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T和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熊苏力 董双虎 +1 位作者 方家 张一沛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256-259,263,共5页
目的: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99例作为PCOS组,同... 目的: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99例作为PCOS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孕前检查的248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PCOS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持证曲线(ROC)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抗缪勒氏管激素(AMH)、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是PCOS危险因素,也是PCOS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PCOS的发生风险阈值为0.07~0.86时,适用性最佳。结论:年龄和AMH,PT,APTT,TT,Fib是PCOS危险因素,同时也提示抗凝治疗可能会改善生殖结局。PCOS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患者长期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Effects of Chloroquine and Naphthoquinone on Prothrombin Time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of Swiss Mice
2
作者 Nkereuwem S. Etukudoh Ntuhun D. Bala +2 位作者 Obeta M. Uchejeso Hadiza A. Idi Ocheola Oki E. Joyce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0年第12期86-94,共9页
Concerns on the coagulation variables,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which are part of coagulation parameters used in assessing haemostatsis in haematology, led to the study of... Concerns on the coagulation variables,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which are part of coagulation parameters used in assessing haemostatsis in haematology, led to 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naphthoquinone and chloroquine on the PT and APTT of mice infected with <em>Plasmodium berghei</em>, and treated with graded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quine and naphthoquinone. Using brain thromboplastin with calcium and rabbit brain cephalosporin ad kaolin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aimed at demonstrating the effect of chloroquine with purity of 99.79% and naphthoquinone with purity of 97.00%, upon a three-day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at concentrations of 0.1 mg/kg, 0.5 mg/kg, 1.0 mg/kg and 2.0 mg/kg.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PTT and PT of naphthoquinone at 2.0 mg/kg, were 196.67 seconds, and 67.63 second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APTT and PT of chloroquine were 3.63 seconds and 1.40 seconds respectively fo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Also, naphthoquinone showed lower APTT but sustained PT at concentrations below 1.50 mg/kg whereas both APTT and PT increased from concentrations above 1.50 mg/kg. On the other hand chloroquine showed a lowered APTT between 0.00 to 0.15 mg/kg while PT was sustained, but both APTT and PT increased from concentration of 0.15 mg/kg gradually. This study conclusively showed that chloroquine has a shorter APTT and PT than naphthoquinones, even though they elicited similar actions. Apart from this, naphthoquinone and chloroquine belonging to the same family, naphthoquinone could be more toxic than chloroquine at the dosages equivalent to 1.50 mg/kg, therefore, any administration of naphthoquinone above this dosage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to avoid any form of danger to the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QUINE NAPHTHOQUINONE Prothrombin tim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下载PDF
R值与APTT监测指导下对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王博 柯春花 +1 位作者 高麦仓 张梦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R值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指导下对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 目的探讨R值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指导下对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在R值指导下行抗凝治疗,B组在APTT指导下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ICU住院时间、凝血四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B组,肝素使用剂量低于B组(P<0.05)。治疗5 d时,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胆碱酯酶(CHE)水平升高,且A组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值与APTT监测指导下对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抗凝治疗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且有着较高安全性,但R值监测指导下行抗凝治疗能够缩短凝血四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降低肝素使用剂量,也能快速恢复CRP、ICAM-1、CHE水平,可作为首选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值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肿瘤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分析
4
