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XIN1和Periostin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预后或复发的相关研究
1
作者 侯海侠 刘忠杰 +2 位作者 贾卫静 杜素果 李桂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2612-2615,共4页
目的探讨体轴发育抑制因子(AXIN1)和骨膜蛋白(Periost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预后或复发的关系以及其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到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4例为对... 目的探讨体轴发育抑制因子(AXIN1)和骨膜蛋白(Periost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预后或复发的关系以及其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到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4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者为复发组(29例),未复发者为未复发组(49例)。采集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试人员的血清,并检测血清中AXIN1和Perio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相关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AXIN1和Periostin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清AXIN1和Periostin蛋白表达水平、雌二醇水平、孕酮水平、促卵泡激素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XIN1和Periostin蛋白表达水平与雌二醇水平、孕酮水平、促卵泡激素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AXIN1和Periostin蛋白单向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灵敏度分别为97.48%和93.50%,特异度分别为95.29%和96.01%。AXIN1和Periostin蛋白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预测的灵敏度96.55%,特异度为95.92%,准确度为96.15%。结论血清AXIN1和Periostin蛋白的检测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轴发育抑制因子 骨膜蛋白 子宫内膜异位症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在指导低位直肠癌的安全保肛距离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江敏 蒋世海 +5 位作者 唐华 刘桂 吕永昌 韦永焦 李雪婷 刘晶晶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26-1328,13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在指导低位直肠癌的安全保肛距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接受直肠癌保肛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保肛术下切缘长度分为3 cm组和4 cm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eriostin蛋... 目的:探讨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在指导低位直肠癌的安全保肛距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接受直肠癌保肛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保肛术下切缘长度分为3 cm组和4 cm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患者术前血清Periostin蛋白表达情况;ROC曲线分析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1年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且4 cm组低于3 cm组(P<0.05);中低分化、浸润型/溃疡型、肿瘤分期Ⅲ~Ⅳ期、浸润程度T3~T4、局部复发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分别高于高分化、肿块型、肿瘤分期Ⅰ~Ⅱ期、浸润程度T1~T2、未局部复发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预测术后1年局部复发的截断值为59.80 ng/mL,曲线下面积为0.948。结论: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与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情况密切相关,对患者手术保肛距离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periostin蛋白 保肛术 安全手术切缘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periost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汆 丁志坚 +3 位作者 朱傲霜 刘小宇 马玲娣 王芳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periostin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析periost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不稳...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periostin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析periost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和52例健康体检者血浆perios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periostin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血浆periostin蛋白水平除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无显著性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冠心病患者血浆periostin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3,P<0.01)。结论血浆periostin蛋白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periostin蛋白水平增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病危险的一个生物指标。冠心病患者血浆periost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正相关,periostin很有可能通过血管生长调节等途径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及不稳定性进而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浆periostin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1
4
作者 凌琳 承艳 +1 位作者 康丽娜 徐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Periostin蛋白水平,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分析两组间...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Periostin蛋白水平,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分析两组间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或P<0.001)。高敏C反应蛋白(r=0.232,P<0.05)和Periostin蛋白水平(r=0.624,P<0.001)随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增高而升高,呈正相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Periostin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223,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显著增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的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敏C反应蛋白 periostin蛋白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SFRP2与Periostin的相互作用在瘢痕疙瘩形成机制中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珍祥 袁顺宗 +2 位作者 陶熹 李世荣 吴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199-201,207,共4页
