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Natural Debris Flow and Rigid Barrier Deflectors:A New Perspective for Rational Design and Optimal Arrangement
1
作者 Yu Huang Beilei Liu +1 位作者 Dianlei Feng Hao Shi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5期1679-1699,共21页
Rigid barrier deflector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overspilling landslides,and can satisfy disaster prevention requirements.However,the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al granular flow and rigid barrier deflector... Rigid barrier deflector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overspilling landslides,and can satisfy disaster prevention requirements.However,the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al granular flow and rigid barrier deflectors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To date,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deflectors on controlling viscous debris flows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igid barrier deflectors on impact mechanisms,a numerical model using th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method with the Herschel–Bulkley model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al viscous flow and single/dual barriers with and without deflectors.This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laboratory flume test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Then,the model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deflector angle and multi-barrier arrangements.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multi-barriers was analyzed with consideration to the barrier height and distance between the barriers,because these metric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viscous flow pile-up,run-up,and overflow mechanisms.The investigation considere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process,retention efficiency,and dead-zone formation.Compared with bare barriers with similar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rigid barriers with deflectors exhibit superior effectiveness in preventing the overflow and overspilling of viscous debris flow.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deflectors and the optimal arrangement of multi-barriers are provided to mitigate geological disa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id barrier deflectors deflector angle single-barrier dual-barrier arrangements viscous debris flow over-spilling delta-plus-SPH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Pantographs with Supporting Beam Wind Deflectors
2
作者 Shiyang Song Tongxin Han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4年第1期127-145,共19页
