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fety factors for anteri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unnel in axis
1
作者 顾勇杰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87-87,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anteri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unnel in the axi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 evidence for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Thirty-two dry axis specimens were us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anteri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unnel in the axi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 evidence for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Thirty-two dry axis specimens were used foranter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ety factors for anteri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unnel in axis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CT重建的形态分型
2
作者 郝帅 马迅 +2 位作者 张彦男 赵浩亮 柳青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76-2880,共5页
背景:有研究建议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必须进行CT多平面重建,以确定每个患者C2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并设计合适的螺钉轨迹和直径,评估置钉的可行性,以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进... 背景:有研究建议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必须进行CT多平面重建,以确定每个患者C2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并设计合适的螺钉轨迹和直径,评估置钉的可行性,以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进行形态学分型,用于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西门子syngo.via软件CT多平面重建功能,对200例患者(400枚枢椎椎弓根)的颈椎CT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椎弓根轴线方向调整CT多平面重建定位线,重建出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的切面断层图像,根据其形态特点将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分为3型:1型,“钩”型,其中1a型外径宽度(a1)>0.4 cm,1b型外径宽度(a1)≤0.4 cm;2型,“类圆/椭圆”型;3型,“横椭圆”型,比较3种分型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的外径宽度(a1)、髓腔宽度(a2)、外径高度(d1)、髓腔高度(d2),评估3种分型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可行性。结果与结论:①400枚枢椎椎弓根中1型269枚,2型130枚,3型仅1枚。②1型,2型平均外径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髓腔高度、平均外径宽度及平均髓腔宽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1型,2型平均外径宽度≤0.4 cm数量占比分别为42例(15.6%)、0例(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第3型仅1例,外径高度、髓腔高度、外径宽度、髓腔宽度分别为1.20 cm、0.84 cm、0.64 cm、0.31 cm。③结果提示,1a型、2型和3型患者可安全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无需进一步测量评估;1b型患者慎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因此对于1型需要进一步测量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外径宽度,以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螺钉 多平面重组 椎动脉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并发症
下载PDF
Apofix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技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翀 覃建朴 +2 位作者 张朋云 曹广如 蔡玉强 《系统医学》 2016年第5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Apofix和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Apofix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1月—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诊断分为Apofix... 目的观察Apofix和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Apofix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1月—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诊断分为Apofix组26例和椎弓根螺钉组46例,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完全复位经椎弓根螺钉组45例明显优于Apofix组的9例,未完全复位发生率,椎弓根螺钉术组2.17%远低于Apofix组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ofix内固定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5.3%;椎弓根螺钉术组发生率7.3%。结论该研究中术后复位、稳定性和并发症等发面,椎弓根螺钉技术明显优于Apofix内固定系。对于不能使用椎弓根钉的患者,Apofix内固定系统也不失为一种相对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fIX 椎弓根螺钉 寰枢椎不稳 寰椎 枢椎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对椎动脉观察的价值
4
