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烃源岩发育时期湖盆古生产力构成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游君君 柳波 +2 位作者 胡德胜 陈林 江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4-642,共19页
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富集是烃源岩发育的本质过程,而古生产力是控制该过程最重要的因素。文昌凹陷是珠江口盆地主要的生烃凹陷之一,前人对其进行了包括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潜力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古生产... 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富集是烃源岩发育的本质过程,而古生产力是控制该过程最重要的因素。文昌凹陷是珠江口盆地主要的生烃凹陷之一,前人对其进行了包括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潜力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古生产力和有机质富集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笔者等以文昌凹陷古新统文昌组二段(文昌组)和恩平组一段(恩一段)两套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地化数据和元素分析数据,对有机质来源、古生产力构成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昌凹陷文二段和恩一段烃源岩的有机质均为混合来源,其中文二段有机质中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大,具有更高的原地有机质比例,而恩一段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大;恩一段具有较高的总生产力指数,其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北部缓坡带的总生产力指数较南部陡坡带低,总生产力指数的高值主要分布在物源输入处和盆地中心地区。本次研究可以为后期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有机质来源 烃源岩 文昌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部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林 邓勇 +4 位作者 李明 胡德胜 孙文钊 童传新 刘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1-302,共2页
潜山是油气勘探中重要的圈闭类型,近年渤海湾盆地潜山获丰富油气发现(邓运华,2015;叶涛等,2021),潜山成为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储量增长点。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海域,为新生代陆缘拉张型断陷盆地。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凹陷是主要生烃凹陷... 潜山是油气勘探中重要的圈闭类型,近年渤海湾盆地潜山获丰富油气发现(邓运华,2015;叶涛等,2021),潜山成为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储量增长点。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海域,为新生代陆缘拉张型断陷盆地。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凹陷是主要生烃凹陷(陈林等,2021),凹陷周缘发育琼海凸起、神狐隆起、阳江低凸起等多个大型正向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西部 古潜山 火成岩 储层特征 成藏模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评价及油气资源分布预测
3
作者 高阳东 朱伟林 +6 位作者 彭光荣 龙祖烈 汪旭东 石创 陈聪 黄玉平 张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6-996,共11页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钻井岩心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明确白云凹陷烃源岩发育特征;重构凹陷现今地温场,恢复构造-热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预测白云凹陷资源类型、规模和分布。研究表明:①白云凹...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钻井岩心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明确白云凹陷烃源岩发育特征;重构凹陷现今地温场,恢复构造-热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预测白云凹陷资源类型、规模和分布。