Aiming to mitigate the aerodynamic lift force imbalance between pantograph strips,which exacerbates wear and affects the current coll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a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to s... Aiming to mitigate the aerodynamic lift force imbalance between pantograph strips,which exacerbates wear and affects the current coll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a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to support the beam deflector optimiza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imulation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ize,position,and installation orientation of the wind deflector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amount of force compensation.They also indicate that the front strip deflectors should be installed downwards and the rear strip deflectors upwards,thereby forming a“π”shape.Moreover,the lift force compensation provided by the wind deflectors increases with the size of the deflector.Alternative wind compensation strategies,such as control circuits,are also discussed,putting emphasis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various pantograph types and wind compensation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pantograph aerodynamic lift force supporting beam wind deflector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下载PDF
受电弓仿生导流罩对高速列车横风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洁 丁艳思 +2 位作者 邓海 韩帅 高广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6-948,共13页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气动横向力和倾覆力矩显著增加,气动性能显著恶化,列车脱轨、倾覆可能性增大,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受电弓作为高速列车核心的外突部件,直接受到横风的影响,因此改善受电弓区域的横风气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以鞘翅...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气动横向力和倾覆力矩显著增加,气动性能显著恶化,列车脱轨、倾覆可能性增大,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受电弓作为高速列车核心的外突部件,直接受到横风的影响,因此改善受电弓区域的横风气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以鞘翅目生物形态为原型,构建受电弓仿生导流罩几何外形,并以8车编组高速列车为基准,建立4种不同的计算模型:原始模型(模型Ⅰ)、仅受电弓Ⅰ加装导流罩(模型Ⅱ)、仅受电弓Ⅱ加装导流罩(模型Ⅲ)、受电弓Ⅰ和Ⅱ均加装导流罩(模型Ⅳ)。基于三维稳态SST k-ω双方程湍流模型,分析不同方案下高速列车整车以及受电弓区域的横风气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安装受电弓导流罩后,气流更为平顺地越过受电弓区域,阻滞效应减小,下游车体顶部和受电弓Ⅱ(升弓)区域的气流速度有所增加,同时造成列车背风侧的流场结构改变。相比原始模型(模型Ⅰ),导流罩模型(模型Ⅱ、Ⅲ和Ⅳ)均可减小列车气动横向力和倾覆力矩,其中模型Ⅱ和模型Ⅲ的横向力分别减少9.65%、4.18%,倾覆力矩分别减少11.47%、4.37%;受电弓Ⅰ与受电弓Ⅱ均被包裹的模型Ⅳ效果最为显著,8车编组列车横向力和倾覆力矩分别减少11.39、16.81%。研究成果可为横风环境下新一代高速列车受电弓区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受电弓 仿生导流罩 横风适应性 速度分布
下载PDF
动车组前端排雪动态响应及雪阻形成机理
4
作者 王中钢 邓迎澳 +2 位作者 赵一鸣 袁可 申路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0-1911,共12页
