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1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es Surgery Benefit Postmenopausal Overweight Women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1
作者 Márta Hock Balázs Domány +1 位作者 József Bódis János Garai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Introduction: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of 30 overweight postmenopausal women prior to and after colporrhahpy was monitored in this study. Material and Methods: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ystokele or combined cystore... Introduction: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of 30 overweight postmenopausal women prior to and after colporrhahpy was monitored in this study. Material and Methods: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ystokele or combined cystorectokele was involved. 1 mg oral estriol and local estriol cream were administered for 30 days preoperatively.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was monitored by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1 month before (1st) 1 day prior to surgery (2nd), and six weeks after the surgery (3rd measurement). Body composition parameters (intra- and extracellular water and body fat) were also measured. Results: The ability to relax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3) in the preoperative period (between 1st and 2nd occasions). Six weeks after surgery a non-significant (p = 0.054) decrease in average muscle activity was detected when compared with values obtained before the surgery. Muscle-activity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first to the last measurements (p = 0.005). Conclusion: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postmenopausal obese women who undergo anterior or posterior colporrhaphy need a follow-up concerning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and suggest that physiotherapy started the earliest possible may aid in preserving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ity on the long r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OPERATIVE Period Body Composition POSTMENOPAUSE Obesity
下载PDF
Biomechanical Mapping of the Female Pelvic Floor: Prolapse versus Normal Conditions 被引量:4
2
作者 Vladimir Egorov S. Abbas Shobeiri +3 位作者 Peter Takacs Lennox Hoyte Vincent Lucente Heather van Raalte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8年第10期900-924,共25页
Background: Quantitativ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elvic supportiv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in vivo is thought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pathophysiology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 An innovative approach—... Background: Quantitativ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elvic supportiv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in vivo is thought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pathophysiology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 An innovative approach—vaginal tactile imaging—allows biomechanical mapping of the female pelvic floor to quantify tissue elasticity, pelvic support, and pelvic muscle functions. The Vaginal Tactile Imager (VTI) records high definition pressure patterns from vaginal walls under an applied tissue deformation and during pelvic floor muscle contractions. Objective: To explore an extended set of 52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i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P relative to normal pelvic floor conditions. Methods: 96 subjects with normal and POP condi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e data analysis from multi-site observational, case-controlled studies;42 subjects had normal pelvic floor conditions and 54 subjects had POP. The VTI, model 2S, was used with an analytical software package to calculate automatically 52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for 8 VTI test procedures (probe insertion, elevation, rotation, Valsalva maneuver, voluntary muscle contractions in 2 planes, relaxation, and reflex contraction). The groups were equalized for subject age and parity. Results: The ranges, mean value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for all 52 VTI parameters were established. 33 of 52 parameters were identified as statistically sensitive (p 0.05;t-test) to the POP development. Among these 33 parameters, 11 parameters show changes (decrease) in tissue elasticity, 8 parameters show deteriorations in pelvic support and 14 parameters show weakness in muscle functions for POP versus normal conditions. Conclusions: The biomechanical mapping of the female pelvic floor with the VTI provides a unique set of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POP versus normal conditions. These objectively measurable biomechanical transformations of pelvic tissues, support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under POP may be used in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CHANICAL MAPPING FEMALE pelvic floor PROLAPSE Tissue Elasticity pelvic Support pelvic function Tactile Imaging ELASTOGRAPHY
下载PDF
盆底超声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春节 赵改萍 李慧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产妇,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指导和护理,研究组则在妊娠28周后加用盆...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产妇,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指导和护理,研究组则在妊娠28周后加用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产后8周的盆底功能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盆底肌力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LHD-d、LHLR-d、RAD、BN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产妇的盆底功能;盆底肌锻炼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减少盆腔结构变化,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底肌锻炼 产妇 盆底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琳 张颖 徐流立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AM),研究组40例行LM,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AM),研究组40例行LM,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因子[心肌细胞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盆底功能指标[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及卵巢功能指标[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结果术后1 d、术后3 d时,研究组血清SP、PGE_2、N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时,两组CD3^(+)、CD4^(+)及CD4^(+)/CD8^(+)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CD8^(+)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有所升高,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两组PFIQ-7评分均有所升高,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血清E_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行LM可有效减轻机体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及对免疫、盆底和卵巢功能的负面影响,优势较为显著,具有进一步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盆底功能 卵巢功能
