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Melting Reaction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Mineral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1
作者 Liu Fulai, Shen Qihan, Geng Yuansheng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Xu Xuechun and Ma Rui Open Laboratory, Changchun College of Ge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26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07-422,511,共17页
The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experiment on natural block rock indicates that dehydration-melting of hydrous biotite (Bi) and partial melting of felsic minerals in garnet-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 are mainly... The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experiment on natural block rock indicates that dehydration-melting of hydrous biotite (Bi) and partial melting of felsic minerals in garnet-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while mineral phase transformation is not only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pressure conditions but also genetically associated with hydrous mineral dehydration-melting and partial melting of felsic mineral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tite dehydration-melting and garnet transformation reaction, three stages may be distinguished: (1) when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is 700℃, biotite transforms to ilmenite (Ilm) + magnetite (Mt) + H2O and garnet to magnetite (Mt); (2)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730-760℃, biotite is dehydrated and mel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K2O-rich melt + Ilm + Mt, and garnet, into hypersthene (Hy) + cordierite (Crd); (3)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up to or higher than 790℃, biotite is dehydrated and mel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melt + Hy + Ilm + Mt, and garnet, into the hypersthene (Hy) + spinel (Sp) + cordierite (Crd) assemblage. The melt proportion and its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dehydration-melting of hydrous minerals and partial melting of felsic minerals besides P-T conditiops: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solid 4- solid (or fluid) reaction and dehydration-melting reaction, the metamorphic reaction involving melts (reaction between unmelted minerals and mel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ctions in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nd its attendant remelting (or regional migmatization). This experiment may provide dependable experimental data for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mineral assemblage evolution and its geological dynamic significance in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of the studied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 phase transformation melting reaction genetic mechanism granulite facies garnet-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 experiment
下载PDF
镁铝尖晶石原位生成及其对耐火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齐 李红霞 +2 位作者 杨文刚 钱凡 李勇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78-82,共5页
镁铝尖晶石是一种重要的耐火材料,除了利用其固有特性外,高温下镁铝尖晶石的原位生成包括二次尖晶石化是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和服役性能调控的重要手段,利用其膨胀效应,不仅可抵消烧结产生的收缩,提高铝镁浇注料、低碳镁碳耐火材料、铝镁... 镁铝尖晶石是一种重要的耐火材料,除了利用其固有特性外,高温下镁铝尖晶石的原位生成包括二次尖晶石化是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和服役性能调控的重要手段,利用其膨胀效应,不仅可抵消烧结产生的收缩,提高铝镁浇注料、低碳镁碳耐火材料、铝镁碳耐火材料等材料的抗侵蚀性,而且严重影响功能耐火材料的可靠性。本文首先介绍了镁铝尖晶石原位生成机理,重点讨论了气相生成尖晶石的历程以及二次尖晶石化现象,然后从氧化物体系和含碳材料体系出发,基于组成、粒度、气氛、温度及生成物形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镁铝尖晶石原位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性能、结构调控的重要途径和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可为制备抗侵蚀性强、可靠性高的高性能耐火材料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原位反应 气相 二次尖晶石化 性能调控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spinel-garnet phase transition in upper mantle and its significance 被引量:2
