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vision of“layer exploration unit”and high-efficiency exploration in mature exploration area
1
作者 SONG Mingshui WANG Yongshi LI Youq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3期544-552,共9页
To realize high-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exploration of the Jiyang depression at the stage of high exploration degree, a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geological evalua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geo... To realize high-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exploration of the Jiyang depression at the stage of high exploration degree, a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geological evalua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geologic knowledge and extent of fine exploration. The concept of "layer exploration unit" is proposed in the study, and it is defined as an exploration geological unit that has a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unified tectonic system, sedimentary system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 accumulation system in a tectonic layer or tectonic sublayer within a fault basin. Then, an approach to dividing and evaluating the "layer exploration unit" is developed. With this approach, the Jiyang depression is divided into 305 layer exploration units, thus helping realize precise and stereoscopic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ation deployment. Fine splitting of remaining resources and benefit evaluation of exploration targets are conducted by "layer exploration units". As a result, 66 efficient "layer exploration units" in four major areas(i.e. Paleogene upper Es4-Dongying Formation, Neogene Minghuazhen Formation-Guantao Formation, Paleozoic buried-hill, and Paleogene Kongdian Formation-lower Es4) are determined as the targets for obtaining more reserves and breakthroughs in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BAY BASIN Jiyang DEPRESSION fault BASIN MATURE EXPLORATION area layer EXPLORATION unit fine EXPLORATION high-efficiency EXPLOR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unit division and favorable area evaluation for joint mining coalbed methane 被引量:3
2
作者 YANG Zhaobiao LI Yangyang +6 位作者 QIN Yong SUN Hansen ZHANG Ping ZHANG Zhengguang WU Congcong LI Cunlei CHEN Changxi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3期583-593,共11页
Based on the productivity equ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CBM) well,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coal reservoir reformability on gas well productivity, the main production layer optimization index in the “three-step metho... Based on the productivity equ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CBM) well,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coal reservoir reformability on gas well productivity, the main production layer optimization index in the “three-step method” of optimal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layers is corrected, and then the CBM production layer potential index i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favorable areas for commingled multi-coal seam produc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key parameters of coal reservoirs affecting the CBM productivity index, a development unit division method for areas with multi-coal seams is established, and a quantitative grading index system is proposed. On this basis,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CBM development favorable area is developed: the mature 3-D model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ulti-coal seams in full-scale;the production layer potential index of each