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2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totoxic synergism of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toxin B with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subjec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1
作者 Gabrio Bassotti Alessandro Fruganti +2 位作者 Fabrizio Stracci Pierfrancesco Marconi Katia Fettucciar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3年第4期582-596,共15页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ifficile)is progressively colonizing humans and animals living with humans.During this process,hypervirulent strains and mutated toxin A and B of C.difficile(TcdA and TcdB)are originating a...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ifficile)is progressively colonizing humans and animals living with humans.During this process,hypervirulent strains and mutated toxin A and B of C.difficile(TcdA and TcdB)are originating and developing.While in healthy subjects colonization by C.difficile becomes a risk after the use of antibiotics that alter the microbiome,other categories of people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infection and at risk of relapse,such as those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Recent in vitro studies suggest that this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could be due to the strong cytotoxic synergism between TcdB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nterferon-gamma(CKs).Therefore,in subjects with IBD the presence of an inflammatory state in the colon could be the driver that increases the susceptibility to C.difficile infection and its progression and relapses.TcdB is internalized in the cell via three receptors:chondroitin sulphate proteoglycan 4;poliovirus receptor-like 3;and Wnt receptor frizzled family.Chondroitin sulphate proteoglycan 4 and Wnt receptor frizzled family are involved in cell death by apoptosis or necrosis depending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cdB and cell types,while poliovirus receptor-like 3 induces only necrosis.It is possible that cytokines could also induce a greater expression of receptors for TcdB that are more involved in necrosis than in apoptosis.Therefore,in subjects with IBD there are the conditions:(1)For greater susceptibility to C.difficile infection,such as the inflammatory state,and abnormalities of the microbiome and of the immune system;(2)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TcdB+Cks;and(3)for a greater expression of TcdB receptors stimulated by cytokines that induce cell death by necrosis rather than apoptosis.The only therapeutic approach currently possible in IBD patients is monitoring of C.difficile colonization for interventions aimed at reduc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nterferon-gamma levels when the infection begins.The future perspective is to generate bacteriophages against C.difficile for targeted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YTOKINES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TERFERON-GAMMA NECROSIS Apoptosis Cytotoxic synergism
下载PDF
噻唑膦与硅肥联合使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2
作者 马娟 高波 +3 位作者 李秀花 王容燕 黄山 陈书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2,324,共7页