目的利用pull-down技术验证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FRP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2)和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Osteoblast-specific factor2)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带HA标签的Periostin融合蛋白(HA-... 目的利用pull-down技术验证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FRP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2)和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Osteoblast-specific factor2)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带HA标签的Periostin融合蛋白(HA-Periostin)的重组载体pCMV-HA-Periostin,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和表达带Myc标签的融合蛋白(Myc-SFRP2)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HA-SFRP2,单独或共转染人293细胞,利用pull-down技术验证Periostin与SFRP2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CMV-HA-Periostin,与抗Myc单克隆抗体沉淀Myc-SFRP2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可以检测到HA-Periostin的表达。通过体外蛋白质结合实验证实了Periostin与SFRP2间的相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带HA标签的Periostin融合蛋白(HA-Periostin)的重组载体,利用pull-down技术证实了Periostin与SFRP2间的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相关蛋白基因 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 相互作用
下载PDF
Periostin过表达诱导人胃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滨 汪丽燕 蒋欢欢 《胃肠病学》 2013年第12期728-732,共5页
前期研究发现periostin过表达可增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对顺铂和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抵抗能力。目的:探讨periostin过表达诱导人胃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可能机制。方法:Periostin稳转组和空载体稳转组SGC-7901细胞分别以5... 前期研究发现periostin过表达可增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对顺铂和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抵抗能力。目的:探讨periostin过表达诱导人胃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可能机制。方法:Periostin稳转组和空载体稳转组SGC-7901细胞分别以5μmol/L顺铂或10μmol/L 5-Fu处理24 h或不予化疗药物处理,其中periostin稳转组在化疗药物处理前可接受或不接受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1μmol/L)预处理30 min。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总Akt、磷酸化Akt(p-Akt)、p5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eriostin稳转组SGC-7901细胞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空载体稳转组,两组间总Akt无明显差异。在经顺铂或5-Fu处理的各组SGC-7901细胞中,periostin稳转组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空载体稳转组,而MK-2206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periostin对p53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的凋亡保护效应。结论:通过激活Akt通路抑制p53表达可能是periostin过表达诱导人胃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机制之一,有望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eriostin 胃肿瘤 AKT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细胞凋亡 抗药性 肿瘤
下载PDF
胃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Periostin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科 王晓光 +2 位作者 金志明 李宁 闫金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4-86,90,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Periost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唐山市中医医院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及血清,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标本。所有患者按病例临床因素分类,包括年...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Periost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唐山市中医医院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及血清,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标本。所有患者按病例临床因素分类,包括年龄、性别、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理分级,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eriostin蛋白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胃癌患者及正常患者血清中Periostin蛋白的含量。结果 ELISA法检测发现胃癌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为46.7±6.4 ng/ml,而健康人群的Periostin蛋白水平为23.1±4.5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4,P<0.05);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显示胃癌患者癌组织Periostin蛋白阳性率为(73.2±5.4)%,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33.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2,P<0.05);Ⅲ~Ⅳ期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为64.9±6.3 ng/ml,Ⅰ~Ⅱ期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为41.6±4.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7,P<0.05);Periostin蛋白在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7.8%,Ⅰ~Ⅱ期患者阳性率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4,P<0.05);根据浸润程度分级:T3~T4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为61.9±6.6 ng/ml,T1~T2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为44.6±3.7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4,P<0.05);Periostin蛋白在T3~T4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2%,T1~T2患者阳性率为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为65.2±4.3 ng/ml,无转移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水平为42.6±3.2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3,P<0.05);Periost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0.8%,无转移患者阳性率为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6,P<0.05)。结论 Periostin蛋白在胃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一定程度与病情呈正比,Periostin蛋白是一种可预测胃癌发生、病变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periostin蛋白 免疫组化 肿瘤浸润
