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and Total Phenol Content of Docynia indica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bo QIN Xinyi XU +4 位作者 Bei NIU Xiaodong SHI Bingbing ZHANG Lijuan FAN Dongmei HU 《Medicinal Plant》 CAS 2019年第4期73-75,83,共4页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ctivity and total phenol content of Docynia indica .[Methods] The tender branches and petioles of the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 D. indica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ctivity and total phenol content of Docynia indica .[Methods] The tender branches and petioles of the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 D. indica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the annual changes of total phenol content and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ctivity were analyzed.[Results] pH 7.0 was the optimum value of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in D. indica plants;the best substrate was catechol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0.15 mol/L;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25 ℃.[Conclusions] The total phenol content of D. indica plants was the lowest in April, May and September of each year. The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of D. indica plants at flowering and fruiting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pre-flowering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ynia INDICA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ctivity TOTAL phenol content
下载PDF
Polyphenol Oxidase Inactivation by Microwave Oven and Its Effect on Phenolic Profile of Loquat (<i>Eriobotrya japonica</i>) Fruit 被引量:1
2
作者 Yanet Chávez-Reyes Lidia Dorantes-Alvarez +2 位作者 Daniel Arrieta-Baez Obed Osorio-Esquivel Alicia Ortiz-Moreno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9期87-94,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olyphenol oxidase microwave treatment on phenolic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loquat fruit. Phenolic profile of methanolic ext...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olyphenol oxidase microwave treatment on phenolic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loquat fruit. Phenolic profile of methanolic extracts prepared from fresh, and microwave-treated samples were analyzed.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also evaluated by 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 and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methods. In addition, polyphenol oxidase inactiv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o establish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treatment. The phenolic content of fresh mesocarp was 311 ± 0.60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s (GAE)/100g dry weight (DW) and that of microwave-treated mesocarp was 1230 ± 0.36 mg GAE/100g DW. Total phenolic content of water/ methanol extract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after microwave treatment rather than methanolic extract of fresh loquat. Five glycoside phenolics were identified by HPLC-DAD-MS as 3-caffeoylquinic acid, 3-p-coumaroylquinic acid, 5-caffeoylquinic acid and quercetin-3-O-sambubioside. Methanolic extract of microwave-treated mesocarp showed higher antioxidant activity than that of fresh mesocarp. Thus, polyphenol oxidase inactivation by microwave energy preserved the integrity of phenolic compounds as well as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mesocarp extracts prepared from loquat fruit. It was also noted that phenolics were more abundant in the microwaved samples than in the fresh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QUAT phenolIC Compounds poLYphenol oxidase Microwave ERIOBOTRYA japonica
