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家族基因分析及ZmPAL5的功能研究
1
作者 曹丽茹 叶飞宇 +5 位作者 库丽霞 马晨晨 庞芸芸 梁小菡 张新 鲁晓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65-2281,共17页
【目的】挖掘玉米抗旱关键基因、揭示其抗旱分子机制,为培育抗旱玉米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转录组数据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WGCNA)与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方法,鉴定... 【目的】挖掘玉米抗旱关键基因、揭示其抗旱分子机制,为培育抗旱玉米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转录组数据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WGCNA)与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方法,鉴定与抗旱和复水相关的ZmPAL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编码PAL的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ZmPAL基因在干旱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以及ZmPAL5在不同自交系间的表达特性和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最后,利用遗传转化分析ZmPAL5在玉米中的抗旱功能,并借助CRISPR/Cas9技术对PAL5同源基因进行缺失型拟南芥突变体的抗旱性分析。【结果】鉴定了19个玉米ZmPAL基因,其中6个基因聚集在第5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多为亲水性酸性蛋白,且PAL家族基因的进化相对保守。ZmPAL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与激素和非生物应激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确定了6个核心基因,其中4个基因在干旱处理后显著上调表达。尤其是ZmPAL5在干旱胁迫后表达量增加了8.57倍。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条件下,发现抗旱自交系郑8713中ZmPAL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旱敏感自交系B73。同时,ZmPAL5是一个组成型表达基因,在幼茎中表现出高水平的表达。过表达ZmPAL5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生长良好,其相对含水量、木质素、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是野生型的1.52、1.49、1.47、1.43、1.44、1.41、1.53、1.41和1.35倍,但丙二醛含量是野生型的0.65倍。PAL5缺失型拟南芥突变体对干旱敏感。在干旱胁迫下,其生理生化指标与过表达ZmPAL5玉米的指标变化趋势相反。【结论】筛选出6个响应干旱胁迫的核心基因(ZmPAL3、ZmPAL5、ZmPAL6、ZmPAL8、ZmPAL11和ZmPAL13),其中,ZmPAL5的表达量与抗旱性呈正相关。ZmPAL5通过影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正向调节植物的抗旱性和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苯丙氨酸解氨酶 Zmpal5 抗旱性 生理生化
下载PDF
茉莉花PAL基因家族的多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2
作者 张宇航 谷梦雅 +3 位作者 洪雅萍 林宏政 金珊 叶乃兴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4,共12页
为深入探究茉莉花PAL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在香气成分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福州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和重瓣茉莉花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JsPAL基因家族进行多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单瓣茉莉花... 为深入探究茉莉花PAL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在香气成分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福州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和重瓣茉莉花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JsPAL基因家族进行多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和重瓣茉莉花全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4个、1个和4个PAL家族基因,JsPAL家族成员均具有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Ala-Ser-Gly)组成的三肽活性中心。共线性分析发现单瓣茉莉花、重瓣茉莉花和拟南芥的PAL基因间的共线性关系与双瓣茉莉花相比更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JsPAL基因家族分布在2个亚家族中。JsPAL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与胁迫响应、激素响应、光响应和植物生长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JsPAL在茉莉花组织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多数JsPAL在花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大多数JsPAL基因在福州单瓣茉莉花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双瓣茉莉花;福州单瓣茉莉花中SP_JsPAL2、SP_JsPAL4、MP_JsPAL1和MP_JsPAL3在其花朵预开放期(F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双瓣茉莉花中DP_JsPAL1在F3阶段的相对表达量也较高;SP_JsPAL1和SP_JsPAL2与2-苯乙醇和苯乙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P_JsPAL1还与苯甲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JsPAL可能在茉莉花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SP_JsPAL2、SP_JsPAL4、MP_JsPAL1、MP_JsPAL3和DP_JsPAL1可能对福州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的香气成分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SP_JsPAL1可能对福州单瓣茉莉鲜灵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表达分析 多基因组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olyphenoloxidase,and Peroxidase in Cucumber Seedlings b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Hemiptera:Aleyrodidae) Infestation 被引量:8
3
作者 ZHANG Shi-ze ZHANG Fan HUA Bao-zhe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2-87,共6页
