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aling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s in terms of elastic and inelastic spectral displacements for existing SDOF systems 被引量:9
1
作者 M.G.Harikrishnan Vinay K.Gupt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71-85,共15页
Structures undergoing inelastic displacements during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are known to sustain some amount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s, which may make them unusable or unsafe. In this study an attempt is made to es... Structures undergoing inelastic displacements during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are known to sustain some amount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s, which may make them unusable or unsafe. In this study an attempt is made to estimate residual displacements for elastic-perfectly-plastic single-degree-of-freedom oscillators with a given lateral strength ratio. It is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a class of ground motions that there are no trends in the dependence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 on the temporal features of the ground motion, and thus any estimation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ly in the statistical sense. Statistical estimation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 spectrum via normalization with respect to inelastic or elastic spectral displacements is considered, and it is found that normalization with respect to inelastic spectral displacements is preferable. Expressions for residual displacement spectra are proposed for both types of normalizations and for the givenlateral-strength-ratio type oscill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ual displacement spectrum lateral strength ratio elastic-perfectly-plastic oscillator inelastic displacement spectrum elastic displacement spectrum horizontal ground motions
下载PDF
PATH-INDEPENDENT J-INTEGRAL AND ITS DUAL FORM IN ELASTIC-PLASTIC SOLIDS WITH FINITE DISPLACEM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祥法 范天佑 刘长河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9年第3期315-318,共4页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nergy variational principles of elastic-plastic solids, the path-independent J-integral and its dual form in elastic-plastic solids with finite displacements are presented. Whose testific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nergy variational principles of elastic-plastic solids, the path-independent J-integral and its dual form in elastic-plastic solids with finite displacements are presented. Whose testification is given there af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displacements elastic-plastic solids J-INTEGRAL
下载PDF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tion for shear band-elastic body system at pre-peak and post-peak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学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5期611-617,共7页
