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se spectrum estimation of the seismic wavelet based on a criterion func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Yu Yongcai Wang Shangxu +1 位作者 Yuan Sanyi Qi Pengfe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70-181,共12页
Phase spectrum estimation of the seismic wavelet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n the basis of two patterns of constant-phase rotation and root transform for wave... Phase spectrum estimation of the seismic wavelet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n the basis of two patterns of constant-phase rotation and root transform for wavelet phase spectrum variation, we introduce six sparse criteria, including Lu’s improved kurtosis criterion, the parsimony criterion, exponential transform criterion, Sech criterion, Cauchy criterion, and the modified Cauchy criterion, to phase spectrum estimation of the seismic wavelet, obtaining an equivalent effect to the kurtosis criterion. Through numerical experiments, we find that when the reflectivity is not a sparse sequence, the estimated phase spectrum of the seismic wavelet based on the criterion function will deviate from the true value.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non-sparse reflectivity series in a single trace, we apply the method to the multi-trace seismogram,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seismic wavelet phase spectrum est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wavelet phase spectrum criterion function SPARSE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naccurate wavelet phase estimation on seismic inversion 被引量:18
2
作者 Yuan San-Yi Wang Shang-Xu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1年第1期48-59,95,共13页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eismic wavelet amplitude spectrum is estimated accurately, a group of wavelets with different phase spectra, regarded as estimated wavelets, are used to implement linear least-squares inver...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eismic wavelet amplitude spectrum is estimated accurately, a group of wavelets with different phase spectra, regarded as estimated wavelets, are used to implement linear least-squares inversion. During inversion, except for the wavelet phase, all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inversion results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inversion results of a sparse reflectivity model (or blocky impedance model) show that: (1) although the synthetic data using inversion results matches well with the original seismic data, the inverted reflectivity and acoustic impedance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real model. (2) the inversion result reliability is dependent on the estimated wavelet Z transform root distribution. When the estimated wavelet Z transform roots only differ from that of the real wavelet near the unit circle, the inverted reflectivity and impedance are usu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model; (3) although the synthetic data matches well with the original data and the Cauchy norm (or modified Cauchy norm) with a constant damping parameter has been optimized, the inverted results are still greatly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model. Finally, we suggest using the L1 norm, Kurtosis, variation, Cauchy norm with adaptive damping parameter or/and modified Cauchy norm with adaptive damping parameter as evaluation criteria to reduce the bad influence of inaccurate wavelet phase estimation and obtain good results in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seismic wavelet INVERSION evaluation criterion ROOT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eismic