In this study, the activities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polyphenol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were assayed in cucumber seedlings (Cucumis sativus L.) at 0, 6, 12, 24, 48, 72, and 96 h after... In this study, the activities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polyphenol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were assayed in cucumber seedlings (Cucumis sativus L.) at 0, 6, 12, 24, 48, 72, and 96 h after they were infested b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using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erbivore infestation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PAL, PPO, and POD. The enzymes showed different activity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the infestation. The PAL activity reached the first high peak by 23.1% at 6 h and the highest peak by 29.1% at 48 h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PPO activity reached the first high peak by 22.7% at 6 h and the highest peak by 52.6% at 24 h, and the POD activity reached the highest peak by 213.2% at 6 h and another higher peak value by 135.2% at 96 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nhanced activities of the enzymes may contribute to bioprotection of cucumber plants against B. tabaci infes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OLYPHENOLOXIDASE PEROXIDASE Bemisia tabaci induce response
下载PD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families in cucurbit species: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expression 被引量:4
4
作者 DONG Chun-juan CAO Ning +1 位作者 ZHANG Zhi-gang SHANG Qing-m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239-1255,共17页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the first enzyme of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is always encoded by multigene families in plants. In this study, using genome-wide searches, 13 PAL genes in cucumber (CsPAL1-13) an...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the first enzyme of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is always encoded by multigene families in plants. In this study, using genome-wide searches, 13 PAL genes in cucumber (CsPAL1-13) and 13 PALs in melon (Cm- PALl-13) were identified. In the corresponding genomes, ten of these PAL genes were located in tandem in two clusters, while the others were widely dispersed in different chromosomes as a single copy. The protein sequences of CsPALs and CmPALs shared an overall high identity to each other. In our previous report, 12 PAL genes were identified in watermelon (CIPAL1-12). Thereby, a total of 38 cucurbit PAL members were included. Here,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PAL gene families was performed among three cucurbit plants. The phylogenetic and syntenic analyses placed the cucurbit PALs as 11 CsPAL-CmPAL-CIPAL triples, of which ten triples were clustered into the dicot group, and the remaining one, CsPAL1-CmPAL8-CIPAL2, was grouped with gymnosperm PALs and might serve as an ancestor of cucurbit PALs. By comparing the syntenic relationships and gene structure of these PAL genes, the expansion of cucurbit PAL families might arise from a series of segmental and tandem duplications and intron insertion events.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different tissue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cucurbit PALs displayed divergent but overlapping expression profiles, and the CsPAL-CmPAL-CIPAL orthologs showed correlative expression patterns among three cucurbit plants. Taken together, this study provided an extensive description on the evolution and expression of cucurbit PAL gene families and might facilitate the further studies for elucidating the functions of PALs in cucurbit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gene family CUCURBIT EVOLUTION EXPRESSION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of Pistacia species revealed by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markers and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5
作者 Setareh Mirzavand Karim Sorkheh Mohammad Reza Siahpoosh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986-996,共11页
