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edestrian crowd and behavior 被引量:1
1
作者 HU QingMei FANG WeiNing +1 位作者 JIA YuQuan DENG Y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1762-1767,共6页
Pedestrian crowd in public buildings is usually a hidden trouble.The more serious the crowd,the higher the accident risk,and the heavier the casualties and loss may be.Based on the social force model,this paper puts f... Pedestrian crowd in public buildings is usually a hidden trouble.The more serious the crowd,the higher the accident risk,and the heavier the casualties and loss may be.Based on the social force model,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improved model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 of pedestrian movement and the avoidance of dynamic congested areas.Furthermore,the al-gorithm has been optimized with the help of static force grid,so the simulation becomes more veritable and computational speed is also greatly accelerated.The improved model is also applied to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s of pedestrian crowd,and th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f pedestrian crowd and the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force model ANISOTROPIC BEHAVIOR the LOCALITY PRINCIPLE pedestrian crowd
原文传递
Cyber-physical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Crowd of Pedestrians:A Review and New Framework 被引量:2
2
作者 Kecai Cao Yangquan Chen +1 位作者 Dan Stuart Dong Yue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2015年第3期334-344,共11页
Recent advances in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crowd of pedestrians are briefly surveyed in this paper. Possibilities of applying fractional calculus in the modeling of crowd of pedestrians have been shortly reviewed and ... Recent advances in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crowd of pedestrians are briefly surveyed in this paper. Possibilities of applying fractional calculus in the modeling of crowd of pedestrians have been shortly reviewed and discuss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descriptions of motion, interactions of long range and effects of memory. Control of the crowd of pedestrians have also been formulated using the framework of cyber-physical systems and been realized using networked Segways with onboard emergency response personnels to regulate the velocity and flux of the crowd. Platform for verifi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also provided in this paper. © 2014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ULATIONS Embedded systems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High Density Pedestrian Flow: A Microscopic Model
3
作者 Mohamed H. Dridi 《Open Journal of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2015年第3期81-95,共15页
In recent years, modelling crowd and evacuation dynamics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 with increasing huge numbers of people gathering around the world for many reasons and events. The fact that our global population gr... In recent years, modelling crowd and evacuation dynamics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 with increasing huge numbers of people gathering around the world for many reasons and events. The fact that our global population grows dramatically every year and the current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 are able to transport large amounts of people heightens the risk of crowd panic or crush. Pedestrian models are based on macroscopic or microscopic behaviour. In this paper, we are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models that can be used for evacuation control strategies. This model will be based on microscopic pedestrian simulation models, and its evolution and design requires a lot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The people