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ntra-articular injectable phospholipids-based gel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被引量:1
1
作者 Yuping Yang Shiqin Luo +6 位作者 Xiong Peng Ting Zhao Qin He Mengying Wu Wei Zhang Tao Gong Zhirong Zhang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23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Rheumatoid arthritis(RA)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and destructive arthropathy with a high deformity rate.Despite numerous studies and clinical trials,no curative treatment is available for large weight-bearing joints.... Rheumatoid arthritis(RA)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and destructive arthropathy with a high deformity rate.Despite numerous studies and clinical trials,no curative treatment is available for large weight-bearing joints.Intra-articular(IA)injections could delive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drug to the afflicted joint and improve the drug efficacy while reducing systemic toxicity.However,free drugs are rapidly cleared from synovial fluid and do not significantly halt the progression of joint disease.Herein,a phospholipids-based controlledrelease gel was prepared for sustained IA delivery of celastrol(CEL)and the therapeutic efficiencywas evaluated in a rheumatoid arthritis rabbitmodel.The CEL-loaded gel(CEL-gel)contained up to 70%phospholipids yetwas easy to inject.After injecting into the joint cavity,CEL-gel achieved sol to gel phase transition without special stimuli and gelling agent.In vitro release and in vivo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evidenced the stable and sustained release action of CEL-gel.A single IA injection of CEL-gel could maintain therapeutic efficiency for about 25 d and showed much better anti-arthritic efficacy compared to repeated injections of free drug solution(CEL-sol).Furthermore,the IA injection of CEL-gel greatly reduced the systemic toxicity of CEL.With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CEL-gel might be a promising IA drug deliver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astrol Rheumatoid arthritis phospholipids-based controlled release gel Intra-articular drug delivery
下载PDF
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促顺铂跨血脑屏障转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钰楠 高云华 +2 位作者 谭开彬 刘平 付赤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剂(微泡)促顺铂跨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BALB/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建立BBB体外实验模型,根据是否加入微泡和超声辐照,分为四组:对照组、超声组、微泡组和超声联合微泡组。每组...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剂(微泡)促顺铂跨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BALB/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建立BBB体外实验模型,根据是否加入微泡和超声辐照,分为四组:对照组、超声组、微泡组和超声联合微泡组。每组添加浓度为5ng/μl的生物素胶体金50μl和顺铂,顺铂达到9μg/cm2,供池定容在460μl,分别于超声辐照后再培养48h,并在培养不同时间点从受池中取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顺铂的通透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膜与细胞内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胶体金的分布;实验前后细胞小室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2MHz、0.6W/cm2、10min的诊断超声辐照联合脂膜微泡(1μl/ml)能够促顺铂跨体外BBB模型的转运,透射电镜观察到内皮细胞胞饮小体增多,细胞内可见胶体金分布;单纯超声辐照组细胞间隙可见少量胶体金分布,对照组和微泡组细胞内外均不能见到胶体金;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各组碳和锌元素总量均无改变,而超声组和超声联合微泡组两种元素的能谱分布发生转变。经HPLC检测,顺铂通透量超声组与超声联合微泡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微泡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泡联合诊断超声波能通过短暂开放紧密连接,促进药物顺铂跨BBB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超声检查 微泡 顺铂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汪朝霞 王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4期306-308,共3页
超声微泡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到靶组织后,在超声能量作用下,因“空化效应”,能有效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定向释放内部包裹的基因或药物,使局部浓度大大增高,达到靶向治疗目的。微泡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的载体,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运... 超声微泡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到靶组织后,在超声能量作用下,因“空化效应”,能有效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定向释放内部包裹的基因或药物,使局部浓度大大增高,达到靶向治疗目的。微泡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的载体,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运载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携基因和药物