研究表明:①白云凹陷发育古近系浅湖相规模烃源岩,沉积期为弱氧化环境,生源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藻类等具有一定贡献,为油气兼生型烃源岩;②白云凹陷现今地温场显示地温梯度主体为(3.5~5.2)℃/100 m,整体呈现从西北往东南方向增高的趋势,不同洼陷地温梯度差异较大;③新生代以来白云凹陷经历了始新世和中新世两期明显的伸展拉张过程,经受两期加热升温事件,加快烃源岩成熟演化,基底古热流主体在距今13.82 Ma时达到最高值;④盆地模拟结果显示,白云主洼烃源岩成熟度明显高于其他洼陷,始新统文昌组现今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始新统恩平组现今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⑤热模拟实验表明,文昌组浅湖相泥岩具有较好的生干酪根裂解气能力,且气产率高,具有宽窗持续生气的特征;恩平组浅湖相泥岩具有较好的生轻质油能力,晚期仍具有一定的干酪根裂解产气能力,但与文昌组浅湖相泥岩和恩平组三角洲煤系泥岩相比,气产率相对偏低;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白云主洼烃源岩生烃较早,生烃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洼陷,平均约为1200×10^(4) t/km^(2),油气资源主体分布在主洼,主力烃源岩层位为文昌组三段和四段;⑦在运聚单元划分与评价的基础上,优选4个有利区带,分别为①号番禺30鼻状构造带、③号流花29鼻隆带和荔湾3鼻隆带、②号白云东凹缓坡带以及⑧号白云1低凸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古近系 烃源岩评价 构造-热演化 油气资源潜力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AD15洼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下的油气运聚模式
4
作者 吴浩武 黄峰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9,共8页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区,其中,AD15洼是重要的富生烃洼陷。但由于对复式油气藏认识有限,AD15洼未取得重大勘探进展。本文基于“源-汇-聚”的评价思路,针对AD15洼北部缓坡带,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资料及地化资料,开展...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区,其中,AD15洼是重要的富生烃洼陷。但由于对复式油气藏认识有限,AD15洼未取得重大勘探进展。本文基于“源-汇-聚”的评价思路,针对AD15洼北部缓坡带,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资料及地化资料,开展了深入系统的油气运聚模式研究,得到以下认识:边界断裂差异演化控制了AD15富烃洼陷的形成,裂陷高峰期强烈断裂活动促使AD南部形成“连片湖盆”,沉降速率大,湖盆广而深,文昌组文四段、文三段时期大规模发育生烃潜力大的中深湖优质烃源岩。继承型流体运移构造脊控制油气主运聚方向,早、晚期断裂纵向差异性疏导与侧向砂体耦合组建了油气的接替立体输导模式。区域盖层控制下,油气沿构造脊高孔渗储层高效汇聚,则构建了AD15洼缓坡带“断-盖-脊”联控的油气长距离运聚成藏模式。上述研究对于研究区进一步深化油气勘探获取新的突破,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演化 断裂差异 烃源岩特征 运聚模式 AD15洼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超深水区LW21-A井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成因
5
作者 朱俊章 黄玉平 +3 位作者 陈聪 翟普强 张志琳 韩晋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2,共12页
珠江口盆地超深水区勘探程度低,珠四坳陷仅LW21-A井有油气发现,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地特征分子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揭示了所钻遇烃源岩的类型和发现油气的成因。该钻井揭示,文昌组和恩平组发育海相(海侵)泥岩和微咸水浅湖相(近海湖盆)泥岩;... 珠江口盆地超深水区勘探程度低,珠四坳陷仅LW21-A井有油气发现,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地特征分子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揭示了所钻遇烃源岩的类型和发现油气的成因。该钻井揭示,文昌组和恩平组发育海相(海侵)泥岩和微咸水浅湖相(近海湖盆)泥岩;LW21构造气藏中存在海相(海侵)和湖相2类凝析油;LW21构造气藏中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O_(2),属于CO_(2)气藏,含一定量烷烃气;CO_(2)主要是无机幔源型成因气,烷烃气主要是油型气与海相生物气的混合型干气。这一认识对珠江口盆地超深水区珠四坳陷带的进一步评价和勘探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超深水区 烃源岩 CO_(2)气藏 分子地球化学 油气成因
下载PDF
Detrital K-feldspar^(40)Ar/^(39)Ar Ages:Source Constraints of the Lower Miocene Sandstones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9
6
作者 LIU Zaisheng SHI Hesheng +3 位作者 ZHU Junzhang QIU Huaning ZHANG Zhilin YUN Jianb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The South China Sea began to outspread in the Oligocene. A great quantity of terraneous detritus was deposited i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sea, mostly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hich constituted the mai... The South China Sea began to outspread in the Oligocene. A great quantity of terraneous detritus was deposited i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sea, mostly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hich constituted the main paleo-Pearl River Delta. The delta developed for a long geological time and formed a superimposed area. Almost all