为确定动车组前端雪体与排雪阻力间的作用关系,指导积雪加载下动车组高效排雪设计。运用耦合Drucker−Prager失效准则定义下弹塑性积雪本构和光滑粒子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分析积雪冲击时排障面板动态响应及积雪运动状态规律,研究排雪阻力... 为确定动车组前端雪体与排雪阻力间的作用关系,指导积雪加载下动车组高效排雪设计。运用耦合Drucker−Prager失效准则定义下弹塑性积雪本构和光滑粒子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分析积雪冲击时排障面板动态响应及积雪运动状态规律,研究排雪阻力与积雪深度、雪质特性、运行边界间变化规律。基于质量守恒和达朗贝尔原理构建动车组排雪阻力映射模型,揭示动车组前端雪阻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运行速度下承受排雪载荷的排障面板处于弹性响应阶段,不会发生塑性破坏;排雪深度为10~410 mm、积雪密度为160~480 kg/m^(3)、行驶速度为80~160 km/h时,排雪阻力与积雪厚度、密度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排雪速度呈二次正相关关系;排雪阻力理论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数值计算结果;相比摩擦阻力和切削阻力,动车组冲击过程中积雪运动状态改变是排雪阻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排障面板 排雪阻力 动态响应
下载PDF
等离子体发生器导流板结构优化研究
5
作者 孙丽颖 张豪 +1 位作者 乔彬 于洁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高效滤芯是空气净化器的关键部件,当空气净化器中流向高效滤芯部分的送风不均匀时,会导致滤芯利用率较低,从而影响滤芯的过滤性能.为提高滤芯的使用效率进而改善装置的净化性能,可以在风机和高效滤芯之间放置导流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利用... 高效滤芯是空气净化器的关键部件,当空气净化器中流向高效滤芯部分的送风不均匀时,会导致滤芯利用率较低,从而影响滤芯的过滤性能.为提高滤芯的使用效率进而改善装置的净化性能,可以在风机和高效滤芯之间放置导流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利用发生器的导流板使送风气流更均匀的吹向滤芯.为探究适宜的导流板结构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结构参数导流板下的流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滤芯使用率和送风均匀性等指标,给出适宜的导流板长度和张开角度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本文研究的净化器尺寸,导流板设计长度为100 mm、张开角度为10°时的送风更均匀.优化后的尾部导流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分散了送风气流的方向,更有利于提高后端高效滤芯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发生器 导流板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滤芯使用率 送风均匀性
下载PDF
高速列车流线型转向架与底部导流板的气动减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柳宁 李岩松 +4 位作者 龙金兰 姜琛 何龙凤 高广军 苗秀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为适应高速列车进一步提速的更低气动阻力实际需求,针对CR400AF型高速列车动车转向架和带头型简化车体,应用底部流动导向控制思想,采用附加轻质易造型材料包覆原有部件的理念,开展转向架各部件流线型化和车体底部导流板综合减阻效果的... 为适应高速列车进一步提速的更低气动阻力实际需求,针对CR400AF型高速列车动车转向架和带头型简化车体,应用底部流动导向控制思想,采用附加轻质易造型材料包覆原有部件的理念,开展转向架各部件流线型化和车体底部导流板综合减阻效果的验证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验证试验选择有无导流板的流线型转向架带简化车体模型,在3种试验速度工况下阻力试验值与仿真值误差均少于10%,验证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带导流板试验模型较不带导流板试验模型均有减阻。数值仿真研究运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采用切割体笛卡尔网格划分技术,并在边界层内采用棱柱层网格,控制第1层网格的厚度,确保y+值能满足壁面函数要求。经稳态明线运行的仿真模拟网格无关性检验后,探究了流线型动车转向架与导流板组合运用的气动减阻特性及效果。对比了流线型动车转向架与安装导流板前后动车转向架、简化车体以及转向架舱上的阻力变化情况和压力分布变化情况,分析了转向架区域的流场结构变化。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流线型设计的动车转向架相较于原始动车转向架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在400 km/h的运行速度下减阻率达到1.08%。流线型设计动车转向架与导流板组合运用后,转向架区域的流场结构显著改善,总体气动减阻效果明显,总气动阻力减少了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减阻 导流板 转向架 流线型设计
下载PDF
基于微尺度光学偶极阱的一维单原子阵列的实验制备