Information on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crop genetic diversity is important for genetically improving crop species and conserving threatened species. The PAL gene sequence is part of a multigene family that ca... Information on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crop genetic diversity is important for genetically improving crop species and conserving threatened species. The PAL gene sequence is part of a multigene family that can be utilized to design DNA marker systems for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In the current study,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100 accessions of wild Pistacia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78 PAL markers. A protocol for using PAL sequences as DNA markers was developed. A total of 313 PAL loci were recognized, showing 100% polymorphism for PAL markers. The PAL markers produced relatively more observed and effective alleles in Pistacia falcata and Pistacia atlantica, with a higher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in P. atlantica, Pistacia vera and Pistacia mutica. Pairwise assessment of Nei's genetic distance and genetic identity between populations revealed a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geographically iso- lated populations of Pistacia khinjuk and Pistacia chinensis. The accessions of wild Pistacia species had mor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studied groups of species.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indicated 19% among- population variation and 81% within-population variation for the PAL gene based DNA marker.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based on PAL revealed four groups with high genetic admixture among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establish PAL markers as a functional DNA marker system and provide important genetic information about accessions from wild populations of Pistacia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relationship Classification Geneticresources 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下载PDF
药用植物PAL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若娴 朱瑞艳 +1 位作者 开国银 时敏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苯丙烷代谢途径是植物主要代谢途径之一,可产生黄酮、酚酸和木质素类等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等生理活动,还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决定药用植物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 苯丙烷代谢途径是植物主要代谢途径之一,可产生黄酮、酚酸和木质素类等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等生理活动,还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决定药用植物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负责催化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第一个反应,是该途径的关键酶和限速酶。本文就药用植物中PAL基因的基本特性、表达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药用植物中PAL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苯丙烷代谢途径 苯丙氨酸解氨酶 基因表达与调控
下载PDF
棉花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梓钰 古丽斯坦·赛米 +3 位作者 刘隋赟昊 黄耿青 张经博 郭彦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961-973,共13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苯丙烷代谢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虫害和抗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棉花PAL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以了解棉花中PAL的功能,为后续深入...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苯丙烷代谢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虫害和抗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棉花PAL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以了解棉花中PAL的功能,为后续深入研究棉花PAL功能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和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中分别鉴定出15、13、7、8个PAL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棉花PAL基因家族可分为3个亚组。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显示,亲缘关系近的PAL基因之间的保守基序组成和基因结构也十分相似。启动子分析显示,GhPAL基因的启动子上存在多个与非生物和生物胁迫应答以及激素信号转导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GhPAL基因主要在根、茎、花丝和胚珠中高表达。转录组和qPCR分析显示,部分GhPAL基因的表达量在PEG、盐、高温、低温和碱胁迫下显著提高,其中一些GhPAL基因能够对多种非生物胁迫作出响应。生物胁迫转录组数据显示,GhPAL1/GhPAL5/GhPAL13的表达在大丽轮枝菌处理条件下发生显著上调。GhPAL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结果说明,PAL基因可能在棉花应答逆境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非生物胁迫 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树莓RiPAL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孙华军 刘盈 +3 位作者 李雪静 杨斯琪 钱丽丽 李跃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95,共8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苯丙烷类代谢的关键酶,能调节树莓中黄酮类的生物合成。