The distributed shear stress and the displacement across shear band, the evolution of plastic zones, and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rock specimen were investigated in plane strain direct shear test according to Fas... The distributed shear stress and the displacement across shear band, the evolution of plastic zones, and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rock specimen were investigated in plane strain direct shear test according to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FLAC). And then the shear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in normal direction of system composed of localized shear band and elastic rock was analyzed based on gradient-dependent plasticity. The adopted failure criterion was a composite of Mohr-Coulomb criterion, t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ension cut-off and post-peak constitutive of rock was linear strain-softening.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shear stress field approximately undergoes three different stages. At first, shear stress is o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of top and base of specimen. Next, shear stress in the middle of specimen tends to increase, owing to superposition of shear stresses. Interestingly, two peaks of shear stress appear far from the loading ends of specimen, and the peaks approach with the increase in timestep until elements at the center of specimen yield. Finally, relatively lower shear stress level is reached in large part of specimen except in the regions near the two ends. As flow stress decreases, the analytical shear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in shear band based on gradient-dependent plasticity becomes steep; outside the band, it is linear and its slope tends to decrease. These theoretical results qualitatively agree with that of the present numerical predicted results. Main advantage of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ver the numerical results according to FLAC is that it is continuous, smooth and non-linear (except at elastic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岩石 压力分析 深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抗震性能提升设计
4
作者 缪志伟 杨祎环 丛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7,共8页
基于性能化设计理念,对既有RC框架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黏滞流体阻尼器的抗震性能提升设计方法.以大震作用下的结构弹塑性位移作为性能控制目标,利用等价高阻尼弹性位移反应谱,通过迭代进行原结构和减震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响应计算.利用算... 基于性能化设计理念,对既有RC框架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黏滞流体阻尼器的抗震性能提升设计方法.以大震作用下的结构弹塑性位移作为性能控制目标,利用等价高阻尼弹性位移反应谱,通过迭代进行原结构和减震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响应计算.利用算例展示了不同黏滞阻尼器速度指数减震方案的设计结果,并与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基于小震工况设计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性能设计目标且避免直接对结构多次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设计过程高效快捷.该方法更适合采用低速度指数的黏滞阻尼器,在阻尼器成本和结构大震位移响应相同的情况下,相比速度指数为0.6的减震方案,采用速度指数为0.2的阻尼器在中、小震作用下的结构位移响应可以分别减小16%和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黏滞流体阻尼器 弹塑性位移 等价高阻尼弹性位移谱 抗震性能提升
下载PDF
某拉力型锚杆变形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5
作者 乔丽平 李韵迪 杨超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以深圳坪山锚杆大型综合试验项目为背景,对较为常见的一次注浆型锚杆和二次注浆型锚杆在极限受力状态下的塑性位移、弹性位移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结论:(1)注浆锚杆破坏级荷载对应塑性位移与弹性位移比值范围约为2~6.5,曲... 以深圳坪山锚杆大型综合试验项目为背景,对较为常见的一次注浆型锚杆和二次注浆型锚杆在极限受力状态下的塑性位移、弹性位移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结论:(1)注浆锚杆破坏级荷载对应塑性位移与弹性位移比值范围约为2~6.5,曲线拐点位置荷载对应塑性位移与弹性位移比值范围约为0.5~1.0;(2)两种类型锚杆达到极限抗拔力时所对应塑性位移与弹性位移比值关系无明显区别;(3)二次注浆型锚杆塑性位移相对较小,变形以弹性位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锚杆 现场试验 塑性位移 弹性位移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塑性松动区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测试估算方法研究
6