为了有效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种类硅肥及噻唑膦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控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硅肥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差,但10%噻唑膦颗粒剂与不同种类硅肥联合使用后可显著降低... 为了有效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种类硅肥及噻唑膦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控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硅肥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差,但10%噻唑膦颗粒剂与不同种类硅肥联合使用后可显著降低甘薯种薯及薯苗受线虫侵染率,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等量的10%噻唑膦颗粒剂。田间施用噻唑膦后再增施硅肥,可使噻唑膦防治效果显著增高,甘薯受害率降低,甘薯产量提高。其中硅肥途保佳15 L/hm^(2)与10%噻唑膦颗粒剂18 kg/hm^(2)或22.5 kg/hm^(2)联合使用后,对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7%以上,显著高于10%噻唑膦颗粒剂22.5 kg/hm^(2)处理。联合施用硅肥可以在减少噻唑膦用量情况下保持对茎线虫病较高防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 噻唑膦 硅肥 增效作用
下载PDF
生物增效技术促进炼油废水降氮效果分析
3
作者 郝玉翠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56-60,64,I0004,共7页
介绍了针对外排氨氮标准不断提升,炼油含盐废水处理装置出水氨氮控制难度增加,在一段时期常出现波动情况,投加硝化菌进行生物增效处理达标的生产试验。对试验过程和试验前后含盐污水处理装置进、出水数据进行分析,对照出水pH值与硝化系... 介绍了针对外排氨氮标准不断提升,炼油含盐废水处理装置出水氨氮控制难度增加,在一段时期常出现波动情况,投加硝化菌进行生物增效处理达标的生产试验。对试验过程和试验前后含盐污水处理装置进、出水数据进行分析,对照出水pH值与硝化系统的关系,找到了出水氨氮异常升高主要是污水处理系统碱度降低引起的根本原因。证明了投加硝化菌进行生物增效的方法可作为恢复污水生化系统快速建立硝化系统,恢复氨氮去除能力的有效应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废水 氨氮 硝化菌 生物增效
下载PDF
太阳能光热催化制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佳忍 何凯 +3 位作者 李春雷 潘杰 郑毅 马荣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太阳能光热催化(SPTC)制氢技术是从遵循全光谱太阳能分波段能量禀赋特性出发,利用太阳能短波部分高品位光子的光效应驱动光催化反应,同时利用长波部分低品位光子的热效应驱动热催化反应或者辅助强化光催化制氢,可解决传统热催化的高能... 太阳能光热催化(SPTC)制氢技术是从遵循全光谱太阳能分波段能量禀赋特性出发,利用太阳能短波部分高品位光子的光效应驱动光催化反应,同时利用长波部分低品位光子的热效应驱动热催化反应或者辅助强化光催化制氢,可解决传统热催化的高能耗和光催化的低转化效率问题,实现全光谱太阳能的分波段协调转化高效制氢。本文首先介绍了SPTC的定义与分类,然后详细综述了热效应对光催化以及光效应对热催化的协同强化机制,最后对SPTC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该技术更广泛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化学 光热催化 太阳能 制氢 全光谱 协同
下载PDF
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杀蝇蛆的增效作用
5
作者 李倩楠 马园 +5 位作者 郝陆瑶 张艳妮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王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了研究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与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复配在蝇蛆防控中的应用,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棕色绿僵菌的相容性,以及单一棕色绿僵菌组、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制剂组杀蝇蛆毒性试验。结果表... 为了研究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与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复配在蝇蛆防控中的应用,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棕色绿僵菌的相容性,以及单一棕色绿僵菌组、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制剂组杀蝇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较高浓度的下,高效氯氰菊酯对棕色绿僵菌的菌丝生长情况、孢子萌发率和孢子产量等无显著影响;高效氯氰菊酯与棕色绿僵菌联合使用确实可以增加棕色绿僵菌对蝇蛆的致死率,其中孢子浓度为1×10^(8)个/mL、1×10^(7)个/mL对蝇蛆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从90.0%、86.7%提高到100%;孢子浓度为1×10^(6)个/mL、1×10^(5)个/mL、1×10^(4)个/mL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从86.7%、50%和36.7%提高到93.3%、70%和63.3%。说明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相容性良好,可以一起使用。低剂量的高效氯氰菊酯与棕色绿僵菌联用应用可以降低高效氯氰菊酯的使用量并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绿僵菌 高效氯氰菊酯 蝇蛆 生物防治 增效作用
下载PDF
间甲氧基苯甲酸和噻唑膦复配对土传病原微生物的联合毒力评价
6
作者 刘静怡 王晴 +4 位作者 方文生 李园 曹坳程 王秋霞 颜冬冬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64-69,共6页
