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 20-s periodic signals on Mars from InSight,Sols 800-1,000
1
作者 HuiXing Bi DaoYuan Sun MingWei Dai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SCD 2023年第2期193-215,共23页
Seismometers of the InSight probe(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currently operating on Mars have recorded not only seismic events but also high-frequency non-seismic perio... Seismometers of the InSight probe(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currently operating on Mars have recorded not only seismic events but also high-frequency non-seismic periodic signals that appear to have been induced by variations in the Martian environment and the hardware.Here,we report an observation of a long-period signal with a dominant period of~20 s from Martian solar days(Sol)800 to Sol 1,000.This 20-s signal is detected mostly at quiet nighttime—from22:00 to 04:00 LMST(Local Mean Solar Time)—at the InSight landing site.The measurement of the particle motion suggests that this linearly polarized signal focuses on the horizontal plane with an angle of~30°from the north.By examining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signal’s amplitude and polarization angle and its times of occurrence in relation to the planet’s atmospheric data,we suggest that this20-s signal may be relevant to wind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n Mars.Furthermore,we study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is 20-s signal on the noise autocorrelation and find that the stacked autocorrelograms can be quite different when the 20-s signal is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s periodic signal particle motion AUTOCORRELATION
下载PDF
The Natural Law of Transition of a Charged Particle into a Compound State under the Action of an Electroscalar Field
2
作者 Oleg Antonovich Zaimidoroga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6年第15期2188-2204,共17页
This article is the continuation of article [1] where the experimental facts of observation of the electroscalar radiation in the spectrum of the Sun have been presented [2]. This radiation comes into the world having... This article is the continuation of article [1] where the experimental facts of observation of the electroscalar radiation in the spectrum of the Sun have been presented [2]. This radiation comes into the world having a long wavelength, being longitudinal and extraordinarily penetra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the Lagrangian of the electroscalar field and the tensor of energy-moment are determined using the variation the potential and coordinates. The equation of motion the charged particle in electroscalar field is determined and the energy of particle has the negative sign with respect to the mechanical energy of particle and the energy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So, this is decreasing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of particle during the propagation. The electroscalar energy of charged particle and field’s force acting on the particle during their motion change the particle’s electrical status which, in its turn, may trigger the transition of the particle into a compound state during interaction with any object. Due to the continuity this process can lead the particle to the state which enters into a compound state with a negative energy for a different particle’s velocity. This state is the physical vacuum’s state. Analysis of the solar spectrum demonstrates that scattering and absorption of electroscalar wave go on the cavities of solids. The spreading out of electroscalar field obeys to the law of plane wave and the transfer the energy and information can occur in vacuum and any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ation of motion of Electroscalar Field Tensor Energy-Moment of Electroscalar Field Natural Law of particles Transition into a Compound state Physical Vacuum
下载PDF
The Problem of Quasiperiodic Photonic Structures Solved by Considering the Cut of 2D Periodic Structure
3
作者 Ahmed El Houshy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1年第5期864-888,共25页
