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铁羽叶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1
作者 覃茜 丁丽琼 +5 位作者 池昭锦 陆祖正 单彬 谢振兴 黄歆怡 许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77-1684,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造成苏铁属植物羽叶褐斑病的病原真菌,筛选出对该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化学防治药剂,为苏铁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病斑组织分离、纯化后回接滇南苏铁叶片,根据科赫氏法完成其致病性验证。其次,对其... 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造成苏铁属植物羽叶褐斑病的病原真菌,筛选出对该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化学防治药剂,为苏铁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病斑组织分离、纯化后回接滇南苏铁叶片,根据科赫氏法完成其致病性验证。其次,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再应用SSU、LSU、GAPDH、tef1、rpb2、Alt、OPA10-2、ITS 8个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进化树进一步鉴定病原真菌。最后,通过平板抑菌试验,从7种化学药剂中筛选出高效的抗菌药剂。本研究发现,形态学鉴定与多基因联合进化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的巴斯基链格孢(Alternariaburnsii);在7种化学药剂平板抑菌试验中,氟酰羟·苯甲唑效果最佳,其浓度在0.67 mg/L时抑菌率达到7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褐斑病 病原鉴定 巴斯基链格孢 平板抑菌试验
下载PDF
马铃薯后代材料晚疫病的抗性鉴定
2
作者 何晓楠 吕春娜 +1 位作者 黄美菁 王芳 《青海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为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且抗病性较好的后代材料,本试验对60份马铃薯“青薯9号”与“大西洋”杂交后代材料的离体叶片进行4种不同菌株的接种,分析4种菌株接种后的病斑面积及抗性等级,并利用LAMP技术对接种不同天数的离体叶片进行扩增检测... 为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且抗病性较好的后代材料,本试验对60份马铃薯“青薯9号”与“大西洋”杂交后代材料的离体叶片进行4种不同菌株的接种,分析4种菌株接种后的病斑面积及抗性等级,并利用LAMP技术对接种不同天数的离体叶片进行扩增检测。结果表明在60份后代材料中,高抗有6份,抗性有11份,中抗有17份,感病有24份,高感有2份。表现抗病的后代材料一共有34份,均具有广谱性,其中18份后代材料对4种菌株均产生抗病,16份后代材料对3种或2种菌株产生抗病,对4种菌株表现抗性的后代材料的广谱性比对3种或2种菌株表现抗性的后代材料高。利用LAMP技术检测接种1~5 d内及5 d后离体叶片的晚疫病菌,其扩增检测结果一致,均呈蓝色,为阳性。综上,本研究筛选的马铃薯后代材料可为抗病育种提供品种参考,LAMP技术能够对马铃薯晚疫病达到早期鉴定及预警的目的,为马铃薯晚疫病早期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抗性鉴定 离体叶片接种法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下载PDF
西南地区玉米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接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张小飞 邹成佳 +3 位作者 崔丽娜 李晓 杨晓蓉 罗怀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78-2082,共5页
2010-2011年,从我国西南地区16个市(县)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标样190份,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得到393个菌株,将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共鉴定出15个种属,其中以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 2010-2011年,从我国西南地区16个市(县)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标样190份,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得到393个菌株,将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共鉴定出15个种属,其中以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最高为40.20%,为优势菌株;其次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离频率为15.01%。选用优势菌株拟轮枝镰孢菌采用花丝注射法、籽粒注射法、花丝喷雾法3种方法进行了穗腐病接种方法筛选,结果表明,籽粒注射法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发病,发病程度适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接种方法。采用此方法对西南主要推广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品种间对拟轮枝镰孢菌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无高抗品种,表现好的品种有正大619,正大818,迪卡007,农乐988,正红505和神珠7号等6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人工接种 品种抗病性
下载PDF
