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效率与公平视角下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
1
作者 沈嵘涛 刘宇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50-157,共8页
土地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空间基础,如何科学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是规划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立了“明晰现状+预留指标+评价分解+动态激励”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模型,从效率与公平视角对吉安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进行了评价,并对... 土地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空间基础,如何科学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是规划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立了“明晰现状+预留指标+评价分解+动态激励”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模型,从效率与公平视角对吉安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分类施策,以期为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 AHP-熵权法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吉安市
下载PDF
基于搬迁距离约束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 被引量:29
2
作者 樊芳 刘艳芳 +1 位作者 梁俊红 李一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7-342,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该文提出了现实潜力测算新思路。通过农户搬迁意愿调查,以搬迁距离为约束条件,该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改进模型,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该文提出了现实潜力测算新思路。通过农户搬迁意愿调查,以搬迁距离为约束条件,该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改进模型,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为例,定量分析了基于农户搬迁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结果表明在考虑农户搬迁距离情况下的测算潜力仅为传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潜力的69.67%,说明搬迁距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通过农户搬迁意愿调查,在ArcGIS平台辅助下选择适宜搬迁居民点测算的潜力,在整理实施过程中能得到农户积极支持,并减少搬迁面积和资金投入,因此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模型 土地整理 区域规划 农户意愿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64
3
作者 宋伟 陈百明 陈曦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5,共5页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往往偏大,其主要原因是潜力测算对象与整理标准对象的指代不一致。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3种:①潜力逐级订正的思路;②推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重来的思路;③重新建立潜力测算标准的思路。但...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往往偏大,其主要原因是潜力测算对象与整理标准对象的指代不一致。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3种:①潜力逐级订正的思路;②推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重来的思路;③重新建立潜力测算标准的思路。但后两种思路目前仍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而潜力逐级订正的思路已经具有了较好的研究基础。潜力逐级订正法的原理是"木桶效应"理论和"最小因子限制律"理论,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可以建立潜力逐级订正的估算模型。利用估算模型对2020年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测算表明,经济可行性对于潜力转化的限制最大,社会接受性次之,自然适宜性对于潜力转化的限制最小。理论和实证的分析均表明潜力逐级订正法可以很好地修正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在县域及其以上层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中应逐步推行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潜力 测算模型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
下载PDF
小城镇用地技术指标与用地规模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孔凡文 刘亚臣 冯明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2年第5期24-29,共6页
在确定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建设用地构成比例的基础上,根据小城镇人口发展规模等因素,本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节约用地、提高小城镇经济效益、保证小城镇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用地规模,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用地规模 小城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指标 人口规模
下载PDF
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方式创新探讨——基于南京、淮安两市的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杨鑫 范宇 +1 位作者 赵勇 姜海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第12期23-27,共5页
在我国现有土地制度框架下,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方式对于地区土地配置效率与公平影响深远。文章应用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了南京市、淮安市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方式改革经验。针对当前我国建设用地指标计划管理中存在的科学性不足,内在激励与... 在我国现有土地制度框架下,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方式对于地区土地配置效率与公平影响深远。文章应用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了南京市、淮安市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方式改革经验。针对当前我国建设用地指标计划管理中存在的科学性不足,内在激励与优化机制缺失等问题,提出将建设用地指标分为基础建设用地指标、可交易建设用地指标以及计划外建设用地指标,建立统筹"公平-效率-绩效"的建设用地指标分类差别化配置方式,完善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指标 计划管理 配置方式 配置体系 南京 淮安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玉岩 栾维新 +1 位作者 片峰 马瑜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850-1855,共6页
针对区域不均衡发展问题,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对1990—2010年建设用地遥感解译数据进行处理,结合现有扩展指标,构建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多元线性回... 针对区域不均衡发展问题,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对1990—2010年建设用地遥感解译数据进行处理,结合现有扩展指标,构建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扩展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0年,江苏省经历了快速扩展—缓慢扩展—再快速扩展的过程,各地差异明显;空间上体现了"苏南—苏北"扩展综合程度强弱梯度变化,扩展重心有从沿江向沿海和苏北转移的趋势;区域扩展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用地密集程度和交通区位正向关系显著,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建设用地密集程度是直接原因,交通区位条件对扩展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扩展时空变化 区域不均衡发展 GIS空间分析 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 城市扩展时空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驱动力 江苏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基于耕地质量等级视角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效敬 黄辉玲 《价值工程》 2014年第28期88-90,共3页
