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ng Women's Humanity from Feminist Standpoints
1
作者 Jiang Qianyu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7年第3期125-131,共7页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hilosophic significance of women's academic works in three major schools of feminist political theories. The author first argues that the universal masculine political subjects are faced wi...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hilosophic significance of women's academic works in three major schools of feminist political theories. The author first argues that the universal masculine political subjects are faced with unavoidable dilemmas in social life, which can only be solved by restoring the philosophic ontology of women's humanity. This paper uncovers intellectual values of love, care,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from liberal feminist theories, prioritizes radical feminists' postulation that female sexuality plays complicated roles in struggles against patriarchal rule and explores socialist feminists' propositions about women's productive and reproductive labor as a part of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society.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women's work is essential for constructing the concrete epistemology and humanity in any philosophic work, because classical philosophers' denial of women's life experiences has violated their own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 for isolating knowledge from social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men's humanity feminist philosophy sEXUALITY
下载PDF
The Physical Laws and Mathematical Axioms of the Brain’s OS and the Traditional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of Logic and Philosophy
2
作者 Leo Depuydt 《Advances in Pure Mathematics》 2021年第12期988-1039,共52页
This article presents four (4) additions to a book on the brain’s OS published by SciRP in 2015 [1]. It is a kind of appendix to the book. Some familiarity with the earlier book is presupposed. The book itself propos... This article presents four (4) additions to a book on the brain’s OS published by SciRP in 2015 [1]. It is a kind of appendix to the book. Some familiarity with the earlier book is presupposed. The book itself proposes a complete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blueprint of the brain’s OS. A first addition to the book (see Chapters 5 to 10 below) concern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fore-mentioned blueprint and the more than 2000-year-old so-called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of logic and philosophy, which came to be viewed as being three (3) in number, namely the laws of 1) Identity, 2) Contradiction, and 3) the Excluded Middle. The blueprint and the laws cannot both be the final foundation of the brain’s OS. The design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interpret the laws in strictly mathematical terms in light of the blueprint. This addition constitutes the bulk of the present article. Chapters 5 to 8 set the stage. Chapters 9 and 10 present a detailed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laws. A second addition to the book (Chapter 11) concern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laws and the axioms of the brain’s OS. Laws are part of physics. Axioms are part of mathematics. Since the theory of the brain’s OS involves both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it exhibits both laws and axioms. A third addition (Chapter 12) to the book involves an additional flavor of digitality in the brain’s OS. In the book, there are five (5). But brain chemistry requires a sixth. It will be called Existence Digitality. A fourth addition (Chapter 13) concerns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imagination in theories of physics in light of the ignorance of deeper causes. Chapters 1 to 4 present preliminary matter, for the most part a brief survey of general concepts derived from what is in the book [1]. Some historical notes are gathered at the end in Chapter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tle Boole G. Brain’s Os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Kolmogorov A. N. Laws and Axioms Leibniz G. W. Locke J. Logic philosophy Rational human Intelligence Venn J.
下载PDF
哲学观探究:以西方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为例
3
作者 周丽亮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7-29,37,共4页
“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中首要而基本的问题。西方传统哲学作为西方思想根源塑造了西方社会基本精神传统;同时,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对整个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尽管以往更加强调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 “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中首要而基本的问题。西方传统哲学作为西方思想根源塑造了西方社会基本精神传统;同时,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对整个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尽管以往更加强调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颠覆和超越,但总体而言,从西方传统哲学到马克思哲学正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发展。这表明哲学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始终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哲学归根究底根源于人的自我超越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观 爱智慧 马克思哲学 人的本质