7
作者 刘岩鑫 王志辉 +4 位作者 管世军 王勤霞 张鹏飞 李刚 张天才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2,共7页
光学偶极阱俘获的中性原子阵列是多体物理、量子计算、量子模拟等领域的重要实验平台.本文详细介绍了制备包含40个铯原子的一维均匀单原子阵列的实验过程,包括偶极阱阵列的产生装置、原子阵列荧光成像以及偶极阱阵列均匀性优化.偶极阱... 光学偶极阱俘获的中性原子阵列是多体物理、量子计算、量子模拟等领域的重要实验平台.本文详细介绍了制备包含40个铯原子的一维均匀单原子阵列的实验过程,包括偶极阱阵列的产生装置、原子阵列荧光成像以及偶极阱阵列均匀性优化.偶极阱阵列的非均匀性主要是由声光偏转器(AOD)衍射效率的非线性和多频率射频信号在功率放大过程中的互调效应引起.测量偶极阱光强和受俘获原子光频移的起伏并反馈优化施加于AOD多频率射频信号的相位和振幅,将偶极阱阵列的强度均匀性优化为2%.另外,实验测量了偶极阱阵列内原子的振荡频率、装载率和寿命的均匀性.结果显示,振荡频率均匀性为2%;单原子平均装载率为58%,阱中原子的光谱一致性为3%;单原子暗阱平均寿命约为6(1) s,不同原子寿命的起伏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 原子阵列 声光偏转器 互调
下载PDF
基于导流板结构的通海阀内部流阻和噪声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王奇根 章城 +1 位作者 张淼 瞿建武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1-611,共11页
舰船通常在压载舱内产生一定真空度,将海水通过通海管路系统注入或排出,实现舰船姿态控制,其中通海阀是连接船舶内部海水管路系统与外界的重要装置。但现有通海阀存在流阻系数大、噪声压级较高等问题。文章提出利用导流板结构降低通海... 舰船通常在压载舱内产生一定真空度,将海水通过通海管路系统注入或排出,实现舰船姿态控制,其中通海阀是连接船舶内部海水管路系统与外界的重要装置。但现有通海阀存在流阻系数大、噪声压级较高等问题。文章提出利用导流板结构降低通海阀内部流阻和噪声,采用Fluent软件和LMS Virtual.Lab软件对无导流板和添加不同尺寸导流板的通海阀内流场和噪声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研究通海阀内流场的速度、速度流线、压力、湍动能和噪声声压级的分布。最后,对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优结果。结果表明:在通海阀内部添加导流板可以有效降低通海阀的压降,改善流场,降低流致噪声。同时对含不同厚度导流板的通海阀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含8 mm厚导流板的通海阀性能相对最优。通过对通海阀不同导流板结构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改进措施的合理性,为通海阀内流道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海阀 导流板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余热锅炉烟道均流装置数值模拟与优化
9
作者 陈俊 孙玉柱 +5 位作者 潘存华 秦阳 曹蓝田 崔运静 马培勇 祁风雷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中燃气轮机与余热锅炉主体经常采用大扩张角过渡段连接,导致下游烟气流动不均匀,影响余热锅炉NOx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效率。对此,提出通过布置三级导流板来改善烟道内烟气的流动均匀性,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中燃气轮机与余热锅炉主体经常采用大扩张角过渡段连接,导致下游烟气流动不均匀,影响余热锅炉NOx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效率。对此,提出通过布置三级导流板来改善烟道内烟气的流动均匀性,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过渡段导流板布置形式、安装角度及布置密度等参数对烟道内烟气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未设置导流装置时过渡段出现明显漩涡,涡度可达20 m-1,导致烟气流动均匀性差;过渡段安装一级变倾角导流板可显著抑制漩涡的尺寸,安装二级变倾角导流板可显著改善过渡段内烟气流动均匀性,但是烟道后端烟气速度均匀性仍不高,安装三级导流板可同步改善过渡段和烟道内烟气流动均匀性,在换热模块三之后相对速度标准差系数降至2.1%。优化的导流板布置为:一级导流板水平投影长度2.25 m,间距1.20 m,角度15°~30°等差递增;二级导流板水平投影长度1.36 m,间距1.40 m,角度15°~60°等差递增;三级导流板长度0.70 m,间距1.00 m,水平安装。研究结果可为烟气均流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余热锅炉 导流板 CFD 流动均匀性
下载PDF
预冷器入口流量周向不均匀性对流动换热的影响
10
作者 于溪尧 李楠 +4 位作者 姜淼 李哲 南向谊 马元 唐桂华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8,共10页
