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IL-2R O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1
作者 汪祥辉 许沈华 +2 位作者 冯建国 李德川 楼荣灿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9-73,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expression of membrane receptors of interleukin-2 (CD25) on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PBL)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CD25 percentages (CD25%... Objective: To study expression of membrane receptors of interleukin-2 (CD25) on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PBL)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CD25 percentages (CD25%) in PBL of 105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before operation and 100 normal individuals were examined by flow cytometer, and the results were clin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mean of CD25% in PBL of the normal individuals was 17.24±5.33,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1) than that of the colon cancer patients (21.29±7.95) 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 (21.62±6.11). In contrast to the normal individuals, the means of CD25% in PBL in ulcer type (20.53±6.50) or protruded type (21.56±6.16)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ere notably elevated (P<0.01).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of means of CD25% in PBL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normal individuals and patients with less than 4 cm mass (22.10±5.43) or 4cm–8cm mass (20.90±6.96).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of means of CD25% in PBL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the normal individuals and patients with greater than 8 cm mass (21.56±5.41). The mean of CD25% in PBL in patients with well differentiation colorectal cancer was 22.20±5.50,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individuals (P<0.05). The means of CD25% in PBL in patients with middle or poor differentiation colorectal cancer were 21.30±6.89 and 22.15±5.71 respectively, they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individuals (P<0.01).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of means of CD25% in PBL was present between th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out metastatic lymph nodes (22.06±6.90) and normal individual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of means of CD25% in PBL was present between th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lymph nodes (20.73±6.40) and normal individuals. The means of CD25% in PBL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various clinic stag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 subjects (P<0.01).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of means of CD25% in PBL was present between the patients whose ages were equal to or less than 60 (21.00±5.76) and normal individuals in the same age group.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of means of CD25% in PBL was also present between the patients whose ages were greater than 60 (22.54±7.75) and normal individuals in the same age group.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of means of CD25% in PBL was present between the male patients (22.55±7.05) and normal men.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of means of CD25% in PBL was also present between the female patients (20.09±5.48) and normal women. Conclusion: The mean of CD25% in PBL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 subjects. Abnormally elevated CD25% were correlative with site of tumor growth, macropathology type of tumor, the degree of tumor differentiation, clinical stage and patient’s age and sex. It may be helpful to detect CD25% in PBL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before operation for diagnosis, immune treatment and judging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 Word CD25 Flow cytometry (FCM) Colorectal cancer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下载PDF
A machine learning model to predict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based on dynamic changes in systemic immunity
2
作者 Yusong Wang Mozhi Wang +6 位作者 Keda Yu Shouping Xu Pengfei Qiu Zhidong Lyu Mingke Cui Qiang Zhang Yingying Xu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18-228,共11页
Objective:Neoadjuvant therapy(NAT)has been widely implemented as an essential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advanced cancer to reduce tumor burden and prolong survival,particularly... Objective:Neoadjuvant therapy(NAT)has been widely implemented as an essential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advanced cancer to reduce tumor burden and prolong survival,particularly fo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 2-positive an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he role of peripheral immune components in predicting therapeutic responses has 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Herein we deter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changes in peripheral immune indices and therapeutic responses during NAT administration.Methods:Peripheral immune index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34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AT.Logistic regress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were applied to the feature selection and model construction processes,respectively.Results:Peripheral immune status with a greater number of CD3^(+)T cells before and after NAT,and a greater number of CD8^(+)T cells,fewer CD4^(+)T cells,and fewer NK cells after NAT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0.05).The post-NAT NK cell-to-pre-NAT NK cell ratio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sponse to NAT(HR=0.13,P=0.008).Based on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14 reliable features(P<0.05)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the machine learning model.The random forest model exhibited the best power to predict efficacy of NAT among 10 machine learning model approaches(AUC=0.733).Conclusion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veral specific immune indices and the efficacy of NAT were revealed.A random forest model based on dynamic changes in peripheral immune indices showed robust performance in predicting NAT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therapy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machine learning prediction model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IL-6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周光婷 王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5期2585-2589,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探究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胃癌患者为试验组,入院次日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探究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胃癌患者为试验组,入院次日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IL-6水平。