作者 由静 次德多吉 +2 位作者 罗京 张瑞 刘健 《大坝与安全》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塑性松动区的形成与扩展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关注热点。结合弹塑性理论、工程物探和监测资料,探讨了大型地下洞室塑性区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破坏特征,并提出了基于多点位移计监测结果的塑性松动区估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多点位移计... 塑性松动区的形成与扩展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关注热点。结合弹塑性理论、工程物探和监测资料,探讨了大型地下洞室塑性区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破坏特征,并提出了基于多点位移计监测结果的塑性松动区估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多点位移计变形量沿孔深的分布主要累积于塑性区,可应用孔深-位移曲线估算围岩塑性松动区界限点的深度及位移量,估算结果与弹塑性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弹塑性理论 围岩变形 多点位移计
下载PDF
基于水泥石实验数据的水泥环力学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卢亚锋 郑友志 +4 位作者 佘朝毅 唐庚 刘祥康 郭建华 李早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1,共5页
气井环空带压是高温、高压、高酸性气井开发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为此,针对从固井到生产作业中影响固井水泥环力学完整性的问题,采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耦合力学模型,求解水泥环Tresca应力和径向位移。结合龙... 气井环空带压是高温、高压、高酸性气井开发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为此,针对从固井到生产作业中影响固井水泥环力学完整性的问题,采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耦合力学模型,求解水泥环Tresca应力和径向位移。结合龙岗气田X井尾管固井水泥石三轴应力实验获得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屈服应变等岩石力学参数,进行了尾管固井段水泥环力学完整性评价:①固井初期,同一井深处,井筒内压力越大,水泥环受到Tresca应力和水泥环径向位移越大;相同内压下,随着井深的增大,水泥环受到的Tresca应力变化很小,但水泥环径向位移增加较为明显。②生产阶段,由于井筒内压力逐渐降低,水泥环受拉应力作用,水泥环移动方向与固井初期移动方向相反,随着压力的降低,在同一井深处,水泥环受到的Tresca应力和水泥环径向位移都变大;随着井深的增加,Tresca应力和径向位移逐渐增大。评价结论认为该井测试及生产期间不会引起尾管段水泥环力学完整性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环 弹塑性力学 三轴应力试验 Tresca应力 径向位移 完整性
下载PDF
统计意义一致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东升 李宏男 王国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2,共6页
在统计意义上设计反应谱通常表示多条地震波反应结果的平均,利用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对弹性设计位移谱进行折减间接建立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在这方面与弹性设计位移谱并不能很好对应.为此基于3类场地各20条地震波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利... 在统计意义上设计反应谱通常表示多条地震波反应结果的平均,利用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对弹性设计位移谱进行折减间接建立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在这方面与弹性设计位移谱并不能很好对应.为此基于3类场地各20条地震波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利用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间接建立的弹塑性位移谱与统计平均的弹塑性位移谱的偏差.结果发现前者会导致偏于危险的结果,特别是对软弱场地和位移延性系数大于4时.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建议的6组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的比较分析,以精度较高的V id ic等建议的强度折减系数谱为准,并在间接方法中引入与位移延性系数、场地条件及结构周期相关的修正系数,建议了与弹性设计位移谱统计意义一致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弹塑性设计位移谱 强度折减系数谱 位移延性系数 场地条件
下载PDF
矿山立井井筒与表土之间的剪切力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辉东 经来旺 杨仁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5-391,共7页
揭示矿山立井井筒与周围表土之间剪切力的分布规律,为正确的立井井筒力学模型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弹性剪切力和塑性剪切力的形成及特征,剖析以往解析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莫尔–库仑强度理论、点的应力状态理论和桩... 揭示矿山立井井筒与周围表土之间剪切力的分布规律,为正确的立井井筒力学模型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弹性剪切力和塑性剪切力的形成及特征,剖析以往解析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莫尔–库仑强度理论、点的应力状态理论和桩土相互作用理论中的剪切位移法对弹性剪切力和塑性剪切力进行极为细致的分析,并最终获得反映两种剪应力随表土深度变化规律的解析解。研究结果对正确的分析立井井筒的应力分布规律、井壁危险点处的应力变化规律及立井井壁变形、破裂预测理论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对桩土之间剪切力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表土 立井井筒 弹性剪切力 塑性剪切力 剪切位移法
下载PDF
地下洞室围岩弹塑性仿真反演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方方 李宁 张志强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1,243,共5页
