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reening and Identifying of Nephrotoxic Compounds in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Using Live-cell Fluorescence Imaging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1
作者 ZHAO Xiao-ping JIN Ye-cheng +2 位作者 ZENG Xing ZHANG Bo-li ZHANG Yu-fe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62-565,共4页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nephrotoxic compound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it was separated into serial frac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polarities.An in vitro method was utilized ...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nephrotoxic compound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it was separated into serial frac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polarities.An in vitro method was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nephrotoxicity of these fractions with the help of fluorescence image analysis.As a result,the primary fraction A05 and its secondary fractions C06 "C09 and C12 "C14 were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 toxicity to LLC-PK1 cell line,as determined by the survive rate less than 20% after they were treated with these fractions.These potential nephrotoxic fractions were further analyzed by multistage and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The main compounds in these fractions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to be acetylshikonin,isobutyrylshikonin,β,β'-dimethyla-cryloylshikonin,and isovalerylshikonin,which may bring nephro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phrotoxic compound liquid chromatography/ion-trap mass spectrome-try(LC/IT-MS)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TOF-MS)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下载PDF
基于球包球填料的液质联用技术应用考察
2
作者 徐灵佳 郭欣桐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109-111,124,共4页
液质联用已经成为最广泛应用的蛋白质复合物分离鉴定研究方法,具有高效率、高分辨、高灵敏度以及低进样量的优势。本文构建了基于新型球包球填料的纳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平台,并考察了其对牛血清白蛋白酶解产物的分析。
关键词 液质联用 球包球填料 分离鉴定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粮食中互隔交链孢霉醇、互隔交链孢霉醇单甲醚及玉米赤霉烯酮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毅 刘锋 +2 位作者 冯建林 张理汉 胡绪英 《色谱》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42-344,347,共4页
建立了粮食中互隔交链孢霉醇(AOH)、互隔交链孢霉醇单甲醚(AME)和玉米赤霉烯酮(ZEA)三个毒素的HPLC定性定量分析法和粒子束LC-MS/EI ̄+鉴定方法。采用反相色谱,以80%的甲醇水溶液作流动相,这三个毒素... 建立了粮食中互隔交链孢霉醇(AOH)、互隔交链孢霉醇单甲醚(AME)和玉米赤霉烯酮(ZEA)三个毒素的HPLC定性定量分析法和粒子束LC-MS/EI ̄+鉴定方法。采用反相色谱,以80%的甲醇水溶液作流动相,这三个毒素在C_(18)色谱柱上彼此间均获得较好的分离。方法对粮食中AOH,AME两个毒素的回收率均在79%以上。AOH,AME两个毒素的最低检出限为1×10 ̄(-9)g。用所建方法对100多个大骨节病病区、非病区的粮食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为阴性。对7个互隔交链孢霉菌培养物检测的结果表明这些培养物中不同程度地产生了AOH,AME两个毒素,含量为13.0~95.9mg/kg。并用粒子束LC-MS技术成功地对这两个毒素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AOH AME ZEA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水悬浮颗粒物中的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艳龙 陈军辉 +4 位作者 高莉媛 王帅 郑晓玲 孙承君 王小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5-341,共7页
海水悬浮颗粒物对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海水悬浮颗粒物上富集的脂溶性藻毒素会严重的毒害海洋滤食性生物。本研究建立了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 海水悬浮颗粒物对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海水悬浮颗粒物上富集的脂溶性藻毒素会严重的毒害海洋滤食性生物。本研究建立了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海水悬浮颗粒物样品经甲醇超声辅助提取后,以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经1.7微米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8种目标物在5 min内分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83.8%~110.4%之间,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14.1%)和灵敏度(检出限介于2.9~103 pg/g之间),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能满足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检测的要求。采用本方法初步分析了青岛沿岸海域海水悬浮颗粒物中的脂溶性藻毒素,其中PTX2被检出,含量最高可达790 pg/g(干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脂溶性藻毒素 海水 悬浮颗粒物 扇贝毒素
下载PDF
单分散磁性亚微米粒子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的双酚A 被引量:21
5
作者 吴新华 丁利 +4 位作者 肖家勇 龙妍娇 许宙 李忠海 王利兵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9-403,共5页
采用溶剂热还原法制备的单分散性Fe3O4磁性亚微米粒子(Fe3O4-magnetic submicron particles)进行固相萃取(SP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了牛奶中的双酚A(BPA)。对溶液的pH、磁性粒子用量、洗脱溶剂和体积等影响因素... 采用溶剂热还原法制备的单分散性Fe3O4磁性亚微米粒子(Fe3O4-magnetic submicron particles)进行固相萃取(SP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了牛奶中的双酚A(BPA)。对溶液的pH、磁性粒子用量、洗脱溶剂和体积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优萃取条件为:溶液的pH 6,磁性粒子用量3.5 mg,用0.4 mL甲醇洗脱。以Agilent XDB 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0.25 mmol/L氨水(80∶20,v/v)溶液,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MS/MS测定。双酚A在1~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在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5.3%~96.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通过不断稀释加标浓度确定方法的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1.0μg/L。该方法简单、准确,能用于牛奶中双酚A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性磁性亚微米粒子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双酚A 牛奶
