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lacier VMY22, a novel lytic cold-active bacteriophage of Bacillus cereus 被引量:6
1
作者 Xiuling Ji Chunjing Zhang +4 位作者 Yuan Fang Qi Zhang Lianbing Lin Bing Tang Yunlin We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2-58,共7页
As a unique ecological system with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nutrient levels, glaciers are considered a "living fossil" for the research of evolution. In this work, a lytic cold-active bacteriophage designated... As a unique ecological system with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nutrient levels, glaciers are considered a "living fossil" for the research of evolution. In this work, a lytic cold-active bacteriophage designated VMY22 against Bacillus cereus MYB41-22 was isolated from Mingyong Glacier in China,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VMY22 has an icosahedral head(59.2 nm in length, 31.9 nm in width) and a tail(43.2 nm in length). Bacteriophage VMY22 was classified as a Podoviridae with an approximate genome size of 18 to 20 kb. A one-step growth curve revealed that the latent and the burst periods were 70 and 70 min, respectively, with an average burst size of 78 bacteriophage particles per infected cell. The pH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bacteriophage VMY22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maximum stability of the bacteriophage was observed to be at pH 8.0 and it was comparatively stable at p H 5.0–9.0. As VMY22 is a cold-active bacteriophage with low production temperature, its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B41-22 and Bacillus cereus bacteriophage deserve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CEREUS characterization COLD-activE PHAGE lytic Podoviridae
下载PDF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在植物病害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进银 张莉 郭秀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1-14,23,共5页
植物病原真菌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会分泌细胞壁降解酶来破坏植物细胞壁,以达到成功入侵寄主的目的。研究表明,病原菌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中的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几丁质酶、酯酶均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降解和病原菌致病的过程,但... 植物病原真菌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会分泌细胞壁降解酶来破坏植物细胞壁,以达到成功入侵寄主的目的。研究表明,病原菌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中的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几丁质酶、酯酶均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降解和病原菌致病的过程,但是对于细胞壁降解酶中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在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的功能研究较少。根据近年来辅助活性酶类以及属于辅助活性酶类中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辅助活性酶的分布、种类、功能以及裂解多糖单加氧酶植物病害中的作用研究,旨在为辅助活性酶类在植物病害中的功能研究和病害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 细胞壁降解酶 辅助活性酶 真菌病害
下载PD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mononuclear copper‐oxygen mediated C–H and O–H activations:A comparison between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ystems 被引量:1
3
作者 Peng Wu Jinyan Zhang +2 位作者 Qianqian Chen Wei Peng Binju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913-927,共15页
