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血降钙素原、脑钠肽、D-二聚体及PCIS评分对评估儿童重症肺炎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6
1
作者 郭玮 何煜婷 +1 位作者 邵琦 田曼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5-579,共5页
目的评价早期联合血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D-二聚体(DD)以及PCIS评分在评估儿童重症肺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1例,中位年龄7.5个月(1~156个月),根据患儿病情的最终转归分为治愈... 目的评价早期联合血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D-二聚体(DD)以及PCIS评分在评估儿童重症肺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1例,中位年龄7.5个月(1~156个月),根据患儿病情的最终转归分为治愈组和预后不良组;记录患儿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4 h内的PCIS分值和PCT、BNP、DD数值,对上述指标绘制各自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各自的曲线下面积(AUC)。同时联合这四项指标绘制ROC曲线,并与各单独指标的AUC比较,评价联合诊断的优劣。结果入住PICU 24 h内的PCT、BNP、DD水平及PCIS各自的AUC均介于0.7~0.9之间,而联合这四种指标的ROC曲线的AUC为0.932,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所提高。结论联合PCIS评分、BNP、降钙素原、DD水平可以提高对儿童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降钙素原 脑钠肽 D-二聚体 pcis评分
下载PDF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邱宝强 颜云盈 +1 位作者 李梅 夏天航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9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 分析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PCI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应用。方法 选取2012-02~2014-12间在我院PICU病房的危重病患儿1200例。对入选患儿进行3次评分,依次将其记为A组、B组和C组。对比各组评分结果及疾病构成。结果 90分以... 目的 分析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PCI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应用。方法 选取2012-02~2014-12间在我院PICU病房的危重病患儿1200例。对入选患儿进行3次评分,依次将其记为A组、B组和C组。对比各组评分结果及疾病构成。结果 90分以上的死亡率为0.32%(1/316),明显低于89分以下的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评分为90分以上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患儿以重症肺炎、脓毒症、重症手足口病、脑炎为主。因重症肺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评分90分以上者和90分以下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疾病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评分90分以上者和90分以下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脏器功能损害情况与评分结果负相关,评分越高,发生率越低,累及个数越少。结论 目前危重症评分,对小儿单系统疾病病变为主时,不能很好的反映其疾病预测疾病发展变化,因而及时早期干预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重症监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超声对患儿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及与血清PCT、PCIS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丽 孙俏丽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5-559,共5页
本文探讨肺部超声诊断肺部感染患儿的价值及与血清降钙素原(PCT)、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选取肺部感染患儿120例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健康小儿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肺部超声检查。感染组LUS评分、血清PCT均显著高于对... 本文探讨肺部超声诊断肺部感染患儿的价值及与血清降钙素原(PCT)、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选取肺部感染患儿120例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健康小儿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肺部超声检查。感染组LUS评分、血清P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PC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感染组患儿的LUS评分与血清PC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04、P<0.05),感染组患儿LUS评分与PCI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42、P<0.05);LUS评分诊断肺部感染患儿的灵敏度为82.76%、特异度为76.6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肺部超声诊断肺部感染患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与PCIS评分、PCT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该检查方法无放射性,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肺部感染 降钙素原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血RDW水平与PCIS评分及血乳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莉 郭勇 +2 位作者 车襣 吴婕翎 邓钰红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小儿危重症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和血乳酸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症患儿2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小儿危重症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和血乳酸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症患儿204例,入院后进行小儿危重症评分,并检测24 h内血RDW和乳酸水平。根据临床转归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比较各组血RDW、乳酸的水平及PCIS评分,对血RDW和乳酸及PCIS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存活组PCIS评分、RDW(%)、LAC(mmol/L)分别为76.84±3.79,14.12%±0.10%和1.24±1.01 mmol/L,死亡组为71.13±5.55,16.21%±0.32%和4.38±4.27 mmol/L,死亡组较存活组PCIS评分降低,RDW及乳酸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9,8.06,8.33,均P<0.05)。三项指标与PCIS 71~80组(14.44%±1.69%,1.70±2.37 mmol/L和18.3%)相比,PCIS≤70组(15.73%±2.25%,3.76±3.61 mmol/L和62.9%)RDW及乳酸水平均升高,死亡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4.22,χ^2=13.08,均P<0.05)。三项指标与非严重脓毒症组(77.09±3.65,14.26%±1.57%,1.18±1.42 mmol/L和8.18%)相比,严重脓毒症组(73.34±5.56,15.13%±2.06%,3.08±2.99 mmol/L和46.8%)PCIS评分降低,RDW、乳酸水平及死亡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7,3.4,5.28,χ^2=21.63,均P<0.05)。与RDW≤14.0组(76.54±4.47,1.57±2.12 mmol/L和12%)相比,RDW>14.0组(74.53±5.17,2.40±3.04 mmol/L和36%)PCIS评分降低,乳酸水平和死亡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2.18,χ^2=8.09,均P<0.05);RDW水平与PCIS评分呈正态分布,两者呈负相关(r=-0.305 7,P<0.05),RDW水平与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195 4,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儿及死亡患儿入院24 h内RDW水平明显升高,RDW水平与PCIS评分及乳酸水平具有相关性,RDW水平与脓毒症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RDW适用于评价脓毒症患儿危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脓毒症 小儿危重病评分 乳酸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PCIS评分系统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禚永淼 程唯嘉 孔杰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联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9月由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儿科收治的200例MP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组(149例...