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tility of fluid inclusion paleo-temperature in petroleum system modelling:A case study from western offshore,India
1
作者 V.Nandakumar S.Shivapriya Silpa Thankan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2期101-119,共19页
The paleo-temperature(Th)data from fluid inclusions are utilized for thermal history modelling using PetroMod software.Generally,bottom hole temperature(BHT)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Ro)measurement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paleo-temperature(Th)data from fluid inclusions are utilized for thermal history modelling using PetroMod software.Generally,bottom hole temperature(BHT)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Ro)measurements are widely used in petroleum system modelling(PSM)in the oil industry for calibration purposes.Th representing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fluid entrapment estimated from fluid-inclusion study provides extra support to build the thermal models for PSM.Fluid inclusion parameters along with Rock-Eval pyrolysis analysis have been used to predict the maturity of oil in terms of API gravity as well as the maturity of source rocks respectively.Two exploratory wells RV-1(Mumbai Offshore Basin)and KK4C-A-1(Kerala-Konkan Offshore Basin),India were examined and the T_(h)from most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of wells RV-1 and KK4C-A-1 fell in the oil window range of 60-140℃suggesting thermal conditions favourable for oil generation in both of the wells.T_(h)of coeval aqueous inclusions along with the Hydrocarbon Fluid inclusions(HCFIs)was used to calibrate PSM.Vital parameters show that source rocks of well RV-1 are mature and that of well KK4C-A-1 are immature.Two sets of PSM are created in terms of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for the dry wells RV-1 and KK4C-A-1 and calibrated each well using fluid inclusion Th and BHT.From the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method,it is evident tha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happened in both wells and the paleo-temperature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s of both wells were subjected to temperatures in the oil window range,even though it was designated as dry wells in the present scenario.The present study highlights the application of fluid inclusion paleo-temperature(Th)during calibration instead of commonly used methods.We could obtain desirable and accurate data output from PSM using T_(h) calib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temperature(T_(h)) hydrocarbon fluid inclusion petroleum system modelling petroleum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Western offshore basin
下载PDF
H_2O_2对生物法治理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霍丹群 姚伟静 +1 位作者 肖灵玲 侯长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针对钻井泥浆中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利用实验室分离筛选出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深入研究H2O2对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H2O2的适宜一次加入浓度为200 mg/L;菌株生长处于停滞期和对数期时,每8hr和2hr向含油泥浆中加入H2O2为最佳;... 针对钻井泥浆中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利用实验室分离筛选出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深入研究H2O2对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H2O2的适宜一次加入浓度为200 mg/L;菌株生长处于停滞期和对数期时,每8hr和2hr向含油泥浆中加入H2O2为最佳;加入H2O2的钻井泥浆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的降解率从38.1%提高到83.1%。H2O2的深度氧化和供氧的双重作用对泥浆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石油烃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地下深部C-H-O超临界流体涌逸及石油(天然气)成因评述 被引量:4
3
作者 安燕飞 古志宏 +6 位作者 李红中 孙媛 马占武 窦磊 吕文超 姜大朋 曹玲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年第2期58-63,共6页
石油(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成因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论。本文在分析各种石油成因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深大断裂热液溶油的观点,认为石油可以通过地下深部C-H-O超临界流体涌逸交代溶解地层中的有机质而形成。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成因 深大断裂 C—h-O超临界流体
下载PDF
H型钢端头数控火焰切割机工艺研究与运动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世亮 张建 +1 位作者 陆兵 李伟洪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6-60,共5页
介绍海洋石油平台上部模块多层结构建造中,主要建造结构件H型钢端头的数控火焰切割下料专用设备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研究采用三把切割枪联动将H型钢切断与端头成型、在切口上开坡口的数控切割工艺,分析计算三把切割枪各自的平面... 介绍海洋石油平台上部模块多层结构建造中,主要建造结构件H型钢端头的数控火焰切割下料专用设备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研究采用三把切割枪联动将H型钢切断与端头成型、在切口上开坡口的数控切割工艺,分析计算三把切割枪各自的平面运动轨迹与要求,并给出生产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平台 h型钢端头 数控三枪联动 工艺研究 运动分析