作者 高坤 刘瑶 +3 位作者 邵佳 毛克政 张修儒 高延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目的:探讨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前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观察并辅助螺钉置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在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 目的:探讨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前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观察并辅助螺钉置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在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47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21~68岁(42.2±18.9岁);单侧枢椎椎弓根狭窄40例,双侧狭窄7例。观察组23例在显露完成后、钉道制备后、置入螺钉后3个时间点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椎动脉的形态并测量其直径,根据直径变化,决定最终置入螺钉长度;对照组24例基于钉道出血情况依据经验判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均获得6~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5d行X线、CTA和MRI检查,观察内固定及椎动脉情况;术后3、6、12个月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5d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观察组1例钉道制备后出现一侧椎动脉直径较显露完成时明显减小,使用短螺钉固定,余椎动脉直径在3个时间点分别为3.15±0.61mm、3.09±0.72mm、3.21±0.5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9.1±52.4(138~257)min、182.2±41.5(129~231)min;出血量分别为401.2±185.3(210~650)mL、415.3±201.7(230~66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A发现对照组1例出现一侧椎动脉被椎弓根螺钉压闭,无临床症状,无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CT检查示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术后5d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分别为13.1±2.1分、14.2±1.9分,与术前(7.8±1.9分)比较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术后JOA评分分别为12.9±1.7分、13.8±2.2分,与术前(8.1±2.5分)比较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JOA评分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观察,可观察到椎动脉形态及直径,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枢椎椎弓根 螺钉 椎动脉 寰枢椎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Axis M钉道进钉点与椎动脉相互关系的CTA研究
5
作者 何宏伟 景磊 +3 位作者 周佳丽 咸玉涛 陈建华 尹碧琼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0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寰椎椎弓根Axis M钉道进钉点与椎动脉V_(3)段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采用后处理工作站对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内60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患者进行回顾性重建,测量以下参数:A.Axis M钉道进钉点对应C_(1)后弓上缘皮质与椎动脉的距离。B.A... 目的研究寰椎椎弓根Axis M钉道进钉点与椎动脉V_(3)段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采用后处理工作站对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内60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患者进行回顾性重建,测量以下参数:A.Axis M钉道进钉点对应C_(1)后弓上缘皮质与椎动脉的距离。B.Axis M钉道进钉点对应C_(1)后弓上缘皮质与椎动脉和寰椎椎动脉沟外缘交界处的距离。C.Axis M钉道进钉点与寰椎横突孔外层皮质的最短距离。D.Axis M钉道进钉点与椎动脉和寰椎椎动脉沟内缘交界处的距离。结果Axis M钉道进钉点对应寰椎后弓上缘皮质与椎动脉的距离为(2.2±1.1)mm。Axis M钉道进钉点对应寰椎后弓上缘皮质与椎动脉和寰椎椎动脉沟外缘交界处的距离为(2.1±1.1)mm。Axis M钉道进钉点与寰椎横突孔外层皮质最短距离为(9.1±1.9)mm。Axis M钉道进钉点与椎动脉和寰椎椎动脉沟内缘交界处的距离为(9.4±1.5)mm。结论测量C_(1)椎弓根螺钉置入Axis M钉道进钉点与椎动脉的距离,有助于理解寰椎经椎弓根螺钉置入进钉点与椎动脉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螺钉 进钉点 椎动脉
下载PDF
Anatomic and radiological study on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e atlantoaxial vertebrae of children 被引量:4
6
作者 邓雄伟 闵志海 +1 位作者 林斌 张发惠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0年第4期229-233,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posterior fixation with 3.5-mm pedicle screws in the atlantoaxial vertebrae of children. Methods: In this study, atlantoaxial vertebrae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10 c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posterior fixation with 3.5-mm pedicle screws in the atlantoaxial vertebrae of children. Methods: In this study, atlantoaxial vertebrae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10 cadavers of children aged 6-8 years. We measured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the C1 pedicle and the midportion of C1 lateral mass; the width of C1 posterior arch under the vertebral artery groove and the height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one-third of this part; the external, internal height and the superior, middle, inferior width of the C2 pedicle (transverse foramen). Furthermor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xial scan was performed on 20 agematched volunteers to obtain relative data of their atlantoaxial vertebrae. We measured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C1 and C2 pedicles in the atlantoaxial cross-sectional plane. On CT workstation, we also measured the angles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axes of the atlantoaxial pedicles and the midsagittal plane. Results: For the cadaveric specimen group,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the C1 pedicle were (5.26±0.44) mm and (6.26±0.75) mm respectively. The height of the medial one-third of the Ct posterior arch under the vertebral artery groove was (4.07±0.24) mm. The external, internal height and superior, middle, inferior width of the C2 pedicle was (6.86±0.48) mm, (6.67±0.49) mm, (6.63 ±0.61) mm, (5.41±0.39) mm and (3.71±0.30) mm, respectively. For the volunteer group measured by CT scan,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the C1 pedicle were (5.47 ±0.34) mm and (6.63±0.54) mm respectively, while (6.59±0.51) mm and (5.13 ±0.42) mm of the C2 pedicle. The angles between the atlas, axis pedicles and the midsagittal plane were (9.60±1.32)° and (27.80±2.2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place a 3.5-mm pedicle screw in the C1 and C2 pedicles of children aged 6-8 years 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y RADIOLOGY Child Bone screws Cervical atlas axis