地下洞室围岩弹塑性反演分析方法是长期以来反分析理论研究的一个难题。文中详细分析了实施弹塑性反分析所存在的3个难点,并针对这3个问题,假定围岩是理想弹塑性介质,通过参数对位移的灵敏度分析,现场实测将弹塑性位移进行分离,从而探... 地下洞室围岩弹塑性反演分析方法是长期以来反分析理论研究的一个难题。文中详细分析了实施弹塑性反分析所存在的3个难点,并针对这3个问题,假定围岩是理想弹塑性介质,通过参数对位移的灵敏度分析,现场实测将弹塑性位移进行分离,从而探索围岩弹塑性反分析的新途径;之后阐述了本文采用的仿真反分析的概念、实施思路及流程;最后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与检验思路,结合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反演分析 强度参数 弹塑性位移分离 仿真反分析
下载PDF
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槽钢成型过程的位移场和速度场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树成 王先进 刘才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69-73,共5页
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 同时考虑材料和几何双重非线性, 研究槽钢辊弯成型的位移场和速度场。文中有效的处理了动态位移加载模型, 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基于 Prandtl Reuss 流动规律和 Mises 屈服准则及 Updat... 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 同时考虑材料和几何双重非线性, 研究槽钢辊弯成型的位移场和速度场。文中有效的处理了动态位移加载模型, 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基于 Prandtl Reuss 流动规律和 Mises 屈服准则及 Updatedlagrangian 增量迭加法分析槽钢由非稳态到稳态成型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 然后通过有限元程序实现了计算机冷弯成型过程的真实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有限元 槽钢 位移场 应力场 轧辊 成型
下载PDF
建筑结构罕遇地震响应与地震动位移谱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志勇 肖丽 +1 位作者 黄吉锋 田家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6,共8页
本文详细探讨了建筑结构罕遇地震响应与地震动位移谱之间的关系。通过算例分析,对比了大震弹性与大震弹塑性响应的差异,并通过地震动位移谱解释了差异原因。本文比较了人工地震动与包括汶川地震在内的天然地震动位移谱差异,指出了这种... 本文详细探讨了建筑结构罕遇地震响应与地震动位移谱之间的关系。通过算例分析,对比了大震弹性与大震弹塑性响应的差异,并通过地震动位移谱解释了差异原因。本文比较了人工地震动与包括汶川地震在内的天然地震动位移谱差异,指出了这种差异将导致罕遇地震作用下长周期结构的人工波计算结果普遍大于天然波计算结果。本文依据地震动位移谱给出了罕遇地震分析时的地震动选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罕遇地震 地震波 位移谱 弹塑性动力分析
下载PDF
板料弹塑性弯曲应力应变中性层位置关系探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官英平 赵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9-41,共3页
通过对板料弹塑性弯曲应力应变分析 ,利用材料力学中的平面曲杆理论 。
关键词 板料 应力应变中性层 弹塑性弯曲 平面曲杆 内移
下载PDF
钢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大刚 贾明明 +1 位作者 李佳 张素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8,29,共6页
为更好地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采用一种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依据初步设计的结构得到结构的屈服位移,根据大震作用下的设计目标位移,计算相应的延性系数,确定等效黏滞阻尼或强度折减系数,从而构造相... 为更好地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采用一种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依据初步设计的结构得到结构的屈服位移,根据大震作用下的设计目标位移,计算相应的延性系数,确定等效黏滞阻尼或强度折减系数,从而构造相应的高阻尼弹性反应谱或弹塑性反应谱,并得到相应的位移反应谱.以二折线模型模拟结构的性能曲线,在位移反应谱上确定结构目标位移对应的结构有效周期,根据有效周期计算结构的刚度,得到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通过反复改变结构构件的截面使所设计结构的位移与初始假设位移接近,完成结构的设计.通过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实现了钢框架结构的预期抗震性能目标,算例分析表明:应用弹塑性反应谱较应用弹性反应谱的设计结果更准确,基于弹塑性反应谱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钢框架 弹性反应谱 弹塑性反应谱 位移反应谱
下载PDF
冲击载荷作用下大挠度圆板的弹塑性动力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振东 洪善桃 洪景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利用已知弹性解分析阶跃载荷作用下大挠度回板的弹塑性动力响应,提出了本征函数法。这是对文献[3,4]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文献[3,4]中,解决大挠度问题时,采用基于卡门方程的混合法,但在本文中,采用了位移法,它在进... 本文利用已知弹性解分析阶跃载荷作用下大挠度回板的弹塑性动力响应,提出了本征函数法。这是对文献[3,4]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文献[3,4]中,解决大挠度问题时,采用基于卡门方程的混合法,但在本文中,采用了位移法,它在进行分析计算时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板 弹塑性 冲击载荷作用 动力分析 大挠度
下载PDF