the oil and gas fields of detrital rock reservoir distribute in this delta. Thirty-three oil sandstone core samples in the Zhujiang Formation, lower Miocene (23-16 Ma), were collected from nine wells. The illite samples with detrital K feldspar (Kfs) separated from these sandstone cores in four sub-structural belts were analysed by the high-precision 40Ar/39Ar laser stepwise heating technique. All 33 illite 40Ar/39Ar data consistently yielded gradually rising age spectra at the low-temperature steps until reaching age plateaus at mid-high temperature steps. The youngest ages corresponding to the beginning steps were interpreted as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ges and the plateau ages in mid-high temperature steps a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detrital feldspar representing the ages of the granitic parent rocks in the provenances. The ages of the detrital feldspar from the Zhujiang Formation in the four sub-structural belts were different: (1) the late Cretaceous ages in the Lufeng 13 fault structural belt; (2)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early Cretaceous-Jurassic ages in the Huizhou 21 buried hill-fault belt; (3) the Jurassic and Triassic ages in the Xijiang 24 buried hill-fault belt; and (4) the early Cretaceous - late Jurassic ages in the Panyu 4 oil area. These detrital feldspar 4~Ar/39Ar ages become younger and younger from west to east, corresponding to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granites in the adjacent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TE detrital K feldspar 40Ar/39Ar dating parent rock sandstone reservoir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下载PDF
海上深水区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7
作者 张建勇 李勤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海上深水区碎屑岩储集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储集层质量受孔隙结构影响显著,因此,探究孔隙结构特征对深水碎屑岩油气藏高效开发至关重要。以南海深水区恩平组碎屑岩柱塞样为研究对象,通过铸体薄片分析(CTS)、核磁共振(NMR)、高压... 海上深水区碎屑岩储集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储集层质量受孔隙结构影响显著,因此,探究孔隙结构特征对深水碎屑岩油气藏高效开发至关重要。以南海深水区恩平组碎屑岩柱塞样为研究对象,通过铸体薄片分析(CTS)、核磁共振(NMR)、高压压汞(HPMI)以及恒速压汞(CRMI)等微观岩石物理实验对孔隙结构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海上深水区碎屑岩可分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不同孔隙类型和喉道的组合会导致孔隙系统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深水区 碎屑岩 孔隙结构
下载PDF
断陷湖盆低勘探区源-汇系统与烃源岩预测——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豪 徐长贵 +7 位作者 高阳东 林鹤鸣 邱欣卫 剧永涛 汪旭东 李磊 孟俊 阙晓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5-583,共19页
烃源岩是沉积盆地含油气系统中决定油气聚集与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盆地或洼陷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较少且烃源岩指标不丰富等烃源岩预测的难点,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低勘探区为例,从“找湖(深湖-半深湖)”、“寻泥(深湖-... 烃源岩是沉积盆地含油气系统中决定油气聚集与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盆地或洼陷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较少且烃源岩指标不丰富等烃源岩预测的难点,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低勘探区为例,从“找湖(深湖-半深湖)”、“寻泥(深湖-半深湖泥岩)”、“定烃(烃源岩预测与评价)”的角度,开展源-汇系统与烃源岩预测系统性分析。