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Aesthetic Wonder and Unity at the Peak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Six Dynasties Key
1
作者 Yang Jiyo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7期290-302,共13页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lassics born during the turbulent Six Dynasties period,starting from Cao Pi’s“The Classics”to“Wen Fu”,“Wen Xin Diao Long”,“Shipin”and other classics,can all be analyzed to have a com...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lassics born during the turbulent Six Dynasties period,starting from Cao Pi’s“The Classics”to“Wen Fu”,“Wen Xin Diao Long”,“Shipin”and other classics,can all be analyzed to have a common origin.Attributes,that is,the philosophical strategy of dualistic isomorphism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is also a pattern;it can be proven that this is the philosophical key to interpreting and studying the classics of the Six Dynasties.It not only governs many aesthetic principles and aesthetic methods,but also emphasizes the need to transcend the appearance of current existence,transcend the current utilitarianism,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hidden and non-existent,just like paying attention to dark matter and antimatter in the universe.Pay attention to the origin of Shipin and expand aesthetic horizons;this philosophical secret not only exists in the classics of the Six Dynasties,it has its unity,graphics and vitality,as well as its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continuous operation.Its trajectory marks the context of 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s;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must be based on its operating trends.Only by transcending all utilitarianism can we better demonstrate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 such as nationality.Otherwise,literary theory,aesthetics,and philosophy will not be self-consis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 Dynasties Literary Theory “Literary Fu” “Literary Mind and Diaolong” “Food” Explicit-Implicit Dual Isomorphism philosophy Graphics
下载PDF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2
作者 连凡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传统“道学”概念来指称宋明新儒学。但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都在冯友兰的影响下使用了这一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新儒家(学)”概念又被用来指称现当代等其他时代的新儒家(学),标志着这一概念在当时国内学术界通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后,卜德翻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等论著的流行,又促进了“Neo-Confucian(ism)”概念的普及。在“Neo-Confucian(ism)”概念的传播及阐发过程中,继承宋明新儒学并倡导返本开新的海内外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狄百瑞为代表)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家 道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程朱理学对明代医家治学理念影响探析
3
作者 赵慧锦 陈慧娟 +1 位作者 张挺 朱凌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522-1525,共4页
程朱理学作为明代官方哲学,对有明一代的医家治学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理学“格致穷理”思想带动医学界探求医理、详察药理,从而促进了辨证施治诊疗观的完善及对药物功效认识的深化。医家受理学博约观影响并借鉴朱熹所创纲目体,编著... 程朱理学作为明代官方哲学,对有明一代的医家治学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理学“格致穷理”思想带动医学界探求医理、详察药理,从而促进了辨证施治诊疗观的完善及对药物功效认识的深化。医家受理学博约观影响并借鉴朱熹所创纲目体,编著内容广博的医学类书。理学“下学而上达”的治学路径促进医学入门类书籍编撰,从而一定程度上推动医学的普及化。通过梳理程朱理学对明代医家治学理念的影响,提示我们对医学发展的认识应参考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多角度进行透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理学 治学理念 明代医学