选取同时段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体检当日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水平。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水平。胃癌患者院外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死亡、存活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17例)、预后良好组(89例)。预后不良组男10例(58.82%),女7例(41.18%),年龄(60.47±5.89)岁;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上9例(52.94%),中学以下8例(47.06%)。预后良好组男55例(61.80%),女34例(38.20%),年龄(60.08±5.71)岁;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上32例(35.96%),中学以下57例(64.04%)。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CD3^(+)、CD4^(+)水平低于对照组[(55.27±8.72)%比(68.97±6.45)%、(26.42±10.21)%比(38.12±5.07)%],CD8^(+)、IL-6水平高于对照组[(33.36±6.02)%比(24.66±3.75)%、(6.97±3.29)ng/L比(3.62±1.0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21、-9.413、11.360、8.803,均P<0.05)。预后不良组CD3^(+)、CD4^(+)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45.12±10.06)%比(57.21±6.97)%、(20.01±10.12)%比(27.64±9.81)%],CD8^(+)、IL-6水平、肿瘤分期Ⅳ期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40.12±6.01)%比(32.07±5.12)%、(9.75±3.16)ng/L比(6.44±3.05)ng/L、70.59%(12/17)比32.58%(2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8、-2.924、5.774、4.077,χ^(2)=8.69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CD3^(+)、CD8^(+)、IL-6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CD3^(+)、CD8^(+)、IL-6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47、0.853、0.768。结论胃癌患者CD3^(+)、CD4^(+)低表达,CD8^(+)及IL-6高表达。CD3^(+)、CD8^(+)、IL-6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6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比值的临床意义研究
4
作者 李昌生 寇晨光 张晶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研究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值[Lymphocyte(/μL)/C-reactive protein(mg/dL)ratio,LCR]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意义。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RC根治术患者为对象行回顾性研究,比... 研究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值[Lymphocyte(/μL)/C-reactive protein(mg/dL)ratio,LCR]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意义。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RC根治术患者为对象行回顾性研究,比较炎症标志物对CRC术后并发症和患者生存期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CRP比率(lymphocyte count/CRP ratio,LCR)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LCR≤12450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LCR≤12450、CRP/白蛋白比率(CRP/albumin ratio,CAR)>0.27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较差的独立风险因素;N分期阳性是RFS较差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发现,术前外周血LCR是预测CRC根治术后并发症、OS和RFS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根治术 外周血 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比值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岳玉萌 刘海峰 张亚男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694-699,共6页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既往手术、放疗、化疗等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针对肿瘤免疫逃逸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其治疗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患者对治疗并不敏感,因此寻...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既往手术、放疗、化疗等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针对肿瘤免疫逃逸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其治疗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患者对治疗并不敏感,因此寻找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对实现肺癌的精准治疗尤为重要。作为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重要补充,外周血淋巴细胞是人体系统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肺癌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变化,以期为进一步理解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并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6
作者 田英妤 王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57-161,共5页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具体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机体免疫功能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体当前的免疫功能状态,但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具体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机体免疫功能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体当前的免疫功能状态,但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对淋巴细胞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做综述,并讨论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 机体免疫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术前PLT、白细胞数、NLR及PLR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李德冰 张克 梁少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544-1547,共4页
目的探究术前血小板(PLT)、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外周血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预测食管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食管癌患者,于食管癌根治术前检测患者PLT、白细胞数、NLR及PLR水平。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 目的探究术前血小板(PLT)、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外周血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预测食管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食管癌患者,于食管癌根治术前检测患者PLT、白细胞数、NLR及PLR水平。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复发组(36例)和未复发组(64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PLT、白细胞数、NLR及PLR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PLT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P<0.05),白细胞数、PLR、NLR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NLR、PLT、PLR及白细胞数均为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评估PLT、白细胞数、PLR、NLR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显示,单独检测时,NLR敏感度最高,PLT特异度最高,联合检测时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术前白细胞数、PLR、NLR、PLT水平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有关,四者联合检测预测食管癌预后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白细胞数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外周血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8
作者 唐静 田君 曹妍妍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8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探究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Ⅰ~Ⅲ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Ⅰ~Ⅲ期卵巢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行开腹手术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多孔腹腔镜手术的40例患者为观... 目的探究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Ⅰ~Ⅲ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Ⅰ~Ⅲ期卵巢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行开腹手术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多孔腹腔镜手术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围手术期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结果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生存质量评分、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CD8^(+)水平、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癌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腹腔镜手术 卵巢癌 疗效 外周血T淋巴细胞 并发症
