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cal-mechanical Estimation of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Fruit Varieties
1
作者 Sami Rokayya Ebtihal Khoj ah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6年第3期61-69,共9页
Peppers (Capsicum annuum L.) are an important horticultural crop and are used fresh and processed. Several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ve pepper varieties (Yellow Bell, Red Bell, Green Bell, Red Chilli ... Peppers (Capsicum annuum L.) are an important horticultural crop and are used fresh and processed. Several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ve pepper varieties (Yellow Bell, Red Bell, Green Bell, Red Chilli and Green Chilli)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import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varieties in most of the parameters that were measured.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ed moisture content, length, width, thickness, projected area, surface area, sphericity, aspect ratio, mass and volume. The coefficients of static and dynamic friction were obtained on stainless steel, galvanic iron, glass and plastic.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som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attributes of five pepper fruit varieties. Among the varieties, Red Bell variety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fruit mass (217.99 g) and followed by Yellow Bell (122.28 g) and Green Bell (I 12.80 g). The highest geometric, arithmetic, square, equivalent mean diameter values were observed for Red Bell. The projected and surface areas of varieties were between 52.47-108.29 cm2 and 103.56-227.42 cm2, respectively. In the current study, researchers investigated the mentioned attributes of peppers and then established a convenient reference table for pepper mechanization and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per fruit physical attribute density FRICTION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Large Deletion of Ccs Responsible for Non-Red Fruit Color in Pepper (Capsicum annuum) and Development of DNA Marker to Distinguish the Deletion
2
作者 Shiho Omori Tsuneo Sasanum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2年第9期1233-1246,共14页
Chili pepper (Capsicum spp.) fruit color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al trait. It has been known that a large deletion in the 5' upstream region of the Ccs gene generates non-red fruit color in pepper, but the accura... Chili pepper (Capsicum spp.) fruit color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al trait. It has been known that a large deletion in the 5' upstream region of the Ccs gene generates non-red fruit color in pepper, but the accurate size and position of the deletion and whether all the non-red cultivars had the same large deletion or not were unclarified. In this study, to identify the Ccs upstream large deletion, we carried out diagnostic PCR using six forward primers at 300 - 900 bp intervals in the 5' untranslated region of Ccs with a fixed reverse primer for a yellow fruit pepper “Sonia Gold”. Then it was revealed that 4430 bp from -3234 bp position in upstream region to 1196 bp position in exon was deleted in Ccs of “Sonia Gold”. The allele having this deletion was named ccs-del. Probably this allele is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ccs-p1 having 4879 bp deletion reported previously. Based on the sequence determined, we developed a PCR marker to distinguish ccs-del. Genotyping of 16 cultivars of C. annuum showed that 14 had ccs-del and the remaining two had another mutant allele ccs-3.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ccs-del is the most common allele and widely shared in non-red fruit cultivars in C. annuum. Genotyping of 16 cultivars of C. chinense clarified that one cultivar each possessed ccs-del and ccs-3.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jor alleles responsible for non-red fruit color in C. annuum were shared across species throughout interspecific introg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Red fruit pepper CCS Identification of Large Deletion ccs-3 Development of DNA Marker