3
作者 樊祺诚 刘若新 +3 位作者 谢鸿森 张月明 徐平 林卓然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7年第4期383-389,共7页
Experimental study of spinel-garnet phase transi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natural mineral and rock specimens from xenolith of mantle rocks in Cenozoic basalt as starting materials. From the result it was found that t... Experimental study of spinel-garnet phase transi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natural mineral and rock specimens from xenolith of mantle rocks in Cenozoic basalt as starting materials. From the result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ndition of spinel lherzolite-garnet lherzolite phase transition ( T = 1100℃ and P = 1.8-2.0 GPa)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T equilibrium condition of the five-phase assemblage spinel/garnet Iherzolite in eastern China, suggesting that there may exist a spinel-garnet Iherzolite phase transition zone with the thickness of a few km to several ten km at the depth of 55-70 km in the continental upper mantle of eastern China. The depth of phase transition from spinel pyrox-enite to garnet pyroxenite is found to be less than 55 km. Experiment results also show that water promotes metasomatism on one hand but suppresses phase transition on the other. Zoning of mineral composition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el-garnet phase TRANSITION U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experiment upper MANTLE of eastern China phase TRANSITION zone
原文传递
掺杂Y^(3+)的锂锰尖晶石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汤昊 冯传启 +3 位作者 刘浩文 雷太鸣 张克立 孙聚堂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稀土钇离子的锂锰尖晶石LiYxMn2 -xO4 ,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掺入的Y3+的含量较低(x≤ 0 0 2 )时,得到的产物能保持完整的尖晶石结构,并表现出极佳的电化学性能.Y3+的掺入使材...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稀土钇离子的锂锰尖晶石LiYxMn2 -xO4 ,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掺入的Y3+的含量较低(x≤ 0 0 2 )时,得到的产物能保持完整的尖晶石结构,并表现出极佳的电化学性能.Y3+的掺入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大幅度提高,而这种提高是源于Y3+对尖晶石结构的稳定作用.电极材料LiY0.0 2 Mn1.98O4 显示了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 0 2C放电速率下,其初始放电容量为 118mA·h·g-1,10 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锂锰尖晶石 合成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流变相反应 钇(Ⅲ)
下载PDF
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的相转变带及其温压条件 被引量:12
5
作者 苏本勋 张宏福 +3 位作者 王巧云 孙赫 肖燕 英基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3-1320,共8页
五相(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尖晶石)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相转变带的直接样品。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少量五相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为探讨这些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相... 五相(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尖晶石)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相转变带的直接样品。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少量五相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为探讨这些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相转变带提供了宝贵的样品。本文根据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石榴石和尖晶石的产出状况,将这些橄榄岩捕虏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橄榄岩中尖晶石为粒状残核,尖晶石外缘被石榴石的反应边包围。这种橄榄岩捕虏体代表尖晶石一石榴石相转变带的上限,故称为尖晶石带橄榄岩;第二类橄榄岩中尖晶石和石榴石以单颗粒零散分布为特征,二者共存但未见明显的相转变关系。这类橄榄岩多位于相转变带中部,拟称为尖晶石-石榴石过渡带橄榄岩;第三类橄榄岩中以石榴石为主,尖晶石和辉石等微晶构成石榴石反应边。这类橄榄岩代表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带的下限,故称为石榴石带橄榄岩。因此,根据不同类型橄榄岩捕虏体中矿物的组成,结合温度压力估算即可确定岩石圈地幔中相转变带的深度和厚度。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的温度压力估算来进一步厘定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的相转变带深度和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西秦岭 尖晶石/石榴石 相转变带 岩石圈地幔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白朗县白岗尖晶石-石榴子石相二辉橄榄岩的相界反应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夏斌 周国庆 +4 位作者 李建峰 陈根文 刘维亮 王冉 董冰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3-470,共18页
