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se transitions of the five-state clock model on the square lattice
1
作者 Yong Chen Zhi-Yuan Xie Ji-Feng Y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59-163,共5页
Using the tensor renormalization group method based on the higher-order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we have studied the phase transitions of the five-state clock model on the square lattic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 Using the tensor renormalization group method based on the higher-order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we have studied the phase transitions of the five-state clock model on the square lattic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specific heat indicates the system has two phase transitions, as verified clearly by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 at three representative tem- peratures. By calculating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e obtained only the upper critical temperature as To2 = 0.9565(7). Investigating the fixed-point tensor, we precisely locate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at Tcl = 0.9029(1) and Tc2 = 0.9520(1), consistent well with the Monte Carlo and the density matrix renormalization group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ve-state clock model phase transition tensor renormalization group HOTRG
下载PDF
Rapid Determination of the Centroid Moment Tensor of the 2014 M_S7.3 Yutian,Xinjiang Earthquake
2
作者 Zhao Xu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1期38-46,共9页
We successfully employ an automatic centroid moment tensor(CMT) inversion system to infer the CMT solutions of the February 12,2014 MS7.3 Yutian,Xinjiang earthquake using near-field seismic waveforms(4° < △ &... We successfully employ an automatic centroid moment tensor(CMT) inversion system to infer the CMT solutions of the February 12,2014 MS7.3 Yutian,Xinjiang earthquake using near-field seismic waveforms(4° < △ < 12°) observed by the virtual China seismic networks,which have been recently set up.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event occurred on a rupture plane(strike 243°,dip 70°,and rake-18°),showing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ing with a minor normal-faulting component.The centroid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located nearly 13 km east of the epicenter(36.123° N,82.499° E),and the best-fitting centroid depth is around 10 km.The total scalar moment,M0,is retrieved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3.05 × 1019N·m,corresponding to moment magnitude MW6.92.Most of the energy is released within about 14 s.Moreover,we discuss about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in earthquake disaster dec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 phase Automatic centroid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Yutian earthquake
下载PDF
弱数据下多源传感融合的某试车台气路健康评估方法
3
作者 唐智 柏林 +2 位作者 白豪 吴过 王章旭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8,共9页