作者 张丽华 谢智强 +2 位作者 庄和 王梅华 曹颖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和常温孵育15 min、30 min、1和2 h及37℃孵育30 min、1和2 h APTT纠正试验。结果:APTT纠正试验结果与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呈明显的相关性,ROC曲线下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判断有无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最佳诊断界点是43.8 s(敏感度85.90%,特异度100%),区分高滴度与低滴度Ⅷ抑制物的最佳诊断界点为52.4 s(敏感度98.18%,特异度95.65%)。即刻APTT无法纠正的临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为5.14 BU/ml,37℃孵育2 h APTT不能纠正对应的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滴度为1.31 BU/ml。对不同时间和温度下APTT纠正试验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T纠正试验结果可作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筛查指标,较低Ⅷ抑制物滴度时呈明显的对温度-时间的依赖性,血友病患者即刻APTT无法纠正则应警惕较高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纠正试验 凝血因子Ⅷ 抑制物
下载PDF
TGF-β_(1)联合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高血栓负荷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关洁 孙佳莹 +2 位作者 蒋丽鑫 邱丽 谢荣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6-30,共5页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HT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0例STEMI患者,视血栓负荷情况分为HTB组66例和低血栓负荷(LTB)组74例,采用酶联免...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HT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0例STEMI患者,视血栓负荷情况分为HTB组66例和低血栓负荷(LTB)组7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凝固法检测血清TGF-β_(1)水平与aPTT。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HTB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对STEMI患者HTB的预测价值。结果HTB组男性、吸烟比例和年龄、白细胞计数、TGF-β_(1)水平高于LTB组,aPTT短于LTB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33,95%CI:1.005~1.063)、吸烟(OR=1.880,95%CI:1.102~3.208)、TGF-β_(1)升高(OR=1.924,95%CI:1.047~3.536)为STEMI患者HTB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延长(OR=0.893,95%CI:0.820~0.972)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单独与联合预测STEMI患者HT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11、0.840,灵敏度分别为64.89%、59.54%、83.21%,特异度分别为81.88%、71.81%、70.47%。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联合预测STEMI患者HTB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血清TGF-β_(1)水平升高和aPTT缩短与STEMI患者HTB密切相关,可作为STEMI患者HTB的辅助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HTB的辅助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负荷 转化生长因子-β_(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PT、APTT、Fib、D-D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园园 郑国营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5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血常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D-D水平较对照组低,Fi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常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下降,凝血功能无明显恶化,预后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并发症
下载PDF
TT和APTT联合应用指导成人ECMO支持患者肝素抗凝管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沈建国 马丽英 +2 位作者 陈云 刘志昱 张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评估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通过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联合检测来综合判断肝素浓度及体内抗凝效果,为ECMO治疗患者提供恰当的抗凝管理。方法选取26例静脉-动脉ECMO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凝... 目的评估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通过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联合检测来综合判断肝素浓度及体内抗凝效果,为ECMO治疗患者提供恰当的抗凝管理。方法选取26例静脉-动脉ECMO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凝血相关指标:活化凝血时间(ACT)、TT、APTT、抗Xa因子,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T与抗Xa因子的相关性较强(r=0.901,P<0.001)。APTT、ACT与抗Xa因子的相关性中等(r=0.566、0.540,P<0.001)。APTT与ACT的相关性较强(r=0.864,P<0.001)。TT与APTT、ACT的相关性弱(r=0.297、0.321,P=0.001、<0.001)。结论TT与低浓度肝素有良好的正相关性,ECMO治疗期间,TT和APTT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反映肝素浓度的变化及抗凝效果,可为临床指导肝素的剂量及输血提供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凝血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凝血时间 抗XA因子 肝素
下载PDF
APTT纠正试验辅助诊疗慢阻肺患者持续APTT延长1例
8
作者 闫彬 胡天喜 +3 位作者 门翔 段金霞 王瑞娟 杜伟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8期2625-2628,共4页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常见的出凝血功能筛选试验,多种原因(如凝血因子缺乏、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或狼疮抗凝物)均可导致APTT延长,但其治疗方案和结局却完全不同。本文报道1例持续APTT延长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疗经过,患者既...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常见的出凝血功能筛选试验,多种原因(如凝血因子缺乏、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或狼疮抗凝物)均可导致APTT延长,但其治疗方案和结局却完全不同。本文报道1例持续APTT延长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疗经过,患者既往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因发热伴气喘,活动后加重于2021年12月6日就诊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初诊发现APTT显著延长(达危急值标准),血浆输注和维生素K制剂均无法纠正APTT延长,后选择APTT纠正试验提示疑似抗磷脂综合征,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状况明显好转。通过此报道,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APTT纠正试验的认识,同时提高该试验在基层检验实验室的应用,为临床医师快速识别患者出血或血栓风险、减少漏诊和误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综合征
下载PDF