为筛选出更适合作物土传病害防治的高效农药品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间甲氧基苯甲酸与噻唑膦单剂及其复配对青枯雷尔氏菌、尖孢镰刀菌和根结线虫的毒力,并采用Wadley法对复配药剂的联合毒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复配比混合物对... 为筛选出更适合作物土传病害防治的高效农药品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间甲氧基苯甲酸与噻唑膦单剂及其复配对青枯雷尔氏菌、尖孢镰刀菌和根结线虫的毒力,并采用Wadley法对复配药剂的联合毒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复配比混合物对土传病原物的活性有所差异。间甲氧基苯甲酸与噻唑膦体积比为1∶1时,对青枯雷尔氏菌和南方根结线虫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系数SR分别为1.67和1.83;而该体积比下对尖孢镰刀菌的SR同样最高,为1.16,表现为相加作用。间甲氧基苯甲酸和噻唑膦按体积比1∶1复配可用于防治土传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病原物 噻唑膦 间甲氧基苯甲酸 农药复配 增效作用
下载PDF
护肝布祖热方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细胞癌荷瘤裸鼠的减毒增效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孟小艺 杨建华 +2 位作者 文丽梅 阿依孜巴·图尔洪 胡君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 研究护肝布祖热方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细胞癌荷瘤裸鼠的减毒增效作用及机制。方法 从40只裸鼠中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其余32只裸鼠皮下接种人肝癌Huh7细胞构建荷瘤裸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 目的 研究护肝布祖热方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细胞癌荷瘤裸鼠的减毒增效作用及机制。方法 从40只裸鼠中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其余32只裸鼠皮下接种人肝癌Huh7细胞构建荷瘤裸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奥沙利铂组(10 mg/kg,腹腔注射)、护肝布祖热方组(0.69 g/kg,灌胃)和联合用药组(腹腔注射10 mg/kg奥沙利铂+灌胃0.69 g/kg护肝布祖热方浸膏),每组8只。每天灌胃给药/生理盐水1次,连续32 d;每7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共5次。实验期间,观察各组裸鼠一般情况,每4 d测量1次肿瘤体积;给药第30天,检测裸鼠热刺激缩足潜伏期;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裸鼠的抑瘤率、脾脏系数、血常规指标以及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酐水平,观察裸鼠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检测肿瘤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奥沙利铂组裸鼠肿瘤体积、瘤重以及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和脾脏系数均显著减小/降低(P<0.01),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和血清中AST、肌酐水平均显著延长/升高(P<0.05或P<0.01)。与奥沙利铂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裸鼠肿瘤体积、瘤重均显著减小/降低(P<0.01),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和脾脏系数均显著增加/升高(P<0.05或P<0.01),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和血清中AST、肌酐水平均显著缩短/降低(P<0.01);肿瘤组织中LC3、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62、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护肝布祖热方通过诱导凋亡和自噬增强奥沙利铂对裸鼠的抑瘤作用,并可缓解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肾毒性和免疫器官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布祖热方 奥沙利铂 肝癌 减毒增效 凋亡 自噬
下载PDF
木材纤维锚定二氧化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严格 卿彦 +3 位作者 陈洋羊 廖宇 张振 李蕾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利用木材纤维含氧基团的吸附作用锚定生长二氧化铈,成功制备出一维中空管状结构复合电极材料(WF@CeO_(2))。通过调控硝酸铈的添加量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木材纤维对二氧化铈的增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硝酸铈的添加量为2 ... 利用木材纤维含氧基团的吸附作用锚定生长二氧化铈,成功制备出一维中空管状结构复合电极材料(WF@CeO_(2))。通过调控硝酸铈的添加量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木材纤维对二氧化铈的增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硝酸铈的添加量为2 mmol时,WF@CeO_(2)-2样品的比表面积可达303.73 m^(2)/g,所制备的电极在电流密度0.5 A/g下表现出高比电容(371 F/g),木材纤维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二氧化铈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WF@CeO_(2)-2电极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可达34.5 F/g,其峰值能量密度为44.16 Wh/kg,峰值功率密度为4002.7 W/kg,在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1.1%,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纤维 二氧化铈 增效作用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6-DAS/DMIC对Q235钢在甲醇甲酸介质中的缓蚀协同作用
9
作者 何伟 刘金彦 +1 位作者 王佳 刘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2,143,共13页
