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内瘘管狭窄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保春 张必嘏 +3 位作者 郭志勇 许静 翟振燕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2期62-63,72,共3页
目的 应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管狭窄,探讨治疗内瘘管狭窄的新途径。方法血液透析患者两例,均出现血液透析时内瘘管血流量不足。选择患者肘动脉为穿刺点,18G针头为穿刺针,0.09cm导丝,7F鞘管,优微显为造影剂。造影确定狭... 目的 应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管狭窄,探讨治疗内瘘管狭窄的新途径。方法血液透析患者两例,均出现血液透析时内瘘管血流量不足。选择患者肘动脉为穿刺点,18G针头为穿刺针,0.09cm导丝,7F鞘管,优微显为造影剂。造影确定狭窄部位后,选择与紧邻狭窄区上游或下游的正常血管直径相近的扩张气囊,将扩张气囊在荧屏监视下置于狭窄区,用充满50%稀释的造影剂的压力计进行充气,压力缓慢增加致狭窄在气囊作用下消失,其边缘与未狭窄部位完全平行。扩张持续时间为15秒,压力为15个大气压。结果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即感血管震颤较扩张前明显增强,第二天透析时血流量明显增加,可完全满足透析需要。瘘管使用半年余,血流量持续维持在200 ml/min,未发生扩张部位再狭窄。结论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选择适宜患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成形术 治疗 内瘘管狭窄 pta 血液透析 血流量
下载PDF
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崔进国 冯艳娇 +5 位作者 冯子坛 张书田 田会琴 张戍周 陈付永 张丽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如何提高其疗效。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50岁,病程2月~25年。全部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和下腔静脉造影确诊,其中下腔静脉... 目的:研究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如何提高其疗效。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50岁,病程2月~25年。全部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和下腔静脉造影确诊,其中下腔静脉肝段闭塞10例,狭窄2例,狭窄闭塞长度2~15.5cm,平均5.6cm。对完全闭塞者应用Brockenbrough穿刺针行闭塞段穿通术,尔后行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结果:10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行穿通术,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2例节段性狭窄行PTA成功,但在1~1.5个月后发生再狭窄,经再次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也获较好效果。术前后下腔静脉压力由2.866±0.400kPa降至1.534±0.400kPa。术后患者腹胀减轻,肝脏回缩变软,下肢水肿及静脉曲张减轻。随访1.5~26个月,平均8.5个月,经彩超检查下腔静脉均保持通畅,仅2例发现内支架略有塌陷,但临床症状和体征比术前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单行PTA容易发生再狭窄,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可防止再狭窄的发生。对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穿通术有一定难度和风险,作者强调要熟练掌握Brockenbrough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狭窄闭塞 介入放射学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前臂失功动静脉内瘘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童进东 田众一 +4 位作者 赖碧红 史卫军 吴德俊 顾燕红 余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后修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2例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患者,29例开放手术修复,13例经皮血管成形术(PTA)修复。并用Kaplan-Meier法制作狭窄病变内瘘(伴或不伴血栓)修复后内瘘...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后修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2例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患者,29例开放手术修复,13例经皮血管成形术(PTA)修复。并用Kaplan-Meier法制作狭窄病变内瘘(伴或不伴血栓)修复后内瘘通畅的生存曲线,用Log Rank检验比较手术修复和介入修复后通畅率的差异。结果:随访1~18个月,手术组29例修复成功(100%),PTA组12例修复成功(92%),伴有狭窄的内瘘修复后瘘管的通畅率平均生存时间:手术修复组(16.811±0.803)月,介入修复组(6.092±0.787)月,Log Rank检验,χ^2=7.098,P=0.008,对伴有狭窄的内瘘,手术修复后通畅率显著高于介入修复后通畅率。结论:根据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位置和手术方式可较好的修复失功内瘘,通畅率较高;PTA修复内瘘有微创、方便、快捷的优势,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手术组高,且对复杂病例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内瘘重建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腔内血管成形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庆华 寇镭 +7 位作者 陈忠 杨宝钟 邓鸿儒 罗小云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韩延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 12例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1987年~ 2 0 0 1年 ,我科应用PTA治疗 12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扩张前后动脉造影以...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 12例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1987年~ 2 0 0 1年 ,我科应用PTA治疗 12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扩张前后动脉造影以及术中狭窄段两端测压判断疗效。术后应用上、下肢Doppler和彩色超声检查作为随访手段。 结果  12例PTA均获得成功 ,除 1例患儿术后发生髂股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外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出现 ,无死亡率。本组病例扩张后病变狭窄均小于 5 0 %。扩张前狭窄段近远端压力差为 2 5mmHg~ 46mmHg ,平均 37 7mmHg;扩张后压力差降至 5 0mmHg~ 10 5mmHg ,平均7 2mmHg。本组病例术后随访 12月~ 72月 ,无再狭窄或阻塞。 结论 PTA治疗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安全、有效、经济。