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以离体叶片接种测定致病性的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江秀均 柴建萍 +5 位作者 占世丰 杨振国 谢道燕 倪婧 达爱斯 罗雁婕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桑褐斑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病原为桑粘格孢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分别采用4种方法从发病桑树分离桑褐斑病病原真菌,并以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比较不同浓度菌液和不同接种方式对离体桑树叶片感染率的影... 桑褐斑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病原为桑粘格孢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分别采用4种方法从发病桑树分离桑褐斑病病原真菌,并以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比较不同浓度菌液和不同接种方式对离体桑树叶片感染率的影响及观察病斑数随接种时间的变化情况,筛选简便、有效的病原菌分离与致病性鉴定方法。除组织块分离法外,采用分生孢子团块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和改良稀释单孢分离法均可分离得到纯的病原菌株。离体桑树叶片以不同浓度菌液和不同接种方式接种病原菌后,其病斑数以及病情指数差异显著,病原菌以菌落悬浮液涂抹法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法接种均可有效感染离体桑树叶片,其中菌落悬浮液涂抹法处理叶片的病斑数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108.83和60.00;用于接种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浓度为1×105^-5×10^5m L^-1有利于离体桑树叶片感染致病;随着接种病原菌后的时间延长,发病桑树叶片的病斑数逐渐增加。上述对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菌株致病性测定方法,可为桑褐斑病病原菌株的致病性分化研究和桑树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褐斑病 病原菌 分离 离体接种 致病性
下载PDF
山东牛心柿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被引量:9
5
作者 余贤美 侯长明 +3 位作者 王洁 王海荣 安淼 艾呈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133,共8页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形态特征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以菌饼进行伤口和非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的离体接种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从感病牛心柿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获得9个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均为炭疽菌。以真菌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6和ITS4为引物,以菌丝总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病原菌rDNA-ITS基因片段,经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将该病原物鉴定为柿树炭疽菌,将其rDNA-ITS基因序列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基因登录号KF010811)。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病菌对不同品种柿树的致病性相同,均无差异性,对果实的致病性比叶片强;接种7天后,叶片无病斑或病斑较小,菌饼无伤口接种几乎不发病,在叶片上不产生病斑,果实上病斑较小;不同的接种方式在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的病斑大小为:菌饼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接种>菌饼无伤口接种;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菌对桃、苹果、梨等果树的叶片和果实均不致病。【结论】柿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专性寄生性,对除柿树外的其他果树不致病,且在遗传上有一定的保守性,因地理距离产生的变异很小,这些特性对于柿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削弱因病菌的遗传变异而产生的抗药性,从而有利于炭疽病的防治。在柿树有伤口时最易侵染致病,雨天或高湿度的情况下经孢子侵染致病的可能性居其次。在田间管理时注意避免造成柿树伤口感染,或者避免在下雨天气进行修剪,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或消除柿树炭疽病菌的侵染以及柿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病流行而造成的减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柿 柿树炭疽病 病原分离与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离体接种试验
下载PDF
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鉴定及2种接种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尚卿 韩晓清 +2 位作者 缪作清 吴志会 张立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为了确定引起河北省丰南区发现的一种植株青枯、维管束褐变的番茄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致病性测定、田间接种后再分离、菌落和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确定该病害为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引起的番茄颈腐根... 为了确定引起河北省丰南区发现的一种植株青枯、维管束褐变的番茄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致病性测定、田间接种后再分离、菌落和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确定该病害为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引起的番茄颈腐根腐病。确定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对茎基接种和浸根接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茎基接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浸根接种。为接种完成该病害的抗病育种和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颈腐根腐病 病原菌鉴定 浸根接种 茎基接种
下载PDF
不同地区花生网斑病菌致病性鉴定及环境条件对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许曼琳 吴菊香 +8 位作者 张霞 鄢洪海 吕宾 于建垒 刘同金 于静 郭志青 迟玉成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54,共5页