phase in three-component seismograms on the basis of wavelet transform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希强 周惠兰 +3 位作者 沈萍 杨选辉 马延路 李红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2期136-142,共7页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to identify P and S phases in three component seismograms using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wavelet transform coefficients of signal. The P and S wave lo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to identify P and S phases in three component seismograms using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wavelet transform coefficients of signal. The P and S wave locator functions are constructed by using eigenvalue analysis method to wavelet transform coefficient across several scales. Locator functions formed by wavelet transform have stated noise resistance capability, and is proved to be very effective in identifying the P and S arrivals of the test data and actual earthquak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let transform eigenvalue analysis seismic phase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Properties of an improved Gabor wavelet transform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seismic signal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4
作者 Ji Zhan-Huai Yan Sheng-Ga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529-542,621,共1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complete transform of improved Gabor wavelets (IGWs),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signals. The complete Gabor wavelet ...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complete transform of improved Gabor wavelets (IGWs),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signals. The complete Gabor wavelet transform has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First, unlike the conventional transform, the improved Gabor wavelet transform (IGWT) maps time domain signals to the time-frequency domain instead of the time-scale domain. Second, the IGW's dominant frequency is fixed, so the transform can perform signal frequency division, where the dominant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the extracted sub-band signal carry essentially the same information as the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of the original signal, and the sub- band signal bandwidth can be regulated effectively by the transform's resolution factor. Third, a time-frequency filter consisting of an IGWT and its inverse transform can accurately locate target areas in the time-frequency field and perform filtering in a given time-frequency range. The complete IGW transform's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test cases, showing positive results for seismic signal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such as enhancing seismic signal resolution, permitting signal frequency division, and allowing small faults to be ident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signal inverse transform Gabor wavelet transform FAULTS RESOLUTIONS instantaneous phase
下载PDF
应用遗传算法估计非稳态地震数据的混合相位子波及Q值
5
作者 朱耀旭 包乾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3-770,共8页
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或反演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反射系数或弹性参数模型。然而地层滤波效应模糊了地震记录中的地层反射信息,因此有必要消除这种滤波效应。现有的大部分提高分辨率方法并不能完全摒弃关于地震子波和Q模型的一些假设。为了获... 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或反演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反射系数或弹性参数模型。然而地层滤波效应模糊了地震记录中的地层反射信息,因此有必要消除这种滤波效应。现有的大部分提高分辨率方法并不能完全摒弃关于地震子波和Q模型的一些假设。为了获得更为切合实际的地震子波,同时自适应获取Q模型,文中将地震子波相位估计与Q模型估计相结合,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稳态地震数据混合相位子波及Q值估计方法。首先通过井旁道记录拟合得到初始地震子波的振幅信息,然后依据子波Z变换的根关于单位圆移动与否构建用于遗传算法的编码链条。另一方面,十进制Q模型对应的二进制表示形式同样能够利用编码链条表征,因此利用全局优化算法能够同时估计地震混合相位子波以及Q模型。结合根变换和遗传算法不断改变子波相位的同时自适应生成Q模型,利用子波和Q模型构造的时变子波矩阵与测井反射系数得到合成地震记录,并与井旁道记录进行匹配,最终得到合理的混合相位子波和地层Q模型,进而构造时变子波矩阵进行时变反褶积。通过井旁道记录与测井数据拟合得到的混合相位子波,与实际地震子波相位更为接近,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处理 品质因子 非稳态地震数据 混合相位子波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地震数据品质因子及混合相位子波同时估计
