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5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Process of Peasant Workers' Transformation to Urban Resid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Chuanjiang Dong Yanfang Wang Jing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71,共9页
The unique two-stage "Chinese path" of China’s ru-ral-urban migration, which cannot be fully explained by classical theori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s us to give peasant workers’ transformation to urb... The unique two-stage "Chinese path" of China’s ru-ral-urban migration, which cannot be fully explained by classical theori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s us to give peasant workers’ transformation to urban residents a top priority. On the basis of fully explaining peasant workers’ transformation to urban residents, a method for measuring its process has been advanced and then confirmed with the data of March in 2005 from surveys to peasant workers in Wuhan.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of acceler-ating peasant workers’ transformation to urban residen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have been drawn from th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城镇居民 转化过程 农村城市化 小城镇建设 中国
下载PDF
Approaches of Realizing Cultural Value of Red Revolutionary Site in Jiangxi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in Xiushui County
2
作者 WANG Qin CHEN Xiaogang LU Shizh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4期85-86,90,共3页
Red revolutionary site is a significant carrier for inheriting and spreading red culture,a witness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stones,and also the best place to show connotations and value of red culture.Taking the r... Red revolutionary site is a significant carrier for inheriting and spreading red culture,a witness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stones,and also the best place to show connotations and value of red culture.Taking the regiment headquarter and the division headquarter of the First Division of the First Army in Xiushui County,Jiangxi Province for example,this paper explored cultural value of red site,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tried to figure out scientific approaches of realizing cultural value of red site,so as to promote the sharing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value of red revolutionary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olutionary site Cultural value Realization approach Site or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in Xiushui County
下载PDF
Analysis of Peasant Workers' Citizenization and Social Integr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oncern
3
作者 Dengguo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7年第6期63-65,共3页
Migrant workers are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the process of the urban modernization in our country. It is the main body ofmodern industrial workers in our country.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become ... Migrant workers are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the process of the urban modernization in our country. It is the main body ofmodern industrial workers in our country.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s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he core of the problem of th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the focus of the community. Theacademic circle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is issu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s the right of every member of societyto share the frui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right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equalization of general public services. From the dynamicevolution,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s an indispensable process in the realization of fairness and the justice in society as a whole.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novel idea on the issue that will la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sant worker SOCIAL Integration SOCIAL CONCERN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Education for the Young Peasant Workers Back to Hometown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Related Strategies
4
作者 Muqing PENG Fei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0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业教育 云南省 农民工 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 适用性
