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e-Scale Circulation Features Typical of Wintertime Extensive and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a 被引量:37
1
作者 BUEH Cholaw FU Xian-Yue XIE Zuo-We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年第4期235-241,共7页
A pair of northeast-southwest-tilted mid-tropospheric ridges and troughs on the continental scale was observed to be the key circulation feature common among wintertime extensive and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events... A pair of northeast-southwest-tilted mid-tropospheric ridges and troughs on the continental scale was observed to be the key circulation feature common among wintertime extensive and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events (EPLTE) in China.During the persistence of such anomalous circulations,the split flow over the inner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influent flow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correspond well to the expanded and amplified Siberian high with tightened sea level pressure gradients and hence,a strong,cold advection over south-eastern China.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ends to expand northward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most EPL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ve and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event Siberian high tilted ridge and trough
下载PDF
北疆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特征及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杨莲梅 曾勇 刘雯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8-518,共11页
利用新疆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北疆)4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提出了45站低温日标准和区域性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定义,并分析了持续性低温事件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了低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环流差异特征、大尺度... 利用新疆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北疆)4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提出了45站低温日标准和区域性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定义,并分析了持续性低温事件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了低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环流差异特征、大尺度环流背景、冷空气影响路径及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低温日阈值呈东北向西南升高的分布趋势,低温日阈值最小值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和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阈值为-34^-30℃,而西部伊犁地区和天山山区低温日闽值为-24^-20℃;(2)1961—2010年出现35次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1月和2月发生频次均为0.29次/年,12月为0.14次/年;低温事件持续时间为5~25 d,其中超过10 d有16次,5~9 d有19次。持续性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呈年际和年代际显著减少趋势,但强度无显著变化趋势;(3)北半球大范围环流异常造成新疆持续低温事件,以经向环流异常为主,根据冷空气影响路径可分为4类:西西伯利亚横槽、中西伯利亚低槽东灌、北风带和西北风带、北脊南槽(涡),这4类冷空气影响路径表现为500 hPa冷空气从极地或西伯利亚以超极地、西北和偏东路径进入新疆后,-32℃冷空气南压位于北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同时表现为蒙古高压盘踞欧亚大陆,高压中心达1045 hPa以上且位于阿勒泰山地区,1035hPa冷高压控制北疆地区,这种环流配置造成新疆持续性低温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持续性低温事件 时空分布 环流异常 冷空气路径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与大气低频振荡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樱 郭品文 冯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0-380,共11页
采用1959—2009年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近50 a来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环流特征,然后对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与大... 采用1959—2009年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近50 a来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环流特征,然后对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50 a来华北地区共出现26次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环流场上持续性异常低温过程对应的是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建立、发展、消亡以及东亚大槽的维持、加深、减弱过程;同时,分析发现低频波动与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密切相关,10-20 d低频环流场上华北、东北地区上空的低频气旋、中西伯利亚的低频反气旋,及30-60 d低频环流场上西西伯利亚附近的低频反气旋及日本海附近的低频气旋是造成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的重要低频影响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流层高层到低层的低频信号主要是由中高纬向低纬且自西向东传播,来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 低频振荡 环流特征 传播特征