Dioxygen activations constitute one of core issues in copper-dependent metalloenzymes. Upon O_(2) activation, copper-dependent metalloenzymes such as particulate methane monooxygenases(pM MOs), lytic polysaccharide mo... Dioxygen activations constitute one of core issues in copper-dependent metalloenzymes. Upon O_(2) activation, copper-dependent metalloenzymes such as particulate methane monooxygenases(pM MOs), 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s(LPMOs) and binuclear copper enzymes PHM and DβM, are able to perform various challenging C–H bond activations. Meanwhile, various copper-oxygen core containing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tized to mimic the active species of metalloenzymes. Dioxygen activation by mononuclear copper active site may generate various copper-oxygen intermediates, including Cu(Ⅱ)-superoxo, Cu(Ⅱ)-hydroperoxo, Cu(Ⅱ)-oxyl as well as the Cu(Ⅲ)-hydroxide species. Intriguingly, all these species have been invoked as the potential active intermediates for C–H/O–H activations in either biological or synthetic systems. Due to the poor understanding on reactivities of copper-oxygen complex, the nature of active species in both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ystems are highly controversial. In this account, we will compare the reactivities of various mononuclear copper-oxygen species between biological systems and the synthetic systems. The present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 consistent understanding on reactivities of various copper-oxygen active species in both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oxygen activation Cu(Ⅱ)-superoxo Cu(Ⅱ)-hydroperoxo Cu(Ⅱ)-oxyl Cu(Ⅲ)-hydroxide C–H activation 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 Particulate methane monooxygenase
下载PDF
大肠杆菌P88噬菌体gp52和gp53基因对其裂解活性和宿主谱形成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费定润 吴柔霖 +6 位作者 程丽丽 鲁珂蓥 庄楠茜 孙静 程昌勇 陈绵绵 宋厚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4-1000,共7页
为探究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P88中非结构与功能基因gp52和gp53对其裂解活性和宿主谱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在P88宿主细菌K88基因组中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操作,然后诱导出相应噬菌体进行功能研究。首先在大肠杆菌Red同源重组质粒p KD46基础上,融... 为探究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P88中非结构与功能基因gp52和gp53对其裂解活性和宿主谱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在P88宿主细菌K88基因组中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操作,然后诱导出相应噬菌体进行功能研究。首先在大肠杆菌Red同源重组质粒p KD46基础上,融合p ST98-AS质粒的四环素抗性基因和I-Sce I核酸内切酶基因,构建缺失质粒p WRG99。利用质粒p WRG99分别构建大肠杆菌K88的gp52和gp53基因缺失突变株(Δgp52和Δgp53)并经PCR和测序鉴定。利用丝裂霉素C诱导Δgp52和Δgp53,采用双层平板法检测噬菌体的裂解活性,结果显示,Δgp52和Δgp53的诱导液可以在大肠杆菌DE048为宿主菌的平皿上形成清晰的噬菌斑,表明Δgp52和Δgp53能诱导出可以感染DE048的噬菌体(将该噬菌体命名为P88-52和P88-53),并且gp52和gp53基因缺失均不影响噬菌体P88的形成和裂解活性。将P88-52和P88-53纯化并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P88-52和P88-53与野生株P88形态相似,具有P2-like噬菌体典型的肌尾和短尾丝特征,表明gp52和gp53基因缺失均不影响P88噬菌体颗粒的形态。利用P88的宿主菌对P88-52和P88-53进行宿主谱分析,结果显示,P88-52和P88-53在DE048为宿主菌的平皿上均可以形成清晰的噬菌斑,在MC1061、DH5α和BL21为宿主菌的平皿上均不能形成噬菌斑,与噬菌体P88宿主谱相同,表明gp52和gp53基因缺失均不影响P88噬菌体的宿主谱。综上所述,在宿主菌K88基因组的基础上缺失gp52和gp53基因后,诱导出的P88突变噬菌体的裂解活性和宿主谱均不受影响。本研究通过在宿主菌中对前噬菌体基因编辑来研究溶原性噬菌体的基因功能,为其他溶原性噬菌体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前噬菌体 裂解活性 宿主谱
下载PDF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AfLPMO7的酶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马磊 娄淑慧 +4 位作者 尹玉莹 安姝宇 朱超强 韩艺 高建民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25-132,共8页