grid is calculated, and the production layer potential index contour under single-layer or commingled multi-layer production are plotted;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our of production layer potential index,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CBM development unit is adopted to outline the grade I, II, III coal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reas, and thus to pick out the favorable development area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Yuwang block of Laochang in Yunnan proved that the favorable area evaluation process proposed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selecting favorable development areas only relying on evaluation results of a major coal seam pay, and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selecting favorable areas for multi-coal seam commingled CBM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JOINT MINING production layer potential INDEX DEVELOPMENT unit DIVISION quantitative INDEX favorable area EVALUATION
下载PDF
Late-Stage Ductile Deformation in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North-Western Dabie Shan, Central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SuoShutian ZhongZengqiu +1 位作者 ZhouHanwen YouZhendo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3期262-274,共13页
New structural and petrological data unveil a very complicated ductile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north-western Dabie Shan, central China. The fine-grained symplectic amphibolite-fa... New structural and petrological data unveil a very complicated ductile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north-western Dabie Shan, central China. The fine-grained symplectic amphibolite-facies assemblage and coronal structure enveloping eclogite-facies garnet, omphacite and phengite etc., representing strain-free decompression and retrogressive metamorphism, a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criteria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early-stage deformation under HP metamorphic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and the late-stage deformation under amphibolite to greenschist-facies conditions occurred in the post-eclogite exhumation processes. Two late-stages of widely developed, sequential ductile deformations D 3 and D 4, are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penetrative fabrics and mineral aggregates in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which shows clear, regionally, consistent overprinting relationships. D 3 fabrics are best preserved in the Suhe tract of low post-D 3 deformation intensity and characterized by steeply dipping layered mylonitic amphibolites associated with doubly vergent folds. They are attributed to a phase of tectonism linked to the initial exhumation of the HP rocks and involved crustal shorte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pright structures and the widespread emplacement of garnet-bearing granites and felsic dikes. D 4 structur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main episode of ductile extension (D 1 4) with a gently dipping foliation to the north and common intrafolial, recumbent folds in the Xiongdian tract, followed by normal sense top-to-the north ductile shearing (D 2 4) along an important tectonic boundary, the so-called Majiawa-Hexiwan fault (MHF), the westward continuation of the Balifan-Mozitan-Xiaotian fault (BMXF) of the northern Dabie Sha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two stages of ductile deformation observed in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reflecting the post-eclogite compressional or extrusion wedge formation, the subhorizontal ductile extension and crustal thinning as well as the top-to-the north shearing along the high-angle ductile shear zones responsible for exhumation of the HP unit as a coherent slab,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recognized in the Dabie-Sulu UHP and HP metamorphic belts,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in time and space.