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方言饮食动词的词化模式与类型特点
1
作者 段勇义 《云梦学刊》 2024年第2期95-104,共10页
汉语方言中饮食动词极为丰富。从概念化及词化的视角出发,运用“两次分类”的理论框架,将汉语方言中的饮食动词的词化模式分为两个层级:主导词层级和特征词层级。主导饮食动词是单一型的“食”或“喫/吃”。特征词层级词化方式复杂多样... 汉语方言中饮食动词极为丰富。从概念化及词化的视角出发,运用“两次分类”的理论框架,将汉语方言中的饮食动词的词化模式分为两个层级:主导词层级和特征词层级。主导饮食动词是单一型的“食”或“喫/吃”。特征词层级词化方式复杂多样。从词汇类型学视角看,认为汉语方言饮食动词的词化方式既有世界语言的共性之处,也存在着汉语特有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饮食动词 词化路径
下载PDF
汉英“路径”概念词汇化模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月华 李应洪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58,共4页
路径是物体移动的方向与路线,是移动事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中的基本概念。本文考察汉英两种语言中路径概念的词汇化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汉语趋向动词不同于一般路径动词的语义、语法特点。
关键词 词汇化模式 路径 路径动词 趋向动词
下载PDF
“路径”含义的词汇化模式 被引量:19
3
作者 韩大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5-159,共5页
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要素,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词汇系统。近年来兴起的认知语义学通过广泛调查各种语言词汇化的事实,研究了词汇化的类型、模式、机制和动因,极大地拓宽了词汇学研究的视野。在词汇化模式中,物像运动的路径是指一个事... 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要素,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词汇系统。近年来兴起的认知语义学通过广泛调查各种语言词汇化的事实,研究了词汇化的类型、模式、机制和动因,极大地拓宽了词汇学研究的视野。在词汇化模式中,物像运动的路径是指一个事件得以完成的核心特征。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考察英、汉运动事件中有关动词隐喻词汇化模式中的“路径”意义,能够深入到抽象的认知、概念词化过程,揭示汉语在“路径”含义表达上的词汇化模式及其相关触发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型运动事件 路径 动词 词汇化模式 认知对比
下载PDF
英汉运动动词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国光 林岷江 单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5-97,共3页
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英汉方式运动动词的共性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运动动词;差异表现为,汉语方式运动动词的数量没有... 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英汉方式运动动词的共性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运动动词;差异表现为,汉语方式运动动词的数量没有英语丰富,在表达运动方式时,英语采用综合式表达法,而汉语常常使用分析式表达法。英汉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也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路径动词,但二者的用法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事件框架理论 方式运动动词 路径运动动词
下载PDF
汉语虚拟位移判定研究——基于特殊句式中的语义关系及词汇语义的动态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陶竹 王金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8-144,153,共8页
虚拟位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认知语言学理论借以证明其"意义即概念化"的语义观。汉语虚拟位移研究起步较晚,语言现象描写这一基本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现有研究中存在比较严重的现象误判问题。句式和词汇语义是导致误... 虚拟位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认知语言学理论借以证明其"意义即概念化"的语义观。汉语虚拟位移研究起步较晚,语言现象描写这一基本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现有研究中存在比较严重的现象误判问题。句式和词汇语义是导致误判的主要因素。存在句和受事主语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式经常干扰虚拟位移现象判定;部分动词和路径介词在表达动态意义还是静态意义方面存在模糊性,从而影响虚拟位移现象判定。本文以虚拟位移现象的界定为准绳,分析汉语句式的特点、动词和路径介词的语义特征,着力解决现象描写这一汉语虚拟位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虚拟位移 句式 动词 路径介词 语义动态性
下载PDF