The physical objective of solving for eigen-modes of a 1D quasiperiodic structure in photonics has been achieved. This was achieved thru considering this structure as a 1D projection or cut of a 2D periodic structure.... The physical objective of solving for eigen-modes of a 1D quasiperiodic structure in photonics has been achieved. This was achieved thru considering this structure as a 1D projection or cut of a 2D periodic structure. And the problem is solved in a manner similar to 2D periodic photonic structures. A mechanical analogy (quasiperiodic orbits) helps to bring conceptual cla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D Quasiperiodic structure Quasiperiodic motion 2D periodic structure PHOTONICs Mathematical Physics Eigenvalue Problem Bloch’s Theorem
下载PDF
动态Hurst指数对股票价格(指数)趋势的判断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仕军 徐丙振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1年第4期79-82,共4页
采用长时间、大周期统计Hurst指数,进而计算出动态Hurst指数,从而判断实际股票市场的股票指数的趋势以及动态Hurst指数的适应范围,认为动态Hurst指数在证券投资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对股票价格或指数的长时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 有效性市场 R/s分析 动态Hurst指数 时间周期 随机运动
下载PDF
基于地震波叠加模式的空间域划分及质点运动空间差异——以SV波入射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卫平 周宜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7-288,I0001,共13页
针对地震动空间差异问题,以半无限空间内平面SV波入射为例,采用波动理论和叠加原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震动的空间特征。首先,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在空间内形成质点运动的叠加模式差异,并依此对空间域进行划分;其次,针对不同泊松比和SV波... 针对地震动空间差异问题,以半无限空间内平面SV波入射为例,采用波动理论和叠加原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震动的空间特征。首先,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在空间内形成质点运动的叠加模式差异,并依此对空间域进行划分;其次,针对不同泊松比和SV波入射角情形研究叠加区与分离区的分界线控制情况;最后,对比分析不同空间域内的质点运动在峰值、持时等方面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当SV波入射时,叠加区与分离区的分界线通常由z3 (反射P波与反射SV波的分离线)控制;同时存在两种特殊情况,当SV波垂直入射时,分界线由z1 (入射SV波与反射SV波的分离线)控制,当反射SV波幅值为零时,分界线由z2 (入射SV波与反射P波的分离线)控制。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影响下,质点运动时程的形状具有水平不变性。三波贡献时段只出现在深度小于z1的质点的运动时程中,且持时随着深度的增加线性减少;双波贡献时段出现在位于叠加区内的质点的运动时程中,持时沿深度先增加后减少;单波贡献时段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长,在分离区达到最大值。质点运动总持时随深度逐渐增加,在分离线z2和z3深度处存在两个拐点。在质点运动峰值方面,靠近自由面的叠加区质点运动峰值变化较大,深度较大的叠加区和分离区的质点运动峰值一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sV波 叠加模式 空间域划分 地震波贡献时段 质点运动空间差异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IN SATELLITE FORMATION FLYING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云峰 宝音贺西 李俊峰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3年第8期902-908,共7页
Recently, the research of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the satellite formation flying has been attracting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s of the researchers. The theory of the research was mainly based on Clohessy-Wiltshire'... Recently, the research of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the satellite formation flying has been attracting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s of the researchers. The theory of the research was mainly based on Clohessy-Wiltshire' s (C-W's) equations, which describe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two satellites. But according to some special example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 neither the initial parameters nor the period of the solution of C-W' s equations accor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 is no longer held. A new method developed from orbital element description of single satellite , named relative orbital element method ( ROEM) , was introduced. This new method, with clear physics conception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 of C-W s equation , and the periodic solution is a natural conclusion. The simplified equation of the relative motion is obtained when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main satellite is small. Finally,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C-W' s equation and ROEM) are compared and the limitations of C-W s equations are pointed out and expl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formation flying relative motion C-W' s equation relative orbital element method periodic solution
下载PDF
漾濞M_(S)6.4地震长周期强地震动的有限差分初步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纪志伟 陈学良 张波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2年第1期85-91,共7页