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thus forms part of the Triassic (250-230 Ma) collision orogenic belt, and can not connect with the South Altun-North Qaidam-North Qinling UHP metamorphic belt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Paleozoic (500-4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ern Dabie Shan Xiongdian-Suhe area high-pressure (HP) unit late-stage ductile deformation exhumation layering mylonitic amphibolite.
下载PDF
干气制乙苯装置烷基化催化剂快速失活原因分析
4
作者 江明亮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52-56,共5页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干气制乙苯烷基化催化剂快速失活情况,讨论了快速失活的原因,分析了原料干气或苯中碱性物质的来源以及对催化剂的影响,提出了碱性物质以外的杂质也会影响催化剂活性的观点。实验分析表明,催化...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干气制乙苯烷基化催化剂快速失活情况,讨论了快速失活的原因,分析了原料干气或苯中碱性物质的来源以及对催化剂的影响,提出了碱性物质以外的杂质也会影响催化剂活性的观点。实验分析表明,催化装置干气除含有氨气外,还存在未知氮化物。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于催化装置以外的尾气,可显著影响烷基化催化剂的活性;将成分复杂的尾气和部分干气改出系统后,催化剂活性可以保持长时间稳定。生产中进行了水洗系统改造、改出成分复杂的尾气、加强上下游装置沟通,烷基化催化剂实际使用寿命大幅超出正常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制乙苯装置 烷基化催化剂 快速失活 碱性物质 氮化物 反应器床层温升 干气水洗
下载PDF
基于FEEMD-GRU-FC模型的滑坡位移预测
5
作者 何清 李丽琳 林子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4,共7页
水库库区滑坡同时受到降雨和水库水位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会干扰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在该类区域的预测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环境周期性变化特点的FEEMD-GRU-FC(Fast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Gated Recurrent Unit-Full... 水库库区滑坡同时受到降雨和水库水位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会干扰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在该类区域的预测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环境周期性变化特点的FEEMD-GRU-FC(Fast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Gated Recurrent Unit-Fully Connected Layer)滑坡位移预测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位移数据不同频率之间的噪声影响,将位移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子序列分别预测,采用PCC(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方法选择影响较大的外部环境因素,添加全连接层完善GRU模型提取环境数据中周期性变化特征的能力,模型结合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的实际数据进行模拟仿真,使用不同预测模型和评价指标进行多角度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八字门滑坡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其他3种模型,其拟合度达到了98.6%,3种不同误差指标均为最低,证明了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库区滑坡位移。研究成果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预测 皮尔逊相关系数 门控循环单元 全连接层 非线性 八字门滑坡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海域5G新基建网络空间组网研究与探析
6
作者 林延 蒋健 张文俊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6期59-61,共3页
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和宝库,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点。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海上新基建”中的5G网络规划与建设工作,而海域中的远距离覆盖则为网络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不同平台(如陆基、海基和空基... 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和宝库,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点。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海上新基建”中的5G网络规划与建设工作,而海域中的远距离覆盖则为网络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不同平台(如陆基、海基和空基等),分析在建设5G网络方面的可行性,积极寻求创新的海面覆盖方案,以提升海上5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融合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推动实现海洋数字经济迅速发展,为海上通信和数字化领域带来新的突破,为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海域 新基建 TDD+FDD双层网 8TRAAU 小天线