基于拟力法的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宇 李钢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13-316,共4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拟力法的研究进展,从基本概念出发给出了弹性位移和塑性位移的定义,并推导了拟力法的控制方程及运动方程;同时,说明了构件局部塑性机制及其塑性变形的意义,并从理论上阐明了拟力法与传统有限元方法相比的优势,即计算效率... 本文详细介绍了拟力法的研究进展,从基本概念出发给出了弹性位移和塑性位移的定义,并推导了拟力法的控制方程及运动方程;同时,说明了构件局部塑性机制及其塑性变形的意义,并从理论上阐明了拟力法与传统有限元方法相比的优势,即计算效率高、稳定性好。最后,将拟力法应用于某一钢框架结构,结合适用于钢结构的较基本的局部塑性机制,验证了拟力法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力法 局部塑性机制 弹性位移 塑性位移 塑性变形
下载PDF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位移延性设计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蔡勇 施楚贤 易思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5,共4页
提出了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基于位移延性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两片不同长度的矩形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墙肢的计算分析,研究了轴压比、高宽比、配筋率和灌孔率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几种因素对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 提出了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基于位移延性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两片不同长度的矩形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墙肢的计算分析,研究了轴压比、高宽比、配筋率和灌孔率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几种因素对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延性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位移延性比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300的建议,供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 剪力墙 位移延性 层间弹塑性位移角
下载PDF
扩底抗拔桩变形的解析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晓立 莫海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3008-3014,共7页
将扩底桩扩大头简化为荷载传递弹簧,根据扩底桩平衡微分方程,推导得到计算扩底抗拔桩弹性变形的无量纲表达式。为了研究扩底抗拔桩的非线性变形性状,假定桩侧土体荷载传递曲线(t-z曲线)满足理想弹塑性关系,桩侧土体强度随深度成幂函数变... 将扩底桩扩大头简化为荷载传递弹簧,根据扩底桩平衡微分方程,推导得到计算扩底抗拔桩弹性变形的无量纲表达式。为了研究扩底抗拔桩的非线性变形性状,假定桩侧土体荷载传递曲线(t-z曲线)满足理想弹塑性关系,桩侧土体强度随深度成幂函数变化,推导计算扩底抗拔桩轴力和变形的弹塑性解析表达式。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和现场试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解析分析方法能较好的预测扩底抗拔桩的变形,理论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该方法既能避免繁琐的数值计算又能合理预测扩底抗拔桩的变形,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扩底抗拔桩 理想弹塑性 变形 解析计算
下载PDF
模型复合材料弹塑性界面应力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普荣 矫桂琼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5,共6页
由纤维增强弹塑性基体所产生的界面具有弹塑性力学行为。考虑到一般材料的塑性变形都遵循幂硬化规律,对模型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弹性和应变硬化状态下的变形规律及其应力分析。以纤维拨出试验为研究模型,将界面分成弹性区和塑性区。利用... 由纤维增强弹塑性基体所产生的界面具有弹塑性力学行为。考虑到一般材料的塑性变形都遵循幂硬化规律,对模型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弹性和应变硬化状态下的变形规律及其应力分析。以纤维拨出试验为研究模型,将界面分成弹性区和塑性区。利用界面应力剪滞理论,分别建立弹性区和塑性区的界面力学基本方程。选择适当的位移函数满足基本方程及埋入纤维的边界条件,再按位移函数求出弹性区和塑性区的界面剪应力。推导出平均界面剪应力与纤维埋入长度之间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复合材料 弹塑性界面 位移函数 界面剪应力
下载PDF
糯扎渡水电站调压井围岩力学参数反演与反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聂卫平 杨云浩 +1 位作者 石崇 刘兴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60,共7页
针对糯扎渡水电站调压井工程区的特点,建立三维仿真模型,根据实测位移分析、BP神经网络和最小残差原理,反演出工程区各岩层弹性模量,并将反演参数导入模型进行三维弹塑性反馈计算.实测位移分析表明,调压井拱顶位移随着开挖方量的增大而... 针对糯扎渡水电站调压井工程区的特点,建立三维仿真模型,根据实测位移分析、BP神经网络和最小残差原理,反演出工程区各岩层弹性模量,并将反演参数导入模型进行三维弹塑性反馈计算.实测位移分析表明,调压井拱顶位移随着开挖方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大位移发生在1号调压井与连通上室连接处,最大值1.68 mm;反演得到的各岩层弹性模量分别为:微新层24.11 GPa,弱风化上层10.13GPa,弱风化下层3.16GPa,强风化层0.20GPa,断层0.62GPa,最小位移残差为16.82 mm2;监测和计算的位移、位移增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反演参数可靠;因实际开挖瞬间卸荷,计算位移比监测位移一般要大,最大计算位移为3.22mm;洞室开挖后围岩变形主要朝临空面方向,围岩变形较小,围岩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弹塑性 反演 反馈 位移增量 BP神经网络 围岩 调压井 糯扎渡水电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