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洮儿河上游径流时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艳红 张树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49,共4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径流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更高敏感性。主要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洮儿河是本区域为数不多的河流,分析其径流的时序变化特征对研究本区域的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洮儿河上游索... 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径流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更高敏感性。主要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洮儿河是本区域为数不多的河流,分析其径流的时序变化特征对研究本区域的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洮儿河上游索伦和察尔森两个代表性站点的近40年时间序列的逐日径流量资料,分别利用Kendall秩次检验,洪水频率和洪水滞时分析方法来分析洮儿河上游河流径流变化趋势、洪水频率和洪水滞时变化特征。结果如下:在过去40年内洮儿河上游径流量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呈现平躺的S型,即可将其划分为1957~1972年的下降段、1972~1988年的上升段和1988~1997年的下降段。而通过Kendall秩次检验发现在相应的时段内两站的径流呈现显著性变化趋势。洪水频率分析表明,40年来洮儿河洪水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滞时分析结果则显示流域滞时时间呈减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频率 洪水滞时 径流变化特征 洮儿河上游
下载PDF
淮河上游大坡岭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起的流域滞时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敏敏 瞿思敏 +1 位作者 石朋 王鸿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以淮河上游大坡岭子流域(简称大坡岭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1965—2009年间的26场单峰洪水,计算流域平均滞时。以1985年为界,比较土地利用变化前后流域平均滞时的变化,并计算不同降雨量级的流域平均滞时,分析滞时与径流深和洪峰... 以淮河上游大坡岭子流域(简称大坡岭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1965—2009年间的26场单峰洪水,计算流域平均滞时。以1985年为界,比较土地利用变化前后流域平均滞时的变化,并计算不同降雨量级的流域平均滞时,分析滞时与径流深和洪峰流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流域平均滞时变化很大;除了降雨形心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C在土地利用变化之后减少外(从9.98 h减少为5.26 h),另外3种滞时,降雨形心到流量过程线形心的时间TLC、降雨开始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和最大降雨强度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P均增大(分别从21.32 h、34.64 h、10.00 h增加到26.77 h、35.08 h、11.50 h)。大坡岭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前后以及整个时期4种滞时和降雨量级存在一定联系,与径流深及洪峰流量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过程 流域平均滞时 降雨强度 径流深 洪峰流量 土地利用方式 淮河上游大坡岭流域
下载PDF
基于DEM的大别-皖南山区平均洪峰滞时定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子月 姚成 +2 位作者 李致家 钟栗 顾玮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5-774,共10页
以皖南山区及大别山区27个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地貌信息,并计算流域平均洪峰滞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数学模型,探讨地貌因子对流域洪水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域系统水平,形状系数、圆度... 以皖南山区及大别山区27个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地貌信息,并计算流域平均洪峰滞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数学模型,探讨地貌因子对流域洪水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域系统水平,形状系数、圆度比、流域相对高差、河道分支频率以及森林覆盖率是影响流域平均洪峰滞时的主要指标,其中流域相对高差是相关系数最高的解释变量;各地貌因子间相互作用复杂,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平均洪峰滞时的方差解释量为73.4%,其通径分析模型分别从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角度进一步合理阐述各变量对流域平均洪峰滞时的影响.本文可为皖南山区无资料地区分析洪水响应过程提供重要参考,对防洪减灾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洪峰滞时 地貌因子 多元线性回归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三峡库区汛期洪峰和沙峰异步运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帮稳 吴保生 章若茵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深的增加导致洪水传播过程中沙峰滞后于洪峰的时间增加,利用洪峰和沙峰异步运动特性进行沙峰排沙调度是减缓水库淤积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三维数值模型SCHISM(Semi-implicit Cross-scale Hydroscience Integrated Syste...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深的增加导致洪水传播过程中沙峰滞后于洪峰的时间增加,利用洪峰和沙峰异步运动特性进行沙峰排沙调度是减缓水库淤积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三维数值模型SCHISM(Semi-implicit Cross-scale Hydroscience Integrated System Model)研究三峡库区洪峰和沙峰的异步运动规律,基于2013年的汛期水沙传播过程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初步分析不同洪水位下洪峰和沙峰的异步运动特性。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三峡水库汛期洪峰和沙峰长距离的传播过程;坝前蓄水位对洪峰传播时间的影响不大,但是对沙峰传播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坝前水位增加使水流的流速减小和挟沙能力降低,沙峰传播速度减慢且峰值沿程不断降低,最终导致库区中沙峰滞后于洪峰出现的时间沿程越来越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的沙峰排沙调度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峰 洪峰 滞后时间 含沙量 三峡水库
下载PDF
支流洪水组合对干流区域的致灾影响模拟分析
5
作者 吕佳豪 侯精明 +3 位作者 史超 李东来 陈光照 吴新垒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09,共16页
为了探究不同支流洪水组合对干流区域的致灾影响,构建了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耦合模型分别对理想Y型流域和宁波市海曙区三江口区域进行建模,模拟了不同峰现时差的支流洪水过程,选取了干流洪峰流量、积水量、淹没面积、... 为了探究不同支流洪水组合对干流区域的致灾影响,构建了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耦合模型分别对理想Y型流域和宁波市海曙区三江口区域进行建模,模拟了不同峰现时差的支流洪水过程,选取了干流洪峰流量、积水量、淹没面积、最大淹没水深和最大漫出距离5个指标来反映洪水在干流区域的致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所构建的一二维耦合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一维河道和二维地表的水量交换过程;(2)在理想算例中,随着支流洪水峰现时差的增加,洪水对干流区域的致灾情况明显减轻,所选取的5个指标分别削减了1.52%~22.34%、5.70%~75.48%、8.49%~97.60%、1.88%~36.45%和2.03%~37.56%;(3)随着余姚江和奉化江洪水峰现时差的增加,甬江区域受洪水的影响明显下降,所选取的5个指标分别削减了10.03%~21.47%、52.28%~94.16%、56.05%~97.55%、11.69%~28.46%和29.21%~76.64%.以期该研究为平原河网区域的防洪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模型 一二维耦合模型 城市内河洪水 平原河网区域 洪水组合 洪水峰现时差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forecasting model of sandstone deformation rate during sine wave loading segment under the lag effect 被引量:2