下载PDF
血浆Periostin蛋白、嗜铬粒蛋白A、可溶性Sema 4D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和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玉霞 陈浩 +3 位作者 张鸿 王会芹 李健 聂贤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2514-2518,共5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中Periostin蛋白、嗜铬粒蛋白A(chromaffin grain pro-tein A,Cg A)、可溶性Sema 4D(sSema 4D)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正定县人民...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中Periostin蛋白、嗜铬粒蛋白A(chromaffin grain pro-tein A,Cg A)、可溶性Sema 4D(sSema 4D)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正定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4例DCM CHF病人,根据Weber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受试者分为心功能轻度损害组(n=70),心功能中至重度损害组(n=84),正常对照组(n=50)。收集三组的临床资料,检测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相关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各组血浆Periostin蛋白、Cg A、sSema 4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功能越差,血清Periostin蛋白、Cg A、sSema 4D水平逐渐增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逐渐增高,对照组Periostin蛋白、Cg A、sSema 4D、LVEDD、LVESD、LAD、NT-proBNP、TGF-β1分别为(75.49±8.71)ng/L、(62.25±6.32)μg/L、(427.25±82.19)ng/L、(49.25±4.62)mm、(27.75±5.87)mm、(45.22±5.74)mm、(1125.82±33.27)ng/L、(8.87±4.36)μg/L,心功能轻度损害组分别为(88.04±15.76)ng/L、(146.12±11.17)μg/L、(707.01±81.36)ng/L、(52.12±3.14)mm、(33.01±4.67)mm、(35.72±4.22)mm、(3872.31±621.4)ng/L、(44.17±5.34)μg/L,心功能中至重度损害组分别为(112.64±11.92)ng/L、(366.62±28.22)μg/L、(1087.51±81.27)ng/L、(57.74±4.83)mm、(37.01±7.33)mm、(49.79±4.72)mm、(7891.40±917.62)ng/L、(64.29±8.72)μg/L,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stin蛋白、Cg A、sSema 4D与LVEDD、LVESD、LAD、NT-proBNP、TGF-β1等和心室重构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高水平Periostin蛋白、Cg A、TGF-β1以及高血压、冠心病是左室重构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低水平sSema 4D是左室重构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DCM CHF病人血浆Periostin蛋白、Cg A、sSema 4D水平与心功能水平和心室重构关系密切,可能为DCM病人心衰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periostin蛋白 嗜铬粒蛋白A 可溶性Sema 4D
下载PDF
Periostin在牙周膜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丁瑞霞 王慧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5-638,共4页
Periostin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由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泌。在骨膜及纤维结缔组织中表达,参与骨修复过程,有促进成骨及胶原纤维形成作用。在牙齿发育的帽状期及钟状期和牙齿萌出过程中,Periostin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牙周膜... Periostin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由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泌。在骨膜及纤维结缔组织中表达,参与骨修复过程,有促进成骨及胶原纤维形成作用。在牙齿发育的帽状期及钟状期和牙齿萌出过程中,Periostin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牙周膜的修复再生中。Periostin还是机械应力下骨和牙周膜改建过程中的重要局部促进因素。本文就Periostin在牙周膜作用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stin 细胞外基质蛋白 牙周膜
下载PDF
人参皂苷对心衰大鼠Periostin蛋白及TGF-β信号通路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景雅婷 郑娴 王凤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心衰大鼠Periostin蛋白及TGF-β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衰组、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西药组等5组。每组20只。手术诱导心衰模型,手术方法为缩窄腹主...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心衰大鼠Periostin蛋白及TGF-β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衰组、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西药组等5组。每组20只。手术诱导心衰模型,手术方法为缩窄腹主动脉,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大鼠一般形态及检测每组大鼠的心肌组织中periostin蛋白及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Periostin蛋白含量表达:与心衰组比较,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Periostin蛋白表达降低明显(P〈0.05),西药组和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Periost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GF-β1蛋白含量:心衰组和对照组的TGF-β1蛋白含量对比显著升高(P〈0.01);和心衰组对比,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西药组的TGF-β1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人参皂苷Rb1能够通过影响心肌组织periostin蛋白的表达,抑制TGF-β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心衰大鼠心室重构,防治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心衰 periostin蛋白 TGF-Β信号通路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邢文 张莹 +1 位作者 丁丁 王德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的浓度,研究其与心脏重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入住我科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90例,其中NYHAⅡ级(A)组44例,NYHAⅢ级(B)组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eriostin...