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景晓利 陶磊 张富军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分析在精确麻醉管理模式下,多沙唑嗪术前准备时长对嗜铬细胞瘤(phaeochromocytoma,PCC)和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 目的分析在精确麻醉管理模式下,多沙唑嗪术前准备时长对嗜铬细胞瘤(phaeochromocytoma,PCC)和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1月—2021年1月择期行PCC和PGL切除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23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PCC 199例,PGL 33例。按照患者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以天(T)表示]分为4组:组1 T<14 d;组2 T为14~28 d;组3 T为<28~42 d;组4 T>42 d。计算4组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hemodynamic instability,HI)的发生率。比较非HI与HI患者的一般资料、ASA分级、合并症、术前用药等。观察4组患者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及波动范围,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中强心药的使用率。采用Clavien-Dindo评分标准评估4组患者的术后早期预后并记录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32例患者中,98例发生了HI,纳入HI组,剩余134例纳入非HI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HI组比较,HI组ASAⅢ级患者占比、糖尿病患者占比,以及术前最高水平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和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数值显著增高(P值均<0.05)。将单因素分析中P<0.25的变量及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ASA分级高、合并糖尿病是其术中发生HI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而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不是术中发生HI的危险因素(P>0.05)。与组1相比,组2、组4患者合并术前高血压的患者占比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6)。4组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患者术中HI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水平、麻醉时长、手术时长、强心药物使用情况、液体正平衡水平、各手术方式占比,以及术中使用各类血管活性药物单位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与组1相比,术后组2、组4中Clavien-Dindo 2级患者的占比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6)。术后,4组间的Clavien-Dindo 1、3、4级的患者占比,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4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的院内死亡。结论在精确麻醉管理模式下,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间长短对PCC和PGL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理想麻醉状态”的维持、完善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以及个体化快速短效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多沙唑嗪 Α-受体阻滞剂 精确麻醉管理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向阳 罗爱伦 +3 位作者 龚志毅 任洪智 叶铁虎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426,共3页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描述3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麻醉管理,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讨论。结果3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左心室肥...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描述3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麻醉管理,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讨论。结果3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在全麻下切除嗜铬细胞瘤后,均表现为持续性低血压;术后为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均使用了大剂量的儿茶酚胺类药物。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切除嗜铬细胞瘤后持续性低血压的重要因素。术前仔细评估心脏功能对于术中麻醉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症 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 心肌病 围术期 麻醉管理
下载PDF
22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易发现 魏强 +6 位作者 沈宏 石明 范天勇 李响 李虹 杨宇如 董强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2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资料,以提高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纳入1998年~2004年在我院诊治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9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研究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年龄、肿瘤... 目的回顾性分析22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资料,以提高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纳入1998年~2004年在我院诊治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9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研究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高血压、血浆儿茶酚胺等方面和典型组患者的差异。结果90例患者中有22例(24.4%)为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68例(75.6%)为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平均最大径均无显著差异;不典型组肾上腺肿瘤主要位于右侧肾上腺,其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低于典型组,且不典型组去甲肾上腺素阳性率也明显低于典型组。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和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位于右侧,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检出率低于前者,从肿瘤大小上无法鉴别出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但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血浆儿茶酚胺检测,大多数不典型嗜铬细胞瘤都可在术前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下载PDF
Syn、CgA、melan A和inhibin α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峰 陈小岩 +1 位作者 陈新 潘丹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1-504,共4页
目的分析Syn、CgA、melan A和inhibinα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这组抗体对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及5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目的分析Syn、CgA、melan A和inhibinα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这组抗体对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及5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Syn、CgA、melan A和inhibinα的表达情况。结果 Syn、CgA、melan A和inhibinα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1%、8.6%、80%和91.4%,而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2%、100%、0和0。结论 Syn、CgA、melan A和inhibinα联合检测对提高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SYN CgA Melan A INHIBIN α
下载PDF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伍瑛 杜联芳 +2 位作者 李凡 何颖倩 张会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527-529,共3页