Rosner指数在血浆APTT纠正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磊 陈朴 +4 位作者 朱建锋 杨文静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评估Rosner指数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纠正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APTT血浆纠正试验的患者103例,其中凝血因子缺乏标本74例,存在肝素或抗磷脂抗体标本26例,存... 目的评估Rosner指数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纠正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APTT血浆纠正试验的患者103例,其中凝血因子缺乏标本74例,存在肝素或抗磷脂抗体标本26例,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标本3例,使用回归正常参考区间和Rosner指数结果<11%2种方法判断结果。结果使用回归正常参考区间作为判断标准时,检测出凝血因子缺乏71例(阳性率为95.9%)、肝素或抗磷脂抗体存在23例(阳性率为88.5%)、凝血因子抑制物存在1例(阳性率为33.3%)。使用Rosner指数结果<11%作为判断标准时,检测出凝血因子缺乏72例(阳性率为97.3%)、肝素或抗磷脂抗体存在24例(阳性率为92.3%)、凝血因子抑制物存在2例(阳性率为66.7%)。结论当APTT结果轻度延长或显著延长时,分别使用Rosner指数<11%或回归正常参考区间作为血浆纠正试验的判断依据,各自具备更佳的参考价值,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断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纠正试验 Rosner指数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APTT、TT和Ccr对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过程中出血事件的监测价值分析
10
作者 许园园 谢胜新 +3 位作者 顾敏红 黄勇先 朱晓明 魏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在利伐沙班治疗相关出血事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肌酐清除率(Ccr)的监测效能。方法 138例老年NVAF患者,采集利伐沙班治疗期间的基础临床资料、临床评分及凝血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在利伐沙班治疗相关出血事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肌酐清除率(Ccr)的监测效能。方法 138例老年NVAF患者,采集利伐沙班治疗期间的基础临床资料、临床评分及凝血指标。观察患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临床指标,分析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评分)、房颤出血评分(HAS-BLED)评分与凝血指标、Ccr的相关性, APTT、TT和Ccr对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APTT、TT和Ccr对出血事件的影响。结果 随访12个月, 138例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5.9%(22/138)。根据是否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22例)和未出血组(1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利伐沙班用药剂量、CHA2DS2-VASc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HAS-BLED评分(3.77±1.02)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69±0.73)高于未出血组的(2.14±0.74)分、(2.99±0.58), APTT(42.01±4.24)s、TT(25.33±3.35)s长于未出血组的(29.43±3.01)、(19.24±2.16)s, Ccr(60.08±3.85)ml/min低于未出血组的(71.46±4.73)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与Ccr呈正相关(r=0.473, P<0.05),与PT、APTT、TT和INR无相关性(P>0.05);HAS-BLED评分与APTT、TT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r=0.528、0.685、-0.651, P<0.05),与PT和INR无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APTT、TT和Cc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99、0.757和0.754。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发生率曲线显示:APTT≥33.25 s患者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高于APTT<33.25 s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23.84 s患者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高于TT<23.84 s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68.35 ml/min患者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高于Ccr>68.35 ml/min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 APTT、TT和Ccr可以作为监测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的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出血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肌酐清除率
下载PDF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凯宁 杨卿 +7 位作者 姚嘉 唐晖 傅斌生 冯啸 吕海金 易慧敏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的门静脉血流监测,术后按肝素钠桥接华法林的方案进行抗凝治疗。经增强CT或门静脉造影确诊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后,予切开取栓、全身抗凝、介入下取栓、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等处理。结果88例受者中共10例患儿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其中4例门静脉狭窄,确诊时间分别为术后1 d、2个月、8个月、11个月,6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确诊时间分别为术中、术后2 d、术后3 d(2例)、术后6 d、术后11个月。1例门静脉狭窄者和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者于围手术期死亡,门静脉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2%(2/88)。其余8例患者中,1例行全身抗凝治疗、2例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4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均长期随访,未再出现门静脉相关症状,复查门静脉血流参数正常。结论规范化的术中及术后门静脉血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门静脉并发症,及时采取术中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后介入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段可有效治疗门静脉并发症,减少门静脉并发症导致的移植物丢失和受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 门静脉并发症 门静脉狭窄 门静脉血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下载PDF
PLT、FIB、APTT在出血性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周美伶 陈兆舒 黄翡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出血性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河池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8例为肝硬化组(其中出血组33例,未出血组55例),选取同...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出血性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河池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8例为肝硬化组(其中出血组33例,未出血组5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49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PLT、FIB、APTT水平。结果:肝硬化组PLT、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出血组PLT、FIB水平低于肝硬化未出血组,APTT水平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分析显示,PLT、FIB、APTT诊断出血性肝硬化AUC分别为0.964、0.651、0.721,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2%、85.5%、69.7%,84.8%、45.5%、69.1%,三项联合诊断出血性肝硬化的AUC为0.989,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7.0%,96.4%,诊断出血性肝硬化准确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FIB、APTT在未出血和出血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三者各自的预测诊断特异度不太高,因此联合使用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度。联合使用这些指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肝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而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出血性肝硬化
