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and Modified Morrow Septal Myectomy o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被引量:6
1
作者 Hong-Chang Guo Jin-Hua Li +4 位作者 Teng-Yong Jiang Chang-Wei Ren Jiang Dai Yu-Jie Zhou Yong-Qiang La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27-531,共5页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 and modified Morrow septal myectomy (MMSM) are two invasive strategies used to relieve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 and modified Morrow septal myectomy (MMSM) are two invasive strategies used to relieve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these two strategi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5,226 patients with HCM were treated, 68 by PTSMA and 158 by MMSM. Both ultrasonic cardiograms and heart functional class were recorded before, alter operations and in the follow-up. Categorical variables were compared using Chi-square or Fisher's exact tests. Quantitative variable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paired samples t-test. Results: l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both groups (21.27 ± 4.43 mm vs. 18.72 ±4.13 mm for PTSMA, t = 3.469, P 〈 0.001, and 21.83± 5.03 mm vs. 16.57 ± 3.95 mm for MMSM, t = 10.349, P 〈 0.001, respectively). The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LVOT) pressure gradient (P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he operations in two groups (70.30 ± 44.79 mmHg vs. 39.78 ±22.07 mmHg for PTSMA, t = 5.041, P 〈 0.001, and 74.58 ± 45.52 mmHg vs. 13.95 ± 9.94 mmHg for MMSM, t = 16.357, P 〈 0.001, respectively). Seven patients (10.29%) in the PTSMA group required a repeat operation in the follow-up. Eight (11.76%)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New York I-lean Association (NYHA) Ill/IV in the PTSMA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five (3.16%) in the same NYHA classes lbr the MMSM group at follow-up. Less than 15% of patients in the PTSMA group and non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MMSM group complained of chest pain during follow-up. Conclusions: Both strategies can not only relieve LVOT PG but also improve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CM. However, MMSM might provide a more reliable reduction in gradients compared to PT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YECTOMY percutaneous Transluna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原文传递
Midterm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refractory to medic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CHEN Shao-liang YE Fei +5 位作者 XU Zu-ling LIN Song DUAN Bao-xiang DAI Zhen-ling SHAN Shou-jie ZHANG Jun-ji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121-1124,共4页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 is a genet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severe asymmetric hypertrophy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IVS) in the absence of any other systemic or cardiac diseases. 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 is a genet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severe asymmetric hypertrophy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IVS) in the absence of any other systemic or cardiac diseases. The predominant abnormal haemodynamics are caused by in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 (LVOTG) and abnormal 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of mitral val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 被引量:60
3
作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专家组 +3 位作者 宋雷 邹玉宝 李新立 惠汝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共33页
肥厚型心肌病越来越受到心血管专科医师的重视。本指南总结了肥厚型心肌病病因、发病机制、诊疗手段、危险分层、康复管理、妊娠等最新认识,以期指导临床对于该病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基因诊断 危险分层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下载PDF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的技术要点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梁思颖 蒲朝霞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4期315-319,共5页
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中,缓解梗阻是实现减少死亡、缓解临床症状及延缓疾病进展等治疗目标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手术与介入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面的技术要点及最新进展作一述评。
关键词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侯翠红 乔树宾 +1 位作者 楚建民 浦介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回顾性方法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57例患者,28例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9例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 目的:回顾性方法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57例患者,28例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9例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室间隔厚度及每种方法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电话随访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结果:28例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患者平均年龄(36±16)岁,与术前比较,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平均时间(3.8±1.2)年,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发生率64.3%,以完全左束支阻滞为主,胸闷好转率75%。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患者平均年龄(43±11)岁,与术前比较,室间隔消融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平均时间(3.6±1.2)年,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发生率37.9%,以完全右束支阻滞为主,胸闷好转率75%。结论:外科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均可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下载PDF
