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vival following an impalement injury through the perineum in association with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burns: A case report
1
作者 Joseph Yorke Pius Agbenorku +10 位作者 Ronald Awoonor-Williams Kofi Baah Nyamekye George Amoah Offoe Michael Adinku Charles Appiah Amoah Edward Boateng Esinam Anita Agbeko Papa Kwesi Sonsomir Fiifi-Yankson Dorcas Ahulu Daniel Anning Gyawu Dennis Afful Yorke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 2017年第2期82-84,共3页
We reported a case of a 30-year-old man who reportedly sustained electrical burns and fell from a high voltage electric pole about 50 meter high onto a metal that caused impalement injury. In addition, he sustained fu... We reported a case of a 30-year-old man who reportedly sustained electrical burns and fell from a high voltage electric pole about 50 meter high onto a metal that caused impalement injury. In addition, he sustained full-thickness burns of the right upper limb (7%), the right hemithorax, the perineum (sparing the penis), the anterior abdominal wall and the lateral aspect of both thighs. There was 43% burned surface area in total.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revealed a slender curved object extending from his perineum into the pelvis. The management of this case was a challenging one which was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lement INJURY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BURNS perineum PELVIS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Perineum Elasticity and Pubic Bone-Perineal Critical Distance with a Novel Tactile Probe: Results of an Intraobserver Reproducibility Study
2
作者 Justin S. Brandt Todd Rosen +2 位作者 Heather Van Raalte Viktors Kurtenos Vladimir Egorov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0年第4期493-503,共11页
Background: Tactile imaging provides biomechanical mapping of soft tissues. Objective biomechanical and anatomical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tructures within the vagina and pelvis may allow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ackground: Tactile imaging provides biomechanical mapping of soft tissues. Objective biomechanical and anatomical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tructures within the vagina and pelvis may allow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linical tool that could assist with clinical decisions regarding obstetrical procedures and mode of delivery. Objective: To assess intraobserver reproducibility of measurements of perineal elasticity and pubic bone-perineal critical distance with a novel tactile probe in pregnant women. Methods: An Antepartum Tactile Imager (ATI) was designed with a vaginal probe resembling a fetal skull. The probe comprises 128 tactile sensors on a double curved surface and measures 46 mm in width and 72 mm in length. The probe has a motion tracking sensor that allows acquisition of 3D tactile images. There were two arms of the study. In the first arm, biomechanical mapping of the perineum and pelvic bone location was performed in 10 non-pregnant women for purposes of demonstrating safety and feasibility. In the second arm, biomechanical mapping was performed in 10 pregnant women to explore intraobserver reproducibility. Each subject had two standardized examinations over 3 - 5 minutes by the same observer. Examination comfort and pain levels were assessed by post-procedure survey. Reproducibility was analyzed by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CC)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and Bland-Altman plots. Bias and the 95% limits of agreement were also calculated. Results: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arm of the study demonstrated high degree of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and reliable acquisition of tactile signals. In the reproducibility arm, 10 pregnant women were recruited at mean gestational age of 34.2 ± 6.5 weeks. The mean perineum elasticity (Young’s modulus, E) was 9.8 ± 5.9 kPa, and the mean pubic bone-perineal critical distance (D) at 20 kPa load was 34.6 ± 6.2 mm. The ICC was 0.9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91, 0.99] and 0.82 [CI 0.44, 0.95] for E and D respectively, consistent with excellent intrarater agreement. The bias and the 95% limits of agreement of E were -6.3% and -29.4% to +16.7%, respectively. The bias and the 95% limits of agreement of D were -2.6% and -25.3% to +20.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tactile imaging data obtained in the study reproducibly characterized perineal elasticity and pubic bone-perineal critical distance.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is tool in clinical settings is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NEAL ELASTICITY Tactile Imaging Elastography ANTEPARTUM Predictive Model Delivery Mode perineum Maternal Birth Trauma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对初产妇分娩出血量、会阴损伤及分娩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梅 张运彩 +1 位作者 刘琳娜 徐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07-311,316,共6页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对初产妇分娩出血量、会阴损伤、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拟在本院接受无痛分娩的初产妇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对初产妇分娩出血量、会阴损伤、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拟在本院接受无痛分娩的初产妇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比较两组出血量、产程、会阴损伤情况、简化版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及舒适度。