下载PDF
Evaluation by the Oxidase Activity of Xylotropic Macromycetes Causing White Decay
3
作者 N. A. Akhundova S. B. Orucova +2 位作者 K. F. Bahshaliyeva P. Z. Muradov E. A. Rahimov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9年第7期179-187,共9页
In researches, were evaluated 103 strains of 25 species of xylotrophic micromycetes causing white decay which spreads in ecologically different regions of Azerbaijan for the synthesis of phenoloxidases (laccase, perox... In researches, were evaluated 103 strains of 25 species of xylotrophic micromycetes causing white decay which spreads in ecologically different regions of Azerbaijan for the synthesis of phenoloxidases (laccase, peroxidase, and ligninase). It was determined that strains belonging to species such as Cerena unicolar, Pleurotus ostreatus, Schizophyllum commune and Trametes versicolor are more actively synthesized phenoloxidase and this process generally occurs by the inductive way. Despite this, unlike from classic inductive enzymes basal level of phenoloxidases in the basidiomycetes is much higher, which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he sign adaptation of xylotroph macromisets to live in woody subst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ylotrophic MACROMYCETES WHITE DECAY phenol oxidase UNITARY Theory
下载PDF
采前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处理对‘黄冠’梨长期冷藏后果实品质和果心褐变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近刚 冯云霄 +1 位作者 程玉豆 关军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6,共8页
为延长‘黄冠’梨贮藏期,减轻长期贮藏后货架期间果实品质劣变,采用不同浓度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在采前喷施‘黄冠’梨果实,在冷藏180 d及货架7 d((180+7)d)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采前喷施AVG可延缓... 为延长‘黄冠’梨贮藏期,减轻长期贮藏后货架期间果实品质劣变,采用不同浓度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在采前喷施‘黄冠’梨果实,在冷藏180 d及货架7 d((180+7)d)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采前喷施AVG可延缓‘黄冠’梨果实硬度下降,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可滴定酸含量,有效抑制果面褐斑和果心褐变的发生,其中以200 mg/L AVG效果最好。‘黄冠’梨果实在长期冷藏时果心发生褐变,同时熊果苷、绿原酸以及总酚含量增加,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PbPAL1、PbPAL2、PbPPO1、PbPPO5、PbLOX1以及PbLOX5在冷藏期间表达量升高,货架期表达量随之下降。采前200 mg/L AVG处理‘黄冠’梨,可显著促进熊果苷、绿原酸以及总酚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含量的增加,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抑制PbPAL1、PbPAL2、PbPPO1、PbPPO5以及PbLOX5的表达,进而有效减少果心褐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 果心褐变 酚类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酚氧化酶处理对白肋烟化学成分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张怡帆 李炜 +8 位作者 蒋成勇 矫海楠 刘德水 高丽伟 张鹏 任杰 隋相军 王洪录 张士普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探索酚氧化酶处理在提升白肋烟烟叶品质方面的可行性,以未经醇化的湖北恩施白肋烟片烟为研究材料,将酚氧化酶施用于烟叶表面,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酶液施加量及处理时间下对白肋烟烟叶内在化学组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酚氧化酶能... 为探索酚氧化酶处理在提升白肋烟烟叶品质方面的可行性,以未经醇化的湖北恩施白肋烟片烟为研究材料,将酚氧化酶施用于烟叶表面,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酶液施加量及处理时间下对白肋烟烟叶内在化学组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酚氧化酶能够促进白肋烟中多种化学组分的改变,包括降低烟叶中特有亚硝胺(TSNAs)类和酚类物质含量,并促进酯类物质的积累。此外,酚氧化酶对烟叶中总糖及还原糖、总植物碱及酮类物质的作用效果受到处理条件的显著影响。在50℃、20%酶液添加量下施用酚氧化酶24 h后,烟叶中的TSNAs、酚类致香物质和酮类致香物质含量分别降低20.04%、27.08%和21.29%,还原糖、总糖、酯类致香物质含量分别增加44.92%、29.02%和11.27%,白肋烟的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刺激性等多个指标分值提升1分以上,烟叶品质得到改善。综上,酚氧化酶施用于未经醇化的白肋烟叶,能够快速改善烟叶内在化学组分和提升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快速醇化 生物酶 酚氧化酶