stream will be simulated,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dels derived from empirical data about pedestrian flows. This model is developed from image data bases, so called empirical data, taken from a video camera or data obtained using human detectors. We consider the individuals as autonomous particles interacting through social and physical forces, which is an approach that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crowd behaviour. The target of this work is to describe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model a huge number of pedestrians and to simulate high density crowd behaviour in overcrowding places, e.g. sport, concert and pilgrimage places, and to assist engineering in the resolution of complicated problems through integrating a number of models from different research dom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estrian Dynamics crowd SIMULATION and Modelling crowd Management and pedestrian Safety crowd Control OBJECTS TRACKING High DENSITY pedestrian Flow HAJJ SIMULATION
下载PDF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of inner layout of a theater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pedestrians
4
作者 Qing-Fei Gao Yi-Zhou Tao +2 位作者 Yan-Fang Wei Cheng Wu Li-Yun Do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85-291,共7页
We propose an extended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based on the floor field. The floor field can be changed accordingly in the presence of pedestrians.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pedestrians with different speeds are di... We propose an extended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based on the floor field. The floor field can be changed accordingly in the presence of pedestrians.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pedestrians with different speeds are distinguished, i.e., still pedestrians result in more increment of the floor field than moving ones. The improved floor field reflects impact of pedestrians as movable obstacles on evacu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ed model was calibrated by comparing with previous studies. It is shown that this model provides a better description of crowd evacuation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Then we investigated crowd evacuation from a middle-size theater. Four possible designs of aisles in the theater are studied and one of them is the actual design in rea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actual design of the theater is reasonable.Then we optimize the position of the side exi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vacuation time. It is shown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the two exits at bottom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side exits. When the position of the side exit is shifted upwards by about 1.6 m,it is found that the evacuation time reaches its minim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AUTOMATON floor field crowd EVACUATION optimization of pedestrian facilities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与互监督的拥挤行人检测
5
作者 肖振久 李思琦 曲海成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8-1285,共8页
针对拥挤场景中,行人漏检率高、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与互监督的拥挤行人检测网络。为了有效提取复杂场景中的行人特征信息,用PANet金字塔网络与混合空洞卷积相结合的网络提取特征信息。然后,设计了一种行人头部-全身... 针对拥挤场景中,行人漏检率高、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与互监督的拥挤行人检测网络。为了有效提取复杂场景中的行人特征信息,用PANet金字塔网络与混合空洞卷积相结合的网络提取特征信息。然后,设计了一种行人头部-全身互监督检测网络分别进行头部和全身检测,利用头部预测框和全身预测框的互监督获得更加准确的行人检测结果。所提出的网络在数据集CrowdHuman上取得了13.5%的MR^(-2)性能,相较于YOLOv5网络提升了3.6%,同时AP提升了3.5%;在CityPersons数据集上取得了48.2%的MR^(-2)性能,相较于YOLOv5网络提升了2.3%,同时AP提升了2.8%。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网络在人群拥挤的密集场景中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挤场景 行人检测 多尺度网络 互监督
下载PDF
基于行人恐慌情绪解析的改进社会力模型
6