6
作者 杨从涛 陈鹏 刘乐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I0005,共11页
非稳态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及反演是通过求解包含地震子波滤波效应及地层吸收衰减效应的反演方程,获得地下反射界面的地震响应。为实现高分辨率处理及反演中初始地震子波及数据品质因子Q模型的实施条件,结合地震子波Z变换的根移动编码... 非稳态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及反演是通过求解包含地震子波滤波效应及地层吸收衰减效应的反演方程,获得地下反射界面的地震响应。为实现高分辨率处理及反演中初始地震子波及数据品质因子Q模型的实施条件,结合地震子波Z变换的根移动编码及等效Q模型的二进制—十进制转换策略,引入粒子群全局优化算法,建立非稳态地震数据混合相位初始地震子波及数据品质因子同时估计的方法。利用井旁道与数据的互相关作为准则函数,判定粒子群是否收敛至最大,输出最佳初始地震子波及Q。应用理论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常相位地震子波估计及反Q滤波,该方法在复杂干扰条件下能更精确捕获真实的子波波形及衰减参数。利用输出的地震子波及Q进行时变反褶积处理得到高分辨率剖面,说明方法具有准确性、计算效率高且输出结果优,估计的地震子波和Q更符合实际地震波传播特征,为后续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提供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相位 地震子波 品质因子 粒子群优化算法 非稳态地震数据
下载PDF
基于复小波变换全监督学习的微震波形降噪与相位拾取
7
作者 薛凯文 杨依然 刘炎奎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4年第6期211-222,共12页
由于井下微震信号有着更低的信噪比,导致信号拾取精度降低.现阶段基于小波阈值的信号降噪算法等在面对信噪比较低的信号时存在泛化性差,阈值难以衡量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复小波变换全监督学习的微震波形降噪方法.该方... 由于井下微震信号有着更低的信噪比,导致信号拾取精度降低.现阶段基于小波阈值的信号降噪算法等在面对信噪比较低的信号时存在泛化性差,阈值难以衡量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复小波变换全监督学习的微震波形降噪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复小波变换结合卷积自编器设计一个具有多个卷积和反卷积操作的编码-解码器完成图像的降噪过程.为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首先在Stanford的Earthquake数据集上构建了Earthquake2023进行训练和测试,并有着较好地拟合效果和训练结果.同时基于该方法降噪后信号设计了一种震相拾取方法,并达到了较高的拾取精度.本文设计了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此降噪方法能有效提高信号的峰值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两者分别提高了16 dB和24%,P波、S波初至到时拾取的误差相较于STA/LTA减小了0.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监督学习 复小波分解 卷积自编码器 震相拾取 波形降噪
下载PDF
饱和剩余振幅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以莺歌海盆地为例
8
作者 郭伟 周凡 廖键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为了理清目标评价中振幅的影响因素,识别莺歌海盆地的流体性质,基于保真保幅资料,开展了地震振幅的研究,建立了储层孔隙度、含气性、厚度、地层组合、子波相位与地震振幅响应的关系,形成了如下认识:1)随着孔隙度的增大,流体的振幅均逐... 为了理清目标评价中振幅的影响因素,识别莺歌海盆地的流体性质,基于保真保幅资料,开展了地震振幅的研究,建立了储层孔隙度、含气性、厚度、地层组合、子波相位与地震振幅响应的关系,形成了如下认识:1)随着孔隙度的增大,流体的振幅均逐渐增大;2)振幅在薄层的调谐厚度处最大,且振幅与厚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3)地层组合对振幅的影响,主要受地震波相互干涉;4)子波相位介于0°~90°时,振幅随其值的逐渐增大而增大,并且子波相位为90°时处最大;但介于90°~180°时,振幅逐渐减小,介于180°~360°重复上述规律。该成果认识获取了真实可靠的地层振幅信息,为勘探井位钻探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饱和剩余振幅 地震振幅 厚度 地层组合 子波相位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合成地震记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季敏 陈双全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7,25+24,共5页
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的匹配是地震精细解释和地震反演的基础工作,计算合成地震记录的技术是井震标定的关键技术。分析并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合成地震记录的技术流程。针对测井资料校正、深时转换子波估算与反射系数求取和地震子波估... 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的匹配是地震精细解释和地震反演的基础工作,计算合成地震记录的技术是井震标定的关键技术。分析并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合成地震记录的技术流程。针对测井资料校正、深时转换子波估算与反射系数求取和地震子波估算3个核心环节,提出了从测井数据去除直流分量、采用非等间距插值和频率域加窗确定性子波求取的可行、有效的计算方法。整个合成地震记录计算过程完全根据测井资料与地震数据自动进行,减少了常规井震标定工作中"拉伸"和"压缩"等人为操作。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其技术流程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井震标定 相位扫描 反射系数 子波估算
下载PDF
基于相位扫描的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大卫 尹成 +1 位作者 赵维坤 刘春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9,共3页
