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牵顶伞对大型降落伞抽打现象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涛 秦子增 +1 位作者 宋旭民 郭鹏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4,共6页
对某大型降落伞系统的拉直过程进行多阶段、多有限段和多自由度的动力学建模。通过仿真研究了牵顶伞和剥离带等改进措施对主伞拉直后伞衣抽打现象影响,重点分析比较了带与不带牵顶伞时伞衣位形、抽打速度、偏离距离等参数的变化,分析结... 对某大型降落伞系统的拉直过程进行多阶段、多有限段和多自由度的动力学建模。通过仿真研究了牵顶伞和剥离带等改进措施对主伞拉直后伞衣抽打现象影响,重点分析比较了带与不带牵顶伞时伞衣位形、抽打速度、偏离距离等参数的变化,分析结果可为大型降落伞的工程设计、改进和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顶伞 抽打现象 抽打速度 偏离距离 剥离带
下载PDF
格物与涵泳——论朱熹思想对中国美学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旭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0-85,共6页
中国美学之气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先秦到康末司空图的道体论阶段,二是宋以后的体道论阶段,朱熹恰恰处在这两个阶段的结合点上。他的“格物”范畴为道体论向体道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从形而下的“物”中把握形而上的“道”开辟了... 中国美学之气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先秦到康末司空图的道体论阶段,二是宋以后的体道论阶段,朱熹恰恰处在这两个阶段的结合点上。他的“格物”范畴为道体论向体道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从形而下的“物”中把握形而上的“道”开辟了一条道路,从而使得“物”成为中国美学关注的核心之一。他的“涵泳”范畴奠定了宋以后审美认识论的基本内涵,把道体论落到了实处,深刻地揭示了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生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 涵泳 体道感性学
下载PDF
反理学视野下颜元的道艺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7,共5页
颜元在批判朱熹理学的过程中展开他对道艺关系的探索,坚持以重艺为理念,以习艺为方式,达到"道艺一致"、"一滚加功",获得技艺与道的双赢。颜元的道艺思想表达了他对传承三代文化的担当,对儒学的重新解读,以及开拓儒... 颜元在批判朱熹理学的过程中展开他对道艺关系的探索,坚持以重艺为理念,以习艺为方式,达到"道艺一致"、"一滚加功",获得技艺与道的双赢。颜元的道艺思想表达了他对传承三代文化的担当,对儒学的重新解读,以及开拓儒学发展新方向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重艺 习艺 道艺
下载PDF
从场有哲学“根身性相学”看《老子》的“道”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学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8,共5页
场有哲学体系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相对相关性"和以此为方法的"根身性相学"。"相对相关性"是场有哲学的场性,非实体主义是其基本的特征;"根身性相学"是"泰古人自我反省其根身(肉体形躯)... 场有哲学体系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相对相关性"和以此为方法的"根身性相学"。"相对相关性"是场有哲学的场性,非实体主义是其基本的特征;"根身性相学"是"泰古人自我反省其根身(肉体形躯)生长变化的基本情状和性相的学问",人的意义世界正是通过其"形上姿态"得以开显的。"道"是"无相的实有",是人类经验的原始混沌,从足、从首,故"道"的原始意义是会直立行走、会说话、会思想的人。道体是有与无、蕴与徼一体之两面;有无、蕴徼、始德和元德等,都是超切的关系。从上述关系和特征切入,"道"与"无""有"、"道"与"一"、"道"与"德"等关系及诸多命题都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从这些方面把握老子的道论,不仅能重新认识和发现老子,且能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有哲学 老子 根身性相学 道论
下载PDF
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式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明杰 谷朝君 潘颖 《环境保护科学》 CAS 1993年第4期74-78,共5页
本文以沈阳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为例,在对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理论阐述和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两种方法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综合指数 模糊综合评判 环境质量
下载PDF
陶渊明的回归意识及其人格魅力
6
作者 赵海霞 邵延洁 《洛阳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陶渊明具有强烈的回归意识和光明高沽的人格。他对于精神家园的寻觅和歌颂感染了其后的历代文人,甚至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和陶”现象,而这一切都证明了陶渊明的伟大与崇高。
关键词 陶渊明 回归意识 人格魅力 寻求 精神家园 “和陶”现象
下载PDF
中国小说理论与批评的哲性因子
7
作者 张开焱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8-25,30,共9页
“依经论文”、“依道论文”在中国古代小说评论中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和原则,这些论述都在强调小说的思想性即哲性因子。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古代文化人对小说就不采取“依史论文”的视角和原则呢?当然不是。余虹先生以及持相同见解... “依经论文”、“依道论文”在中国古代小说评论中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和原则,这些论述都在强调小说的思想性即哲性因子。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古代文化人对小说就不采取“依史论文”的视角和原则呢?当然不是。余虹先生以及持相同见解的先生的观点是有大量史料为基础的,我们之所以特别突出地强调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批评中的哲性因子,是意在与余虹先生的见解构成互补,以防止偏误和片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叙事批评 附史 依道 哲性因子