目的总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应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和超声造影对1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病灶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达峰强度、增强及消退特征。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肿瘤内均有造影剂充填... 目的总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应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和超声造影对1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病灶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达峰强度、增强及消退特征。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肿瘤内均有造影剂充填,多呈明显增强,为富血供病灶。直径>5cm的病灶内部可见不规则造影剂无填充区;直径<4cm的肿瘤内部呈较均匀充填。结论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结构及PC12细胞caspase-3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旭红 赖红 +3 位作者 赵海花 唐忠艳 姜薇 李秀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体内外探讨caspase-3在海马结构神经元及嗜铬瘤细胞(PCI2细胞)的表达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选用24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侧脑室注射10ug β-淀粉样蛋白(Aβ36-35),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aspase-3在海马CAl、CA... 体内外探讨caspase-3在海马结构神经元及嗜铬瘤细胞(PCI2细胞)的表达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选用24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侧脑室注射10ug β-淀粉样蛋白(Aβ36-35),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aspase-3在海马CAl、CA3区及齿状回的表达。将PCI2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0umol/LAβ25-35组),流式细胞术观察两组PCI2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PCI2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海马结构3个亚区神经元的caspase-3的平均光密度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CI2细胞实验组的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实验组PCI2细胞caspase-3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结论:海马CAl、CA3区及齿状回神经元发生了明显的凋亡,A8可通过激活促凋亡基因caspase-3诱导PC1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嗜铬瘤细胞 海马结构 Β-淀粉样蛋白 CASPASE-3
下载PDF
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新 孙魁玉 +1 位作者 王吉 王善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701-1703,共3页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果:3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中,2例发生在肾门附近,1例发生于Zuckerkandl器,2例有高血压表现三甲基四羟基苦杏仁酸(VMA)水...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果:3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中,2例发生在肾门附近,1例发生于Zuckerkandl器,2例有高血压表现三甲基四羟基苦杏仁酸(VMA)水平均有增高,CT表现为不均匀中等密度,肾脏肿物周围结构呈受压改变。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改变主要是明确显示特殊部位的包块、血供丰富,常见中心坏死、压迫周围器官,结合临床阵发血压升高和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测定,一般术前能做出较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异位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腺瘤组织中Calretinin、Melan-A和Inhibin 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侯卫华 李从洋 +2 位作者 段尚林 胡学信 刘艳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Calretinin、Melan-A和Inhibinα在肾上腺皮质腺瘤(A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检测30例ACA、4例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30例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ABP)、8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Calretinin、Melan-... 目的探讨Calretinin、Melan-A和Inhibinα在肾上腺皮质腺瘤(A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检测30例ACA、4例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30例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ABP)、8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Calretinin、Melan-A和Inhibinα的表达。结果 Calretinin阳性率:ACA70.0%、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100.0%、ABP 13.4%、正常肾上腺皮质75.0%、正常肾上腺髓质0.0%;Melan-A阳性率:ACA 53.3%、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50.0%、ABP 3.3%、正常肾上腺皮质25.0%、正常肾上腺髓质0.0%;Inhibinα阳性率:ACA 83.3%、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100.0%、ABP 6.7%、正常肾上腺皮质100.0%、正常肾上腺髓质0.0%。Calretinin、Melan-A和Inhibinα在ACA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A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三者或两两联合检测敏感性最高的是Calretinin与Inhibinα(76.7%)、特异性最高的是Melan-A与Inhibinα(95.0%)、准确性最高的是Calretinin与Inhibinα(83.3%)。结论 Calretinin、Melan-A和Inhibinα联合检测在ACA的诊断及其与ABP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 CALRETININ MELAN-A Inhibinα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ACh诱发电流的快速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石丽君 王春安 陈宜张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83-687,共5页
本研究采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以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为标本,观察了糖皮质激素(GC)对乙酰胆碱诱发电流(IACh)的快速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可能机制。结果如下:药理学鉴定表明,PC12细胞上IACh是通过烟碱受体(nA... 本研究采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以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为标本,观察了糖皮质激素(GC)对乙酰胆碱诱发电流(IACh)的快速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可能机制。结果如下:药理学鉴定表明,PC12细胞上IACh是通过烟碱受体(nAChR)引起的。箝制电压(Vh)为-80mV时,ACh(30μmol/L)诱发一内向电流;与ACh同时给予皮质酮(B,10-5mol/L)时,B对IACh的抑制作用较弱;用B(10-5mol/L)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可提高B对IACh峰值的抑制率,这一作用可逆并呈浓度依赖性;在相同浓度下,不同的GC对IACh的抑制效力B>地塞米松(Dex)>氢化可的松(F)。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的皮质酮(B-BSA)亦可快速抑制IACh.以上提示:GC对PC12细胞上IACh有快速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由非基因组机制介导的;不同GC对IACh的抑制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烟碱受体 嗜铬细胞瘤细胞
下载PDF
保留肾上腺手术对高血压相关肾上腺腺瘤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友根 袁传威 +3 位作者 于江 张沂南 金讯波 夏庆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保留肾上腺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日趋广泛。当用于高血压相关的病变如醛固酮腺瘤时其复发率低,和肾上腺全切相比,目前报道两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疗效相仿,而长期随访表明多数保留肾上腺者可免于激素依赖。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保留肾上腺... 保留肾上腺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日趋广泛。当用于高血压相关的病变如醛固酮腺瘤时其复发率低,和肾上腺全切相比,目前报道两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疗效相仿,而长期随访表明多数保留肾上腺者可免于激素依赖。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保留肾上腺手术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以上结论强烈支持保留肾上腺手术是治疗高血压相关肾上腺小腺瘤的好方法。然而,将其常规用于对侧肾上腺正常患者尚存争议。根据肾上腺肿瘤的不同内分泌特性,我们将分别探讨保留肾上腺手术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肾上腺手术 醛固酮腺瘤 皮质醇增高症 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锷 旷满秀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61-963,共3页
目的提高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手术麻醉效果,探讨了术前准备、麻醉选择与维持、术中监测与管理、气腹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血管活性药物使... 目的提高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手术麻醉效果,探讨了术前准备、麻醉选择与维持、术中监测与管理、气腹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麻醉并发症。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麻醉处理可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安全顺利进行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麻醉
下载PDF