以常相位假设为基础,通过计算随信号相位发生变化的目标函数值来对地震记录进行相位扫描,以寻求最能逼近子波真实形态的常相位值,并应用此相位及地震记录的振幅谱合成地震子波,达到地震子波提取的目的。在以往通用目标函数的基础上,增... 以常相位假设为基础,通过计算随信号相位发生变化的目标函数值来对地震记录进行相位扫描,以寻求最能逼近子波真实形态的常相位值,并应用此相位及地震记录的振幅谱合成地震子波,达到地震子波提取的目的。在以往通用目标函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信号相位特征反映更为敏感的绝对峰度准则目标函数,并在统计平均意义下,采用多目标联合扫描的方式求取信号相位,使其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子波的相位特征,同时也能提高抗干扰能力。模拟试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子波估计以及应用估计的子波进行反褶积处理的结果论证了该方法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相位 相位扫描 地震子波 方差模 绝对峰度
下载PDF
数字化地震记录震相自动识别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配新 邓存华 +2 位作者 刘希强 任勇 颜其中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8-313,共6页
针对目前震相自动识别方法不能自动给出震相识别区间 ,以及不能确定识别出震相名称的问题 ,运用震相的运动学特征 ,由平均速度模型和J-B走时表数据 ,自动计算近震、远震和极远震的震相走时及震中距。对多尺度小波分解进行单支重构作为... 针对目前震相自动识别方法不能自动给出震相识别区间 ,以及不能确定识别出震相名称的问题 ,运用震相的运动学特征 ,由平均速度模型和J-B走时表数据 ,自动计算近震、远震和极远震的震相走时及震中距。对多尺度小波分解进行单支重构作为识别不同震相的分析信号。先求出初至震相和最大面波到时 ,估算出震中距 ,然后找到S波或PP波到时 ,求出准确的震中距 ,即可自动给出各震相的识别区间 ,采用线性偏振法在给定区间中识别出震相的初至时刻。由于该方法采用的是先明确要找什么震相 ,再由该震相的走时确定寻找区间 ,所以找出的初至就是要寻找的震相 ,自然解决了识别出震相的名称问题 ,从而实现了对震相的全程自动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震信号 小波变换 震相识别
下载PDF
混合相位地震子波提取及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崔庆辉 芮拥军 +2 位作者 尚新民 付萍 江明川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1-486,6,共6页
地震子波在地震正演和反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子波提取主要基于最小相位假设,而实际的地震子波往往表现为混合相位特征。为了提取具有真实相位的地震子波,从地震信号的统计性出发,利用高阶统计量中的双谱,从反射地震记录中提取出... 地震子波在地震正演和反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子波提取主要基于最小相位假设,而实际的地震子波往往表现为混合相位特征。为了提取具有真实相位的地震子波,从地震信号的统计性出发,利用高阶统计量中的双谱,从反射地震记录中提取出地震子波的真实相位,进一步重构出地震子波。经过模型仿真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了该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子波 混合相位 高阶统计量 双谱
下载PDF
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子波最小相位化方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少武 魏庚雨 +1 位作者 赵波 贺振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5-689,783+645,共5页
本文从可控震源地震记录采集时使用的扫描信号参数出发,计算可控震源扫描信号,再将可控震源扫描信号进行自相关求出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然后利用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求出将零相位子波转化为最小相位子波的转换算子。最后利用该转换算子... 本文从可控震源地震记录采集时使用的扫描信号参数出发,计算可控震源扫描信号,再将可控震源扫描信号进行自相关求出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然后利用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求出将零相位子波转化为最小相位子波的转换算子。最后利用该转换算子,将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转化为最小相位子波,实现了把可控震源零相位震源子波的地震记录转化为最小相位震源子波的地震记录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数据 零相位 最小相位 地震子波 相位转换
下载PDF
基于双谱幅值和相位重构的地震子波提取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亚峻 李月 高颖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7-952,共6页
利用地震记录双谱中包含子波的幅值和相位信息,以及其超强的抗噪声干扰能力,采用一种基于双谱幅值和相位重构的地震子波提取方法,首先提取出子波幅值及相位信息,进而通过傅立叶反变换,使子波得以完全恢复.本文针对双谱相位重构递推公式... 利用地震记录双谱中包含子波的幅值和相位信息,以及其超强的抗噪声干扰能力,采用一种基于双谱幅值和相位重构的地震子波提取方法,首先提取出子波幅值及相位信息,进而通过傅立叶反变换,使子波得以完全恢复.本文针对双谱相位重构递推公式,提出一种新的初值选取方法,使地震子波估计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统计量 双谱 幅值 相位 地震子波
下载PDF
基于纯相位滤波器的子波相位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亚南 戴永寿 +2 位作者 丁进杰 张漫漫 王蓉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1,共6页
针对子波相位提取不准确影响反褶积后地震剖面分辨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纯相位滤波器的子波相位校正方法来校正子波残余相位,以提高反褶积后地震剖面的分辨率。该方法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和... 针对子波相位提取不准确影响反褶积后地震剖面分辨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纯相位滤波器的子波相位校正方法来校正子波残余相位,以提高反褶积后地震剖面的分辨率。该方法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和单位化振幅谱的方式构造纯相位滤波器,以描述任意特性的子波残余相位;在最大方差模准则约束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子波残余相位进行寻优,最终实现反褶积结果中子波残余相位的校正。正演模拟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子波 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 反褶积 相位校正 纯相位滤波器