PTA是短段狭窄的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对长段狭窄的病例PTA仍是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操作时不必勉强将狭窄段动脉扩张至正常管径 ,有效地降低跨狭窄段压力差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胸腹主动脉狭窄 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双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东盛 王成纲 +2 位作者 陆英 刘明 刘海洋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5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成形术(PTA)联合经皮动脉穿刺导管药盒系统(PCS)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足患者,行PTA术治疗后,再于皮下植入动脉药盒系统,并经动脉连接导管系统行前列地尔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14天为1疗程,...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成形术(PTA)联合经皮动脉穿刺导管药盒系统(PCS)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足患者,行PTA术治疗后,再于皮下植入动脉药盒系统,并经动脉连接导管系统行前列地尔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14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踝臂指数(ABI)。结果:全部糖尿病足患者,治愈3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治疗前ABI为0.32±0.11,治疗后ABI为0.76±0.14,(治疗前后比较P=0.000)。结论:PTA联合PCS灌注药物对糖尿病足有明显治疗作用,疗效满意,能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经皮腔内成形术 导管药盒系统 踝臂指数 双介入
下载PDF
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志超 肖湘生 +3 位作者 许茂盛 孟小茜 刘洪超 董伟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70-47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或支架置入术对16例端-端吻合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3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或支架置入术对16例端-端吻合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3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肌酐水平并随访.结果 16例TRAS患者共行23次PTA(行1次PTA 10例,2次5例,3次1例),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0%~95%,PTA后狭窄率小于30%.PTA前收缩压(179.6±15.2)mmHg,舒张压(115.4±11.3)mmHg;PTA后收缩压降为(155.6±13.5)mmHg,舒张压降为(95.6±6.7)mmHg.平均血肌酐从术前(426.8±38.5)μmol/L降为术后(142.5±15.2μmol/L,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7.5%.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16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9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支架植入应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移植肾动脉狭窄 肾移植 疗效
下载PDF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成形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强 肖湘生 +2 位作者 郝楠馨 董伟华 张电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材料和方法: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5F普通球囊导管和2.6F微球囊导管,分别对8例TRAS行PTA术。结果:经股动脉行PTA成功4例,另4例改...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材料和方法: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5F普通球囊导管和2.6F微球囊导管,分别对8例TRAS行PTA术。结果:经股动脉行PTA成功4例,另4例改由肱动脉入路获成功。其中,4例行普通球囊导管扩张,另4例采用微球囊导管扩张或预扩后行普通球囊导管扩张。肾动脉狭窄率由治疗前的84%—97%降至12%—30%。无并发症。术后疗效:显效率62.5%(5/8),有效率87.5%(7/8)。结论:PTA可安全有效地治疗TRAS。经肱动脉入路和微球囊导管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肾动脉狭窄 移植
下载PDF
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杜自忠 王晨 +4 位作者 黄邦荣 张永萍 杜军科 孙焱 杨迪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0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部分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动脉病变患者,共78条肢体,Fontaine分期Ⅰ—Ⅱ期3例,Ⅱ—Ⅲ期35例,Ⅲ—Ⅳ期22例,采用新sedin...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部分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动脉病变患者,共78条肢体,Fontaine分期Ⅰ—Ⅱ期3例,Ⅱ—Ⅲ期35例,Ⅲ—Ⅳ期22例,采用新se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部分联合支架植入术。结果 7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69条(成功率88.5%),临床成功73条(成功率92.5%)。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皮肤温度,踝肱指数,跛行距离分别较术前增加,与术前相比较,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的肢体症状均没见加重或复发。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部分支架植入术,可作为治疗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有效改善远段肢体血供,有效防止糖尿病足动脉病变发展,促进肢端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叶海东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8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e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并行PTA术的ASO患者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e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并行PTA术的ASO患者46例,其中TASCⅡC型24例,TASCⅡD型22例。