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n Temperature Changes of China During the Past 2000 Years
1
作者 Zhixin Hao,Quansheng Ge,Jingyun Zheng,Xuemei Shao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8-99,共2页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IPCC(IPCC AR4)concluded that average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ere very likely high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50-year period in the las...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IPCC(IPCC AR4)concluded that average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ere very likely high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50-year period in the last 500 years and likely the highest in at least the past 1300 years.However,after evaluating Global or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 change series derived from ice cores,tree r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China past 2000 yearS MULTI-PROXY data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近50年国内疾病史的相关文献研究
2
作者 张永宁 高雨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8期124-127,共4页
分析大数据背景下近50年国内疾病史的相关文献,以明晰我国对疾病史研究的程度与特点,为未来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和数据支持。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中文发现等数据库进... 分析大数据背景下近50年国内疾病史的相关文献,以明晰我国对疾病史研究的程度与特点,为未来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和数据支持。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中文发现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统计分类等方式获得了可视化数据,并对疾病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等进行系统梳理,研究重点主要以传染病为主。北京、上海两大经济、医疗、文化发达城市是疾病史研究的主要地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的中医院校等教学科研机构是疾病史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发掘相关文献大数据背后的规律性和相关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分析50年来我国疾病流行的趋势和发病原因,便于制定更加精准和科学的疾病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近50年 国内疾病史
下载PDF
中国过去2000年耕地的时空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发浩 张凯歌 +5 位作者 方修琦 陈常松 李方舟 周夏 张月 陈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3-1383,共11页
明确中国历史时期耕地时空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策略,可为当前及未来国土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历史经验和借鉴之处。本研究集成过去2000年中国农耕区分布和耕地空间重建成果,概括了过去2000年间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针对不同历史... 明确中国历史时期耕地时空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策略,可为当前及未来国土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历史经验和借鉴之处。本研究集成过去2000年中国农耕区分布和耕地空间重建成果,概括了过去2000年间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耕地扩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探讨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策略。主要结论如下:①过去2000年中国耕地面积在波动中增加,公元初至公元8世纪维持在3.33×10^(7) ha上下,11世纪末接近5.33×10^(7) ha,17世纪初超6.67×107 ha,清末(1910年)达9.33×10^(7) ha,1980年后逾13.33×10^(7) ha。②过去2000年中国农耕区经历了3次扩展:西汉时期耕地扩展至长江以北,唐宋时期长江以南地区的耕地开发奠定了现代中国耕地分布的主体格局,清以来耕地变化以平原地区垦殖加深,以及对山地、边疆地区的开垦为主要特征。③中国历史上因地制宜地主动对耕地进行适应性改造,涵盖水利、农具等农业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作物选种等田间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是维系中国历史时期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中国 耕地 时空特征 可持续利用策略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红树林演化的示踪方法及受控机制
4
作者 张尧 孟宪伟 +5 位作者 夏鹏 张道来 张俊 徐元芹 潘良浩 邱广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10,共14页
红树林具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要地,其对未来全球变化的响应可通过重建过去红树林的演化来实现,进而为制定适应不同战略需求的短期/长期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案奠定科学基础。本文归纳了红树植物花粉、有机... 红树林具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要地,其对未来全球变化的响应可通过重建过去红树林的演化来实现,进而为制定适应不同战略需求的短期/长期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案奠定科学基础。本文归纳了红树植物花粉、有机碳氮及其稳定同位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等红树林演化示踪指标的优缺点,并对红树林有机碳来源定量判识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从长时间尺度(晚白垩世以来和全新世以来)和短时间尺度(近百年来和近几十年来)回顾和总结了红树林起源、进化、灭绝、迁移、兴衰和演替等多样化的演化历史;揭示了自然环境(构造运动、海平面、气候和水文环境等)和人类活动(海水养殖、围垦、伐木、工程建设和人工保护修复等)对红树林演化的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未来在深化红树林演化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演化 红树林源有机碳 海平面和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全新世 近百年来