首先,以“找湖”为目的,通过多期构造古地貌恢复,阐明原始盆地面貌与古湖盆发育位置,结合“地震前积确定湖盆边界、坡折体系确定深湖-半深湖分布范围、生化指标确定湖盆古环境特征、构造强度确定湖盆规模”等分析,对低勘探区的深湖-半深湖区进行确认并对潜在发育烃源岩的洼陷进行初步遴选,研究认为文昌期HF33等洼陷和下恩平期HZ5等洼陷具备发育深湖-半深湖泥岩的潜力。其次,通过古物源、古环境和沉积体系的分析,结合构造古地貌发育特征,开展源-汇系统重建及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发育的地质背景分析,通过源-汇系统各配置要素的数值模拟,指出中等物源供给强度、细物源粒度、高湖平面、大可容空间及欠补偿-均衡补偿型盆地有利于富泥型湖泊相沉积。最后,以成熟勘探区已钻遇优质烃源岩的钻井为基础,分析与烃源岩层对应的4类深湖-半深湖地震相及其地质背景,构建成熟区“烃源岩相(烃源岩地震相)”,结合对珠一坳陷主要富烃洼陷富烃要素的系统总结,开展低勘探区优质烃源岩多因素、多维度评价与最终排序。通过研究,指出LF22,HF33,HZ24(上、下文昌组),LF7和HZ10(下文昌组)等洼陷为Ⅰ级潜在富生烃洼陷;HZ5和HZ11洼陷(下恩平组)为Ⅱ级潜在生烃洼陷。部分洼陷烃源岩的预测和评价结果在实际勘探中已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地震相 烃源岩预测 低勘探区 源-汇系统 古近系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3西北洼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4
9
作者 朱文奇 黄胜兵 +4 位作者 郭刚 陈凯 王升兰 柯岭 胡艳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2,共10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13西北洼是一个生烃潜力尚未证实的洼陷,其是否发育有效烃源是勘探面临的首要问题。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洼陷结构解剖的基础上,对其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烃源岩发育条件和存在证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 珠江口盆地陆丰13西北洼是一个生烃潜力尚未证实的洼陷,其是否发育有效烃源是勘探面临的首要问题。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洼陷结构解剖的基础上,对其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烃源岩发育条件和存在证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陆丰13西北洼古近系构造演化经历了强烈裂陷、弱裂陷、差异升降以及断拗转换4个阶段。②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主受物源供给变化的影响,其古近系沉积充填经历了“文昌组先沉积,恩下段差异剥蚀,恩上段—珠海组区域再覆盖”的演化过程。③文下段沉积时期,由于控洼断层强烈伸展、火山大规模喷发以及物源供给相对有限,使得陆丰13西北洼文下段广泛发育半深—深湖相烃源岩,现今最大残留面积约107 km^(2),而且已经开始规模生烃,模拟总资源量约1.21亿方油当量,为一个潜在富生烃洼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洼陷结构 构造沉积演化 烃源岩 资源潜力 陆丰13西北洼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构造迁移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光荣 许新明 +4 位作者 吴静 汪晓萌 杜晓东 赵芳 吴松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共13页
烃源岩是凹陷评价的核心,在发育多套烃源岩的断陷盆地中,优质烃源岩发育常受控于构造迁移。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从地层分布、控凹断层活动性以及沉积沉降中心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构造迁移特征及其对烃源岩发育... 烃源岩是凹陷评价的核心,在发育多套烃源岩的断陷盆地中,优质烃源岩发育常受控于构造迁移。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从地层分布、控凹断层活动性以及沉积沉降中心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构造迁移特征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阳江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为自东向西依次裂陷,构造活动与沉积沉降中心自东向西发生迁移变化;早文昌沉积期东北端先行裂开,在NW—SE向伸展应力作用下主要发育NE—NEE向断裂,沉积沉降中心主要在凹陷东北端的恩平20、21洼,受边界断层控制明显;晚文昌沉积期,构造应力转变为近SN向拉张,阳江凹陷东北端先期活动较强的NE—NEE向断裂活动渐弱,而凹陷中西部近EW向、NWW向断裂活动渐强,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至中西部的阳江24洼;恩平沉积期,裂陷作用继续向西拓展至西部的阳江33洼。②阳江凹陷的构造迁移与各洼陷距离阳江一统断裂的距离及先存断裂发育与活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③构造迁移导致烃源岩的分布、质量和资源丰度整体上也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点。