原文传递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 被引量:2
7
作者 鲍凯 宋文慧 +2 位作者 刘昌文 梁凯恒 王佳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4-599,共6页
背景:近几十年来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已从C_(1)-C_(2)或C_(0)-C_(2)融合发展到现在尽可能保留运动节段,然而,无论是经口入路还是后路入路,复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后路单节段... 背景:近几十年来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已从C_(1)-C_(2)或C_(0)-C_(2)融合发展到现在尽可能保留运动节段,然而,无论是经口入路还是后路入路,复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51.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查阅病历和术前、术后X射线片,并通过术前和术后CT扫描,根据Spence标准即张口位X射线片寰椎两侧块移位之和≥6.9 mm判定为不稳定寰椎骨折,同时明确骨折类型,并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行颈椎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来评估寰枢关节是否稳定。结果与结论:①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随访(21.0±6.4)个月,术后复查颈椎X射线片及CT均可见内固定位置良好,复位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椎动脉损伤、伤口感染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②目测类比评分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0.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74.4±4.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2.1±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颈部屈伸70°-88°(79.7±6.0)°;颈部左右侧屈76°-85°(82.1±2.8)°;左右旋转129°-155°(143.5±8.4),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未见寰枢关节存在任何不稳定的影响学表现;术后4例患者主诉颈部僵硬伴活动受限,在规范康复及指导治疗下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④提示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复位效果也较好,而且更主要的是患者颈部屈伸及旋转功能基本不受限;对于C_(1)骨折,横韧带断裂可能不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禁忌证,但C_(1)-C_(2)不稳定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颈后路 单节段 内固定 椎弓根钉 骨折复位
下载PDF
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与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复位力度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肖 何斌斌 +4 位作者 周友亮 赵亮 张新国 蒋子云 沈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641-4646,共6页
背景:经皮入路行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微创手术方案,但两种术式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尚存在争议。目的:对比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 背景:经皮入路行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微创手术方案,但两种术式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尚存在争议。目的:对比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势与局限。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n=45)与试验组(n=45)。对照组进行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试验组进行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疼痛程度、恢复情况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失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②术后2周、1个月,试验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试验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周,试验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45例中发生切口感染2例、运动障碍2例、植入物相关不良反应1例,总发生率为11%;试验组45例中发生运动障碍2例,总发生率为4%,两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显示,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少,故在获取同等效益情况下其是理想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 经皮入路 微创 经皮单平面 椎体功能
下载PDF
不同螺纹C2椎弓根拉力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枢椎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欧阳建元 李广州 +3 位作者 王高举 莫松全 陶建宏 王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3-741,共9页