航天发动机试车台作为检验发动机可靠性的关键装备,其健康状态评估对确保发动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试车台气路系统具有故障模式复杂多变,多点位、多模态传感信息关联性强等特点,且存在数据积累有限、采集的健康状态样本分布不均、... 航天发动机试车台作为检验发动机可靠性的关键装备,其健康状态评估对确保发动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试车台气路系统具有故障模式复杂多变,多点位、多模态传感信息关联性强等特点,且存在数据积累有限、采集的健康状态样本分布不均、人工监测运行状态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以及高误警率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重构相空间-支持高阶张量机的健康评估模型。该方法首先通过设计E1(m)的稳定性判定准则,实现对气路系统相空间的自适应重构;其次采用张量对气路系统的多点位、多模态数据进行表征;然后基于支持高阶张量机挖掘张量样本中的多源传感关联信息与健康模式,实现对试车台气路系统的健康状态评估;最后利用中航某所发动机试车台实际试车数据,与支持向量机、决策树与朴素贝叶斯算法对比,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弱数据环境下具有良好评估能力,整体评估精度为89.7%,在极端弱数据环境,精度下降保持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试车台 健康评估 支持高阶张量机 相空间重构 信息融合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大地电磁数据三维反演及其构造格局 被引量:19
4
作者 汤井田 周聪 +3 位作者 任政勇 王显莹 肖晓 吕庆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8-611,共14页
安徽省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矿集区之一,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其深部结构,SinoProbe-03项目部署了6条大地电磁剖面。通过数据维性分析,表明该区深部2D/3D构造特征明显,进行3D反演是必要的。通过挑选适当的测点和频... 安徽省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矿集区之一,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其深部结构,SinoProbe-03项目部署了6条大地电磁剖面。通过数据维性分析,表明该区深部2D/3D构造特征明显,进行3D反演是必要的。通过挑选适当的测点和频域数据,设计合理的参数,利用WSINV3DMT程序,进行了大地电磁3D反演研究,得到了铜陵矿集区3D电性模型;利用模型响应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对比对反演结果进行了评价,表明所选反演模型整体可被接受,但部分区域精度低。该结果的剖面切片与2D反演模型相比,整体结构一致,局部存在差异;利用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空间切片,讨论了该3D反演模型的电性结构及其所揭示的铜陵矿集区构造格局,浅部的局部电性差异大于深部;平面的电性分布显示了一定的分区特征;垂向电性分布显示出一定的分层特征;高阻体的分布代表着侵入岩的活动范围;深部的低阻区反映了该段下地壳未受到大规模岩浆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地球物理 大地电磁 三维反演 电性结构 相位张量
下载PDF
三维/三维构造下大地电磁相位张量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书明 李德山 胡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45-1752,共8页
当地表存在三维非均匀电导率分布时,区域大地电磁响应发生畸变.以往对这种畸变研究多假设近地表为三维,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对于更一般的三维/三维构造,为了分析并消除这种畸变影响,真实反映地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本文实现了三维大地... 当地表存在三维非均匀电导率分布时,区域大地电磁响应发生畸变.以往对这种畸变研究多假设近地表为三维,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对于更一般的三维/三维构造,为了分析并消除这种畸变影响,真实反映地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本文实现了三维大地电磁相位张量积分方程数值算法,并研究在不同地质模型下相位张量响应.结果表明,相位张量不仅可以反映一般三维构造信息,亦可有效反映复杂近地表构造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而无须假设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证明相位张量具有较强抗近地表局部非均匀构造干扰能力,能够保持更为一般的三维区域构造信息.为了加快正演计算,同时保持一定精度,算法采用了积分方程多网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三维/三维构造 畸变 相位张量 积分方程法
下载PDF
相位张量分析约束下的大地电磁测深阻抗张量分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谢成良 魏文博 +7 位作者 金胜 叶高峰 景建恩 张乐天 董浩 张帆 王辉 姚硕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08-1218,共11页
由于浅部、局部不均匀三维异常体的影响,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uric,MT)观测数据往往需要进行畸变校正.本文针对相位张量不受局部电场畸变影响的特点,研究相位张量分析约束下的大地电磁测深(MT)阻抗张量GB(Groom-Bailey)分解方法.分... 由于浅部、局部不均匀三维异常体的影响,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uric,MT)观测数据往往需要进行畸变校正.本文针对相位张量不受局部电场畸变影响的特点,研究相位张量分析约束下的大地电磁测深(MT)阻抗张量GB(Groom-Bailey)分解方法.分析由相位张量得到的相关参数,结合初步电性结构维性判断及二维或近似二维电性结构条件下电性主轴方向等信息,设计较合理的GB阻抗张量分解初始模型,提高GB算法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在传统GB分解求解模型的基础上,将各向异性参数引入目标函数,并采用共轭梯度法进行模型的最优化求解.理论数据计算结果表明,MT阻抗张量GB分解方法的计算结果,依赖于初始模型中电性主轴角、阻抗张量值等参数的选择,相位张量分析约束下的GB分解方法能有效改善算法的稳定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此外,研究表明,在合理的初始模型选择下,较之传统的GB分解方法,尽管各向异性参数仍旧无法求出,但带各向异性参数的GB分解方法在计算效率和结果可靠性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选择实际大地电磁测深点数据进行方法验证,取得了理想的电性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阻抗张量分解 相位张量 GB分解