下载PDF
外周血SII、NLR及PLR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吴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及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150例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外周血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及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150例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外周血SII、NLR及PLR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II、NLR及PLR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分析结直肠癌组不同外周血SII、NLR水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结直肠癌组NLR、SII、PLR水平分别为(3.17±1.46)、(912.49±749.34)、(318.41±319.02),高于对照组的(1.93±0.38)、(406.37±193.2)、(41.37±5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I、NLR、PLR单独诊断及SII+NLR+PLR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837、0.847、0.872,灵敏度分别为63.28%、65.31%、77.91%、87.40%,特异度分别为86.42%、85.43%、80.00%、77.90%。低SII组与高SII组、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SII组与高SII组、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I、NLR和PLR是结直肠癌的预测指标,三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高SII和高NLR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结直肠癌
下载PDF
高危型HP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10
作者 林美群 张燕霞 吴英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生殖道HPV感染患者,根据HPV亚型不同,将感染高危型HPV的5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感染非高危型HPV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生殖道HPV感染患者,根据HPV亚型不同,将感染高危型HPV的5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感染非高危型HPV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菌群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据,分析HPV的感染情况以及HPV亚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阴道菌群阳性率及Nugent评分,分析两组Nugent评分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中HPV16型有19例,占38.00%;HPV18型14例,占28.00%;HPV52型有8例,占16.00%;HPV31型有8例,占16.00%;HPV56型1例,占2.00%。对照组患者中HPV42型有16例,占40.00%;HPV43型有13例,占32.50%;HPV11型有4例,占10.00%;HPV6型有4例,占10.00%;HPV81型有3例,占7.50%。试验组患者CD3^(+)(47.52±4.52)%、CD4^(+)(45.20±3.47)%、CD4^(+)/CD8^(+)(1.37±0.33)低于对照组的(55.68±4.05)%、(51.62±4.31)%、(2.01±0.40),CD8^(+)(32.98±2.57)%高于对照组的(25.71±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阴道内乳酸杆菌阳性率34.00%低于对照组的55.00%,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滴虫阳性率分别为88.00%、84.00%、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55.00%、50.00%,Nugent评分为(7.85±1.20)分高于对照组的(6.84±0.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ugent评分均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与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者的全身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导致发生阴道菌群紊乱的风险增加,纠正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及阴道微生态状况均有利于提升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外周血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11
作者 居承辉 史雨晨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5期83-86,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3—10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8例NSCLC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病理分型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腺癌组(n=41)和... 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3—10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8例NSCLC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病理分型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腺癌组(n=41)和鳞癌组(n=47),按照临床分期将研究组患者分为Ⅰ~Ⅱ期组(n=46)、Ⅲ~Ⅳ期组(n=42)。另外将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88例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腺癌组与鳞癌组及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低,而CD8^(+)水平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与鳞癌组、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NSCLC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更低,而CD8^(+)更高;腺癌和鳞癌患者、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意义
下载PDF
外周血MPV、PLR、NLR对晚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贾梦荻 袁雯 张肇铱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1251-1252,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晚期结肠癌(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CapeOX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CC患者,根据化疗后1...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晚期结肠癌(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CapeOX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CC患者,根据化疗后1年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3)和存活组(n=45),对比两组化疗前的外周血MPV、PLR、NLR,分析外周血MPV、PLR、NLR对晚期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外周血MPV、PLR、NLR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MPV、PLR、NLR联合预测晚期CC患者预后的AUC为0.879,显著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外周血MPV、PLR、NLR联合预测晚期CC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晚期结肠癌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胃癌和胃炎患者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血浆抗氧化力测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国安 易思华 +4 位作者 金凤玲 祁元明 张云涛 郑秋生 郑荣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3-77,共5页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硫代巴比妥酸法和比色法研究了胃癌、胃炎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血浆丙二醛 (MDA)含量和总抗氧化力 .结果表明 ,胃癌患者淋巴细胞DNA损伤明显高于健康人 (P <0 .0 0 1) ,血浆 MDA含量明显高...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硫代巴比妥酸法和比色法研究了胃癌、胃炎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血浆丙二醛 (MDA)含量和总抗氧化力 .结果表明 ,胃癌患者淋巴细胞DNA损伤明显高于健康人 (P <0 .0 0 1) ,血浆 MDA含量明显高于胃炎病人 (P <0 .0 5 )及健康人 ,血浆总抗氧化力极明显低于胃炎病人及健康人 (P <0 .0 0 1) ,胃癌病人淋巴细胞 DNA损伤随年龄增加而加重 .说明胃癌病人抗氧化力低且 DNA损伤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淋巴细胞 DNA损伤 血浆抗氧化力 胃癌 胃炎 丙二醛含量 总抗氧化力 发病机理 诊断
下载PDF