下载PDF
组织培养过程中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86
6
作者 罗晓芳 田砚亭 姚洪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5,共4页
该文研究了阿月浑子、枣树和葡萄组织培养苗生长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培养材料的褐变指数相关性不明显,总酚含量与材料褐变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褐变严重、褐变指数... 该文研究了阿月浑子、枣树和葡萄组织培养苗生长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培养材料的褐变指数相关性不明显,总酚含量与材料褐变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褐变严重、褐变指数高的材料多酚含量特别高.说明褐变发生的条件是复杂的,不只是多酚和多酚氧化酶直接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多酚氧化酶活性 总酚含量 植物组织
下载PDF
不同品种菊芋总酚含量、PPO活性、POD活性及其与褐变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巩慧玲 李善家 李志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5-69,共5页
对5个菊芋品种的总酚含量、PPO活性、POD活性与褐变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菊芋品种的总酚含量、PPO活性、POD活性与褐变强度差异显著,其中3个北方品种的各项指标均高于2个南方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4个外形呈不规则瘤形品种的PP... 对5个菊芋品种的总酚含量、PPO活性、POD活性与褐变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菊芋品种的总酚含量、PPO活性、POD活性与褐变强度差异显著,其中3个北方品种的各项指标均高于2个南方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4个外形呈不规则瘤形品种的PPO活性与褐变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2。褐变主成分分析表明:PPO活性、POD活性和总酚含量这3个变量共同影响菊芋的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褐变 总酚 Ppo poD
下载PDF
月柿果片不同部位酚类组成及褐变酶活力分布特征
8
作者 吴婷婷 段振华 +1 位作者 田玉红 王春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1-6,43,共7页
为研究月柿果片不同部位酚类组成与其在微波干燥过程中色泽变化不均匀的关系,将月柿果片由顶到底分为A、B、C 3个区域,由外到内分成1、2两个区域,从酶促褐变视角探究新鲜月柿果片不同部位水分、总酚、可溶性单宁、总黄酮含量及多酚氧化... 为研究月柿果片不同部位酚类组成与其在微波干燥过程中色泽变化不均匀的关系,将月柿果片由顶到底分为A、B、C 3个区域,由外到内分成1、2两个区域,从酶促褐变视角探究新鲜月柿果片不同部位水分、总酚、可溶性单宁、总黄酮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enzyme,POD)活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纵向方向上,水分含量由顶到底依次减少,POD活力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布为A区>C区>B区;可溶性单宁含量呈现A1区<B1区<C1区、B2区<C2区<A2区的变化趋势;PPO活力呈现B区>C区>A区的分布特征。在横向方向上,水分含量和PPO、POD活力分布表现为1区<2区;总酚、可溶性单宁和总黄酮含量呈现A1区<A2区、B1区>B2区、C1区>C2区的变化趋势。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月柿果片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组成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柿果片 不同部位 酚类物质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牡丹不同类型总酚含量与PPO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安佰义 赵飞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以19个不同花型或花色的牡丹品种为试材,通过测定牡丹外植体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探讨了影响牡丹组培褐化的内在诱因,以期为牡丹的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牡丹 总酚 Ppo活性
下载PDF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家柱 赵军涛 +5 位作者 刘冬成 阳文龙 罗光彬 张立异 张相岐 张爱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8-453,共6页
降低小麦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减缓面粉制品的褐化,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低PPO育种,本研究对检测PPO活性的原苯酚染色法进行了优化,更好地发挥了其鉴别力强、结果稳定、对种子活力伤害小等优点,便于育种者使用。苯... 降低小麦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减缓面粉制品的褐化,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低PPO育种,本研究对检测PPO活性的原苯酚染色法进行了优化,更好地发挥了其鉴别力强、结果稳定、对种子活力伤害小等优点,便于育种者使用。苯酚染色和分子标记结果对比发现,染色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亲本(或高代)材料中PPO的基因型,特别在低PPO材料中吻合更好。对大量亲本和世代材料的籽粒染色发现,PPO不仅存在于种皮中,其活性还是由种皮基因型决定的,后代PPO性状表现出母性遗传和加性效应的特点,控制高PPO特性的两个主效基因之间具有明显的代偿作用。PPO性状遗传相对简单,纯合较快,F2以后籽粒的染色程度以单株为单位发生分离。尽管染色是针对种皮基因型的,但PPO基因的这些遗传特点和小麦的自交特性,使染色结果同样可以预测后代单株的分离前途。这一优化的籽粒染色法在低PPO育种中的有效性是可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Ppo) 籽粒苯酚染色 Ppo遗传 品质育种