下载PDF
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明华 莫云容 +4 位作者 吕俊恒 赵凯 黄尧瑶 王岩岩 张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1-80,共10页
辣椒(Capsicumspp.)属于茄科辣椒属,作为一种蔬菜和香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栽培。除作为烹饪食材和香料应用外,辣椒在制药和化妆品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参与植物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光... 辣椒(Capsicumspp.)属于茄科辣椒属,作为一种蔬菜和香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栽培。除作为烹饪食材和香料应用外,辣椒在制药和化妆品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参与植物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光保护、光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等。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辣椒果实主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培育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的辣椒品种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其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的鉴定,为培育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的辣椒新品种提供了机会。该文描述了类胡萝卜素的生理作用、类胡萝卜素与辣椒果实颜色、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结构基因及调控因子、辣椒果实颜色的分子遗传学及与辣椒果实颜色有关的QTL位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ζ-胡萝卜素去饱和酶(ZDS)、番茄红素环化酶(LCY)、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合成酶(CCS)等是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通路的端口酶和限速酶,其表达丰度和活性高低直接调控辣椒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MYB306、DIVARICATA1、BBX20等转录因子参与辣椒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调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类胡萝卜素单体的数量和含量,影响辣椒果实呈现的颜色。基于目前研究进展,该文对未来辣椒类胡萝卜素代谢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培育富含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强化型辣椒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分子遗传学 辣椒果实颜色
下载PDF
辣椒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徐明磊 田辉 陈双臣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以cDNA-AFLP分析辣椒果实发育获得的长度为193 bp的TDF_(9-68-11)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克隆、PCR验证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辣椒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以期为辣椒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以cDNA-AFLP分析辣椒果实发育获得的长度为193 bp的TDF_(9-68-11)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克隆、PCR验证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辣椒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以期为辣椒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过电子克隆最终获得长为1 167 bp的拼接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和测序获得全长714 bp的序列,与拼接序列高度一致;该序列编码分子量为17.96 kD氨基酸链,其等电点为7.76偏中性;氨基酸链具有跨膜特性,可能存在5个磷酸化位点,该氨基酸链二级结构含有的α螺旋占42.3%、延伸链占19.6%、β转角占12.2%,以及26.4%的随机卷曲结构。氨基酸序列比对可以初步推断该氨基酸序列的功能与果实发育中醇脱氢相关生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果实发育 TDF 电子克隆
下载PDF
不同供钙水平下外源硅对辣椒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石玉 王飞 +3 位作者 张帆 王军娥 张毅 侯雷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23,共8页
以辣椒品种“奥黛丽”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的方式,设置4个不同供钙水平(1.5、1.0、0.5、0 mmol·L^(-1)Ca)和2个外源硅肥水平(1.5、0 mmol·L^(-1)Si),二者完全随机组合,共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供Ca水平下施Si对辣椒生长及果实品... 以辣椒品种“奥黛丽”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的方式,设置4个不同供钙水平(1.5、1.0、0.5、0 mmol·L^(-1)Ca)和2个外源硅肥水平(1.5、0 mmol·L^(-1)Si),二者完全随机组合,共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供Ca水平下施Si对辣椒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辣椒优质高效肥料配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供Ca水平的降低,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与生物量积累逐渐下降,施加外源Si均不同程度促进了各水平下幼苗的生长;低Ca水平下,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及气孔导度均不同程度下降,施Si显著缓解了低Ca水平对辣椒光合作用的抑制;随着供Ca水平的降低,辣椒的果实产量显著降低8.15%~73.23%(P<0.05),施Si则不同程度缓解了低Ca对辣椒产量的抑制;随供Ca水平的降低,辣椒果实的营养物质含量逐渐下降,施Si则显著改善了低Ca下辣椒的果实品质。因此,供Ca水平的降低会显著抑制辣椒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降低果实的品质及产量,施加外源Si均可不同程度缓解低Ca胁迫对辣椒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钙水平 外源硅 辣椒 生长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X的自然环境下辣椒果实检测方法
6
