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Analysis and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宝魁 王东升 +2 位作者 李宏男 孙治国 李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V/H)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ings from the K-NET network and the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SEM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offshore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of onshore motions.The V/H PGA ratio of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at offshore stations is about 50%of the ratio at onshore stations.The V/H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for onshore motions,especially for periods less than 0.8 s.Furthermore,based on the results in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offshore recordings in the K-NET,the simplified V/H design equations for offshore motions in minor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are proposed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offshor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ground motion vertical component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V/H)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 (V/H PGA ratio K-NET network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 (SEMS)
下载PDF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ridges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新乐 窦慧娟 朱晞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7年第4期345-350,共6页
A wide variety of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various tectonic environments worldwide an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eak value ratio and response spectrum ratio of the vertical to horizont... A wide variety of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various tectonic environments worldwide an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eak value ratio and response spectrum ratio of the vertical to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ground motion, 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site conditions, pulse duration, and statistical compon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peak value ratio and response spectrum ratio are larger than the 2/3 value prescribed in existing seismic cod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ground motions is comparatively intricate.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the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on bridge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considering both the material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ault vertical ground motion peak value ratio spectrum ratio BRIDGE seismic response
下载PDF
Variation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with depth
3
作者 胡进军 谢礼立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1期72-81,125,共11页
The variation of ground motion with depth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essential in determining the seismic design ground motion for embedded structures and pipelines. Firstly the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o... The variation of ground motion with depth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essential in determining the seismic design ground motion for embedded structures and pipelines. Firstly the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on surface and in subsoil recorded by Hosokura Mine array of Japan and six California Strong Motion Instrumentation Program geotechnical array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bout fifty moderat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are described. Then the array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site conditions. Finally the variation law of ground and sub-ground motion with depth is established as a result of a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above-mentioned data. Through comparing the features in different site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general, the amplitude (acceleration,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of ground motion are decreasing with depth and the attenuation rate is higher in the shallow strata than that in deeper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sub-ground motion amplitude ratio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和脉冲特征的统计分析