为了深入研究树莓中RiPAL1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以树莓果实为材料提取总RNA,合成cDNA第一链,然后成功克隆出树莓果实RiPAL1基...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苯丙烷类代谢的关键酶,能调节树莓中黄酮类的生物合成。为了深入研究树莓中RiPAL1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以树莓果实为材料提取总RNA,合成cDNA第一链,然后成功克隆出树莓果实RiPAL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RiPAL1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全长为2133 bp,编码71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7.50 ku,等电点为6.21。RiPAL1蛋白疏水性最大值为4.50,最小值为-4.50,平均疏水指数为-0.49,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含有4个N糖基化位点和67个特异性激酶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三级结构为同型四聚体。多序列比对显示RiPAL1蛋白具有典型的苯丙氨酸解氨酶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iPAL1蛋白与同科植物草莓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可为深入研究RiPAL1基因参与树莓果实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基因克隆 生信分析 黄酮
下载PDF
禹白芷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dPAL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东 刘勇江 +3 位作者 沙漠 赵晶晶 李会平 张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禹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dPAL1表达的相关性,并对AdPAL1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禹白芷快速生长期和收获期根和叶中欧前胡素的含量,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A... 【目的】探究禹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dPAL1表达的相关性,并对AdPAL1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禹白芷快速生长期和收获期根和叶中欧前胡素的含量,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AdPAL1基因在同时期根和叶中的表达情况,以观察欧前胡素含量与AdPAL1基因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此外,以禹白芷转录组为基础,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从禹白芷根中克隆AdPAL1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禹白芷快速生长期根中的欧前胡素含量远高于叶,而AdPAL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也远高于叶。与快速生长期相比,收获期根中欧前胡素含量略有下降,AdPAL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也同时下降。这些结果表明AdPAL1基因表达与欧前胡素含量具有相关性。此外,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禹白芷AdPAL1基因(GenBank登录号:OQ822236)开放阅读框长1764 bp,编码557个氨基酸,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1.10 kD,等电点为5.92,且具有苯丙氨酸解氨酶保守结构域(IPR005922,1~547),属于PAL蛋白家族成员。AdPAL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与石防风属植物KpPAL2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高达99.28%。AdPAL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4.00 kD,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结论】初步确定禹白芷根和叶中欧前胡素含量与AdPAL1基因表达相关,并成功克隆AdPAL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dPAL1基因在欧前胡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白芷 欧前胡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 组织特异性表达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决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
10
作者 赵咏洋 陈维嘉 +3 位作者 丁静峰 敖以恒 冯傲 周嘉裕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81-187,共7页
利用HMMER、Pfam与SMART等工具,从决明(Senna tora)等不同物种中筛选获得26条PAL(苯丙氨酸解氨酶)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决明PAL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征在单双子叶植物分离之前就已形成,且6个PAL成员被分为3个亚类。决明... 利用HMMER、Pfam与SMART等工具,从决明(Senna tora)等不同物种中筛选获得26条PAL(苯丙氨酸解氨酶)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决明PAL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征在单双子叶植物分离之前就已形成,且6个PAL成员被分为3个亚类。决明PAL基因家族成员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含有较高的Ala、Ser和Leu残基;存在16种不同的保守基序,其中motif12(含有催化关键序列Ala-Ser-Gly)在所有PAL成员中均出现;启动子区含有较多的光反应、植物激素响应与逆境胁迫响应元件。进一步的GO、转录组与Pearson分析也强化了以上分析结果,即决明PAL基因家族成员多集中在叶、茎和花等易感受光的组织,参与抗旱与抗菌等生物学过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以上分析结果将为决明PAL基因的后续功能研究及抗逆功能基因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Senna tora) 丙氨酸解氨酶(pal)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107杨次生木质部PAL基因的RT-PCR扩增及其鉴定 被引量:14
11
作者 薛永常 李金花 +1 位作者 卢孟柱 张绮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3-197,共5页