作者 李旭 刘青 +5 位作者 匡敏球 潘建东 刘大为 向阳 吴艳华 谢方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9-126,共8页
针对不同光照、枝叶遮挡和果实遮挡条件下模型适应能力差和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X的改进辣椒果实检测模型YOLOX_Pepper。首先,在YOLOX特征融合网络中添加融合高效通道CA(coordinat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提升... 针对不同光照、枝叶遮挡和果实遮挡条件下模型适应能力差和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X的改进辣椒果实检测模型YOLOX_Pepper。首先,在YOLOX特征融合网络中添加融合高效通道CA(coordinat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提升不同光照条件下模型捕捉辣椒果实关键特征的能力;其次,将主干网络特征聚合模块中的卷积模块替换为可变形卷积DCNv2(deformable convnets v2),提升了模型对不同遮挡情况下辣椒多样几何特征的感知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X_Pepper模型平均检测精度为93.30%,与Faster R-CNN、YOLOv5、YOLOv7以及YOLOX相比,分别提高了3.99、1.58、3.19和2.84个百分点,F1分数为96%。改进的YOLOX_Pepper模型对自然环境不同光照和遮挡条件的辣椒果实均能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该方法可为辣椒智能化生产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机器视觉 YOLOX 辣椒 自然环境 果实检测
下载PDF
樟树港辣椒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产业的发展
7
作者 邹学校 杨莎 +3 位作者 戴雄泽 朱凡 徐昊 远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樟树港辣椒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重点介绍了樟树港辣椒嫩果尖椒的来源,高口感品质形成的机理,产业发展历史和存在问题。针对嫩果尖椒产业存在的问题,育成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嫩果尖椒新品种,研发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高产... 樟树港辣椒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重点介绍了樟树港辣椒嫩果尖椒的来源,高口感品质形成的机理,产业发展历史和存在问题。针对嫩果尖椒产业存在的问题,育成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嫩果尖椒新品种,研发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高产栽培的技术,并迅速在全国推广。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迅速畅销全国,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樟树港辣椒由地方品牌提升为全国知名高端品牌,实现樟树港辣椒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向“樟树港辣椒”品牌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港辣椒 高口感品质 嫩果尖椒 产业 育种与栽培
下载PDF
辣椒新品种“优美518”的选育
8
作者 张丹 陈锐 +3 位作者 韩爱玲 梁芳芳 王运星 李红岗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60,共5页
“优美518”是以稳定的牛角椒自交系ND16-3为母本,以日本引进的大果型粗牛角椒TS8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性状稳定一致的大果型牛角椒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健壮,株高65 cm,株幅60 cm,第一花序平均着生12~13节,果亮绿皮,早熟、大果型... “优美518”是以稳定的牛角椒自交系ND16-3为母本,以日本引进的大果型粗牛角椒TS8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性状稳定一致的大果型牛角椒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健壮,株高65 cm,株幅60 cm,第一花序平均着生12~13节,果亮绿皮,早熟、大果型牛角椒,果实纵径26 cm,果实横径6.45 cm,果肉厚0.38 cm,心室数3个。植株集中坐果力强,平均单果质量125 g,667 m^(2)平均产量3125.45 kg,较对照平均增产10.75%。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806.0 mg·kg^(-1),辣椒素含量8.5 mg·kg^(-1)。抗炭疽病和疫病,中抗病毒病。适合河南各地早春、江苏、山西、陕西、山东、安徽、辽宁、湖北、河北、新疆等地区种植。2019年5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编号为GDP辣椒(2019410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型牛角椒 “优美518” 新品种 选育
下载PDF
LED光质对辣椒果实色泽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奇 谢小玉 +1 位作者 李清明 郑胤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4-803,共10页
为探究LED光质处理对辣椒果实色泽的影响,采用光强为140μmol·m^(-2)·s^(-1)的LED蓝光(450 nm)、LED绿光(520 nm)、LED红光(660 nm)和LED白光,其中LED白光为对照,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和光周期12 h的条件下,对花后30 d的... 为探究LED光质处理对辣椒果实色泽的影响,采用光强为140μmol·m^(-2)·s^(-1)的LED蓝光(450 nm)、LED绿光(520 nm)、LED红光(660 nm)和LED白光,其中LED白光为对照,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和光周期12 h的条件下,对花后30 d的辣椒果实分别进行照射,测定照射前及花后38、46 d辣椒果实的色泽指标、总叶绿素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类黄酮相对含量、总花青素相对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β-隐黄质含量、玉米黄质含量、辣椒红素含量、美国香料贸易协会标准(ASTA)色值和国际色价标准(ICU)等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LED红光能加速辣椒果实的转色,花后38和46 d,LED红光照射下辣椒果实的色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在花后38 d时,LED红光照射下的辣椒红素含量显著增加至花后30 d的27倍,ASTA色值则显著提高至花后30 d的约3.5倍(P<0.05)。在花后46 d时,LED红光照射下的辣椒红素含量和ASTA色值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比之下,LED绿光和LED蓝光则延缓了辣椒果实正常转色。综上,对位于绿熟前期的辣椒果实采用LED红光照射可以加速其转色,并显著加快辣椒红素积累速率和ASTA色值提高速率(P<0.05)。本研究结果为LED光质加速采前辣椒果实转色,尤其是加快辣椒红素的积累及果实色泽品质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质 辣椒果实 色泽品质 辣椒红素 ASTA色值
下载PDF
辣椒野生型与果色突变体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色泽比较与品质分析
10
