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Factors and Diversities of Phase State of Oil and Gas Pools in the Kuqa Petroleum System 被引量:17
1
作者 CHEN Ling ZHU Guangyou +2 位作者 ZHANG Bin WEN Zhigang WANG Yongg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84-496,共13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carb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Kuqa petroleum system of the Tarim Basin,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phase diversities and their differ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carb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Kuqa petroleum system of the Tarim Basin,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phase diversities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geochemical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in oil and gas phase, the petroleum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oil reservoir, wet gas reservoir, condensate gas-rich reservoir, condensate gas-poor reservoir and dry gas reservoir. The causes for the diversities in oil and gas phases include diversities of the sources of parent material, maturity of natural gas and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hydrocarbon phases. On the whole, the Jurassic and Triassic terrestrial source rocks are the main sources for the hydrocarbon in the Kuqa Depression. The small differences in parent material may cause diversities in oil and gas amount, but the impact is small. The differences in oil and gas phase are mainly affected by maturity and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which closely relates with each other. Oil and gas at different thermal evolution stage can be captured in different accumul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qa petroleum system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diversities of phase state of oil and gas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下载PDF
柴北缘地区油气成藏模式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正刚 袁剑英 陈启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49-652,共4页
从柴北缘中新生界沉积特征和构造改造特征出发,分析了中、下侏罗统不同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成藏模式,在总结已发现成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的有利成藏组合和发育层位。在对柴北缘成藏模式认识的基础上,从油气生成、运聚、成藏出发... 从柴北缘中新生界沉积特征和构造改造特征出发,分析了中、下侏罗统不同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成藏模式,在总结已发现成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的有利成藏组合和发育层位。在对柴北缘成藏模式认识的基础上,从油气生成、运聚、成藏出发,总结了其油气成藏规律,指出了中、下侏罗统生烃凹陷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残余有效生烃凹陷规模和所处的构造位置控制了构造带的油气富集,油气相态的横向分布受埋藏深度的控制明显,纵向分布受油气生烃期次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 有效供烃凹陷 油气相态 二次成藏
下载PDF
微量元素V和Ni的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广之 胡斌 +1 位作者 邓天龙 袁子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V和Ni是石油中的主要微量金属元素,因油藏中存在着向上运移的物质、能量及动力基础,其中的V和Ni也要向油藏上方进行垂向运移并分布在其上方的介质中。用不同方法提取分析土壤、岩屑及地层水中的V和Ni,并根据介质中V和Ni的分布特征可以... V和Ni是石油中的主要微量金属元素,因油藏中存在着向上运移的物质、能量及动力基础,其中的V和Ni也要向油藏上方进行垂向运移并分布在其上方的介质中。用不同方法提取分析土壤、岩屑及地层水中的V和Ni,并根据介质中V和Ni的分布特征可以了解对应地层或下伏地层的含油气性、沉积环境和油源岩质量等地球化学信息。通过在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进行分析土壤总量V和Ni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指示油气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和Ni垂向运移 有机相态 土壤总量 指标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超深层油气保存主控因素及评价思路 被引量:17
4
作者 袁玉松 胡文瑄 +1 位作者 陈书平 王国建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6,共10页
随着油气勘探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超深层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受地层温度、压力、生烃/充注/成藏时间、储层岩石矿物学特征以及构造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超深层油气保存条件的评价参数与中浅层的不同。温度控制超深层烃... 随着油气勘探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超深层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受地层温度、压力、生烃/充注/成藏时间、储层岩石矿物学特征以及构造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超深层油气保存条件的评价参数与中浅层的不同。温度控制超深层烃类相态转化,压力控制超深层盖层超压破裂,烃类组分、成藏时间以及盖层物性控制超深层油气的扩散损失,储层岩石矿物学特征影响烃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化学反应对烃类的破坏,构造作用控制深大断裂的形成演化,进而控制烃类的垂向运移与散失。在对超深层油气保存的影响与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地下烃类的物理散失和化学损耗2个方面开展超深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盖层 油气保存 高温高压 烃类相态 扩散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油气相态及饱和度的主控因素
5
作者 陈洪旭 周东升 +1 位作者 黄晓伟 陈英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3,共7页
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的油气主要为凝析气藏,但与常规凝析气藏又有所不同,且不同凝析气藏间饱和状态也存在差异。研究认为:轮古东凝析气藏具有"气干油重"的特征,可分为未饱和、饱和两种凝析气藏,未饱和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走... 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的油气主要为凝析气藏,但与常规凝析气藏又有所不同,且不同凝析气藏间饱和状态也存在差异。研究认为:轮古东凝析气藏具有"气干油重"的特征,可分为未饱和、饱和两种凝析气藏,未饱和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走滑断裂附近和充注强度大的区域,饱和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断裂不发育和充注强度较弱的区域;凝析气藏相态的主控因素是经历多期成藏、发育大型深部断裂、充注强度变化及良好的盖层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东地区 油气相态 饱和度 主控因素 凝析气藏
下载PDF
利用状态方程计算石油馏分相平衡的连续热力学方法
6
作者 张成海 李承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对石油馏分的相平衡计算,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虚拟组分,利用状态方程进行求解。针对石油馏分组成复杂、沸点互相重叠交叉严重的特点,提出了直接利用馏分实沸点蒸馏曲线(TBP曲线)作为分布函数进行混合物相平衡计算的连续热力学方法... 对石油馏分的相平衡计算,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虚拟组分,利用状态方程进行求解。针对石油馏分组成复杂、沸点互相重叠交叉严重的特点,提出了直接利用馏分实沸点蒸馏曲线(TBP曲线)作为分布函数进行混合物相平衡计算的连续热力学方法(CDM法)。讨论了利用SRK状态方程计算相平衡的连续热力学步骤,并对原油和馏分油进行了闪蒸及泡点计算。与虚拟组分法(PS法)相比,新方法的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符合,是一种对石油馏分热力学进行预测和模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热力学 相平衡 状态方程 石油馏分
下载PDF
环烷基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微乳液性能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阙庭丽 吴丛文 +5 位作者 云庆庆 帕提古丽·麦麦提 邵洪志 常智勇 李凯 刘晓丽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8期12-17,共6页
优选表面活性剂环烷基石油磺酸盐(KP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组成微乳液驱油体系,考察微乳液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复配比例、中相微乳液配方、最佳盐浓度、最佳助表面活性剂、最佳醇浓度和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KPS/AEC-9... 优选表面活性剂环烷基石油磺酸盐(KP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组成微乳液驱油体系,考察微乳液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复配比例、中相微乳液配方、最佳盐浓度、最佳助表面活性剂、最佳醇浓度和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KPS/AEC-9微乳液复配体系在质量分数为0.3%~2.0%范围内都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复配比例为5∶5时,形成的中相微乳液体积最大。随着NaCl和正丁醇浓度的增大,微乳液相态经历WinsorI型到WinsorIII型再到WinsorII型的转变。在KPS/AEC-9复配体系质量浓度为1%,复配比例为5∶5,NaCl质量浓度为36000 mg/L,正丁醇质量分数为1.25%时,微乳液驱含水率最大降幅为64.0%,提高采收率33.0%,显示出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基石油磺酸盐 复配体系 中相微乳液 相态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