下载PDF
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介导NET-1siRNA转染人肝癌细胞 被引量:5
4
作者 韩雪 程文 +2 位作者 郑建 荆慧 邵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65-146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NET-1siRNA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转染效果。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B组培养瓶中仅加入NET-1siRNA;C组为加入脂质体及NET-1siRNA;D组为加入造影剂及NET-1siRNA并给予超声辐照;E组为加入...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NET-1siRNA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转染效果。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B组培养瓶中仅加入NET-1siRNA;C组为加入脂质体及NET-1siRNA;D组为加入造影剂及NET-1siRNA并给予超声辐照;E组为加入脂质体、造影剂、NET-1siRNA,并给予超声辐照。之后以荧光显微镜检测NET-1siRNA转染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NET-1 mRNA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NET-1表达情况,MTT检测HepG2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C组、D组相比,E组NET-1siRNA转染率明显提高(P<0.05);D组和E组细胞内NET-1mRNA及NET-1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均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而转染后24~72hHepG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能有效促进NET-1siRNA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RNA干扰 肝肿瘤
下载PDF
脂质体和脂质微泡对细胞膜的声孔作用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应征 罗渝昆 +3 位作者 唐杰 张彦 林倩 梅兴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 研究两种脂质载体——脂质体和脂质微泡对细胞膜的声孔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SK-BR-3,考察脂质体和脂质微泡在低频超声条件下,对SK—BR-3细胞膜的声孔作用,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超声后即刻和24h的SK—BR-3细胞表... 目的 研究两种脂质载体——脂质体和脂质微泡对细胞膜的声孔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SK-BR-3,考察脂质体和脂质微泡在低频超声条件下,对SK—BR-3细胞膜的声孔作用,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超声后即刻和24h的SK—BR-3细胞表面变化。结果 超声可使细胞丧失贴壁性能,形态变圆,脂质微泡的加入明显增强这种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对照组(正常细胞单纯超声照射)细胞膜表面孔道暂时增大,部分细胞膜表面孔道直径大于1μm。2%和5%脂质体+超声照射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脂质微泡+超声照射组对细胞膜结构有明显影响,2%脂质微泡+超声照射组产生的细胞膜表面孔道直径在1—3μm,24h内可以恢复。5%脂质微泡+超声照射组产生的细胞膜孔道直径2—4μm,24h内不能完全恢复。结论 2%脂质微泡可以产生较强的声孔作用,使细胞膜上出现可逆性孔道,有利于药物或基因递送到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脂质微泡 原子力显微镜 声孔作用
下载PDF
陶瓷微孔膜管制造微气泡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吴胜军 方为茂 +4 位作者 赵红卫 昌宇奇 冯波 熊莹 林学理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5,共5页
气浮工艺中气泡的大小是衡量气泡制造技术的关键.研究了陶瓷微孔膜管产生微气泡的条件,并对两种不同材质的微孔膜管产生微气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从气泡形成机理上分析了影响气泡粒径分布的因素.实验采用静态显微摄像技术和图像分析系统... 气浮工艺中气泡的大小是衡量气泡制造技术的关键.研究了陶瓷微孔膜管产生微气泡的条件,并对两种不同材质的微孔膜管产生微气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从气泡形成机理上分析了影响气泡粒径分布的因素.实验采用静态显微摄像技术和图像分析系统对气泡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陶瓷微孔膜管产生的气泡粒径主要集中在15-50μm之间,平均粒径在25.7-44.2μm之间.微孔膜管的孔径大小、表面性能,气体流量,剪切流流速,液体表面张力,黏度是影响气泡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陶瓷微孔膜管 微气泡 气泡粒径分布
下载PDF
超声联合微泡对内皮祖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范国峰 冯毅 +3 位作者 童嘉毅 杨芳 马根山 姚玉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体外探讨超声联合微泡对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为进一步体内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体外提取、分离和培养猪骨髓内皮祖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声组、超声微泡组,干预后24h分别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P... 目的:体外探讨超声联合微泡对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为进一步体内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体外提取、分离和培养猪骨髓内皮祖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声组、超声微泡组,干预后24h分别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坏死及细胞周期。结果:(1)低声强超声(0.25—1.0 W·cm^-2)联合微泡作用下对内皮祖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较高声强(〉1.0W·cm^-2)作用下,随声强逐渐增大,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2)与对照组比较,超声微泡组(频率1MHz,输出功率1.0W·cm^-2,辐照90s)对内皮祖细胞凋亡坏死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而同样条件下超声组细胞凋亡坏死明显增加,同时显著抑制细胞DNA合成。结论:1.0W·cm^-2超声联合微泡干预内皮祖细胞对细胞增砧。性、凋亡坏死及细胞周期无明显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应用超声微泡体内干预内皮祖细胞移植的研究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内皮祖细胞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载卡莫司汀脂质超声造影剂制备及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雪华 李映良 +3 位作者 全学模 王志刚 李攀 唐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38-1541,共4页