作者 邓社军 虞宇浩 +3 位作者 张俊林 张超 钱付余 于世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为深入研究行人恐慌情绪对突发事件下群体疏散效率的影响特性,首先,考虑滞留时间、局部密度、行人与出口的距离、周围人员密度以及行人恐慌情绪传播等因素,解析并构建由自恐慌和恐慌传播2部分组成的行人恐慌情绪量化模型,并将其引入社... 为深入研究行人恐慌情绪对突发事件下群体疏散效率的影响特性,首先,考虑滞留时间、局部密度、行人与出口的距离、周围人员密度以及行人恐慌情绪传播等因素,解析并构建由自恐慌和恐慌传播2部分组成的行人恐慌情绪量化模型,并将其引入社会力模型中进行改进优化;然后,采用与经典现象对比的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运用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行人在恐慌情形下的疏散运动特性;适度的恐慌情绪,如当恐慌度小于0.3时,可以加快人群的疏散速度;较高的恐慌情绪,如当恐慌值大于0.3时,则会加剧瓶颈现象,出现所谓的“快即是慢”现象,从而降低疏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恐慌情绪 社会力模型 人群疏散 ANYLOGIC “快即是慢”
下载PDF
面向拥挤行人检测的改进YOLOv7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徐芳芯 樊嵘 马小陆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8,共9页
针对拥挤行人检测场景下检测算法容易产生漏检与误检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7拥挤行人检测算法。在骨干网络中引入BiFormer视觉变换器和改进的高效层聚合网络(RC-ELAN)模块,通过自注意力机制与注意力模块使骨干网络更多聚焦于被遮... 针对拥挤行人检测场景下检测算法容易产生漏检与误检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7拥挤行人检测算法。在骨干网络中引入BiFormer视觉变换器和改进的高效层聚合网络(RC-ELAN)模块,通过自注意力机制与注意力模块使骨干网络更多聚焦于被遮挡行人的重要特征,有效缓解了目标特征缺失对检测造成的负面影响。采用基于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思想的改进颈部网络,通过转置卷积和改进的Rep-ELAN-W模块使模型可以高效利用中低维特征图中的小目标特征信息,有效提升了模型的小目标行人检测性能。引入高效的完全交并比损失函数,使模型可以进一步收敛至更高精度。在含有大量小目标遮挡行人的WiderPerson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YOLOv7、YOLOv5、YOLOX算法相比,改进的YOLOv7算法的交并比阈值分别取0.5和0.5~0.95时的平均精准度提升了2.5和2.8、9.9和7.1、12.3和10.7个百分点,可较好地应用于拥挤行人检测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拥挤行人检测 注意力机制 YOLO系列算法 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
下载PDF
改进AdaMixer的拥挤行人检测模型
8
作者 林宁 左悦 冯兴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5-1532,共8页
为应对拥挤场景中行人检测的挑战,提出一种改进型AdaMixer的行人检测模型。提出一种头交互位置感知多头自注意力机制(HIPA-MHSA),以加强对相互遮挡目标的辨别能力。采用深度卷积前馈网络(DCFFN),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效能。通过在... 为应对拥挤场景中行人检测的挑战,提出一种改进型AdaMixer的行人检测模型。提出一种头交互位置感知多头自注意力机制(HIPA-MHSA),以加强对相互遮挡目标的辨别能力。采用深度卷积前馈网络(DCFFN),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效能。通过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验证,表明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填补了现有查询型目标检测器在语义和空间自适应方面的不足,提高了拥挤场景下行人检测的精度,表现优于其它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挤行人检测 深度卷积前馈网络 头交互位置感知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 自适应融合 城市行人
下载PDF
基于三维空间的多行人重识别方法
9
作者 孙弋洋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7期61-63,共3页
为了解决监控中的遮挡问题和提高人群监控的准确性,该文提出了基于三维空间的多行人重识别方法,结果表明,该方面可以大幅提高监控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人群监控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与跟踪准确性,有效支持密集人群环境下的安全监控需求。
关键词 三维空间 行人重识别 人群监控
下载PDF
改进YOLOv5的拥挤场景目标检测算法
10
作者 赵旭东 王馨 +1 位作者 刘兴 安瑜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4期19-24,共6页
针对目前目标检测算法在拥挤场景、人群密集、小目标众多等情况下无法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的拥挤场景目标检测算法。在检测算法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坐标卷积的C-Detect检测头,使其不再局限于局部信息,具备感知行人空间信息... 针对目前目标检测算法在拥挤场景、人群密集、小目标众多等情况下无法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的拥挤场景目标检测算法。在检测算法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坐标卷积的C-Detect检测头,使其不再局限于局部信息,具备感知行人空间信息的能力;在颈部网络中利用多尺度特征融合浅层特征图,构造了一个极小目标检测头,改善小目标的漏检率;引入WIoU来替换CIoU损失函数,加快预测框的回归,使模型更具有泛化性。在拥挤行人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检测精度达到了82.6%,较基准模型提高了3.9%,在拥挤场景行人检测任务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挤场景 YOLOv5 多尺度特征融合 WIoU 行人检测
下载PDF
高校校园人群聚集和流动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伟 周旭 +3 位作者 赵彩虹 何洋 宋玲玲 周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05-1911,共7页