下载PDF
烟草感染PVY^N后叶脉坏死与总酚、类黄酮及PPO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元华 钟丽娟 赵秀香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8-402,共5页
本文采用常规摩擦接种和比色法研究了烟草感染PVYN后叶脉坏死与总酚、类黄酮及PPO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感病品种K326接种PVYN后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升高,且接种处理与未接种对照间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差别随症状表现的加重有递增趋势;就部... 本文采用常规摩擦接种和比色法研究了烟草感染PVYN后叶脉坏死与总酚、类黄酮及PPO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感病品种K326接种PVYN后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升高,且接种处理与未接种对照间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差别随症状表现的加重有递增趋势;就部位而言,与根部及叶部相比,坏死严重的叶脉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其含量分别增加了149.23%和152.97%;其PPO活性在接种PVYN后3d时出现第一个高峰,比对照高213.61%,随后降至最低,但仍比对照高130.77%,在接种PVYN后15d,坏死症状表现严重时,又迅速升高。抗病品种VAM接种PVYN后无异常症状,其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也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大,不同部位总酚及类黄酮含量增加的幅度也均小于25%,其PPO活性在接种PVYN后稍有升高,但基本保持一个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 总酚 类黄酮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黑斑病对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PPO及PAL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景景 刘美艳 +2 位作者 谢逸萍 孙厚俊 张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6-409,418,共5页
选用对甘薯黑斑病抗性不同的品种南京-92(高抗)和烟台-252(高感)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黑斑病对甘薯叶总酚含量、绿原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受黑斑病侵染时,南京-92叶片... 选用对甘薯黑斑病抗性不同的品种南京-92(高抗)和烟台-252(高感)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黑斑病对甘薯叶总酚含量、绿原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受黑斑病侵染时,南京-92叶片中类黄酮含量、绿原酸含量、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烟台-252,可以作为选育和鉴定抗黑斑病品种的生理指标,但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差异不显著。接种后2~8d内,南京-92叶片内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增加迅速,与烟台-252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的上升速度快、保持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对黑斑病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黑斑病 总酚 绿原酸 类黄酮 苯丙氨酸解氨酶 酚氧化酶
下载PDF
擎天树初始外植体总酚含量与PPO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戴勤 俞建妹 +3 位作者 谭玲 黄松殿 杨梅 梁小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3,59,共5页
以擎天树当年生嫩枝为材料,分析外植体在消毒及启动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与PPO活性关系,为擎天树褐变机理研究、建立种质资源保存新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擎天树总酚含量与褐变呈正相关,培养基中添加PVP 2.0g/L及黑暗处理... 以擎天树当年生嫩枝为材料,分析外植体在消毒及启动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与PPO活性关系,为擎天树褐变机理研究、建立种质资源保存新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擎天树总酚含量与褐变呈正相关,培养基中添加PVP 2.0g/L及黑暗处理下褐变程度较弱,总酚含量低;不添加抗褐化剂处理褐变最严重,总酚含量最高;(2)外植体材料不同褐化程度下的PPO活性均很低,为0.15~0.3U之间,且不同抗褐化剂及黑暗与否等处理间无明显变化;(3)外植体总酚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各处理下PPO活性随培养时间增加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擎天树 组织培养 褐化 总酚 Ppo活性
下载PDF
PO反应中混沌控制的变量交叉反馈方法研究
14
作者 吕翎 杜增 栾玲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设计了一种变量交叉反馈(VCF)方法控制非线性系统混沌.介绍了VCF方法的控制原理,并用此方法 控制Peroxidase Oxidase(PO)反应系统的混沌,以此验证其有效性.仿真模拟显示,通过恰当地选择控制系数m1、 m2,可以使受控系统的返回映像... 设计了一种变量交叉反馈(VCF)方法控制非线性系统混沌.介绍了VCF方法的控制原理,并用此方法 控制Peroxidase Oxidase(PO)反应系统的混沌,以此验证其有效性.仿真模拟显示,通过恰当地选择控制系数m1、 m2,可以使受控系统的返回映像由具有一定分布形式和结构的离散点的集合转变为有限个点,功率谱也由连续 谱转变为具有独立单峰的分立谱,从而使以[O2]和[NADH]的浓度作为反馈变量的受控系统的动力学性质由混 沌态转变为周期态,周期态轨道的周期数为2n×3mp(n,m为整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xidaseoxidase(po)反应系统 交叉反馈 混沌 控制 周期轨道