目的:比较半螺纹、双螺纹、全螺纹C2椎弓根拉力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枢椎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椎弓根螺钉提供参考.方法:获取1名28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C0~C3节段薄层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颈椎C0~C3节段三维六面体网格有限元原... 目的:比较半螺纹、双螺纹、全螺纹C2椎弓根拉力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枢椎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椎弓根螺钉提供参考.方法:获取1名28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C0~C3节段薄层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颈椎C0~C3节段三维六面体网格有限元原始模型.参照既往枢椎环骨折C2椎弓根骨折分型,通过弱化网格单元强度的方法在原始模型上建立A、B、C三种枢椎环骨折模型:A型骨折模型,双侧椎弓根对称性骨折;B型骨折模型,单侧上关节突及椎体后壁骨折,伴对侧椎弓根骨折;C型骨折模型,双侧上关节突骨折,伴椎体后壁骨折.分别用单螺纹、双螺纹及全螺纹椎弓根拉力螺钉系统模拟固定C2-3节段,在模型枕骨髁部施加50N垂直向下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施加1.5N·m力矩使模型加载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四种生理载荷,比较各固定模型在各工况下节点路径上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固定A型骨折模型后,单螺纹螺钉在各工况下节点路径上的最大位移均小于双螺纹螺钉和全螺纹螺钉;固定B型骨折模型后,单螺纹及双螺纹螺钉各工况下节点路径上的最大位移小于全螺纹螺钉,单螺纹螺钉在前屈、后伸工况下节点路径上的最大位移小于双螺纹螺钉,在侧屈及旋转工况下节点路径上的最大位移大于双螺纹螺钉;固定C型骨折模型后,单螺纹螺钉各工况下节点路径各方向上的最大位移均大于双螺纹螺钉和全螺纹螺钉.固定不同类型骨折的应力极值,A型骨折模型,单螺纹螺钉的应力极值最小,全螺纹螺钉在前屈及后伸工况下应力极值大于双螺纹螺钉,侧曲与旋转小于双螺纹螺钉;B型骨折模型,除旋转工况外,单螺纹螺钉的应力极值均最小;C型骨折模型,单螺纹螺钉的应力极值最小,全螺纹螺钉的应力极值最大.单螺纹螺钉应力主要集中在骨折断端附近及尾端钉帽与椎体表面接触区域,应力极值在骨折断端螺杆处;双螺纹螺钉和全螺纹螺钉应力主要集中在头端螺纹与尾端螺纹,钉帽与椎体后表面接触部位应力较小,应力极值在尾端螺纹与骨皮质交接处.结论:单螺纹螺钉固定B型骨折椎体后壁及上关节突一侧及C型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更佳;双螺纹螺钉固定A型骨折及B型骨折椎弓根骨折一侧生物力学效果更好;全螺纹螺钉在固定所有骨折类型的生物力学性能均不及单螺纹和双螺纹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环骨折 C2椎弓根拉力螺钉 有限元 双螺纹 半螺纹
下载PDF
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置钉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丁自海 李忠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 利用 2 0具颈椎尸体标本 ,模拟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椎后弓后缘表面 ,经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纵垂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下方 3mm水平线的交点作为进钉点 ,按内斜 10度、上斜 ...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 利用 2 0具颈椎尸体标本 ,模拟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椎后弓后缘表面 ,经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纵垂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下方 3mm水平线的交点作为进钉点 ,按内斜 10度、上斜 5度钻孔 ,经寰椎椎弓根置入直径 3.5 mm的皮质骨螺钉。测量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中线平面的距离、螺钉最大进钉深度、螺钉内斜角度和螺钉上斜角度等解剖指标 ,观察螺钉是否突破椎弓根和侧块骨皮质 ,以及椎动脉、硬膜、脊髓是否损伤等。 结果 共放置 4 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 ,测得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中线的平均距离为( 2 .2 0± 0 .4 2 ) mm,螺钉最大进钉深度平均 ( 30 .5 1± 1.5 9) mm,螺钉内斜角度平均 ( 9.70± 0 .6 7)度 ,上斜角 ( 4 .6 0±0 .5 9)度。其中 1枚螺钉因上斜角度过大穿破椎弓根上缘 ,8枚因后弓高度过小而突破椎弓根下缘 ,5枚进钉过深突破寰椎侧块前缘皮质 ,但均未对脊髓和椎动脉造成损伤。 结论 经后路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螺钉 后路 后弓 固定 椎动脉 侧块 皮质 脊髓 枢椎
下载PDF
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3
11
作者 谭明生 移平 +5 位作者 王文军 谭远超 张恩中 韦宏宇 杨峰 蒋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寰枢椎脱位并有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 目的:探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寰枢椎脱位并有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经口腔前路松解,一期后路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融合。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42例8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36例获3 ̄42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患者均在3 ̄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4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1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5例好转。结论: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后弓 侧块 螺钉固定 椎弓根钉 寰枢椎脱位 经寰椎“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被引量:36
12
作者 吴增晖 尹庆水 +4 位作者 马向阳 夏虹 章凯 昌耘冰 刘景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目的 :探 讨寰 枢 椎椎 弓根 钉 板固 定融 合 治疗 上颈 椎 不稳 的可 行 性。 方法 :在 气管 插 管全 麻 下对 13 例 患者施 行了 寰 枢椎 椎弓 根 钉板 固定 术 ,并行 自 体髂 骨植 骨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的 进 钉点 位于 枢 椎侧... 目的 :探 讨寰 枢 椎椎 弓根 钉 板固 定融 合 治疗 上颈 椎 不稳 的可 行 性。 方法 :在 气管 插 管全 麻 下对 13 例 患者施 行了 寰 枢椎 椎弓 根 钉板 固定 术 ,并行 自 体髂 骨植 骨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的 进 钉点 位于 枢 椎侧 块中 线 上 ,距 寰椎后 弓上 缘 最少 3m m ,内斜 10° ,上斜 5°枢 椎椎 弓根 螺 钉的 进钉 点 位于 枢椎 侧 块内 上象 限 ,显 露枢 椎椎 弓 内缘 。直视 下进 钉 ,内斜 25°上斜 25° 螺 钉直 径 3.5m m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长 28 ̄32m m ,枢 椎椎 弓根 螺 钉长 24 ̄28m m 。 , 。结果 :全 组病 例未 发 生椎 动脉 、脊 髓 损伤 ,术 后临 床症 状 得到 不同 程 度的 改善 。随 访 3 ̄21 个月 ,平 均 6.7 个月 。 X线、CT 复查 示螺 钉 位置 良好 ,无 松动 、断 钉 ,植骨 3 个月 后均 达 到满 意融 合 。结 论 :寰 枢 椎 椎 弓根 钉 板 固 定治 疗上颈 椎不 稳 效果 良好 ,是 寰枢 椎 后路 固定 可 供选 择的 术 式之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椎弓根螺钉 寰枢椎不稳
下载PDF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42