下载PDF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地震重定位及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志 高星 路珍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5-255,I0001,共12页
采用双差重定位和W震相波形反演方法分析"地震编目系统"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观测报告及区域地震波形数据,对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反演获取了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重定位结果显示,长宁... 采用双差重定位和W震相波形反演方法分析"地震编目系统"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观测报告及区域地震波形数据,对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反演获取了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重定位结果显示,长宁地震序列沿NW优势方向呈条带状分布,集中分布于5-10 km深度范围,且发震断层面呈高倾角。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_S6.0主震的两个可能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节面Ⅰ走向12°,倾角50°,滑动角139°;节面Ⅱ走向131°,倾角59°,滑动角48°,最优矩心深度为7.5 km,矩震级M_W5.74。此外几个M>4.5余震的震源机制也基本与主震类似,均为以逆断为主外加少量走滑的地震破裂事件。综合分析长宁地震序列的重定位、震源机制反演结果以及震中和附近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信息推断,本次长宁主震的发震破裂面呈NW-SE走向,发震断层为长宁-双河背斜东北翼发育的逆冲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地震序列 双差重定位 W震相 矩张量反演
下载PDF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和9日新疆精河M6.6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志 陈立春 +1 位作者 李通 高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4-1304,共11页
文中利用地震学联合研究会(IRIS)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全球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基于W-Phase震相资料,采用矩张量反演方法研究2017年8月8日和9日分别发生在四川省九寨沟的M7. 0地震和新疆精河M6. 5地震的震源机制。反演结果显示2017年8月8日... 文中利用地震学联合研究会(IRIS)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全球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基于W-Phase震相资料,采用矩张量反演方法研究2017年8月8日和9日分别发生在四川省九寨沟的M7. 0地震和新疆精河M6. 5地震的震源机制。反演结果显示2017年8月8日发生的四川省九寨沟M7. 0地震的2个节面分别为走向152. 7°、倾角61. 4°、滑动角-4. 8°和走向245. 0°、倾角85. 8°、滑动角-151. 3°,震源深度为14km,该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以走滑型为主,2个节面分别呈NW向和SE向展布。2017年8月9日发生的新疆精河M6. 6地震的2个节面分别为走向100. 6°、倾角27. 5°、滑动角114. 1°和走向253. 9°、倾角65. 1°、滑动角78. 0°,震源深度为16km,该结果表明精河地震为以逆冲型为主的地震破裂事件,2个节面均为近EW向,震源性质与区域地震构造背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phase震相 矩张量反演 九寨沟地震 新疆精河地震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 6.4地震的重定位及震源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志 高星 路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5-356,共12页
采用双差重定位和W震相反演方法分析“地震编目系统”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观测报告及区域地震波形数据,对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地震进行重定位,反演前震及主震震源机制。地震序列重定位结果显示,2020伽师地震呈两个优势方向展... 采用双差重定位和W震相反演方法分析“地震编目系统”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观测报告及区域地震波形数据,对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地震进行重定位,反演前震及主震震源机制。地震序列重定位结果显示,2020伽师地震呈两个优势方向展布,分别为WNW向和NNW向;其中WNW向为主要余震优势分布区域,呈现长约34km条带状分布在柯坪塔格断裂带西段的北侧。另外一条优势分布沿NNW向长约8km。深度剖面显示,震源深度集中分布于10~20km范围。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_(S)6.4主震2个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节面Ⅰ,走向76°,倾角81°,滑动角109°;节面Ⅱ,走向190°,倾角21°,滑动角26°,矩震级M W5.87,震源表现为逆断为主外加少量走滑的地震破裂事件。综合分析伽师地震序列的重定位、震源机制和震中及附近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推断2020新疆伽师地震的发震破裂面呈WNW走向,发震断层为近EW走向柯坪塔格断裂带的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伽师地震 双差重定位 W震相 矩张量反演