下载PDF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side effect manage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被引量:1
5
作者 Juan Wei Bai-Wen-Xian Li +2 位作者 Shao-Jie Han Hong-Jie Zhuang Wen-Hong C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9期3701-3707,共7页
BACKGROUND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on continuing car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and its research value needs to be further clarified.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treatment compl... BACKGROUND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on continuing car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and its research value needs to be further clarified.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side effect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HD.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ith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21 to 2023.The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participants in each group.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were used to assess patients'anxiety and depression,and medical coping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ssess patients'coping styles.Th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PFDI-20)was used to assess the status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including bladder symptoms,intestinal symptoms,and pelvic symptoms.RESULTS SAS score decreased from 57.33±3.01before treatment to 41.33±3.42 after treatment,SDS score decreased from 50.40±1.45 to 39.47±1.57.The decrease of these two index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FDI-20 scores decreased from the mean 16.83±1.72 before treatment to 10.47±1.3the mean after treatment,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pioneering research in continuous care of CH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improving patients'treatment compliance,reduc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levels,and improving coping styles and pelvic floor functional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tinuing car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ping style pelvic floor function status Pioneering study
下载PDF
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6
作者 张云 蒋翠翠 +2 位作者 杨磊 李亚 赵锦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POP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子宫切除联合SSLF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POP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子宫切除联合SSLF治疗,对照组采用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或后壁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2组患者术前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各指示点测量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POP-Q各指示点测量值相比,2组患者术后测量值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测量值更低(P<0.05)。术前PFDI-20、PFIQ-7评分2组患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LF治疗POP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住院时间 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 盆底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Glazer评估指导的磁电联合治疗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张晶 寇晨光 李昌生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Glazer评估指导的磁电联合治疗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足月经阴分娩,产后42d盆底肌电评估异常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磁电联合治疗)和对照组45例(电刺... 目的探讨Glazer评估指导的磁电联合治疗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足月经阴分娩,产后42d盆底肌电评估异常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磁电联合治疗)和对照组45例(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有2例因失访被排除,最终确定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并在治疗前后行标准的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及改良牛津肌力分级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静息肌电位均降低,快速放松时间缩短,快速收缩、紧张收缩及耐力收缩阶段肌电值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快速收缩、紧张收缩和耐力收缩阶段变化幅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Glazer评估指导的磁电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肌肉功能,提升肌力,改善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zer评估 产后盆底功能 盆底康复 磁刺激 电刺激
下载PDF
电极片阴部电刺激疗法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8
作者 李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电极片阴部电刺激疗法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松滋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患者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电极片阴部电刺激疗法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松滋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患者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极片阴部电刺激疗法。对比两组的盆底功能指标、性生活质量及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总肌电值、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肌电值、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显著更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中国女性性功能指数问卷(FSFI)评分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极片阴部电刺激疗法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有利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提高性生活质量,减少压力性尿失禁,整体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 电极片阴部电刺激 肌纤维肌电值 肌纤维疲劳度 性功能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功能及产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尹雪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0例。两组产妇均予相同的产后康复治疗措施,检测盆底肌功能,观...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0例。两组产妇均予相同的产后康复治疗措施,检测盆底肌功能,观察其产后康复效果。结果顺产组产妇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6.67%,与剖宫产组的100.00%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治疗前,顺产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3.33%,盆腔器官脱垂率为13.33%,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产妇的3.33%和1.67%(P<0.05)。康复治疗后,顺产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5.00%,盆腔器官脱垂率为3.33%,与剖宫产组产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顺产会造成较明显的盆底肌功能损伤,经产后康复治疗后可达到和剖宫产相当的康复效果,盆底功能障碍大幅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功能 产后康复效果 分娩方式 剖宫产 顺产
下载PDF
隔姜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33例
10
作者 黄惠榕 余真铃 +4 位作者 刘磊 刘晴 郑赛玉 李静 黄锦华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4,15,共5页