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的浓度,研究其与心脏重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入住我科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90例,其中NYHAⅡ级(A)组44例,NYHAⅢ级(B)组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eriostin蛋白浓度,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相关参数,分析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浓度与心脏重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NYHAⅢ级组中心脏重构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质量指数(LVMI)、血清NT-ProB NP浓度等与NYHAⅡ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NYHAⅢ级组血清Periostin蛋白浓度(49.13±8.54)ng/L高于Ⅱ级组(45.02±9.30)ng/L,P<0.05;血清Periostin蛋白浓度与心脏重构相关参数呈正相关[r(PWT)=0.403,r(IVSd)=0.428,r(LVDd)=0.384,r(LVMI)=0.419,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LVEF)=-0.383,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eriostin蛋白浓度越高,提示心脏重构越明显,心力衰竭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重构 periostin蛋白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免疫共沉淀-蛋白测序技术验证Periostin和SFRP2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作者 陶熹 王珍祥 +2 位作者 袁顺忠 李世荣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078-2080,共3页
目的验证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FRP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2)和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osteoblast-specific factor2)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分别构建重组载体pCMV-Myc-SFRP2和pCMV-HA-Periostin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共转染HE... 目的验证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FRP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2)和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osteoblast-specific factor2)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分别构建重组载体pCMV-Myc-SFRP2和pCMV-HA-Periostin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共转染HEK293细胞,抗Myc单克隆抗体沉淀Myc-SFRP2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进行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切下目的条带,利用HPLC-Chip/MS纳流液质联用技术进行肽序列分析,经SpectrumMill搜索Swissport数据库后鉴定蛋白质。结果经HPLC-Chip/MS纳流液质联用技术分析,免疫沉淀复合物内可检测出Periostin的表达。结论Peri-ostin与SFRP2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共沉淀 相互作用 SFRP2 periostin 瘢痕疙瘩
下载PDF
血清Periostin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亚 李民凤 《心脏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6-159,16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Periostin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n=108),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50),采用EL... 目的探讨血清Periostin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n=108),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50),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入院时血清Periostin蛋白和HGF水平。按随访结果是否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A组(无心血事件,n=50)和B组(有心血管事件,n=5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定预测价值。结果B组血清Periostin蛋白和HGF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且A和B两组血清Periostin蛋白和H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Periostin蛋白和HGF为C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Periostin=103.31 ng/L,HGF=901.72 pg/ml为切点的预测: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为0.915,灵敏度为92.98%,特异性为92.16%。结论血清Periostin蛋白与HGF水平的升高,可作为C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靠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periostin蛋白 肝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心衰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过表达Periostin蛋白对内皮前体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瑶 高涌 余朝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Periostin蛋白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对内皮前体细胞(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小鼠骨髓中获取EPCs,并进行鉴定。采用Oligos设计获得目的基因,构建慢病毒载体LV5/Periostin。慢病毒感染EP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感染细胞绿... 目的:构建Periostin蛋白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对内皮前体细胞(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小鼠骨髓中获取EPCs,并进行鉴定。采用Oligos设计获得目的基因,构建慢病毒载体LV5/Periostin。慢病毒感染EP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感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eriostin蛋白表达情况。CCK-8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检测被感染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被感染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被重组慢病毒感染的EPCs明显表达GFP;过表达慢病毒组细胞增殖活性较阴性对照组低,而凋亡细胞较阴性对照组多(P<0.05);过表达慢病毒组细胞的迁移率较空白对照组细胞高,侵袭细胞数目较多(P<0.05)。结论:可以从小鼠骨髓中成功分离和培养EPCs,过表达Periostin蛋白会降低EPCs体外增殖的活性,促进其凋亡;但会增加EPCs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stin蛋白 内皮前体细胞 慢病毒载体 小鼠
下载PDF
Matricellular proteins as possible biomarkers for early brain injury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被引量:20
15