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累计通畅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6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0%;术后ABI较术前明显升高(0.36±0.15 vs 0.75±0.75,t=10.93,P<0.0001);40例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累计通畅率为87.5%;TASCⅡC与TASCⅡD两组患者比较随访期间再发动脉闭塞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3,P=0.85);结论 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且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瑞鹏 戴维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8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SO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单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SO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单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ABI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BI略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ASO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动脉搏动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斗 蒋岚杉 +4 位作者 武少辉 张效杰 王雪钢 高林 郑佳利 《西南军医》 2017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降压、抗血小板... 目的探讨分析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降压、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术,观察组采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治疗6个月踝肱指数、跛行距离及术后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踝肱指数、跛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截肢、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踝肱指数、跛行距离,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术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效果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庆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5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或内支架植入术,观察其疗效和肾动脉的再狭窄情况。结果PT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100%;近期临床改善率和随访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5·9%和6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或内支架植入术,观察其疗效和肾动脉的再狭窄情况。结果PT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100%;近期临床改善率和随访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5·9%和69·0%;术后肾动脉再狭窄率33·3%。结论PTA和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肾动脉狭窄的首选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成形术(pta) 腔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头臂干动脉狭窄的经皮经腔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
13
作者 刘凡 贺能树 +7 位作者 张长林 杨建国 吕提文 崔振玉 王佩显 石嘉玲 万征 周金台 《天津医药》 CAS 1991年第10期595-598,F003,共5页
本文报告10例12支头臂于动脉狭窄 PTA 结果。锁骨下动脉9支,右无名动脉3支。经球囊导管扩张以后,7支狭窄解除和基本解除,3支改善,其中2支锁骨下动脉窃血消失。狭窄度由87.1%增宽至33.6%,患臂血压由平均12.7/8.5kPa (95.4/64mmHg)升高为1... 本文报告10例12支头臂于动脉狭窄 PTA 结果。锁骨下动脉9支,右无名动脉3支。经球囊导管扩张以后,7支狭窄解除和基本解除,3支改善,其中2支锁骨下动脉窃血消失。狭窄度由87.1%增宽至33.6%,患臂血压由平均12.7/8.5kPa (95.4/64mmHg)升高为17.9/10.6kPa (134.4/80mmHg)。随访4~17个月,1例狭窄复发。全部无并发症。对脑栓塞并发症、适应症、禁忌症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臂干动脉 pta 动脉狭窄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中的应用
14
作者 许戈良 胡荷节 +1 位作者 徐荣楠 虞德才 《解剖与临床》 1997年第2期72-73,共2页
我们自1991年11月~1996年12月为3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其中膜型阻塞或狭窄21例,采用大球囊一次性扩张;段型11例,采用内支架植入术。其中28例随访2~60个月,疗效满意;管腔通畅,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我们认为... 我们自1991年11月~1996年12月为3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其中膜型阻塞或狭窄21例,采用大球囊一次性扩张;段型11例,采用内支架植入术。其中28例随访2~60个月,疗效满意;管腔通畅,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我们认为该技术安全,简单,对布-加氏综合征治疗有效,尤适合于肝段下腔静脉膜型阻塞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治疗 布-加综合征 患者 布-加氏综合征 内支架 下腔静脉 严重并发症 植入术 狭窄
下载PDF
周围动脉急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15
作者 肖亦明 唐承富 +1 位作者 莫新发 何仲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6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或上肢动脉经皮腔血管成形术后、予尿激酶持续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可行性。方法近2年来,我院收治14例下肢或/和上肢动脉急性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10例患者行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术后病变动脉近端留置溶栓导管,予尿激... 目的探讨下肢或上肢动脉经皮腔血管成形术后、予尿激酶持续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可行性。方法近2年来,我院收治14例下肢或/和上肢动脉急性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10例患者行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术后病变动脉近端留置溶栓导管,予尿激酶持续溶栓3~5d;4例患者行接触性溶栓,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4例患者肢体缺血的症状均明显减轻,治疗后动脉造影示38条闭塞动脉中32(84.2%)条动脉复通、血栓溶解,术后4周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进行PTA及溶栓治疗的32条病变动脉中26条动脉保持通畅,14例患者穿刺点均有渗血,其中4例合并患肢皮下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肢体急性动脉闭塞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接触性溶栓 急性动脉闭塞
下载PDF