下载PDF
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_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评估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旭 Duputel Zacharie +2 位作者 黄志斌 陈宏峰 赵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0-809,980,共10页
使用最近构建的虚拟全球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OpenMP的并行编程技术优化原有算法,研制了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为了评估该系统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将离线自动测定的2008年1月—2013年7月全球14... 使用最近构建的虚拟全球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OpenMP的并行编程技术优化原有算法,研制了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为了评估该系统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将离线自动测定的2008年1月—2013年7月全球140次地震(MW6.5—9.0)的矩心矩张量与全球矩心矩张量工作组(GCMT)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张量,绝大多数地震矩震级与GCMT给出的矩震级呈现出良好的线性趋势,两者之差ΔMW的标准方差约0.13,ΔMW位于区间(-0.2,0.2)的地震占总数的96%;地震矩6个分量分别与GCMT相应的结果沿对角线近线性分布,多数地震矩心水平位置与GCMT给出的矩心水平位置比较接近,两者间大圆弧距离位于区间(0,50km)的地震次数占总数的84%;在台站覆盖较均匀的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实现震后25—40分钟自动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心矩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震相 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 评估
下载PDF
起伏地形和随机噪声对大地电磁相位张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子杰 汤井田 肖晓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5年第4期428-437,共10页
在大地电磁测深中,当浅地表存在小尺度的局部异常体时,在其附近的测点会产生电场畸变,导致观测阻抗和区域阻抗之间产生较大的偏差,进而给资料处理和解释带来较大的困难。各种阻抗张量分解方法的本质也就是要消除局部异常体所导致的畸变... 在大地电磁测深中,当浅地表存在小尺度的局部异常体时,在其附近的测点会产生电场畸变,导致观测阻抗和区域阻抗之间产生较大的偏差,进而给资料处理和解释带来较大的困难。各种阻抗张量分解方法的本质也就是要消除局部异常体所导致的畸变,获得准确的区域构造信息。相位张量以其不受局部电场畸变影响和无需对地下介质构造作任何假设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相位张量的基本理论,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讨论了起伏地形和随机噪声对相位张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起伏地形对相位张量的影响较小,利用相位张量可以获得可靠的区域构造信息,例如地下介质的维性信息和二维区域构造走向等;而随机噪声会导致其产生较大畸变,特别是对于低频数据,此时相位张量所反映的构造信息将出现较大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相位张量 起伏地形 随机噪声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束铁沉积的磁共振相位成像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蓓 凌华威 +3 位作者 王涛 张欢 柴维敏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5-708,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相位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白质束损伤与相应白质束铁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AD患者及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志愿者进行MR扩散张量成像及相位成像。DTI数据经后处理生成平均... 目的:利用磁共振相位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白质束损伤与相应白质束铁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AD患者及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志愿者进行MR扩散张量成像及相位成像。