“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关怀敏 解金红 +4 位作者 陈玉善 罗明华 王贺 朱明军 胡天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7期490-493,559,共5页
目的探索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PTST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PTMTMA和传统心肌化学消融术两种方法无水乙醇注入剂量、术后即刻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下降程度、3个月心脏超声... 目的探索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PTST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PTMTMA和传统心肌化学消融术两种方法无水乙醇注入剂量、术后即刻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下降程度、3个月心脏超声参数改变以及临床随访中主要临床症状的转归变化,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LVOTPG均下降≥50%;3个月心脏超声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压力阶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胸痛、胸闷症状明显减轻,“室早”明显减少,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两组无水乙醇注入量无明显差别,临床疗效也无差别。结论PTSTMA是HOCM心肌化学消融术的一种补充方法,近中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 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
下载PDF
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化学消融的安全性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成洋 张薇薇 +2 位作者 李占全 石蕴琦 罗德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的利与弊。方法:对1998-07至2010-07我院行PTSMA治疗的9例70岁以上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的利与弊。方法:对1998-07至2010-07我院行PTSMA治疗的9例70岁以上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学消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化学消融术中和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9例70岁以上HOCM患者中共8例接受PTSMA治疗,术后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降低(13.29±16.60 vs 77.71±45.51,P=0.006;42.25±21.98 vs 113.50±38.46,P=0.04),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05 vs 0.62±0.05,P=0.053)。术中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急性心包填塞、死亡1例,急性左心衰竭、死亡1例。结论: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治疗是有效的,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因此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弊大于利,应谨慎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梗阻型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与无高血压的60岁以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化学消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成洋 李占全 +1 位作者 赵颖军 石蕴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总结60岁以上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与无高血压的老年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近期(≤30天)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1998-07至2013-07实施PTSMA治疗的44例60岁以上老年患... 目的 :总结60岁以上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与无高血压的老年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近期(≤30天)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1998-07至2013-07实施PTSMA治疗的44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学消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合并高血压的HOCM患者(合并高血压HOCM组)23例及无高血压的HOCM患者(无高血压HOCM组)21例行PTSMA近期疗效和术中、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60岁以上老年HOCM患者行PTSMA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合并高血压的老年HOCM患者23例,其中22例接受PTSMA治疗,术后比术前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下降[(12.27±10.18)mmHg vs(66.95±35.21)mmHg,(39.95±16.82)mmHg vs(115.32±32.86)mmHg,P均<0.01];无高血压HOCM组21例患者接受PTSMA治疗,术后比术前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亦明显下降[(17.81±20.73)mmHg vs(75.43±46.50)mmHg,(39.24±23.74)mmHg vs(133.19±48.76)mmHg,P均<0.01]。两组术前后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变化值无明显差异[(⊿54.68±31.31)mmHg vs(⊿56.19±39.11)mmHg,P=0.889;(⊿75.36±32.05)mmHg vs(⊿93.95±41.63)mmHg,P=0.108]。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2.2%vs47.6%,P=0.763),两组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vs14.3%,P=0.202)。合并高血压HOCM组≥70岁的老年HOCM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HOCM组患者(P=0.034)。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老年HOCM患者与无高血压的老年HOCM患者对无水酒精行PTSMA治疗均有明显疗效,但合并高血压的70岁以上老年HOCM患者行PTSMA时更易出现较严重并发症,故对这部分患者施行PTSMA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老年 高血压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罗晓亮 杨伟宪 +5 位作者 乔树宾 袁建松 刘蓉 崔锦钢 春语诗 胡奉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0-704,共5页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8至2017-04在我院住院拟行PTSMA的357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每半年1次的随访资料。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及心包填塞、房室阻滞、...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8至2017-04在我院住院拟行PTSMA的357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每半年1次的随访资料。