根据我国川滇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前人地质资料和2021年漾濞M_(S)6.4地震的震源参数初步反演结果,建立三维速度结构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漾濞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进行研究.对实际地震烈度和模拟烈度进行对比,同时在区域附近布置了3... 根据我国川滇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前人地质资料和2021年漾濞M_(S)6.4地震的震源参数初步反演结果,建立三维速度结构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漾濞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进行研究.对实际地震烈度和模拟烈度进行对比,同时在区域附近布置了36个观测点,给出其中6个观测点的三分量速度时程,并给出所有观测点阻尼比为5%的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1)模拟的速度峰值已超过25 cm/s,与实际漾濞地区附近的烈度为8度吻合;(2)受断层滑动分布影响,速度水平分量在西北方向分布范围更广,衰减速度明显慢于东南方向,并且在极震区,东北—西南方向的地震动衰减也较慢.方向性效应对峰值大小及其分布范围的影响显著;(3)观测点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分布在1~3 s范围内,可能会因为共振效应对区域附近的大型建筑物产生较为严重的破坏.需要对漾濞地震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期对漾濞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有更为细致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长周期强地震动 有限差分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介质中P波质点运动的理论模拟与应用
8
作者 王旭 陈凌 +1 位作者 王新 高一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00-4915,共16页
P波质点运动已经成为研究地震台站下方浅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基于水平层状各向同性介质的假设,对于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对P波质点运动的影响仍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理论模拟初步研究了各向异性和倾斜界... P波质点运动已经成为研究地震台站下方浅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基于水平层状各向同性介质的假设,对于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对P波质点运动的影响仍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理论模拟初步研究了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情况下的P波质点运动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会使P波质点运动随反方位发生周期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具有频率依赖性,反映了结构的垂向变化.四川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生长与物质外向逃逸的重要场所.本研究以盆地内部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S124为例,探讨利用P波质点运动研究浅部地壳各向异性和界面几何结构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台站下方~4-5 km以浅的地壳具有明显各向异性(~20%),且其快轴方向(近东西向)与川中走滑断裂带走向一致.这表明研究区浅部地壳的变形模式可能主要受到断裂构造的控制.本研究的理论模拟和初步应用均表明,利用不同频率P波质点运动的反方位变化能够有效约束浅部地壳的各向异性和/或界面几何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质点运动 倾斜界面 各向异性 浅部地壳结构 s波速度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曹洁 李伟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4,共5页
针对单一特征的目标跟踪算法鲁棒性较差的情况,利用目标的多种观测信息通过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跟踪.在粒子滤波的总体框架下,嵌入Mean-Shift算法产生更加逼近真实后验分布的粒子,同时采用颜色和运动边缘特征作为观测模型,有效地避免了... 针对单一特征的目标跟踪算法鲁棒性较差的情况,利用目标的多种观测信息通过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跟踪.在粒子滤波的总体框架下,嵌入Mean-Shift算法产生更加逼近真实后验分布的粒子,同时采用颜色和运动边缘特征作为观测模型,有效地避免了单一颜色特征在光照突变、姿态变化以及背景相似情况下的跟踪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于复杂条件下的目标跟踪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多特征融合 粒子滤波 运动边缘 D-s证据理论
下载PDF
卫星编队飞行中C-W方程与轨道根数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10
作者 高云峰 宝音贺西 李俊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前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些研究的理论主要是基于描述卫星相对运动的Clohessy_Wiltshire(C_W)方程· 但根据特例及定性分析,表明C_W方程在初始条件的选取、解的周期性等方面与实际情况不符,从...  目前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些研究的理论主要是基于描述卫星相对运动的Clohessy_Wiltshire(C_W)方程· 但根据特例及定性分析,表明C_W方程在初始条件的选取、解的周期性等方面与实际情况不符,从星的能量也不守恒· 以卫星轨道根数为基础,提出了卫星编队飞行中的相对轨道根数法,克服了C_W方程的局限性,物理概念清楚,应用范围广,解的周期性成为自然结论· 在主星为小偏心率的情况下,得到了简化的相对运动方程· 最后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编队飞行 相对运动 C-W方程 相对轨道根数 周期解
下载PDF
竖管内球形颗粒沉降的运动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德其 张凯博 +4 位作者 郑威 吴淑英 俞天兰 陈兰伟 张建平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了探究管内颗粒沉降规律以及直接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搭建了竖管内颗粒自由沉降实验平台进行对比研究。通过MATLAB软件对高速摄像仪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处理,获得颗粒沉降过程的位置轨迹图与位置坐标;同时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 为了探究管内颗粒沉降规律以及直接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搭建了竖管内颗粒自由沉降实验平台进行对比研究。通过MATLAB软件对高速摄像仪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处理,获得颗粒沉降过程的位置轨迹图与位置坐标;同时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得到颗粒沉降过程速度云图与位置分布图。结果表明:颗粒沉降运动经历了加速到逐渐稳定的过程,运动轨迹呈螺旋式下降规律,径向位置的分布具有周期性摆动,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地匹配,验证了实验与直接数值模拟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沉降 运动行为 周期性 高速摄像 直接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分阶段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船舶横向运动水动力参数辨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运桃 刘利强 李英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0-1096,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阶段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船舶横向运动参数辨识问题。针对船舶横向水动力参数多、参数之间耦合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计算参数敏感性系数的方法,并依据敏感性系数对参数进行了分类,采用分阶段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参数进行辨...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阶段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船舶横向运动参数辨识问题。针对船舶横向水动力参数多、参数之间耦合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计算参数敏感性系数的方法,并依据敏感性系数对参数进行了分类,采用分阶段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参数进行辨识。对船舶横向运动参数辨识问题的求解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地辨识出满足精度要求的船舶横向运动参数,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粒子群 分阶段搜索 横向运动