下载PDF
“近三百年”历史叙事:民国学者的清史书写
5
作者 李文昌 林存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近三百年”是民国学者在清史书写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固定表达,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叙事模式。梁启超先生最先对“近三百年”进行历史界定,赋予其反对封建史观、倡导思想解放、服务社会现实等内涵,试图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提供... “近三百年”是民国学者在清史书写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固定表达,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叙事模式。梁启超先生最先对“近三百年”进行历史界定,赋予其反对封建史观、倡导思想解放、服务社会现实等内涵,试图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深刻影响了民国时期的清史书写,是这一叙事模式的实际开创者和推动者。“近三百年”历史叙事广泛出现在当时的学术、政治、外交、宗教等诸多研究领域,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史学解释体系,标志着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近三百年”叙事模式的产生,不仅受到近代西方文化强势输入及中西文化论争的影响,而且与清季民初兴起的“反满”思潮有很大关系。“近三百年”本身包含着清代历史的“前因”和“后果”,将有清一代的兴衰史迹、思想变迁拉伸、拓宽,追源竟流,消弭了朝代更迭造成的历史隔阂,较为清晰地展现了清代历史发生、发展、兴盛、衰亡的完整图景,这比以“断代”叙事脉络更为清晰。“近三百年”叙事模式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反对封建史观,以“时段”理论冲击了传统的“断代”叙事,强调整体研究的方法,更加注重以史经世,反映了当时学者思考和解决中国社会历史诸问题的一种方式,代表的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观。这一叙事模式虽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但转而以中国历史为本位,以历史主动精神反思中国学术、政治与社会,是对清史研究范式的新探索,为当代清史书写提供了理论借鉴。需要指出的是,“近三百年”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当代学者在使用“近三百年”论述清代历史时,有必要对其时间断限、研究范围、理论内涵等进行重新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三百年 清史书写 梁启超 民国学者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彭玉麟研究述评
6
作者 杨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清朝“中兴四大名臣”,有关他的文献整理和资料编撰自光绪年间起,主要是为整理其生前著述、官方修传和私家传记等,但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针对彭玉麟的学术研究一度陷入沉寂,直至改革开放后,才... 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清朝“中兴四大名臣”,有关他的文献整理和资料编撰自光绪年间起,主要是为整理其生前著述、官方修传和私家传记等,但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针对彭玉麟的学术研究一度陷入沉寂,直至改革开放后,才日趋活跃。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竞相鉴用新理论新方法,并开展跨领域研究,借以拓宽学术视野。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明显激增,但也存在《彭玉麟集》增补录工作进展缓慢、彭玉麟与晚清水师关系研究不足等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四十年 彭玉麟研究 爱国主义 精神品格 国防思想 梅花诗画
下载PDF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徐中 孙海星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第1期5-16,共12页
时代大潮同领袖人物总是相互造就,历史进程与思想进程总是交相激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开创历史伟业,谱写时代华章。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胜利和历史性变革,是在战胜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伟大斗争中得来的,是全党全军全... 时代大潮同领袖人物总是相互造就,历史进程与思想进程总是交相激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开创历史伟业,谱写时代华章。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胜利和历史性变革,是在战胜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伟大斗争中得来的,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十年伟大变革昭示我们,“两个确立”是十年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新征程上继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不断增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年伟大变革 里程碑 两个确立
下载PDF
基于有孔虫指数评估西沙群岛羚羊礁过去260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
8
作者 梁日升 余克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82-1890,共9页