目的:制备载卡莫司汀脂质超声造影剂,检测其物理性状与造影增强效果。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载卡莫司汀脂质超声造影剂,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其浓度、马尔文测量粒径大小、分布、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药物的包封率。微泡经冷冻干燥与... 目的:制备载卡莫司汀脂质超声造影剂,检测其物理性状与造影增强效果。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载卡莫司汀脂质超声造影剂,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其浓度、马尔文测量粒径大小、分布、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药物的包封率。微泡经冷冻干燥与60Co辐照消毒后,经兔耳缘静脉注射,观察其在兔肝内显像效果。结果:载药脂质造影剂的浓度为(2.6~3.1)×109/ml,平均粒径为(1.05±0.20)μm;卡莫司汀包封率为42.6%±0.11%;电位为-(12.93±1.84)mV;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后,兔肝内可见持续的增强显像效果。结论:成功制备的卡莫司汀脂质超声造影剂,有望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卡莫司汀 微泡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的声空化效应介导大鼠C_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吴晓辉 陶裕川 +4 位作者 汪峰 黄琴 邓金木 王志刚 程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的声空化效应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辐射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6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吖啶橙/溴化乙... 目的探讨不同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的声空化效应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辐射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6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染色法计算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凋亡及凋亡增殖比(APR),脱氧核糖核酸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细胞生长抑制率随超声辐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0.7 W/cm2超声辐照后细胞凋亡率最高,为(17.03±1.94)%,凋亡峰出现在G0/G1峰前且明显,细胞生长受阻于G1/S期;透射电镜观察辐照组细胞可见凋亡各阶段的典型改变;扫描电镜示辐照组细胞膜有穿孔现象。结论低强度超声辐照及联合微泡所产生的声空化效应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 微泡 声空化效应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超声介导SonoVue微泡破裂促进报告基因在肝脏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建华 史京萍 +4 位作者 沈历宗 丁强 卢春 林红军 吴文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SonoVue微泡破裂法促进外源基因在肝脏中表达的作用,评估其转染效率、安全性。方法:经SD大鼠门静脉置管输入SonoVue微泡建立动物模型,以虫荧光素酶基因为报告基因,观察不同浓度的微泡促进虫荧光素酶基因在肝脏中的表...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SonoVue微泡破裂法促进外源基因在肝脏中表达的作用,评估其转染效率、安全性。方法:经SD大鼠门静脉置管输入SonoVue微泡建立动物模型,以虫荧光素酶基因为报告基因,观察不同浓度的微泡促进虫荧光素酶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强度与持续时间,实验结束后采下腔静脉血检测肝肾功能并取肝、肾组织常规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随着微泡浓度的增加,虫荧光素酶基因表达逐渐增加,在微泡浓度为100%(V/V)时,转染效率最高,持续到21天仍有表达。转染前后的肝肾功能(AST、ALT、ALB、BUN、Cr)无明显变化,HE切片未发现肝肾组织结构的改变。结论: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法能有效地促进外源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为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 虫荧光素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血管新生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园园 修建成 +3 位作者 宾建平 张川 查道刚 刘伊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缺血骨骼肌中的作用。方法24只Wister大鼠离断右侧股动脉7d后分为4组:①超声+微泡组(US+MB);②干细胞静脉移植组(MSCs-iv);③超声+微泡+干细胞静脉移植组(US+MB+MSCs-iv);④...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缺血骨骼肌中的作用。方法24只Wister大鼠离断右侧股动脉7d后分为4组:①超声+微泡组(US+MB);②干细胞静脉移植组(MSCs-iv);③超声+微泡+干细胞静脉移植组(US+MB+MSCs-iv);④对照组。处理后第7d取局部缺血骨骼肌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US+MB+MSCs-iv组缺血骨骼肌可见较多移植的MSCs,其新生血管数量较其他组明显增加。结论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有可能成为一种增强MSCs移植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大鼠肾脏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导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强 吴镝 +5 位作者 孙雪峰 陈俊香 张东山 丁瑞 谢院生 陈香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7-550,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微泡介导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导大鼠肾脏,探讨超声微泡介导肾脏基因转导的效率和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为超声微泡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裸质粒组、超声微泡组和超声PBS组。超声微泡质粒组经肾动脉注射... 