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产苯乳酸菌株选育及发酵豆粕工艺优化
1
作者
王梅
谢全喜
+2 位作者
侯楠楠
王倩
谷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该研究以泡菜为原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指示菌,通过溶钙圈法及牛津杯法初筛,苯乳酸产量检测复筛,从泡菜中分离筛选具有抑菌性能的高产苯乳酸菌株,将其应用于发酵豆粕以评估其产苯...
该研究以泡菜为原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指示菌,通过溶钙圈法及牛津杯法初筛,苯乳酸产量检测复筛,从泡菜中分离筛选具有抑菌性能的高产苯乳酸菌株,将其应用于发酵豆粕以评估其产苯乳酸性能,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8株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R69苯乳酸产量最高,为1.25 mg/mL,添加苯丙酮酸时,该菌株固态发酵豆粕的苯乳酸产量为425.70 mg/kg,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R69固态发酵豆粕时,添加0.2%蛋白酶、3%糖蜜和0.15%苯丙酮酸可提高苯乳酸含量,苯乳酸含量达到624.49 mg/kg,且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霉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苯乳酸
菌株筛选
鉴定
发酵豆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苯乳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2
作者
倪正
关今韬
+1 位作者
沈绍传
贠军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27-3633,共7页
苯乳酸是一种高值有机酸和新型的天然防腐剂,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生。苯乳酸有着较为宽广的抑菌谱,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和真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不仅作为天然抑菌剂可替代化学合成的防腐剂,而且可经聚合反应合成聚苯...
苯乳酸是一种高值有机酸和新型的天然防腐剂,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生。苯乳酸有着较为宽广的抑菌谱,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和真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不仅作为天然抑菌剂可替代化学合成的防腐剂,而且可经聚合反应合成聚苯乳酸新型高分子材料,作为聚乳酸高分子的替代物。因此,苯乳酸在化工、制药、生物、材料和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苯乳酸抑菌特性、微生物菌株、转化合成、代谢途径及下游分离纯化等方面,简述了其生物转化合成和分离的研究现状。微生物菌株是苯乳酸合成的关键,基因工程菌的转化能力虽然高效,但构建工程菌较复杂;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安全优良的菌株,可以简化转化合成过程,提高转化率和料液中苯乳酸的浓度;苯乳酸的分离纯化还处于实验室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探索以达到工业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生物合成
发酵
分离
微生物菌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株高产苯乳酸菌株的安全性评价与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
3
3
作者
侯楠楠
谢全喜
+4 位作者
王梅
王倩
鹿晓慧
周红
谷巍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75,共9页
该研究利用传统生物发酵技术生产苯乳酸,并对高产苯乳酸菌株种属、安全性以及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得到1株高产苯乳酸菌株BLCC2-0069,该菌株发酵24 h后发酵液中苯乳酸的含量为1.26 g/L;借助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
该研究利用传统生物发酵技术生产苯乳酸,并对高产苯乳酸菌株种属、安全性以及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得到1株高产苯乳酸菌株BLCC2-0069,该菌株发酵24 h后发酵液中苯乳酸的含量为1.26 g/L;借助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该菌株培养4 h进入对数生长期,10 h进入稳定期,活菌数可达到1.78×10^(9) cfu/mL。通过对该菌株的小鼠体内安全评价,初步确定该菌株的体内安全性。同时还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69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3.00 g/L苯丙酮酸为底物时发酵液中苯乳酸产量最高可达3.96 g/L。综上,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69对小鼠无毒,具有较高生物安全性,直接发酵苯乳酸的产量可达到1.26 g/L,添加底物发酵苯乳酸产量可达到3.96 g/L。研究结果可为菌株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苯乳酸
菌株鉴定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苯基乳酸耐受性大肠杆菌的筛选及其高产苯基乳酸特性
被引量:
2
4
作者
徐艳
郭倩
+2 位作者
朱益波
王立梅
齐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4-29,共6页
苯基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耐受性菌株的筛选能够有效降低PLA对生产菌株的抑制作用,有利于PLA产量的提高。通过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耐受PLA的菌株,并应用于PLA的合成。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
苯基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耐受性菌株的筛选能够有效降低PLA对生产菌株的抑制作用,有利于PLA产量的提高。通过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耐受PLA的菌株,并应用于PLA的合成。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的方法诱变筛选获得一株耐受PLA突变菌株E.coli Z2016(CCTCC保藏编号M2016332)。以E.coli Z2016为宿主菌,分别构建了重组菌株E.coli Z2016 pET-28a-ldh^(Y52V)和E.coli Z2016 pET-28a-ldhL用于D-和L-苯基乳酸的合成。结果表明:E.coli Z2016在含有1 g/L D-PLA的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长;重组突变菌株E.coli Z2016 pET-28a-ldh^(Y52V)和E.coli Z2016 pET-28a-ldhL全细胞合成D-PLA和L-PLA产量分别为6.75、6.97 g/(L·h),较重组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4.02%和8.95%;分批补加底物反应120 min,E.coli Z2016 pET-28aldh^(Y52V)得到的D-PLA为20.02 g/L,较对照组提高22.17%,转化率为90.07%;E.coli Z2016 pET-28a-ldhL得到的L-PLA产量为20.87 g/L,较对照组提高16.85%,最终转化率为91.24%。筛选耐受性菌株是提高PLA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苯基乳酸
苯基乳酸耐受菌株
大肠杆菌
全细胞转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产D-苯乳酸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虹
张秀江
+4 位作者
向凌云
解复红
冯菲
权淑静
刘丽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3-77,共5页
试验利用高效液相法(HPLC)从发酵制品中筛选高产D-苯乳酸的LB2366,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菌落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研究,确定菌株LB2366为短乳杆菌。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菌株LB2366产D-苯乳酸的发酵条件,确定4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为:...