下载PDF
库车坳陷白垩系含油气系统与高压气藏的形成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红军 胡见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库车坳陷形成于中新生代 ,具有克拉通边缘和造山带前缘双重结构。结构上貌似通用的前陆盆地 ,但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 ,称之为坳陷可能更加科学并符合实际。目前它仍是塔里木盆地的组成部分。库车坳陷具备大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 ,白垩系砂... 库车坳陷形成于中新生代 ,具有克拉通边缘和造山带前缘双重结构。结构上貌似通用的前陆盆地 ,但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 ,称之为坳陷可能更加科学并符合实际。目前它仍是塔里木盆地的组成部分。库车坳陷具备大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 ,白垩系砂岩和第三系膏盐岩构成的油气系统是库车坳陷主要富气系统。储层、盖层分布范围 ,成熟烃源岩展布范围以及油气运移边界共同限定了油气系统的展布范围。根据其成藏特征 ,将该系统北部的逆冲推覆带划为白垩系异常高压区 ,油气以垂向运移为特征 ;南部的前缘隆起带划分为白垩系正常压力区 ,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克拉 2气藏为典型的异常高压干气藏 ,高压的成因与气藏的抬升和构造挤压有关 ,干气是烃源岩高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油气系统 高压气藏 白垩系
下载PDF
石油醚提取过50目和过325目筛温莪术粉挥发油收率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学愈 盛勇 +2 位作者 邹俊 涂铭旌 潘年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石油醚回流提取温莪术粗粉和微纳米粉体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将温莪术粉碎为过50目筛的粗粉与过325目筛的微粉,采用L18(2^1×3^7)表之正交实验设计,以温莪术挥发油的提油率为考察指标,以粉碎度、提取时间、加... 目的探讨并比较石油醚回流提取温莪术粗粉和微纳米粉体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将温莪术粉碎为过50目筛的粗粉与过325目筛的微粉,采用L18(2^1×3^7)表之正交实验设计,以温莪术挥发油的提油率为考察指标,以粉碎度、提取时间、加石油醚质量倍数及提取次数为工艺考察对象。结果以温莪术的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由直观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提取的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提取次数〉加石油醚质量倍数〉提取时间〉粉碎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石油醚回流提取温莪术挥发油的工艺中,提取次数和加石油醚的质量倍数对提油率有高度显著影响,提取时间和粉碎度有显著影响。提油率为:2.09%~3.62%,以过325目筛温莪术粉体,加20倍量石油醚,回流2h,提取3次的提油率最高,提油率为3.62%。结论该法的最佳工艺为:过325目筛温莪术微纳米粉体,加加倍质量倍数的石油醚,回流2h,提取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 挥发油 粒径 石油醚回流提取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迁移型层序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浩冉 朱红涛 +3 位作者 施和生 舒誉 付鑫 刘依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0-850,共11页
迁移型层序是陆相湖盆中一种特殊的层序构型,但是其特征以及主控因素尚不清楚.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文昌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发现下文昌组三级层序PSQ1-PSQ4主要发育在凹陷南部,上文昌组三级层序PSQ5-PSQ7主要发育在凹陷北部;三级层序... 迁移型层序是陆相湖盆中一种特殊的层序构型,但是其特征以及主控因素尚不清楚.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文昌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发现下文昌组三级层序PSQ1-PSQ4主要发育在凹陷南部,上文昌组三级层序PSQ5-PSQ7主要发育在凹陷北部;三级层序PSQ1-PSQ7逐渐由南东向北西发生跨洼陷迁移.这种迁移型层序是由幕式构造活动差异性造成的,在裂陷IA幕,惠州凹陷南部控凹断裂活动强度大,发育以下文昌组为主的T型层序构型;在裂陷IB幕,北部断裂活动加强,南部的断裂活动减弱,造成沉积、沉降中心迁移到惠州凹陷北部,发育以上文昌组为主的H型层序构型.迁移型层序及其控制下的砂体和烃源岩在侧向迁移、叠加过程中,更利于生、储、盖等油气成藏要素的有效配置,形成多区块、多层段油气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型层序 幕式构造 文昌组 惠州凹陷 石油地质 地层学
原文传递
重排藿烷:示踪油藏充注途径的分子标志物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威 窦立荣 +4 位作者 文志刚 张光亚 程顶胜 刘爱香 客伟利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07-2514,共8页
基于C_(30)重排藿烷(C_(30)DH)和C_(30)藿烷(C_(30)H)热稳定性差异,研究了C_(30)DH/C_(30)H作为油气运移方向和充注途径的可行性.结果发现:C_(30)DH结构稳定性高于C_(30)H,C_(30)DH/C_(30)H参数具有成熟度属性;同时对比分析C_(30)DH/C_(... 基于C_(30)重排藿烷(C_(30)DH)和C_(30)藿烷(C_(30)H)热稳定性差异,研究了C_(30)DH/C_(30)H作为油气运移方向和充注途径的可行性.结果发现:C_(30)DH结构稳定性高于C_(30)H,C_(30)DH/C_(30)H参数具有成熟度属性;同时对比分析C_(30)DH/C_(30)H参数与咔唑类参数的相关性,认为两者之间正相关性明显,表明C_(30)DH/C_(30)H参数不仅是良好的热成熟度参数还是良好的石油充注运移参数.M油田位于Fula凹陷东部,M油田原油为弱氧化-还原、淡水-微咸水环境下低等藻类与高等植物混源生成,属于同一族群原油.利用C_(30)DH/C_(30)H参数示踪Fula凹陷M油田石油充注方向,油气运移途径主要为自北向南,同时还发育自西向东的运移途径;咔唑类参数也验证了C_(30)DH/C_(30)H参数示踪油气运移的准确性.结果表明C_(30)DH/C_(30)H参数是示踪石油充注途径的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注途径 C30Dh/C30h 咔唑 M油田 Fula凹陷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NEWSDESK
9
《China Chemical Reporter》 2007年第12期5-9,共2页
By Lily WangOn April 10th,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Reform Commission announced the"Energy Plan for the Eleventh Five-YearProgram Period (2006-2010)".Under the latest plan,energy con-sumption is forecast... By Lily WangOn April 10th,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Reform Commission announced the"Energy Plan for the Eleventh Five-YearProgram Period (2006-2010)".Under the latest plan,energy con-sumption is forecasted to increase byan annual growth of 4% during 2006-2010,which will amount to 2.7 billiontons of coal equivalent by 2010.Energyoutput is projected to rise by an annualgrowth of 3.5% during the sam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PC petroleum SUMPTION QUARTER REFINING Jiangsu h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