目的研究6-脱氢枞酰胺基己酸钠和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作为复配缓蚀剂对Q235钢在甲醇甲酸腐蚀溶液的协同缓蚀作用。方法通过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法,结合SEM、EDX、AFM等一系列表面表征技术验证了复配缓蚀剂的... 目的研究6-脱氢枞酰胺基己酸钠和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作为复配缓蚀剂对Q235钢在甲醇甲酸腐蚀溶液的协同缓蚀作用。方法通过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法,结合SEM、EDX、AFM等一系列表面表征技术验证了复配缓蚀剂的性能与行为,同时利用软件模拟计算缓蚀剂分子的轨道排布与分子动力学,揭示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间的联系。结果该复配缓蚀剂能够抑制Q235钢在甲醇甲酸介质中的腐蚀过程,降低腐蚀速率。缓蚀效率随复配比的提高而增大。在复配比为6-DAS∶DMIC=1∶8时,失重法测得缓蚀效率最高达到93.98%;通过电化学法获得的缓蚀效率最高达到92.32%,并且通过电位的移动证明其为控制阳极过程的混合型缓蚀剂。表征技术表明,该复配缓蚀剂能有效吸附并在钢表面形成一层缓蚀分子膜层,其可以隔绝腐蚀介质与金属的接触,保护基底金属免受介质的腐蚀。结论该复配缓蚀剂能够有效降低腐蚀介质对Q235钢的侵蚀作用,实验数据与表征技术相互吻合,证明了该复配缓蚀剂是一种优良的有机缓蚀剂。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发更高效的绿色缓蚀剂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Q235钢 腐蚀防护 分子吸附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低碳条件下不同厌氧时长对双PAOs协同EBPR系统效能的影响
10
作者 关泽康 张贤庆 +3 位作者 周怡君 于占洋 赵龙 马娟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为探究低碳条件下不同厌氧时长对双PAOs(聚磷菌)协同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采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反应器,以混合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为碳源。结果表明:随着厌氧时长的延长,除磷率总体大... 为探究低碳条件下不同厌氧时长对双PAOs(聚磷菌)协同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采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反应器,以混合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为碳源。结果表明:随着厌氧时长的延长,除磷率总体大幅提高,当厌氧时长为4 h时最高可稳定在80%以上,而氨氮去除性能直至后期逐渐上升至80%以上;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发酵型PAOs如Tetrasphaera偏好利用混合氨基酸这类大分子有机物并与传统型PAOs协同除磷,但厌氧时长为8 h时系统的脱氮和除磷性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且Tetrasphaera和Accumulibacter丰度也随着厌氧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硝化细菌丰度整体上升。总体来讲,延长厌氧时间有利于协同除磷脱氮模式的建立,但考虑系统性能的稳定及长期运行效果,4 h厌氧对于低碳条件下双PAOs协同EBPR系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作用 EBPR 脱氮除磷 厌氧时间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碳烟催化中Ag-Cs协同体系影响研究
11
作者 阮宏程 张雪妮 +5 位作者 黄丹 杨俊 李鸿鹄 庄龚祖 白泉 郭利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37-3645,共9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和浸渍法分别合成了Ag-Cs/ZSM-5(E)和Ag-Cs/ZSM-5(D)双金属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材料的物理、化学状态.通过程序升温氧化(TPO)测试催化剂活性,发现在氧气气氛下... 采用离子交换法和浸渍法分别合成了Ag-Cs/ZSM-5(E)和Ag-Cs/ZSM-5(D)双金属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材料的物理、化学状态.通过程序升温氧化(TPO)测试催化剂活性,发现在氧气气氛下,Ag-Cs/ZSM-5(E)和Ag-Cs/ZSM-5(D)双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较Ag/ZSM-5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T50从Ag/ZSM-5的546℃分别降低至Ag-Cs/ZSM-5(E)的430℃和Ag-Cs/ZSM-5(D)的464.℃同时,Ag-Cs/ZSM-5(E)比Ag-Cs/ZSM-5(D)表现出更佳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证实了Ag-Cs双金属的协同作用,以及ZSM-5载体上路易斯酸性位点Cs在双金属协同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烟颗粒 银基催化剂 双金属协同 制备方法
下载PDF
禾谷炭疽菌中糖苷水解酶互作蛋白找寻及遗传关系预测分析
12
作者 薄淑文 韩长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0,共8页
【目的】糖苷水解酶(GH)作为破坏植物细胞壁的重要酶类,在植物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GH蛋白之间的互作机制,对禾谷炭疽菌GH互作蛋白及其遗传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基于前期所获得的禾谷炭疽菌GH蛋白,通过STRING网络... 【目的】糖苷水解酶(GH)作为破坏植物细胞壁的重要酶类,在植物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GH蛋白之间的互作机制,对禾谷炭疽菌GH互作蛋白及其遗传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基于前期所获得的禾谷炭疽菌GH蛋白,通过STRING网络在线分析不同GH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通过ProtComp v9.0在线分析GH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利用Clustal X和MEGA 11软件对GH蛋白进行多重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选取互作关系多的蛋白通过GRAMM在线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禾谷炭疽菌中89个GH蛋白之间的互作表现为3大类的聚集关系,其中,Ⅰ类聚集了34个GH蛋白,Ⅱ类聚集了33个GH蛋白,Ⅲ类聚集了22个GH蛋白;85个GH蛋白定位于细胞外(分泌),仅4个GH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质网、细胞质膜。