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后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喉罩全麻期间呼吸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康立 袁晴 李月琴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1780-1783,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URTI)的小儿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预处理后,对其喉罩全麻期间的呼吸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合并URTI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 目的:评价术前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URTI)的小儿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预处理后,对其喉罩全麻期间的呼吸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合并URTI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喉罩全麻,试验组则于术前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预处理后再进行喉罩全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期间出现的各种呼吸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SpO_2<9 5%,咳嗽多痰、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术后声嘶和屏气的发生率。结果:A组SpO_2<95%,咳嗽多痰、喉痉挛、屏气、支气管痉挛以及术后声嘶的发生率分别为12.5%、10%、7.5%、6%、0%、17.5%;B组分别为37.5%、32.5%、37.5%、17.5%、35%、2.5%。A组SpO_2<95%,咳嗽多痰、喉痉挛的发生率比B组更小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声音嘶哑、屏气、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预处理对于合并URTI的小儿行喉罩全麻,可以有效地降低麻醉期间与呼吸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吸入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喉罩全麻 呼吸相关不良事件
下载PDF
咽喉部表面麻醉对围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高风险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陶敏 刘功俭 +1 位作者 赵晔 陈福腾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喉罩表面涂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咽喉部表面麻醉对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高风险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手术的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高风险患儿1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利多卡因组和润滑剂组,每组78例。利多卡因组在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通过喉罩表面涂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咽喉部表面麻醉对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高风险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手术的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高风险患儿1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利多卡因组和润滑剂组,每组78例。利多卡因组在麻醉诱导后置入表面涂有利多卡因乳膏的喉罩,润滑剂组以润滑油代替利多卡因乳膏对喉罩进行润滑。观察2组患者的围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利多卡因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利多卡因组的围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润滑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的围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2组间仅术后严重咳嗽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仅6个月~3岁的患儿利多卡因组与润滑剂组的围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未观察到术后误吸、利多卡因过敏等利多卡因相关并发症。结论喉罩表面涂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咽喉部表面麻醉,可降低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高风险患儿围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利多卡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 小儿 围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
下载PDF
静脉或吸入麻醉诱导与维持对拔管后儿童围手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影响
3
作者 朱牡丹 张春兰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3108-3112,3119,共6页
目的观察静脉或吸入麻醉对拔管后儿童围手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PRAE)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12月该院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每组50... 目的观察静脉或吸入麻醉对拔管后儿童围手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PRAE)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12月该院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每组50例。静脉麻醉组使用丙泊酚静脉诱导和维持,吸入麻醉组使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记录两组拔管后PARE的发生率,麻醉维持期质量,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吸入麻醉组比较,静脉麻醉组PRAE发生率(16.0%vs.42.0%)、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14.0%vs.38.0%)、儿童苏醒期谵妄躁动(PAED)评分[5(2,8)分vs.6(4,11)分]更低,拔管时间更长[(19.6±10.6)min vs.(14.9±8.9)min],拔管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更短[(25.4±5.2)min vs.(27.9±6.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1次和麻醉维持期发生吞咽及肢体活动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前后、插管后、拔管后4个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比较,拔管后心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麻醉时PARE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儿童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围手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