DTI数据经后处理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和部分各向异性(FA)图,分别测量穹窿、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双侧上下纵束、下额枕束及扣带束后部的FA值和MD值。相位图测量选取与DTI相同层面同样的兴趣区以获取相位值。结果:AD患者穹窿及双侧扣带束后部的相位值及F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控制年龄因素后AD组穹窿的FA值与相位值呈明显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666,P<0.001)。同时AD组左右两侧扣带束FA值与相位值也呈现正相关性,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右侧r=0.436,P=0.033;左侧r=0.458,P=0.022。在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DTI参数与相位值的相关性。结论:AD患者的穹窿和双侧扣带束后部区域的铁沉积与FA值减低存在相关性,提示铁质异常沉积可能是AD患者白质损伤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扩散张量成像 相位成像 铁沉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型感应电动机单相短路故障动态力计算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梁艳萍 刘金鹏 陈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9-115,17,共7页
定子单相短路故障是大型感应电动机的多发故障之一,故障发生时可能会导致绝缘损坏、转子损坏等问题。定量分析了电机故障状态下局部电磁力与电磁力波动态变化情况。提出了二维场–路–运动耦合时步有限元法与麦克斯韦应力法相结合的大... 定子单相短路故障是大型感应电动机的多发故障之一,故障发生时可能会导致绝缘损坏、转子损坏等问题。定量分析了电机故障状态下局部电磁力与电磁力波动态变化情况。提出了二维场–路–运动耦合时步有限元法与麦克斯韦应力法相结合的大型感应电动机动态力计算数学模型,分析计算了电机单相短路时铁心齿部关键点电磁力动态分布,并通过提取气隙磁场变化特征,得到了电机转子受到的径向与切向电磁力波动态变化三维图。计算结果表明,大型感应电动机在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定、转子齿部不同位置的受力状况有很大不同,转子受到的径向与切向电磁力波幅值可达到正常状态下的2.4倍和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感应电动机 单相短路 动态力:麦克斯韦应力法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曲线管道内颗粒运动及对管壁磨损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章本照 陈洪波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根据张量分析理论,推导出非正交曲线柱坐标系中颗粒的运动方程。对三种类型弯管内两相流动的颗粒运动轨迹,颗粒与管壁面的碰撞以及颗粒对壁面的磨损进行了数值计算。
关键词 弯管 两相流 磨损 张量 应用
下载PDF
Hashin-Shtrikman弹性模量边界的转换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晟 牛滨华 李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50,共6页
当孔隙内介质为流体时,用经典的Hashin-Shtrikman弹性模量边界模型估算线弹性各向同性双相孔隙介质整体弹性模量将存在问题。首先基于整体介质与宏观各向同性组分满足的应力和应变组分关系,推导出整体介质弹性矩阵与组分弹性矩阵之间的... 当孔隙内介质为流体时,用经典的Hashin-Shtrikman弹性模量边界模型估算线弹性各向同性双相孔隙介质整体弹性模量将存在问题。首先基于整体介质与宏观各向同性组分满足的应力和应变组分关系,推导出整体介质弹性矩阵与组分弹性矩阵之间的显式关系,联合其应变关系,定义和分析了对应的两个系数张量,并据此导出了相关场变量位于统一坐标系时整体介质体积模量与剪切模量的关系;然后将经典的Hashin-Shtrikman弹性模量边界模型与上述关系式结合,得到4个新的整体介质弹性模量的估算公式,再与原始的Hashin-Shtrikman弹性模量边界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饱和水纯净砂岩介质进行了试算。结果显示,孔隙介质整体与组分的应力应变、弹性矩阵以及弹性模量之间存在组分加权关系;新的弹性模量表达式计算值在组分弹性模量满足一定条件下位于原始的Hashin-Shtrikman边界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Hashin-Shtrikman边界模型对于整体弹性模量特别是孔隙度小于20%时剪切模量估算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shin-Shtrikman弹性模量边界 线弹性各向同性介质 双相孔隙介质 系数张量
下载PDF
改进的图像恢复张量扩散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国军 张选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34-1542,共9页
受噪声的影响,图像的局部梯度特征很难被准确地估计,这影响了非线性扩散方法的滤波效果.根据影响视觉效果的2个低层次局部特征——相位一致性和梯度,提出一种各向异性张量扩散模型.首先结合梯度信息提出了极大相位一致性方向投影的散度... 受噪声的影响,图像的局部梯度特征很难被准确地估计,这影响了非线性扩散方法的滤波效果.根据影响视觉效果的2个低层次局部特征——相位一致性和梯度,提出一种各向异性张量扩散模型.首先结合梯度信息提出了极大相位一致性方向投影的散度矩阵;其次构造一种改进的张量扩散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离散差分格式和算法流程.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文中模型在计算效率、客观量化和视觉效果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信息 相位一致性 梯度特征 张量扩散 散度矩阵
下载PDF
矩形截面弯管内气固两相流及对管壁磨损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章本照 沈新荣 方建农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5-441,共7页