下载PDF
TAT、TM、PIC、t-PAIC 水平与胡蜂蜇伤预后的相关性
13
作者 曾宪华 覃双全 +5 位作者 刘笋 何熔 罗亚玲 朱首珍 骆立晖 印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2958-2961,共4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与胡蜂蜇伤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胡蜂蜇伤患者7... 目的 探讨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与胡蜂蜇伤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胡蜂蜇伤患者78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PIC、t-PAIC、TAT、TM、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因素对胡蜂蜇伤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预后不良组血管内溶血比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蜇伤针数及乳酸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TAT、TM、PIC和t-PAI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FDP、DD、APTT、PT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IC、t-PAIC、TAT、TM均为影响胡蜂蜇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AT、TM、PIC、t-PAIC及四者联合对胡蜂蜇伤所致预后不良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7.90%、75.00%、53.60%、64.30%、89.00%,AUC分别为0.799、0.767、0.690、0.678、0.919。结论 预后不良患者的PIC、t-PAIC、TAT、TM水平异常,四者联合对胡蜂蜇伤所致预后不良的早期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蜂蜇伤 活化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顾怡 周景艺 沈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445-2448,共4页
目的 探讨1例乳腺癌术后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过程,并通过检索文献,从实验室检查的角度出发,总结AHA的成因、诊断、治疗、预防等情况,以提高临床对AHA的认识。方法 分析该院2023年5月13日收治的1例乳腺癌术... 目的 探讨1例乳腺癌术后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过程,并通过检索文献,从实验室检查的角度出发,总结AHA的成因、诊断、治疗、预防等情况,以提高临床对AHA的认识。方法 分析该院2023年5月13日收治的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创面渗血不止的原因,同时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纠正试验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检测。以“获得性血友病A”“AHA”为关键词,对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15-2024年发表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APTT孤立性延长伴凝血因子Ⅷ∶C显著降低。APTT纠正试验提示患者存在时间温度依赖性凝血因子Ⅷ抗体,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为1∶16.。该患者临床诊断为AHA,经注射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止血,加用环磷酰胺清除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逐渐稳定升高。文献检索结果发现,共检索到文献15篇,其中单病例报道的有10篇,多病例报道的有5篇,共涉及78个病例,其中无明确病因3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19例,约50%病例伴有基础疾病。结论 外科手术一定要重视凝血功能检测,对于孤立性APTT延长的患者,最好查找APTT延长的根本原因,同时临床要提高对AHA的识别、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血友病A 乳腺癌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
下载PDF
凝血指标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索灵宇 王海龙 +3 位作者 王哲鹏 郑连生 张乾 段树全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6-68,73,共4页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发展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包医二附院消化微创中心确诊的结肠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检查结果正常者的血清标本50例。分别检测...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发展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包医二附院消化微创中心确诊的结肠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检查结果正常者的血清标本50例。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分析组间及组内不同指标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PTT和PT明显降低(P<0.05),CEA、CA-199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中,不同临床分期(Ⅰ-Ⅱ与Ⅲ-Ⅳ期)比较,Ⅰ-Ⅱ期较Ⅲ-Ⅳ期PT、APTT时间延长(P<0.05),CEA、CA-199数值降低(P<0.05);不同分化程度(高-中分化与低分化)比较,高-中分化较低分化PT、APTT时间延长(P<0.05),CEA、CA-199数值降低(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中,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及凝血相关指标APTT和PT均异常表达,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同时,联合检测可对结肠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CA199 癌胚抗原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结肠癌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16