下载PDF
学陶渊明十说
8
作者 董连祥 《阴山学刊》 2003年第5期32-36,共5页
南北朝以来,文人多方面地效法陶渊明。择取雅号,投合其情趣;喜爱一物,逼似其嗜好;粪土王侯,继承其精神;从业农桑,发扬其传统;恣意游遨,摆出其姿式;关心民瘼,具有其胸怀;写田园诗,呼应其创作;亦步亦趋,模仿其诗体;才高者,祖述其诗风;中巧... 南北朝以来,文人多方面地效法陶渊明。择取雅号,投合其情趣;喜爱一物,逼似其嗜好;粪土王侯,继承其精神;从业农桑,发扬其传统;恣意游遨,摆出其姿式;关心民瘼,具有其胸怀;写田园诗,呼应其创作;亦步亦趋,模仿其诗体;才高者,祖述其诗风;中巧者,化用其章句。学陶已成为一个综合概念,成为一种复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后世文人 效法 综合概念 复杂现象
下载PDF
论石涛之画境与禅境 被引量:3
9
作者 晋甜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36-141,共6页
清初画坛被师古之风笼罩,画僧石涛为唤醒人们对艺术精神的追求,对历史上关于“形神”的关系做了创造性的发挥,提出“不似之似”的命题,继而以“不似之似”的艺术手法来抒情表性,表现出绘画的奇妙境界。石涛绘画之境界主要受其美学观点... 清初画坛被师古之风笼罩,画僧石涛为唤醒人们对艺术精神的追求,对历史上关于“形神”的关系做了创造性的发挥,提出“不似之似”的命题,继而以“不似之似”的艺术手法来抒情表性,表现出绘画的奇妙境界。石涛绘画之境界主要受其美学观点“不似之似”的影响,此观点与禅宗“不即不离”之境在内在逻辑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进一步而言,石涛的画境理论主要来源于禅宗的“心性论”,而禅宗的“心性论”亦指导着石涛的艺术创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绘画 画境 禅境 “不似之似” “不即不离”
下载PDF
心目两自闲 长啸忘千忧——论苏轼父子“斜川之游”及相关文化现象
10
作者 王昭 舒韶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2-16,58,共6页
苏轼父子谪居岭海时期,仿陶渊明斜川之游,写和陶斜川之诗,在精神上与陶渊明达成共鸣,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相关的四首斜川诗词各异其趣。"斜川之游"对苏轼父子尤其是苏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斜川之游"逐步成... 苏轼父子谪居岭海时期,仿陶渊明斜川之游,写和陶斜川之诗,在精神上与陶渊明达成共鸣,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相关的四首斜川诗词各异其趣。"斜川之游"对苏轼父子尤其是苏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斜川之游"逐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并演化为后世文人雅化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斜川之游"对了解古代文人的休闲理想和审美精神也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苏轼 苏过 斜川之游 文化现象
下载PDF
中国古文字中的生殖崇拜与《老子》中的雌性喻词
11
作者 余小调 《金融教育研究》 2006年第S1期158-159,共2页
《老子》一书中多以雌性喻词来比喻他的思想“道”。那么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生殖崇拜现象呢?如果有,那么《老子》中的雌性喻词与生殖崇拜有关吗?本文从古文字牡、祖、牝、妣、帝等字来论述历史上出现过的生殖崇拜现象,进而分析《老子... 《老子》一书中多以雌性喻词来比喻他的思想“道”。那么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生殖崇拜现象呢?如果有,那么《老子》中的雌性喻词与生殖崇拜有关吗?本文从古文字牡、祖、牝、妣、帝等字来论述历史上出现过的生殖崇拜现象,进而分析《老子》中的雌性喻词,从而证明,《老子》中从雌性喻词来比喻他的"道"的思想是受女性生殖崇拜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崇拜 牡与祖 牝与妣 老子“道” “道”的各种特性
下载PDF
“崇陶”现象的发展流变——兼论儒道互补在“崇陶”现象中的体现
12
作者 向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崇陶现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后世文人对陶渊明不慕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归隐田园的隐逸行为的推崇;其次,是对陶渊明平淡自然的田园诗中表现出的归隐之乐和宁静心态的向往和崇敬... 崇陶现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后世文人对陶渊明不慕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归隐田园的隐逸行为的推崇;其次,是对陶渊明平淡自然的田园诗中表现出的归隐之乐和宁静心态的向往和崇敬。崇陶现象的产生及流变,不仅表明了道家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之深,而且也是儒道思想互补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陶现象 儒道互补 自由观
下载PDF
辛弃疾词中的陶渊明现象
13
作者 周群华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20-123,127,共5页
辛弃疾词中的陶渊明现象比较集中 ,有其必然的原因。从辛弃疾所处时代、个人的创作习惯和特殊生活经历入手 ,通过对辛弃疾个人生活的放大 ,从中疏理出形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
关键词 辛弃疾 陶渊明 现象
下载PDF
意象的世界:《黄庭经》的医易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亚飞 张其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71-3075,共5页
意象是《黄庭经》医易思想的主要表现。该经借用意象的隐喻、类比、象征诠释身体的称谓、结构、藏象与功能,具体以气化论为基础,以卦象、爻位、五行、五方、象数作为具体类象,展现身体各部分的关系、气息升降的规律、炼气养神的方法。... 意象是《黄庭经》医易思想的主要表现。该经借用意象的隐喻、类比、象征诠释身体的称谓、结构、藏象与功能,具体以气化论为基础,以卦象、爻位、五行、五方、象数作为具体类象,展现身体各部分的关系、气息升降的规律、炼气养神的方法。意象丰富而灵动的表达与逻辑建构,使《黄庭经》以“黄庭”中空中位之象意指中道,借助于感性直观到的物象与理性直观到的易象,明晰藏象的内涵及其与易象的关系。泰卦象征的阴阳交和,也是藏象与易象关系的具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经 意象 医易思想 藏象 中道 泰卦 易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