下载PDF
贵州小麦品种(系)籽粒低PPO活性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4
15
作者 晏权 任明见 +1 位作者 李振华 徐如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2-519,共8页
【目的】筛选出小麦籽粒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种质资源,为贵州小麦籽粒品质的遗传改良及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生产中表现优异的135份贵州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苯酚染色法进行染色,在此基础上以STS分子标记(PPO16、PPO18和... 【目的】筛选出小麦籽粒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种质资源,为贵州小麦籽粒品质的遗传改良及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生产中表现优异的135份贵州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苯酚染色法进行染色,在此基础上以STS分子标记(PPO16、PPO18和PPO29)检测小麦PPO活性相关基因,并通过Fragment AnalyzerTM毛细管电泳鉴定相关基因,进而对小麦籽粒低PPO活性基因的组成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135份小麦材料籽粒经苯酚染色后,有4份材料未染色(A级),9份呈浅绿色(B级),65份材料呈棕色(C级),57份材料呈黑色(D级)。STS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在A级和B级材料中检测到10份材料含Ppo-A1b基因、4份材料含Ppo-D1a基因,其中4份材料同时含有Ppo-A1b/Ppo-D1a基因,分别是贵麦2号、惠水1-23、石无芒和08-9选单-2-7;在C级材料中检测到3份材料含Ppo-A1b基因、17份材料含Ppo-D1a基因,其中1份材料(贵农08-9)同时含有Ppo-A1b/Ppo-D1a基因;在D级材料中均未检测到Ppo-A1b和Ppo-D1a基因。【结论】采用苯酚染色法结合STS分子标记检测可对小麦籽粒是否含低PPO活性基因进行准确鉴定。贵麦2号、惠水1-23、石无芒、08-9选单-2-7和贵农08-9等5份含有双低PPO活性基因(Ppo-A1b/Ppo-D1a)的种质资源,可作为亲本材料直接用于小麦籽粒低PPO活性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 苯酚染色法 STS分子标记
下载PDF
甜荞米中叶绿素、总酚、PPO与褐变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哲 郭洪 +3 位作者 胡俊君 何永吉 李红梅 李云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5,共7页
新鲜的甜荞米呈浅绿色,储藏过程中,颜色逐渐从浅绿色变为红褐色,发生褐变,导致品质降低,商品价值降低。以新鲜甜荞米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褐变机理。结果表明:储藏期间,色差值ΔE*升高,其色度值ΔL^*降低,Δa^*升高,Δb^*无明显变化;甜荞... 新鲜的甜荞米呈浅绿色,储藏过程中,颜色逐渐从浅绿色变为红褐色,发生褐变,导致品质降低,商品价值降低。以新鲜甜荞米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褐变机理。结果表明:储藏期间,色差值ΔE*升高,其色度值ΔL^*降低,Δa^*升高,Δb^*无明显变化;甜荞米褐变是多因素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叶绿素、酚和PPO均对甜荞米褐变有不同程度影响:叶绿素最大,酚次之,PPO最小。其中,叶绿素与色度值相关性显著,叶绿素a与ΔE^*、ΔL^*和Δa^*的相关性均大于叶绿素b;酚含量低(通荞2号)、中(赤甜1号)、高(品甜2号)3个荞麦米品种,总酚含量与色差值ΔE*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949^*和-0.962^**,品甜2号的褐变程度最高,褐变速率最快;PPO活性随储藏时间先增加后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米 储藏 褐变 叶绿素 总酚 Ppo
下载PDF
冷激处理对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雪蓉 李雅玲 +11 位作者 郑贺云 张绍铃 王俊强 张秋勤 员野 马敏 武张飞 谢婷婷 王利斌 蒲云峰 任晓镤 谢兵 《中国果菜》 2023年第11期3-9,共7页
以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探究冷激处理(0℃浸泡10 min)对香梨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激处理能显著抑制库尔勒香梨贮藏期间维生素C、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酚、类黄酮含量的下降,并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至贮藏结束时,... 以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探究冷激处理(0℃浸泡10 min)对香梨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激处理能显著抑制库尔勒香梨贮藏期间维生素C、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酚、类黄酮含量的下降,并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至贮藏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冷激处理的库尔勒香梨褐变指数减少了19%,明显低于对照,且增加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仅为对照组的68.75%。因此,冷激处理可以较好地维持贮藏期间香梨的品质,减缓香梨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褐变程度,延长其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冷激处理 品质 多酚氧化酶 总酚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新菠萝灰粉蚧不同地理种群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德伟 罗亚伟 +2 位作者 黄杏 易婷婷 覃振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9-665,共7页