试验利用高效液相法(HPLC)从发酵制品中筛选高产D-苯乳酸的LB2366,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菌落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研究,确定菌株LB2366为短乳杆菌。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菌株LB2366产D-苯乳酸的发酵条件,确定4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为:葡萄糖浓度>酵母粉浓度>苯丙氨酸浓度>培养时间。最佳反应条件为葡萄糖15 g/L、酵母粉5 g/L、苯丙氨酸浓度20 g/L、培养时间72 h。经过发酵培养,得到最高D-苯乳酸产量为194.27 mg/L。研究表明,优化后的D-苯乳酸产量比优化前的76.16 mg/L提高1.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苯乳酸
菌株筛选
鉴定
发酵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硝基胍法诱变选育高产苯乳酸菌株
被引量:
7
6
作者
田雪娇
张丽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10,共7页
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法诱变,以抑菌效价为检测指标,采用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突变菌株。对筛选的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苯乳酸含量,然后根据产苯乳酸含...
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法诱变,以抑菌效价为检测指标,采用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突变菌株。对筛选的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苯乳酸含量,然后根据产苯乳酸含量的多少,确定最佳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亚硝基胍诱变质量浓度为1.0 mg/mL、诱变时间为40 min时所获得的突变菌株NY-34具有较高的苯乳酸产量,即648 mg/L,比诱变前(246 mg/L)提高2.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基胍
诱变
突变菌株
苯乳酸
原文传递
题名
高产苯乳酸菌株选育及发酵豆粕工艺优化
1
作者
王梅
谢全喜
侯楠楠
王倩
谷巍
机构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基金
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201540701)。
文摘
该研究以泡菜为原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指示菌,通过溶钙圈法及牛津杯法初筛,苯乳酸产量检测复筛,从泡菜中分离筛选具有抑菌性能的高产苯乳酸菌株,将其应用于发酵豆粕以评估其产苯乳酸性能,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8株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R69苯乳酸产量最高,为1.25 mg/mL,添加苯丙酮酸时,该菌株固态发酵豆粕的苯乳酸产量为425.70 mg/kg,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R69固态发酵豆粕时,添加0.2%蛋白酶、3%糖蜜和0.15%苯丙酮酸可提高苯乳酸含量,苯乳酸含量达到624.49 mg/kg,且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霉菌的生长。
关键词
泡菜
苯乳酸
菌株筛选
鉴定
发酵豆粕
Keywords
kimchi
phenyllactic
acid
strain
screening
identification
fermented soybean meal
分类号
Q939.11 [生物学—微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苯乳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2
作者
倪正
关今韬
沈绍传
贠军贤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27-3633,共7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Z14B060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76240)项目
文摘
苯乳酸是一种高值有机酸和新型的天然防腐剂,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生。苯乳酸有着较为宽广的抑菌谱,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和真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不仅作为天然抑菌剂可替代化学合成的防腐剂,而且可经聚合反应合成聚苯乳酸新型高分子材料,作为聚乳酸高分子的替代物。因此,苯乳酸在化工、制药、生物、材料和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苯乳酸抑菌特性、微生物菌株、转化合成、代谢途径及下游分离纯化等方面,简述了其生物转化合成和分离的研究现状。微生物菌株是苯乳酸合成的关键,基因工程菌的转化能力虽然高效,但构建工程菌较复杂;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安全优良的菌株,可以简化转化合成过程,提高转化率和料液中苯乳酸的浓度;苯乳酸的分离纯化还处于实验室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探索以达到工业化的要求。
关键词
苯乳酸
生物合成
发酵
分离
微生物菌株
Keywords
phenyllactic
acid
biosynthesis
fermentation
separation
microorganism
strain
分类号
Q939.97 [生物学—微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高产苯乳酸菌株的安全性评价与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
3
3
作者
侯楠楠
谢全喜
王梅
王倩
鹿晓慧
周红
谷巍
机构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7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501000)。
文摘
该研究利用传统生物发酵技术生产苯乳酸,并对高产苯乳酸菌株种属、安全性以及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得到1株高产苯乳酸菌株BLCC2-0069,该菌株发酵24 h后发酵液中苯乳酸的含量为1.26 g/L;借助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该菌株培养4 h进入对数生长期,10 h进入稳定期,活菌数可达到1.78×10^(9) cfu/mL。通过对该菌株的小鼠体内安全评价,初步确定该菌株的体内安全性。同时还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69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3.00 g/L苯丙酮酸为底物时发酵液中苯乳酸产量最高可达3.96 g/L。综上,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69对小鼠无毒,具有较高生物安全性,直接发酵苯乳酸的产量可达到1.26 g/L,添加底物发酵苯乳酸产量可达到3.96 g/L。研究结果可为菌株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苯乳酸