结果:干预组产后2h(185.96±13.47ml)、24h(216.15±21.09ml)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243.11±25.53ml、291.66±29.25ml),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会阴损伤情况较对照组轻,SF-MPQ量表视觉模拟评分(3.15±0.88分)、疼痛分级指数(16.32±2.57分)、疼痛强度(1.83±0.45分)均低于对照组(4.67±1.12分、20.81±5.09分、2.47±0.62分),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能够减少初产妇分娩出血量和会阴损伤,减轻初产妇疼痛,提高身心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无痛分娩 计划行为理论 接生手法 分娩出血量 会阴损伤 分娩疼痛
下载PDF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会阴疼痛2例
4
作者 院海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本文报告2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后,出现会阴一过性疼痛症状,在没有任何处理情况下,症状很快自行消失。本文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推荐的判定关联性五项原则,判定会阴疼痛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 本文报告2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后,出现会阴一过性疼痛症状,在没有任何处理情况下,症状很快自行消失。本文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推荐的判定关联性五项原则,判定会阴疼痛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关联性为“肯定”。通过查阅文献,对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会阴疼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与患者本身的性激素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血药浓度关系密切。因此,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使用时,在保障应用效果的情况下尽量低剂量,选用溶媒稀释后缓慢静推,年轻女性和用药后30 min是关注重点。研究者应尽快探索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会阴疼痛之间的关系和相关机制,研究何种用药途径、剂量、浓度、速度能更好地避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实现临床用药目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会阴 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下载PDF
会阴3D超声检查对初产妇阴道分娩后盆膈裂孔形态变化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贾磊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采用会阴3D超声检查测量初产妇阴道分娩后盆膈裂孔形态变化情况,并评估其预测盆腔脏器脱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12例(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未育且无生产史女性84例(对照... 目的采用会阴3D超声检查测量初产妇阴道分娩后盆膈裂孔形态变化情况,并评估其预测盆腔脏器脱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12例(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未育且无生产史女性8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随访1年盆腔脏器脱垂发生比例、盆膈裂孔各项参数(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及盆膈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及杨氏模量。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研究组各参数对盆腔脏器脱垂的预测效能。结果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与对照组、脱垂亚组和未脱垂亚组受试者盆膈裂孔各项参数及肛提肌厚度、左右侧杨氏模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645~37.69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下,产后6周研究组受试者经会阴3D超声检查获得的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厚度、左右侧杨氏模量预测盆腔脏器脱垂的cut-off值分别为5.15 cm、3.45 cm、14.99 cm^(2)、0.47 cm、22.15 kPa、20.05 kPa(P<0.05),在缩肛状态下,上述各项指标预测盆腔脏器脱垂的cut-off值分别为4.31 cm、3.39 cm、13.83 cm^(2)、0.68 cm、31.17 kPa、28.34 kPa(P<0.05),而在Valsalva状态之下,上述的各项指标预测盆腔脏器脱垂的cut-off值分别为5.47 cm、4.08 cm、16.82 cm^(2)、0.57 cm、26.88 kPa、25.02 kPa(P<0.05)。结论初产妇阴道分娩后经会阴3D超声检查可准确反映盆膈裂孔形态变化,并可为产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预测及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产道 产次 骨盆底 会阴 成像 三维 超声检查 盆腔器官脱垂 预测
下载PDF
Fournier坏疽临床诊断和综合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孔祥力 石凯 +3 位作者 张喜 薛岩 洪雷 张修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手术结果等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手术结果等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42岁,因会阴、阴囊和肛周感染13 d入院。既往史,急性髓系白血病10个月,于当地医院行化疗8个疗程。腹部CT提示,左侧腹股沟区软组织增厚,密度增高浑浊。血常规,白细胞23.99×10^(9)L^(-1)。创面分泌物培养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专科检查,患者阴囊和左臀部近肛门处皮肤坏死,色黑,质硬,坏死皮肤周围溶解,与基底及周围正常皮肤分离,可见少量脓性渗出,无明显异味,创面周围皮肤红肿明显;肛门指诊无出血,未探及窦道。患者入院后当天行急诊清创手术,术后予以换药和多次留置简易负压后行会阴部皮瓣修复及皮肤移植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功能正常,无并发症。结论:Fournier坏疽起病急且进展快,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感染范围与疾病进展不一致。确诊主要依靠术中探查。反复多次的根治性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该病预后较好,复发率低,术后仍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NIER坏疽 坏死性筋膜炎 负压治疗 会阴部 皮肤移植 皮瓣修复
下载PDF
侧卧位体位干预在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位不正产妇中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7