下载PDF
政治哲学理论思维中的前提预设
4
作者 阎孟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9,共9页
实践哲学理论思维与科学理论思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必然以一定的形而上学预设为前提,否则就不可避免地在实践哲学研究中出现经验主义倾向。当代政治哲学关于正义问题的研究明显出现经验化特征。伍德命题否认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的... 实践哲学理论思维与科学理论思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必然以一定的形而上学预设为前提,否则就不可避免地在实践哲学研究中出现经验主义倾向。当代政治哲学关于正义问题的研究明显出现经验化特征。伍德命题否认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的不正义,遭到学界的普遍反驳,但多数反驳者否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存在普遍的、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原则,依然试图从经验世界中寻找论据,因而对伍德命题的反驳是不成功的,没有触及伍德命题的真正疑点。实际上,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是以人的自由本质及其现实化为前提预设的,否认这一点,就会消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的批判性。同样,只有坚持这个前提预设,才能使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构建走出市民社会视域,进入人类社会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理论思维 前提预设 人的自由本质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理路及当代启示——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梁莹 张利国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79-384,I0003,共7页
阐述了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人的解放思想的价值逻辑、批判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学说,在此基础上对德国政治制度和国家哲学进行理论批判,指出只有依靠无产阶... 阐述了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人的解放思想的价值逻辑、批判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学说,在此基础上对德国政治制度和国家哲学进行理论批判,指出只有依靠无产阶级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新时代仍需继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核心思想,站稳人民立场,发扬斗争精神,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人的本质 人的解放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医学精理论源流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姗 赵紫薇 +3 位作者 周萱 徐芳 李德杏 王泓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3-1294,1322,共3页
中医学诸多理论的形成都受到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精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故从哲学及中医学典籍的相关论述着手整理归纳精的含义,旨在探究精理论与两者的联系及其发展。通过理论梳理得出,中医学精理论既... 中医学诸多理论的形成都受到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精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故从哲学及中医学典籍的相关论述着手整理归纳精的含义,旨在探究精理论与两者的联系及其发展。通过理论梳理得出,中医学精理论既是对哲学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与其存在质的转折,突出表现在对人体"精"、"气"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哲学 本原物质 人体之精
下载PDF
从类哲学看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大彪 刘国权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7,共5页
心理学分裂的根源在于对人性认识的分歧,科学主义心理学将人性视为物性,强调人的自在性和自然属性;人文主义心理学将人性区别于物性,强调人的自为性和精神属性。对人性的不同认识,促使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上尖锐对立。... 心理学分裂的根源在于对人性认识的分歧,科学主义心理学将人性视为物性,强调人的自在性和自然属性;人文主义心理学将人性区别于物性,强调人的自为性和精神属性。对人性的不同认识,促使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上尖锐对立。从类哲学的角度看,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没有上升到类哲学的高度。类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对人性的认识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所以心理学的统一应该以类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实践为研究的原则,以提升人的类本质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哲学 心理学 科学主义取向 人文主义取向 实践 类本质
下载PDF
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耕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5,共11页
哲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哲学的位置是现实的实践需要、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决定的,在现代,哲学关注的是人,注重解答"人生之谜",哲学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 哲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哲学的位置是现实的实践需要、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决定的,在现代,哲学关注的是人,注重解答"人生之谜",哲学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使哲学的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生存方式——实践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的视角解答人的问题,认为人在实践中生成着人的属性,成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人的属性 人的本质
下载PDF
人性与人的本质——马克思的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苗贵山 崔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基于自身生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人正是由于在自身需要的驱使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和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获得...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基于自身生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人正是由于在自身需要的驱使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和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获得人之为人的真正本质,成为具体的、历史的人。这样,马克思就从具体人性的视角规定了人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
下载PDF
“斯芬克司之谜”再沉思——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解读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曙光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8-23,共6页