13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夏虹 吴增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为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40例干燥寰椎标本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测量得出寰椎后弓平均高度为4.58mm,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89mm,侧块中部平均高度和宽度分别为... 目的:为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40例干燥寰椎标本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测量得出寰椎后弓平均高度为4.58mm,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89mm,侧块中部平均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2.94mm和12.76mm,最大进钉深度为28.50mm,螺钉内斜角度为9.1°,上斜角度为4.7°。结论:进行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可望成为寰枢段后路短节段固定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 解剖学 测量 标本 测量工具
下载PDF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4
14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5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夏虹 吴增晖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4-555,共2页
目的 :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 ,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 :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12 .78mm和 12 .95mm ;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8.... 目的 :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 ,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 :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12 .78mm和 12 .95mm ;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8.5 7mm和 5 .83mm ;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的宽度为8.46mm ,该部内侧 1/3和外侧 1/3的高度分别是 3 .88mm和 4.2 5mm。结论 :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螺钉 解剖学
下载PDF
寰椎侧块螺钉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4 位作者 刘景发 钟世镇 夏虹 吴增晖 徐达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对寰椎侧块螺钉和寰椎椎弓根螺钉进行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2例新鲜标本的寰椎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螺... 目的对寰椎侧块螺钉和寰椎椎弓根螺钉进行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2例新鲜标本的寰椎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为29·79mm±1·68mm,其中10·15mm在寰椎后弓内,19·65mm在寰椎侧块内。寰椎侧块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为24·88mm±0·41mm,其进钉点与寰椎后弓后缘的平均距离为9·93mm±1·35mm。双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最大,平均1757·0N±318·7N;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1192·5N±172·6N)与双皮质寰椎侧块螺钉(1243·8N±350·0N)无明显差异,单皮质寰椎侧块螺钉最小(794·5N±314·8N)。结论在同时适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宜首先选择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次选寰椎侧块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块螺钉 对比研究 解剖 椎弓根螺钉固定 生物力学研究 寰椎侧块 固定方式 临床选择 拔出强度 测试比较 皮质 长度 进钉点 后弓 平均
下载PDF
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寰椎椎弓根置钉的CT测量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晓岚 周若舟 +3 位作者 刘社庭 熊波 周志宏 胡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重建,取枢椎椎弓峡部内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正中线至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分别为L...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重建,取枢椎椎弓峡部内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正中线至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分别为L1、D1、L2、D2;0°内倾角置钉时,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确立最内侧进钉点A和最外侧进钉点B,减去螺钉半径1.75mm,A、B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的距离分别为(L1-L2+1.75mm)、(D1-L2-1.75mm),寰椎后弓上置钉时螺钉允许的最大内倾角与最大外倾角大致相等时的点为最佳进钉点(M点),记录M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自2004年3月~2009年3月对29例患者采用以枢椎椎弓峡部为标志实施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4例,横韧带损伤并寰椎前脱位5例。观察手术过程中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0°内倾角置钉时,CT测量最内侧进钉点A、最外侧进钉点B、最佳进钉点M至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的水平间距分别为4.22±0.54mm、8.66±0.73mm、5.79±0.63mm。临床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58枚,术中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均得到良好显露,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C2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寰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为5.45±0.82mm,与术前M点测量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纠正寰椎旋转移位后,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作为解剖参照,寰椎椎弓根存在一定的置钉安全区间,利用该解剖标志行寰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椎弓峡部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枢椎椎板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强度的比较 被引量:24
