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盘造影染色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唐晓军 罗玲丽 +1 位作者 唐国军 曹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及染色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4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lumbar FLDH)患者,术前行椎间盘造影和亚...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及染色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4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lumbar FLDH)患者,术前行椎间盘造影和亚甲蓝染色,继之行椎间盘薄层CT扫描,明确责任节段椎间盘及受累神经根。所有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和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疗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c Nab标准评估治疗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腰椎间盘造影和亚甲蓝染色及椎间孔镜手术,术中镜下可以清晰识别受压的神经根和突(脱)出的蓝染髓核组织。术后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8.78±1.47)分降低至术后24 h时(2.00±0.42)分和术后3个月时(0.89±0.14)分,ODI由术前(83.70±5.59)%减少至术后24 h时(45.92±3.39)%和术后3个月时(13.33±2.23)%,按Mac Nab标准总体优良率为93.75%。[结论]椎间盘造影及亚甲蓝染色有助于明确责任椎间盘节段和受累神经根,提高FLDH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指导PELD术中发现髓核突出及神经根致压部位、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造影 亚甲蓝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原文传递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与后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联群 陈长贤 +6 位作者 王汉龙 吴志强 赖展龙 柯晓斌 吴毅峰 林小明 翁文水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0-33,37,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和传统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共1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孔镜组)50例,采用后路... 目的:对比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和传统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共1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孔镜组)50例,采用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开窗组)50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恢复原生活劳作时间、并发症进行比较;术后随访按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Macnab疗效标准统计评价疗效。结果:PELD与FLD手术的优良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恢复原生活劳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相当,均是治疗LDH的有效方式,其各有优缺点:PELD具有医源性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失败翻修相对简单、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是现代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但其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而FLD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其对术者技术要求较低、适应症宽,可作为PELD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路椎间孔镜 后路椎板开窗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