下载PDF
石崇金谷园及其园林历史想象——人造自然的观念再造
4
作者 潘逸炜 张春彦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目的】作为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石崇金谷园在物质空间湮灭后仍持续出现在诗文和绘画中,以观念再造的形式呈现。金谷园形象的时代流变反映了自然观念的变迁,进而引发对园林史料认识和历史叙述构建的反思。【方法】通过梳理和区分... 【目的】作为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石崇金谷园在物质空间湮灭后仍持续出现在诗文和绘画中,以观念再造的形式呈现。金谷园形象的时代流变反映了自然观念的变迁,进而引发对园林史料认识和历史叙述构建的反思。【方法】通过梳理和区分西晋时期一手文献和后代文献,考察其中对金谷园特征的描述,阐述对金谷园认识和评价所具有的集体特征,结合自唐至清的金谷园绘画,进一步佐证对园林认知观念的变迁。【结果】发现自西晋到明清时期,文人对金谷园的描述逐渐从全景式的描写转向对楼阁建筑的关注,进而聚焦到陈设物,山石植物退为配景。这一过程中,金谷园从自然进入观念,逐渐成为文学意象和文化共识。【结论】提出金谷园的形象通过文人诗、文、画的不断重现和更新,由此指向对时间理解的再思考。文学和绘画作品是作者在其当下对过去的感知和重构,其中金谷园在诗文绘画中的不断重现保证了园林意象的绵延,对其时代性的解释更新赓续了园林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魏晋园林 历史想象 自然观 时间性 金谷园
下载PDF
《明宣宗行乐图》的持续在场与意识再现——运动技能如何表象“行乐图”的时间哲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安汝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5-119,125,共6页
感知就是将主观的意识能量对象化为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的运行轨迹作为对象化的表象描绘出“行乐图”的整体外观,也正是整一性的“行乐图”的生成揭示出意识主体对于运动技能的立义前提是现在感知的持续在场。瞬间立义无疑是图像意识的当... 感知就是将主观的意识能量对象化为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的运行轨迹作为对象化的表象描绘出“行乐图”的整体外观,也正是整一性的“行乐图”的生成揭示出意识主体对于运动技能的立义前提是现在感知的持续在场。瞬间立义无疑是图像意识的当下在场,其内容可以是捶丸运动的全部动作,也可以是其每个动作的意识流程,而每一流程都归属于一个意识外化出来的直观,直观的物质材料就是有待运动意向充实的图像空间,进而“行乐图”构造活动的本质就是行乐者以其运动意向填充图像空间的意识再现过程。“过”是过往,过往是已逝时间客体的表象集合;“程”是图像,是表象集合的观念形态。由此,“过”的时间性与“程”的图像性在时间客体自身在此的意识变异中形成“行乐图”的观念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宣宗行乐图》 持续在场 意识再现 运动技能 时间哲学
下载PDF
师心与复古之间:湛若水的文学思想与创作
6
作者 张公达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8-32,92,共6页
作为明代重要心学家,湛若水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受到其心学思想与仕宦经历的共同影响。湛若水以“心”作为文学的本源,将心学工夫论引入诗文创作,在文道观上强调“德业”与“举业”合一,在性情论上追求情感与道德的协调,是心学家论文的重... 作为明代重要心学家,湛若水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受到其心学思想与仕宦经历的共同影响。湛若水以“心”作为文学的本源,将心学工夫论引入诗文创作,在文道观上强调“德业”与“举业”合一,在性情论上追求情感与道德的协调,是心学家论文的重要一端。同时,受复古思潮的影响,以及湛若水供奉翰林、半生为官,与复古诸子交往的经历等,又使其部分诗文带有复古倾向和台阁遗风。湛若水的文学思想表现出由复古转向师心的趋势,成为沟通师心与复古众多文学思想中的重要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若水 明代文学 心学
下载PDF
论《传习录》与阳明心学的发展
7
作者 管天晴 张佳睿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1期61-64,共4页
《传习录》是王门弟子记录老师王阳明的言行汇编而成的语录体书籍,从整理刊刻到出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经刊刻流传甚广,截至清末共有51个不同版本。《传习录》发行之初受到尊奉程朱之学的传统士人的排斥,阳明心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借助... 《传习录》是王门弟子记录老师王阳明的言行汇编而成的语录体书籍,从整理刊刻到出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经刊刻流传甚广,截至清末共有51个不同版本。《传习录》发行之初受到尊奉程朱之学的传统士人的排斥,阳明心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借助《传习录》展开论战,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学术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中后期,《传习录》的广泛流传意味着程朱理学在阳明心学的冲击下逐渐式微,但其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明清易代,阳明心学因满清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而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传习录》 阳明心学 程朱理学
下载PDF
《大学》与为学方法之变——从朱熹到陈确
8
作者 李殿玉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8-23,29,共7页