作者 李丽缘 吴丽丽 +4 位作者 黄湖荣 蒋清清 徐欢 杨博智 周书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1,共6页
本研究以野生型6421和果色突变体E55为对象,通过测定二者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色价、色素含量及品质成分,探讨果实发育过程中色泽和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绿熟期至成熟期,6421、E55果色分别由绿转褐再转红和由绿转黄再转橙,二者色... 本研究以野生型6421和果色突变体E55为对象,通过测定二者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色价、色素含量及品质成分,探讨果实发育过程中色泽和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绿熟期至成熟期,6421、E55果色分别由绿转褐再转红和由绿转黄再转橙,二者色价指标a^(*)、C^(*)值增加而色度角(h)值降低,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降低,而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Car)含量增加,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辣椒素含量增加而纤维素含量下降。对6421、E55果实同一发育阶段色价和品质成分进行比较,绿熟期时,6421与E55果实5个色价指标(L^(*)、a^(*)、b^(*)、C^(*)和h值)、Chl、Car含量以及6个品质指标(纤维素、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辣椒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转色期至成熟期,E55果实L^(*)、b^(*)、C^(*)值以及VC、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6421果实(P<0.05),可溶性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均显著低于6421果实(P<0.05),辣椒素含量与6421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6421和E55果实Chl、Car含量分别与除纤维素含量之外的各品质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正相关。各品质指标中,纤维素含量与其他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辣椒素含量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辣椒果色呈色机理和选育高品质型辣椒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果色突变体 色泽 品质
下载PDF
辣椒果实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11
作者 陈楠 周云云 +2 位作者 陈朗 张华锋 陈儒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3-682,共10页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实验室提供的辣椒品系AA5与CK18为亲本构建F 2代群体,统计调查群体各性状的分离情况,经相关性分析以及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的方法来获得辣椒6个果实性状的主基因模型以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6个果...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实验室提供的辣椒品系AA5与CK18为亲本构建F 2代群体,统计调查群体各性状的分离情况,经相关性分析以及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的方法来获得辣椒6个果实性状的主基因模型以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6个果实性状皆是受主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而且其相关性密切。辣椒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和果宽等3个性状中存在两组等加性主基因,属于2MG-EA模型;果长和单果质量存在两组加-显性主基因,属于2MG-AD模型;果皮硬度性状的遗传属于1MG-AD模型,存在一组加-显性主基因。辣椒的果形指数和单果质量第1对主基因的正加性更显著。果皮硬度和果长性状的主基因效应为负显性以及正加性。果宽和果肉厚度性状的两对主基因表现为正向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单果质量(53.69)>果宽(48.42)>果长(34.67)>果肉厚度(25.42)>果皮硬度(22.91)>果形指数(22.23)。因此辣椒的这6个果实性状不宜于低代开展选育。研究结果为本材料的后续分子标记以及更高效、更具针对性的辣椒分子选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果实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
下载PDF
辣椒青熟期紫黑色果皮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 黄立娟 +2 位作者 郭娜纳 张涛 魏兵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目的】果皮颜色是辣椒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旨在探究青熟期紫色辣椒果色遗传规律,为辣椒新品种选育和紫色辣椒呈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以C152(青熟期紫黑色果皮)为母本、A37(青熟期绿色果皮)为父本,构建P_(1)、P_(2)、F_(1... 【目的】果皮颜色是辣椒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旨在探究青熟期紫色辣椒果色遗传规律,为辣椒新品种选育和紫色辣椒呈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以C152(青熟期紫黑色果皮)为母本、A37(青熟期绿色果皮)为父本,构建P_(1)、P_(2)、F_(1)、F_(2)4个世代遗传群体。细化青熟期果皮颜色分类,调查统计发育正常、达到商品成熟度的对椒果皮颜色。对所得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并联合分析4个世代获得遗传模型,计算各遗传模型的MLV值和有关成分分布参数,将MLV值转换为AIC值,选取遗传模型中AIC值最小的5个模型作为备选模型,对备选模型进行适合性检验,并获得统计量,选取显著统计量最少的备选模型作为最佳遗传模型,计算最佳遗传模型的一阶遗传参数,并由群体方差和有关成分分布方差估计出最佳遗传模型的二阶遗传参数。【结果】统计结果显示,F_(1)代为浅紫黑色,介于母本的紫黑色和父本的绿色之间,且更偏向于母本。F_(2)群体中颜色过渡丰富,性状变异呈连续状态。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所得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为4,平均值为4.097,变异系数为49.38%,果色性状的峰度为-1.117,偏度为-0.321,两者绝对值在1.96之间,符合正态分布。一阶遗传参数中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5428、显性效应值为0.5352,主基因的显性度为0.2201。二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群体表型的总方差为0.5626,主基因遗传方差为3.5299,多基因的遗传方差与遗传力均为0。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6.25%。【结论】辣椒青熟期果皮颜色紫黑色对绿色为不完全显性,紫黑色果皮受到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皆为正向,且加性效应强于显性效应。紫黑色果皮表现出极高的遗传力,性状决定受遗传因素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青熟期果色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辣椒重组自交系群体果实和叶形性状的遗传分析