下载PDF
两步法反褶积在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伟才 段云卿 +1 位作者 王彦春 徐佑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2-355,共4页
在复杂地表条件的地方进行地震勘探时,因激发震源、检波器以及表层岩性不同会引起较大的子波差异,反射资料的品质较低。用两步法反褶积对炮点、检波点进行一致性处理,以消除炮点、检波点的差异。对一些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试处理,取得了... 在复杂地表条件的地方进行地震勘探时,因激发震源、检波器以及表层岩性不同会引起较大的子波差异,反射资料的品质较低。用两步法反褶积对炮点、检波点进行一致性处理,以消除炮点、检波点的差异。对一些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试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褶积 炮点 检波点 地震子波 最小相位
下载PDF
地震子波外推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广智 印兴耀 刘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根据离散反演理论,综合测井和地震资料,充分考虑了地震子波的振幅特点和相位特点,给出了精确计算井旁地震子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测井与地震资料及地层的地质特点,提出了3种无井地震道处地震子波的外推方法,即反距离内插法、相位... 根据离散反演理论,综合测井和地震资料,充分考虑了地震子波的振幅特点和相位特点,给出了精确计算井旁地震子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测井与地震资料及地层的地质特点,提出了3种无井地震道处地震子波的外推方法,即反距离内插法、相位内插法和虚拟井法。其中反距离内插法是直接按照距离内插井旁子波;相位内插法则只内插井旁子波的相位,无井地震道处的振幅谱通过邻近的地震资料求出;虚拟井法是通过地震层序分析方法,由小波时频分析求出无井地震道处的虚拟反射系数后,进而得到无井地震道处的地震子波。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实现步骤,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尽管各种方法计算的子波不同,但子波的变化是连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子波 离散反演 外推 相位 小波时频分析
下载PDF
交互地震子波提取技术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国发 牟永光 王濮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6,共4页
利用子波的最大相位和最小相位分解技术,在复赛谱域得到一组具有相同振幅谱、不同相位谱的子波集合。根据方差模最大等数学物理准则以及用户对地震资料的先验信息和处理要求,借助于交互处理工具,用户可以从子波集合中确定其希望并认可... 利用子波的最大相位和最小相位分解技术,在复赛谱域得到一组具有相同振幅谱、不同相位谱的子波集合。根据方差模最大等数学物理准则以及用户对地震资料的先验信息和处理要求,借助于交互处理工具,用户可以从子波集合中确定其希望并认可的地震子波,从而完成子波反褶积、子波零相位化等提高分辨率的处理工作,达到识别和追踪薄层反射的地质要求。对物理模型采集的地震记录和实际野外采集的地震记录进行了子波提取实验,并利用提取的地震子波对地震资料进行了提高分辨率处理。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子波 提取 混合相位 交互处理 复赛谱 分辨率
下载PDF
地震子波处理的二步法反褶积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西文 胡自多 +4 位作者 田彦灿 王红旗 王述江 肖明图 马建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67-1179,共13页
针对玛湖斜坡区三块三维地震资料和赛汉塔拉凹陷二块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的特点,结合地质任务和处理目标要求,提出了地震数据连片处理中的地震子波处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体现了两次反褶积,一次是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将不同震源的... 针对玛湖斜坡区三块三维地震资料和赛汉塔拉凹陷二块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的特点,结合地质任务和处理目标要求,提出了地震数据连片处理中的地震子波处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体现了两次反褶积,一次是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将不同震源的频带拓宽到一个标准上;再一次采用相位校正反褶积,将不同震源的数据校正到相同相位上.为了保证提取的相位校正反褶积算子稳定,采用叠后地震道提取(主要考虑到叠后地震道信噪比高,算子稳定性强),然后将该算子应用到叠前地震道,进行相位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处理 子波处理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相位校正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与奇异值分解的地震资料去噪新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小品 贺振华 熊晓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236,280,共6页
为了有效地去除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充分利用小波变换(WT)去噪和奇异值分解(SVD)去噪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WT-SVD)的地震资料去噪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小波软阈值去噪,有效地降低噪声的方差;然后进行... 为了有效地去除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充分利用小波变换(WT)去噪和奇异值分解(SVD)去噪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WT-SVD)的地震资料去噪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小波软阈值去噪,有效地降低噪声的方差;然后进行基于倾角扫描的奇异值分解去噪,识别噪声点,自动追踪同相轴,并进行同相轴拉平处理,充分利用了奇异值分解方法处理水平同相轴噪声效果好的优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去噪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WT-SVD方法简单易行,比单一的SVD方法和WT方法的去噪效果更显著,有效地消除了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显著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奇异值分解 倾角扫描 地震资料去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