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联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9月由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儿科收治的200例MP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组(149例)、重症组(5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D-D、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PCIS评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症MPP患儿D-D水平、PCIS评分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D水平、PCIS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重症MPP发生的价值。结果:重症组D-D、PCT、hs-CRP、AST、ALT、LDH水平均比普通组高,PCIS评分比普通组低(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重症MPP患儿PCT、hs-CRP、AST、ALT、LDH水平与D-D水平均呈正相关(r=0.410,0.466,0.289,0.270,0.209,P<0.001),与PCIS评分均呈负相关(r=-0.643,-0.689,-0.424,-0.431,-0.132,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D-D水平、PCIS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重症MPP发生的AUC分别为0.865[95%CI(0.745,0.985)]、0.810[95%CI(0.635,0.985)]、0.972[95%CI(0.923,1.000)]。结论:D-D水平、PCIS评分与炎症反应、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可有效早期识别MP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D-二聚体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下载PDF
PCIS评分联合血清NE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预测分析
6
作者 王文霞 张慧娟 李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2138-2141,共4页
目的 分析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PCIS)联合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抗生素治疗及雾化、吸痰等对症治疗,于治疗前对患儿... 目的 分析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PCIS)联合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抗生素治疗及雾化、吸痰等对症治疗,于治疗前对患儿进行PCIS评分,并测定血清NE水平。治疗完成后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不同预后患儿治疗前PCIS评分及血清NE水平,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PCIS评分及血清NE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IS评分联合血清NE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完成后,120例重症肺炎患儿中33例出现病死或存活但遗留后遗症,判定为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患儿治疗前PCI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N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PCIS评分与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0,P<0.05),血清NE水平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CIS评分、血清NE预测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PCIS评分及血清NE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预后有关,二者联合对患儿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预后
下载PDF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个体化护理联合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气管插管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许艳 焦鸿虹 杨欣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4-87,96,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个体化护理联合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 SP)气管插管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SP气管插管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肺泡灌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 目的:分析基于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个体化护理联合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 SP)气管插管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SP气管插管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肺泡灌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基于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个体化护理。统计对比两组康复效果(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21.28%)(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PaO_(2)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97.87%)高于对照组(76.60%)(P<0.05)。结论:基于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个体化护理联合肺泡灌洗应用于SP气管插管患儿,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优化生活质量,增加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 个体化护理 重症肺炎 气管插管 患儿
下载PDF
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劳雪明 郭小琪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6期117-119,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基于... 目的:分析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康复有效率、家属满意度、生命体征指标及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家属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 d后,两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d后,两组甲肾上腺素、皮质、肾上腺素水平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在儿科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救治效果,改善生命体征指标及应激指标,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早期预警评分 儿科 生命体征 应激指标
下载PDF
血清学指标联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Brighton儿童早期预警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卢艳辉 刘振奎 +5 位作者 李世阳 王艳飞 李春梅 袁二伟 邢静 郭卫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00-1806,共7页
