期 根系分区灌水 春梢生长期 春梢停长期 秋梢生长期 生长习性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根系分区灌水的生理基础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养军 魏钦平 李嘉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4-218,共5页
根系分区灌水是一种新型的灌水技术,可以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分利用率。从根系分区灌水概念的提出、生理基础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现状等方面对这一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根系分区灌水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 根系分区灌水是一种新型的灌水技术,可以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分利用率。从根系分区灌水概念的提出、生理基础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现状等方面对这一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根系分区灌水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灌水技术 果树 生理基础 高水分 分区 产量 存在问题 概念 前提
下载PDF
根际交替灌溉技术在荔枝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贾文君 万景刚 +3 位作者 徐冰 何欣 王永梅 周开兵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以南岛无核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 Nandao seedless fruit)成年树为试材,研究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对树体生长、结果和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PRD的新梢生长量显著小于正常灌溉对照(CK)的,而大于灌水量减半处理(... 以南岛无核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 Nandao seedless fruit)成年树为试材,研究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对树体生长、结果和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PRD的新梢生长量显著小于正常灌溉对照(CK)的,而大于灌水量减半处理(HN)的。PRD的株产最高,HN的最低。PRD的果实品质因素中除出汁率显著低于CK的外,其余各因素则显著高于CK的或与其无显著差异;HN的除果形指数显著高于PRD和CK的外,其余品质因素则显著低于PRD和CK的或与其无显著差异;可见,以PRD的果实综合品质表现最佳。PRD叶片的叶绿素a、14d后的叶绿素a/b值和可溶性糖含量、净光合速率、淀粉含量均呈现最高趋势,其呼吸速率呈现低于HN的趋势,表明PRD能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促进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交替灌溉(PRD) 南岛无核荔枝 生长 结果 碳水化合物积累
下载PDF
时空亏缺调控灌溉——果园节水理论的新突破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太生 康绍忠 +1 位作者 胡笑涛 张富仓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9-454,共6页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检索有关资料 ,综述了基于时间、空间土壤水分调控的果园时空亏缺调控灌溉技术———调亏灌溉(RDI)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APRI) ,阐明了两种灌溉技术的概念、理论依据、节水优产机理和研究进展 ,提出了考虑果树生育期...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检索有关资料 ,综述了基于时间、空间土壤水分调控的果园时空亏缺调控灌溉技术———调亏灌溉(RDI)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APRI) ,阐明了两种灌溉技术的概念、理论依据、节水优产机理和研究进展 ,提出了考虑果树生育期和根区供水模式交互作用的时空综合调控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亏缺调控灌溉 果园 节水理论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下载PDF
分根交替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苗期光合日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飞 祝鹏飞 +4 位作者 束良佐 王荣富 任伟 葛吉源 曹利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本试验以番茄为材料,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日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方式(正常灌溉、交替根区灌溉)以及氮素形态(铵态氮、硝态氮),且交替根区灌溉设置两种灌溉下限(60%或40%田间持水量,θf)。水分处理30... 本试验以番茄为材料,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日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方式(正常灌溉、交替根区灌溉)以及氮素形态(铵态氮、硝态氮),且交替根区灌溉设置两种灌溉下限(60%或40%田间持水量,θf)。水分处理30d后测定番茄苗叶片光合日进程与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有利于苗期番茄生长发育;(2)与正常灌溉相比,交替灌溉处理下植株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及生物量随灌溉下限不同而有差异,只要交替灌溉水分下限控制适当(60%θf),在节约水分的同时对番茄光合作用与生长的影响不大,但过分的水分胁迫对番茄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并最终导致生物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番茄 交替灌溉 光合日进程