《大学》以为学方法而被宋儒所提倡,成为宋明时期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大学》虽有其完整的为学框架和为学次序,然而解读却具有不确定性。朱熹和王阳明均对《大学》进行了解读,却皆为其所困。陈确受刘宗周的影响,因时代之变,而著《大学... 《大学》以为学方法而被宋儒所提倡,成为宋明时期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大学》虽有其完整的为学框架和为学次序,然而解读却具有不确定性。朱熹和王阳明均对《大学》进行了解读,却皆为其所困。陈确受刘宗周的影响,因时代之变,而著《大学辨》。他认为《大学》关系儒教甚巨,却近禅,问题的症结在于宋儒的失误,故陈确主张以《大学》还《戴记》,并提倡切于身心实践的素位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宋儒奠基 明儒之困 考据和素位之学
下载PDF
茶事、茶情与茶理:清代茶诗析论
9
作者 葛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116,共6页
清代饮茶之风兴盛,茶诗大量涌现,这些茶诗再现了清人采茶、煮茶、饮茶以及茶叶贸易的过程,反映出茶在清人的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媒介作用。在政治生活中,“茶”在皇权至上的政治结构下,是君王与臣子加强联系的一种媒介;在日常生活中... 清代饮茶之风兴盛,茶诗大量涌现,这些茶诗再现了清人采茶、煮茶、饮茶以及茶叶贸易的过程,反映出茶在清人的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媒介作用。在政治生活中,“茶”在皇权至上的政治结构下,是君王与臣子加强联系的一种媒介;在日常生活中,“茶”是结婚嫁娶、交游往来的重要媒介。清代诗人以茶作为抒情对象,既表现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又借茶清苦的特性表达内心之忧苦。清代茶诗同时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精神与道家的隐逸思想。清代茶诗中学理、哲理的交汇,不仅丰富了茶诗的创作内涵,也扩大了茶诗的思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事 茶情 茶理 清代茶诗
下载PDF
文体观念变动与六朝文学教学
10
作者 刘涛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0-78,共9页
文体观念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具有引导与指示作用,占据较重要的地位。就六朝文学教学而言,必须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文体观念在模糊与明晰之间的变动、各种文体自身的独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基于此,或有助于从深层次体认六朝文... 文体观念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具有引导与指示作用,占据较重要的地位。就六朝文学教学而言,必须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文体观念在模糊与明晰之间的变动、各种文体自身的独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基于此,或有助于从深层次体认六朝文学文体内在的演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观念 六朝文学 教学理念
下载PDF
北宋时期援易入医现象探析
11
作者 姚盛元 张其成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493-502,共10页
当前学界对北宋时期援易入医现象的研究较为忽视,是医易会通研究的不足所在。通过整理北宋时期医学文献中与援易入医有关的条文,围绕易象、易数、易理、易占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总体来说,北宋时期援易入医承继隋唐时期的“以易释医”... 当前学界对北宋时期援易入医现象的研究较为忽视,是医易会通研究的不足所在。通过整理北宋时期医学文献中与援易入医有关的条文,围绕易象、易数、易理、易占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总体来说,北宋时期援易入医承继隋唐时期的“以易释医”特征,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主动意识的增强、解释深度的加深、释医方法的成熟、固定命题的形成4个方面。北宋时期的援易入医,不仅丰富了医学的内涵,也提升了易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应理性看待援易入医现象,既要肯定其在医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要避免过度强调或滥用易学知识而引发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易会通 援易入医 中医哲学 北宋时期 圣济总录 太平圣惠方 周易
下载PDF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再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63,共12页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我思之于我思对象不断逼近的线性论的历史的话,那么中国哲学史则体现为一根身的道体一辟一阖的循环论的历史。就其大的脉络而言,先秦哲学标志着身体的挺立,宋明哲学则意味着身体的退隐和与之相偕的心识的觉醒,而明清哲学则代表着向身体的回归的运动。这一中国哲学史的内在理路的揭示,既历史与逻辑一致地是对身体而非心体这一中国哲学本体的真正澄清,又对于我们把握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以一种历史的辩证法为我们表明,正如西方的意识哲学的启蒙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那样,在后现代日行日近的今天,对中国古老的“身体之书”的重新解读,也必将使中华文明再次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中国哲学史 先秦哲学 宋明哲学 明清哲学
下载PDF
再论人体体质与气质及其分型 被引量:32
13
作者 匡调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478-1481,共4页
重申了人体体质的概念;根据易经原理对体质与气质的关系作了分析;对当前几种主要体质分型方法作了简要评述;强调领悟先秦哲学对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人体体质 气质 体质分型 先秦哲学
下载PDF
论魏晋佛学与庄子学的互相倚重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勇 杨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魏晋玄学盛行之时 ,大乘般若学攀附老庄 (尤其是庄子 )的态度更加明朗化 ,甚至从理论上自觉总结出了以老庄学说来比附般若空学的“格义”、“连类”之法。反之 ,当时的老庄学也借助于佛学 ,尤其是东晋支道林 ,则更以般若性空学说来阐释... 魏晋玄学盛行之时 ,大乘般若学攀附老庄 (尤其是庄子 )的态度更加明朗化 ,甚至从理论上自觉总结出了以老庄学说来比附般若空学的“格义”、“连类”之法。反之 ,当时的老庄学也借助于佛学 ,尤其是东晋支道林 ,则更以般若性空学说来阐释《庄子·逍遥游》 ,卓然“拔理于郭、向之外” ,从而为庄子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佛学 庄子学 倚重