作者 Hidenori Suzuki Hirofumi Nishikawa Fumihiro Kawakit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175-1178,共4页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emains devastating,and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poor outcome is early brain injury(EBI).In clinical settings,as a surrogate marker of EBI,loss of consciousness at ictus,p...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emains devastating,and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poor outcome is early brain injury(EBI).In clinical settings,as a surrogate marker of EBI,loss of consciousness at ictus,poor initial clinical grades,and some radiographic findings are used,but these markers are somewhat subjective.Thus,it is imperative to find biomarkers of EBI that have beneficial pro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In our opinion,an ideal biomarker is a molecule that is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oth EBI and subsequently developing 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being a therapeutic target,and can be measured easily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an acute stage.A good candidate of such a biomarker is a matricellular protein,which is a secreted,inducible and multifunctional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There are many kinds of matricellular proteins reported,but only tenascin-C,osteopontin,galectin-3 and periostin are reported relevant to EBI and DCI.Reliable biomarkers of EBI may stratify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atients into categories of risk to develop DCI,and allow objective monitoring of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for EBI and earlier diagnosis of DCI.This review emphasizes that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matricellular proteins as an avenue for biomarker discovery is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rker early brain injury galectin-3 matricellular protein osteopontin periosti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tenascin-C
下载PDF
血浆Periostin蛋白和NT-proBNP联合血清Hcy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晓铮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9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骨膜(Periostin)蛋白、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评估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确诊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研究组... 目的 探讨血浆骨膜(Periostin)蛋白、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评估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确诊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本院同期经体检确认健康的8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Periostin蛋白、NT-proBNP、血清Hcy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前后,研究组血浆Periostin蛋白、NT-proBNP和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Periostin蛋白、NT-proBNP及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后,研究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患者的血浆Periostin蛋白、NT-proBNP、血清Hcy水平均高于病情稳定患者,且心脏不良事件中死亡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再入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Periostin蛋白、NT-proBNP及血清Hcy水平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预测远期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浆骨膜蛋白 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同型半胱氨酸 预后评估
下载PDF
Periostin蛋白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预后价值
17
作者 戎成振 卢家忠 +4 位作者 杨静静 吕新才 张标 潘登月 潘强强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Periostin蛋白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预后价值。方法将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21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合并心房颤动组(HF-AF)... 目的探讨Periostin蛋白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预后价值。方法将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21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合并心房颤动组(HF-AF)计110例,及窦性心律组(HF-SR)计102例。比较两组血清Periosti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eriostin蛋白表达水平的诊断价值,并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HF-SR组比较,HF-AF组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数值低,总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肽酶、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脑钠肽、血清Periostin蛋白数值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F-SR组中Periostin水平与舒张压(P<0.05)、NYHA分级(P<0.05)、脑钠肽(P<0.01)呈正相关,与LVEF(P<0.05)呈负相关性。HF-AF组中,Periostin与舒张压(P<0.05)、高血压(P<0.05)、NYHA分级(P<0.05)、脑钠肽(P<0.01)、谷丙转氨酶(P<0.05)、γ-谷氨酰转肽酶(P<0.05)、脑钠肽(P<0.01)呈正相关,与LVEF(P<0.01)、eGFR(P<0.01)呈负相关;ROC曲线在临界值为42.53 ng/L时Periostin诊断HF-SR的AUC为0.721(0.666~0.78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69%、77.98%,Periostin诊断HF-AF的AUC为0.847(0.789~0.902),临界值为46.33 ng/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34%、83.21%。Hanley-McNeil分析显示诊断HFAF的AUC明显高于诊断HF-SR(P<0.05)。