系统发育树分为4大类,有一些GH亚家族蛋白只存在于一类中,也有一些GH亚家族蛋白同时存在于两类及两类以上中;分子对接发现,互作蛋白之间均存在多个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位点。【结论】禾谷炭疽菌GH蛋白之间有3种互作情况,即不同亚家族GH蛋白之间的互作、同一亚家族中不同GH蛋白之间的互作以及不存在互作关系;大部分GH蛋白定位于细胞外;大多数GH亚家族中不同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蛋白之间可通过氢键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炭疽菌 糖苷水解酶 蛋白互作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单原子修饰原子簇的多配位Cu基催化剂上CO_(2)高选择性电还原CO的研究
13
作者 王超琛 葛旺鑫 +6 位作者 唐雷 齐宴宾 董磊 江宏亮 沈建华 朱以华 李春忠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24-333,共10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电催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能源燃料和化学品的生产方式.近年来,H2O和CO_(2)等小分子的电催化转化反应已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CO_(2)还原反应(CO_(2)RR)作为将CO_(2)电化学还原为高附加...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电催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能源燃料和化学品的生产方式.近年来,H2O和CO_(2)等小分子的电催化转化反应已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CO_(2)还原反应(CO_(2)RR)作为将CO_(2)电化学还原为高附加值产品的一项变革性的技术,备受关注.在CO_(2)RR的众多产物中,CO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通过费托合成工艺直接用于合成醇、醛、酮、酸及烃等化工产品.然而,将CO_(2)电催化转化为CO在整体效率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设计并制备高效、经济且耐用的电催化剂已成为CO_(2)RR领域发展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简单的配体辅助负载策略制备了铜单原子修饰的铜原子簇催化剂(Cu SA/ACs).球差校正的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铜以单原子和原子簇的形式存在.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铜原子的电子和配位结构,证明了Cu-N键和Cu-Cu键的存在.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与铜单原子催化剂(Cu SACs)相比,Cu SA/ACs催化剂展现了较好的CO_(2)RR性能,其CO的转化法拉第效率从27.15%提高到98.94%,电流密度是Cu SACs的3.6倍.此外,将该催化剂组装成流动电解池,在600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CO选择性达到93.06%,阴极的最高能量效率达61.9%,优于大多数CO_(2)还原制备CO的催化剂.为了明确铜单原子组分引入对铜原子簇性能提升的原因,通过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研究催化剂在服役条件下的表面物种吸附.结果表明,Cu SACs催化剂的单原子活性中心在CO_(2)RR过程中受到H2析出反应的困扰,活性中心表面的吸附物种主要为H2O而不是CO_(2),从而导致CO_(2)还原性能较差;在Cu SA/ACs催化剂表面,其活性中心由单原子和原子簇协同组成,CO_(2)主要吸附在原子簇上,单原子和原子簇协同作用促进了H2O的解离过程,为CO_(2)质子化提供丰富的活性氢,进一步加快CO_(2)RR的反应动力学.密度泛函计算和差分电荷密度分析结果表明,单原子的引入优化了原子簇的局域电子结构,诱导d带中心靠近费米能级,从而优化了*COOH中间体的形成能和CO的脱附过程.综上,本文通过合理的活性位点设计实现了多位点的耦合协同,提升了铜基催化剂对于CO_(2)RR的催化活性,优化了铜基催化剂上CO_(2)到CO的选择性,通过机理研究加深了对铜基催化剂上CO_(2)转化模式的认识,为设计高效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活性位点协同作用 单原子 原子簇 电催化
下载PDF
糠醇-己内酰胺协同改性松木理化性能
14
作者 王子衡 何盛 +2 位作者 张雪峰 李万兆 冷魏祺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糠醇改性木材拥有较多的优点,如优异的耐腐性、耐候性、硬度等,然而经过糠醇改性的木材脆性增加,抗弯性能以及抗剪切性能均有所降低。这一缺点极大限制了糠醇改性木材的应用范围,可通过加入柔性物质己内酰胺以提高糠醇改性木材的韧性。... 糠醇改性木材拥有较多的优点,如优异的耐腐性、耐候性、硬度等,然而经过糠醇改性的木材脆性增加,抗弯性能以及抗剪切性能均有所降低。这一缺点极大限制了糠醇改性木材的应用范围,可通过加入柔性物质己内酰胺以提高糠醇改性木材的韧性。己内酰胺是聚酰胺切片的原材料,韧性较强,常用来制备纤维等柔性材料。将己内酰胺与糠醇复合改性剂协同处理马尾松,通过X射线能谱仪(EDS)、抗弯性能分析、数字图像分析(DIC)以及接触角测试分析研究协同改性对松木早晚材微观构造、元素分布、力学性能和疏水性等的影响。能谱结果表明:由于早晚材结构差异,协同改性剂在早材细胞壁和细胞腔中反应程度更高,聚合物含量更丰富。晚材构造阻碍了改性剂在其内部的渗透,导致晚材反应程度低于早材。木材疏水性结果表明,协同改性大幅提高了木材的疏水性。力学性能以及数字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协同改性不仅提高了木材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而且降低了糠醇改性导致的木材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醇 己内酰胺 协同改性 力学性能 元素分布 应变 耐水性
下载PDF
防治草莓炭疽病的增效药剂组合筛选及效果评价
15