空气预冷器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进入压气机的空气温度,提高增压比,增加发动机推力。预冷器入口流量周向不均匀性会导致预冷降温不均匀,对预冷发动机循环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以某预冷发动机运行参数为参考,合理简化预冷器物理模型,建立了二... 空气预冷器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进入压气机的空气温度,提高增压比,增加发动机推力。预冷器入口流量周向不均匀性会导致预冷降温不均匀,对预冷发动机循环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以某预冷发动机运行参数为参考,合理简化预冷器物理模型,建立了二维流场和三维管束单元耦合换热模型,实现了预冷器的全尺寸模拟。分析了预冷器导流外壳几何参数对流动的影响,明确了空气流经管束的流动机理,优化了导流结构参数,进出口压差降低13.1%,减阻效果显著。分析了入口流量不均匀对流场不均匀的影响,入口流量较多地分配到区域4管束处。来流空气在区域1形成的流动死区对空气产生阻碍,增大了区域1处单元管束的入射角度。分析了预冷器流量均匀性和空气流入角度等对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明确了大温差微细管束换热器耦合动态换热机理,发现预冷器总换热量最大偏差为2.45%,因此可以忽略预冷器入口截面上流量周向不均匀对预冷器传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冷器 不均匀性 传热 多维耦合 导流结构
下载PDF
电液伺服阀压力增益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
11
作者 王勇 张迪 +3 位作者 严成坤 刘旭东 高伟 李兴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2,共10页
压力增益是电液伺服阀核心性能指标之一,但电液伺服阀存在机电液强耦合性、封闭性和结构参数复杂性,限制了电液伺服阀压力增益的提升,亟需明确压力增益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大小。故以偏转板射流伺服阀为研究对象,建立伺服阀机、电、液多环... 压力增益是电液伺服阀核心性能指标之一,但电液伺服阀存在机电液强耦合性、封闭性和结构参数复杂性,限制了电液伺服阀压力增益的提升,亟需明确压力增益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大小。故以偏转板射流伺服阀为研究对象,建立伺服阀机、电、液多环节数学模型,得到电液伺服阀整阀的状态空间模型,然后,结合压力增益公式,采用一阶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伺服阀结构参数对伺服阀压力增益影响相关性和权重,最后,基于电液伺服阀性能测试实验平台,验证了前置级喷嘴尺寸以及滑阀级遮盖量两个典型结构参数对压力增益的影响。研究成果为电液伺服阀静态性能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板射流伺服阀 压力增益 影响因素 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水轮发电机引风板端部合缝采用绑绳绑扎试验与研究
12
作者 任天明 李文浩 +1 位作者 郑策 段伟赞 《上海大中型电机》 2024年第2期30-33,共4页
引风板是发电机的重要部件,用于减少气隙轴向两端漏风,是发电机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国内某电站引风板合缝螺栓掉落事件,对绑绳绑扎结构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取得绑绳材料的力学性能,验证了绑扎结构的可行性,对类似水轮发电... 引风板是发电机的重要部件,用于减少气隙轴向两端漏风,是发电机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国内某电站引风板合缝螺栓掉落事件,对绑绳绑扎结构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取得绑绳材料的力学性能,验证了绑扎结构的可行性,对类似水轮发电机引风板端部合缝处固定的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引风板 合缝
下载PDF
耦合排障−吸能的高速列车排障器结构双尺度拓扑优化设计
13
作者 郭砚昭 张乐乐 窦伟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6-1978,共13页
排障器置于列车前端,先于车体冲击排开轨道上的障碍物。在列车速度或障碍物尺寸发生改变时,排障器结构在刚度和吸能特性上具有不同的设计要求。为了设计一种耦合排障−吸能的结构形式,提出一种整体大刚度(排障)、局部结构降低冲击力(削... 排障器置于列车前端,先于车体冲击排开轨道上的障碍物。在列车速度或障碍物尺寸发生改变时,排障器结构在刚度和吸能特性上具有不同的设计要求。为了设计一种耦合排障−吸能的结构形式,提出一种整体大刚度(排障)、局部结构降低冲击力(削峰吸能)的双尺度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以刚度为目标的整体结构初设计中确定变形区间,并在串行路线下完成以引导结构变形为目标的局部结构优化,最终形成新型排障器。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标准EN 15227的静载荷工况下,新型排障器结构的质量降低了7%,同时,结构安全性提升;在冲击刚性墙仿真中,相较于原有排障器,新型排障器的峰值力降低了17.5%,且优化后的缓冲梁结构使排障器中部产生的弯折变形变为压缩变形,有效缓解了排障器后侧对车体结构的挤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排障器 等效静态载荷法 拓扑优化
下载PDF
不同偏流板角度的冲击射流噪声特性
14