西藏白朗县白岗村蛇绿混杂岩中有一罕见的尖晶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小岩块,被松软的蛇纹岩化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裹其中。岩块中发育有碎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中出溶单斜辉石、切过出溶单斜辉石的贯入单斜辉石和外来碎粒单斜辉石及钙质辉... 西藏白朗县白岗村蛇绿混杂岩中有一罕见的尖晶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小岩块,被松软的蛇纹岩化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裹其中。岩块中发育有碎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中出溶单斜辉石、切过出溶单斜辉石的贯入单斜辉石和外来碎粒单斜辉石及钙质辉石+铬尖晶石→钙铁石榴子石相界反应。同时,在岩块和包壳岩石的橄榄石中出现针状硅镁石出溶物。计算这些矿物的温度压力表明,它们的温度压力都处于>800℃,>1.8GPa以上的地幔石榴子石域超高压环境,而且,经历过一个上升→俯冲→上升的"N"字形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块 尖晶石-石榴子石相界反应 橄榄石中硅镁石出溶物 深俯冲-折返 西藏白岗
下载PDF
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过程中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友红 邬显慷 +7 位作者 朱节清 谷英梅 李晓林 陆荣荣 张旗 徐平 李秀云 黄忠祥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9-223,共5页
利用质子微探针和微束PIXE定量分析技术对山东梭罗树地慢橄榄岩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和石榴石等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相容元素(Sr、Y、Zr)主要富集于单斜辉石内,尖晶石则几乎... 利用质子微探针和微束PIXE定量分析技术对山东梭罗树地慢橄榄岩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和石榴石等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相容元素(Sr、Y、Zr)主要富集于单斜辉石内,尖晶石则几乎富集质子探针所能检出的所有微量元素,而石榴石中微量元素含量最少。该研究表明,在矿物微区微量元素分布是十分不均匀的,推测可能受地幔交代过程中溶液的渗滤效应以及存在微粒包裹体的共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石榴石 相转变 质子微探针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尖晶石型正极材料Li_xMn_(1.93)Gd_(0.02)O_4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冯传启 宋力 +1 位作者 张克立 孙聚堂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7-670,共4页
用流变相反应方法合成一种非化学计量比尖晶石型化合物LixMn1.93Gd0.02O4,先制备先驱物,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先驱物的热分解制得目标产物。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XPS)、红外光谱技术(IR)对合成的产物进行表征,... 用流变相反应方法合成一种非化学计量比尖晶石型化合物LixMn1.93Gd0.02O4,先制备先驱物,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先驱物的热分解制得目标产物。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XPS)、红外光谱技术(IR)对合成的产物进行表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方法确定目标产物的组成。用透射电镜的方法观测晶体颗粒的大小与形状,并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3.0~4.4V电压范围内以电流密度为1mA·cm-2进行充放电时,其初始放电容量为124mAh·g-1,电池经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95%以上。这一制备方法为无机材料合成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可行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锂锰氧化物 尖晶石 流变相反应
下载PDF
不同锰源合成尖晶石型Li_xMn_2O_4及其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志光 刘素琴 黄可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26-529,共4页
以自制γ MnO2(SPDM)和电解二氧化锰(EDM)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合成了尖晶石型锂锰氧材料。应用XRD,SEM,TG和DSC等手段研究了原材料性质和配比等因素对合成尖晶石型锂锰氧的结构、粒径、比表面积以及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 以自制γ MnO2(SPDM)和电解二氧化锰(EDM)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合成了尖晶石型锂锰氧材料。应用XRD,SEM,TG和DSC等手段研究了原材料性质和配比等因素对合成尖晶石型锂锰氧的结构、粒径、比表面积以及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流变相法在700~760℃下,反应12h即可得到均相、无杂质、锰平均氧化价态接近3.5的LixMn2O4正极材料;以SPDM为锰源较EMD为锰源在相同条件下合成的尖晶石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更高,比表面积更大,粒度更小;当原材料中n(Li)/n(Mn)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合成的锂锰氧的晶格常数随材料中锂与锰摩尔比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Mn02 电解二氧化锰 流变相法 尖晶石型锂锰氧 合成 性能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麻粒岩相条件下熔融反应与矿物相转变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福来 沈其韩 +2 位作者 耿元生 徐学纯 马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4-265,T001,共13页