为了加深对裂解多糖单加氧酶的研究,表达了来源于Aspergillus.fumigatus Z5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AfLPMO7。底物吸附实验表明其对磷酸溶胀纤维素(PASC)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且能直接作用于PASC和木聚糖(Xylan)并产生还原糖;糖化实验表明其... 为了加深对裂解多糖单加氧酶的研究,表达了来源于Aspergillus.fumigatus Z5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AfLPMO7。底物吸附实验表明其对磷酸溶胀纤维素(PASC)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且能直接作用于PASC和木聚糖(Xylan)并产生还原糖;糖化实验表明其能有效协助纤维素酶水解天然底物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分别最大提高111.89%、38.82%和50.95%;动力学实验表明其对2,6-二甲基苯酚(2,6-DMP)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Vmax值为109.99±3.91 U/g;自动建模和分子对接表明其催化中心和底物结合中心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 纤维素 还原糖 协同酶活力
下载PDF
大肠杆菌K88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冉 韩晗 +2 位作者 张辉 包红朵 王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3-167,共5页
分离鉴定裂解性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K88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裂菌效力。用双层平板法从猪场污水中分离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酶切基因组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了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稳定性、... 分离鉴定裂解性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K88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裂菌效力。用双层平板法从猪场污水中分离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酶切基因组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了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裂菌效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强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PK88-4;其噬菌斑清晰透亮,周围无晕环;电镜显示:其头部呈正多面体对称,有可伸缩性尾部;核酸类型为双链DNA(基因组大小约60 kb);该噬菌体能耐受60℃左右高温、在pH值为5~10内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为10 min,暴发期为40 min,裂解量为40;在5 h内对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杀灭率将近100%。PK88-4是一株强裂解性肌尾科大肠杆菌K88噬菌体,具有裂解周期短、杀菌能力强等特点,为畜牧业防治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 裂解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裂菌效力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溶菌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活性检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海波 谭洪新 +4 位作者 王兴强 吴嘉敏 秦松 陈华新 阎斌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3,共6页
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细胞中提取的总RNA,经RT-PCR扩增溶菌酶基因(LvLy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将其克隆至pMD18-T并测序。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取目的基因并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 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细胞中提取的总RNA,经RT-PCR扩增溶菌酶基因(LvLy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将其克隆至pMD18-T并测序。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取目的基因并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LvLys,转移到BL21(DE3)中诱导表达。经亲和纯化得到凡纳滨对虾重组溶菌酶。抑菌活性检测表明重组溶菌酶对大肠杆菌TOP10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溶菌酶基因 原核表达 溶菌活性
下载PDF
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的原核表达与产物活性检测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清梅 叶星 +3 位作者 白俊杰 吴锐全 劳海华 罗建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
采用PCR方法对所克隆的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的cDNA进行改造,并克隆至含温控启动子PRPL的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BV220,构建斑节对虾溶菌酶表达载体pBV220 lyz。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经42℃诱导表达。SDS PAGE电泳表明,表达产物中有16kD左右的... 采用PCR方法对所克隆的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的cDNA进行改造,并克隆至含温控启动子PRPL的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BV220,构建斑节对虾溶菌酶表达载体pBV220 lyz。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经42℃诱导表达。SDS PAGE电泳表明,表达产物中有16kD左右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斑节对虾溶菌酶分子量相符。薄层扫描显示,重组斑节对虾溶菌酶约占全菌总蛋白的32%,纯化后的重组斑节对虾溶菌酶占全菌可溶性蛋白的90%左右。比浊法检测复性后产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重组斑节对虾溶菌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测定了重组斑节对虾溶菌酶对溶壁微球菌和几种鱼病原菌菌株的溶菌活力,结果表明,重组斑节对虾溶菌酶对溶壁微球菌、溶藻弧菌和鳗弧菌有较强的溶菌活力,对爱德华氏菌有一定的溶菌活力,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DH5α溶菌活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溶菌酶基因 原核表达 溶菌活性