下载PDF
煤层气多层合采开发单元划分及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41
7
作者 杨兆彪 李洋阳 +6 位作者 秦勇 孙晗森 张平 张争光 吴丛丛 李存磊 陈长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以煤层气井产能方程为基础,考虑煤储集层可改造性对气井生产能力的影响,对产层优化组合"三步法"中的主力产层优选指数进行修正,进而提出煤层气产层潜能指数用于评价多层合采条件下的开发有利区。通过对影响产层潜能指数的煤... 以煤层气井产能方程为基础,考虑煤储集层可改造性对气井生产能力的影响,对产层优化组合"三步法"中的主力产层优选指数进行修正,进而提出煤层气产层潜能指数用于评价多层合采条件下的开发有利区。通过对影响产层潜能指数的煤储集层关键参数的分析,建立了多煤层煤层气开发单元划分方法,提出了定量分级评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整的多煤层煤层气开发有利区的评价流程:采用成熟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多煤层全层位进行储集层物性参数的精细刻画;计算各网格的产层潜能指数,并绘制单层或多层合采条件下的产层潜能指数等值线;根据产层潜能指数等值线的分布情况,采用开发单元划分定量指标划分出Ⅰ、Ⅱ、Ⅲ类煤储集层分布区,进而优选出开发有利区。经多煤层普遍发育的云南老厂雨旺区块的实际应用证实,采用煤层气多层合采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定量指标结合有利区评价流程进行开发有利区评价,可以有效克服仅依靠某一主力单煤层的产气潜能评价结果作为开发有利区优选标准的缺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可以满足多煤层煤层气合采开发的选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集层物性 多层合采 产层潜能指数 开发单元划分 定量指标 有利区评价
下载PDF
成熟探区“层勘探单元”划分与高效勘探 被引量:15
8
作者 宋明水 王永诗 李友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0-527,共8页
针对济阳坳陷面临的高勘探程度阶段继续开展高效勘探、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难题,立足济阳坳陷勘探实践,研究了符合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首先提出"层勘探单元"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陷盆地同一个构... 针对济阳坳陷面临的高勘探程度阶段继续开展高效勘探、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难题,立足济阳坳陷勘探实践,研究了符合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首先提出"层勘探单元"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陷盆地同一个构造层或构造亚层中具有相对完整统一的构造体系、沉积体系和油气运聚体系的勘探地质单元;进而建立了"层勘探单元"划分和优选评价方法,将济阳坳陷划分为305个"层勘探单元",实现了地质认识与部署思路的精细化和立体化;开展基于"层勘探单元"的剩余资源精细劈分和勘探目标效益评价,明确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生界潜山、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等4大领域66个高效"层勘探单元"为近中期增储和突破的重要方向,为"十三五"高效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断陷盆地 成熟探区 层勘探单元 精细勘探 高效勘探
下载PDF
准中地区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宋传春 李丕龙 韩文功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准噶尔盆地中部现今呈南倾的大单斜构造背景,中1、3区块中生代曾发育一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分析认为属低幅背斜构造.中3、中1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南、北两翼,受背斜构造的影响较大,而中2、中4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东侧,受背斜构造的影响... 准噶尔盆地中部现今呈南倾的大单斜构造背景,中1、3区块中生代曾发育一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分析认为属低幅背斜构造.中3、中1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南、北两翼,受背斜构造的影响较大,而中2、中4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东侧,受背斜构造的影响较小,中1、中3区块与中2、中4区块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准中区块中生界侏罗、白垩系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应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构造层.研究还发现,准中地区中、新生界具有明显的负反转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中地区 构造单元 构造层 负反转构造 车-莫低幅背斜
下载PDF
济阳坳陷勘探形势与展望 被引量:25
10
作者 宋明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7,共7页
济阳坳陷经过50余年勘探,已整体进入成熟勘探阶段,勘探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勘探发展阶段、基于"层单元"基础上的剩余资源潜力和高效增储方向分析,明确了近期勘探主攻方向并提出了下一步勘探工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剩... 济阳坳陷经过50余年勘探,已整体进入成熟勘探阶段,勘探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勘探发展阶段、基于"层单元"基础上的剩余资源潜力和高效增储方向分析,明确了近期勘探主攻方向并提出了下一步勘探工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剩余资源依然丰富;重新认识前期主力增储类型河道砂岩、陡坡砂砾岩、滩坝砂岩和浊积砂岩近期仍能发现规模储量;精细分析沙四上亚段—东营组断陷期主力含油层系的储量"空白区",可落实一批效益储量阵地;转换思路认识老区新层系和新区带能不断取得新发现;页岩油气和煤成气等非常规资源是济阳坳陷中长期接替的资源。通过解放思想解放资源、创新理论引领、攻关技术支撑和强化管理推动,济阳坳陷将保持较长的稳定增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高效勘探 层单元 成熟探区
下载PDF
基于PMU/SCADA的变电站自动化广域安全闭锁
11
作者 胡洪波 吴亚联 段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2-97,共6页