路径和体在运动事件中的词汇化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娄宝翠 《平原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探讨的是动词复合体(ve小complex)中附加语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成分--路径和体的表达.英语中附加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副词和动词词缀,汉语中附加语是动词的补语,具体表现形式为动词和形容词.英语和汉语使用附加语表示路径,有较多的对应成... 探讨的是动词复合体(ve小complex)中附加语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成分--路径和体的表达.英语中附加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副词和动词词缀,汉语中附加语是动词的补语,具体表现形式为动词和形容词.英语和汉语使用附加语表示路径,有较多的对应成分.英语和汉语都可以用附加语来表示'体',但是两种语言的对应成分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 运动事件 词汇化 动词复合体
下载PDF
从动趋组合看动词的空间方向性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动词具有方向性特征,可将趋向补语作为其方向性的外化标志。依据动趋组合的认知框架,并基于方位参照的上-下图式、前-后图式、容器图式、中心-边缘图式等,分析得出趋向补语的"上向和下向""接近向和离开向""经... 动词具有方向性特征,可将趋向补语作为其方向性的外化标志。依据动趋组合的认知框架,并基于方位参照的上-下图式、前-后图式、容器图式、中心-边缘图式等,分析得出趋向补语的"上向和下向""接近向和离开向""经过向""内向和外向""聚拢向和延展向""依附向和分离向""自我参照向""到达向"和"返回向"等14类空间方向。在此基础上,借鉴框架语义学理论,分析动词的语义框架,统计与趋向补语搭配动词的方向性特征,并建立相应的动词词表。研究认为,动词具有过程性方向与结果性方向的区别,分别对应泛方向位移动词和11类结果性位移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趋组合 驱动-路径图式 方位参照点 空间方向 动词小类
下载PDF
日语“ヲ格+位移动词”句式成立的认知语法研究——以表示“路径”语义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姚艳玲 吴楠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2期47-52,共6页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通过与デ格和ニ格表达式的对比,对表达路径语义的"ヲ格+位移动词"表达式的语义结构及事件结构特征进行了阐释。同一客观事件两种表达方式这一现象源于认知主体对同一认知框架内的不同部分发生了认...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通过与デ格和ニ格表达式的对比,对表达路径语义的"ヲ格+位移动词"表达式的语义结构及事件结构特征进行了阐释。同一客观事件两种表达方式这一现象源于认知主体对同一认知框架内的不同部分发生了认知焦点的转移。"ヲ格+位移动词"表达式的认知焦点在于主体位移所形成的路径,而デ格和ニ格则分别突显的是位移动作发生的背景和归着点,语料中ヲ格与ニ格、デ格之间使用比例的差异,即多用ヲ格的使用状况也体现了日语位移动词的词汇化类型是动词框架语言这一类型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 认知焦点 转喻 事件结构 动词框架语言
下载PDF
新疆高校推进民汉一体化教学阻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幸荣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4-107,112,共5页
近年来,随着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工作逐渐推开。论文立足于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对一体化教学推进中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新疆高校 一体化教学 阻碍因素
下载PDF
基于赋码语料库的英语路径动词类联接研究
10
作者 史红薇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5,共5页
结合路径动词和类联接这两个术语,通过建立赋码路径动词语料库,以Talmy提出的20个典型路径动词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出发,探讨路径动词的类联接模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经研究发现,这20个路经动词共有十个类联接模式,并... 结合路径动词和类联接这两个术语,通过建立赋码路径动词语料库,以Talmy提出的20个典型路径动词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出发,探讨路径动词的类联接模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经研究发现,这20个路经动词共有十个类联接模式,并存在一定的共性和个性。依据个性,可将路经动词做进一步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动词 类联接
下载PDF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自我位移构式研究
11
作者 刘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0-64,共5页