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疾病临床特征回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发现 袁亚光 +6 位作者 魏强 范天勇 石明 沈宏 董强 李响 李虹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查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0-2007年入院行肾上腺手术患者的病案,对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52例患者,最大径≤3 cm的肿瘤中良性肿瘤占99.2%。嗜铬细胞瘤患者患有高... 目的: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查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0-2007年入院行肾上腺手术患者的病案,对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52例患者,最大径≤3 cm的肿瘤中良性肿瘤占99.2%。嗜铬细胞瘤患者患有高血压的比例为69.6%,具有特异性症状的比例是73.9%。原醛、库欣综合征以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相关血生化检查阳性率为97.8%、97.3%、94.4%。结论:肾上腺疾病中醛固酮腺瘤的直径最小,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偶发瘤鉴别诊断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发病特征 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60例嗜铬细胞瘤心脏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繁波 李小薇 +4 位作者 段修康 杨艳丽 赵林阳 张木兰 王莉娟 《吉林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216-217,共2页
目的 :为研究嗜铬细胞瘤致心脏损害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6 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嗜铬细胞瘤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炎、扩张性或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电图改变以及各种心... 目的 :为研究嗜铬细胞瘤致心脏损害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6 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嗜铬细胞瘤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炎、扩张性或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电图改变以及各种心脏不适症状等。结论 :儿茶酚胺性心肌病与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的概念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 心肌病 心脏损害 临床分析
下载PDF
Dental pulp stem cells stimulate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of PC12 cells 被引量:3
14
作者 Nessma Sultan Laila E.Amin +2 位作者 Ahmed R.Zaher Mohammed E.Grawish Ben A.Schev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821-1828,共8页
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 secrete neurotrophic factors which may play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role in neural developmen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DPSCs-conditioned medium(DPSCs-CM) was co... 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 secrete neurotrophic factors which may play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role in neural developmen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DPSCs-conditioned medium(DPSCs-CM) was collected from 72 hours serum-free DPSCs cultures. The impact of DPSCs-derived factors on PC12 survival, growth,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was investigated. PC1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nerve growth factor(NGF), DPSCs-CM or co-cultured with DPSCs using Transwell inserts for 8 days.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cells with neurite outgrowths and the length of neurites were measured by image analysis.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of neuronal markers NeuN,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 and cytoskeletal marker βIII-tubulin. Gene expression levels of axonal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 and synaptic protein Synapsin-I, NeuN, MAP-2 and βIII-tubulin were analysed by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 DPSCs-CM was analysed for the neurotrophic factors(NG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neurotrophin-3, and 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by specific ELISAs. 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the detected neurotrophic factors were used to study their exact role on PC12 neuronal survival and neurite outgrowth extension. DPSCs-CM significantly promoted cell survival and induced the neurite outgrowth confirmed by NeuN, MAP-2 and βIII-tubulin immunostaining. Furthermore, DPSCsCM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in stimulating PC12 neurite outgrowths than live DPSCs/PC12 co-cultures over the time studied. The morphology of induced PC12 cells in DPSCs-CM was similar to NGF positive controls;however, DPSCs-CM stimulation of cell surviv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what was seen in NGF-treated cultures.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PC12 cells treated with DPSCs-CM was markedly reduced by the addition of anti-GDNF, whilst PC12 neurite out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by anti-NGF, anti-GDNF and anti-BDNF antibodie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DPSCs were able to promote PC12 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 DPSCs-derived NGF, BDNF and GDNF were involved in the stimulatory action on neurite outgrowth, whereas GDNF also ha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PC12 survival. DPSCs-derived factors may be harnessed as a cell-free therapy fo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Al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dead animals that were not sacrificed fo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ll the methods wer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Birmingham University guidelin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ethical approval is not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conditioned medium dental pulp stem cell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rve growth factor neurite outgrowth neurotrophic factor NEUROTROPHIN-3 phaeochromocytoma PC12 cell
下载PDF
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心绞痛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繁波 段修康 +2 位作者 赵林阳 张木兰 连晶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研究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心绞痛特点。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分析我院及我校一院自70年代以来30 年间嗜铬细胞瘤伴有较典型心绞痛患者20例。结果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心绞痛发病率占整个嗜铬细胞瘤患者的16%。该 心绞痛心电... 目的研究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心绞痛特点。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分析我院及我校一院自70年代以来30 年间嗜铬细胞瘤伴有较典型心绞痛患者20例。结果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心绞痛发病率占整个嗜铬细胞瘤患者的16%。该 心绞痛心电图可以是心肌劳损、心肌梗死或正常心电图。其血尿儿茶酚胶水平仅部分患者升高。结论嗜铬细胞瘤伴有心绞 痛的发生率较高;发生心绞痛的患者,血尿儿茶酚胺水平及心电图均可以正常,术前诊断肾上腺超声及CT较重要,对于该心 绞痛治疗,钙拮抗剂可能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 心绞痛