“斯芬克司之谜”的核心是“人是什么”的问题,即人的本质问题。要正确界定人的本质,首先要走出西方人学的误区。其次要走进马克思,深耕文本,充分挖掘马克思的思想,尤其要重点研究“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的思想。再次要澄清学术界对马... “斯芬克司之谜”的核心是“人是什么”的问题,即人的本质问题。要正确界定人的本质,首先要走出西方人学的误区。其次要走进马克思,深耕文本,充分挖掘马克思的思想,尤其要重点研究“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的思想。再次要澄清学术界对马克思的三个命题的误读。究竟如何界定人的本质,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出现了社会本质说、双重本质说、三重本质说、四层结构本质说、社会性实践本质说、整体本质说等不同观点。人的本质既没有先验的预设,也没有最终的完成,而是总在途中。人的本质可以界定为:人基于某种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历史生成物,即为我的、自觉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生成物,这就是“历史生成本质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学 人的本质 解读
下载PDF
论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志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1-48,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实践本质观 实践人本观
下载PDF
汉语性别称谓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丽 《兰州学刊》 2007年第5期149-151,共3页
所谓性别称谓词是指能体现性别的称谓词。汉语性别称谓词反映了汉民族文化,表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呈现出不对称性、相关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 性别 称谓词 文化
下载PDF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内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有根 潘继进 徐一忠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年第11期218-221,共4页
以人为本思想来源于人本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从哲学上看,有3个层面的内涵,即以人的本质为本,根据人的本质来规范和引导发展、实现发展;以人的本质力量为本,依靠人的本质力量推动发展、实现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 以人为本思想来源于人本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从哲学上看,有3个层面的内涵,即以人的本质为本,根据人的本质来规范和引导发展、实现发展;以人的本质力量为本,依靠人的本质力量推动发展、实现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和终极追求,实现发展。这也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内涵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力量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红燕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关联点。马克思主义人学存在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现实的人"存在的理论依据,其本质论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其发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旨归。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存在论 本质论 发展论
下载PDF
哲学与生活关系略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人是本质上倾向于哲学的动物。哲学可以保持和维护人之本质,体现和确证人之本质,丰富和发展人之本质。哲学可以与每个人的生活融为一体。融哲学于生活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哲学本来不是也不应是漠视生活的精致技术,而是或应是生活的... 人是本质上倾向于哲学的动物。哲学可以保持和维护人之本质,体现和确证人之本质,丰富和发展人之本质。哲学可以与每个人的生活融为一体。融哲学于生活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哲学本来不是也不应是漠视生活的精致技术,而是或应是生活的一个必要的部分。每一种生活行为中都有哲理。哲学就是最根本的现实、最深层的生活。哲学不是生活的敌人,而是生活的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生活 人之本质
下载PDF
教学本质的文化哲学之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纯 《天中学刊》 2010年第4期130-132,共3页
教学本质的文化哲学思考,不仅是对教学研究的一种哲学层面的理性关怀,更是对教学中人、文化与教学三者根本关系的深层追问,从而彰显教学的文化成人本质,拓展一个新的教学文化思维空间。
关键词 教学本质 文化哲学 文化成人
下载PDF
人类大宇宙哲学观念与美的根源和本质新解 被引量:8
17
作者 贺天忠 鲁定元 《孝感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3-49,共7页
大宇宙哲学观念是以思考未来人类的终极存在和发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以客体实践本体论和主体实践本体论辩证互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由地球人转变为大宇宙人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人类目前主要还局限于地球表面的人化方面,人化的范围和程... 大宇宙哲学观念是以思考未来人类的终极存在和发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以客体实践本体论和主体实践本体论辩证互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由地球人转变为大宇宙人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人类目前主要还局限于地球表面的人化方面,人化的范围和程度对苍茫的宇宙来说,还是十分微不足道的。直接或间接把自然力演变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把人类体力和智力的有限性转变为体力和智力的无限无穷性,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逐步扩展到宇宙其他星系,实现人类与宇宙同在的终极性使命。实践派或后实践派美学主要解说了马克思主体实践本体论思想,对美的根源和本质的思考具有不完备性。美的根源和本质就是客体自然力量和人的本质力量相互契合的自由超越性创造本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宇宙哲学观念 自然化 人化 客体实践本体论 主体实践本体论 美的根源 美的本质
下载PDF
教育·符号·人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然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12期1-4,共4页
教育依凭符号,这不仅因为教育的媒介是符号,而且因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是符号;所以符号的本质决定了教育的本质,符号的观念性和解释性,决定了教育本质上是自由的、对话的和创造的;教育即人的符号化,人的思维的符号化和行为的... 教育依凭符号,这不仅因为教育的媒介是符号,而且因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是符号;所以符号的本质决定了教育的本质,符号的观念性和解释性,决定了教育本质上是自由的、对话的和创造的;教育即人的符号化,人的思维的符号化和行为的符号化,使人成为一个头脑聪慧、举止文明、做事妥当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教育的本质 符号学 人的符号化
下载PDF
毛姆的精神之旅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素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101-104,118,共5页
毛姆的作品大都以探讨人性价值和人生意义为主题。毛姆对人生意义和人性价值的探索过程,也就是他的精神信仰之旅。毛姆的精神探索大概可以分为对基督教的摒弃,对叔本华哲学思想的认同,以及想借助东方哲学来拯救西方文明这三个阶段。
关键词 人性 基督教 叔本华哲学 东方哲学 精神探索
下载PDF
论三苏蜀学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方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8,共5页
三苏蜀学在哲学上有较深造诣,这主要表现在三苏在本体论上提出道本论宇宙观,在人性论上提出善恶非性的思想,在辩证思维方面提出阴阳相资的思想,而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思想不仅对宋代巴蜀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作为其苏氏蜀学的哲学... 三苏蜀学在哲学上有较深造诣,这主要表现在三苏在本体论上提出道本论宇宙观,在人性论上提出善恶非性的思想,在辩证思维方面提出阴阳相资的思想,而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思想不仅对宋代巴蜀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作为其苏氏蜀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对蜀学自身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蜀学 哲学思想 宇宙观 人性论 辩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