下载PDF
二自由度碰振准哈密顿系统双碰周期解的Melnikov方法
13
作者 张思进 刘喻 吉德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4,共8页
采用摄动法和Poincaré映射方法推导出了具有立方非线性项和外部激励项的二自由度碰振系统周期解的扩展Melnikov函数,并运用该Melnikov函数研究了二自由度碰振系统的双碰周期解特性,确定了系统稳定双碰周期2运动的存在条件,即在参... 采用摄动法和Poincaré映射方法推导出了具有立方非线性项和外部激励项的二自由度碰振系统周期解的扩展Melnikov函数,并运用该Melnikov函数研究了二自由度碰振系统的双碰周期解特性,确定了系统稳定双碰周期2运动的存在条件,即在参数域内的一条临界曲线.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临界曲线下方区域参数是双碰周期2运动,上方区域参数是非双碰周期2运动;当保持其他参数不变,仅增加系统激励幅值f时,系统的运动状态会从多碰多周期运动逐步向双碰周期2运动转变;当保持其他参数不变,仅增加系统恢复系数η0时,系统的运动状态会从双碰周期2运动逐步向多碰多周期运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振系统 MELNIKOV方法 双碰周期2运动 POINCARÉ映射 扩展Melnikov函数
下载PDF
考虑惯容的颗粒阻尼器等效力学模型及其受控结构稳态解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绪宏 许维炳 +2 位作者 王瑾 闫维明 陈彦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6-149,共14页
颗粒阻尼技术因减振效果好、作用频带宽等优点使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因其具有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并缺少合理的力学模型,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鉴于此,以土木工程应用为背景,在不考虑阻尼颗... 颗粒阻尼技术因减振效果好、作用频带宽等优点使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因其具有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并缺少合理的力学模型,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鉴于此,以土木工程应用为背景,在不考虑阻尼颗粒发生堆积的前提下,通过引入惯容器来考虑颗粒群滚动对阻尼器减振机理及减振效果影响,建立了考虑惯容的多颗粒阻尼器等效单颗粒力学模型;结合颗粒运动状态,分别进行了未碰撞时及碰撞发生后多颗粒阻尼器单自由度结构的响应分析,重点探讨了惯容系数对未碰撞时动力放大系数频响曲线及碰撞发生后周期2次碰撞稳态解析解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惯容属性后等效模型能够进一步明晰多颗粒阻尼器由于颗粒群滚动引起的非线性特性,惯容系数对多颗粒阻尼器未碰撞时动力放大系数频响曲线及碰撞后周期运动解析解存在的边界条件及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进行的周期2次碰撞理论解析为颗粒阻尼器进一步参数影响分析及减振机理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颗粒阻尼器 等效模型 惯容 周期运动 稳定性
下载PDF
周期性变形圆柱绕流特征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文蓉 童秉纲 马晖扬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431,共8页
应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可压缩二维N S方程,对在均匀来流中圆柱-椭圆柱周期性变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两种典型状态,即雷诺数为40和100,本文描述了圆柱变形运动所引发的非定常流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揭示了变形过程中柱体附近流场的... 应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可压缩二维N S方程,对在均匀来流中圆柱-椭圆柱周期性变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两种典型状态,即雷诺数为40和100,本文描述了圆柱变形运动所引发的非定常流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揭示了变形过程中柱体附近流场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由壁面压力梯度和壁面的切向运动加速度所产生的壁面涡量流,分析了不同变形频率和不同变形量对升力和阻力、旋涡形成及其运动的影响,并发现了频率锁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流 涡运动 N-s方程 周期性变形 有限体积法 圆柱 绕流
下载PDF
物质基本的稳定的运动状态-周期性运动
16
作者 袁芳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本文论述了周期性运动处处存在于物质运动状态中。天体、粒子的自旋和公转具有周期性,量子、粒子的周期变换运动和交换作用具有周期性的。各种周期运动都具有相应的周期公式及关系。
关键词 周期运动 量子 天体 粒子 波函数 涡旋体
下载PDF
20(S)-原人参二醇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处方优化和有效期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冰 浦益琼 +2 位作者 徐本亮 张彤 陶建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6,共6页
目的:优化20(S)-原人参二醇自微乳释药系统处方并预测其有效期。方法:以油相中油酸质量分数、油相比例、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值为自变量,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和优选10 min时药物溶出度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20(S)-原人参... 目的:优化20(S)-原人参二醇自微乳释药系统处方并预测其有效期。方法:以油相中油酸质量分数、油相比例、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值为自变量,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和优选10 min时药物溶出度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20(S)-原人参二醇自微乳的处方组成;利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制备工艺;通过Q10法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加速试验,预测该制剂的有效期。结果:自微乳的最佳处方为油相中油酸质量分数84.09%,油相比例30%,乳化剂-助乳化剂(2.58∶1);载药量102.22mg·g-1,粒径39.67 nm,Zeta电位-13.1 m V,10 min时药物溶出度75.01%。制备工艺参数为混合方式为磁力搅拌,混合速度400 r·min-1,混合时间30 min,混合温度45℃。Q10法预测自微乳的室温贮存有效期约1.51年。结论:优选的制剂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样品稳定性良好,可为20(S)-原人参二醇的新型制剂探索提供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s)-原人参二醇 自微乳释药系统 有效期 载药量 粒径 油酸
原文传递
地球磁层电磁场中粒子引导中心漂移运动模型的周期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丽娟 鲁世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1-15,共5页
运用Mawhin重合度理论探讨了一类非线性问题的周期解,然后将其应用于地球磁层电磁场中粒子引导中心漂移运动模型的周期轨的研究,得到了一定条件下该模型存在周期轨的结果.