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及心包填塞、房室阻滞、穿刺动脉通路损伤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352例(98.6%)患者成功接受PTSMA,其中320例(90.9%)患者术中即刻获得成功,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为(97.9±36.9)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即刻为(25.5±18.1)mm Hg。围术期发生并发症包括:心包填塞4例(1.1%),术中发生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127例(36.1%),严重恶性心律失常18例(5.1%),交通支开放14例(4.0%),下肢静脉血栓5例(1.4%),穿刺动脉通路损伤6例(1.7%)。围术期死亡4例(1.1%),包括交通支开放1例、心脏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1例和药物性肝衰竭继发多脏器衰竭1例。长期随访结果:平均随访(6.2±3.8)年,共有6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为猝死,1例因心房颤动脑栓塞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因直肠癌死亡。结论:PTSMA对有解剖学适应证的HOCM患者疗效确切,在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监护的情况下,严重并发症相对不多,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5
10
作者 易建华 陶谦民 +5 位作者 陈君柱 樊友启 张芙荣 朱建华 郑良荣 邱原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 :报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探讨其原因和机制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减少其发生。方法 :2 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用Sigwart法行化学消融术 ,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 目的 :报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探讨其原因和机制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减少其发生。方法 :2 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用Sigwart法行化学消融术 ,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结果 :2 0例患者中合并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2例 ,前壁心肌梗死 1例 ;术后心室颤动 1例 ;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术后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1例 ;术中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栓塞 1例。结论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及术后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 ,明确靶血管与消融心肌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一支或多支间隔支动脉行化学消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并发症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防治措施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段福建 李慧 +5 位作者 高一鸣 王剑鹏 乔树宾 袁建松 崔锦钢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前及治疗后中远期左心室各节段舒张功能,探讨PTSMA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HOCM患者于PTSMA术前及术后中远期(平均18.8个月),...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前及治疗后中远期左心室各节段舒张功能,探讨PTSMA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HOCM患者于PTSMA术前及术后中远期(平均18.8个月),分别进行两次全面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比值(E/A比值),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a峰)比值(E/Ea比值)。并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图像采集,获得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计算左心室各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r EDV)、收缩末期容积(r ESV),容积变化(r SV)及充盈率(r PFR)。结果:46例患者术后随访E/Ea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12.04±3.29 vs 15.70±5.68,P<0.001),左心室前壁中间段及前间隔中间段的r SV较术前减低[前壁中间段:(1.13±1.60)ml vs(4.38±0.66)ml;前间隔中间段:(3.14±1.04)ml vs(5.61±2.15)ml,P<O.05],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及间隔心尖段的r PFR较术前升高[前间隔中间段:(15.94±3.09)ml/s vs(12.07±2.91)ml/s;后间隔中间段:(10.15±1.91)ml/s vs(5.57±1.81)ml/s;间隔心尖段:(17.42±6.50)ml/s vs(9.29±2.25)ml/s,P<O.05]。结论:PTSMA后,患者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得到改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能为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舒张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评价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房电机械传导参数变化的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淑珍 熊峰 +2 位作者 张丽娟 冯坤 刘春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心房电-机械传导异常的严重程度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对患者电-机械传导异常改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成功进行PTSMA术并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的HOCM组25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测量心动图P波起...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心房电-机械传导异常的严重程度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对患者电-机械传导异常改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成功进行PTSMA术并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的HOCM组25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测量心动图P波起始点至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后间隔及三尖瓣环右室侧壁位点处组织多普勒曲线上a波起始点的时间(P-LA、P-IVS、P-RA),计算左心房内不同步性(P-LA与P-IVS差值T1)、左右心房间不同步性(P-LA与P-RA的差值T2)。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OCM患者手术前、后P-LA、P-IVS、P-RA均明显延长(P<0.05),T1、T2值明显增大(P<0.05);与HOCM患者术前相比,术后P-LA、P-IVS、P-RA均显著缩短(P<0.05),T1、T2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 HOCM患者存在心房电-机械传导间期延长、左心房内及左右心房间不同步运动,而PTSMA术使患者这种心房电-机械活动异常及心房不同步运动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心房电机械传导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短期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贺 关怀敏 +3 位作者 解金红 陈玉善 罗明华 柴爽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短期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健康状况量表对28例行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价。