4
作者 张尚荣 何佳蔓 +1 位作者 唐响 熊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62,共12页
为进一步了解近断层地震动的显著竖向特性和速度脉冲特性,基于NGA-West2强地面运动数据库选取1706组强地震动记录,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探讨了aV/aH随矩震级MW、断层距Rjb、场地类别和断层类型变化的... 为进一步了解近断层地震动的显著竖向特性和速度脉冲特性,基于NGA-West2强地面运动数据库选取1706组强地震动记录,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探讨了aV/aH随矩震级MW、断层距Rjb、场地类别和断层类型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Baker脉冲识别方法选取出140组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并提取出每条地震动记录的脉冲周期Tp和速度脉冲峰值PGVp,研究其脉冲参数随矩震级MW和断层距Rjb变化的统计规律及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近断层加速度峰值比aV/aH与地震动参数密切相关,其概率分布呈极值Ⅱ型分布;脉冲周期Tp随矩震级的增大而增大,与场地条件的相关性较弱,脉冲周期Tp经验模型与Shahi和Baker模型在大震级范围内的差异小,且差异随矩震级的增大而减小,说明可忽略是否区分脉冲类型对脉冲周期随矩震级的定量关系的影响;速度脉冲峰值PGVp的大幅值主要出现在大震区和毗邻发震断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地震动 加速度峰值比 脉冲参数 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统计特性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珂 袁万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7,共8页
为研究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特性,本文对PEER数据库中1202组近场强震的地震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PGAv/PGAh、反应谱之比Sav(T)/Sah(T)、竖向水平峰值到达时间的特性。讨论了PGAv/PGAh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 为研究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特性,本文对PEER数据库中1202组近场强震的地震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PGAv/PGAh、反应谱之比Sav(T)/Sah(T)、竖向水平峰值到达时间的特性。讨论了PGAv/PGAh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源机制的关系,并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震源机制的PGAv/PGAh分布;对比了不同断层距、不同场地条件Sav(T)/Sah(T)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近场强震水平竖向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和到达时间上的相关性,并对结构分析过程中竖向地震动的选择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源机制都会影响近场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断层距小、走滑断层、场地条件差都易产生较大的竖向地震动;断层距小、场地条件差时,地震动竖向分量高频成分越强,断层距大、场地条件好,竖向地震动低频成分越强;竖向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与到达时间和两正交水平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与到达时间的几何平均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 加速度峰值比 反应谱比 加速度峰值到达时间 断层距 场地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地下地震动工程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龙军 谢礼立 胡进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6-1111,共6页
为考察地下地震动的工程特性,选取美国加州强震观测计划(CSMIP)6个土工台阵的120条三分量地表和地下地震动为数据基础,分别对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幅值,规准反应谱,双规准反应谱,傅立叶谱,持时等工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考察地下地震动的工程特性,选取美国加州强震观测计划(CSMIP)6个土工台阵的120条三分量地表和地下地震动为数据基础,分别对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幅值,规准反应谱,双规准反应谱,傅立叶谱,持时等工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加速度幅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浅层的变化速度较快。规准反应谱明显受到场地条件和深度的影响。而不同场地不同深度不同分量方向的双规准反应谱之间差别甚小,双规准反应谱比规准反应谱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最后,讨论了土层/基岩场地上台阵地震动的傅立叶幅值谱和地震动持时沿深度变化的特点。本研究揭示了地下地震动的一些工程特性,可以为地下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地震动 幅值比 规准反应谱 双规准反应谱 傅立叶幅值谱 持时
下载PDF
近断层竖向地震动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宁 刘洪国 +2 位作者 刘平 李忠献 谢礼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128,共9页