下载PDF
20世纪50—70年代诗歌中的干部书写
5
作者 余蔷薇 李桂豫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诗歌中,干部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书写对象。虽然其一般具有同质化的特征,但也根据题材、语境、视角的差异而分化出不同的意义形态。同时,部分带有逾越性的形象既丰富了干部的可能面向,也追问着干部形象在建构过程中存...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诗歌中,干部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书写对象。虽然其一般具有同质化的特征,但也根据题材、语境、视角的差异而分化出不同的意义形态。同时,部分带有逾越性的形象既丰富了干部的可能面向,也追问着干部形象在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诗歌中,作为知识分子与工农兵关系的中介,干部形象呈现出聚合性、附加性与修辞性,这是其政治诗学路径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70年代诗歌 干部形象 工农兵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列宁对群众鼓动工作问题的审思与求解
6
作者 潘金倩 孙迪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群众鼓动工作是激发群众阶级意识、凝聚群众政治意志的重要抓手。无论是在俄国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都强调将群众鼓动工作作为社会民主党的重点工作紧抓、常抓、狠抓。而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持续推进,列宁发现党的群众鼓动... 群众鼓动工作是激发群众阶级意识、凝聚群众政治意志的重要抓手。无论是在俄国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都强调将群众鼓动工作作为社会民主党的重点工作紧抓、常抓、狠抓。而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持续推进,列宁发现党的群众鼓动工作存在缺乏专业性和灵活性、缺乏深入性和广泛性、缺乏统筹性和组织性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鼓动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列宁立足俄国实际,深刻剖析了群众鼓动工作问题的成因,并从制定明确的鼓动纲领、训练有经验的鼓动员、合理区分鼓动对象、依托各类组织载体、灵活转变方式方法等多个层面规划了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深刻体悟列宁对群众鼓动工作问题的审思与求解,对于当下我国进一步提高社会动员的深度、广度、力度、精度,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共识与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鼓动工作 工农群众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述论
7
作者 王娟 何益忠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0,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应对复杂的战争局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教育,使工农干部实现“知识分子化”。在这过程中,党既要克服工农干部的学习态度问题,又要解决师资缺乏这一现实难题,还面临着文化教育和政治理论教... 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应对复杂的战争局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教育,使工农干部实现“知识分子化”。在这过程中,党既要克服工农干部的学习态度问题,又要解决师资缺乏这一现实难题,还面临着文化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孰先孰后的艰难选择。全面抗战时期工农干部的文化教育提高了工农干部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纠正了大革命失败后党内逐渐形成的对知识、知识分子的错误认知,并为党开展干部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工农干部 “知识分子化” 文化教育
下载PDF
在关系化与类别化之间:鄂西武陵山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实践及社会网络重构
8
作者 解素蔓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6,155,共11页
本文通过对鄂西武陵山区农村的田野调查发现,熟人社会网络主要依靠传统儒家伦理来维持,呈现出关系化的社会网络状态,这种社会网络呈现单一和发展规模有限等特点。随着人口城乡流动剧增,特别是大批农民工进城以及返乡以后,原本相对单一... 本文通过对鄂西武陵山区农村的田野调查发现,熟人社会网络主要依靠传统儒家伦理来维持,呈现出关系化的社会网络状态,这种社会网络呈现单一和发展规模有限等特点。随着人口城乡流动剧增,特别是大批农民工进城以及返乡以后,原本相对单一的重构方式趋于多元化,并呈现着关系化和类别化等多重社会网络并置的状况。多重社会网络并置现象既是城乡流动的体现,也是不同人群基于生存选择而将乡土性和城市性编入日常生活实践的结果。其生成对于重新理解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以及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差序格局及公私边界等问题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社会网络 关系化 类别化 并置
下载PDF
论新世纪《人民文学》城乡叙述的演变
9
作者 刘虎 《阴山学刊》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世纪以来的城乡关系发生了较之以往更为明显的重组与变化,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宗旨的《人民文学》将城乡关系变迁纳入叙述视野。从历时发展角度看,新世纪《人民文学》的城乡叙述经历了知识分子的底层书写、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世纪以来的城乡关系发生了较之以往更为明显的重组与变化,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宗旨的《人民文学》将城乡关系变迁纳入叙述视野。从历时发展角度看,新世纪《人民文学》的城乡叙述经历了知识分子的底层书写、打工作家“在场”写作和“非虚构”的城乡书写三个阶段,可通过考察新世纪《人民文学》城乡叙述的演变过程,以明晰文学期刊与文学叙事潮流的内在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 城乡叙述 打工文学 “非虚构”叙事
下载PDF
左拉《萌芽》中工人形象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10
作者 张伟春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112-115,共4页
法国作家左拉的《萌芽》(法文le germinal)系第一次将工人阶级作为整体力量呈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长篇小说。工人群体关系着一个现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层矛盾。透过文学形象,研究左拉《萌芽》中的工人群体的政治经济学书写,... 法国作家左拉的《萌芽》(法文le germinal)系第一次将工人阶级作为整体力量呈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长篇小说。工人群体关系着一个现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层矛盾。透过文学形象,研究左拉《萌芽》中的工人群体的政治经济学书写,能够洞察文学作品中工人形象构建的深层逻辑,把握工人群体与国家及社会发展的深刻关联。研究表明,工人形象静态上因劳动异化呈现为压迫与剥削下的动物形象,动态上表现为博弈后由分裂走向联合的群体工人形象,并随着阶级发展呈现出思想与行动渐趋成熟的革命者形象,体现出在马克思第一国际的科学社会主义传播影响下,工人由自在阶级变化发展为一个自为阶级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形象 《萌芽》 左拉 政治经济学 法国文学
下载PDF
论列宁对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制的初步探索
11