该研究以不同时期知名作家的代表作为语料来源自建语料库,语料考察发现汉语自我位移构式主要涉及方式动词类和路径动词类。方式动词共4类,包括:动体+方式动词+卫星词+处所;动体+方式动词+处所宾语;动体+介词+处所+方式动词;动体+介词+处... 该研究以不同时期知名作家的代表作为语料来源自建语料库,语料考察发现汉语自我位移构式主要涉及方式动词类和路径动词类。方式动词共4类,包括:动体+方式动词+卫星词+处所;动体+方式动词+处所宾语;动体+介词+处所+方式动词;动体+介词+处所+方式动词+卫星词。路径动词同样共4类,包括:动体+路径动词+卫星词+处所;动体+路径动词+处所宾语;动体+路径动词+处所宾语+去;动体+介词+处所+路径动词。基于考察与分析,汉语兼有卫星框架语和动词框架语的特征,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充当构式主动词的机会基本均等,因此汉语更倾向于是对等框架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学 自我位移 方式动词 路径动词
下载PDF
日语“自主/致使”位移动词的自他接辞形态及其语义特征——基于位移事件表达的类型学视角
12
作者 姚艳玲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3-79,109,共8页
日语以自他动词接辞形态转换的形式区分路径要素相同的自移事件和致移事件。这种接辞形态转换可以划分为他动化、非他动化及中立化三种类型。自移与致移的形态标记在语义上表现出自移动词具有较高的“意志性”;致移动词具有较高的“受... 日语以自他动词接辞形态转换的形式区分路径要素相同的自移事件和致移事件。这种接辞形态转换可以划分为他动化、非他动化及中立化三种类型。自移与致移的形态标记在语义上表现出自移动词具有较高的“意志性”;致移动词具有较高的“受影响性”。在路径要素的编码方式上自移动词既有完全融入型编码,也会有不完全融入型编码;而致移动词则较多呈现出完全融入型的编码方式。考察不同位移事件类型中同一路径要素编码方式的差异性,可以为我们以形态标记的有标性探讨位移事件的语言类型学特征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动词 自移 致移 路径 接辞
下载PDF
英语及物性短语动词认知语义构建--以turn on为个案
13
作者 戴志军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第12期35-39,70,共6页
文章从认知角度对及物性短语动词turn on进行个案分析,探讨了及物性短语动词在语义、结构、语义和结构关系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及物性短语动词具有可分析性,实义动词和副词小品词都为整个短语动词的意义作出贡献,二者的配价关系使短... 文章从认知角度对及物性短语动词turn on进行个案分析,探讨了及物性短语动词在语义、结构、语义和结构关系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及物性短语动词具有可分析性,实义动词和副词小品词都为整个短语动词的意义作出贡献,二者的配价关系使短语动词具有使役性意义。短语动词中的名词性词组和副词小品词都是实义动词的补足语,二者的位置相对灵活,体现了不同的合成路径,因而产生出不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短语动词 turn on 可分析性 合成路径 认知语义构建
下载PDF
五种母语背景CSL学习者路径动词混淆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潇晓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9-21,共13页
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按照一定筛选步骤,分别确定了韩语、蒙古语、日语、英语和印度尼西亚语五种母语背景汉语学习者易混淆路径动词,并参考混淆度,依据等分原则和临近原则给易混淆词分级。在此基础上,采用平面和立体两种视角观察易混... 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按照一定筛选步骤,分别确定了韩语、蒙古语、日语、英语和印度尼西亚语五种母语背景汉语学习者易混淆路径动词,并参考混淆度,依据等分原则和临近原则给易混淆词分级。在此基础上,采用平面和立体两种视角观察易混淆路径动词在词际关系和误用方向上、语义关系上、词语内部结构上的特征。从母语角度看,学习者混淆路径动词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词义域误推、母语词用法误推以及母语功能词直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混淆词 路径动词 CSL学习者 词汇习得
下载PDF
汉语二语者路径动词的混用倾向及其成因——聚焦指示语义成分的类型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潇晓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82,共13页
本文聚焦指示语义成分,对汉语二语学习者混用的路径动词的词义进行分析。首先确定了两类与指示相关的路径动词混用:指示与无指示路径动词的混用、趋近与背离路径动词的混用。然后从语言类型学视角观察混用倾向,发现学习者混用指示与无... 本文聚焦指示语义成分,对汉语二语学习者混用的路径动词的词义进行分析。首先确定了两类与指示相关的路径动词混用:指示与无指示路径动词的混用、趋近与背离路径动词的混用。然后从语言类型学视角观察混用倾向,发现学习者混用指示与无指示路径动词普遍出现于述宾结构和连动结构中,仅有印尼语者使用无指示路径光杆动词,遗漏宾语;而混用趋近与背离路径动词普遍出现于兼语结构和述宾结构中,但在述宾结构中,宾语的类型不完全相同。最后,通过跨语言比较分析路径动词混用的原因,发现学习者混用指示与无指示路径动词是因为不明晰汉语词的语义差异,并受到汉语连动结构和母语指示编码策略的影响;混用趋近和背离路径动词主要受到汉语兼语结构和母语词用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 路径动词 易混淆词 语言类型学
下载PDF
汉语是卫星框架化语言吗?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亚锋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S1期42-45,共4页