为研究近断层地区的竖向地震动特性,基于环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选取890组强地震动,研究了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分量峰值比aV/aH与矩震级、断层距、场地条件和断层类型的统计规律,给出近断层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加速度峰值... 为研究近断层地区的竖向地震动特性,基于环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选取890组强地震动,研究了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分量峰值比aV/aH与矩震级、断层距、场地条件和断层类型的统计规律,给出近断层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合理取值。采用基于能量的识别方法判定近断层地震动是否包含脉冲,分别研究竖向脉冲和水平脉冲参数与地震参数关系并对比了竖向脉冲和水平脉冲的速度峰值及周期的衰减关系。结果表明:近断层区域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aV/aH受地震参数影响,规范建议值2/3会低估近断层竖向地震;相比较于水平脉冲,竖向脉冲数量少且分布范围小,水平脉冲和竖向脉冲的峰值、周期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地震 加速度峰值比a_V/a_H 竖向脉冲 脉冲分布
下载PDF
利用地震动强度指标评价场地液化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燕国 谭晓明 +3 位作者 梁甜 黄博 凌道盛 陈云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69-1877,共9页
场地地震液化灾变(液化触发与震后变形)评价对基础设施抗震设计和安全服役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目前常用地震动强度指标IM的液化灾变评价能力,开展水平饱和砂土场地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模型在50 g离心加速度下进行了20次不同幅值的振... 场地地震液化灾变(液化触发与震后变形)评价对基础设施抗震设计和安全服役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目前常用地震动强度指标IM的液化灾变评价能力,开展水平饱和砂土场地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模型在50 g离心加速度下进行了20次不同幅值的振动,得到了液化与非液化响应数据。基于振动台台面输入建立峰值加速度a_(max)、地震剪应力比CSR、阿里亚斯强度I_a和累积绝对速度CAV_5的算法,并利用模型试验数据检验了这几种IM与液化触发和震后变形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几类IM对液化触发的评价能力接近,且从超静孔压产生到初始液化触发都存在明显的IM阈值;几类IM对震后沉降评价能力有一定差异,其中I_a和CAV_5优于a_(max)和CSR,并对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文中研究为选择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评价场地液化灾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 离心模型试验 地震动强度指标 峰值加速度 地震剪应力比 阿里亚斯强度 累积绝对速度
下载PDF
地震动幅值沿深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进军 谢礼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8,共11页
 以美国加州强震观测计划(CSMIP)的 6 个土工台阵和日本 Hosokura矿台阵为研究对象, 以323组三分量地表和地下地震动峰值数据为基础, 按照台阵场地的软硬和土层分布,将其分为基岩、土层和“土层/基岩”台阵. 对于同一类台阵记录的所有...  以美国加州强震观测计划(CSMIP)的 6 个土工台阵和日本 Hosokura矿台阵为研究对象, 以323组三分量地表和地下地震动峰值数据为基础, 按照台阵场地的软硬和土层分布,将其分为基岩、土层和“土层/基岩”台阵. 对于同一类台阵记录的所有地震, 分别按照震级和地表地震动峰值的大小将其分类. 对于同一类台阵的各类地震, 分别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峰值沿深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沿深度变化的峰值比, 并且用非线性最小平方法, 采用指数衰减模型, 对峰值比沿深度变化曲线进行拟合. 通过对各类场地的各类地震的分析,得到了地震动峰值沿深度变化的初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地震动 地震动峰值 峰值比 曲线拟合
下载PDF
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恒 李井冈 +1 位作者 王墩 蔡永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以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值(V/H)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V/H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对记录按震级、震中距、场地条件和震源机制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了这些因素对V/H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V/H与震... 以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值(V/H)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V/H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对记录按震级、震中距、场地条件和震源机制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了这些因素对V/H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V/H与震级的关系不明显;V/H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软土场地上尤为明显;V/H与场地条件有很大关系,在近场(R≤60km)土层场地要高于基岩场地,而在远场则相反;震源机制对V/H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在近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地震动 加速度峰值比 对数正态分布 震源机制
下载PDF
竖向地震动特性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齐娟 罗开海 杨小卫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53-260,共8页
依据171次地震中3 462组三分量地震记录,对竖向地震动的一些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近场区,竖向地震动的影响较大,峰值较大而且往往首先出现;(2)地面震动强度越大,竖向地震动的相对比值V/H1越大;(3)V/H1峰值比的总体平均值约... 依据171次地震中3 462组三分量地震记录,对竖向地震动的一些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近场区,竖向地震动的影响较大,峰值较大而且往往首先出现;(2)地面震动强度越大,竖向地震动的相对比值V/H1越大;(3)V/H1峰值比的总体平均值约为0.5,V/H1≤0.65的总体累积概率约为84.5%;(4)竖向反应谱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小于水平向;竖向反应谱拐点周期要小于水平反应谱,而且与场地条件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峰值 反应谱 累积概率