分析了广域安全环境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对变电站自动化闭锁逻辑的应用需求,设计了包含广域保护层、变电站层、间隔层和底层的变电站闭锁体系结构。基于相量测量单元和电力SCADA系统的数据信息,在广域保护层构造了4种安全闭锁约束指标,... 分析了广域安全环境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对变电站自动化闭锁逻辑的应用需求,设计了包含广域保护层、变电站层、间隔层和底层的变电站闭锁体系结构。基于相量测量单元和电力SCADA系统的数据信息,在广域保护层构造了4种安全闭锁约束指标,并将约束指标作为调度中心发送操作指令和电网自我调节的闭锁约束条件,完成了广域保护层在线闭锁逻辑的设计。最后介绍了广域保护层在线闭锁功能的实现以及变电站层闭锁功能的配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保护层 闭锁 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 相量测量单元(PMU) 约束指标
下载PDF
基于LiAl-LDH/C杂化前体制备高比表面固体碱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奕慧 雷志轶 +3 位作者 范国利 杨兰 林彦军 李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84-3094,F0002,共12页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LiAl-CO_(3)-LDHs晶核,在LDHs晶核晶化的过程中引入葡萄糖分子作为碳源,构筑组成和结构可调的LDHs/C型杂化复合前体。通过高温处理,实现前体的结构拓扑转变及无定形碳组分的去除,得到高比表面积的LiAl复合金属...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LiAl-CO_(3)-LDHs晶核,在LDHs晶核晶化的过程中引入葡萄糖分子作为碳源,构筑组成和结构可调的LDHs/C型杂化复合前体。通过高温处理,实现前体的结构拓扑转变及无定形碳组分的去除,得到高比表面积的LiAl复合金属氧化物型固体碱催化剂。采用XRD、FT-IR、BET、TEM、SEM、CO_(2)-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织构性能、表面碱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以苯甲醛和氰基乙酸乙酯间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为探针反应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的碱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DHs/C杂化前体制备过程中葡萄糖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水热晶化温度以及焙烧温度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晶化温度和焙烧温度的提升不利于碱性位的充分暴露。在150℃的水热晶化温度下,葡萄糖与Al 3+的摩尔比为3时的杂化复合前体经500℃焙烧得到的LiAl-MMO-150-3-500固体催化剂比表面积高达229 m 2·g^(-1),苯酚吸附测得催化剂的总碱量为855μmol·g^(-1),对苯甲醛的转化率高达8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杂化前体 高比表面积 固体碱催化剂 KNOEVENAGEL缩合反应
下载PDF
CAN总线网络层协议栈开发测试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鑫 鲍可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32-234,237,共4页
对ISO15765协议进行分析,依据协议在基于MC9S12DP512芯片的整车控制器上完成CAN网络层协议栈的开发,给出开发过程。在VC环境下开发测试程序,对协议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实现的CAN网络层协议栈符合ISO15765协议的规定,可满足车辆故障诊... 对ISO15765协议进行分析,依据协议在基于MC9S12DP512芯片的整车控制器上完成CAN网络层协议栈的开发,给出开发过程。在VC环境下开发测试程序,对协议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实现的CAN网络层协议栈符合ISO15765协议的规定,可满足车辆故障诊断系统等具体应用中系统对CAN网络层通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局域网 网络层 协议栈 整车控制器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延安组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登艳 王震亮 +1 位作者 王联国 黄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4-1123,共10页
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广泛发育,但由于远离烃源区,油气经历了远距离垂向和侧向运移,导致其对油水分异和与成藏富集的关系不明确。以彭阳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延9层低幅度构造发育特征,结合大量钻井及试采资料,研究了彭... 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广泛发育,但由于远离烃源区,油气经历了远距离垂向和侧向运移,导致其对油水分异和与成藏富集的关系不明确。以彭阳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延9层低幅度构造发育特征,结合大量钻井及试采资料,研究了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与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广泛发育,以鼻隆构造为主,构造幅度在18m以上、闭合面积大于2.8km^(2)的低幅度构造能够形成有效的油水分异和油气滞留效应,可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良好的圈闭作用。研究区成藏受古地貌控制,有古地貌坡嘴成藏和河道源头坡度成藏两种古地貌成藏类型,位于古地貌优势成藏区域的低幅度构造易于大面积成藏。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可分为10个构造组合单元,其成藏控制因素因所处研究区位置不同而出现差异。东北部(1)-(5)构造组合近生烃中心且位于侏罗系古地貌优势成藏区域,油气主要受构造控制,油气规模随构造幅度和闭合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西南部(6)-(10)构造组合单元.不在古地貌优势成藏区域,低幅度构造是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而非主控因素,低幅度构造的规模和含油气性也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阳地区 延9油层组 低幅度构造 构造组合 富集成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双城南地区登三段地层小层划分与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宫新婷 马世忠 +3 位作者 闫文雯 胡东旭 陈美伊 王欢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4期145-150,共6页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南地区登娄库油层是新发现层系,以往工作中对该区域的研究较少。