下载PDF
宋代审美哲学对家具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家炜 简家秀 朱云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0年第9期20-21,共2页
宋代家具样式的形成深受当时的审美思潮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论是家具工艺,还是家具装饰上都深深地烙上了宋人平淡美的审美价值观和格物思辨的哲学思维。
关键词 审美 哲学 宋代家具
下载PDF
清代理学的特点 被引量:12
16
作者 龚书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6,25,共8页
清代理学沿承宋、元、明,但有自己的特点:一、无主峰可指,无大脉络可寻;二、学理无创新,重在道德规范;三、鸦片战争后,理学受西学冲击,既抵拒又有所会通;四、宋学、汉学虽存门户之见,但也兼采。
关键词 清代 理学 特点
下载PDF
在理念与仪则之间——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礼义与礼仪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8-134,共7页
本文探讨了先秦儒家思想中礼义与礼仪的界定,分析了礼义与礼仪的含义与社会作用,并提出在现代社会中,礼义仍然有存在的意义,礼仪则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关键词 先秦 儒家思想 礼义 礼仪 价值
下载PDF
元代南北文化交流对丹溪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剑 和中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7-150,共4页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丹溪医学的源流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丹溪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社会背景,认为元代南北文化交流,以及金代北方医学与南方探究"天人之理"的朱熹理学二者的结合,是丹溪医学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丹溪医学,能清晰...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丹溪医学的源流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丹溪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社会背景,认为元代南北文化交流,以及金代北方医学与南方探究"天人之理"的朱熹理学二者的结合,是丹溪医学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丹溪医学,能清晰地感受到元代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气息,其背后折射出来的是社会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元代 文化交流 金元四大家 理学
下载PDF
论中原王朝治边的理念、方略与制度安排 被引量:7
19
作者 方铁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1,共10页
中原王朝治边的理念、方略与制度安排相对完善,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治边理念"是中原王朝治边思想与方略形成的基础,主要包括天下观、边疆观、华夷观与夷狄观。"治边方略"指历朝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所形成... 中原王朝治边的理念、方略与制度安排相对完善,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治边理念"是中原王朝治边思想与方略形成的基础,主要包括天下观、边疆观、华夷观与夷狄观。"治边方略"指历朝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所形成较稳定的谋略与传统,核心部分是地缘政治方略、文化软实力方略、博弈谋胜方略。"制度安排"包括制度制定以及修改完善的过程。边疆统治制度是中原王朝治边的理念、方略的制度化体现。中原王朝的边疆制度,可分为秦汉至宋代施用于整体边陲的羁糜治策、元明清时期以土官土司制度为代表的因地制宜型制度两个发展阶段。自元代起,中原王朝对邻邦实行藩属国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王朝 治边 理念 方略 制度安排
下载PDF
从“身体映像”到“身体哲学”——秦汉身体哲学的建构理路与诠释范式探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传林 《哲学分析》 2016年第2期87-99,共13页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人之身体由内而外所呈现的"身体映像"是哲学建构的重要诠释范式之一。诸多思想家以此为基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展开诸多经典命题的重新阐释与哲学体系的创建。可以说,正是在对"身体映像"的观照中...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人之身体由内而外所呈现的"身体映像"是哲学建构的重要诠释范式之一。诸多思想家以此为基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展开诸多经典命题的重新阐释与哲学体系的创建。可以说,正是在对"身体映像"的观照中,秦汉之际的哲人们建构了与众不同的"身体哲学";试图以源于身体认知的经验理性去弥合天人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对天与自然的深度体认与把握。因此,他们通过"身体映像"类比出"天地映像",提出了"同气"、"同数"与"同构"等具体诠释范式,完成了身体哲学的体系化建构。这一点,无论是在道家作品《淮南子》那里,还是在儒家作品《春秋繁露》那里,乃至在黄老作品《黄帝内经》中,均有较为明显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哲学 身体映像 身体哲学 同气 同构 同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