下载PDF
垂直断层破碎带对Rayleigh波传播与场地地震动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晶波 刘祥庆 赵冬冬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7-514,共8页
采用基于时域粘弹性人工边界的Rayleigh波输入方法,对具有不同宽度、不同剪切波速的垂直断层破碎带的场地进行了Rayleigh波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垂直断层的宽度与剪切波速变化对Rayleigh波传播及场地地震动反应的影响。计算... 采用基于时域粘弹性人工边界的Rayleigh波输入方法,对具有不同宽度、不同剪切波速的垂直断层破碎带的场地进行了Rayleigh波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垂直断层的宽度与剪切波速变化对Rayleigh波传播及场地地震动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Rayleigh波入射一侧的中远场地表面,断层宽度与剪切波速的变化对地面峰值位移反应影响很小;在Rayleigh波入射一侧的断层角点以及距角点较近处,随着断层宽度的增大或剪切波速的减小,峰值位移反应均增大;在另一侧中远场地面的峰值位移反应随着断层宽度的增大或剪切波速的减小而减小,且水平位移峰值减小的程度略大于竖向位移峰值。由此可以看到,软弱的断层破碎带对通过的Rayleigh波有削弱作用,且破碎带越宽或剪切波速越小削弱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断层破碎带 数值模拟 RAYLEIGH波 地震动 动力时程分析 位移幅值谱比
下载PDF
双向水平地震动峰值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英民 杨洁 赖明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5-11,18,共8页
指出分析双向水平地震动峰值相关性的必要性,采用常规回归方法和双随机变量一致最小二乘法统计得出五组相关关系的表达式,给出工程中使用这些相关关系时的建议。
关键词 地震动 峰值 相关性 结构抗震
下载PDF
不同深度与倾角断层破碎带对Rayleigh波传播及场地地震动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晶波 王文晖 +1 位作者 赵冬冬 刘祥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15,126,共6页
采用Rayleigh波时域波动输入方法,对Rayleigh波作用下的场地地震动反应进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重点研究了断层破碎带深度与倾角对Rayleigh波传播以及场地地震动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对Rayleigh波传播及场地地震动反应影响显... 采用Rayleigh波时域波动输入方法,对Rayleigh波作用下的场地地震动反应进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重点研究了断层破碎带深度与倾角对Rayleigh波传播以及场地地震动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对Rayleigh波传播及场地地震动反应影响显著。在Rayleigh波入射一侧的断层角点以及距角点较近处,峰值位移反应随着断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并趋于稳定,而随着断层倾角的增大其峰值位移反应明显减小;在Rayleigh波入射一侧的中远场地表面,断层深度与倾角对地面峰值位移反应影响很小;在另一侧中远场地面的峰值位移反应随着断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断层倾角的变化对该侧地面的峰值位移反应影响很小。最后通过改变场地条件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结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RAYLEIGH波 数值模拟 地震动 动力时程分析 位移幅值谱比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地震事件数据的竖向地震动特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建平 魏宏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7-133,共7页
选取9次不同地震事件的86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对其地震动参数进行分析,重点选择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谱及竖向与水平卓越周期比等进行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的平均值为0.78,且大... 选取9次不同地震事件的86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对其地震动参数进行分析,重点选择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谱及竖向与水平卓越周期比等进行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的平均值为0.78,且大约60%台站的峰值加速度比大于2/3;随着震中距的增大,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总体上呈减小趋势;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谱比曲线在周期0~6s内大致呈"Z"字形;竖向加速度反应谱和水平加速度反应谱的谱形有较大差异,且竖向反应谱达到最大值的周期值明显小于水平反应谱达到最大值的周期值;绝大多数台站竖向与水平卓越周期比小于1.0,且该比值随着震中距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在此基础上,建议抗震设计规范对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及衰减指数、特征周期等做单独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比 反应谱 卓越周期
下载PDF
地下工程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幅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龙军 谢礼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59,共6页
为了明确地下地震动幅值的衰减规律,基于日本最近几年发生的16次强烈地震的443组深井地震动记录,主要考虑分量方向和震级的影响,分析了地下深层(-100^-400m)地震动加速度幅值与地表对应幅值比(Ad/A0)以及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幅值比(Av/Ah... 为了明确地下地震动幅值的衰减规律,基于日本最近几年发生的16次强烈地震的443组深井地震动记录,主要考虑分量方向和震级的影响,分析了地下深层(-100^-400m)地震动加速度幅值与地表对应幅值比(Ad/A0)以及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幅值比(Av/Ah)沿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层地震动加速度幅值比与深度大致呈线性关系,幅值比(Ad/A0)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0.2~0.4之间;震级对幅值比(Ad/A0)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震级变大幅值比有减小的趋势;另外,水平向加速度幅值比略小于竖向幅值比。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幅值比(Av/Ah)沿深度也大致呈线性关系变化,且稳定在0.6附近。发现拟合关系式的选取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幅值的深层取值问题,以期为地下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地震动 加速度幅值 幅值比 抗震设计