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抗癌药敏试验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闵发胜 张宁 +3 位作者 杨生斌 余汉中 孙建国 章必成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抗癌药敏试验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肿瘤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方法52例NSCLC患者PBL接受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分为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敏感组根据药敏结果化疗,...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抗癌药敏试验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肿瘤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方法52例NSCLC患者PBL接受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分为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敏感组根据药敏结果化疗,不敏感组采用常规方案化疗,观察各组临床近期疗效;其中29例初治患者化疗2周期后再次取PBL接受MTT药敏试验。结果52例患者PBL对7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顺序依次为:长春瑞宾、吉西他滨、泰索帝、紫杉醇、丝裂霉素、长春地辛和顺铂,与临床实践基本一致。敏感组和不敏感组近期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68%(14/19)和6.45%(2/31),差异有显著性(P<0.01);29例初治患者PBL在化疗前后总敏感率分别为28.64%(110/348)和22.99%(80/34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BL抗癌药敏试验有助于指导临床肿瘤个体化化疗和预测化疗疗效。化疗后PBL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不同程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药敏试验 化疗 外周血淋巴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淋巴细胞酶超微结构定位与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玉文 张丽红 +2 位作者 姜锡然 李宁 蔡朔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6-187,190,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酶超微结构定位与活性。方法 采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 73例胃癌患者血淋巴细胞镁——三磷酸腺苷酶 (Mg2 - ATPase)与葡萄糖 - 6 -磷酸酶(G- 6 - Pase)进行行酶的定位与活性分析。结果  (1 ) Mg2 +-...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酶超微结构定位与活性。方法 采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 73例胃癌患者血淋巴细胞镁——三磷酸腺苷酶 (Mg2 - ATPase)与葡萄糖 - 6 -磷酸酶(G- 6 - Pase)进行行酶的定位与活性分析。结果  (1 ) Mg2 +- ATPase与 G- 6 - Pase在淋巴细胞内定位准确 ;(2 )两种酶阳性率在胃癌患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 ;(3)在低分化癌组明显低于高分化癌组 (P<0 .0 1 ) ;(4 )在淋巴结无转移组高于有转移组 (P<0 .0 1 ,P<0 .0 5 )。结论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酶活性变化可以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细胞 外周血 酶细胞化学 电镜 超微结构 定位 活性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CE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DNT细胞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小倩 周国芹 +3 位作者 王素霞 曹明善 雷秋香 滑天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259-261,287,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肺癌患者、肺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三组血清CE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DN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联合检测血清CE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DNT细胞可将肺癌检出的灵敏... 目的探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肺癌患者、肺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三组血清CE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DN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联合检测血清CE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DNT细胞可将肺癌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提高至90.8%、98.9%。结论利用血清CE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DNT细胞联合检测,将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清CEA 外周血T淋巴细胞 DNT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和血小板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静 骆剑明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测定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型和血小板(PLT)水平,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女性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92例为乳腺癌组,以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0名为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PLT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 目的测定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型和血小板(PLT)水平,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女性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92例为乳腺癌组,以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0名为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PLT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型CD3^+、CD4^+和CD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外周血CD3^+和CD4^+明显降低,CD8^+和PLT明显升高(P<0.01)。乳腺癌不同病理特征外周血中CD3^+和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患者间外周血中CD4^+和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不同组织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间外周血中CD4^+和P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外周血中CD4^+与P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s)=-0.43,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D4^+低水平和PLT高水平,二者呈显著负相关,且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外周血 淋巴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郭占文 李玉 +2 位作者 拱玉华 马东初 孙慧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报道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比浊法检测血清中sIL2R、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百分数;与健康人... 目的:报道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比浊法检测血清中sIL2R、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百分数;与健康人做对照。结果:放疗前sIL2R显著增高(P<0.01),IgG及IgM亦增高(P<0.05),B细胞百分数低下(P<0.01),CD3+细胞降低(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5);放疗后sIL2R含量显著下降(P<0.01),IgG亦降低(P<0.05),B细胞百分数下降(P<0.05),CD3+细胞进一步下降(P<0.05),CD4+/CD8+比值亦降低(P<0.05);IgM和NK细胞放疗前后无变化。临床Ⅳ期者比Ⅱ、Ⅲ期者CD4+/CD8+比值更低(P<0.01)。结论:放射治疗会使宿主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肺肿瘤 放射疗法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瘤体CD44v5的表达与转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国玉 赵庆洪 +3 位作者 袁景伦 武正炎 夏建国 章希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CD44变异体 5 (CD44v5 )含量和瘤组织CD44v5表达情况 ,及其对胃癌转移的诊断和进展评价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 3 1例胃癌患者术前PBLCD44v5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同时采...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CD44变异体 5 (CD44v5 )含量和瘤组织CD44v5表达情况 ,及其对胃癌转移的诊断和进展评价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 3 1例胃癌患者术前PBLCD44v5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3 3例胃癌组织CD44v5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PBLCD44v5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1)。有转移的胃癌患者PBLCD44v5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0 .0 1)。术前PBLCD44v5含量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486,P<0 .0 5 )。正常胃粘膜无CD44v5表达 ,胃癌组织CD44v5表达阳性率为 69.7% ,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胃癌原发灶CD44v5表达阳性者其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者。结论 CD44v5有望作为监测胃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应用FCM定量检测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44v5含量 ,对胃癌转移的诊断和进展的评价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CD44变异体5 胃癌 肿瘤转移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癌初治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术后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史敬东 钟志强 +1 位作者 李有国 白日星 《癌症进展》 2017年第8期960-962,96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况,并对不同NLR值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得,NLR值与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可得,NLR值、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均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与胃癌初治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且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临床病理 预后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