为探索高校校园人群聚集和流动的时空特征,围绕课前和课后一定时段不同空间位置处的短时人群涌现,采用“多点试验观测+统计分析”模式对高校校园进行人群观测试验分析。首先,基于高校学生出行的需求和目的,选取课前和课后各10 min作为... 为探索高校校园人群聚集和流动的时空特征,围绕课前和课后一定时段不同空间位置处的短时人群涌现,采用“多点试验观测+统计分析”模式对高校校园进行人群观测试验分析。首先,基于高校学生出行的需求和目的,选取课前和课后各10 min作为观测时段,分布于教学区、食堂、宿舍区和运动区的8个不同位置作为观测点,开展为期两周的观测试验。然后,汇总处理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观测点的流量时间分布特征、流量时空变化特征和流量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高校学生人群在课前向教学区汇聚的过程是缓慢而分散的,而在课后离开教学区的疏散过程则是迅速且集聚的,并表现出波动传递的特征,流动路线上相近和距出发地距离相近的地点会呈现较强的流量相关性,流量变化模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高校 人群 聚集 流动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公共建筑环境下行人行为特性及拥挤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清梅 方卫宁 +1 位作者 李广燕 贾玉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8-73,共6页
介绍国内外对于公共建筑环境下行人行为特性及拥挤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自由流情况下的行人运动速度,人群运动的最佳密度,行人的年龄、文化、性别、退让距离、温度、旅行目的、运动方向和建筑设施类型对行人流速度和流量的影响... 介绍国内外对于公共建筑环境下行人行为特性及拥挤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自由流情况下的行人运动速度,人群运动的最佳密度,行人的年龄、文化、性别、退让距离、温度、旅行目的、运动方向和建筑设施类型对行人流速度和流量的影响,以及行人流的密度和速度关系。成果显示:各国学者在人群的速度、密度和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研究较多,所得的结论趋于一致;但对于影响行人流速度和流量的各种因素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拥挤情况下行人的心理状态和拥挤事故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环境 行人行为特性 拥挤机理 影响因素 心理状态
下载PDF
社会力模型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汪蕾 蔡云 徐青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为了提高大规模人群行为模拟的有效性,该文基于人群行为特点对社会力模型进行了改进研究。通过引入出口吸引力和朋友吸引力分别描述了出口对行人的吸引作用及行人的成群结队现象。在考虑相对速度对社会心理力影响的基础上,修正了期望速... 为了提高大规模人群行为模拟的有效性,该文基于人群行为特点对社会力模型进行了改进研究。通过引入出口吸引力和朋友吸引力分别描述了出口对行人的吸引作用及行人的成群结队现象。在考虑相对速度对社会心理力影响的基础上,修正了期望速度,提出了一个与剩余时间、行人间距离以及周围行人速度有关的自我期望速度函数,由此得到了社会力修正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更为真实地模拟突发事件中的大规模人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力模型 修正 人群行为 行人
下载PDF
人员群集流动自适应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培红 黄晓燕 +1 位作者 万欢欢 刘牧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2期289-293,共5页
目的建立人员群集流动的自适应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出口附近人员流动的瓶颈现象,以及群集流动灾变的临界状态.方法对国内外人员流动行为规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利用自适应网格生成器,建立人员流动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实... 目的建立人员群集流动的自适应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出口附近人员流动的瓶颈现象,以及群集流动灾变的临界状态.方法对国内外人员流动行为规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利用自适应网格生成器,建立人员流动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实现对人员群集流动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人员流动过程中的群集滞留与成拱现象.在同样的人员负荷、人员密度和人员初始期望速度情况下,空间几何尺寸对人员流动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与社会力模型相比,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然而,当空间结构比较复杂,并且人员密度较大的时候,网格的局部加密和调整常常会造成冲突和死循环现象.因此,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在网格技术上进一步实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聚集场所 群集事故 人员流动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公共聚集场所疏散通道障碍物对人员疏散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培红 王粟 黄晓燕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6期973-976,共4页
目的分析因障碍物的存在,导致公共聚集场所疏散通道附近人员群集滞留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基于自适应网格生成器技术的人员流动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实现对具有障碍物的疏散通道上高密度人群流动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人群流... 目的分析因障碍物的存在,导致公共聚集场所疏散通道附近人员群集滞留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基于自适应网格生成器技术的人员流动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实现对具有障碍物的疏散通道上高密度人群流动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人群流动过程中的绕流障碍物现象,以及由于障碍物存在导致疏散通道附近人群滞留与成拱现象.结论在同样的人员密度和初始期望速度情况下,障碍物的尺寸及其与疏散通道的相对位置对高密度人群流动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聚集场所 群集事故 人员流动 出口 成拱
下载PDF
基于互相关算法的人员密集场所人群运动速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嘉悦 翁文国 张小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11,共7页