下载PDF
醇热制备微球Bi_2MoO_6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缪应纯 王刚 +2 位作者 陈广 刘树云 杨芬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醇热法制备约200 nm晶粒均匀堆积形成的Bi2MoO6微球,用RhB作为探针反应研究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微球球体表面晶粒堆积产生大量密集小孔,增加了光的多次反射概率,提高光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关键词 钼酸铋 醇热法 微球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一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雅冬 戴明 +3 位作者 王双侠 王广慧 张腾霄 李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45-3347,共3页
溶藻细菌A1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对青苔起到防除作用的。为进一步研究其防除机制,通过温度和pH值的单因素试验,活性炭吸附、有机溶剂萃取以及活性物质粗提等试验探讨活性物质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1菌株溶藻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 溶藻细菌A1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对青苔起到防除作用的。为进一步研究其防除机制,通过温度和pH值的单因素试验,活性炭吸附、有机溶剂萃取以及活性物质粗提等试验探讨活性物质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1菌株溶藻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经过121℃处理后仍有很好的溶藻效果;发酵液的pH值分别调至2.0和4.0时,活性物质失活,而中碱性条件下活性物质防除青苔能力会增强;该活性物质不能被活性炭吸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石油醚和氯仿萃取后,该溶藻活性物质表现出强亲水性,由此可以初步推测活性物质属于糖类。溶藻活性成分粗提结果表明,A1菌株分泌的活性成分应由多种溶藻活性物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活性物质 溶藻 青苔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C-型溶菌酶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辉 潘鲁青 岳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27,共5页
溶菌酶能破坏和消除侵入体内的病原或异物,是甲壳动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效应分子。本文根据克隆得到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C-型溶菌酶基因(Lysozyme)全长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得到溶菌... 溶菌酶能破坏和消除侵入体内的病原或异物,是甲壳动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效应分子。本文根据克隆得到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C-型溶菌酶基因(Lysozyme)全长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得到溶菌酶基因(PtLys)的开放性阅读框,将其克隆至载体pMD18-T,并测序。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XhoI双酶切取目的基因,并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了PtLys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28a-PtLys,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含6个His标签的重组PtLys融合蛋白,经带有His标签的Ni 2+亲合层析柱纯化得到三疣梭子蟹重组溶菌酶蛋白,并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载体p28a-PtLys转化E.coli BL21(DE3)后,可以实现PtLys基因的原核表达,经SDS-PAGE分析显示在33.29kD处有显著诱导条带,与预测的分子量大小基本一致;经Western blot分析,可与anti-His抗体特异性结合;抑菌实验表明,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本研究成功实现了三疣梭子蟹C-型溶菌酶基因的原核表达,为甲壳动物溶菌酶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C-型溶菌酶 原核表达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上繁殖的昆虫病原线虫格氏线虫表皮蛋白的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华 姚庆 +2 位作者 袁京京 曾洪梅 邱德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48-1353,共6页
表皮蛋白(surface coat proteins,SCPs)是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克服寄主免疫系统的关键因素,能够抑制昆虫免疫反应,促进线虫的侵染。为了进一步研究表皮蛋白抑制昆虫免疫的作用机理和线虫与寄主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比较分析了不同... 表皮蛋白(surface coat proteins,SCPs)是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克服寄主免疫系统的关键因素,能够抑制昆虫免疫反应,促进线虫的侵染。为了进一步研究表皮蛋白抑制昆虫免疫的作用机理和线虫与寄主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比较分析了不同培养基繁殖的格氏线虫表皮蛋白的差异。我们用人工培养基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末龄(5龄)幼虫分别培养得到格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利用酒精提取表皮蛋白。SDS-PAGE和非变性PAGE分析显示,大蜡螟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具有更多的蛋白条带。体外和体内的裂解血细胞实验表明,大蜡螟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表现出强烈的裂解血细胞活性,而人工培养基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活力不明显;且具有裂解血细胞活性的表皮蛋白为诱导表达型蛋白。不同培养基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组成的差异和活性的不同,表明格氏线虫表皮蛋白的产生受线虫培养条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线虫 表皮蛋白 培养基 人工培养基 大蜡螟 血细胞 裂解活性