目的应用超声微泡介导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导大鼠肾脏,探讨超声微泡介导肾脏基因转导的效率和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为超声微泡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裸质粒组、超声微泡组和超声PBS组。超声微泡质粒组经肾动脉注射微泡和质粒混合物,并以0.3W/cm2超声辐照肾脏,转导后3min、12h、3d、7d取肾和肝、脾等肾外器官;超声质粒组、超声微泡组和超声PBS组给予肾动脉注射质粒、微泡和PBS后超声辐照肾脏,微泡质粒组和裸质粒组仅给予肾动脉注射微泡和质粒混合物,不予超声暴露,转导后12h取材。冰冻切片行X-gal染色观察肾脏和肾外器官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Megalin免疫组化复染观察转导基因的肾组织定位;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检测血AST、ALT、BUN和Cr水平。结果超声微泡介导质粒转导12h后大鼠肾组织可见较大量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集中在肾小管,靠近皮质较多,肾小球和肾间质无表达,至7d时肾小管仍有表达,Megalin免疫组化复染显示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主要在近端小管表达。超声质粒组大鼠肾脏有极微量基因表达,其他四组均无基因表达。各实验组大鼠肝、脾等肾外器官均无基因表达,肾脏PAS染色和血清学检查均无明显病理学变化。结论超声微泡可有效促进大鼠肾脏基因转导,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基因转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肾脏 超声 微泡
下载PDF
利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选铝土矿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彬 周长春 +1 位作者 安小强 王大鹏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共4页
利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铝土矿分选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通过捕收剂、处理量和磨矿细度实验发现其在合适的条件下分选铝土矿可以得到很好的分选指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铝土矿分选中是有着很好应用前景的。
关键词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铝土矿 浮选
下载PDF
靶向超声微泡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子涵 赵云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331-1334,共4页
近年来,随着对超声生物效应的深入研究,各种兼具诊断治疗双重作用的超声探头及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制逐渐成为热点。靶向超声微泡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或药物有效运载工具,通过携带基因或药物对肿瘤组织靶向释放,介导肿瘤细胞坏死、凋亡以及... 近年来,随着对超声生物效应的深入研究,各种兼具诊断治疗双重作用的超声探头及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制逐渐成为热点。靶向超声微泡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或药物有效运载工具,通过携带基因或药物对肿瘤组织靶向释放,介导肿瘤细胞坏死、凋亡以及肿瘤微血管的栓塞和阻断,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目前,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卵巢癌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 靶向治疗 卵巢癌
下载PDF
超声破坏微泡联合G-CSF促进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静 王志刚 +3 位作者 许川山 张群霞 任建丽 冉海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大鼠梗死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促进血管新生的有效性.方法:心肌梗死模型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超声+微泡造影剂+G-CSF(A组);超声+微泡造影剂组(B组);单纯G-CSF...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大鼠梗死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促进血管新生的有效性.方法:心肌梗死模型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超声+微泡造影剂+G-CSF(A组);超声+微泡造影剂组(B组);单纯G-CSF组(C组);单纯手术(SA)组(D组).于治疗后2wk处死大鼠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CD34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心肌内新生血管密度(MV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内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A组心肌组织中有大量CD34表达,新生血管最多,MVD计数为(231±24)个/高倍镜视野,明显高于B组(148±19),C组(100±12),D组(86±8)个/高倍镜视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A组心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量为(3.14±0.21)ng/g,明显高于B组(2.56±0.17),C组(1.91±0.14),D组(0.97±0.11)ng/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破坏微泡可刺激缺血心肌内源性VEGF分泌,促进心肌血管新生,联合G-CSF能明显增强其血管新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体外转染293T细胞的研究
16
作者 陈茜 郭瑞强 +1 位作者 祝成亮 周青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的基因转染系统介导人血管生成素-1(hAng-1)基因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将六孔板中的293T细胞悬液分为4组:A组,超声+质粒组,每孔加入10μg目的基因质粒;B组,超声+微泡+质粒组,每...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的基因转染系统介导人血管生成素-1(hAng-1)基因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将六孔板中的293T细胞悬液分为4组:A组,超声+质粒组,每孔加入10μg目的基因质粒;B组,超声+微泡+质粒组,每孔加入微泡和质粒混合液,终浓度分别为质粒10pg/孔,微泡200μL/孔;C组,脂质体+质粒组,每孔加入4μl脂质体和5μg质粒;D组,对照组,每孔仅加入10μg目的基因质粒。A组和B组均接受超声辐照,照射条件为连续波,声强1.5W/cm^2,作用时间为30s。转染后48h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定性、定量观察基因的转染效率。结果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成功的细胞胞浆内发出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B组、C组、D组的基因转染效率分别为(3.5±0.4)%、(20.8±1.2)%、(18.0±0.9)%和(0.2±0.1)%。结论超声本身即有促进基因转染的作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后则增强了这种作用,明显增加了基因的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基因转染 血管生成素-1