作者 覃晨 吴松岭 +2 位作者 赵佳锡 张俊龙 赵鲲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5-1276,共12页
舰载机尾喷流冲击偏流板(挡焰板)产生高强度噪声。为研究不同偏流板角度对噪声的影响,在全消声室进行射流冲击实验。实验时收缩喷口直径D=56.4 mm,受冲击的偏流板长、宽均为600 mm,射流马赫数Ma=1.01。在偏流板角度β=45°、55°... 舰载机尾喷流冲击偏流板(挡焰板)产生高强度噪声。为研究不同偏流板角度对噪声的影响,在全消声室进行射流冲击实验。实验时收缩喷口直径D=56.4 mm,受冲击的偏流板长、宽均为600 mm,射流马赫数Ma=1.01。在偏流板角度β=45°、55°和65°条件下,利用传声器和流动显示对远场噪声和冲击流动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冲击角度下壁面射流结构明显不同,总声压级及噪声辐射特性存在明显区别,随着冲击角度的增加,上游和下游极角总声压级分别出现上升和下降,β=65°时,下游总声压级最多降低7 dB,上游相应增加15 dB。流动和频谱结果表明下游主要受到后缘分离噪声影响,该噪声来自壁面射流从偏流板后缘分离产生的大尺度涡结构,低频占主导,并且互相关分析表明,偏流板角度越小,该噪声指向性越明显。上游噪声被冲击噪声所主导,虽然偏流板角度显著影响冲击噪声强度,但是相关分析表明,冲击噪声向各个极角辐射的指向性结构较为稳定。此外偏流板对边线形成低通高阻效应,边线噪声频谱最为陡峭,而且边线观测到的总声压级、频谱在不同冲击角度的差别均较小。本研究可为航母甲板噪声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流板 射流冲击噪声 冲击角度 噪声特性 相关分析 流动显示
下载PDF
加装螺旋导流板的双层铜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
15
作者 孙亚茹 李德权 +1 位作者 季家东 华子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3,共10页
为提高螺旋铜管(SCT)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通过在换热器内加装螺旋形导流板,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入口流速和导流板安装位置下对换热器内部双层SCT的振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双层SCT换热器外层SCT的振动强... 为提高螺旋铜管(SCT)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通过在换热器内加装螺旋形导流板,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入口流速和导流板安装位置下对换热器内部双层SCT的振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双层SCT换热器外层SCT的振动强度明显高于内层;无振动时内层SCT的传热系数高于外层,有振动时外层SCT的传热系数高于内层;随着入口流速增加,内外层SCT的振幅均增大,传热系数提高;导流板的安装位置会直接影响SCT的振动和传热特性,且在SCT呈现最大振动强度和最佳传热性能时的安装位置并不相同;对比振动强化传热参数Q PEC和综合传热性能因子R JF发现,双层SCT换热器的Q PEC和R JF均高于单层,两螺旋导流板分别安装在换热器的左、下位置时,Q PEC最大,安装在换热器的左、上位置时,R JF最大且比安装在左、下位置时最高增大了7.99%。该研究可为高性能SCT换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铜管 换热器 螺旋导流板 综合传热性能 振动强化传热
下载PDF
宽温域下偏转板电液伺服阀温度场特性
16
作者 严成坤 刘小雪 +3 位作者 郑树伟 王生荣 冯东玲 訚耀保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6,共8页
针对电液伺服阀在极端温度服役环境下复杂零件各部位的温度分布规律无法测量的难题,在工作介质温度为-40~140℃和环境温度为-55~250℃的工况下,建立了一种考虑传热过程的电液伺服阀及其精密部件的温度分析方法,取得了各零部件的温度分... 针对电液伺服阀在极端温度服役环境下复杂零件各部位的温度分布规律无法测量的难题,在工作介质温度为-40~140℃和环境温度为-55~250℃的工况下,建立了一种考虑传热过程的电液伺服阀及其精密部件的温度分析方法,取得了各零部件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力矩马达壳体以及阀体的外表面温度最为恶劣,温度接近环境温度,阀体从外表面到内部呈现温度梯度;阀芯、阀套与工作介质直接接触,温度状况较好;力矩马达从上至下具有较大温度梯度,如高温工况下温度差值约为66℃,其中弹簧管上、下温差约为45℃,反馈杆上、下温差约为26℃。较大的温度梯度极易造成材料刚度、偶件配合尺寸等变化,显著影响服役性能,在材料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温度显著影响力矩马达组件中不与工作介质接触的部分,且对磁性材料性能、气隙、线圈均产生明显影响;介质温度通常低于环境温度,与介质接触的零部件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本文分析方法和结果可用于宽温域下电液伺服阀的设计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板伺服阀 宽温域 温度场 力矩马达 反馈杆组件
下载PDF
导流板对某660 MW电厂空冷单元运行性能的影响及优化研究
17
作者 呼浩 古真桢 +2 位作者 孙林 暴锋 陈伟雄 《节能》 2024年第4期20-24,共5页