A fragment of 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_lyase)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_PCR from poplar (Populus×euramericana cv. “74/76”) developing second xylem mRNA. It was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and identified by ... A fragment of 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_lyase)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_PCR from poplar (Populus×euramericana cv. “74/76”) developing second xylem mRNA. It was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and identifi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The sequence of the amplified DNA fragment was 565 base pairs. Alignment with the P. kitakamiensis PAL cDNA sequence retrieved from EMBL nucleotide acid database (accession number D30656) showed that the first 400 base pairs in both sequences were almost identical. Therefore the fragment was part of PAL gene. And both of sense and anti-sense expressional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木质部 pal基因 RT-PCR 鉴定 苯丙氨酸解氨酶 欧美杨107
下载PDF
鸭梨PAL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和机械伤害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8
12
作者 闫洪波 程玉豆 +3 位作者 何近刚 葛文雅 杨坤 关军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341-4348,共8页
【目的】克隆鸭梨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序列,并分析其在果实发育阶段和机械伤害时的表达模式,为研究鸭梨褐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鸭梨PAL全长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采用MEGA 5.1软... 【目的】克隆鸭梨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序列,并分析其在果实发育阶段和机械伤害时的表达模式,为研究鸭梨褐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鸭梨PAL全长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采用MEGA 5.1软件构建PAL蛋白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AL在鸭梨果实发育阶段及受机械伤害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在鸭梨中获得了2个含完整CDS区的PAL,分别命名为PbPAL1和PbPAL2。PbPAL1 cDNA序列全长为2 232 bp,含2 160 bp完整开放阅读框、60 bp的5′非翻译区及12 bp的3′非翻译区,GenBank登录号为GU906268.1;PbPAL2 cDNA序列全长为2 387 bp,含2 163 bp完整开放阅读框、14 bp的5′非翻译区及210bp的3′非翻译区,GenBank登录号为GU906269.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bPAL1和PbPAL2位于分子进化树的不同分支,PbPAL1与西洋梨(Pyrus communis)的PAL同源性较高,而PbPAL2与桃(Prunus persica)的PAL同源性较高。定量PCR分析表明,随着鸭梨果实发育成熟,果皮、果肉和果心的PbPAL1和PbPAL2表达量各异,但均呈下降趋势;且果实发育早期果心中的PbPAL1和PbPAL2表达量显著高于果皮和果肉。损伤处理可迅速诱导鸭梨的果肉褐变,果皮褐变出现较晚;同时,损伤刺激果皮和果肉组织中PbPAL1和PbPAL2表达上调。果皮中PbPAL1表达量在损伤处理后6 h达到高峰,而PbPAL2在损伤处理后48 h才显著上升;果肉中PbPAL1在损伤处理后1 h表达量开始显著上升,而PbPAL2在损伤处理后12 h才显著上升。【结论】鸭梨PbPAL1和PbPAL2属于2个不同的PAL类型,其表达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机械损伤过程中,两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表明其参与了损伤引起的组织褐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 苯丙氨酸解氨酶 褐变 机械损伤 果实发育
下载PDF
不同诱抗剂诱导玉米对灰斑病的抗性及其与PAL的关系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郭红莲 陈捷 +3 位作者 高增贵 崔澍 王桂清 邹庆道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用水杨酸、磷酸氢二钾、灰斑病菌滤液和草酸作诱抗剂 ,研究了玉米对灰斑病的诱导抗病作用 ,同时测定了挑战接种前后的PAL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上述4种诱抗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抗病性 ,其中水杨酸诱抗效果最好 ,病菌培养滤液和磷酸... 用水杨酸、磷酸氢二钾、灰斑病菌滤液和草酸作诱抗剂 ,研究了玉米对灰斑病的诱导抗病作用 ,同时测定了挑战接种前后的PAL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上述4种诱抗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抗病性 ,其中水杨酸诱抗效果最好 ,病菌培养滤液和磷酸氢二钾次之 ,草酸诱抗效果最差。诱导后挑战接种 ,PAL酶活性变化都有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诱导抗病性 苯丙氨酸解氨酶
下载PDF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4
作者 崔建东 李艳 牟德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6-308,共3页
对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布、特点进行了概括,并分别对植物、微生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生产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微生物选育方法以及提高酶活性、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 特点 菌种选育 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PAL活性与嫁接西瓜枯萎病抗性传递的相关性 被引量:39
15
作者 徐敬华 黄丹枫 支月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16,共5页
本文测定了两个西瓜品种早佳(8424)和春光及其与两个砧木品种的嫁接苗经病原菌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PAL活性表达呈周期性变化;PAL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叶片部是PAL活性高效表达的部位;... 本文测定了两个西瓜品种早佳(8424)和春光及其与两个砧木品种的嫁接苗经病原菌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PAL活性表达呈周期性变化;PAL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叶片部是PAL活性高效表达的部位;PAL活性与枯萎病抗性呈正相关;嫁接显著降低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增强了接穗的抗病性,嫁接苗抗性增幅的大小与接穗的适应性及砧木的抗病性有关,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PAL活性的强弱还与植物体感病与否有关,发病植株的PAL活性高于未发病植株,同时探讨了西瓜抗病性在嫁接体中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 活性 嫁接 西瓜 枯萎病 抗性 传递 相关性 品种