研究人群密集场所的人群运动速度特征可以预测人群的运动趋势,在大型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对异常人群运动做出预警,避免过度的拥挤及踩踏事件的发生,保证大型群体性活动的安全顺利开展。利用国内某重要城市核心区公共场所人群运动的视频图... 研究人群密集场所的人群运动速度特征可以预测人群的运动趋势,在大型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对异常人群运动做出预警,避免过度的拥挤及踩踏事件的发生,保证大型群体性活动的安全顺利开展。利用国内某重要城市核心区公共场所人群运动的视频图像,通过互相关算法提取该场所人群的运动速度,并进一步比较通往景区的四条不同路径上人群运动速度的差异性,分析其人群运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单向通道的人群运动速度较大且运动方向基本与通道的两侧边界平行,而双向通道中由于人群中阻尼效应的影响,人群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分析结果可为核心区管理者进行大型群体性活动的组织、人群疏散与引导提供建议,进而为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防控、拥挤踩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制定及人群聚集活动安全方案编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运动特征 人员密集场所 人群运动速度
下载PDF
大型公园密集人群应急疏散的模拟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焘 金龙哲 朱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155,共4页
利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某大型公园人员疏散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调研分析了该公园的客流量及游客游览特征,结合人员疏散软件对公园进行建模,构成了疏散的拓扑结构,利用此模型对人员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 利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某大型公园人员疏散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调研分析了该公园的客流量及游客游览特征,结合人员疏散软件对公园进行建模,构成了疏散的拓扑结构,利用此模型对人员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疏散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综合考虑公园出口的游客使用情况、人员流量及游客游览特征等的影响因素,模拟了疏散出口的熟悉度、人员容量和分区疏散3种情况下的人员疏散过程,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人员疏散状态,找到了人员疏散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人员疏散 仿真模拟 密集场所 公园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基于行人运动模型的人群疏散三维仿真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清梅 方卫宁 +1 位作者 郭北苑 农忠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以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和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探讨了行人群集行为疏散模型及三维仿真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员行为细节的微观离散仿真模型,采用蒙皮动画和有限状态机技术实现对人物行为和人物模型细节状态的控制,可以实现... 以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和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探讨了行人群集行为疏散模型及三维仿真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员行为细节的微观离散仿真模型,采用蒙皮动画和有限状态机技术实现对人物行为和人物模型细节状态的控制,可以实现人群疏散过程的动态三维可视化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仿真 人群疏散 行人运动模型 群集行为
下载PDF
考虑导向标志影响的行人疏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冰雪 吴宗之 谢振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33,共7页
量化行人对导向标志的认知作用,不仅有助于分析疏散过程中导向标志对行人疏散的影响,也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设施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 量化行人对导向标志的认知作用,不仅有助于分析疏散过程中导向标志对行人疏散的影响,也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设施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引入人员密集场所行人疏散过程建模中,利用元胞自动机提出基于导向标志可见域的行人疏散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对模型进行实现,并以商场超市作为模拟场景算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导向标志的设置有助于减少行人总体疏散时间、个体疏散时间和行人平均疏散距离,提升整体疏散性能。导向标志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对于疏散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疏散 建模 导向标志 人员密集场所 认知作用
下载PDF
基于人群密度的随机人群荷载模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瑞 任宇 +1 位作者 王双旭 潘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5-263,270,共10页
人群同步率与行走步频对人行桥的结构振动响应影响较大,但既有随机人群荷载模型仅由单人荷载模型组合而成,并未考虑人群密度对结构振动的影响,建立可描述人群行走特征的随机人群荷载模型尤为重要。以某钢桁架人行桥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 人群同步率与行走步频对人行桥的结构振动响应影响较大,但既有随机人群荷载模型仅由单人荷载模型组合而成,并未考虑人群密度对结构振动的影响,建立可描述人群行走特征的随机人群荷载模型尤为重要。以某钢桁架人行桥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振动测试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人群密度对人行桥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在既有随机人群荷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人群同步率与行走步频随人群密度变化而改变的随机人群荷载模型,并采用其他学者的相关试验数据对本文建立随机人群荷载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人群同步率和行走步频都会随人群密度的变化而改变;当人群密度小于1人/m^(2)时,人行桥振动响应与人群密度呈正相关,当人群密度超过1人/m^(2),人行桥振动响应随人群密度呈负相关;基于人群密度的荷载模型所得到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5.0%~12.2%,这证明本文建立的随机人群荷载模型能够较好模拟人群行走所产生的荷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振动响应 人群密度 人群荷载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