下载PDF
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甾醇类化合物 被引量:6
6
作者 赵起越 赵红帅 +2 位作者 刘保献 王焱 骆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0-746,共7页
采用超声萃取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建立了快速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甾醇类化合物的方法。甾醇类化合物用甲醇超声萃取,浓缩后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Waters公司Atlantis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3μm),以乙腈和水混... 采用超声萃取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建立了快速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甾醇类化合物的方法。甾醇类化合物用甲醇超声萃取,浓缩后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Waters公司Atlantis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3μm),以乙腈和水混合流动相梯度洗脱,实现了胆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β-谷甾醇的分离。并在APCI-MS/MS MRM模式下定量检测。在选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回收率在80.3%"97.7%之间,检出限0.015 ng/m^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日内及日间测定精密度小于20%。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精密度,实际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方法可以满足大气颗粒物中甾醇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气颗粒物 甾醇
下载PDF
粒子束接口液相色谱-质谱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粒子束接口液相色谱-质谱应用黄峰(山东大学发酵工程国家实验室济南250100)1前言化学和生物样品中的热不稳定性组分及难挥发性组分无法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因此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倍受关注。近二十年来发展了许多技术... 粒子束接口液相色谱-质谱应用黄峰(山东大学发酵工程国家实验室济南250100)1前言化学和生物样品中的热不稳定性组分及难挥发性组分无法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因此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倍受关注。近二十年来发展了许多技术,如直接液体导入(direct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束结口 液相色谱 质谱
下载PDF
不同粒径牛乳脂肪球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质谱分析
8
作者 胡明月 卢文燕 +6 位作者 杨静娜 黄啟雪 钟凯 王月影 朱河水 耿娟 韩立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8-43,134,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乳脂肪球层与磷脂酰胆碱(P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含量的关系,试验采用重力分层法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样进行分层,用激光粒度仪测量不同层乳样的粒径参数{表面积相关等效直径(D_([3,2]))、体积相关的等效直径(D_([4,3])...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乳脂肪球层与磷脂酰胆碱(P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含量的关系,试验采用重力分层法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样进行分层,用激光粒度仪测量不同层乳样的粒径参数{表面积相关等效直径(D_([3,2]))、体积相关的等效直径(D_([4,3]))、10%粒子的体积径[Dv(10)]、50%粒子的体积径[Dv(50)]、90%粒子的体积径[Dv(90)]、比表面积(SSA),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乳脂肪球粒径最大层和最小层乳样中PC和LPC含量。结果表明:乳样在重力因素下从下到上共分为1~7层(F1~F7);粒径参数D_([3,2])、D_([4,3])、Dv(10)、Dv(50)、Dv(90)均呈现从F1到F7逐渐增大的趋势,而SSA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F1的D_([3,2])和D_([4,3])最小,分别为2.11μm和2.37μm,显著小于其他层(P<0.05);F7 D_([3,2])和D_([4,3])最大,分别为3.37μm和4.16μm,显著大于其他层(P<0.05)。在F1(粒径最小层)和F7(粒径最大层)乳样中共检测到18种PC和17种LPC;与F1乳样相比,F7层乳样中PC和LPC含量均增加,其中PC(28∶0)、PC(30∶0)、PC(31∶0)、PC(32∶0)、PC(34∶0)、PC(32∶1)、PC(34∶1)、PC(36∶1)、PC(32∶2)、PC(34∶2)、PC(36∶2)、PC(34∶3)、PC(36∶3)、PC(36∶4)、PC(38∶5)、PC(38∶6)、LPC(14∶0/0∶0)、LPC(15∶0/0∶0)、LPC(16∶0/0∶0)、LPC(17∶0/0∶0)、LPC(16∶1/0∶0)、LPC(17∶1/0∶0)、LPC(18∶1/0∶0)、LPC(18∶2/0∶0)、LPC(20∶2/0∶0)、LPC(18∶3/0∶0)、LPC(20∶3/0∶0)、LPC(20∶4/0∶0)、LPC(22∶4/0∶0)、LPC(22∶5/0∶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牛乳在重力分层条件下小粒径脂肪球层的PC和LPC含量低于大粒径脂肪球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乳脂肪球 粒径 磷脂酰胆碱 重力分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职业暴露人群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9
作者 刘晓东 孟祥娟 +2 位作者 张晓梅 李珏 潘兴富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3-820,共8页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_(2)-NPs)职业暴露人群血清代谢谱变化,探索TiO_(2)-NPs健康效应的生物标志物和损伤机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通过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某TiO_(2)-NPs生产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从企业中选取接触TiO_(...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_(2)-NPs)职业暴露人群血清代谢谱变化,探索TiO_(2)-NPs健康效应的生物标志物和损伤机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通过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某TiO_(2)-NPs生产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从企业中选取接触TiO_(2)-NPs工人64人为暴露组,选取同企业后勤行政人员62人为对照组,使用非抗凝采血管收集血样。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采集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筛选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通过P<0.05和变量重要性投影指标(VIP)值>1两个指标筛选出46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甘油酯类、鞘磷脂类、甘油磷脂类、脂肪酰基类等;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确定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4-氨基联苯、庚酰肉碱、十六烷二酸单-L-肉碱酯、伊布利特、LysoPA[18∶1(9Z)/0∶0]、LysoPC(18∶0)、PC(16∶0/16∶0)、PC[16∶0/20∶4(5Z,8Z,11Z,14Z)]、PC[P-18∶1(9Z)/P-18∶1(9Z)]10个候选生物标志物;涉及4条代谢通路的变化,分别为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结论TiO_(2)-NPs职业暴露会对血清代谢谱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血清 超高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代谢通路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