文章以海伦市2个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建项目为例,运用DELP法和AHP法构建了基于耕地质量视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探讨了项目区在项目实施前后的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个项目区的耕地质量都不同程度的提高... 文章以海伦市2个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建项目为例,运用DELP法和AHP法构建了基于耕地质量视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探讨了项目区在项目实施前后的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个项目区的耕地质量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提供新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绩效评价 耕地质量 综合指数加权求和评价法
下载PDF
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8
作者 王新生 张合兵 张秋霞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73-79,共7页
以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对2001—2010年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 以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对2001—2010年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呈不断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网络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河南省
下载PDF
乡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合理性探讨
9
作者 崔小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656-661,共6页
针对《镇规划标准》中的镇(乡)建设用地标准的合理性展开讨论。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对镇(乡)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通过对《标准》颁布以来,镇(乡)建设用地与人口的增长速度对比,可知人口城镇化速度大于土地城镇化速度,土地浪费现象... 针对《镇规划标准》中的镇(乡)建设用地标准的合理性展开讨论。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对镇(乡)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通过对《标准》颁布以来,镇(乡)建设用地与人口的增长速度对比,可知人口城镇化速度大于土地城镇化速度,土地浪费现象仍未得到遏制。且通过对《标准》条文的研究,发现人均建设用地人口统计范围的不合理与建设用地比例内部存在的不合理问题。镇(乡)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亟待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乡)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建设用地比例 《镇规划标准》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效益分析——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秋 焦欢 +2 位作者 陈倩 汪静雪 郑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100-105,116,共7页
基于乡村聚落地理理论,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根据测算结果进行潜力分级,最后对其效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石柱县经济发展及丘陵山区的现状为基础,计算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可以有... 基于乡村聚落地理理论,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根据测算结果进行潜力分级,最后对其效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石柱县经济发展及丘陵山区的现状为基础,计算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可以有效增加164.31 hm2耕地;其中西南片区最具整理潜力,下路镇整理潜力最大为45.65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 石柱县
下载PDF
铁路绿色施工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鹏举 鲍学英 +1 位作者 赵延龙 王起才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4-158,共5页
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铁路建设,进而促进国家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必须对施工阶段铁路的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进行评价。通过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及铁路施工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铁路绿色施工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评... 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铁路建设,进而促进国家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必须对施工阶段铁路的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进行评价。通过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及铁路施工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铁路绿色施工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应用灰色聚类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绿色等级。最后,结合实例证明三角模糊数层次法与灰色聚类法结合可以对铁路绿色施工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进行很好的评价,并能找出铁路施工阶段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绿色施工 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评价指标体系 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 灰色聚类法
下载PDF
珞珈一号夜间灯光影像的建设用地提取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外宾 汤军 高贤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72-79,共8页
建设用地的准确获取对了解城市建设发展、监测城市建设情况和规划空间布局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夜间灯光数据在市级以上的建设用地提取中,准确度都会受到分辨率与尺度的影响,小尺度对准确度影响更大.130 m分辨率和250 km幅宽的珞珈一号数... 建设用地的准确获取对了解城市建设发展、监测城市建设情况和规划空间布局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夜间灯光数据在市级以上的建设用地提取中,准确度都会受到分辨率与尺度的影响,小尺度对准确度影响更大.130 m分辨率和250 km幅宽的珞珈一号数据的出现,让城市建设用地的提取更具潜力.本研究通过整合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与兴趣点数据以及Landsat8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数据,采用经验阈值法提取建设用地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珞珈一号影像在小尺度提取中,虽然总体精度(0.825)较高,但是误分很严重,导致Kappa系数只有0.359;通过平均值法与兴趣点数据结合提取,精度数值均有提高,但误分还是较多,Kappa系数只有0.442;在加入地表温度数据后,用LJ&LST综合指数提取建设用地,极大地改善了误分的现象,总体精度为0.874,Kappa系数达到0.620.实验表明,即使城市中存在河流,在珞珈一号数据的支持下介入地表温度的LJ&LST综合指数也可以提高建设用地的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珞珈一号数据 兴趣点 地表温度 经验阈值法 LJ&LST综合指数
下载PDF
阿克苏市城市化发展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布买日也木.买买提 丁建丽 孜比布拉.司马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9-290,共12页
通过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阿克苏市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相互关联性.研究表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城市化指标平均权重值依次为0.1327、0.0309、0.0... 通过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阿克苏市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相互关联性.研究表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城市化指标平均权重值依次为0.1327、0.0309、0.0794和0.0260,表明人口因素对城市化发展影响最大,经济和社会因素次之,环境因素最小.研究区主要的建设用地类型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研究初期和末期在建设用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依次为36.96%~45.29%和14.17%~10.38%,始终占最大优势,年均变化速率较大的为仓储用地、特殊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变化速率依次为-19.06%、6.27%和5.36%,而其余6种用地类型年均变化速率相对较小;阿克苏市城市化指标与建设用地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多年平均关联系数均〉0.65,说明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是相互的、双向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并说明本文采用的17种城市化指标是影响阿克苏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针对以上特点,指出阿克苏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调整人口结构、控制人口规模、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保护城市环境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等一些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建设用地 指标 灰色关联法 阿克苏市