下载PDF
青海冬季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申红艳 段丽君 +2 位作者 李万志 冯晓莉 封国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3-429,共7页
利用1961-2017年青海省43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依据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判识标准,提取历史上61次典型事件,对影响该类事件的环流演变和前兆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件发展中北半球极涡经历分裂-收缩增强的变化过程,中高纬自西向东... 利用1961-2017年青海省43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依据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判识标准,提取历史上61次典型事件,对影响该类事件的环流演变和前兆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件发展中北半球极涡经历分裂-收缩增强的变化过程,中高纬自西向东逐渐发展为"正-负-正"异常波列状分布;事件发生当日,大西洋地区、乌拉尔山及西伯利亚地区高度场异常偏高,东亚大槽偏深,利于自极地南下的冷空气在西欧上空堆积并沿纬向西风急流路径向东传播影响东亚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出现该类事件时,中高纬地区存在三个关键影响区,其中乌拉尔山关键区高度场正异常同此类事件的联系最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区域持续性 低温事件 成因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调风 杨昭明 +2 位作者 温婷婷 来晓玲 马有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7-905,共9页
利用1960—20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66个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了32个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并对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冬季气候指数的极端性与低... 利用1960—20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66个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了32个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并对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冬季气候指数的极端性与低温事件发生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业区。(2)不同类型低温事件环流差异主要表现在高层500 hPa高度场正异常中心和负异常中心的纬度位置以及700 hPa北风分量向南延伸的强度。(3)冬季极涡、印缅槽、高原高度场、高原加热场、AO的极端性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相对应,低温事件的发生概率均超过60%,利用它们可以提升高原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诊断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 环流异常 气候指数 青藏高原东北部
下载PDF
中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低频特征及其与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 被引量:3
6
作者 谭赢 李丽平 +2 位作者 施春华 毛炜峄 李一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0-1424,共15页
利用1980-2017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481站逐日气温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比研究了大气低频振荡对中国冬季三类(即:全国类、东北类和东部类)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初和21... 利用1980-2017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481站逐日气温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比研究了大气低频振荡对中国冬季三类(即:全国类、东北类和东部类)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初和21世纪00年代后期以来事件偏多,冬季温度均具10~30天显著周期。通过对对流层大气环流场分析发现,在低层三类事件主要受低频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影响,SH在全国类最强,东北类最弱;SH范围在全国类最大,南边界可达长江以南,在东北类和东部类中偏东。此外偏西的低频阿留申低压也是影响东北类事件的主要低频系统之一。在中层,全国类和东部类事件均有低频横槽转竖并和东亚大槽合并的过程,横槽在全国类中纬向尺度更大,东北类主要受东北冷涡度的影响。在高层,在全国类事件中温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弱,副热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强;东北类温带急流西强东弱,副热带急流西弱东强;东部类中温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弱,且偏弱程度大于全国类,副热带急流西强东弱。要分别关注低频500 hPa高度场上-12天(全国类)、-9天(东北类)和-10天(东部类)的西部预测信号,以及-12天(全国类)的东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低温事件 中国冬季 大气低频振荡 延伸期预报
下载PDF
中国东部区域性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其海洋热力背景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海山 翟盘茂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398,共14页