13
作者 陈大青 戴云花 +3 位作者 毛莲珍 孙浩 周瑶 刘周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
通过朝天椒D71和甜椒D72组合构建辣椒重组自交系(recombiant inbred line,RIL),测定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RIL群体的单果质量、果长、果肩宽、果宽、果实硬度、果肉厚、果柄粗、叶宽和叶长共9个性状,分析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在2... 通过朝天椒D71和甜椒D72组合构建辣椒重组自交系(recombiant inbred line,RIL),测定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RIL群体的单果质量、果长、果肩宽、果宽、果实硬度、果肉厚、果柄粗、叶宽和叶长共9个性状,分析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在2种生长环境下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1,表明这些性状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说明群体各性状受多基因控制的影响。各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6.73%~52.06%,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平均值最大,为52.06%,而叶长最小,仅为16.73%。群体性状遗传力范围为42.03%~51.21%,其中果实多个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果实硬度与其他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群体在E1下性状表现力要好于E2,变异现象分析说明该RIL群体内部有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分析表明辣椒果实性状受到基因型和环境型共同作用的影响,且受环境型影响略高于基因型影响。RIL群体在2种生长环境下的各性状分布均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这些性状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以上结果可为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RIL群体 果实性状 叶形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不同辣椒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分析
14
作者 裴艳婷 魏龙雪 +2 位作者 李娜娜 白静 朱金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7-31,共5页
对36份山东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不同果形和聚类类别的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隶属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辣椒种质资源材料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14.37%~110.26%,其中辣椒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110.26%);不同果形... 对36份山东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不同果形和聚类类别的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隶属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辣椒种质资源材料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14.37%~110.26%,其中辣椒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110.26%);不同果形中,粗纤维含量平均值组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13^(∗)),其中线形椒变异系数最大(165.22%);5个品质指标的平均隶属度在0.18~0.65,综合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平均隶属度超过0.60且排名前3的辣椒种质资源按由大到小为L949(0.65)=L958(0.65)>L951(0.64)>L933(0.61)=L945(0.61)=LP220(0.61);该6个辣椒种质材料品质性状表现较好,可应用于药用、饲用及食品加工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果形 品质性状 山东
下载PDF
加工型/鲜食型辣椒不同成熟期果实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15
作者 高成安 万红建 +3 位作者 叶青静 程远 刘晨旭 何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24-2438,共15页
【目的】辣椒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根据栽培类型可分为加工型与鲜食型。本研究鉴定并比较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在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的代谢物,为阐明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果实之间的代谢和品质差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加工型辣... 【目的】辣椒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根据栽培类型可分为加工型与鲜食型。本研究鉴定并比较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在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的代谢物,为阐明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果实之间的代谢和品质差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加工型辣椒P059和鲜食型辣椒F270两个品种的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为样本,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多元统计学等方法鉴定并比较差异代谢物。【结果】加工型辣椒P059和鲜食型辣椒F270的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共检测到1465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被分为多种类别,包括脂类、氨基酸和萜类等。对两种类型辣椒相同成熟期的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P059红熟期和绿熟期果实中的脂类物质都显著高于相同成熟阶段的F270,如亚油酸通路(map00591)的亚油酸和9,10-二羟基-12-十八碳烯酸在P059中的含量是F270的两倍多。两种类型辣椒的绿熟期果实中,P059中亚精胺含量更高,是F270的2倍多;而F270高香草酸含量更高,是P059的2.93倍。对于红熟期果实,P059的辣椒素含量是F270的5.74倍;而F270中脯氨酸含量是P059的2.47倍。此外,对两种类型辣椒成熟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map00330)中的N-氨甲酰腐胺仅在P059成熟过程中存在差异,红熟期含量是绿熟期的2倍以上,而在F270中无显著差异;维生素A含量则仅在F270成熟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在红熟期上升幅度达277%。柠檬酸和脱落酸在P059和F270成熟过程中均显著上调(P059红熟期分别是绿熟期的1.7倍和8.4倍;F270红熟期中分别是绿熟期的1.7倍和12倍),而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在两种类型辣椒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其在P059中上调约300%,而在F270中显著降低。【结论】根据脂类、氨基酸类、维生素和有机酸等多种差异代谢物可以区分两种类型辣椒。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柠檬酸、脱落酸、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等特定代谢产物在两种类型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型辣椒 鲜食型辣椒 代谢物 比较代谢组 果实品质