下载PDF
黄土河谷场地地形放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良 卢育霞 +1 位作者 马林伟 孔德政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1,共5页
使用黄土河谷场地模型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各观测点PGA的放大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山顶和山谷各点的傅里叶谱以及谱比发现,在地形和土层共同作用下的放大效应是各自单独作用下放大效应... 使用黄土河谷场地模型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各观测点PGA的放大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山顶和山谷各点的傅里叶谱以及谱比发现,在地形和土层共同作用下的放大效应是各自单独作用下放大效应的乘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比 地形放大效应 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 傅里叶谱比
下载PDF
双向地震激励下隔震结构抗倾覆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杜永峰 李慧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1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研究叠层橡胶支座隔震建筑的抗倾覆性能,建立隔震结构在双向地震激励下倾覆力矩时域响应动力分析模型.在对该模型进行简化的基础上,利用结构设计反应谱探讨结构高宽比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因素对隔震结构抗倾覆力矩与倾覆力矩比值的影响.... 为研究叠层橡胶支座隔震建筑的抗倾覆性能,建立隔震结构在双向地震激励下倾覆力矩时域响应动力分析模型.在对该模型进行简化的基础上,利用结构设计反应谱探讨结构高宽比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因素对隔震结构抗倾覆力矩与倾覆力矩比值的影响.给出多层和小高层隔震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抗倾覆安全因数随地震烈度、场地土类别的变化规律.利用本课题组承担设计的实际隔震工程,对"5.12"汶川地震陇南地震波的倾覆力矩响应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结构高宽比对隔震结构的抗倾覆性能的影响比结构基本周期更大,竖向振动产生的附加应力对隔震建筑抗倾覆性能总是不利的,并且设置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时应考虑工程所在地的设防烈度和场地土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减震控制 隔震 倾覆力矩 高宽比限值 竖向地震动
下载PDF
地震三维分量峰值与频谱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慧玲 罗雨泽 +1 位作者 段科萍 禹海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4-1131,共8页
地震三维分量的强度与频率特征及其各分量相关性对确定空间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多维地震输入至关重要。本文选取546条包含完整三分量的地震记录,对水平两分量、竖向与水平分量的加速度峰值(PGA)比、速度峰值(PGV)比、傅氏幅值峰值比A以及... 地震三维分量的强度与频率特征及其各分量相关性对确定空间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多维地震输入至关重要。本文选取546条包含完整三分量的地震记录,对水平两分量、竖向与水平分量的加速度峰值(PGA)比、速度峰值(PGV)比、傅氏幅值峰值比A以及3个方向分量的傅氏主频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地震多维分量的幅值与频谱特性及其各分量相关性,分析场地条件、远近场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参数PGA、PGV与A的水平两分量比值随震中距、场地条件的变化较小,对形式规则简单的结构可取为0.8,对于复杂的空间结构,水平两个分量强度参数比为1.0的地震双向输入工况也应考虑。竖向与水平分量峰值比与场地条件密切相关,土层越软弱,比值越小,给出了竖向与水平分量地震峰值比与场地条件的关系式;同时,分析了不同场地与震中距下地震3个分量傅氏主频的范围。当震中距大于100 km,地震3个分量超过87%傅氏主频,在0~2 Hz之间。对C、D、E类相对软弱的场地,竖向分量傅氏主频f3高于水平分量f_(1)、f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峰值比 主频 震中距 场地条件
下载PDF
抗震设计规范之近断层中小地震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新乐 朱晞 《工程抗震》 2004年第4期43-46,共4页
近年来发生的中小震级地震中 ,在靠近断层附近观测到的记录中具有显著加速度和速度峰值 ,对结构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同时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多是以大震级地震记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很少考虑断层距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本文在充分收集... 近年来发生的中小震级地震中 ,在靠近断层附近观测到的记录中具有显著加速度和速度峰值 ,对结构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同时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多是以大震级地震记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很少考虑断层距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本文在充分收集近断层地震记录的基础上 ,对近断层中小震级地震动的峰值和反应谱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和我国的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对比 ,指出了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不足之处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为今后抗震设计规范的完善和结构的抗震计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近断层地震动 峰值 反应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