关键词 带电粒子 漂移运动 非线性 周期轨
原文传递
无旋性前进重力波传递在均匀流中的Lagrange解析解与试验验证 Ⅰ.理论解析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阳益 许弘莒 张宪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78,共19页
对于三维空间等深水中,无旋性自由表面周期性规则前进重力波传递在均匀流中的波流场,依质量守恒取—波长的流体质点的运动位移的波长平均高程,所得其标注参数恰为其在原静止水中的位置下,完全以Lagrange方式的参数控制式,解出此波流场... 对于三维空间等深水中,无旋性自由表面周期性规则前进重力波传递在均匀流中的波流场,依质量守恒取—波长的流体质点的运动位移的波长平均高程,所得其标注参数恰为其在原静止水中的位置下,完全以Lagrange方式的参数控制式,解出此波流场至第三阶的全Lagrange形式解且得到检验验证;其中波流交互作用效应存在于Lagrange流速势中,使得波流场中的压力不受均匀流的影响.而Euler形式解所无法描述的流场特性,包括大于前进波周期的流体质点的运动周期,与其受前进波引起的质量传输速度、它们间的关系,及流体质点对其运动周期平均的高程与成因等,都说明是随流体质点所在的高程向下做指数函数样递减;而流体质点的三维空间螺旋曲线式的运动轨迹与烟线,其随均匀流的流向流速而变化的情况,例如其在均匀流于前进波波向有同向的流速分量时,是受流体质点恰在波谷断面处时的流速大小而变的形式,与其在均匀流于前进波波向有反向的流速分量时,则受流体质点恰在波峰断面处时的流速大小而变的形式,有很大不同的倒反形式甚至以封闭曲线形式呈现.最后,说明波流场变成稳定性运动流场时的特性,并证实其在无流时退化成纯前进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点轨迹 漂移速度 质点运动周期 Lagrange平均高程
原文传递
无旋性前进重力波传递在均匀流中的Lagrange解析解与试验验证 Ⅱ.试验验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阳益 林楚佑 +1 位作者 李孟学 李政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98,共20页
针对文献[1]中非旋性自由表面周期性规则前进重力波传递在均匀流中的理论解析,本文以与前进波波向同向与反向的均匀流两种特例情况进行试验测量,所得的波形曲线、流速分布、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与运动周期及其质量传输速率与Lagrange平... 针对文献[1]中非旋性自由表面周期性规则前进重力波传递在均匀流中的理论解析,本文以与前进波波向同向与反向的均匀流两种特例情况进行试验测量,所得的波形曲线、流速分布、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与运动周期及其质量传输速率与Lagrange平均高程等特性,均与文献[1]中全以Lagrange方式所得的三阶解结果符合得很好.这证实本研究取定的标注流体质点的参数,正好为其在原静止水中的位置坐标值.同时亦证实波流场中由流体质点所构成的波形曲线,其波长皆同于(纯)前进波者,而其传播速度为(纯)前进波波速与均匀流流速之和是具Doppler效应的;而流体质点的运动周期与其运动周期平均高程,及其质量传输速率扣掉均匀流流速等,都与(纯)前进波的相符.另外,亦揭示出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在前进波波向与均匀流同向中,当流体质点在波谷断面处时沿前进波波向的流速分量为反向、零与正向时,则其形状分别为朝波向前进的扁长辐状余摆线,在波谷断面处成尖点朝下的滚轮状线与短辐形余摆线;而在前进波波向与均匀流反向中,当流体质点的质量传输速率为沿前进波波向为正向与零时,则其形状分别为朝波向前进的缩短的扁长辐形余摆线与长轴在前进波波向上的椭圆形封闭曲线;而当流体质点的质量传输速率为反前进波波向,但质点在波峰断面处时沿前进波波向的流速分量分别为正向、零与反向时,则其形状分别为反波向前进的倒扁长辐形余摆线,在波峰断面处成尖点朝上的倒滚轮状线与倒短辐形余摆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ler效应 质点轨迹形状与运动周期 漂移速度 Lagrange平均高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