血清Periostin水平(OR=2.358,95%CI为1.058~4.827)、NYHAⅢ/Ⅳ(OR=1.925,95%CI为1.016~3.725)、BNP(OR=2.012,95%CI为1.052~3.862)为HF患者再住院或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血清Periostin<48.82 ng/L患者无事件生存率高于血清Periostin≥48.82 ng/L患者(P<0.05)。HF-AF血清Periostin水平≥52.26 ng/L(OR=1.864,95%CI为1.026~3.854)是HF-AF患者再住院或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eriostin水平<52.26 ng/L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高于血清Periostin≥52.26 ng/L的患者(P<0.05)。结论HF-AF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高于HF-SR患者,是影响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eriostin诊断HF-AF患者价值明显高于HF-S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stin蛋白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预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疗效观察及对血清POSTN、cMyBP-C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洁 刘瑾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的影响。方法将80例DCM气虚血瘀证...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的影响。方法将80例DCM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温和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WHFQ)评分、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及血清POSTN和c My BP-C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6 min步行距离均增加(P<0.05),MLWHFQ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LVEDD和FS无明显变化(P>0.05),LVEF升高(P<0.05);观察组LVEDD降低(P<0.05),LVEF和FS升高(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POSTN和cMyBP-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血清POSTN和c MyBP-C水平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升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延缓心室重构,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POSTN和c My BP-C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条灸 心肌病 扩张型 气虚血瘀 骨膜蛋白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下载PDF
血清相关蛋白与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心肌耗能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向焰 陈亮 +1 位作者 龙天蓉 张克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Periostin蛋白与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心肌能量消耗(MEE)间的关系,并研究其在预测AHF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 目的 分析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Periostin蛋白与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心肌能量消耗(MEE)间的关系,并研究其在预测AHF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5例AHF患者及同期到该院体检的50例体检健康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TGF-β、IGFBP7及Periostin蛋白水平,并分析以上血清指标与AHF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MEE间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统计A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IGFBP7及Periostin蛋白在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IGFBP7、Periostin蛋白、NT-proBNP、ME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血清TGF-β、IGFBP7、Periostin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P<0.05);LVEDD>70 mm组患者血清TGF-β、IGFBP7、Periostin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LVEDD≤70 mm组患者(P<0.05);LVEF≤40%组患者血清TGF-β、IGFBP7、Periostin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LVEF>40%组患者(P<0.05);AHF患者血清TGF-β、IGFBP7、Periostin蛋白与其心功能分级及NT-proBNP、LVEDD、MEE水平均呈正相关(r>0,P<0.05),与LVEF水平均呈负相关(r<0,P<0.05);预后不良组AHF患者血清TGF-β、IGFBP7、Periostin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TGF-β、IGFBP7及Periostin蛋白单独检测时,以IGFBP7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754~0.957),而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898(95%CI:0.797~1.000)。结论 血清TGF-β、IGFBP7、Periostin蛋白在评估A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心室射血功能、结构改变及MEE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在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中也具有一定效能,有望成为AHF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periostin蛋白 急性心力衰竭 心肌能量消耗 预后
下载PDF
骨膜蛋白与牙周组织再生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琳琳 李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骨膜蛋白为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细胞黏附分子,在骨膜中强表达,间接地参与骨形成和骨修复过程,还表达于牙周膜、肌腱、心脏瓣膜和皮肤等承受压力的纤维结缔组织。人类的骨膜蛋白基因定位于6p21,鼠类的骨膜蛋白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骨... 骨膜蛋白为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细胞黏附分子,在骨膜中强表达,间接地参与骨形成和骨修复过程,还表达于牙周膜、肌腱、心脏瓣膜和皮肤等承受压力的纤维结缔组织。人类的骨膜蛋白基因定位于6p21,鼠类的骨膜蛋白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骨膜蛋白有一个N-末端结构,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四个同源性重复区,一个C-末端。N-末端有一个典型的信号序列,提示其可能是一种分泌性蛋白。在牙胚的帽状期,骨膜蛋白表达于内釉上皮和前期成牙本质细胞层之间以及颈环周围的间充质。在牙胚钟状期的牙囊细胞中也有骨膜蛋白表达。在牙体移动过程中,骨膜蛋白是机械应力下骨和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局部促进因素之一。牙周组织修复再生的关键是促使来源于牙周膜的细胞优先附着于根面并增殖分化,进而形成新的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即形成新的牙周附着。骨膜蛋白是具有骨膜及牙周膜组织表达特异性的骨黏附蛋白,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及组织的早期矿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蛋白 细胞外基质蛋白 牙体 牙周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