作者 杨毓康 《俄罗斯学刊》 2024年第2期41-56,共16页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在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中实行最大限度的直接民主,以消亡原有国家机器的历史,以此彻底消灭政治领域以至经济领域中的腐败与剥削。十月革命后,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政治无法展开,列宁迅速调整,希望尽可能地扩...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在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中实行最大限度的直接民主,以消亡原有国家机器的历史,以此彻底消灭政治领域以至经济领域中的腐败与剥削。十月革命后,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政治无法展开,列宁迅速调整,希望尽可能地扩大工农民主,最大范围地实现群众对国家政权的直接监督。在党内,除了基于对党代表大会、党的纲领、党员民主权利的尊重而设立的制度和惯例之外,为了实现对唯一执政党自身的监督,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成为列宁主导建立的关键性的制衡监督机构。列宁的政治遗嘱对这一问题提出制度设计构想——既强化监察委员会在党内制衡监督和政治稳定的体制性作用,又要以党的监督机构为核心,彻底改组工农检查院,最终统一党和国家权力监督机构,科学地建设一个全面覆盖、强有力的党政权力监督联合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民主监督 党内制衡监督 列宁
下载PDF
毛简青革命功绩述评
12
作者 谢子叶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毛简青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宣传教育家,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他组建了广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梧州市支部;建立平江工农义勇军,领导平江20万农军“三月扑城”。他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的牺牲奉... 毛简青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宣传教育家,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他组建了广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梧州市支部;建立平江工农义勇军,领导平江20万农军“三月扑城”。他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的牺牲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永远铭记。他的革命功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仍有学习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简青 平江工农义勇军 三月扑城 革命功绩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工农城乡关系的探索——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的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有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4-62,共9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强大的工业国为宏伟蓝图,以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为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取向,以国家工业化为全国人民...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强大的工业国为宏伟蓝图,以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为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取向,以国家工业化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以兼顾大仁政和小仁政为政策取向,统筹兼顾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各项建设,统筹把握艰苦奋斗、自立自强进程中人民的长远幸福与追赶世界工业化进程初期过紧日子的度,以此为内在规定性,对社会主义工农城乡关系进行了开创性探索,探索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农城乡关系政策体系,促进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带动,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历史基础,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这一探索进程中提出了独创性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农城乡关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工农城乡关系 剩余转移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社论与解放区文艺政策建构——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郭国昌 马晗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4,共10页
在解放区文艺政策的建构过程中,社论承担着引导和规范解放区文艺发展方向的独特功能。社论既是一种特殊的文艺政策,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文艺运动的独特方式。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分界线,解放区文艺政策建构呈现出明显... 在解放区文艺政策的建构过程中,社论承担着引导和规范解放区文艺发展方向的独特功能。社论既是一种特殊的文艺政策,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文艺运动的独特方式。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分界线,解放区文艺政策建构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主要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建构中心,后期则转换为以“工农兵方向”为建构路径,显示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解放区文艺发展的“大众化”追求。解放区文艺政策建构中的社论,其实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文艺实践活动中探寻文化领导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论 文艺政策 解放区 文化领导权 工农兵方向
下载PDF
农民的发现与20世纪30年代乡土文学的新变
15
作者 冯波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4,共10页
在20世纪30年代,因对“农民”的重识,乡土文学呈现出新的艺术特质,这是从政治理论到文艺实践的审美嬗递。在域外理论资源的影响下,不同党派、阶层重识农民阶级性与大众性,展现了对农民的三重发现,即:对农民被压迫阶级定位与参与社会革... 在20世纪30年代,因对“农民”的重识,乡土文学呈现出新的艺术特质,这是从政治理论到文艺实践的审美嬗递。在域外理论资源的影响下,不同党派、阶层重识农民阶级性与大众性,展现了对农民的三重发现,即:对农民被压迫阶级定位与参与社会革命可塑性的觉悟,对落后的小农意识与国民劣根性内在逻辑的洞察,以及对农民本位的审美取向与民族国家主体意识一致性的深刻认知。农民的发现不仅使“农民文学”与乡土文学、田园文艺分而论之,构成现代乡土文学的理论自觉,而且也因其差异认知呈现出启蒙理性、阶级革命与世俗民间的不同价值倚重,它与传统乡土文学的互渗、交错、融合,构成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流变的复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农民文学 田园文艺 民间 现代性
下载PDF
作为预言和表征的“打工文学”
16