背景脓毒症患儿在发病初期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其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此外,脓毒症患儿的一些临床症状常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这无疑又增加了脓毒症的误诊率。早期确诊是改善脓毒症患儿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最有... 背景脓毒症患儿在发病初期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其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此外,脓毒症患儿的一些临床症状常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这无疑又增加了脓毒症的误诊率。早期确诊是改善脓毒症患儿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更精确的评估脓毒症患儿死亡的指标。目的评估血清学指标联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Brighton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脓毒症患儿20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及PCIS、Brighton PEWS。以入院确诊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为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研究期间发生死亡的患儿定义为试验组。另外,每当队列内出现1例患儿死亡时,在该队列尚未死亡的患儿中按1∶1匹配同步选取性别、年龄(<3岁)、原发感染部位等条件相近或相同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患儿死亡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降钙素原(PCT)、清蛋白(Alb)、PCIS、Brighton PEWS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根据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最终共选出94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分析,试验组47例,对照组47例,病死率为22.9%。试验组1 h内应用抗菌药率、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休克发生率、MODS受累器官个数、PCT、Brighton PEWS大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Alb、PCIS小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 h内应用抗菌药〔OR=1.795,95%CI(1.723,1.870)〕、休克〔OR=1.673,95%CI(1.299,2.154)〕、MODS受累器官个数〔OR=2.132,95%CI(1.507,3.016)〕、PCT〔OR=1.392,95%CI(1.336,1.450)〕、PCIS〔OR=0.553,95%CI(0.477,0.641)〕、Brighton PEWS〔OR=2.536,95%CI(2.268,2.836)〕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Alb联合PCIS、Brighton PEWS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AUC分别高于其单独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AUC(P<0.05)。结论 Alb联合PCIS、Brighton PEWS对脓毒症患儿死亡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临床早期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辅助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死亡 预测 血清学指标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Brighton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探讨3种评分系统对儿童严重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利兵 陈娇 +3 位作者 杜晓晨 吴水燕 柏振江 吕海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年龄适应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的预测价值和使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分析收治的193例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结局... 目的探讨儿童年龄适应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的预测价值和使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分析收治的193例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结局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151)和死亡组(n=42)。根据入院24 h内各指标的最差值进行pSOFA、PRISM Ⅲ、PCIS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评分系统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的效能,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各评分系统的相关性和阈值效应,决策曲线分析(DCA)各评分系统的使用价值。结果 ROC分析示PCIS与pSOFA预测价值相当(P=0.182),PRISM Ⅲ与pSOFA预测价值相当(P=0.210),但PRISM Ⅲ优于PCIS (P=0.045)。3种评分系统与预后的拟合程度为PRISM Ⅲ> pSOFA > PCIS。DCA分析显示当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分别为0.4和0.6时,使用3种评分系统作为紧急干预决策依据,患儿的标准净受益(SNB)为SNB (pSOFA)> SNB (PRISM Ⅲ)> SNB (PCIS)。结论 3种评分系统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作为临床决策辅助工具可使患儿从中受益,pSOFA优于PRISM Ⅲ和PC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儿童死亡危险评分 儿童危重病例评分 儿童
下载PDF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7
11
作者 王程毅 王世彪 +2 位作者 刘光华 宋朝敏 陈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特征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ICS)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住院的重症MPP患儿,根据PICS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80分)和非危重组(〉80分)...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特征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ICS)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住院的重症MPP患儿,根据PICS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80分)和非危重组(〉80分),从病史中截取年龄、性别、发热时间,入院48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ECG和胸部X线和CT描述。对上述指标行3组间的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与PICS的相关性。结果 114例重症MPP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61例,女53例。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29例,消化系统损害23例,神经系统损害18例,血液系统损害27例。非危重组77例,危重组30例,极危重组7例,3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异常ECG比例、合并2个及以上系统损害比例、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感染、病程〉12 d比例、前白蛋白、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感染比例(OR=7.147,95%CI:1.435~35.59)、D-二聚体水平(OR=1.507,95%CI:1.054~2.156)与PICS呈正相关,前白蛋白水平与PICS呈负相关(OR=0.914,95%CI:0.845~0.990)。结论 儿童重症MPP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感染、D-二聚体、前白蛋白水平和PICS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儿童 危重评分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儿科重症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2
作者 赵劭懂 陈俊 +4 位作者 葛许华 刘勇 时珺 张琴 喻文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小儿重症感染中的变化,评价其诊断价值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PCT在小儿全身细菌感染、局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无感染患儿中的变化情况。依据小儿危重病评分法,观察病情危重程度和...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小儿重症感染中的变化,评价其诊断价值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PCT在小儿全身细菌感染、局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无感染患儿中的变化情况。依据小儿危重病评分法,观察病情危重程度和PCT的相关性。结果:PCT作为细菌感染指标,在比较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时有统计学意义。PCT在全身性细菌感染组中,与病情危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但在局部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及无感染组中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PCT可有效地区分全身或局部细菌感染。而且PCT在全身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中与病情危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感染 诊断 小儿危重病评分