以660 MW直接空冷机组空冷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建立空冷单元模型,研究轴流风机对空冷单元管束换热性能的影响。针对空气旋流和横向风引起的空冷单元凝结管束换热不均匀问题,提出加装导流板的优化措施,研究无风工况和横向风工... 以660 MW直接空冷机组空冷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建立空冷单元模型,研究轴流风机对空冷单元管束换热性能的影响。针对空气旋流和横向风引起的空冷单元凝结管束换热不均匀问题,提出加装导流板的优化措施,研究无风工况和横向风工况下空冷单元管束凝结量分布情况,对比优化前后管束换热的均匀性。结果显示:加装导流板具有较好的导流作用,无风工况下,加装全部导流板可使得单侧管束均分因子减少40.00%,加装迎风侧部分导流板可使得管束总凝结量增大0.76%,同时单侧管束均分因子减少22.00%;横向风会降低管束换热性能,使左、右侧管束换热不均匀,左侧进风时,加装全部导流板可使得左侧管束均分因子最大减少38.93%,右侧管束均分因子最大减少3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系统 导流板 性能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射流放大器的不对称性对偏转板伺服阀零偏的影响
18
作者 张晓博 葛声宏 +3 位作者 邹小舟 原佳阳 李双路 訚耀保 《阀门》 2024年第2期154-161,共8页
针对偏转板伺服阀前置级放大器结构不对称导致零偏的问题,考虑两个接收腔结构尺寸不一致以及劈尖相对射流口不对称等因素,基于二维紊动射流理论建立了偏导射流放大器压力特性数学模型,分析了两个接收腔圆角、内角、喉部宽度不一致性以... 针对偏转板伺服阀前置级放大器结构不对称导致零偏的问题,考虑两个接收腔结构尺寸不一致以及劈尖相对射流口不对称等因素,基于二维紊动射流理论建立了偏导射流放大器压力特性数学模型,分析了两个接收腔圆角、内角、喉部宽度不一致性以及劈尖相对射流口的偏移量对放大器压力特性以及零偏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接收腔圆角和接收腔宽度直接决定射流流出接收腔的面积,故接收腔圆角和宽度的不对称会对放大器零件产生较大影响,两接收腔圆角差值每增大10μm,会近似产生0.33μm的零偏,而两接收腔宽度差值每增大10μm,会近似产生1μm的零偏,接收孔内角的对称性和劈尖相对射流口的偏移则对放大器的零偏影响很小。减小两接收孔圆角和宽度的加工公差可以显著降低射流放大器的零偏,并提高射流放大器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板伺服阀 射流放大器 不对称性 数学模型 零偏
下载PDF
摩托车导流板装饰盖注塑工艺参数优化
19
作者 赵宏霞 魏东坡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4,共7页
以某摩托车导流板装饰盖为研究对象,为获得零件最佳注塑工艺参数、最佳浇口位置及结构参数,结合成型零件特点和实际加工要求,以翘曲变形量作为衡量指标,进行浇注工艺分析。经过浇口匹配性分析确定浇注系统方案,基于田口试验法分别设计... 以某摩托车导流板装饰盖为研究对象,为获得零件最佳注塑工艺参数、最佳浇口位置及结构参数,结合成型零件特点和实际加工要求,以翘曲变形量作为衡量指标,进行浇注工艺分析。经过浇口匹配性分析确定浇注系统方案,基于田口试验法分别设计两组试验:一是选择熔体温度、模具温度、保压压力、注射时间为影响因素的L16(44)试验方案,通过成型工艺窗口分析确定各因素水平范围,极差分析得出各工艺参数对翘曲变形的影响显著性次序及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二是在此工艺方案基础上,对零件上两处点浇口直径和第二点浇口位置进行优化,设计L16(43)试验,分析得出翘曲变形量最小的浇口结构组合。由第一次田口试验优化得到翘曲变形量为0.4891 mm,相较于田口试验的最小值减小了2.26%。第二次田口试验结果所得的翘曲变形量仅为0.4358 mm,相较于初始方案降低了10.9%,结果表明改善浇口位置及结构可以有效改善制件的翘曲变形。经过实际生产验证,零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板装饰盖 工艺参数 田口试验 翘曲变形
下载PDF
设有“弧面型”导流板的保水堰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薛海 池映华 +1 位作者 潘从辉 刘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保水堰是一种保水保压装置,包括上下游的有压箱涵及中间的保水堰堰井,作用是保证有压箱涵在任何情况下均处于有压状态,以避免气体进入有压箱涵。保水堰在大流量运行时堰室内常出现漩涡及高速主流发散等复杂流态阻碍保水堰过流。为抑制... 保水堰是一种保水保压装置,包括上下游的有压箱涵及中间的保水堰堰井,作用是保证有压箱涵在任何情况下均处于有压状态,以避免气体进入有压箱涵。保水堰在大流量运行时堰室内常出现漩涡及高速主流发散等复杂流态阻碍保水堰过流。为抑制漩涡的产生并压缩主流,在保水堰过流时使用了“弧面型”导流板。导流板型式参数包括夹角α、β及导流板内径R。对不同工况下(α、β、R)有无导流元件的堰室水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对比,发现各参数中β为导流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设置导流板可减小漩涡区边缘流速0.06 m/s,提高主流区集中度8.47%,并增大过流能力17.8%。该研究可为大型输水工程典型保水堰建筑物的输水能力提升提供思路,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堰 漩涡 高速主流 导流板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