麻粒岩相条件下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矿物黑云母(Bi)脱水熔融、长英质矿物部分熔融的性质主要受控于温度条件;而矿物相转变不仅受控于温压条件,而且与脱水熔融、部分熔融存在密切成因联系。依据Bi脱水熔融性质和石榴石(... 麻粒岩相条件下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矿物黑云母(Bi)脱水熔融、长英质矿物部分熔融的性质主要受控于温度条件;而矿物相转变不仅受控于温压条件,而且与脱水熔融、部分熔融存在密切成因联系。依据Bi脱水熔融性质和石榴石(Gi)转变反应特征,可划分以下三个阶段:(1)当温度在700℃时,Bi转变为钛铁矿(Ilm)+磁铁矿(Mt)+H_2O,Gt转变为Mt,(2)当温度在730—760℃,Bi脱水熔融为富K_2O熔体(Melt)+Ilm+Mt,Gt转变为紫苏辉石(Hy)+堇青石(Crd);(3)当温度大于790℃时,Bi脱水熔融为Melt+Hy+Ilm+Mt+H_2O,Gt则转变为Hy+尖晶石(Sp)+Crd组合。熔体比例和熔体演化特征除受温压条件控制外,与长英质矿物部分熔融程度和脱水熔融性质关系密切。实验结果显示,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及与其相伴随的重熔作用(或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不仅存在传统的固相+固相(或流体相)的反应和脱水熔融反应,而且存在熔体参与的变质反应(即:未熔矿物与熔体之间的反应)。该项实验对深入探讨麻粒岩相矿物演化的成因机制及其动力学意义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岩相 熔融反应 矿物相 转变机制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_xMn_2O_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力 程翠霞 +1 位作者 刘浩文 张克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9-392,共4页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以不同配比的乙酸锂、乙酸锰及柠檬酸为原料合成正极材料LixMn2 O4。经X射线衍射表征 ,热重分析 (TG)和差热分析 (DTA)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LixMn2 O4结晶性能很好 ,为尖晶石结构 ;材料随着n(Li)∶n(Mn)摩尔比增大...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以不同配比的乙酸锂、乙酸锰及柠檬酸为原料合成正极材料LixMn2 O4。经X射线衍射表征 ,热重分析 (TG)和差热分析 (DTA)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LixMn2 O4结晶性能很好 ,为尖晶石结构 ;材料随着n(Li)∶n(Mn)摩尔比增大起始放电量增大 ,而电池的效率却逐渐减少 ,2 0次循环后富锂正极材料的放电量低于缺锂正极材料。试验表明 :在非化学计量尖晶石结构LixMn2 O4中锂的用量 ,是影响电池的初始容量及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XMN2O4 合成 电化学性能 尖晶石结构 流变相法
下载PDF
NiFe_2O_4合成工艺对惰性阳极力学性能及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焦万丽 张磊 +1 位作者 姚广春 刘宜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研究以NiO和Fe2O3为主要原料合成镍铁尖晶石反应烧结过程中的热力学条件·同时对在不同烧结条件下合成的尖晶石二次烧结制备的阳极试样的抗弯强度及高温电导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NiO和Fe2O3固相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具备,反应先... 研究以NiO和Fe2O3为主要原料合成镍铁尖晶石反应烧结过程中的热力学条件·同时对在不同烧结条件下合成的尖晶石二次烧结制备的阳极试样的抗弯强度及高温电导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NiO和Fe2O3固相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具备,反应先于致密化过程结束·当未经压制成型的粉料直接在合成温度为900℃下合成6h,经破碎工艺及二次烧结后,所制得的惰性阳极试样强度及电导率最大,烧结性能最好·而破碎工艺对增加粉末活性,提高试样电导率及力学性能也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尖晶石 固相反应 预烧结工艺 热力学 力学性能 高温电导率
下载PDF
非化学计量比尖晶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从学 张昭 +1 位作者 侯隽 李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37-942,共6页
采用阴阳离子复合掺杂,以共沉淀法、超声共沉淀法、Pechini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掺杂锰酸锂前驱体,使用三段热处理方式,即650℃预烧、780℃烧结、550℃回火制备掺杂非化学计量尖晶石Li1.05Co0.05Ni0.05Mn1.9O3.9F0.1.通过化学容量分析测... 采用阴阳离子复合掺杂,以共沉淀法、超声共沉淀法、Pechini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掺杂锰酸锂前驱体,使用三段热处理方式,即650℃预烧、780℃烧结、550℃回火制备掺杂非化学计量尖晶石Li1.05Co0.05Ni0.05Mn1.9O3.9F0.1.通过化学容量分析测定Mn含量和平均价态,用粒度分布、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Mn含量和平均价态与理论值吻合.比较各种合成方法,超声共沉淀法产物的粒径分布最窄、比表面积最小(0.96m2·g-1)、晶型完整、衍射强度最大、结晶性能最佳、晶格常数a为0.821nm、晶粒尺寸L为57.78nm.经装配电池电化学性能测定,超声共沉淀法产物的初始容量更高,循环性能更稳定,经3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仅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化学计量比 超声辐照 共沉淀法 Pechini法 高温固相法 尖晶石Li1.05Co0.05Ni0.05Mn1.9O3.9F0.1
下载PDF
稀土类尖晶石SnY_2O_4的软化学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勇 罗仕婷 +2 位作者 权泽卫 傅扬 张克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18-1120,共3页
尖晶石化合物主要是以化学式AB2O4表示的化合物(A和B分别代表二价和三价的金属阳离子).随A,B离子的改变,化合物的电和磁性也随之改变.
关键词 尖晶石 SnY2O4 软化学合成 表征 稀土复合氧化物 流变相反应
下载PDF
Al_2O_3原料种类对固相反应法合成锌铝尖晶石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民生 马爱琼 王臻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25,37,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锌铝尖晶石粉体。运用热分析、XRD、SEM分析等方法,研究了Al2O3原料种类对合成锌铝尖晶石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料种类对合成反应开始温度有直接影响,以Al(OH)3作为Al2O3的原料与以非活性Al2O3作原料相比,生成锌铝...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锌铝尖晶石粉体。运用热分析、XRD、SEM分析等方法,研究了Al2O3原料种类对合成锌铝尖晶石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料种类对合成反应开始温度有直接影响,以Al(OH)3作为Al2O3的原料与以非活性Al2O3作原料相比,生成锌铝尖晶石的开始反应温度降低近400℃;XRD和SEM分析表明,以Al(OH)3作为Al2O3的原料,锌铝尖晶石的开始生成温度为800℃,随合成反应温度升高,锌铝尖晶石的生成量显著增加;以ZnO、Al(OH)3为原料合成锌铝尖晶石的最佳合成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为3h,合成得到的锌铝尖晶石呈立方晶粒,晶形发育完整,平均粒径为1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铝尖晶石 固相反应 原料 工艺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Co_(0.05)Ni_(0.05)Mn_(1.9)O_(3.9)F_(0.1)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从学 侯隽 +1 位作者 李海 张昭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58-1761,共4页