在便于描述矩形截面弯管流动的曲线坐标系中,计算了气固两相流、颗粒对管壁的磨损位置与磨损量。分析了弯管曲率、弯管安放方式、颗粒大小对磨损状况的影响。本文计算与实验数据比较,符合良好。
关键词 弯管 两相流 磨损 张量应用 气固两相流
下载PDF
利用矩张量反演法研究江苏高邮—宝应M_S4.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 被引量:14
18
作者 康清清 缪发军 +2 位作者 刘红桂 徐戈 李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4-215,共12页
基于江苏、安徽、山东和浙江等省区域台网共19个宽频带数字台站的地震波形,采用HypoDD双差定位方法确定了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震中位置,再利用时间域矩张量反演法TDMT_INV获得了其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 基于江苏、安徽、山东和浙江等省区域台网共19个宽频带数字台站的地震波形,采用HypoDD双差定位方法确定了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震中位置,再利用时间域矩张量反演法TDMT_INV获得了其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290°,倾角88°,滑动角-21°;节面Ⅱ走向21°,倾角69°,滑动角-177°,地震矩震级为MW4.95,震源深度约为7-9km.利用滑动时窗相关法提取s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为8.95km,两者一致性较好.随后不同地壳模型和不同震中定位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试验揭示了反演结果具有稳定性.通过以下几种分析:1与利用CAP(Cut and Paste)矩张量反演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2P波初动投影;3正反演试验探求反演结果不稳定的影响因素等方法,验证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综合本文研究成果、震后科学考察结果(包括重力测量和地震烈度分布图)及现有的地质构造资料,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杨汊仓—桑树头断裂,节面Ⅱ为断层面,是一个右旋走滑兼有少量正断层性质的错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宝应地震 双差定位 矩张量反演 震源机制解 SPN震相
下载PDF
两腿XXZ自旋梯子模型的量子相变与量子临界现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生好 雷国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对于无限大尺寸两腿自旋1/2的XXZ自旋梯子模型,通过运用基于随机行走的张量网络(TN)算法数值模拟出基态波函数,首次尝试研究自旋梯子模型的约化保真度、普适序参量、纠缠熵等物理观测量,并系统研究基态保真度的三维挤点与二维分叉、约... 对于无限大尺寸两腿自旋1/2的XXZ自旋梯子模型,通过运用基于随机行走的张量网络(TN)算法数值模拟出基态波函数,首次尝试研究自旋梯子模型的约化保真度、普适序参量、纠缠熵等物理观测量,并系统研究基态保真度的三维挤点与二维分叉、约化保真度的分叉、局域序参量、普适序参量、纠缠熵和量子相变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基于张量网络表示的算法在任意随机选择初始状态时,可以得到两腿XXZ量子自旋梯子系统简并的对称破缺基态波函数,该基态波函数是由于Z2对称破缺引起的.本文期望所提供的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凝聚态物质中热力学极限下的强关联电子量子晶格自旋梯子系统的量子相变和量子临界现象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强大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梯子 张量网络 保真度 量子相变
下载PDF
永宁2次M_S4.5地震震源机制及深度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春华 何秋菊 田小慧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3-205,共13页
2010年6月22日和2012年11月20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发生了2次M_s4.5地震,在银川市及周边地区引起了强烈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利用宁夏及邻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2000绝对定位得... 2010年6月22日和2012年11月20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发生了2次M_s4.5地震,在银川市及周边地区引起了强烈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利用宁夏及邻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2000绝对定位得到震中位置及余震震中分布;然后使用TDMT矩张量方法反演了震源机制解与震源深度。结果显示:2010年6月22日地震节面Ⅰ走向208°,倾角89°,滑动角-164°,节面Ⅱ走向117°,倾角74°,滑动角-2°;2012年11月20日地震节面Ⅰ走向284°,倾角79°,滑动角12°,节面Ⅱ走向192°,倾角78°,滑动角169°。综合Snoke法,得出这2次地震主控断层均为走向NNE、倾向NWW的右旋走滑断层;前者带有少量的拉张分量,后者带有少量逆冲分量,矩震级分别为M_w4.5和M_w4.3。根据HyP2000精定位、TDMT矩张量拟合误差和sPn深度震相等3种方法确定最佳震源深度分别为22km和8km,均属浅源地震。从定位震中和震源机制解来看,虽然2次地震震中仅差13km,但前者震源比后者深,分析其原因,可能为2012年11月20日地震由银川断裂的主断裂控制,而2010年6月22日地震由银川断裂的南支分断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宁地震 TDMT矩张量反演 Snoke方法 SPN震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