根据构造迁移及烃源岩发育等新认识,认为阳江凹陷东北部的恩平20、21洼是阳江凹陷勘探潜力最大的2个洼陷,北部的恩平14洼和中西部的阳江24洼是2个潜在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阳江凹陷 构造迁移 沉积中心 烃源岩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组源-汇系统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阳东 彭光荣 +4 位作者 张向涛 汪旭东 孙辉 刘太勋 孙丰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4-599,共16页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东部典型的边缘海盆地,白云凹陷为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中、新生代地层发育最全的深大凹陷,其古近系是深水区已证实的主力层系及近期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文昌组是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在凹陷...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东部典型的边缘海盆地,白云凹陷为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中、新生代地层发育最全的深大凹陷,其古近系是深水区已证实的主力层系及近期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文昌组是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在凹陷周边物源控制区也是有利储层发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定量表征其源-汇系统和分析源-汇系统特征及演化规律为白云凹陷主力烃源岩及规模砂体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锆石定年及重矿物分析确定物源体系及其演化,利用PSDM地震资料及古地貌刻画了搬运通道类型及分布,井-震结合厘定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类型特征;结合古地貌起伏、剥蚀量及沉积汇聚量计算结果对源-渠-汇系统进行了定量耦合。研究表明,古近纪文昌期发育番禺低隆起、云荔低隆起、云东低凸起以及云开低凸起4个近物源体系,以断沟和沟谷为渠,形成了4套完整的源-渠-汇系统。不同沉积时期的源-汇体系发生明显转变,受各时期物源差异的影响,文昌期白云凹陷发育古沟槽及大型构造转换带控制下的近物源小型湖相、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沉积。白云凹陷源-汇系统控制下的文昌组规模滨浅湖在文昌组五段(文五段)、文四段和文三段分布范围最广;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分布局限,在文五段仅零星分布,在文四段、文三段及文二段的湖盆中央局部范围分布,这些认识为主力烃源岩的分布预测提供了基础。在宽缓裂陷结构及大物源控制下,白云凹陷北坡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富砂沉积体系控制了规模砂体的平面展布。白云凹陷东部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规模小,是有利相带砂体的主要分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表征 分布预测 规模砂体 主力烃源岩 源-汇系统 古近系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超深水区珠四坳陷地质结构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文芳 李洪博 +4 位作者 郑金云 张青林 李元平 贾兆扬 董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8,共9页
珠江口盆地珠四坳陷整体水深超过1500 m,属极低勘探程度区域,钻井发现的油气显示证实了该区存在烃源岩。地震资料揭示古近系是主力烃源岩发育层系,沉积厚度及面积均较大。珠四坳陷作为南海北部向超深水迈进的油气勘探新区,其各凹陷的石... 珠江口盆地珠四坳陷整体水深超过1500 m,属极低勘探程度区域,钻井发现的油气显示证实了该区存在烃源岩。地震资料揭示古近系是主力烃源岩发育层系,沉积厚度及面积均较大。珠四坳陷作为南海北部向超深水迈进的油气勘探新区,其各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亟待剖析。在珠江口盆地6种断陷形成机制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新采集地震资料的系统分析,将珠四坳陷划分大西洋贫岩浆型大陆边缘的壳间韧性流变型、大西洋富岩浆型大陆边缘的壳上岩浆底侵型、大西洋贫岩浆型大陆边缘的壳上先存拼合型3类断陷结构。运用2Dmove软件及去压实技术恢复各个洼陷沉降速率和伸展速率,结合大量地震剖面深入研究了珠四坳陷地质结构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断陷结构下烃源岩发育背景的差异,以此认为荔湾、鹤山凹陷烃源岩发育条件优越,可作为南海北部超深水地区的重要勘探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大陆边缘 珠江口盆地 珠四坳陷 洼陷结构 拆离断层 烃源岩
下载PDF
富烃凹陷形成的地质背景及实例分析
13
作者 李俊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已证实的富烃凹陷,通过富烃凹陷与非富烃凹陷特征对比,富烃凹陷主力烃源岩发育期构造沉降速率大于250 m/Ma,保证了一定规模的烃源岩体积,同时提供了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地化特征对比显示,大部分富...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已证实的富烃凹陷,通过富烃凹陷与非富烃凹陷特征对比,富烃凹陷主力烃源岩发育期构造沉降速率大于250 m/Ma,保证了一定规模的烃源岩体积,同时提供了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地化特征对比显示,大部分富烃凹陷有机质丰度高,但部分富烃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并非最优,部分区域甚至只是中等有机质丰度,却极其富烃,表明控制富烃凹陷的因素还有其它.研究区文昌组沉积期火山活动强烈;惠州等富烃凹陷通常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和热流值.