作者 付浩然 王风超 +3 位作者 安梅荣 武冲 郭钰华 王红艳 《落叶果树》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将2种抑菌效果好的杀菌剂复配筛选增效配比,并在温室验证了其防治效果和对草莓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草莓炭疽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EC 5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将2种抑菌效果好的杀菌剂复配筛选增效配比,并在温室验证了其防治效果和对草莓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草莓炭疽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EC 50值分别为0.80 mg/L和6.33 mg/L;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2个配比的增效系数分别是0.70和1.51,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2∶1配比的共毒系数最大。在设施条件下,移栽时用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2∶1)稀释1500~2000倍蘸根处理,对草莓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草莓生长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炭疽病 吡唑醚菌酯 苯醚甲环唑 增效
下载PDF
芫荽精油对桃蚜的杀虫活性及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泽华 杨帆 +4 位作者 高恬恬 张道丰 于秋月 高梦瑶 王山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6-373,共8页
【目的】探究芫荽Coriandrum sativum精油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生物活性和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以及桃蚜对芫荽精油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分别测定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成蚜的24 h熏蒸活性(精油浓度为200,100,50,25,12.5和6... 【目的】探究芫荽Coriandrum sativum精油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生物活性和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以及桃蚜对芫荽精油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分别测定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成蚜的24 h熏蒸活性(精油浓度为200,100,50,25,12.5和6.25μL/mL)和触杀活性(精油浓度为12.5,6.25,3.125,1.563和0.781μL/mL)半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_(50))值;配制浓度为4.0,2.0,1.0,0.5和0.25 mg/L的吡虫啉,分别添加体积分数为0.05%的芫荽叶精油和芫荽籽精油,采用浸叶法处理桃蚜成蚜,48 h时检测芫荽叶精油和芫荽籽精油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检测LC_(50)浓度芫荽叶精油和芫荽籽精油触杀处理桃蚜成蚜48 h时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解毒酶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活性。【结果】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成蚜的24 h触杀LC_(50)值分别为1.63和3.72μL/mL,24 h熏蒸LC_(50)值分别为14.69和34.15μL/mL。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体积分数0.05%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后,吡虫啉对桃蚜成蚜的LC_(50)值分别为0.99和1.51 mg/L,增效比分别为4.78和3.1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C_(50)浓度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触杀处理桃蚜成蚜48 h时,保护酶SOD和CAT活性均显著增强,但POD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解毒酶CarE和GST及AChE活性均显著增强,其中,芫荽籽精油处理组桃蚜成蚜SOD,GST和AChE活性分别是芫荽叶精油处理组的1.58,1.20和1.34倍。【结论】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均具有触杀和熏蒸活性,且均对吡虫啉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芫荽籽精油效果更强;桃蚜可通过升高体内保护酶SOD,CAT活性和解毒酶CarE,GST及AChE活性来应对芫荽精油杀虫成分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芫荽精油 杀虫活性 增效 保护酶 解毒酶
下载PDF
A Rapid Parameter of Enzyme-Treated Cellulosic Material Revealed by Reducing Sugar Release
17
作者 Verônica Távilla Ferreira Silva Adriane Maria Ferreira Milagres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EI CAS 2024年第3期539-551,共13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zymes in purifying and reducing the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of cellulose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ssolving pulp.Our goal was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s o...