目的观察隔姜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整合盆底医学中心就诊的PSUI患者66例,采用SPSS 26.0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和信封法分为对... 目的观察隔姜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整合盆底医学中心就诊的PSUI患者66例,采用SPSS 26.0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和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八髎穴隔姜温和灸,每次30 min,隔日1次,2组均连续干预10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1 h漏尿量、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和泌尿生殖障碍量表简表(UDI-6)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和治疗后1个月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 h漏尿量、UDI-6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I-QOL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 h漏尿量和UDI-6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I-QOL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隔姜温和灸能有效改善PSUI患者漏尿量,减轻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隔姜温和灸 盆底肌训练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功能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刘秀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0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自然分娩产后PF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自然分娩产后PF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指标(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水平、盆底功能指标[盆底功能障碍量表(PFDI)、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持续收缩时间]水平和尿失禁改善指标[腹压漏尿点压力(ALPP)、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高于对照组的83.02%(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FDI评分低于对照组,阴道动态压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持续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BC、MUCP、AL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应用于产后PFD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盆底肌力指标水平,改善盆底功能指标和尿失禁改善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尿失禁 盆底肌力 盆底功能
下载PDF
针灸疗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丽君 李善霞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困扰,已成为现今全球严重的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西医主要采用生活方式管理、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手术等方法对SUI进行干预和治疗,单一的常规方法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困扰,已成为现今全球严重的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西医主要采用生活方式管理、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手术等方法对SUI进行干预和治疗,单一的常规方法治疗周期长,疗效不甚理想。诸多研究表明,毫针、电针、浮针、温针灸、雷火灸和热敏灸等针灸疗法在治疗SUI疗效确切,基于此,笔者查阅近年来针灸疗法治疗女性SUI的研究成果,发现该病病位主要涉及肾与膀胱,与脾、肺、肝、三焦多个脏腑相关,病机以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瘀血、痰湿等为其标;治疗时多选用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任脉经腧穴,以经腹部、腰骶部腧穴为主要施治部位,可明显改善盆底结构和功能、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针灸疗法 盆底功能 盆底肌
下载PDF
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功能、尿动力学及盆底功能的回顾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曼丹 陶莹 +4 位作者 黄飞麒 廖凤儿 荆永萍 郭琴 骆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功能、尿动力学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康复治疗的150例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功能、尿动力学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康复治疗的150例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连续干预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膀胱功能、尿动力学指标、盆底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60/7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00%(69/75),相较于对照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干预2个疗程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的1 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和24 h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的腹压漏尿点压(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ALPP)、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aximum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MUCP)以及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等尿动力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干预2个疗程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联合组患者的阴道收缩压(vaginal squeezing pressure,VSP)和阴道静息压(resting pressure,VR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盆底肌力在0~2级者明显减少,而达到5级水平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度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表(ICIQ-SF)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31)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干预2个疗程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ICIQ-SF评分水平明显降低,而PISQ-31评分水平则明显升高40(P<0.01)。结论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能够提高女性SUI的治疗效果,缓解尿失禁症状,有效调整膀胱功能,并改善尿动力学指标、改善盆底功能以及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盆底肌康复 压力性尿失禁 膀胱功能 盆底功能
下载PDF
揿针在治疗慢性盆腔痛综合征中作用的临床回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立平 韩晓通 +1 位作者 劳凯雪 高淑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痛(C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2年5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CP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揿针治疗,...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痛(C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2年5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CP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揿针治疗,取三阴交、子宫、足三里等穴位,连续治疗4周。盆底肌力牛津分级构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Mc Cormack量表评分分别进行主观、客观疼痛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生活质量量表(EHP-30)得分和盆底功能情况。结果(1)盆底肌力:观察组CPP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牛津分级构成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Ⅳ级和Ⅴ级患者比例(76.67%,46/60)高于对照组(46.67%,28/60)。(2)VAS评分与Mc Cormack量表评分:两组CPP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Mc Cormack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Mc Cormack量表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00%(51/60),高于对照组(63.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HP-30问卷评分:观察组CPP患者治疗后EHP-30问卷中的疼痛、控制无力感、情感健康评分以及总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盆底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类型包括膀胱垂落、阴道垂落、盆底陷窝疝、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40.00%(24/60),观察组为36.67%(2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西药治疗CPP能够改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研究可为临床治疗CPP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温针灸 盆底功能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盼 李海燕 张庆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2-457,共6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集的357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观察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集的357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I-QoL)评分显著升高[(67.34±7.18)分vs.(56.82±6.27)分,P<0.05],治疗后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总得分[(69.50±15.40)分vs.(64.90±16.30)分]、治疗后快肌收缩时间[(0.39±0.20)s vs.(0.42±0.30)s]、放松时间[(0.50±0.40)s vs.(0.58±0.60)s]、治疗后慢肌变异系数[(0.22±0.23)vs.(0.34±0.54)]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高龄患者(≥35岁)较低龄患者(<35岁)快肌收缩时间减少4.0%,低龄患者快肌放松时间较高龄患者降低1.5%;西部地区患者较东部地区患者快肌收缩时间减少0.7%、快肌放松时间降低5.2%,但这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I-QoL、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总得分、快肌收缩时间、快肌放松时间、慢肌稳定性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电刺激生物反馈可改善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部分指标,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盆底超声用于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价值