有孔虫指数(Foram Index,FI)是利用珊瑚礁区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功能组(藻类共生种、机会种、非自养种)的含量评估珊瑚礁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指标,迄今中国对该指标的应用还较少。文章以西沙群岛羚羊礁的潟湖中钻取的LYJ2岩芯为材料(全... 有孔虫指数(Foram Index,FI)是利用珊瑚礁区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功能组(藻类共生种、机会种、非自养种)的含量评估珊瑚礁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指标,迄今中国对该指标的应用还较少。文章以西沙群岛羚羊礁的潟湖中钻取的LYJ2岩芯为材料(全长287 cm,底部对应的年代为2665 a BP),以0.5 cm的间隔取样,在显微镜下鉴定有孔虫功能组,计算FI值。结果显示:1)近2600年的FI变化范围为4.1~7.9,均值为5.9。2)FI成波动变化的模式,具体可分为3个上升期:2380―1628,1212―572和252―92 a BP;3个快速下降期:1628―1212,572―252和92 a BP至今及1个小幅下降期:2665―2380 a BP;3)FI在长期变化趋势上叠加不同尺度的年代际波动,具有66.7、54.4 a等周期。基于FI值对珊瑚礁健康状况的评估标准,推测近2600年来西沙羚羊礁的生态环境总体是健康的;基于FI值与海表温度对比分析,推测羚羊礁FI值主要受海表温度影响,与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FI高值与中世纪暖期、罗马暖期大致对应,而低值与小冰期、黑暗时代冷期大致对应;FI值具有3次快速下降阶段,前两者(1628―1404,572―252 a BP)与黑暗时代冷期、小冰期相对应,可能是由于冷期冬季风增强导致大气粉尘物质增多、降雨增加、羚羊礁海域营养物质增加所致;后者(92 a BP至今)与近40年来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相对应,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加剧、大气氮沉降通量增加等导致的羚羊礁海域营养浓度升高所致。文章揭示了有孔虫指数可大体记录南海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可用于对地质历史时期珊瑚礁健康状况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有孔虫指数 生态状况 西沙群岛 过去2600年
下载PDF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9
作者 张兆玲 卢康利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年第8期9-14,共6页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中的鲜明特征。这一精神,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的承继和批判精神的发扬,也是共产党人人生观的生动呈现。在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时刻,继续弘扬敢于斗争、善...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中的鲜明特征。这一精神,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的承继和批判精神的发扬,也是共产党人人生观的生动呈现。在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时刻,继续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的使命担当。新时代职业教育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用好党的百年斗争的历史经验,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中国共产党 百年党史 职业教育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百年历程及基本经验
10
作者 刘帅 孟蕾 《阴山学刊》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成败。百年党史,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铸造意识形态之锋披荆斩棘,构筑起意识形态之长城严守阵地,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时代特点,富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验:始终高举马克思主... 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成败。百年党史,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铸造意识形态之锋披荆斩棘,构筑起意识形态之长城严守阵地,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时代特点,富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验: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遵循意识形态建设规律,不断调整意识形态发展战略;坚定党的绝对领导,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价值立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对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功能;勇于斗争,守正出新维护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安全;推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转换,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这些基本经验成为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与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建设 百年经验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河南近代灾荒史研究述评
11
作者 肖云鹤 杨迪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1-97,共7页
三十年来,学者们对河南近代灾荒史进行了逐渐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在研究类型上,主要集中于水旱灾害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沿用传统研究范式,即灾荒成因、影响和救济研究。对于往后河南近代灾荒史研究,首先要拓宽研究视... 三十年来,学者们对河南近代灾荒史进行了逐渐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在研究类型上,主要集中于水旱灾害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沿用传统研究范式,即灾荒成因、影响和救济研究。对于往后河南近代灾荒史研究,首先要拓宽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其次要不断完善研究方法和手段,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联系;最后要充分挖掘和运用相关史料,重视救荒思想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三十年 河南 近代 灾荒史 赈灾 救济
下载PDF
青海南部地区4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79
12
作者 赵燕宁 时兴合 +4 位作者 秦宁生 汪青春 冯蜀青 扎西才让 王希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9-534,共6页