作者 周丽英 张逢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 探讨侧卧位体位干预在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位不正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位不正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待产观察,观察组采用侧卧位... 目的 探讨侧卧位体位干预在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位不正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位不正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待产观察,观察组采用侧卧位体位干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会阴撕裂和侧切情况、分娩舒适度及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78.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剖宫产率2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573.34±42.17)、(75.45±11.68)、(648.79±53.21)min,短于对照组的(601.11±43.95)、(93.21±15.45)、(694.32±65.76)min(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会阴撕裂情况及会阴侧切发生率均更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分娩舒适更优(P<0.05)。两组产后出血、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体位干预在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位不正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位不正 体位干预 分娩结局 产程 会阴撕裂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维超声测量AOP和HPD在异常产程中指导分娩策略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李璐 谭烨 吴春晓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测量胎头进展角(AOP)和胎头下降距离(HPD)在异常产程中指导分娩策略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测量胎头进展角(AOP)和胎头下降距离(HPD)在异常产程中指导分娩策略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观察组给予三维超声监测指导分娩,对照组给予传统阴道指检指导分娩。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的差异,同时分析观察组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妇宫口扩张4 cm、宫口扩张4 cm后2 h时胎头方向角(HD)、AOP、HPD和中线角度(ML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产妇阴道分娩的价值。分析观察组阴道分娩超声参数与分娩时长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比例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总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宫口扩张4 cm时、宫口扩张4 cm后2 h时AOP分别为(114.45±11.02)°、(126.64±13.32)°,均高于剖宫产产妇[(101.43±9.98)°、(115.29±12.82)°],宫口扩张4 cm后2 h时HPD为(26.76±4.43)mm,低于剖宫产产妇[(30.10±4.1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扩张4 cm时AOP预测阴道分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宫口扩张4 cm后2 h时AOP和HPD预测阴道分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和0.728;阴道分娩产妇宫口扩张4 cm时AOP与分娩时长呈负相关(P<0.05),宫口扩张4 cm时HPD与分娩时长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三维超声测量在异常产程中指导分娩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的优点,同时AOP和HPD参数在预测阴道分娩方面有一定价值,且与分娩时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胎头进展角 胎头下降距离 异常产程
下载PDF
减张保护会阴术式在分娩难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骆珍珍 戴璟璟 张勤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26-428,433,共4页
目的 探讨减张保护会阴术式在阴道分娩产妇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阴道分娩的难产产妇14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保护会阴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7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保护会阴方式,观察组... 目的 探讨减张保护会阴术式在阴道分娩产妇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阴道分娩的难产产妇14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保护会阴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7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保护会阴方式,观察组使用减张保护会阴术式。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术后会阴损伤情况、会阴疼痛情况、新生儿与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性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状况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1%、9.5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7%、23.29%(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性欲望、性行为、性生活质量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减张保护会阴术式在阴道分娩产妇难产中应用能有效改善产妇的会阴损伤及疼痛状况,降低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改善产妇性功能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产 阴道分娩 减张保护会阴术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盆底功能关系的应用价值研究
10
作者 赵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盆底功能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每组各80例,另取同期进行健... 目的:探讨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盆底功能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每组各80例,另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于产后6~8周采用GE Voluson S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健康女性于体检时进行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盆底功能各项超声参数,比较三组女性不同状态下的盆底超声参数差异。结果:静息状态时,剖宫产组、阴道顺产组产妇尿道倾斜角小于对照组,阴道顺产组产妇尿道倾斜角小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971,P<0.05)。Valsalva状态时,三组女性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宫颈外口位置、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倾斜角、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及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8.883、803.493、391.602、223.600、100.175、172.614、165.113、41.806,P<0.05)。阴道顺产组产妇膀胱脱垂率、漏尿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04、7.910,P<0.05)。结论:分娩对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产妇分娩后的盆底结构,其中阴道顺产分娩较剖宫产的盆底结构超声参数异常更明显,与盆底结构及功能损伤存在密切联系,可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盆底超声检查 分娩方式 盆底功能 静息状态 Valsalva状态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产检中预测足月分娩时机和方式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曾美玲 张莹 韩春霞 《医师在线》 2024年第7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腹部超声+会阴超声)检查预测足月分娩时机和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8月在佛山顺德爱博恩妇产医院建档产检并进行分娩的5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实际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48)和剖宫产组(n=9)。...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腹部超声+会阴超声)检查预测足月分娩时机和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8月在佛山顺德爱博恩妇产医院建档产检并进行分娩的5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实际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48)和剖宫产组(n=9)。所有孕妇在孕后期进行腹部超声+会阴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监测指标对分娩时机和方式进行预测和干预,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临产时间和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主要监测指标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各监测指标对实际分娩方式无显著影响(P>0.05),各监测指标联合预测顺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5);根据腹部超声+会阴超声检查结果预测分娩孕周均与实际分娩孕周相符,准确度为100%,预测分娩方式的准确度为91.38%,根据腹部超声+会阴超声预测结果进行干预的得当率为92.98%。结论床旁超声监测胎头下降距离、胎头-会阴距离、产程进展角和宫颈长度可以作为联合预测顺产的重要参考指标。各指标联合分析对临床预测分娩时机和选择分娩方式有指导作用,在预防产科紧急手术和控制分娩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超声+会阴超声 分娩方式 产程进展角 胎头-会阴距离