作者 杨立青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136-147,共12页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跃进式的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前来就业,导致20世纪80年代“民工潮”的出现。农民工生存状况随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打工文...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跃进式的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前来就业,导致20世纪80年代“民工潮”的出现。农民工生存状况随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打工文学”正是以文学的方式对此作出的一种确凿回应。正如短篇小说《深夜,海边有一个人》等作品所揭示的,“打工文学”通过讲述离乡打工者的故事,呈现进城打工生活的挣扎和希望,创造了一个独特而普遍的表象世界,昭显了现代人流徙、离散的命运。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打工小说”逐渐衰落的同时,“打工诗歌”开始崛起,其主题惊人地一致,那就是陈述打工生活的苦难,成为“底层人的歌唱”。农民工等社会问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日益嵌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结果。作为既嵌入又疏离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去组织化”的个体,打工者其实对应了在当代中国个人与世界关系的重构,而由其心理、情感和生活情境构织而成的“苦难叙事”及文学表现,则是在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理性与情感的张力之间流离漂浮、摇摆挣扎的无根个人时代到来的一个预言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深圳 农民工 打工文学 去组织化 苦难叙事
下载PDF
现代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文学研究
17
作者 唐东堰 张小妹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8-84,共7页
随着抗战文学的繁荣与工业合作运动的蓬勃发展,表现“工业合作运动”(简称“工合运动”)的文学应运而生。它以描写工合运动的生产、生活,歌颂“工合”精神为主要内容,塑造了一大批富有时代色彩的崭新工人形象,形成了格调激昂的美学风貌... 随着抗战文学的繁荣与工业合作运动的蓬勃发展,表现“工业合作运动”(简称“工合运动”)的文学应运而生。它以描写工合运动的生产、生活,歌颂“工合”精神为主要内容,塑造了一大批富有时代色彩的崭新工人形象,形成了格调激昂的美学风貌。“工合运动”文学结合了“工业”与“合作社”两种题材,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形态,其开拓性、先锋性不应被文学史所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合作运动”文学 工业合作运动 新型工人形象 大我情怀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农民革命问题认识的突破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坤 陈晓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5,共10页
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农民革命问题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通过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在革命对象、革命同盟、革命主力、农民土地等中... 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农民革命问题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通过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在革命对象、革命同盟、革命主力、农民土地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为什么“中国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中心就是土地问题”等进行了科学剖析,从而提出了独有的农民革命思想。农民革命思想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得出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和革命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 农民革命问题 工农联合 土地问题
下载PDF
独立自主工农联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义路线
19
作者 德翰林 李倩 德全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4-33,共10页
文章立足习近平总书记“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的深刻思想,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完全不同于西欧殖民主义现代化旧道路,也不同于美国新自由主义现代化理论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贯穿着“独立自主工农联盟”... 文章立足习近平总书记“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的深刻思想,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完全不同于西欧殖民主义现代化旧道路,也不同于美国新自由主义现代化理论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贯穿着“独立自主工农联盟”的中国宪法思想立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走工农互惠共同发展的正义之路。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化理论范式并不具有通用性,需要放置在中国十四亿人口大国的现实下审视和检验。“中国式现代化”概念是革命性的新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本土知识,超越西方晚期资本主义发展困境的理论话语,具有可分享的开放性和启示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引全球共同发展的正义路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独立自主 工农联盟 正义路线
下载PDF
中西古代平等观之比较——以平等思想的两次发展高潮为线索
20
作者 张辉 高景柱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126-135,147,共11页
人类社会从未停止过对平等的追求,针对“何为平等”以及“如何平等”的探讨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西古代平等思想在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明清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基于对“道”... 人类社会从未停止过对平等的追求,针对“何为平等”以及“如何平等”的探讨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西古代平等思想在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明清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基于对“道”与“质料”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各自形成了一种相对朴素的同等观;因这种同等观不足以解决现实问题,中西思想家转而将目光聚焦在理想的均等观上,并在付诸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整体平等观与个人至上的程序平等观的理论分野。一些人简单地认为古代中国一以贯之的平等思想只是一种精神层面难以实现的社会期待,而忽略了其对人类平等思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也有人主张古代西方平等观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平等观对促进人性、伦理、经济、权利等方面的现实平等做出了更大贡献。实际上一旦将研究视野困于文艺复兴之后全面变革的西方社会体系与东方古国较为稳定的封建体系的背景之中,对中西古代平等观的评价就难以展现问题全貌。本文尝试跳出以西方为主的平等话语体系和固化思维模式,从朴素的同等观、理想的均等观和早期的平等观三个方面对中西古代平等观进行再认识,并提出古代中国平等观并非脱离现实的精神诉求,而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独具中国哲学智慧的完整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平等观 地域特征 中西比较 发展高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