下载PDF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及实践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厉雅华 张向前 +7 位作者 安祺 武迪 刘战勇 孙峰 张德健 高敏 张国英 邢俊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5期60-68,共9页
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耕地地力是表征农田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是保证农田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对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 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耕地地力是表征农田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是保证农田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对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简述了国内外耕地地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综述了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8种主要技术及方法的发展历史和评价应用的优缺点。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方法以及以GIS为基础的数据挖掘方法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GIS以及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对提高农田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为精准化。通过本文的综述比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发展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地力评价 GIS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构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K均值空间聚类的集体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先斌 聂艳 +2 位作者 邓玉琴 何新莹 郭永瑞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577-583,共7页
为推进乡村建设用地空间治理并开创乡村振兴新格局,以咸安区集体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借助综合指数法、空间聚类、景观破碎度等构建一种集体建设用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新方法.建立影响建设用地质量空间差异的指标体系,以综合指数法为基础,... 为推进乡村建设用地空间治理并开创乡村振兴新格局,以咸安区集体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借助综合指数法、空间聚类、景观破碎度等构建一种集体建设用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新方法.建立影响建设用地质量空间差异的指标体系,以综合指数法为基础,计算出评价单元总分值,通过空间区位和景观破碎度修正后的K均值空间聚类法,获取集体建设用地质量等级结果.结果表明:商服中心等17个指标能较好地反映集体建设用地质量的空间差异;基于修正的K均值空间聚类,将研究区集体建设用地质量分为4个等级,Ⅰ~Ⅳ级的面积分别为3 306.20 hm^(2)、2 303.22 hm^(2)、2 157.74 hm^(2)、2 230.84 hm^(2),对应的占比为33.07%、23.04%、21.58%和22.31%;空间聚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集体建设用地从城镇中心到城镇边缘的质量等级落差.此研究能够为完善集体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理论体系、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K均值聚类 综合指数法 空间聚类 景观破碎度
下载PDF
城市职能对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影响——基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和城市工业用地面积比重的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延吉 林高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5-103,共9页
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主要沿用"单一控制"思路,除人口规模和气候区外,尚未考虑影响城市用地的其他因素。为此,本研究从职能视角出发,以全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揭示了36个产业部门的职能指数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值... 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主要沿用"单一控制"思路,除人口规模和气候区外,尚未考虑影响城市用地的其他因素。为此,本研究从职能视角出发,以全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揭示了36个产业部门的职能指数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值、工业用地面积人均值和比重值的对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城市职能是决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的关键因素,其相对影响已超过既有标准中的所涉变量,但各类二三产部门对土地要素投入的需求强度不尽相同。在预测用地规模及修订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时,建议根据重点产业部门的职能标准化指数,对规划期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弹性增减,以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职能 人均指标 城市建设用地 工业用地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建设用地效率研究——基于DEA-Tobit两步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亚敏 张川 《工业经济论坛》 2016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本文应用DEA-Tobit两步法对京津冀城市建设用地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运用DEA方法,选择固定资产投资额、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作为投入项,选择城市年末就业总人数、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产出项,对2005-2013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建设用地效... 本文应用DEA-Tobit两步法对京津冀城市建设用地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运用DEA方法,选择固定资产投资额、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作为投入项,选择城市年末就业总人数、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产出项,对2005-2013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建设用地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用Malmquist指数对9年间的城市建设用地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最后用Tobit模型对建设用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差异显著,其中北京表现最优,河北其次,天津表现较差;从动态分析结果看,"技术创新效应"大于"赶超效应"。在影响因素方面,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率对建设用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吸收就业程度、工业化水平和土地需求者参与程度对建设用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基于以上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型产业、适当引导减退建设用地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热情、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建设用地效率 DEA-TOBIT两步法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建设用地一体化定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垚 杨剩富 +1 位作者 张鹏 余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3,共9页