下载PDF
微泡造影剂及超声促进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在人肝癌细胞HepG2内表达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郑颖 王文平 +1 位作者 赵平 赵奕文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3期255-256,261,共3页
目的研究微泡造影剂与超声辐照是否能提高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转染率。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四组: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以脂质体转染;第三组加入微泡造影剂SonoVue并予以超声辐照;第四组加入脂质体和微泡造影剂... 目的研究微泡造影剂与超声辐照是否能提高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转染率。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四组: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以脂质体转染;第三组加入微泡造影剂SonoVue并予以超声辐照;第四组加入脂质体和微泡造影剂SonoVue并予以超声辐照,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24小时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测算转染率。结果脂质体转染组与微泡造影剂+超声辐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质体+微泡造影剂+超声辐照组与微泡造影剂+超声辐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泡造影剂和超声辐照协同脂质体能提高目标基因在肝癌细胞内的转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造影剂 超声辐照 基因转染 肝癌细胞
下载PDF
经颅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在开放血脑屏障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留影 徐璇 +1 位作者 陈茉弦 敖丽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24-128,共5页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存在于血液与脑组织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性屏障.BBB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性阻止大部分血液运载的溶质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避免CNS受到损害,从而有效维持着CNS内环境的稳定和...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存在于血液与脑组织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性屏障.BBB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性阻止大部分血液运载的溶质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避免CNS受到损害,从而有效维持着CNS内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BBB也阻碍了大部分治疗性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因此,如何安全、可逆地开放BBB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研究表明,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focused ultrasound-microbubbles therapy,FUS-MB)能够瞬时、局部和可逆、无创地开放BBB,开辟了颅内疾病的靶向给药治疗的新途径.对以FUS-MB技术打开BBB的研究进展及其机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低频聚焦超声 微泡
下载PDF
肾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燕翠菊 黄备建 +2 位作者 王文平 范培丽 李超伦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肾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占位行超声造影检查,用Sonoliver定量分析软件行脱机分析,获得最大峰值强度(maximuminte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time,RT)、达峰值时间(... 目的探讨肾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占位行超声造影检查,用Sonoliver定量分析软件行脱机分析,获得最大峰值强度(maximuminte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time,RT)、达峰值时间(timeto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及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RT、mTT、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X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的RT及mTT均小于良性病灶,IMAX与AUC均大于良性病灶。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占位性病变 超声造影检查 定量参数 良恶性 统计学分析 临床应用价值 曲线下面积 病理证实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赫 姜玉新 +2 位作者 刘吉斌 朱庆莉 孙强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乳腺手术的104例患者共104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将其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区域增强和不均匀增强。总结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微血管显像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无增强提...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乳腺手术的104例患者共104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将其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区域增强和不均匀增强。总结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微血管显像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无增强提示良性,诊断敏感性18.3%,特异性97.7%,阳性预测值91.7%,阴性预测值46.2%,准确性51.5%。周边增强提示恶性,诊断敏感性39.5%,特异性98.3%,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69.4%,准确性73.8%。结论超声造影增强形式有助于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乳腺肿瘤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