利用1961—2003年气温、降水、积雪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南部地区年际、年代际及各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秋季气温升高最为明显,这有别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东部和新疆等地区冬季增温最为显著的特点;降水量冬... 利用1961—2003年气温、降水、积雪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南部地区年际、年代际及各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秋季气温升高最为明显,这有别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东部和新疆等地区冬季增温最为显著的特点;降水量冬、春季呈增加的趋势,而夏、秋季呈减少趋势;地表积雪量冬、春季的平均增加量分别为15.1cm和3.8cm,而夏、秋季的平均递减量分别为0.3cm和0.2cm。气候变暖和冬、春季降水增多以及冬、春季平均积雪量的跨季节异常或持续维持是导致青海南部地区20世纪80~90年代雪灾增多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冬、春季降水和地表积雪的增加,使得雪灾发生的频次增加,危害程度加重;而夏、秋季降水和积雪减少、气温升高、地表蒸发加大、水资源量减少,干旱出现的几率增大,影响畜牧业生产,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地区 气候变化 特征分析 青海 气象观测资料 气温升高 春季降水 2003年 畜牧业生产 气候变暖 直接原因 90年代 20世纪 危害程度 地表蒸发 水资源量 经济发展 积雪量 特征和 年代际 秋季 降水量 增加量 平均 趋势 雪灾
下载PDF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 被引量:147
13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4 位作者 方修琦 满志敏 张雪芹 张丕远 王维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3,共8页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重建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分辨率为1 0~ 3 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重建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分辨率为1 0~ 3 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0 0年的冷暖变化阶段与变化幅度。结果发现 :在过去 2 0 0 0年中 ,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高于 1 95 1~ 1 980年平均值且持续时间超过百年的暖期有 4个 ,其中最暖的 3 0年出现在 1 2 3 0’s~ 1 2 5 0’s(较 1 95 1~ 1 980年高 0 .9℃ ) ;低于 1 95 1~ 1 980年平均值且持续时间超过百年的冷期有 3个 ,其中最冷的 3 0年出现在1 6 5 0’s~ 1 6 70’s(较 1 95 1~ 1 980年低 1 .1℃ )。在冷暖期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中 ,冬半年温度一般都出现 1℃左右的升、降温 ;在冷暖期内 ,一些幅度较大的升、降温也与之相仿 ;在相邻的两个 3 0年中 ,温度变化幅度达 0 .5℃以上的有 1 9次之多。对比过去 2 0 0 0年中的冷暖交替变化还可以看出 :2 0世纪回暖时的升温幅度与过去 2 0 0 0年中的其他回暖过程所出现的幅度相似 ,特别是与 5世纪末至 6世纪的回暖极为相似 ;而在当前温暖阶段中 ,1 981~ 1 999年较 1 95 1~ 1 980年升高了 0 .5℃ ,不但使其接近过去 2 0 0 0年中的最暖 3 0年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中国东部 冬半年温度
下载PDF
近百年来中国的严重气候灾害 被引量:97
14
作者 王绍武 龚道溢 陈振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4-54,共11页
根据1880~1997年的各种气候序列,研究了118年中的严重气候灾害.这里严重有两重意义,首先是影响面广,其次是强度大.因此只研究了冷冬、冷夏、多台风、全国多雨、干旱及长江与黄河多雨、干旱等9种气候灾害.以大约10... 根据1880~1997年的各种气候序列,研究了118年中的严重气候灾害.这里严重有两重意义,首先是影响面广,其次是强度大.因此只研究了冷冬、冷夏、多台风、全国多雨、干旱及长江与黄河多雨、干旱等9种气候灾害.以大约10年一遇为严重灾害,以30~40年一遇为异常灾害.给出各种灾害出现的年份,扼要地分析了各种灾害出现的规律及可能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百年 中国 气候灾害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25年来河流、湖泊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15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7 位作者 郑达兴 乔子江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30,共9页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的ETM+图像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河流、湖泊的分布现状及其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总体上变化不明显,部分地区外流水系个别河段略有摆动,内流水系少数河段发生改道、断流,...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的ETM+图像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河流、湖泊的分布现状及其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总体上变化不明显,部分地区外流水系个别河段略有摆动,内流水系少数河段发生改道、断流,入湖河流河口段发生延伸、退缩等变化。青藏高原多数天然湖泊变化较大,主要是部分湖泊面积缩小或扩大;少数湖泊解体或归并;有的已干涸的湖泊又重新汇水,有的湖泊则接近干涸。导致河流、湖泊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温变化、降水变化及冰川变化、气候雪线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调查 近25年来 河流 湖泊变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近60年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6
作者 黄雪松 陈燕丽 +5 位作者 莫伟华 范航清 刘文爱 孙明 谢敏 徐圣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26-5033,共8页