下载PDF
儿科早期预警评分及炎症标志物对危重症手足口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国珍 罗海伶 +2 位作者 廖锋 陈玉雯 冯小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危重症手足口病由重型进展至危重型过程迅速,病死率高。文中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及常见炎症标志物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6例手足口病病例,参照国家卫生... 目的危重症手足口病由重型进展至危重型过程迅速,病死率高。文中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及常见炎症标志物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6例手足口病病例,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2010年版)将入选病例分成普通组(n=88)、重症组(n=128)及危重组(n=20)。收集所有患儿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PMN)、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儿童危重症评分(PCSI)。对组间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危重组WBC与PMN中位数分别为15.36×109/L及10.09×109/L,均较重症组显著增高(P<0.05);但普通组与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血清CRP和PCT均高于重症组及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PEWS(6.10±2.42)明显高于重症组(0.99±0.77);危重组PCSI(78.70±13.60)明显低于重症组(99.03±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EWS儿童早期预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83(0.962~1.000),判断最佳诊断界值PEWS为3.5分。PEWS和PCSI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5(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炎症标志物不能作为早期诊断危重症手足口病的量化指标。PEWS评分是早期诊断危重症手足口病较为理想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危重症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炎症标志物
下载PDF
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2
14
作者 杨秀霖 王程毅 +3 位作者 郑启安 张荣娜 王世彪 宋朝敏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入住24h以上,符合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极危重组(<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入住24h以上,符合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80分)和非危重组(>80分)。检测炎症因子(血WBC、PLT和CRP、IL-6)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炎症因子、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1例患儿进入分析,男47例,女54例。非危重组53例,危重组42例,极危重组6例。①随着危重症评分分值降低,IL-6、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P水平亦随危重症评分降低而逐渐增高,在非危重组和危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则随危重症评分降低呈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WBC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IL-6、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PLT计数与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血WBC和CRP与危重症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IL-6、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和PLT水平与儿童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障碍 重症肺炎 脓毒症 儿童 危重评分
下载PDF
血清PCT、BNP、DD与PCIS评分对重症肺部感染儿童的评估效果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祥 李立学 +1 位作者 陈雅祺 王平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10-2514,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D-dimer,DD)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对重症肺部感染儿童临床结局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D-dimer,DD)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对重症肺部感染儿童临床结局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儿102例,根据患儿的临床结局状况将所有患儿分为治愈组55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统计患儿进入重症监护病房24 h内的DD、血清PCT、BNP结果以及PCIS评分分值,分别绘制以上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合以上四项指标绘制ROC曲线,将其与各指标的AUC分别比较来评价血清PCT、BNP、DD与PCIS评分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治愈组患者BNP、血清PCT、DD水平均较预后不良组低,PCIS评分较预后不良组高(P<0.05);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24 h内的BNP、血清PCT、DD以及PCIS评分的AUC范围均在0.7~0.9之间,四个指标联合应用的AUC为0.931,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单独应用有所提升。结论血清PCT、BNP、DD与PCIS评分联合应用对重症肺部感染儿童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提高此类患者的预后判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脑钠肽 D-二聚体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重症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危重评分与儿童死亡风险评分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崔红玉 张少丹 +2 位作者 程艳蕊 刘玉慧 崔广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评分(PCIS)与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情评价、预后预测的准确度及其相关关系。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河北省ARDS协作组所在医院29d~14岁的住院患儿且符合ARDS诊断标准者71...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评分(PCIS)与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情评价、预后预测的准确度及其相关关系。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河北省ARDS协作组所在医院29d~14岁的住院患儿且符合ARDS诊断标准者71例,在ARDS患儿入PICU、住PICU病情最重时、确诊ARDS、患ARDS最重时对其同时行PCIS和PRISMⅢ评分,之后对所记录分值以Logistic回归分析二种评分的分值是否能预测患儿的死亡危险;双因素方差分析寻求其数值变化规律;以直线相关分析评价二种评分方法间是否有直线相关关系及其关程度;直线回归计算回归方程。结果PCIS与PRISMⅢ评分对患儿死亡风险的Logistic回归分析Pa>0.05;PCIS及PRISMⅢ评分分值在ARDS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PCIS与PRISMⅢ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01),回归方程:Y=56.468+(-0.597)X(Y=儿童死亡风险评分,X=危重评分,t=-3.513P=0.001)。