为了探明不同地区的花生网斑病菌致病力并筛选快速稳定的接种方法,以来自山东、云南和辽宁的6个不同地区的花生网斑病菌为材料,用孢子悬浮液对离体叶片和花生植株进行接种,结果表明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WB-SY(分离自辽宁省沈阳市)。最佳... 为了探明不同地区的花生网斑病菌致病力并筛选快速稳定的接种方法,以来自山东、云南和辽宁的6个不同地区的花生网斑病菌为材料,用孢子悬浮液对离体叶片和花生植株进行接种,结果表明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WB-SY(分离自辽宁省沈阳市)。最佳接种条件为:开花末期使用高浓度孢子悬浮液(10~6/mL),接种湿度保持在90%~100%之间,持续保湿36h以上,温度在25~28℃之间,接种前黑暗处理24h,接种后近紫光(波长340~380nm)处理。本文筛选出的菌株和快速稳定的接种方法,将为抗病品种的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网斑病菌 致病性鉴定 接种方法
下载PDF
湖北省棉花黄萎病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金利容 万鹏 +4 位作者 孔令甲 喻大昭 黄薇 黄民松 汪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6-572,共7页
采用无土育苗和裸苗接种后移栽的方法,对2007-2008年间采自湖北不同地区的32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和4个对照菌株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强致病力菌株有12个,占鉴定菌株总数的33.3%,中等致病力菌株有19个,占52.8%;弱致病力菌株有5个,... 采用无土育苗和裸苗接种后移栽的方法,对2007-2008年间采自湖北不同地区的32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和4个对照菌株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强致病力菌株有12个,占鉴定菌株总数的33.3%,中等致病力菌株有19个,占52.8%;弱致病力菌株有5个,占13.9%。该结果表明,湖北存在强致病力的黄萎病菌,而且强致病力菌在该省的三大植棉区均有分布。对不同鉴别寄主对各菌株的反应分析显示,采用无土育苗和裸苗接种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是一项不错的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棉花黄萎病菌 生理型鉴定 致病力 裸苗接种法
下载PDF
柑桔溃疡病菌致病性研究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姚廷山 周彦 +5 位作者 李中安 唐科志 杨方云 肖田 胡军华 周常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6-1618,共3页
从四川、湖北两省收集的柑桔病样分离出2个溃疡病菌株,经生物学和PCR鉴定后,分别针刺接种于纽荷尔脐橙、福本脐橙、卡拉卡拉脐橙和春见桔橙等4个柑桔品种;接种2 d后调查发病情况,使用DPS软件8.01的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从四川、湖北两省收集的柑桔病样分离出2个溃疡病菌株,经生物学和PCR鉴定后,分别针刺接种于纽荷尔脐橙、福本脐橙、卡拉卡拉脐橙和春见桔橙等4个柑桔品种;接种2 d后调查发病情况,使用DPS软件8.01的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后4 d是最佳观察时期,4个柑桔品种分别接种上述菌株后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老叶和成叶的发病率要高于嫩叶的发病率,叶片不同部位之间的发病率也基本相当,桔橙的抗病性要高于脐橙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溃疡病菌 鉴定 离体叶 接种 致病性
下载PDF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离体接种鉴定和致病性人工诱变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益军 范永坚 +2 位作者 吴淑华 陆振晓 程兆榜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34-38,共5页
稻瘟病菌品种专化性致病型(即生理小种)严重分化,给抗病育种及病害控制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研究其生理小种变化是目前发展所必需。本试验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人工诱变研究前期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初步掌握了产孢的技术、水稻... 稻瘟病菌品种专化性致病型(即生理小种)严重分化,给抗病育种及病害控制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研究其生理小种变化是目前发展所必需。本试验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人工诱变研究前期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初步掌握了产孢的技术、水稻离体培养和接种技术、菌株诱变的条件以及获得致病性突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离体接种 人工诱变 水稻
下载PDF
不同茄子品种对灰霉病的室内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丽梅 崔群香 +3 位作者 曹嘉懿 许晓玲 蔡元琴 郭迎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35-137,共3页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比较了20种圆形果类和20种棒形果类茄子品种对灰霉病的抗病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不同茄子品种对茄子灰霉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分为4种抗病类型,其中圆果类茄子中"六叶茄"、"黑皇后"、&q...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比较了20种圆形果类和20种棒形果类茄子品种对灰霉病的抗病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不同茄子品种对茄子灰霉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分为4种抗病类型,其中圆果类茄子中"六叶茄"、"黑皇后"、"鄂茄一号"、"特优牛心茄"4个品种为高感品种,"大叶白花"等5个品种为中感品种,"园杂5号"等4个品种为高抗品种,"茄杂快圆王"等7个品种为中抗品种;棒形果类的20个品种中,"渝早茄二号"、"早二红茄"以及"黑骑士长茄"3个品种为高感品种,"金满地紫红长茄"、"尼克长茄"、"香蕉茄"以及"渝早茄四号"为中感品种,"渝研二号"、"宫崎早茄"、"美茄一号"、"天使丽人"等8个品种为中抗品种,"黑龙王长茄"等5个品种属于高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灰霉病 离体叶片 抗病性评价
下载PDF
灰葡萄孢蛋白质毒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4 位作者 李珣 薛春丽 李林倩 余朝阳 杨红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7,共6页