下载PDF
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
12
作者 谭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3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体位分娩)和研究组(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自由...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3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体位分娩)和研究组(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每组各69例,观察两组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Ⅰ度会阴裂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Ⅱ度会阴裂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联合自由体位分娩能够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降低会阴裂伤程度、侧切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会阴接生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 产程
下载PDF
会阴无保护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用于初产妇阴道分娩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薇 李海鸿 +2 位作者 魏兰香 张翰儒 于英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5期2017-202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会阴无保护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e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中关... 目的:系统评价会阴无保护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e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中关于会阴无保护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会阴无保护联合硬膜外镇痛分娩可降低会阴Ⅰ度裂伤[OR=0.63,95%CI(0.50,0.80),P<0.000 1]、会阴Ⅱ度裂伤[OR=0.38,95%CI(0.28,0.52),P<0.000 01]发生率;缩短第二产程[MD=-5.02,95%CI(-6.69,-3.34),P<0.000 01];减少产后0度盆底脱垂的发生[OR=1.81,95%CI (1.35,2.44),P<0.000 1],尤其Ⅱ度脱垂[OR=0.19,95%CI(0.12,0.30),P<0.000 01];减少产后伤口愈合[OR=0.37,95%CI(0.21,0.68),P=0.001]、产褥感染[OR=0.35,95%CI(0.18,0.69),P=0.002]、产后尿潴留[OR=0.43,95%CI(0.23,0.82),P=0.01]、产后疼痛[OR=0.22,95%CI(0.09,0.55),P=0.001]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会阴无保护接生联合硬膜外镇痛可以减少会阴裂伤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产后盆底脱垂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无保护 硬膜外镇痛 初产妇 META分析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erineal Wound Model in Teaching Midwife Interns
14
作者 Chunrong Yang Lili Zhang +1 位作者 Duomei Ren Meirong Ti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3年第3期24-27,共4页
Objective: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erineal wound model in teaching midwife interns.Methods:The research subjects in this study were 40 midwife interns who enrolled in our hospita... Objective: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erineal wound model in teaching midwife interns.Methods:The research subjects in this study were 40 midwife interns who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2,which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consisted of 20 interns,taught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and a research group(consisted of 20 participants,taught with the perineal wound model)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outcomes of thes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the intern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more satisfied towards the teaching metho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Applying the perineal wound model in teaching midwife interns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examination achievements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which bring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wife intern perineum wound Examination results Teaching satisfaction
下载PDF
腹盆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CT特征
15
作者 孙侠 张璇 +2 位作者 罗成华 郭勇 赵殿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57,59,共5页
目的分析腹盆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增强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腹盆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增强CT表现,定量评估肿瘤的强化特征。结果12例病灶最大径10.1~... 目的分析腹盆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增强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腹盆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增强CT表现,定量评估肿瘤的强化特征。结果12例病灶最大径10.1~31.7 cm,平均(15.7±6.7)cm。11例跨盆膈生长,病灶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CT平扫病灶密度明显低于肌肉,增强扫描不均匀渐进性强化,高密度区动脉期11例呈轻微或轻度强化,静脉期10例呈轻中度强化,低密度区12例两期均呈轻微或轻度强化。10例可见分层征或漩涡征。8例可见明显强化的小血管影。结论腹盆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年轻女性发现跨盆膈生长肿物,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多见分层征或漩涡征及明显强化的小血管影,认识以上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瘤 腹盆部肿瘤 会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不同会阴保护法在阴道分娩顺产接生时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倩倩 王月旺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会阴保护方式应用于阴道分娩顺产接生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阴道分娩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会阴保护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会阴保护,观察组予以无保护会阴接生。比较两组的会阴裂伤... 目的探讨两种会阴保护方式应用于阴道分娩顺产接生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阴道分娩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会阴保护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会阴保护,观察组予以无保护会阴接生。比较两组的会阴裂伤情况、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产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裂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当天、产后48 h、出院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顺产接生中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有利于降低会阴裂伤的发生率,减轻产后疼痛,降低产后出血,缩短产程,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会阴接生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产后疼痛 会阴裂伤