菌株鉴定
安全性评价
Keyword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henyllactic
acid
strain
identification
safety evaluation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苯基乳酸耐受性大肠杆菌的筛选及其高产苯基乳酸特性
被引量:
2
4
作者
徐艳
郭倩
朱益波
王立梅
齐斌
机构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苏州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4-2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0092)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501459)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资助计划项目(NY-021)
文摘
苯基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耐受性菌株的筛选能够有效降低PLA对生产菌株的抑制作用,有利于PLA产量的提高。通过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耐受PLA的菌株,并应用于PLA的合成。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的方法诱变筛选获得一株耐受PLA突变菌株E.coli Z2016(CCTCC保藏编号M2016332)。以E.coli Z2016为宿主菌,分别构建了重组菌株E.coli Z2016 pET-28a-ldh^(Y52V)和E.coli Z2016 pET-28a-ldhL用于D-和L-苯基乳酸的合成。结果表明:E.coli Z2016在含有1 g/L D-PLA的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长;重组突变菌株E.coli Z2016 pET-28a-ldh^(Y52V)和E.coli Z2016 pET-28a-ldhL全细胞合成D-PLA和L-PLA产量分别为6.75、6.97 g/(L·h),较重组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4.02%和8.95%;分批补加底物反应120 min,E.coli Z2016 pET-28aldh^(Y52V)得到的D-PLA为20.02 g/L,较对照组提高22.17%,转化率为90.07%;E.coli Z2016 pET-28a-ldhL得到的L-PLA产量为20.87 g/L,较对照组提高16.85%,最终转化率为91.24%。筛选耐受性菌株是提高PLA产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紫外诱变
苯基乳酸
苯基乳酸耐受菌株
大肠杆菌
全细胞转化
Keywords
UV mutagenesis
phenyllactic
acid
phenyllactic acid-resistant strain
E. coli
whole-cell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产D-苯乳酸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虹
张秀江
向凌云
解复红
冯菲
权淑静
刘丽
机构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3-77,共5页
基金
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0605084)
河南省科学院杰青人才培养项目(项目编号:210405004)。
文摘
试验利用高效液相法(HPLC)从发酵制品中筛选高产D-苯乳酸的LB2366,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菌落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研究,确定菌株LB2366为短乳杆菌。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菌株LB2366产D-苯乳酸的发酵条件,确定4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为:葡萄糖浓度>酵母粉浓度>苯丙氨酸浓度>培养时间。最佳反应条件为葡萄糖15 g/L、酵母粉5 g/L、苯丙氨酸浓度20 g/L、培养时间72 h。经过发酵培养,得到最高D-苯乳酸产量为194.27 mg/L。研究表明,优化后的D-苯乳酸产量比优化前的76.16 mg/L提高1.55倍。
关键词
D-苯乳酸
菌株筛选
鉴定
发酵工艺
Keywords
D-
phenyllactic
acid
strain
screening
appraisal
fermentation process
分类号
S816.7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硝基胍法诱变选育高产苯乳酸菌株
被引量:
7
6
作者
田雪娇
张丽萍
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
出处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基金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2GA67000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O9BO2)
文摘
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法诱变,以抑菌效价为检测指标,采用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突变菌株。对筛选的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苯乳酸含量,然后根据产苯乳酸含量的多少,确定最佳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亚硝基胍诱变质量浓度为1.0 mg/mL、诱变时间为40 min时所获得的突变菌株NY-34具有较高的苯乳酸产量,即648 mg/L,比诱变前(246 mg/L)提高2.63倍。
关键词
亚硝基胍
诱变
突变菌株
苯乳酸
Keywords
NTG
mutagenesis
mutant
strain
phenyllactic
acid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产苯乳酸菌株选育及发酵豆粕工艺优化
王梅
谢全喜
侯楠楠
王倩
谷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苯乳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分离研究进展
倪正
关今韬
沈绍传
贠军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株高产苯乳酸菌株的安全性评价与发酵工艺优化
侯楠楠
谢全喜
王梅
王倩
鹿晓慧
周红
谷巍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苯基乳酸耐受性大肠杆菌的筛选及其高产苯基乳酸特性
徐艳
郭倩
朱益波
王立梅
齐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产D-苯乳酸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的试验研究
胡虹
张秀江
向凌云
解复红
冯菲
权淑静
刘丽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亚硝基胍法诱变选育高产苯乳酸菌株
田雪娇
张丽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