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zymes in purifying and reducing the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of cellulose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ssolving pulp.Our goal was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s of xylanase(X)and endoglucanase(EG)in the treatment of pulp,specifically by quantifying the formation of soluble and insoluble reducing sugars using the dinitrosalycilic acid(DNS)test.Predominantly,the release of soluble reducing sugars(RSSol)was enhanced after xylanase treatment,while endoglucanase(EG)treatment led to changes in insoluble reducing sugars(RSIns).The maximum synergism was observed for RSIns when a high ratio of endoglucanase to xylanase(320EG:5X/g pulp)was used.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endoglucanase to RSins was determined to be 15.6%of the total reducing sugar.The viscosity of pulps treated with xylanase decreased only by 7%,whereas endoglucanas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viscosity by 45%.Modifications in the particle size were observed after pulp treatmen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ndoglucanase and xylanase.In summary,the DNS test is a rapid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iency of enzyme treatments on pulps.The measurement of RSIns correlates with changes in pulp viscosity to different extents,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iveness of enzyme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GLUCANASE XYLANASE cellulose fiber PULP synergism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celas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5-fluorouracil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18
作者 MOHAMMAD-TAGHI MORADI DHIYA ALTEMEMY +4 位作者 MAJID ASADI-SAMANI PEGAH KHOSRAVIAN MARZIYEH SOLTANI LEILA HASHEMI AZADEH SAMIEI-SEFAT 《Oncology Research》 SCIE 2024年第7期1231-1237,共7页
Background: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chemotherapy drugs such as 5-fluorouracil(5-FU),the treatment of some cancers such as gastric cancer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drug resistance and side effects.This study aimed t... Background: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chemotherapy drugs such as 5-fluorouracil(5-FU),the treatment of some cancers such as gastric cancer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drug resistance and side effect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elas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emotherapy drug 5-FU on proliferation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AGS and EPG85-257).Materials and Methods:In this in vitro study,AGS and EPG85-257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elastrol,5-FU,and their combination.Cell prolifer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assay.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5-FU and celastrol was studied using Compusyn software.The DNA content at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rate was measured usingflow cytometry.Results:Co-treatment with low concentrations(1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10))of celastrol and 5-FU significantly reduced IC50(p<0.05)so that 48 h after treatment,IC50 was calculated at 3.77 and 6.9μM for celastrol,20.7 and 11.6μM for 5-FU,and 5.03 and 4.57μM for their combination for AGS and EPG85-257 cells,respectively.The mean percentage of apoptosis for AGS cells treated with celastrol,5-FU,and their combination was obtained 23.9,41.2,and 61.9,and for EPG85-257 