下载PDF
蚓粪、猪粪配施化肥对土壤质量、辣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吴东阳 吴家欢 +3 位作者 李伟志 黄志杰 杨春亚 陈火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6-1425,共10页
粪肥还田是常见畜禽粪污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手段之一。深入讨论粪肥还田在特定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针对辣椒产地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和辣椒减产的问题,同时比较蚯蚓粪和猪粪的施肥还田效果差异,开展田间试验探究猪粪、蚯蚓粪... 粪肥还田是常见畜禽粪污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手段之一。深入讨论粪肥还田在特定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针对辣椒产地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和辣椒减产的问题,同时比较蚯蚓粪和猪粪的施肥还田效果差异,开展田间试验探究猪粪、蚯蚓粪配施化肥对土壤质量、辣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粪肥还田利用和培肥土壤提供数据支撑。试验设计6个不同处理:CK(不施肥处理)、CF1(农户习惯施肥)、OF(优化配方施肥)、VC1(蚯蚓粪+优化施肥85%N)、VC2(蚯蚓粪+优化施肥70%N)和PM(猪粪+优化施肥85%N)。主要结果如下: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粪肥与化肥配施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显著优化土壤肥力,促进辣椒生长发育和品质。结合主成分分析,以隶属函数得分值最高的VC2处理改善土壤效果最好,使土壤容重降低了1.81%,土壤pH提高了7.20%,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01%,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0.2%、209%、152%和192%。蚯蚓粪配施化肥明显促进了辣椒的生长发育,与CK相比VC2处理辣椒产量显著提高达到13.4t·hm^(-2),而且显著提高辣椒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影响(p>0.05)。蚯蚓粪替代30%化肥处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辣椒生长和品质的综合效果最佳。该研究为粤西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探究出同时兼顾土壤综合肥力、辣椒生长及品质的合理施肥方式,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土壤理化性质 辣椒 产量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辣椒果实采后生理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刘微 唐帅 +4 位作者 李佳薇 王娜 曹丽敏 易诚 刘宇华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辣椒果实采后生理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和250μmol/L)褪黑素对辣椒果实进行浸泡处理2h,确定辣椒果实采后保鲜的最佳褪黑素浓度,并分析最佳褪黑素浓度处理后,贮... 【目的】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辣椒果实采后生理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和250μmol/L)褪黑素对辣椒果实进行浸泡处理2h,确定辣椒果实采后保鲜的最佳褪黑素浓度,并分析最佳褪黑素浓度处理后,贮藏过程中辣椒果实色泽、衰老、营养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适宜浓度(100~200μmol/L)褪黑素处理能降低果实(贮藏第12天)的失重率和丙二醛含量,维持果实硬度、亮度及风味品质,当褪黑素浓度为150μmol/L时,辣椒果实的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为最大值,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70%(以L*表示)、27.73%、23.22%、24.64%,然而丙二醛的含量相比对照组下降了32.48%。进一步的动态分析发现贮藏早期150μmol/L(最佳浓度)外源褪黑素对辣椒果实生理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贮藏第8天后,外源褪黑素可显著提高辣椒果实中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果实的失重率、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果胶含量,维持果实亮度及硬度。此外,外源褪黑素处理还可改善贮藏过程中辣椒果实的风味品质。贮藏第8天后,外源褪黑素组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总酚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增长幅度分别在11.71%~21.0%、5.55%~12.93%、15.21%~25.32%、11.05%~24.03%。【结论】外源褪黑素可诱导辣椒果实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降低丙二醛及可溶性果胶的积累,进而抑制果实衰老,维持或改善贮藏过程中辣椒果实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Capsicumannuum L.) 果实品质 褪黑素 保鲜
下载PDF
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18
作者 康景涛 黄勉柱 +5 位作者 孔维福 张涛 王宇航 王丽娜 张高原 魏兵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3-1171,共9页