为分析高温胁迫下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不同地理种群保护酶活性的差异,阐明该粉蚧对高温适应性的生理响应。本研究以室内26℃处理为对照测定了高温胁迫下(35℃、38℃、41℃、44℃)新菠萝灰粉蚧4个不同地理(广... 为分析高温胁迫下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不同地理种群保护酶活性的差异,阐明该粉蚧对高温适应性的生理响应。本研究以室内26℃处理为对照测定了高温胁迫下(35℃、38℃、41℃、44℃)新菠萝灰粉蚧4个不同地理(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种群雌成虫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35~44℃高温胁迫下,新菠萝灰粉蚧不同地理种群雌成虫POD和GST活性均高于常温对照的,PO活性均低于常温对照的(除云南种群38℃处理外);在35~44℃高温胁迫下该粉蚧3种酶活性变化均具有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常温26℃下,该粉蚧除了广西、广东种群POD活性显著高于海南、云南种群外,4个种群的PO、GST间的活性无显著差异。在38℃、41℃和44℃高温处理下广西、广东、云南种群间的POD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相同高温处理下,除广东种群38℃处理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其它种群的外,其它相同温度处理的不同种群间的GST活性无显著差异。说明新菠萝灰粉蚧广西、广东、云南种群的POD对38℃、41℃、44℃高温适应性和该粉蚧4个种群的GST对35℃、41℃、44℃高温适应性均无明显差异。而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粉蚧的酶活性影响不同,不同地理种群的POD、PO和GST活性经不同的高温胁迫后出现了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高温对新菠萝灰粉蚧不同地理种群雌成虫的POD、PO和GST活性有重要影响,POD及GST对该粉蚧抵抗高温胁迫起到积极作用,而PO可能在应对高温胁迫中没起到积极的抵抗作用,而是通过调节体内POD、GST活性变化来适应高温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菠萝灰粉蚧 高温胁迫 过氧化物酶 酚氧化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桉树连作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杨梅 谭玲 +2 位作者 叶绍明 黄晓露 郭东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69,174,共6页
研究不同连栽代次巨尾桉人工林(第一代为2年生和5年生,第二代为2年生)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两者空间分布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林间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根区,并随着连栽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2)总... 研究不同连栽代次巨尾桉人工林(第一代为2年生和5年生,第二代为2年生)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两者空间分布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林间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根区,并随着连栽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2)总酚、复合性酚含量根区土壤高于林间土,并随着连栽年限增加而降低,证明桉树连栽短期内没有造成酚类物质的积累;水溶性酚含量林间土高于根区土,随连栽年限增加而增加,但其含量较低,未达到毒害程度;在无土壤酚类物质来源情况下,水溶性酚和复合态酚均发生消解,含量下降。(3)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总酚、复合性酚呈显著负相关,跟水溶性酚呈极显著正相关,肯定了多酚氧化酶对酚类物质的降解作用。多酚酶活性和酚类物质皆与土壤pH值有较显著的相关性,两者受土壤pH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土壤 多酚氧化酶活性 酚类物质
下载PDF
蝴蝶兰组培褐变与酚酸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37
20
作者 印芳 葛红 +3 位作者 彭克勤 赵伶俐 周玉杰 李秋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197-2203,共7页
【目的】寻找与蝴蝶兰褐变相关的主要酚酸,并了解与总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个褐变程度不同的蝴蝶兰品种P.‘China Best Girl’(A1)、P.amabilis BL.‘Jude Butterfly’(B3)和Dtps.King Shiang’sRose×Jetgree... 【目的】寻找与蝴蝶兰褐变相关的主要酚酸,并了解与总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个褐变程度不同的蝴蝶兰品种P.‘China Best Girl’(A1)、P.amabilis BL.‘Jude Butterfly’(B3)和Dtps.King Shiang’sRose×Jetgreen Firbird(R4)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进行了9种酚酸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在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过程中,研究了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动态变化。【结果】初步证明绿原酸、邻苯二酚、儿茶酚、咖啡酸及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可能与蝴蝶兰褐变相关,苯甲酸对蝴蝶兰褐变影响很小;在褐变过程中,褐变程度高的品种,总酚含量也高;PAL和PPO活性与褐变程度呈正相关,POD与褐变有很大关系;总酚含量与PAL活性呈正相关,与PPO和PO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初步阐明了与蝴蝶兰褐变相关的酚酸种类,以及褐变程度与总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褐变 酚酸 总酚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多酚氧化酶(Ppo) 过氧化物酶(p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