17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7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刘景发 赵卫东 林斯萍 何帆 杨进城 廖穗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比较枢椎椎板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抗拔出强度,为临床应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在7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枢椎标本上进行枢椎单皮质椎弓根螺钉和双皮质椎板螺钉固定,测试螺钉拔出力。结果: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 目的:比较枢椎椎板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抗拔出强度,为临床应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在7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枢椎标本上进行枢椎单皮质椎弓根螺钉和双皮质椎板螺钉固定,测试螺钉拔出力。结果: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平均为875.3±403.2N,双皮质枢椎椎板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平均为679.5±308.2N;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大于椎板螺钉,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枢椎椎板螺钉进行双皮质固定具有可靠的力学固定强度,可作为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补充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寰枢关节后部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关系 被引量:24
18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5 位作者 钟世镇 刘景发 夏虹 吴增晖 徐达传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不分离寰枢神经血管丛,直接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而后X线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情况。结果:在寰枢关节的后方有丰富的、怒张的球团状的静脉丛存在,分离时易出现血管壁损伤。模拟临床手术共完成4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无脊髓、硬膜、椎动脉、脊神经损伤,X线和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理想。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不宜分离显露寰枢神经血管丛,而枢椎侧块定位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神经血管丛 椎弓根螺钉 解剖学
下载PDF
寰椎后路两种螺钉固定的解剖学测量和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勇 谢辉 +3 位作者 杨述华 徐荣明 马维虎 阮永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对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进行解剖测量和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16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螺钉的最大进钉长... 目的对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进行解剖测量和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16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L1)、侧块螺钉进钉点到寰椎后弓后缘的长度(L2)、椎弓根螺钉在寰椎侧块内部分的长度(L3)、椎弓根螺钉在寰椎后弓内的长度(L4)、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L3+L4)、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外倾角(α°)和上斜角(β°)等14项内容。进行寰椎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L1为(25.01±0.23)mm、L2为(9.85±1.31)mm、L3为(19.58±1.63)mm、L4为(10.47±1.51)mm、L3+L4为(29.81±1.27)mm、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外倾角(α°)和上斜角(β°)分别为10°、5°和15°、20°。双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1 686.0±425.3)N,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为(1 082.5±292.7)N;双皮质寰椎侧块螺钉最大拔出力为(1 127.2±367.1)N,与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无明显差异,单皮质寰椎侧块螺钉最小,为(785.2±402.7)N。结论由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的位置不同,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较寰椎侧块螺钉要长。寰椎侧块螺钉的长度大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在寰椎侧块内部分的长度,是因为寰椎侧块螺钉的上斜角度和外倾角度均较大之故。在同时适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从手术操作和螺钉固定强度考虑,宜首先选择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次选寰椎侧块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寰椎 上颈椎 椎弓根螺钉 侧块螺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疾患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雷 王欢 +5 位作者 崔少千 郭金明 李建军 段景柱 金国鑫 王海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1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17例上颈椎疾患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19~52岁。寰枢椎脱位14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1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17例上颈椎疾患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19~52岁。寰枢椎脱位14例,其中先天性齿状突不连3例,陈旧齿状突骨折4例,新鲜齿状突骨折(C型)2例,寰椎横韧带断裂3例,寰椎骨折2例;枢椎肿瘤2例;C2、3巨大神经鞘膜瘤1例。术前JOA评分8.3±3.0分。结果17例手术时间2.1~3.4h,平均2.7h;出血量300~750ml,平均490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前端穿透侧块内上皮质约3mm,但未影响寰枕关节活动,余位置满意。患者全部获3~18个月定期随访。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及松动,3~6个月后患者均获植骨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4.6±2.2分,恢复率73%~91%,平均82%。结论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疾患具有可行性,若术中操作得当,其疗效较好,适应证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颈椎 椎弓根螺钉 脊柱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