研究目的:探索城乡一体化定级指标体系及差异化量化方法,以西安市高陵区为例,讨论城乡一体化定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提炼城乡一致性因素和差异性因素,进而构建城乡一体土地... 研究目的:探索城乡一体化定级指标体系及差异化量化方法,以西安市高陵区为例,讨论城乡一体化定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提炼城乡一致性因素和差异性因素,进而构建城乡一体土地定级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定级的目的;(2)为保证城乡土地定级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针对一致性指标和差异性指标采用两步走的方式,在一致性指标结果基础上,区分城乡差异性指标进行再量化处理;(3)实证表明,高陵区城乡建设用地级别总体趋势以城区和泾河工业园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符合高陵区实际。研究结论: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定级是现阶段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的技术支撑工作,该研究建立的城乡一体化定级指标体系和差异化量化方法有望为类似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建设用地 土地定级 城乡定级指标体系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A Case Study of Jiang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3
19
作者 LI Shu YING Zhixia +2 位作者 ZHANG Huan GE Gang LIU Qij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488-502,共15页
In order to make assessment on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we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model by integrat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EWM), coupling degree model(CDM),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CCDM), multi-index... In order to make assessment on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we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model by integrat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EWM), coupling degree model(CDM),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CCDM), multi-index grading method(MIGM) and Remote Sensing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RS & GIS) technology. Then we applied this integrated model to a case study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Our study finds that: 1) EWM, CDM and CCDM can evaluate the temporal dynamic of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Jiangxi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stable development period(1990–2001),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period(2002–2009)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2010–2015).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an increasingly coordinated phase(1990–2003) and an increasingly incongruous phase(2003–2015). The state transition was due to low development rat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2) RS & GIS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detecting urban growth.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rea of Jiangxi Province increased from 615.8 km^2 in 1990 to 2896.8 km^2 in2015, and the per capita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rea(PCUCLA) reached 122.9 m^2, with the maximum value of 343 m^2 in Gongqingcheng City. 3) MIGM and RS & GIS technology can analyze spatial difference of urbanizat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 i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t county scale, with the maximum value six times the minimum value for both PCUCLA and per capita GDP in 2015.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ag and excessive land us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uncoordinated urbanization. There were 15 counties with a lag in demographic urbanization and 33 counties where PCUCLA exceed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in 2015, among which 20 exceed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PCUCLA by 50%(≥165 m^2). Since there are significant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in urb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o facilitate differential urbanization strategy 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coupling degree model entropy weight method multi-index GRADING method Remote Sensing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下载PDF
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被引量:74
20
作者 杨子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76,共13页
建设山地城市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十大模式之一。实施"城镇上山"战略,其基础是开展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目前,国内外对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技术方法模式等关键... 建设山地城市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十大模式之一。实施"城镇上山"战略,其基础是开展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目前,国内外对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技术方法模式等关键技术方法问题需要深入、广泛的探讨和实证研究。论文针对山区城镇建设的特殊性,构建起由7个特殊因子和10个一般因子(其中有5个同时是特殊因子)共同组成的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限条件法"与"适宜性指数法"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通过确定单项评价因子指数和综合性适宜指数,并运用GIS技术,以第二次土地调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本图斑为评价单元,分析和评定了云南德宏州山区每一评价单元图斑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及其适宜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在全州山区面积985 787.40 hm2中,其宜建地和不宜建地分别占14.37%和85.63%,一等宜建地、二等宜建地和三等宜建地的构成比例约为12:33:55。评价结果已应用于德宏州各县(市)"城镇上山"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编之中,成效明显,使德宏州"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全州坝区84%以上的优质耕地得到了永久性保护,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比例大幅下降。论文建立的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适用于云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为云南省乃至国内外类似山区加强坝区(或平原区)优质耕地保护、合理建设山地城镇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城镇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极限条件法 适宜性指数法 德宏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