灰葡萄孢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植物病原菌,为了解灰葡萄孢致病因子和其毒素的寄主选择性,以分离于番茄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为侵染源,对16科23种供试植物叶片和7种供试植物种子进行致病性和寄主专化性测定。结果发现,灰葡萄孢分泌的蛋... 灰葡萄孢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植物病原菌,为了解灰葡萄孢致病因子和其毒素的寄主选择性,以分离于番茄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为侵染源,对16科23种供试植物叶片和7种供试植物种子进行致病性和寄主专化性测定。结果发现,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能侵染17种植物叶片,占全部供试植物的73.91%。对石蒜科朱顶红、茄科辣椒叶片的致病性最强,7 d后的病斑面积分别为(2.18±0.44)、(0.81±0.33)cm^2,其次分别是五加科的花叶鸭脚木、菊科的菊花和莴苣、茄科的番茄和烟草、豆科的蚕豆和豌豆。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能明显抑制十字花科的大白菜、豆科的蚕豆和豌豆、茄科的番茄等7种供试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胚芽生长。综上,灰葡萄孢寄主范围广,其分泌的蛋白质毒素有毒性,且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蛋白质毒素 致病性 离体接种 寄主专化性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接种技术及抗病性鉴定效果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孔令晓 罗畔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05-108,共4页
对河北省玉米茎腐病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进行了接种技术和玉米品种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病原菌单独接种或复合菌接种都能使玉米产生典型茎腐病株;复合菌株接种的致病率接近或高于单菌株致病率的平均值;播种前和... 对河北省玉米茎腐病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进行了接种技术和玉米品种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病原菌单独接种或复合菌接种都能使玉米产生典型茎腐病株;复合菌株接种的致病率接近或高于单菌株致病率的平均值;播种前和6~8叶期接种较常规撒粉期接种发病率高;应用于玉米品系的抗病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原菌 单菌株 复合菌株 接种时期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33
14
作者 陈晓娟 文成敬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3,35,共4页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日趋严重 ,全省平均发病率在 10 %~ 4 0 %之间 ,重病年份 1998年高达 75 %。分离鉴定出 7个属的病原真菌 ,它们是 :串珠镰刀菌 (Fusariummoniliforme)、木霉菌 (Trichodermasp .)、离蠕孢菌 (Bipolarissp .)、禾谷镰刀...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日趋严重 ,全省平均发病率在 10 %~ 4 0 %之间 ,重病年份 1998年高达 75 %。分离鉴定出 7个属的病原真菌 ,它们是 :串珠镰刀菌 (Fusariummoniliforme)、木霉菌 (Trichodermasp .)、离蠕孢菌 (Bipolarissp .)、禾谷镰刀菌 (F .graminearum)、丝核菌 (Rhizoctoniasp.)、青霉菌 (Penicilliumsp .)、黄曲霉 (Aspergillusflavus)、黑曲霉 (A .niger)和毛霉菌 (Mucorsp .) ;其中串珠镰刀菌是优势病原菌 ,分离频率高达 39.1%。分别采用牙签法、注射法和花丝喷雾法对玉米果穗人工接种串珠镰刀菌 ,结果以注射法的发病率适中且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品种对镰刀菌穗腐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病原真菌种类 接种方法 抗性鉴定 四川
下载PDF
枣缩果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樱 郑晓莲 +1 位作者 赵光跃 茆正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39-143,共5页
1992~1994年在河北省和河南省8个县采集枣缩果病病果,经柯赫法则程序诊断及对分离菌的鉴定,查明导致枣缩果病原主要是:1.盾壳霉属的一种真菌Coniothyrium sp;2.细链隔孢菌Afternaria tenuis Nees;3 .半知菌亚门无孢目有隔有色丝状菌;4... 1992~1994年在河北省和河南省8个县采集枣缩果病病果,经柯赫法则程序诊断及对分离菌的鉴定,查明导致枣缩果病原主要是:1.盾壳霉属的一种真菌Coniothyrium sp;2.细链隔孢菌Afternaria tenuis Nees;3 .半知菌亚门无孢目有隔有色丝状菌;4.一种细菌.前三种均属半知菌亚门的弱寄生菌,年份和地区的不同分离菌出现频率不完全一致.上述四种菌三年累计分离率分别为14.90%、12.96%、11.47%和11.11%,而这四种菌占已出现的菌落比率分别为30.28%、25.79%、23.30%和2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缩果病 分离培养 接种 病原鉴定
下载PDF
玉米灰斑病菌人工接种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桂清 陈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8-150,共3页
玉米灰斑病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采用喷雾、菌液灌心、高粱粒灌心、注射4种方法进行接种,以探索抗病资源鉴定中更为简便、易行、可靠的田间人工接种方法。对玉米叶部病害喷雾是常用的接种方法,对玉米灰斑病菌高粱粒灌心方法... 玉米灰斑病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采用喷雾、菌液灌心、高粱粒灌心、注射4种方法进行接种,以探索抗病资源鉴定中更为简便、易行、可靠的田间人工接种方法。对玉米叶部病害喷雾是常用的接种方法,对玉米灰斑病菌高粱粒灌心方法不但有利于保湿,而且便于操作,是抗性鉴定时的首选方法。在植株11~12叶期(喇叭口期)应用高粱粒灌心的接种方法,可获得理想的寄主发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菌 接种方法 抗性鉴定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亚玲 马秉元 +1 位作者 李多川 龙书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高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为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比较结果,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以...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高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为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比较结果,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以10×40倍,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效果最好;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腐病 鉴定 抗病性