【目的】螺丝椒是我国市场上辣椒的主要消费类型之一,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外表的层次感,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生长发育和口感风味。探究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的遗传规律,为揭示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相关基因的定位提供依... 【目的】螺丝椒是我国市场上辣椒的主要消费类型之一,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外表的层次感,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生长发育和口感风味。探究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的遗传规律,为揭示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相关基因的定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以光皮辣椒A68为母本,螺丝椒M18为父本,构建P1、P2、F1和F2四世代遗传群体,通过调查各世代单株对椒果实褶皱率和褶痕数,利用盖钧镒提出的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分析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率和褶痕数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型,并对遗传效应及遗传参数进行估值计算。【结果】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率和褶痕数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点,褶皱率和褶痕数两个性状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MX2-ADI-ADI)模型,果实表面褶皱率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997 2和-0.498,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498 7和-0.498 3,加性×加性、加性×显性、显性×加性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值分别为-0.000 2、-0.000 2、0.498 3和0.498 3,主基因遗传率为79.49%。果实表面褶痕数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249 2和-0.249 9,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249 9和-0.249 9,加性×加性、加性×显性、显性×加性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值分别为0.249 9、0.249 9、-0.749 4和0.249 2。主基因遗传率为92.29%。结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单位点联合效应来看,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率和褶痕数遗传中主基因的3种效应大小关系为互作效应、显性效应、加性效应。【结论】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率和褶痕数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皱率主基因遗传率为79.49%,在一定程度上受多个微效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螺丝椒果实表面褶痕数遗传率为92.29%,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丝椒 果实表面褶皱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外源GA_(3)处理对辣椒半矮秆突变体果实表型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张俊华 廖铭宇 +3 位作者 吴波 童龙 杨博智 周书栋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14,共7页
以野生型6421和半矮秆突变体E483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60、80、100 mg·L^(-1))GA_(3)分别连续喷施二者幼嫩果15 d,研究GA_(3)处理对果实表型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后续了解GA_(3)调控的辣椒果实突变机理提供参考... 以野生型6421和半矮秆突变体E483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60、80、100 mg·L^(-1))GA_(3)分别连续喷施二者幼嫩果15 d,研究GA_(3)处理对果实表型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后续了解GA_(3)调控的辣椒果实突变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E483较6421果实变小、果柄变短,单果质量显著降低,4个品质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和纤维素)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GA_(3)处理可促进6421、E483果实发育,二者果长、果宽、果柄宽和单果质量均随着GA_(3)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果柄长随着GA_(3)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下降。GA_(3)喷施浓度为80~100 mg·L^(-1)时,E483果实表型可恢复至野生型6421对照表型。同时,GA_(3)处理还可提高6421、E483果实内在品质和抗逆能力,二者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均随着GA_(3)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降低,纤维素含量一直升高,CAT、POD活性一直增加或先增加后略有降低,GR活性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而MDA含量一直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半矮秆突变体 GA_(3) 果实 表型 生理指标
下载PDF
64份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方萍萍 张婷 +5 位作者 韦静 王雪艳 李朝森 刘慧琴 万红建 郭勤卫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056-1063,共8页
白辣椒是浙江省最具区域特色的辣椒类型,了解其遗传多样性是推动白辣椒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依据。该研究利用Hyper-seq简化基因组测序对国内外收集的64份白辣椒高代自交系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群体结构分析。... 白辣椒是浙江省最具区域特色的辣椒类型,了解其遗传多样性是推动白辣椒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依据。该研究利用Hyper-seq简化基因组测序对国内外收集的64份白辣椒高代自交系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群体结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辣椒12条染色体上,共获得351112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922513个插入缺失标记(insertion-deletion,InDel),平均每条染色体的SNP和InDel变异数量分别为292593.5和76876.0。注释结果表明,SNP和InDel主要发生在基因间隔区,数量多达4000310,其次为内含子区域,数量为226301。基于SNPs多样性的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均揭示64份地方白辣椒材料可分为2个类群,一个类群包含36份鲜食型白辣椒和1份观赏型白辣椒,另一个类群包含27份观赏型白辣椒。主成分分析中,两个类群分别聚类于PC1和PC2两个不同区域。研究结果揭示了白辣椒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今后的白辣椒种质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辣椒 Hyper-seq SNP变异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