综合分析表明源-热特征是控制珠江口盆地富烃凹陷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富烃凹陷 烃源岩 火山活动 热背景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盆栽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娇华 张小平 +2 位作者 田胜尼 陈一锟 孙启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90-94,共5页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09-2010年采用2年龄实生苗为采条母株进行室内盆栽扦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岩和河沙两种基质相比较,珍珠岩上生根率显著高于河沙,是更佳选择;用市售的"...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09-2010年采用2年龄实生苗为采条母株进行室内盆栽扦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岩和河沙两种基质相比较,珍珠岩上生根率显著高于河沙,是更佳选择;用市售的"花语牌"快速促根剂配制成5、10、15、2 0mg/mL 4个浓度分别处理插穗基部并以蒸馏水作对照发现,10 mg/mL、15 mg/mL处理有利于生长,15 mg/mL处理后生根率显著高于5 mg/mL、10 mg/mL、20 mg/mL及对照。再以同一浓度生根粉分别浸泡4 h、8 h、10 h作对比发现,8 h和10 h处理后生长效果较好,10 h的生根率显著高于4 h、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扦插 珍珠岩 河沙 生根粉浓度 浸泡时间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原油和烃源岩中C_(24)四环萜烷及其成因 被引量:8
15
作者 包建平 朱翠山 +1 位作者 陈希文 王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原油中检测到4个C_(24)四环萜烷,其中已知的3个化合物分别为10β(H)-脱-A-奥利烷(峰A)、10β(H)-脱-A-羽扇烷(峰B1)和17,21-开环藿烷(峰C),化合物B的确切结构目前仍然未知。该化合物分子离子为m/z 330,表明它是一个... 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原油中检测到4个C_(24)四环萜烷,其中已知的3个化合物分别为10β(H)-脱-A-奥利烷(峰A)、10β(H)-脱-A-羽扇烷(峰B1)和17,21-开环藿烷(峰C),化合物B的确切结构目前仍然未知。该化合物分子离子为m/z 330,表明它是一个C_(24)四环萜烷,基峰为m/z 191,这与五环三萜烷分子结构中D/E环的断裂有关,特征碎片m/z 287的出现证实其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异丙基,可见它可能是某个五环三萜烷脱A环后的产物。与羽扇烷类标志物一样,C30藿烷的E环上也存在一个异丙基,而脱-A-羽扇烷B1峰的确认排除了化合物B与羽扇烷类标志物有关的可能性。鉴于在所分析的煤成油中化合物B的含量极低,而湖相原油中较为丰富,且其相对丰度负相关于陆源三萜类而正相关于细菌成因的C30藿烷,故将其定性鉴定为C_(24)脱-A-藿烷。由于不同C_(24)四环萜烷的相对丰度随Pr/Ph比值呈现不同的变化,尤其是与细菌有关的化合物C和化合物B与Pr/Ph比值间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相关性,这一现象可能表明它们的形成受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控制。研究区湖相烃源岩处于相对还原的、有利于厌氧细菌繁衍的环境,而煤系烃源岩则处于偏氧化的、有利于喜氧细菌活动的环境,这可能是导致地质样品中具有明显不同C_(24)四环萜烷的分布与组成特征的原因所在,这一特征的揭示在研究区油源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环境区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4四环萜烷 脱-A-藿烷 脱-A-奥利烷 原油 烃源岩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碳酸盐岩形成地质条件 被引量:7
16
作者 傅恒 曾驿 +4 位作者 周小康 卫哲 吴婷婷 高雁飞 鲁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49-2358,共10页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大,已发现我国海上最大生物礁油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根据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研究碳酸盐岩形成地质条件。发现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岩分布与新生代古南海消亡及新南...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大,已发现我国海上最大生物礁油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根据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研究碳酸盐岩形成地质条件。发现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岩分布与新生代古南海消亡及新南海扩张密切相关,适宜碳酸盐岩发育的窗口期正是新南海扩张期,明显受新南海扩张的控制。新南海在渐新世—中新世的两期扩张,与新特提斯弧后扩张有关。珠江口盆地发育两种类型的碳酸盐台地,即古隆起镶边碳酸盐台地和火山建隆孤立碳酸盐台地。古隆起或火山建隆分布、构造沉降及全球海平面升降是珠江口盆地碳酸盐岩及生物礁发育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江口盆地 碳酸盐岩 生物礁
下载PDF
烃源岩TOC地球物理定量预测新技术及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军 汪瑞良 +2 位作者 舒誉 曾驿 史运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5-419,共5页