下载PDF
用于LPCE的有序床催化剂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正坤 傅中华 王昌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5-428,共4页
采用气-液逆流方式研究了Pt/C/PTFE有序床疏水催化剂对H_2(g)/HDO(l)体系中同位素交换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t/C/PTFE有序床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疏水性,而且能够达到很高的气体流速;实验所用的两种Pt/C/PTFE的体积传... 采用气-液逆流方式研究了Pt/C/PTFE有序床疏水催化剂对H_2(g)/HDO(l)体系中同位素交换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t/C/PTFE有序床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疏水性,而且能够达到很高的气体流速;实验所用的两种Pt/C/PTFE的体积传质系数(K_(ya))均达1.12m^3(STP)/(s·m^3)(50mol/(m^3·s))以上,且用水浸泡35d后其催化活性无明显变化;在气液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气体空塔线速率达到1.0m/s时,两种填装的有序床Pt/C/PTFE均未发生液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交换 Pt/C/PTFE催化剂 有序床 催化活性
下载PDF
蛇毒纤维蛋白(原)溶解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符民桂 管锦霞 《蛇志》 1996年第4期33-36,共4页
蛇毒纤溶酶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具有作为强力溶栓剂的潜在价值。对蛇毒纤溶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蛇伤中毒患者的凝血病理机制,而且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综述蛇毒纤溶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重点阐述其分... 蛇毒纤溶酶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具有作为强力溶栓剂的潜在价值。对蛇毒纤溶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蛇伤中毒患者的凝血病理机制,而且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综述蛇毒纤溶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重点阐述其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纤维蛋白 溶解酶
下载PDF
Co系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Ⅰ.高顺式-1,4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尔凡 焦书科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4-248,共5页
对比了4种Ni,Co化合物分别与倍半乙基铝所组成的体系对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的催化活性;详细研究了Co-Al催化体系的制备条件和工艺参数对共聚物的[η],微观结构和结合St含量的影响,合成出顺式-1,4含量>95%(mol)、结合St含量为5%—10%... 对比了4种Ni,Co化合物分别与倍半乙基铝所组成的体系对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的催化活性;详细研究了Co-Al催化体系的制备条件和工艺参数对共聚物的[η],微观结构和结合St含量的影响,合成出顺式-1,4含量>95%(mol)、结合St含量为5%—10%(mol),[η]=2—2.7dL/g的丁苯共聚物,从而开发出一种新型丁苯共聚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 苯乙烯 共聚 催化活性
下载PDF
三嗪吡唑类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志楠 王继虓 +4 位作者 宋健 高雪 冯晓东 孙立贤 邢永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78-1484,共7页
在水和乙醇的混合体系中合成了2个配位化合物[Co(Bpz*ea T)(H2O)3]·2H2BTC·2H2O(1)和[Cu(Bpz*ea T)(H2O)3]·2H2BTC·CH3CH2OH·H2O(2)[Bpz*ea T=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胺基-1,3,5-三嗪;H3BTC=均苯三甲... 在水和乙醇的混合体系中合成了2个配位化合物[Co(Bpz*ea T)(H2O)3]·2H2BTC·2H2O(1)和[Cu(Bpz*ea T)(H2O)3]·2H2BTC·CH3CH2OH·H2O(2)[Bpz*ea T=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胺基-1,3,5-三嗪;H3BTC=均苯三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的中心金属均为六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氢键的作用,配合物1和2分别被连接成三维和二维的超分子结构.此外,对2个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铜配合物 三嗪吡唑 超分子 晶体结构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沙门菌噬菌体溶菌酶LysSHWT1的制备及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程琳 姚澜 +11 位作者 王少辉 张耀东 王瑶 朱红 魏娟文 AFAYIBO Dosseh Jean Apotre 李涛 祁晶晶 田明星 丁铲 高崧 于圣青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5,共6页