结果:经皮室间隔隧道... 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短期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健康状况量表对28例行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价。结果: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在各个维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对生存质量有影响的因素有性格、合并其他疾病、6 min步行试验。结论: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能改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短期生存质量,术后及时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能切实地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化学消融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化学消融术后症状复发再次行化学消融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成洋 李占全 +2 位作者 苏昊 石蕴琦 罗德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术后症状复发再次行PTSMA的近期(≤30天)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998-07至2013-06在我院实施PTSMA治疗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PTSM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术后症状复发再次行PTSMA的近期(≤30天)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998-07至2013-06在我院实施PTSMA治疗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PTSM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两次行PTSMA的近期疗效和术中、术后近期(≤30天)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HOCM患者行PTSMA术后症状复发再次行PTSMA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接受PTSMA治疗的HOCM患者中术后症状复发再次接受PTSMA治疗的患者7例,第一次PTSMA术后比术前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明显下降[(16.00±16.69)mmHg vs(66.29±27.26)mmHg;(46.43±28.39)mmHg vs(125.71±32.59)mmHg],第二次PTSMA术后比术前静息及早搏后LVOTPG亦明显下降[(12.57±10.94)mmHg vs(60.86±43.65)mmHg;(50.43±35.66)mmHg vs(123.29±42.2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第二次与第一次PTSMA术前、术后静息及早搏后LVOTPG变化值比较无明显差异[Δ(48.29±36.71)mmHg vsΔ(50.29±25.96)mmHg,P=0.908;Δ(72.86±26.40)mmHg vsΔ(79.29±18.80)mmHg,P=0.609]。两次PTSMA手术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1.000)。结论 :在PTSMA术后症状再次复发的部分HCOM患者再次行PTSMA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复发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冠状动脉室间隔支影像学变异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关怀敏 解金红 +4 位作者 陈玉善 罗明华 王贺 朱明军 胡天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9期641-643,共3页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支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分型与心肌化学消融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名冠脉造影正常者和76例HOCM患者室间隔支的数量、粗细、分布等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HOCM室间隔支造影显示形态与正常冠状动脉...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支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分型与心肌化学消融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名冠脉造影正常者和76例HOCM患者室间隔支的数量、粗细、分布等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HOCM室间隔支造影显示形态与正常冠状动脉无显著差别.室间隔支形态决定心肌化学消融方法的选择,即Ⅰ型心肌化学消融用PTSMA法,Ⅱ型和Ⅲ型用PTSTMA法.结论 冠状动脉室间隔支不同的分型决定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肌化学消融时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室间隔支 经皮心肌化学消融 冠脉造影
下载PDF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汉东 朱国英 +4 位作者 苏晞 陈国洪 蔡建华 宋丹 彭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梗阻型肥厚性心机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的远期疗效。方法对67例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在PTSMA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6个月、1年,以后每年电话随访一次,最长至8年。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 目的研究梗阻型肥厚性心机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的远期疗效。方法对67例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在PTSMA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6个月、1年,以后每年电话随访一次,最长至8年。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心律失常)、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患者自我评估的运动耐力和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1年、4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98.5%、95.3%、93.0%。全因死亡率为6.0%,猝死发生率为1.5%,年均猝死发生率为0.2%。4例死亡(6.0%)原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脑栓塞、猝死。1例(1.5%)术后2d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1.5%)术后3d出现迟发的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5%)术后12个月因心房颤动导致局灶性脑梗死。无PTSMA手术相关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病例。其余病例的临床心功能由术前NYHA(3.2±0.6)级改善至术后6个月NYHA(1.4±0.4)级(P<0.01)、术后1年NYHA(1.5±0.5)级(P<0.01)及末次随访时NYHA(1.6±0 7)级(P<0.01)患者自我评估的运动耐力改善[术前爬(2.7±3.7)层楼vs术后爬(5.1±3.4)层楼,P<0.01]自我评估病情好转比例为91%。结论 PTSMA后远期的心功能改善、生存率高、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低,提示PTSMA是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围术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少见,但提示手术风险大,仅推荐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推广。合并心房颤动者,需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心肌病 梗阻性 存活率 手术后并发症 随访研究