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内部的钻井极少,给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地球物理预测研究及洼陷的资源潜力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烃源岩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从实测有机碳含量出发,应用测井预测TOC的方法建立虚拟井的TOC曲线,以... 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内部的钻井极少,给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地球物理预测研究及洼陷的资源潜力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烃源岩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从实测有机碳含量出发,应用测井预测TOC的方法建立虚拟井的TOC曲线,以此为因变量,选取的地震属性作为自变量,建立它们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地震属性从而计算得到三维TOC数据体。将该方法应用到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惠州洼陷中,得到整体文昌组和恩平组的三维TOC数据体。HZ26洼陷边缘到洼陷深部,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大,反映了洼陷深部是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场所,从南部隆起区到洼陷深部,再到北部洼陷边缘,先增大后又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烃源岩 总有机碳含量 生烃量
下载PDF
珠江上游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现象的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佳丽 张学俭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8-102,共5页
在近年多次深入珠江上游喀斯特地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出珠江上游的石漠化现象和成因,有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岩性因子、地形地貌因子、气候水文因子、土壤因子、植被因子,还有社会因素。文中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 珠江上游 水土流失 石漠化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珠江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储层分布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海平 傅恒 +1 位作者 周小康 朱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岩芯观察及薄片鉴定、测井、录井、地震及其古生物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东部)珠江组碳酸盐岩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界面和4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界面均是Vail的Ⅱ类层序界面的具体表现,建立...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岩芯观察及薄片鉴定、测井、录井、地震及其古生物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东部)珠江组碳酸盐岩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界面和4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界面均是Vail的Ⅱ类层序界面的具体表现,建立了珠江组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储层主要发育在三级层序高位体系域。结果表明:有利储集相带分布于流花地区SQ3-HST台地边缘礁及生屑滩,较有利储集相带分布于惠州地区SQ1-HST、SQ2-HST台地边缘礁、生屑滩或台内点礁、生屑滩,以及陆丰地区SQ1-HST台内点礁、生屑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江组 碳酸盐岩 层序地层 储层
下载PDF
珠江流域碳酸盐岩与硅酸盐岩风化对大气CO_2汇的效应 被引量:30
20
作者 覃小群 蒋忠诚 +2 位作者 张连凯 黄奇波 刘朋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49-1757,共9页
对珠江流域11个测站的河水1个水文年4次取样进行水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揭示无论是碳酸盐岩区还是硅酸盐岩区,岩石风化均使河流的离子成分以HCO3-、Ca2+、Mg2+为主,碳酸盐岩风化溶蚀速率和由碳酸盐岩风化溶蚀引起的大气CO2消耗量分别为... 对珠江流域11个测站的河水1个水文年4次取样进行水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揭示无论是碳酸盐岩区还是硅酸盐岩区,岩石风化均使河流的离子成分以HCO3-、Ca2+、Mg2+为主,碳酸盐岩风化溶蚀速率和由碳酸盐岩风化溶蚀引起的大气CO2消耗量分别为27.60 mm/ka和540.21x103mol/(km2·a-1),是硅酸盐岩风化速率和由硅酸盐岩风化引起的大气CO2消耗量的10.8倍和6.7倍,说明碳酸盐岩风化是流域碳汇过程及效应的主体。由于有利的水热条件和高的碳酸盐岩面积比例,珠江流域平均岩石风化速率和由岩石风化作用引起的大气CO2消耗量分别为30.15mm/ka和620.36×103mol/(km2·a-1),为全球60条河流平均值的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风化 硅酸盐岩风化 大气CO2汇 珠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