下载PDF
沈阳地区油松枝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月 高国平 +3 位作者 张瑶琪 周阳 王允 祁金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地区近些年发生的油松枯枝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对筛选的2种真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油松发病枯死枝上分离到的6个菌株(A1、A2、A3、A4... 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地区近些年发生的油松枯枝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对筛选的2种真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油松发病枯死枝上分离到的6个菌株(A1、A2、A3、A4、B1与B2)为2种菌,其中,菌种A为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Fr.ex Fr.),菌种B为松丛赤壳菌(Nectria cucurbitula Sacc.)。2种真菌对油松健康小枝条均有侵染致病性,并分别获得有性子实体,证明了2种真菌为引起油松枯枝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枯枝病 病原菌鉴定 接种试验
下载PDF
快速鉴定瓜类疫病抗性方法的建立及黄瓜种质资源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瑞 林毓娥 +3 位作者 杜虎 金庆敏 杨晓珊 吴廷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13-18,共6页
【目的】为方便研究瓜类疫病,快速筛选抗疫病的瓜类材料,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瓜类疫病抗性鉴定体系。【方法】通过灌根、喷雾、浸根、菌块离体接种等4种接种方法对黄瓜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幼苗进行接种,通过比较发病率、发病时间及操作程... 【目的】为方便研究瓜类疫病,快速筛选抗疫病的瓜类材料,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瓜类疫病抗性鉴定体系。【方法】通过灌根、喷雾、浸根、菌块离体接种等4种接种方法对黄瓜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幼苗进行接种,通过比较发病率、发病时间及操作程序等确定最简便有效的鉴定方法。【结果】4种接种方法均能鉴定黄瓜疫病抗感情况,但是鉴定效果差异显著。浸根法、喷雾法、灌根法接种合适浓度均为10~2个孢子/mL,操作复杂,接种效率低。菌块离体接种方法利用2 mm直径菌块直接接种于离体子叶背面,放置于有润湿滤纸的培养皿中,保湿24 h即可观察表型,通过计算病斑大小快速鉴定瓜类材料的抗性;利用该方法对40份不同抗性的黄瓜材料进行鉴定,发现栽培黄瓜抗疫病材料极少,只有PE40、PE119、PE120、PE185等4份材料具有抗性,90%的材料均为感病或高感。【结论】菌块子叶离体接种法是瓜类疫病鉴定的快捷有效方法,该方法无需诱孢,能够一次性鉴定数百份材料,且能够保存感病材料或中间材料,大大提高鉴定效率,为瓜类疫病抗性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蔬菜 疫病 抗性鉴定 瓜类疫霉 离体接种
下载PDF
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的离体筛选及其抗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智慧 牛青 孟焕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5,120,共8页
【目的】利用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建立抗病变异系离体筛选方法。【方法】以蒜瓣茎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大蒜叶枯病菌培养滤液制取的粗毒素为筛选剂,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通过接种病菌粗毒素和病菌孢子鉴... 【目的】利用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建立抗病变异系离体筛选方法。【方法】以蒜瓣茎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大蒜叶枯病菌培养滤液制取的粗毒素为筛选剂,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通过接种病菌粗毒素和病菌孢子鉴定变异株的抗病性,分析变异株的防御酶活性。【结果】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对大蒜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病菌粗毒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不同大蒜品种愈伤组织对病菌粗毒素的抗性不同;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分别获得大蒜品种G039变异系苗12株,G073变异系苗2株,它们对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具有稳定的抗性。经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变异系苗较其对照抗病性提高。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苗接种病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即达到峰值,且与抗病品种G064接近或更高,而感病品种G039的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前两者。【结论】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可以获得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适宜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分步筛选的上限粗毒素体积分数为30%;POD、PPO和PAL活性可作为大蒜抗叶枯病鉴定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叶枯病 病菌粗毒素 抗病变异系 离体筛选与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