cells 5.65,46.9,and 55.7,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5-FU and celastrol-5-FU combination induced cell cycle arrest in the synthesis phase.Conclusions:Although celastrol could de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5-fluorouracil that sufficed to suppress gastric cancer cells,additional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arrive at conclusive evidence on the anticancer effects of celas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CELASTROL TERPENOID Cell cycle regulation APOPTOSIS synergism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结合骨组织工程材料用于骨修复
19
作者 吴尧昆 刘成林 +6 位作者 付佳豪 宋伟 陈浩 席洪钟 刘锌 杜斌 孙光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41-2150,共10页
背景:如何修复骨缺损一直以来是临床难题,中药有效成分在骨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治疗效果,将中药有效成分与组织工程材料相结合在骨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不同中药有效成分与支架的组合在作用关系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目的:搜... 背景:如何修复骨缺损一直以来是临床难题,中药有效成分在骨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治疗效果,将中药有效成分与组织工程材料相结合在骨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不同中药有效成分与支架的组合在作用关系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目的:搜集常见的中药有效成分与支架材料组合的案例,基于七情配伍的启发将组织工程支架与中药有效成分类比为产生配伍关系的两类中药,以二者的作用关系为纲进行归纳总结。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24年1月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s,bone defect,bone repair,bone tissue engineering,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中文检索词:“中药,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单体,骨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支架,支架,组织工程,骨缺损,骨修复”,最终纳入8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中药有效成分各自均在骨修复领域有广泛的运用,二者在成骨方面优势明显但仍有许多缺陷,许多研究致力于将二者制备成复合材料,希望通过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减毒增效作用。(2)一些药物与材料在成骨、抗菌、促血管生成方面能互相促进,增强原有的效果,受到传统方剂配伍观念的启发,文章将其归纳为“相须”关系,并举实例佐证。(3)一些药物能提高材料的强度,而某些材料能对负载于其上的药物实现缓释控释效果、增加载药量与稳定性,或是进行靶向递送,文章将这种单方面的提升效果归纳为“相使”关系。(4)一些中药与材料搭配使用能减少对方的毒副反应,文章将这种减毒关系归纳为“相畏相杀”。(5)文章得出了一个由七情配伍关系启发、基于作用关系分类的关于中药复合支架的全新视角,将中药传统观念引入组织工程领域,为后续复合支架的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在选材搭配方面提供一定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配伍 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单体 骨组织工程材料 支架 骨缺损 骨修复 减毒增效
下载PDF
协同论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玉华 孔艺凝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具有特殊的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为深入探究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协同论构建了以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为变量的演化方程,并分析变量与系统、内外部参量之间的关系。以五所院校...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具有特殊的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为深入探究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协同论构建了以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为变量的演化方程,并分析变量与系统、内外部参量之间的关系。以五所院校的师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采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数据并进行访谈,分析出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存在内容嵌入不足、创新方式缺乏、教师纽带作用不充分及保障措施不完备等问题。从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容价值、多维度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方式、强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创新能力、及构建完善的红色文化融入保障体系等不同角度,系统地提出了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论 红色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演化方程 创新 保障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