6
作者 LIU Jie1,2,LI JianLin1,2,QU JianJun1,ZHOU JiFang3,ZHANG ChaoFeng3 & LI JianWu1 1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Hazards 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2,China 2College of Civil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2,China 3Er’ta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mpany,Ltd.Chengdu 61000,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1442-1449,共8页
To reduce data variance caused b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samples,a new experimental method is proposed by loading and unloading the axial force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different waves of a certain... To reduce data variance caused b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samples,a new experimental method is proposed by loading and unloading the axial force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different waves of a certain load amplitude to the same rock sample without damaging it.Lag time segments are defined and fractionized into segments I and Ⅱ.Criterions for seg-mentation,definitions of relevant parameter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are also offered afterwards.In the course of sinusoidal loading,the serious peak value disloc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variation rate and the loading rate is defined as peak dislocation.Meanwhile,the definition of the apparent tangent modulus is put forward and th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the vertical force in the frequency of 0.1,0.2,0.5 Hz sinusoidal loading segment is confirmed to be ever-present on the basis of the test data.Then the calculating formula of the deformation rate in non-lag time is deduced.It is thus suggested that the deformation rate should be codetermined by the loading rate df/dt and instant load f(t),which well explains the peak dislocation of the time-variable curve peak value of dl/dt and deformation rate of df/dt.Finally the lag time deriv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values with the measured ones,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bove formula offers a better simulation of the sandstone deformation rate in the sinusoidal loading segment,with the load amplitude being 96 kN and the frequency ranging from 0.1 Hz to 0.5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g time SEGMENTS peak SHIFTING phenomenon APPARENT TANGENT modulus deformation rate
原文传递
标定瞬时单位线法既有桥梁水害预报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代海 李整 《公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29,共5页
以瞬时单位线法为基础,提出一种解决既有桥梁水害预报的水痕标定瞬时单位线法,利用历史水痕高程和对应的降雨量系列,完成瞬时单位线标定;将预报洪水雨量系列通过标定瞬时单位线对洪峰水位和洪峰滞时进行预报。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建立水... 以瞬时单位线法为基础,提出一种解决既有桥梁水害预报的水痕标定瞬时单位线法,利用历史水痕高程和对应的降雨量系列,完成瞬时单位线标定;将预报洪水雨量系列通过标定瞬时单位线对洪峰水位和洪峰滞时进行预报。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建立水位流量函数完成洪峰流量与洪峰水位之间的转换;对单位线法得到的洪水过程线的高峰流量段进行四次多项式拟合,提高预报洪峰数据精度。实例应用表明:水痕标定瞬时单位线法理论合理,应用方便,精度高,可以实现对实时水害提前预报,在保证行车安全和抗洪抢险等方面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预计在既有桥梁水害预报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害预报 标定瞬时单位线 洪峰水位 洪峰滞时 水痕
原文传递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对洪峰的影响研究--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水文过程的重要因素。基于太湖流域在全国的重要性及太湖流域LUCC洪水效应研究的迫切性,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模拟5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的2次典型洪水过程(5年一遇...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水文过程的重要因素。基于太湖流域在全国的重要性及太湖流域LUCC洪水效应研究的迫切性,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模拟5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的2次典型洪水过程(5年一遇的台风型洪涝和5年一遇的梅雨型洪涝),定量区分单一土地利用/覆被对洪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同场降雨,5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的洪峰流量大小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峰现时间先后依次是建设用地、耕地、草地、疏林灌丛、林地。同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洪峰的影响程度,5年一遇的台风型洪水比5年一遇的梅雨型洪水反应剧烈。对洪峰流量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其它用地变化为建设用地。对于同场降雨,5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的洪水水文要素(洪峰流量、滞时)之间存在显著的定量关系。建设用地大大改变了洪峰形态,使流域原有的坦化洪水波形的能力降低,而林地则具有削减和延缓洪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洪峰流量 次洪水模型 滞时 西苕溪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