作者 王丽军 韩孟汝 +5 位作者 董春霞 田卫伟 卢馨怡 杨林花 马艳萍 王梅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5-810,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PT和APTT正常组及PT或APTT延长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分期、出血事件、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钙、血清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肌酐]、细胞遗传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析PT或APTT延长对MM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与PT和APTT正常组相比,PT或APTT延长组更容易发生出血事件(χ^(2)=5.087,P=0.024)、具有更低的ALB水平(χ^(2)=4.962,P=0.026)和PLT水平(χ^(2)=4.309,P=0.038),以及更高的血钙水平(χ^(2)=5.056,P=0.025)。PT或APTT延长组del13q、1q21扩增、del17p阳性率高于PT和APTT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分析显示,PT或APTT延长组具有更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P=0.032)和总生存期(OS)(P=0.032);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PT或APTT延长(HR=2.116,95%CI:1.025-4.372,P=0.043)、年龄≥65岁(HR=2.403,95%CI:1.195-4.836,P=0.014)是影响初诊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PT或APTT延长对初诊MM患者的PFS没有明显影响(HR=1.162,95%CI:0.666-2.026,P=0.597)。结论:PT或APTT延长的初诊MM患者具有更恶化的临床指标、更短的PFS和OS;PT或APTT延长是影响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预后
下载PDF
椎体骨折合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例
17
作者 白心竹 何金徽 +3 位作者 陆松松 李春 王依林 熊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4,共4页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2],继而出现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2],继而出现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风险更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狼疮抗凝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PT、APTT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启亮 李玉清 靳剑芸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凝、离心、黄疸等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方法本试验选取100名外科术前体检无异常发现的新生儿,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血栓性疾病及出凝... 目的探讨抗凝、离心、黄疸等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方法本试验选取100名外科术前体检无异常发现的新生儿,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血栓性疾病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将此100名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为抗凝剂比例影响组(包括抗凝剂比例9∶1组和抗凝剂比例校正组)、离心条件影响组[2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2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5 min组]、生理性黄疸影响组。利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以上几个处理组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且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逐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在相同离心条件下,抗凝剂9∶1组的PT、APTT明显延长。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的情况下,2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的PT、APTT明显延长;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中大部分标本PT、APTT正常,个别出现溶血的标本PT明显延长。2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5 min是新生儿检测PT、APTT的最适离心条件。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2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5 min的条件下,生理性黄疸组与无生理性黄疸组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处理新生儿血浆标本时,应进行抗凝剂比例校正,离心转速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起溶血,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离心速度,延长离心时间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生理性黄疸基本不影响PT、APTT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抗因子Ⅹa活性及APTT测定在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13
19
作者 潘玉卿 陈正辉 +1 位作者 冯曜宇 郭翀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抗因子Ⅹa活性,分析两天指标在检测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效果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规律使用LMWH的深静脉血栓患者56例,分别检测患者用药前后的APTT和抗因子Ⅹ... 目的通过测定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抗因子Ⅹa活性,分析两天指标在检测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效果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规律使用LMWH的深静脉血栓患者56例,分别检测患者用药前后的APTT和抗因子Ⅹa活性,同时对二者进行应用分析。结果APTT在LMWH使用前为(41.1±8.1)s,使用后为(45.5±7.3)s;抗因子Ⅹa在LMWH使用前为(0.03±0.02)IU/mL,使用后为(0.52±0.07)IU/mL;APTT与抗因子Ⅹa使用后都较使用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99、46.494,P<0.05)。APTT监测与抗因子Ⅹa监测的结果相比较,落在目标剂量范围内(APTT为1.5~2.5倍参考值上限,为64.5~107.5s;抗因子Ⅹa为0.5~1.0IU/mL)的患者,以抗因子Ⅹa法所测得结果比例更高。结论 DVT患者使用LMWH抗凝时,通过检测抗因子Ⅹa活性调整用药剂量比APTT检测更有利于临床对患者使用LMWH效果的监测。临床上经验性使用LMWH后抗因子Ⅹa活性基本在安全范围内,提示临床的经验性用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深静脉血栓 抗因子Ⅹa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溶血和乳糜血对PT和APTT测定干扰的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海涛 赵宝鹤 +6 位作者 张吉奎 杨亚轩 高文育 徐福海 郑福和 于水江 王华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评价溶血和乳糜血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干扰。方法按照"配对差异"方案,配置含不同浓度血红蛋白(Hb)和不同浊度的乳糜的正常及高值PT和APT... 目的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评价溶血和乳糜血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干扰。方法按照"配对差异"方案,配置含不同浓度血红蛋白(Hb)和不同浊度的乳糜的正常及高值PT和APTT标本,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Hb和乳糜浊度的干扰。当Hb≥2.55g/L时,Hb对高值APTT测定产生负干扰,并呈线性函数关系,Hb≥10.20g/L时对高值PT有干扰;当乳糜浊度≥745FTU时,乳糜血对高值PT测定产生正干扰,呈线性函数关系;高值APTT测定不受乳糜血干扰。结论中度溶血对高值APTT干扰明显,重度溶血对高值PT测定有干扰;中度乳糜血对高值PT干扰明显;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溶血和乳糜血的干扰,高值APTT不受乳糜血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 乳糜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干扰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