下载PDF
野生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必弦 胡小梅 +5 位作者 朱延明 来永才 李炜 肖佳磊 李琬 毕影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3-705,709,共4页
以野生大豆(龙野01-177)为材料,根据PAL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选取48 h为一个周期,每3 h进行取样,研究低温(-4℃)诱导、机械损伤诱导、紫外线照射诱导、激素BAP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条件下的酶活性、蛋白含量、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诱... 以野生大豆(龙野01-177)为材料,根据PAL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选取48 h为一个周期,每3 h进行取样,研究低温(-4℃)诱导、机械损伤诱导、紫外线照射诱导、激素BAP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条件下的酶活性、蛋白含量、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诱导条件下野生大豆PAL的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酶比活性,发现4种诱导条件中,低温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苯丙氨酸解氨酶 诱导条件
下载PDF
不同胁迫条件下化感与非化感水稻PAL多基因家族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2
17
作者 方长旬 王清水 +5 位作者 余彦 罗美蓉 黄力坤 熊君 沈荔花 林文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760-4767,共8页
水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调控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合成代谢。编码PAL的基因是一个基因家族,包含至少11个基因成员,并受不同环境条件的调控。为了明确PAL基因家族中调控水稻化感作用的特定基因成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低氮及稗... 水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调控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合成代谢。编码PAL的基因是一个基因家族,包含至少11个基因成员,并受不同环境条件的调控。为了明确PAL基因家族中调控水稻化感作用的特定基因成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低氮及稗草胁迫条件下强化感水稻PI312777与非化感水稻Lemont中根系的11个PAL成员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低氮和稗草胁迫条件下,PI312777和Lemont中的PAL4和PAL10均不表达,其余9个PAL基因成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表达变化。其中,PAL11均上调表达,其分别在低氮处理和稗草胁迫的PI312777中上调3.29倍和1.07倍,而在相同处理下的Lemont中上调3.92倍和1.08倍;PAL3和PAL9则仅在低氮和稗草胁迫条件下的PI312777中上调表达,低氮胁迫分别为1.83倍和2.66倍,稗草胁迫为1.46倍和2.65倍;而这两个基因在相同处理下的Lemont中表达下调,低氮胁迫下调1.05和1.24倍,稗草胁迫下调1.14和1.16倍,推测PAL3和PAL9可能与胁迫初期调控水稻化感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胁迫 化感作用 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果实花青素含量与PAL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赵宗方 赵勇 吴桂法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9-200,共2页
一、目的与材料方法 红色果品很受市场欢迎。使果品呈现红色的主要成分是花色苷(糖苷配基),其主要成分是花青素。很多研究指出,花色苷合成与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有密切的关系,但也有研究认为,果皮较高水平的PAL并不总使着色良好。为此,... 一、目的与材料方法 红色果品很受市场欢迎。使果品呈现红色的主要成分是花色苷(糖苷配基),其主要成分是花青素。很多研究指出,花色苷合成与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有密切的关系,但也有研究认为,果皮较高水平的PAL并不总使着色良好。为此,我们对花青素含量与PAL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增进果实着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葡萄 花青素 pal 活性
下载PDF
苜蓿斑蚜为害对5种苜蓿品种(系)PAL、POD、PPO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程璐 贺春贵 +2 位作者 胡桂馨 王森山 朱亚灵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0,共4页
在室内将苜蓿斑蚜人工接种在不同抗性级别的苜蓿品种(系)幼苗上,苜蓿斑蚜为害后的3、71、0 d分别测定了5个品种(系)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活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所有品种(系)叶片中的... 在室内将苜蓿斑蚜人工接种在不同抗性级别的苜蓿品种(系)幼苗上,苜蓿斑蚜为害后的3、71、0 d分别测定了5个品种(系)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活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所有品种(系)叶片中的PAL活性在接虫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PO活性随天数增加呈下降趋势;POD与PAL酶的情况相同,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HA-3感蚜后3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抗性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不同高粱基因型感蚜虫前后POD、PPO、PAL酶活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42
20
作者 张丽 常金华 罗耀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40-42,198,共4页
对几个不同高粱基因型田间感蚜虫前后的三种酶POD、PPO、PAL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蚜前后各材料POD活性都有明显的增加,抗蚜虫材料河农16前后均比其它几个材料的活性低;PPO活性感虫后有明显的增加,变化情况与POD类似;PAL活性感后... 对几个不同高粱基因型田间感蚜虫前后的三种酶POD、PPO、PAL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蚜前后各材料POD活性都有明显的增加,抗蚜虫材料河农16前后均比其它几个材料的活性低;PPO活性感虫后有明显的增加,变化情况与POD类似;PAL活性感后有明显的增加,河农16与其它几个感蚜型相比,稳定性显著。表明POD、PPO与诱导抗性有关,而PAL在抗蚜材料河农16中为组成型表达的,可能受抗蚜虫基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基因型 抗蚜性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