下载PDF
供氮形态与部位对局部根区水分胁迫下玉米水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秀杰 王海红 +3 位作者 束良佐 祝鹏飞 周伟 闫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26-1434,共9页
试验以玉米品种金海五号幼苗为材料,在分根条件下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局部根区水分胁迫,设置3种供氮形态(硝态氮、铵态氮、两者各占50%的混合氮)和2种供氮部位(水氮同区,氮加入到无PEG侧;水氮异区,氮加入到含PEG侧),研究局部根... 试验以玉米品种金海五号幼苗为材料,在分根条件下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局部根区水分胁迫,设置3种供氮形态(硝态氮、铵态氮、两者各占50%的混合氮)和2种供氮部位(水氮同区,氮加入到无PEG侧;水氮异区,氮加入到含PEG侧),研究局部根区水分胁迫下氮形态与供应部位对玉米水分吸收和利用的调节与作用机制,为局部根区灌溉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1)同一氮形态下水氮同区供应的植株蒸腾速率、耗水量、木质部汁液流速和生物量较高,加有硝态氮源处理无PEG侧根系的导管数目及单一氮形态处理无PEG侧根系的导管直径较高,但木质部汁液、叶片中脱落酸(ABA)浓度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低.(2)同一供氮部位下,植株的蒸腾速率、耗水量、木质部汁液流速和生物量的顺序均为混合氮>硝态氮>铵态氮依次,但单一铵态氮处理植株的ABA浓度较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研究表明,同一氮形态下水氮同区供应植株生长较好、水分吸收能力较强,但水氮异区供应下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同一供氮部位下,植株生长和水分吸收能力的顺序为混合氮>硝态氮>铵态氮,但单供铵态氮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供氮部位 局部根区水分胁迫 玉米 水分吸收能力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温室辣椒时空亏缺灌溉需水特性与产量的试验 被引量:24
19
作者 邵光成 刘娜 陈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根据全自动温室内辣椒田间试验资料,研究了时空亏缺灌溉下辣椒需水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辣椒调亏灌溉的部分生育期引入分根交替灌溉后,灌水沟两侧土壤含水率呈现交替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可以使辣椒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考... 根据全自动温室内辣椒田间试验资料,研究了时空亏缺灌溉下辣椒需水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辣椒调亏灌溉的部分生育期引入分根交替灌溉后,灌水沟两侧土壤含水率呈现交替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可以使辣椒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考验。充分供水条件下,辣椒全生育期耗水量以结果盛期为最大,苗期和开花座果期其次,结果后期最小,各阶段耗水模系数分别为39.96%、22.91%、19.34%和17.79%,各生育期供水量和灌水方式均会影响辣椒的耗水量。为了取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苗期应进行适当的根系均匀水分亏缺,开花座果期及时复水,结果盛期和结果后期分别采用根系均匀亏缺灌溉和分根交替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调亏灌溉 需水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局部根区灌溉对裸燕麦光合特征曲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4
20
作者 林叶春 曾昭海 +6 位作者 任长忠 李志坚 郭来春 杨学超 王春龙 钱欣 胡跃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2-1070,共9页
为探讨局部根区不同灌溉方式下裸燕麦(Avena nuda L.)光合能力下降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及渗水盘供水方法,比较了交替根区灌溉(APRI)、固定根区灌溉(FPRI)和常规灌溉(CTRI)下,裸燕麦旗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特征曲线及叶绿素荧... 为探讨局部根区不同灌溉方式下裸燕麦(Avena nuda L.)光合能力下降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及渗水盘供水方法,比较了交替根区灌溉(APRI)、固定根区灌溉(FPRI)和常规灌溉(CTRI)下,裸燕麦旗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特征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差异。与CTRI处理相比,局部根区灌溉(包括APRI和FPRI处理)降低了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和初始羧化速率(CE),但APRI处理未明显降低初始量子效率(α)、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效率(qP)。在2种局部根区灌溉模式中,APRI较FPRI显著提高了叶片SPAD值(P<0.05),而且APRI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α、光饱和点(LSP)、光能利用率(LUE)、Ci/Ca、CE、CO2饱和点(Ci,sat)、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ФPSII、ETR、qP和非光化学效率(NPQ)均高于FPRI。APRI和FPRI的光合速率降低与气孔因素有关,FPRI光合速率降低还与PSII结构损伤有关;局部根区灌溉提高了裸燕麦干旱胁迫逆境下的耐受能力,APRI有利于保持更高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灌溉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曲线 裸燕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