下载PDF
Magnesium: The Neglected Electrolyte? A Clinical Review
16
作者 Pranev Sharma Christine Chung Marcela Vizcaychipi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4年第7期762-772,共11页
Magnesium, Mg2+, is the second most abundant intracellular cation after potassium and the fourth most abundant in the body. It was first isolated in 1808 by the English chemist, Sir Humphrey Davy. Magnesium is essenti... Magnesium, Mg2+, is the second most abundant intracellular cation after potassium and the fourth most abundant in the body. It was first isolated in 1808 by the English chemist, Sir Humphrey Davy. Magnesium is essential to numerous biochemical reactions. It modulates key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metabolic biochemistry, nucleic acid synthesis, receptor-binding and ion flux. The western diet falls short of the 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 of 4.5 mg/Kg/day and important dietary sources are seeds, grains, nuts and green vegetables. It is used as a therapeutic agent in a broad range of pathologies: neurological, cardiovascular, respiratory, gastrointestinal and obstetric.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magnesium, as a drug,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Despite its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human physiology, it remains an electrolyte that is not routinely measured as part of the “urea & electrolytes” test and is the most overlooked electrolyte deficiency in hospital inpatients. This review will summarise the importance of magnesium homeostasis,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Pharmacology PHARMACODYNAMICS Pharmacokinetics Physiology ARRHYTHMIAS ECLAMPSIA PRE-ECLAMPSIA phaeochromocytoma
下载PDF
Update in perioperative 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pheochromocytoma
17
作者 Anju Gupta Rakesh Garg Nishkarsh Gupta 《World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5年第3期83-90,共8页
Pheochromocytoma is a tumor that originates from eitherchromaffincells in adrenal medulla or in other paraganglia tissues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Th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s quite challenging especially... Pheochromocytoma is a tumor that originates from eitherchromaffincells in adrenal medulla or in other paraganglia tissues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Th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s quite challenging especially in view of hemodynamic fluctuations. Pheochromocytoma is challenging in view of the impact of excessive and depleted catecholamine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t requires a through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with meticulous intraoperative management.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requires vigilance to prevent any untoward complication. In this review we review these concepts based on recent evidence for an optim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eochromocytoma ANAESTHESIA Surgery ANALGESIA DRUGS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黄再青 赵春开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63-564,共2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管理。方法: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静脉复合吸入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提前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B组平均动脉压波动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静脉滴...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管理。方法: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静脉复合吸入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提前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B组平均动脉压波动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静脉滴注与吸入复合全身麻醉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便于术中管理,血流动力学波动范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麻醉
下载PDF
39例术后病理证实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海英 党爱民 +5 位作者 黄建凤 王蕾礼 刘国仗 明广华 王静 谢晋湘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39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以便进一步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和诊断试验的应用状况。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慌,多汗等;主要的体...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39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以便进一步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和诊断试验的应用状况。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慌,多汗等;主要的体征是高血压;肾上腺单发嗜铬细胞瘤占所有肿瘤的64%;使用的诊断方法包括:Regitine试验,尿VMA检测,血CA检测,CT等。结论临床医师熟悉这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对筛选此类患者至关重要,血CA检测和CT是简单,方便,无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高血压 诊断
下载PDF
原发与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20
作者 陈培杰 白培明 +2 位作者 罗广承 郦守国 陈雍君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4-6,F0002,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与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以改善复发转移性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各科室收治的107例PPGL患者资料并随诊;对比原发与复发移性PPGL患者,以及对比复发转移性嗜铬... 目的分析原发与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以改善复发转移性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各科室收治的107例PPGL患者资料并随诊;对比原发与复发移性PPGL患者,以及对比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有关临床指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5 cm的肿瘤、肿瘤内坏死/液化、CgA强阳性(++)及Ki-67指数>5%的复发/转移性PPGL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原发性PPGL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相比,复发/转移性副神经节瘤更大、更易液化坏死,CgA强阳性和Ki-67指数>5%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大于5 cm的肿瘤、肿瘤内液化坏死、Ki67指数高以及CgA强阳性的PPGL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大;相对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患者更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其预后也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