以阴阳离子复合掺杂为基础,采用超声共沉淀法、Pechini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型掺杂锰酸锂前驱体,使用3段热处理方式,即650℃预烧、780℃烧结、550℃回火制备得到掺杂尖晶石LiCo0.05Ni0.05Mn1.9O3.9F0.1。通过化学容量分析测定Mn含... 以阴阳离子复合掺杂为基础,采用超声共沉淀法、Pechini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型掺杂锰酸锂前驱体,使用3段热处理方式,即650℃预烧、780℃烧结、550℃回火制备得到掺杂尖晶石LiCo0.05Ni0.05Mn1.9O3.9F0.1。通过化学容量分析测定Mn含量和平均价态,用粒度分布、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Mn含量和平均价态与理论值吻合。3种合成方法相比,超声共沉淀法产物的粒径最窄,比表面积最小(14919cm2/cm3),晶型完整,衍射强度最大,结晶性能最佳,晶格常数为0.821nm,晶粒尺寸为57.48nm;经装配电池电化学性能测定,超声共沉淀法产物的比容量更高,循环性能更稳定,经3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仅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超声共沉淀法 Pechini法 高温固相法 尖晶石LiCo0.05Ni0.05Mn1.9O3.9F0.1
下载PDF
锂和钴元素掺杂对锂锰尖晶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荣斌 刘峥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36-739,共4页
利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两种化合物LixMn2O4(0.90≤x≤1.2)和LiMn2-xCoxO4(0.05≤x≤0.5),探讨了不同锂含量对尖晶石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掺钴材料LiMn2-xCoxO4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作了初步研究。不同Li/2Mn对合成的尖晶石LiMn2O4... 利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两种化合物LixMn2O4(0.90≤x≤1.2)和LiMn2-xCoxO4(0.05≤x≤0.5),探讨了不同锂含量对尖晶石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掺钴材料LiMn2-xCoxO4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作了初步研究。不同Li/2Mn对合成的尖晶石LiMn2O4的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纯的尖晶石LiMn2O4化合物,其Li/2Mn值应控制在0.95 ̄1.15之间。Co3+离子掺入到LiMn2O4能稳定尖晶石的骨架结构,并且极大地改善了LiMn2O4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循环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结构 流变相反应 掺杂 循环性能
下载PDF
Li_(0.98)Mn_2O_4的流变相法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力 陈强 +1 位作者 刘浩文 张克立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74,共4页
用流变相反应法以乙酸锂、乙酸锰、柠檬酸为原料合成正极材料Li0.98Mn2O4,探讨了合成条件;经X-射线衍射表征,热重法(TG)和差热分析(DTA)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Li0.98Mn2O4结晶性能很好,为尖晶石结构,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0 mAh/g,... 用流变相反应法以乙酸锂、乙酸锰、柠檬酸为原料合成正极材料Li0.98Mn2O4,探讨了合成条件;经X-射线衍射表征,热重法(TG)和差热分析(DTA)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Li0.98Mn2O4结晶性能很好,为尖晶石结构,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0 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40次循环后还能保持初始容量的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相反应法 Li0.98Mn2O4 正极材料 尖晶石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_(0.9)Mg_(0.05)Mn_(1.95)O_4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猛 史鹏飞 李胜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8-620,共3页
为了提高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的循环性能,采用掺杂金属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0.9Mg0.05Mn1.95O4材料,并以该材料作正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负极材料,组装成562247型方型锂离子蓄电池。测试结果表明,750 ℃下烧结的尖... 为了提高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的循环性能,采用掺杂金属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0.9Mg0.05Mn1.95O4材料,并以该材料作正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负极材料,组装成562247型方型锂离子蓄电池。测试结果表明,750 ℃下烧结的尖晶石型Li0.9Mg0.05Mn1.95O4循环性能最好。在室温下,1 C充放电时电池比能量为83 Wh/kg和195 Wh/L,实际电池中所制材料比容量可达85 mAh/g,循环300次后电池的可逆容量变化很小。另外,还对电池的储存性能、倍率充放电性能及高低温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LIMN2O4 循环性能 比能量 储存性能 锂离子蓄电池 比容量 负极材料 合成 中间相炭微球 MCMB
下载PDF
Li_(1.05)Mn_2O_4的流变相法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宋力 赵艳茹 张克立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02-105,共4页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对正极材料Li1.05Mn2O4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经分析测试表明:Li1.05Mn2O4结晶性能很好,为尖晶石结构.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0 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40次循环后还能保持初始容量的89%以上.
关键词 流变相反应法 Li1.05Mn2O4 正极材料 尖晶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