下载PDF
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会阴疝1例
17
作者 王文秀 陈运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5-1535,共1页
患者女,40岁,3个月前用力排便时发现右侧大阴唇处出现包块,逐渐增大伴右下腹坠胀不适1个月,平卧时可缩小或消失,无发热、尿失禁、便秘等;1周前外院体检发现“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并经腹腔镜予以切除;孕1产1,7年前足月顺产一活胎;无特... 患者女,40岁,3个月前用力排便时发现右侧大阴唇处出现包块,逐渐增大伴右下腹坠胀不适1个月,平卧时可缩小或消失,无发热、尿失禁、便秘等;1周前外院体检发现“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并经腹腔镜予以切除;孕1产1,7年前足月顺产一活胎;无特殊家族史。查体:腹部见局限性瘢痕;经产型外阴;站立位时于右侧大阴唇处扪及5 cm×2 cm包块,质软、有波动感,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平卧位下局部推送后包块消失,瓦尔萨尔瓦动作下包块再现。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经会阴超声:站立位时右侧大阴唇深面见5.6 cm×2.5 cm疝囊样结构,位于会阴浅横肌前方、膀胱底与阴道右侧壁及直肠前壁之间,向上以宽约0.6 cm通道与盆腔相通,其内见网膜样结构自盆腔突入,周围伴不规则无回声暗区(图1A、1B),以探头加压后见内容物回纳至盆腔(图1C),蹲立位瓦尔萨尔瓦动作下再次突入囊腔(图1D);CDFI显示囊壁存在血流信号,无回声暗区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前会阴疝。行会阴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经超声引导定位疝囊,其内未见内容物,疝口自膀胱与阴道外侧之间通向会阴。术后病理:良性囊壁,符合疝囊壁改变。临床诊断:会阴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与MRI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淑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过程中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名女性纳...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过程中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名女性纳入对照组,均接受MRI与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结合临床综合诊断结果进行判断,盆底超声与MRI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准确率分别为92.00%和96.00%,差异不显著(P>0.05)。经MRI检查,研究组膀胱颈、肛管直肠连接以及子宫颈下降距离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超声影像比较,研究组静息、张力以及缩肛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肛提肌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子宫后位疾病发生率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与MRI检查对该疾病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均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盆底功能与结构,但是三维超声操作更为简便,且费用更低,所以临床可将该方法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 经会阴三维超声 MRI检查 盆底超声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应用虎杖水煎液治疗会阴部创面疗效分析
19
作者 周强 张连杰 +3 位作者 唐乙 胡卫敏 赵烨德 肖仕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虎杖水煎液治疗会阴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4例易性症性别重置术后会阴部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实验组给予虎杖水煎液换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 目的:探讨应用虎杖水煎液治疗会阴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4例易性症性别重置术后会阴部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实验组给予虎杖水煎液换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换药治疗,换药后均采用支被架下暴露疗法。换药期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大小变化、创面分泌物附着时长、住院时长、创面愈合时间、换药疼痛感受情况、不良反应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创面分泌物附着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换药疼痛程度整体轻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创面无湿疹样皮炎症状发生,所有患者均未进行二次手术;对照组有4例患者产生湿疹样皮炎症状,有3例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结论:应用虎杖水煎液治疗会阴部创面,可加快愈合速度,减少创面分泌物附着时长,降低二次手术干预创面的可能性,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会阴部创面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会阴 创面修复 中药外洗液 暴露疗法
下载PDF
改良包扎法在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周陈 王雪山 +2 位作者 王进 马艳 陈德广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4期271-275,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包扎法在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39例烧伤患者(均包含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包扎方法将其分为改良包扎组(20例)... 目的 探讨改良包扎法在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39例烧伤患者(均包含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包扎方法将其分为改良包扎组(20例)和传统包扎组(19例)。改良包扎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后依次覆盖银离子抗菌敷料、无菌干纱布及自制可拆卸分体式开裆裤样敷料固定件包扎固定;传统包扎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后覆盖银离子抗菌敷料包扎固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感染情况、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愈后皮肤瘢痕评分及治疗费用。结果 改良包扎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感染例数及换药次数均明显少于传统包扎组(t=7.653、8.416,P=0.006、P<0.001),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包扎组(t=3.795,P<0.001),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包扎组(t=4.269,P <0.001),治疗费用与传统包扎组无明显差异(Z=-0.927,P=0.365)。结论 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创面采用自制可拆卸分体式开裆裤样敷料固定件进行包扎固定,可有效减少创面感染风险及换药次数,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愈后皮肤瘢痕增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扎 臀部 会阴部 创面 烧伤 瘢痕增生 可拆卸分体式开裆裤样敷料固定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