16
作者 刘青 顾欣贤 +1 位作者 陈小敏 陈琪萍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不同时期盆底功能影响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分别于产后42 d及产后5个月行盆底检查的产妇82例,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58例)和剖宫产组(24...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不同时期盆底功能影响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分别于产后42 d及产后5个月行盆底检查的产妇82例,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58例)和剖宫产组(24例),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产妇静息及缩肛状态下双侧耻骨直肠肌的杨氏模量值,应用盆底超声测量产妇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及最大ValsalVa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及盆底各器官的位置。结果剖宫产组产后42 d双侧耻骨直肠肌在静息及缩肛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均显著大于阴道分娩组(P<0.05),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均显著小于阴道分娩组(P<0.05),膀胱膨出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产后5个月膀胱颈移动度显著小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盆底超声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的盆底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但从远期来看,二者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盆底超声 盆底功能 剖宫产 阴道分娩
下载PDF
女性盆底康复辅助器具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许煜婷 严文广 李旭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2-490,共9页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引起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尿潴留、粪失禁等)、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盆底康复辅助器具是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对于盆底功能障碍辅助器具疗效和作用机制的...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引起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尿潴留、粪失禁等)、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盆底康复辅助器具是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对于盆底功能障碍辅助器具疗效和作用机制的了解尚有限,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盆底功能障碍如何选用合适的辅助器具缺乏规范性。为帮助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个性化地选择适合的盆底康复辅助器具,有必要对现有辅助器具的种类、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根据盆底康复辅助器具的作用机制和目标功能,可以将其主要分为3类:第1类是改善盆底功能的辅助器具,如阴道哑铃、阴道卫生棉条和阴道扩张器,旨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尿道括约肌、阴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失禁症状;第2类是阻塞机械出口的辅助器具,如子宫托、尿道栓、失禁垫、失禁裤、肛门塞和阴道肠道控制系统,直接或间接防止失禁渗漏;第3类是出口引流的辅助器具,如导尿管和肛门排泄物收集装置,协助患者有效导出尿液、粪便等废物,预防失禁渗漏。通过对现有盆底康复辅助器具的总结,可以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并帮助其选择适合的盆底康复辅助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辅助器具 盆底功能 出口阻塞 出口引流
下载PDF
盆底磁刺激联合膀胱综合护理管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睿智 曾芳俊 +3 位作者 张树芳 肖艳平 苏桂娣 何伟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盆底磁刺激联合膀胱综合护理管理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研究盆底磁刺激联合膀胱综合护理管理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综合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膀胱综合护理管理联合盆底磁刺激治疗,对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指标、尿流动力学指标、排尿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而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0、26.900、28.600、10.500、11.200、10.400、20.500、6.210、14.800、14.800、13.800、11.500、17.600,P<0.05)。结论:膀胱综合护理管理结合盆底磁刺激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磁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赵腾飞 童重新 +3 位作者 刘琳 刘会雪 单玲 李洋洋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评估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干预...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评估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干预,干预前后行三维超声检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产妇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2组产妇张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尿道旋转度均较干预前减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异常率及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发生率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中性欲、性高潮、阴道润滑度、性交疼痛、性满意度、性唤起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发现,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产后盆底功能患者的治疗中提供了客观的疗效评定指标,两种方法联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盆底肌训练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功能 性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功能、尿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20
作者 何雪妍 李红英 +1 位作者 王婷慧 程慧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2-466,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2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诊治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3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2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诊治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3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6例。观察组开展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对照组开展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预后情况,不同阶段器官脱垂情况、生活质量、尿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拔除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P=21.641/<0.001、6.195/<0.001、15.199/<0.001、17.575/<0.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PFIQ-7评分、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各项POP-Q指示点(Aa、Ba、C、Bp)、I-QOL评分、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t/P=5.189/<0.001、22.447/<0.001、11.051/<0.001、16.916/<0.001、31.005/<0.001、3.477/<0.001、11.211/<0.001、3.503/<0.001、5.728/<0.001、10.010/<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率、再次手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t)/P=5.471/0.019、4.103/0.042、4.364/0.036]。结论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均能作为重度盆腔脱垂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前者术式较后者手术用时略长,但在改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以及尿动力学方面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 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 盆底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