以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南地区原地层格架为基础,充分利用双城南地区测井、录井资料,结合二维地震勘探处理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经典沉积理论和构造理论等...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南地区登娄库油层是新发现层系,以往工作中对该区域的研究较少。以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南地区原地层格架为基础,充分利用双城南地区测井、录井资料,结合二维地震勘探处理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经典沉积理论和构造理论等方法为指导,系统研究该区地层格架及层序分布特征。本区共识别出5套9个标志层,根据垂向上达到单期河流旋回的原则,将登三段地层分为20个沉积时间单元,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南地区登三段地层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深化对研究区新层系的地质认识,为后期的勘探部署打下坚实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城南地区 登三段 小层划分 沉积时间单元 地层对比
下载PDF
切向电流对PEMFC膜电极催化剂的影响
16
作者 汪紫龙 罗志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0-982,共3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启停过程、传质不均、趋肤效应等情况下会产生切线方向的电流,这种切向电流的产生将对PEMFC膜电极催化层造成影响。通过实验对燃料电池核心部件两侧涂覆有铂碳催化剂的质子交换膜CCM通入直流稳流电流,模拟测试切向...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启停过程、传质不均、趋肤效应等情况下会产生切线方向的电流,这种切向电流的产生将对PEMFC膜电极催化层造成影响。通过实验对燃料电池核心部件两侧涂覆有铂碳催化剂的质子交换膜CCM通入直流稳流电流,模拟测试切向电流密度大小对质子交换膜燃料CCM的烧损情况、对催化层电化学活性面积的影响,以及对催化层的微观形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FC 切向电流 膜电极 烧损 催化层 活性面积
下载PDF
铁尾矿干排应用倾斜板浓缩机的研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继魁 亓伟 +3 位作者 郑平 郜红莉 夏祥坤 席志杨 《过滤与分离》 CAS 2012年第3期35-39,共5页
重力浓缩是固液分离的第一道工序,为满足铁尾矿干排处理工艺中含有大量微细颗粒且浓度较低的矿浆对浓缩技术的要求,基于"浅层沉降"原理对浓缩机的结构进行改进,利用一组表面光滑的特制倾斜板面,改变固体颗粒的沉降路径,缩短... 重力浓缩是固液分离的第一道工序,为满足铁尾矿干排处理工艺中含有大量微细颗粒且浓度较低的矿浆对浓缩技术的要求,基于"浅层沉降"原理对浓缩机的结构进行改进,利用一组表面光滑的特制倾斜板面,改变固体颗粒的沉降路径,缩短沉降距离,减少沉降时间,提高沉降速度,改善液流条件,强化浓缩机工作效率,增加浓缩机自然沉淀面积及单位面积生产能力,提出一种新型高效倾斜板浓缩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干排 倾斜板浓缩机 浅层沉降 沉淀面积 单位面积生产能力
下载PDF
RESURF技术中LDMOS外延层单位面积杂质密度研究
18
作者 安达露 鲍嘉明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5期169-171,174,共4页
LDMOS器件设计中,常采用RESURF技术来提高器件的性能。文中主要研究具有RESURF技术结构的LDMOS器件,围绕当获得最优的器件结构时,其外延层单位面积杂质密度Ntot不是定值这一现象展开研究,给出了一种关于外延层单位面积杂质密度Ntot的近... LDMOS器件设计中,常采用RESURF技术来提高器件的性能。文中主要研究具有RESURF技术结构的LDMOS器件,围绕当获得最优的器件结构时,其外延层单位面积杂质密度Ntot不是定值这一现象展开研究,给出了一种关于外延层单位面积杂质密度Ntot的近似解析表达式。经过大量的模拟仿真及数据分析,发现在最优器件结构中均匀掺杂的外延层单位面积杂质密度Ntot与衬底掺杂浓度存在有规律的函数关系。最终,通过综合分析影响器件的关键因素,得到了最优器件的外延层单位面积杂质密度Ntot与衬底掺杂浓度的关系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MOS RESURF 衬底掺杂浓度 外延层单位面积杂质密度
下载PDF
采用喷气织机开发双层方格花纹织物的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五九 张慧霞 +2 位作者 范永刚 唐建东 吕本伟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1,共3页
总结采用喷气织机开发高强耐磨双层方格花纹织物的生产技术。经纱选用JC 14.5 tex×2股线,表纬选用C 27.8 tex纱,里纬选用转杯纺C 83 tex纱;总结了整经、浆纱、穿经穿筘、织造工序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工艺,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结果... 总结采用喷气织机开发高强耐磨双层方格花纹织物的生产技术。经纱选用JC 14.5 tex×2股线,表纬选用C 27.8 tex纱,里纬选用转杯纺C 83 tex纱;总结了整经、浆纱、穿经穿筘、织造工序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工艺,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结果表明:坯布下机后检测经密679.5根/10 cm,纬密281.5根/10 cm,经向强力1465.2 N,纬向强力820.7 N,幅宽160.5 cm,实际下机无浆干重402 g/m^(2)。认为:生产的织物强力高,外观立体感强,可以用于车载座椅以及家装物品座垫、靠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线 双层织物 方格织物 断裂强力 浆料配方 喷气织机 单位面积质量 座垫
下载PDF
干冰清洗脱硝催化剂的试验与应用
20
作者 刘斌 陈晨 +2 位作者 赵曰鹏 李军 朱晓磊 《发电设备》 2022年第1期53-57,共5页
针对大型火电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积灰、堵塞、活性下降,而压缩空气吹灰器、声波吹灰器、蒸汽吹灰器等新型吹灰器无法实现高效吹灰,再生技术无法实现在线原位再生的现象,开发了干冰清洗技术。该技术应用于某150 MW机组SC... 针对大型火电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积灰、堵塞、活性下降,而压缩空气吹灰器、声波吹灰器、蒸汽吹灰器等新型吹灰器无法实现高效吹灰,再生技术无法实现在线原位再生的现象,开发了干冰清洗技术。该技术应用于某150 MW机组SCR脱硝催化剂后,能有效清除催化剂微孔内的硫酸氢铵(ABS)灰垢,大幅增加比表面积,降低重金属含量,起到提高催化剂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干冰 脱硝催化剂 积灰 比表面积 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