基于1961-2010年夏半年(4—10月)中国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运用Butterworth滤波方法分析了中国低频降水特征、夏半年中国东部不同区域区域性持续性强降水与低频降水的关系,研究了海温对低频降水的影响。结... 基于1961-2010年夏半年(4—10月)中国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运用Butterworth滤波方法分析了中国低频降水特征、夏半年中国东部不同区域区域性持续性强降水与低频降水的关系,研究了海温对低频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降水贡献大值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区域,某些年份,10~50天低频降水最大贡献达到40%,多年的平均贡献达到24%;在持续性强降水事件发生年,江淮和江南区域的20~50天的低频降水贡献显著增加,江淮和江南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发生季节热带西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呈现异常偏高,夏季热带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可能通过影响低频环流导致江淮和江南区域20—50天低频降水贡献的增加,进而增加持续性强降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强降水 低频降水 海表面温度
下载PDF
中国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与中国南方降水异常 被引量:12
8
作者 符仙月 布和朝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7-1260,共14页
本文利用1951~2009年的数据资料,探讨了与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对应的中国南方降水多寡的原因以及不同降水类型事件的不同前兆信号。主要结果如下:(1)欧亚大陆中高纬大型斜脊斜槽是中国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关键环流特征。降水偏... 本文利用1951~2009年的数据资料,探讨了与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对应的中国南方降水多寡的原因以及不同降水类型事件的不同前兆信号。主要结果如下:(1)欧亚大陆中高纬大型斜脊斜槽是中国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关键环流特征。降水偏多型和偏少型低温事件的中高纬环流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当大型斜脊的纬向尺度较大且其正高度距平中心偏强时,斜槽的负距平中心靠近东亚大槽区,西伯利亚高压大范围加强,南侵冷空气活动偏强,使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少。相反,当大型斜脊的纬向尺度相对小时,斜槽位置偏西,西伯利亚高压加强范围偏小,南侵冷空气活动也偏弱,有利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2)在低温事件中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多寡,也取决于西太副高和孟加拉湾南支槽。当西太副高和孟加拉湾南支槽加强时,来自西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湾的三支暖湿气流到达我国南方地区,导致南方降水偏多,反之亦然。(3)不同降水类型低温事件的前兆环流信号(之前1~3侯)显著不同。降水偏多型低温事件前期,源自北大西洋地区的波列向东亚地区传播。降水偏少型事件前期,极涡在欧亚大陆一侧的次极区显著减弱,同时极涡呈两极型,一极伸向南欧及地中海地区,另一极伸向阿留申群岛。在中期—延伸期时间尺度上,这一结果可为持续性低温事件降水形势的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低温事件 降水异常 大型斜脊斜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前兆信号
下载PDF
2014年夏季长江流域持续性低温的大尺度环流异常
9
作者 杜雪婷 陆尔 赵玮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5-803,共9页
采用中国地面站气温逐日观测资料、NOAA全球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及NCEP/NCAR的全球日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4年持续性低温的三维结构及大尺度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14年的低温异常,除了在陆地上区域性地出现在长江流域,还以大尺度带状的... 采用中国地面站气温逐日观测资料、NOAA全球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及NCEP/NCAR的全球日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4年持续性低温的三维结构及大尺度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14年的低温异常,除了在陆地上区域性地出现在长江流域,还以大尺度带状的形式、从陆地延伸到海洋上。这种带状异常不只出现在近地面,在大气各层(925~500 hPa)都能看到。分析指出,大气中的这个低温带主要由高纬大气环流异常造成。在位势高度场上,最重要的异常出现在高纬60°N,有呈带状的位势高度正距平,它引导(距平意义上的)偏北气流从正北和东北偏东方向侵入,在其南侧形成一带状的偏低温区。大气各层均呈现出这种在高纬有位势高度正距平、相应地在稍南的低纬(40°N)有位势高度负距平、两者之间为低温区的分布特征。从低层往上,这种配置型式整体表现出由南往北的倾斜,其垂直剖面表现为距平意义上的、大尺度、类似于锋面的倾斜结构。文中用简单的概念模型对此进行理解,认为这种结构是由大气动力异常和热力异常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低温事件 大气环流异常 三维结构 维持机制
下载PDF
肇庆两次持续低温过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洁 何伟芬 +2 位作者 周静 何华庆 彭端 《广东气象》 2012年第2期16-19,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从天气特征、大尺度环流及拉尼娜事件的影响等方面对2008年和2011年初肇庆发生的两次持续低温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现:2008年过程的主要冷害天气为低温阴雨,2011年为低温、霜冻和冰冻。两...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从天气特征、大尺度环流及拉尼娜事件的影响等方面对2008年和2011年初肇庆发生的两次持续低温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现:2008年过程的主要冷害天气为低温阴雨,2011年为低温、霜冻和冰冻。两次持续低温过程的环流特征共同点是西伯利亚冷高压中心和500 hPa中高纬槽脊都较常年偏强。不同点则是2008年过程中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偏强,联合向北输送的暖湿空气与北方不断南下的冷空气在我国南方汇合,造成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2011年的过程中东亚大槽位置较为偏东,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弱,中低纬的环流较为平直,850 hPa暖湿气流不明显,且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异常偏强,有利于东亚冬季风的加强,导致过程降水也不明显。此外,分析结果还显示,在中等强度以上,且为东部型的拉尼娜事件背景下,肇庆在冷事件结束年的年初容易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的低温寒冷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持续低温过程 拉尼娜事件 肇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