Talmy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之下,对事件框架进行了描述,在对运动事件框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类型学的考察,他认为汉语属于卫星框架化语言,其主要依据是在汉语的在运动事件中,方式或原因内化在运动当中,而路径则由其他词担任,Talm... Talmy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之下,对事件框架进行了描述,在对运动事件框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类型学的考察,他认为汉语属于卫星框架化语言,其主要依据是在汉语的在运动事件中,方式或原因内化在运动当中,而路径则由其他词担任,Talmy把这个过程称之为词汇化模式,国内严辰松也对这一过程作了比较分析;但笔者在对表路径的趋向词进行历史的考察后发现,在古代汉语中路径是内化在运动当中的,而这一特点正是另一个分类——动词框架化语言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语言的语法化。文章将就这一现象作出了分析,探讨了汉语归属于卫星框架化语言的合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框架化 动词框架化 运动事件 语法化 路径 类型学
下载PDF
趋向结构“V起O来”的内部形式和意义表达
17
作者 丁青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趋向结构"V起O来"内部具有四种形式:"(V起)+O+来"、"V+(起O)+来"、"(V起O)+来"和"VO+起……来",而表达的意义主要有两种:表示将来和表示完成。表示完成意义的"V起O来"下... 趋向结构"V起O来"内部具有四种形式:"(V起)+O+来"、"V+(起O)+来"、"(V起O)+来"和"VO+起……来",而表达的意义主要有两种:表示将来和表示完成。表示完成意义的"V起O来"下面还有次一级的分类:表示实现和表示开端的完成,其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该格式的意义与组成成分"起"、"来"的意义和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起0来”词汇化 事态助词 话题标记 路径动词
下载PDF
心理通路与汉语动词重叠的句法限制动因
18
作者 李冬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33-141,共9页
文章通过与数量补语进行对比,探讨动词重叠不能与无定数量宾语、疑问代词、否定及定语结构共现的动因,认为这些句法限制大多与心理通达路径有关。无定数量宾语区分计量用法和引入用法,其中引入用法的数量宾语是说话人意欲呈现给听话人... 文章通过与数量补语进行对比,探讨动词重叠不能与无定数量宾语、疑问代词、否定及定语结构共现的动因,认为这些句法限制大多与心理通达路径有关。无定数量宾语区分计量用法和引入用法,其中引入用法的数量宾语是说话人意欲呈现给听话人的新信息,是表达目标所在,说话人有义务呈现由主语经动词到达宾语目标的心理通达路径,而数量补语或重叠的动词会成为动词和目标间的“路径阻碍”。动词重叠表达不确定的小量,不能为疑问词、否定词和定语的中心语提供稳定的参照点,使得路径不明,因而也不能与其连用。以上都说明汉语动词重叠的句法限制的本质是用法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数量补语 心理通路 参照点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日汉隐喻运动表达词汇化对比研究
19
作者 魏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以空间运动为源域来构建我们对心理状态、五官感知等抽象概念理解的语言现象,被称为"隐喻性运动"。本文将通过语料调查展开研究,探讨日汉隐喻移动表达的词汇化模式、词汇化水平的异同以及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结果发现,同一... 以空间运动为源域来构建我们对心理状态、五官感知等抽象概念理解的语言现象,被称为"隐喻性运动"。本文将通过语料调查展开研究,探讨日汉隐喻移动表达的词汇化模式、词汇化水平的异同以及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结果发现,同一目标域下,日语的路径动词均较汉语路径动词表达更为丰富,即日语的词汇化水平高于汉语。而方式动词的使用上,日语较汉语更为丰富与汉语较日语更为丰富的情况均存在。在日语表达中,路径动词的使用最多,而汉语表达中,方式动词的使用最多。在语言类型方面,汉语呈现出动词框架型+卫星框架型+均衡框架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运动表达 路径动词 方式动词
下载PDF
多义情态动词“能”的历时演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成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2期121-124,128,共5页
语境、句法、语义等手段可以分化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上古时期的情态动词“能”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中可以表达道义情态[许可]义,已演化出道义情态义。这一时期的“能”还发展出了动力情态[能力][意愿]义和认识情态[可能]义。情态... 语境、句法、语义等手段可以分化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上古时期的情态动词“能”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中可以表达道义情态[许可]义,已演化出道义情态义。这一时期的“能”还发展出了动力情态[能力][意愿]义和认识情态[可能]义。情态动词“能”的这些用法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通过隐喻和转喻,“能”经历了从“动物>能力/才能>有能力的/能够做某事>意愿/能力>许可/可能”的语义演变过程。类推是“能”语法化的主要机制,而“高频使用”是它语法化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多义 历时研究 语义演变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