近年来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加剧,开发新型有效的抗菌制剂迫在眉睫。噬菌体及其溶菌酶具有特异性强、抗菌效力强、安全性高、筛选周期短、绿色安全及不易产生耐药等优势,可作为一种天然抗菌剂防控细菌病。为了分析... 近年来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加剧,开发新型有效的抗菌制剂迫在眉睫。噬菌体及其溶菌酶具有特异性强、抗菌效力强、安全性高、筛选周期短、绿色安全及不易产生耐药等优势,可作为一种天然抗菌剂防控细菌病。为了分析广宿主谱沙门菌噬菌体SHWT1的溶菌酶抑菌活性,本文将沙门菌裂解性噬菌体SHWT1的溶菌酶lys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纯化后获得了大小19 kDa、浓度为2 mg/mL的高纯度融合蛋白LysSHWT1。平板裂解实验显示,溶菌酶重组蛋白LysSHWT1对鸡白痢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具有较好的裂解活性,裂菌圈直径分别为16、13、14、13 mm,对照组无裂解圈;裂菌谱结果显示,LysSHWT1对101株临床沙门菌株中的60株菌株存在裂解作用,未发现能裂解除沙门菌外的其他菌株;进一步研究发现,溶菌酶在EDTA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展现更好的抑菌活性,使鸡白痢沙门菌SP01、鸡伤寒沙门菌SG02、鼠伤寒沙门菌SAT52、肠炎沙门菌SE12滴度显著下降(P<0.05)。本研究表明广宿主谱沙门菌噬菌体溶菌酶LysSHWT1可有效裂解沙门菌,在防控沙门菌感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噬菌体 溶菌酶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蛇毒纤维蛋白(原)溶解酶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冬黎黎 刘玉芬 +1 位作者 张竹 赵文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71-74,共4页
蛇毒纤维蛋白(原)溶解酶(简称纤溶酶)是一类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的酶,广泛存在于多种蛇毒中。利用蛋白质分离技术从蛇毒中高度纯化而得的蛇毒纤溶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笔者对蛇毒纤溶酶的理化性质和酶学... 蛇毒纤维蛋白(原)溶解酶(简称纤溶酶)是一类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的酶,广泛存在于多种蛇毒中。利用蛋白质分离技术从蛇毒中高度纯化而得的蛇毒纤溶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笔者对蛇毒纤溶酶的理化性质和酶学特性做了简要概述,并对蛇毒纤溶酶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及作为抗栓剂的开发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纤溶酶 纤溶活性 溶栓剂
下载PDF
沙门菌噬菌体T139基因组分析及其裂解酶LysT40的异源表达和活性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一峰 聂若男 +3 位作者 朱文娟 王吉 王佳 王小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185,共10页
为开发噬菌体裂解酶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剂,用于沙门菌的防控,采用生物信息学及异源表达蛋白的方法,获得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T139的裂解酶,并验证裂解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裂解活性。通过对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T139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该基... 为开发噬菌体裂解酶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剂,用于沙门菌的防控,采用生物信息学及异源表达蛋白的方法,获得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T139的裂解酶,并验证裂解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裂解活性。通过对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T139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组全长38854 bp,平均GC含量为49.10%,不包含tRNA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噬菌体T139属于T7噬菌体属,共预测出43个ORFs,有23个被赋予已知功能。多序列比对及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orf 40基因编码的蛋白(LysT40)包含12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内肽酶保守结构域,为可能的噬菌体裂解酶。LysT40二级结构中存在大量的螺旋结构(70.63%),使得该蛋白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将orf 40进行异源表达、纯化,经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在10~15 ku处获得单一目标蛋白条带,纯化的蛋白质量浓度为280μg/mL。LysT40在30 min内对氯仿或EDTA预处理的鼠伤寒沙门菌具有较好的裂解活性,吸光值OD600相比于对照组分别下降0.18和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基因组分析 噬菌体裂解酶 表达纯化 裂解活性 食源性致病菌 抗菌药物替代品
下载PDF
可溶性喉鳞癌抗原和抗CD_3单抗及r1L-2共同诱导的杀瘤细胞—TAK细胞的杀瘤机制的研究
20
作者 杨海良 屠规益 +2 位作者 李庆宏 唐平章 陈毓仙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3,共3页
作者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喉鳞癌抗原诱导的TAK细胞的杀瘤机理。结果表明:TAK细胞除直接杀伤靶细胞外,还通过分泌肿瘤坏死因子间接杀伤靶细胞。电镜观察表明,靶细胞的死亡形式有两种:溶解坏死和凋亡。
关键词 可溶性喉鳞癌抗原 TAK细胞 杀瘤机制 癌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