利用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6个市(县)的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气象资料以及海平面资料,分析近60年来该生态区基本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红树林的影响,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红树植物可能造成的... 利用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6个市(县)的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气象资料以及海平面资料,分析近60年来该生态区基本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红树林的影响,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红树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高温日数增多,低温日数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多数市(县)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霜冻日数减少;热带气旋影响个数减少但平均强度呈微弱增大趋势;大风日数减少;海平面呈缓慢上升趋势。根据RegCM4区域气候模式预估,未来40年(2021—2060年),在RCP4.5情景下,相对于参照时段(1986—2005年),该生态区年平均气温将上升0.9—1.4℃,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升高,高温日数增多、低温日数减少;年降水量将增多1%—2%;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多;霜冻日数减少;预计未来30年,广西沿海的海平面较2019年上升40—160mm。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的升高以及冬季低温日数和霜冻日数的减少将有利于热带红树植物的北扩;夏季高温导致的蒸发加剧及夏秋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多,可能加剧红树林病虫害。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海平面上升和人为影响等多重作用会对红树林分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红树林生态退化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60年 广西北部湾 红树林生态区 气候变化 气候影响
下载PDF
近2000年来内蒙后套平原黄河河道演变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炳元 葛全胜 郑景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9-246,共8页
通过遥感影像、地貌沉积、历史文献与地图等相关资料分析集成研究,将后套平原分为西部冲积扇平原,东部是泛滥冲积平原,并详细探讨了近2000年来本区黄河河道的演变。公元前2世纪时,后套西部平原南(上) 冲积扇停止发育,北(下) 冲积扇河道... 通过遥感影像、地貌沉积、历史文献与地图等相关资料分析集成研究,将后套平原分为西部冲积扇平原,东部是泛滥冲积平原,并详细探讨了近2000年来本区黄河河道的演变。公元前2世纪时,后套西部平原南(上) 冲积扇停止发育,北(下) 冲积扇河道发育,黄河主河道的位置与现代不同,它偏于泛滥平原北部的阴山山前东流;公元6世纪后套平原西部北冲积扇上黄河河道向东移,在东部泛滥平原上黄河明显地分为南北两汊,而黄河主流仍位于河套平原北部山前;18世纪早期至末期,黄河主河道从河套平原的北部山前南移至平原南部;19世纪中叶‘北河’淤塞,现代黄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道演变 后套平原 内蒙古 地貌 遥感影像 地图
下载PDF
近50a博斯腾湖逐年水量收支估算与水平衡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丽梅 赵景峰 +3 位作者 张建平 彭文甫 范敬龙 张太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40,共8页
据博斯腾湖流域1958-2010年期间主要河流开都河、黄水沟、清水河、孔雀河的逐年流量资料,结合焉耆盆地降水、蒸发要素的同期观测资料,对大湖区的逐年水量收支进行计算,并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对博湖大湖区残差水量进行了逐年分析。结果表明:... 据博斯腾湖流域1958-2010年期间主要河流开都河、黄水沟、清水河、孔雀河的逐年流量资料,结合焉耆盆地降水、蒸发要素的同期观测资料,对大湖区的逐年水量收支进行计算,并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对博湖大湖区残差水量进行了逐年分析。结果表明:(1)1958-2010年期间年均入湖水量14.34×108m3/a,其中入湖河水约占95%;年均输出水量13.96×108m3/a,其中大湖区输入孔雀河水量约占43%,湖面蒸发耗水量占57%;湖区年均蓄水量71.57±3.92×108m3/a,湖水年均水位为1 047.01±0.94 m;(2)极端水文年度水量平衡分析指出:1986年为最枯年份,入湖河水是多年平均值的62%,而出湖河水量是多年平均值的153%,导致年内湖区水位下降0.94 m;2002年最丰年份入湖河水是多年平均值的2.6倍,致使年内水位上升0.80 m;(3)残差水量逐年"正负"变化指出,湖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过去53 a间湖水补给地下水的年均水量为0.87×108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逐年水量收支 残差水量 水量平衡 50年来
下载PDF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90
19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2 位作者 满志敏 方修琦 张丕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冷暖记载及其气候信息提取方法 ,并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 (10 5°E以东 ,2 5°~ 40°N)气候变化一致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集成利用物候学...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冷暖记载及其气候信息提取方法 ,并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 (10 5°E以东 ,2 5°~ 40°N)气候变化一致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集成利用物候学与统计学方法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其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a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a分辨率为 10~ 30a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0 0a的冷暖变化特征 ,并将其与自然证据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是 :自公元初起 ,中国东部的冬半年温度在波动中下降 ,至 490’s前后下降到最低点 ,降温率达 0 17℃ / 10 0a ,最冷时期的 30年平均值较 195 1—1980年均值低 1℃。此后气候转暖进入温暖期 ,在以温暖气候为主的 5 70’s— 1310’s中 ,温度在波动中略呈上升趋势 ,其间暖峰时期 30a平均温度值较 195 1— 1980年高 0 3~ 0 6℃ ,最高达 0 9℃ ,暖峰之间冷谷的 30a平均温度值较 195 1— 1980年低 0 5~ 0 7℃。 1310’s之后气候又迅速转冷 ,温度再次迅速下降 ,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波动 ,其间 4个冷谷的 30a温度平均值较 195 1— 1980年低 0 6~ 0 9℃ ,最低达 1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冬半年温度 古气候 气候信息 冷暖记载
下载PDF
20年来珠江口伶仃洋滩槽变化及演变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水森 黎夏 +1 位作者 邹春洋 祝功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伶仃洋 滩槽变化 演变分析 珠江 三角洲 径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