下载PDF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化学消蚀术后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绍良 段宝祥 +5 位作者 何晓红 张幼祥 叶飞 刘志忠 纪勤炯 毛鑫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研究经皮化学消蚀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13例不合并高血压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均 >40mmHg ,且长期药物治疗无效。其中 2例肥厚部位同时包括左心室侧壁和右心室。术后每... 目的 研究经皮化学消蚀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13例不合并高血压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均 >40mmHg ,且长期药物治疗无效。其中 2例肥厚部位同时包括左心室侧壁和右心室。术后每月门诊记录临床症状变化及心电图 1次 ;术后 2 4h及每月行经胸超声检查 1次 ,测定室间隔厚度 (IVST)、心室腔直径 (LVDD)、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平均随访时间 2 0 (14~ 2 2 )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术前收缩期二尖瓣前向移动 (SAM)现象平均 3 6级 ;平均酒精注射量为 3 86ml;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平均下降到 31mmHg ,术后 1个月室间隔厚度降低程度最大平均 (3 0± 0 4)mm ;术后 1个月时SAM分级平均下降到 1 4级 (平均下降 2 2级 ) ;无一例需要再次另外一支间隔支消蚀的 ;2例患者出现进行性左心室扩大 ,但是均于术后 3个月后停止 ;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 ,1例患者于术后 3个月时出现活动后胸闷 ,心脏超声与导管复查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回升到 >36mmHg ;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例术后 1h内恢复到正常窦性心律 ;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于术后第 3天消失 ,因此无 1例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 4例 (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经皮化学消蚀术 随访研究 治疗
下载PDF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雅玲 王守力 +5 位作者 王祖禄 荆全民 邓东安 侯传举 苗志林 王冬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10-912,共3页
探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HOCM )的临床疗效。选择 8例HOCM患者 ,导管测定静息左心室与主动脉压力阶差 (LVOTPG) >5 0mmHg 6例、30~ 40mmHg 2例 ,激发试验后均 >80mmHg。冠脉间隔支选择造影后... 探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HOCM )的临床疗效。选择 8例HOCM患者 ,导管测定静息左心室与主动脉压力阶差 (LVOTPG) >5 0mmHg 6例、30~ 40mmHg 2例 ,激发试验后均 >80mmHg。冠脉间隔支选择造影后经球囊试堵、导管中心腔造影及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确定靶间隔支。无水乙醇 1 75~ 7 0ml消融第 1间隔支 6例、第 2间隔支 2例。结果显示 ,8例PTSMA手术成功率 10 0 %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术终LVOTPG平均下降 6 8 3%± 13 0 % ,未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1例术后半年临床及造影随访 ,心功能由术前Ⅳ级恢复至Ⅱ级 ,LVOTPG为 0mmHg。说明PTSMA作为治疗HOCM的一种新的介入技术 ,其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介入治疗 化学消融治疗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介入治疗方法的新改进 被引量:5
19
作者 关怀敏 解金红 +4 位作者 陈玉善 罗明华 王贺 朱明军 胡天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91-194,23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隧道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tunnel myocardial ablation,PTSTMA)"治疗传统技术不适合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隧道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tunnel myocardial ablation,PTSTMA)"治疗传统技术不适合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HOCM患者中的2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经PTSTMA治疗的26例HOCM患者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LVOTPG)变化,术后24 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心电学改变,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指标变化以及随访临床症状的转归。结果 3例通过单支血管消融,17例通过2支血管消融,6例通过3支血管消融。LVOTG由术前(75.6±22.4)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21.4±5.8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为(186±84)μ/L,2例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均于1周后恢复正常传导,10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2例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消融后室间隔厚度减少[(16.8±4.2)mm vs.(22.8±5.8)mm,P<0.01]、左心房内径减少[(42.0±8.6)mm vs.(48.0±7.0)mm,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为(39.8±8.6)个月。与消融前比较,随访中胸痛、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少,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黑蒙症状也有一定改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室间隔支解剖形态不适合做传统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的HOCM患者,PTSTMA能显著降低LVOTPG,改善临床症状。PTSTMA可作为HOCM心肌化学消融术的一种补充方法 ,其近、中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心肌化学消融 室间隔心肌隧道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红明 陈丽星 +1 位作者 王钰 潘家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5例HOCM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及导管测压证实存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选择靶间隔支注人无水乙醇消融后记录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变化,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 目的探讨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5例HOCM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及导管测压证实存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选择靶间隔支注人无水乙醇消融后记录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变化,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15例中消融第一间隔支11例,消融第二间隔支2例,同时消融第一、二间隔支2例。l例术后4h死亡,其余14例度过围术期并出院随访(其中1例术后5d置入永久双腔起搏器)。术后即刻导管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55.90±31.08)mmHg比(92.62±43.75)mmHg,P〈0.01],出院时与术前相比,LVOTG和二尖瓣收缩期前移(SAN)幅度较术前明显改善[(45.83±27.92)mmHg比(84.02±35.59)mmHg,(2.3±1.28)mm比(4.2±1.35)mm,P〈0.01];出院后1个月、3个月超声测量LVOTG、左室流出道内径、室间隔厚度和SAM幅度较术前及出院时明显改善(P〈0.01)。结论化学消融是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但属于破坏性手术,需严格进行手术风险控制,防止“过犹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经皮穿刺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