结论PCIS与PRISMⅢ评分对ARDS死亡预测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危重评分 死亡风险评分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下载PDF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任晓旭 宋国维 +1 位作者 廖斌 陈树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PCI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在评估儿科病人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180例急诊患儿在入院 1、3、7d作PCIS和SIRS指标和检查。结果 PCIS越低 ,SIRS病例越多。d1、d3、d7PCIS为 87.1分、92分、94.2...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PCI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在评估儿科病人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180例急诊患儿在入院 1、3、7d作PCIS和SIRS指标和检查。结果 PCIS越低 ,SIRS病例越多。d1、d3、d7PCIS为 87.1分、92分、94.2分 (P <0 .0 0 1) ,SIRS病例占 5 0 %、19.9%、9.7% ,差异显著 (P <0 .0 5 )。PCIS危重 (~ 80分 )、极危重 (~ 70分 )组SIRS病例占 83 .3 % ,较非危重组 (~ 10 0分 ) 3 9.9%明显升高(P <0 .0 0 0 1)。SIRS组PCIS低 ,病死率高 (P <0 .0 0 0 1)。SIRS病例PCIS≤ 80分时 ,病死率显著升高 (P <0 .0 1)。与PCIS动态评估不同 ,持续SIRS病例病死率无明显升高。结论 PCIS与SIRS在评估病情、反映病情演变等方面有较高的相关和一致性 ,生理学危重评估系统与SIRS有密切联系。SIRS病例PCIS≤ 80分 ,死亡危险明显增加。PCIS动态评估对全面评价患儿状态和预后非常有意义。SIRS应注重早期识别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例评分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病情评估 预后
下载PDF
影响ICU危重病患儿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春兰 王兴勇 +4 位作者 贺引 周海银 丁淼 何蓉 熊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934-1936,193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ICU危重病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本院ICU危重患儿临床参数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1个单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有11个有统计学意义,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因素作logistic... 目的探讨影响ICU危重病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本院ICU危重患儿临床参数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1个单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有11个有统计学意义,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因素作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终有6个因素进入了logistic回归方程,即住ICU时间、危重病例评分、血Ca2+、pH、有创诊疗、机械通气时间,其中住ICU时间为保护性因素,其余5个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前,应充分认识危重症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有可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预后 危重病例评分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预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昭宏 杨富芝 马勤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在预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广宁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1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予PCIS评分,将52例PCIS评分≤80分的患儿纳入观察组,264...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在预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广宁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1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予PCIS评分,将52例PCIS评分≤80分的患儿纳入观察组,264例PCIS评分>80分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患儿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23±0.97)d、(4.12±1.26)d、(8.91±2.92)d、(5.62±1.84)d、(10.84±3.82)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2±0.61)d、(3.64±1.32)d、(7.25±2.43)d、(4.73±1.29)d、(9.01±3.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2.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为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可有效判断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在临床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的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联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及视频脑电图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蒋绍清 潘宣任 +1 位作者 庞宗钦 庞继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3402-3407,3415,共7页
背景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重症病例病情的评估中,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被推荐用于评估重症患者的脑功能,而脑电图被认为是预测脑损伤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三者联合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SVE)预后评估的研... 背景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重症病例病情的评估中,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被推荐用于评估重症患者的脑功能,而脑电图被认为是预测脑损伤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三者联合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SVE)预后评估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PCIS联合GCS评分及视频脑电图(VEEG)对小儿SVE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玉林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病房2013年1月-2018年10月诊治的小儿SVE 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37例,儿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GOS)评级4~5级〕和预后不良组(76例,CGOS评级1~3级)。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脑脊液检查及PCIS、GCS评分、VEEG,分析影响小儿SVE预后的危险因素,比较3项独立指标与联合指标(3项指标联合)对小儿SVE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痊愈18例,19例有轻度后遗症;预后不良组5例死亡,25例留有严重后遗症,46例有中度后遗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S≤80分及VEEG中度异常、重度异常是小儿SVE预后的危险因素(OR=12.626、512.020、160.712),GCS评分>8分是其保护因素(OR=0.042)(P<0.05)。PCIS、GCS评分、VEEG及联合指标评估小儿SVE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615、0.705、0.888,联合指标评估小儿SVE预后的AUC大于PCIS、GCS评分、VEEG(Z=2.834、5.043、3.484,P<0.05);PCIS评估小儿SVE预后的AUC大于GCS评分(Z=3.248,P=0.001)。结论 PCIS≤80分及VEEG中度异常、重度异常等因素为小儿SVE预后的危险因素,GCS评分>8分为小儿SVE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联合评估法对疾病预后预测的准确度相对PCIS、GCS评分、VEEG的独立评估更加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儿童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脑电相位同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