超声引导和DSA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倪志玲 黎晓辉 +3 位作者 刘琴 梁艳萍 黄智勇 林丽丹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721-722,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和DSA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55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5, DSA引导下PTA术)和观察组(n=...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和DSA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55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5, DSA引导下PTA术)和观察组(n=30,超声引导PTA术)。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内瘘口血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内瘘口血流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的疗效与DSA引导下PTA的疗效相当,但前者的穿刺时间短、手术操作时间短、即时成功率和血流量高,可避免辐射损伤,保护残存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形态学改变及组织修复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祁哲 高润霖 +5 位作者 黄文英 赵红 吴光烈 张岩 徐义枢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1期68-70,I002,共4页
本文对34只家兔48支血管的实验性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行了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即刻至30天的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内腆及斑块撕裂是PTA的主要机制。球囊扩张后平滑肌细胞(SMC)是修复过程中的主要细胞成份,薄层附壁血栓对维持动脉... 本文对34只家兔48支血管的实验性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行了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即刻至30天的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内腆及斑块撕裂是PTA的主要机制。球囊扩张后平滑肌细胞(SMC)是修复过程中的主要细胞成份,薄层附壁血栓对维持动脉壁的完整结构有着重要作用。SMC增生程度与内膜撕裂的深浅有关。暴露的中膜比内皮损伤更易发生血小板粘附和血栓形成。3支血管发生再狭窄,2支由于内腆SMC过度增生。另1支由于血栓机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成形术 组织修复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再狭窄形成
18
作者 张良明 沈天真 +3 位作者 陈星荣 黄祥龙 童蓓燕 白咸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再狭窄形成过程,探讨低分子量肝素的抑制作用.方法:以PT-CA导管对家兔髂动脉行血管成形术,于术后不同时间取血管成形段血管,行HE染色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兔疫组化染色,测量内膜/中膜比值,计数... 目的:观察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再狭窄形成过程,探讨低分子量肝素的抑制作用.方法:以PT-CA导管对家兔髂动脉行血管成形术,于术后不同时间取血管成形段血管,行HE染色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兔疫组化染色,测量内膜/中膜比值,计数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结果:血管成形术造成血管损伤,术后3天即见有少许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至14天时内膜增厚,3、7、14天时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9.54%、10.78%、3.23%,低分子量肝素组不同时间内膜增厚程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均低于血管成形术组.结论:血管成形术的损伤导致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形成再狭窄病变,低分子量肝素能够部分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及迁移,减少再狭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平滑肌细胞增殖 肝素 动脉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世杰 陈秋源 +5 位作者 崔瑞文 马晴 马麟 石小红 孟凡航 曹荣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TRAS行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受者中TRAS的发生情况,比较TRA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TRAS行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受者中TRAS的发生情况,比较TRA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分析TRAS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07例肾移植受者中有21例发生TRAS,发生率为4.1%(21/507)。TRAS诊断时间为术后5(4,7)个月,67%(14/21)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TRAS。与介入治疗前比较,介入治疗后1周和1个月TRAS患者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移植肾动脉峰值血流流速均降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叶间动脉阻力指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TA联合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期间,共有1例出现移植肾动脉再发狭窄,经单纯球囊扩张后好转,1例右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移植肾动脉闭锁导致肾脏萎缩失功,其余18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PTA联合支架置入是肾移植术后TRAS首选治疗方式,可明显改善移植肾功能,显著延长移植肾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 血管造影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支架置入 单纯球囊扩张
下载PDF
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20
作者 吕佳璇 李月红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经皮介入治疗可用于静脉或动脉狭窄导致的通路功能不良或失功,具有创伤小、失血少、保留有限血管资源等优势。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多数透析通路病变的初始标准治疗方法,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在...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经皮介入治疗可用于静脉或动脉狭窄导致的通路功能不良或失功,具有创伤小、失血少、保留有限血管资源等优势。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多数透析通路病变的初始标准治疗方法,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在处理中心静脉狭窄上具有优势。及早干预对延长通路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通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