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耕整地方式对甘蔗耕层结构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俊 林兆里 +5 位作者 阙友雄 张华 李诗燕 罗会 张才芳 陈建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4-836,共13页
为探讨不同耕整地方式对甘蔗地耕层土壤结构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1.4 m和1.6 m两种种植行距为主处理,以深松35 cm+旋耕25 cm、深翻50 cm+旋耕25 cm、不深松(旋耕25 cm)3种耕整地作业方式为副处理,对甘蔗产量性状,土壤容重、紧实度、孔隙... 为探讨不同耕整地方式对甘蔗地耕层土壤结构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1.4 m和1.6 m两种种植行距为主处理,以深松35 cm+旋耕25 cm、深翻50 cm+旋耕25 cm、不深松(旋耕25 cm)3种耕整地作业方式为副处理,对甘蔗产量性状,土壤容重、紧实度、孔隙度、三相容积率、田间持水量、土壤贯入阻力和抗剪强度等土壤结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 m行距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显著低于1.4 m行距处理;1.6 m行距处理土壤紧实度显著小于1.4 m行距,容重显著高于1.4 m行距处理,1.6 m行距处理显著改善土壤贯入阻力和抗剪强度。与对照不深松(旋耕25 cm)相比,深松35 cm+旋耕25 cm及深翻50 cm+旋耕25 cm处理通过增加土壤耕作深度,显著改善了耕层土壤紧实度和耕层土壤容重,改善了耕层的整体疏松程度;深松作业通过提高耕层土壤总孔隙度,尤其增加了30~40 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提高了深层土壤的保水能力,对甘蔗中后期株高伸长和茎径增粗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深松35 cm+旋耕25 cm与深翻50 cm+旋耕25 cm均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贯入阻力,但对土壤抗剪强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深松35 cm+旋耕25 cm的固相容积率最小,气相容积率最大,不深松(旋耕25 cm)耕作措施的固相容积率最大,气相容积率最小,3种耕作措施的液相容积率没有显著差异。深松35 cm+旋耕25 cm和深翻50 cm+旋耕25 cm均对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在具有大马力拖拉机和高质量深松器的蔗区建议采用深松35 cm+旋耕25 cm的耕整地方式,在缺乏大马力拖拉机和高质量深松器的蔗区,可以采用铧式犁深翻50 cm+旋耕25 cm的耕整地方式来代替深松,以达到增厚耕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耕作措施 深松 行距 耕层 土壤结构 土壤物理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基于最小信息泄漏的线性随机化实现物理层安全传输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桥龙 金梁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2-48,58,共8页
为设计实用物理层安全传输机制,给出了线性随机化预处理模型。该模型指出,基于无线信道的特征差异,恰当地设计加性和乘性随机化模块可以为合法用户提供信道优势。从信息理论安全角度论证了加性随机化权值和乘性随机化权值具有最小信息... 为设计实用物理层安全传输机制,给出了线性随机化预处理模型。该模型指出,基于无线信道的特征差异,恰当地设计加性和乘性随机化模块可以为合法用户提供信道优势。从信息理论安全角度论证了加性随机化权值和乘性随机化权值具有最小信息泄漏时应满足的最佳分布。最后提出一种随机子载波参考安全传输机制对乘性随机化权值的优化设计进行了实例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安全 线性随机化 信息理论安全 随机子载波参考
下载PDF
两级10G EPON系统物理层方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梓宇 黄勇林 范红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2,共4页
文中主要探讨了一种基于10G EPON的TDM/WDM混合组网方案:在原OLT和ONU之间插入Sub-OLT,在OLT和Sub-OLT之间采用WDM-PON技术,以10G对称速率组网;考虑到节约成本和实现推迟ONU升级的目的,在Sub-OLT和ONU之间则仍采用标准的1G EPON(TDM/TDM... 文中主要探讨了一种基于10G EPON的TDM/WDM混合组网方案:在原OLT和ONU之间插入Sub-OLT,在OLT和Sub-OLT之间采用WDM-PON技术,以10G对称速率组网;考虑到节约成本和实现推迟ONU升级的目的,在Sub-OLT和ONU之间则仍采用标准的1G EPON(TDM/TDMA技术)组网。OptiSystem的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既能保持与IEEE802.3/802.3av最大的兼容性,又能够在满足带宽增长的前提下取得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结构 sub-OLT 波分复用技术 10G EPON 物理层
下载PDF
基于HCS08 MCU的802.15.4协议栈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陆峰 张卫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09年第12期73-74,107,共3页
简单介绍了嵌入式系统中IEEE802.15.4协议栈物理层、MAC子层的系统结构和设计原理,详细阐述了协议栈构架设计所包含的硬件驱动层、物理层和MAC子层三大模块的设计目标和方法。该协议栈基于HCS08 MCU硬件平台,分别在Freescale公司的MC13... 简单介绍了嵌入式系统中IEEE802.15.4协议栈物理层、MAC子层的系统结构和设计原理,详细阐述了协议栈构架设计所包含的硬件驱动层、物理层和MAC子层三大模块的设计目标和方法。该协议栈基于HCS08 MCU硬件平台,分别在Freescale公司的MC13192和MC13213的基础上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 802.15.4 HCS08 MCU 硬件驱动层 物理层 MAC子层 可移植性
下载PDF
二维多粗糙度分层粗糙面与上方目标复合电磁散射计算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赵隆 童创明 +2 位作者 田贵龙 王宜进 王庆宽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4,共9页
研究了二维多粗糙度分层粗糙面与上方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的自适应迭代物理光学算法。采用Monte Carlo法并结合高斯谱函数生成高斯粗糙面,基于分区域建模方法,建立了二维多粗糙度分层粗糙面和上方目标的复合模型。利用物理光学法和等... 研究了二维多粗糙度分层粗糙面与上方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的自适应迭代物理光学算法。采用Monte Carlo法并结合高斯谱函数生成高斯粗糙面,基于分区域建模方法,建立了二维多粗糙度分层粗糙面和上方目标的复合模型。利用物理光学法和等效原理,得到分层粗糙面和目标的直接感应电磁流;基于表面积分方程,分析了分层粗糙面之间以及粗糙面和目标之间的耦合电磁流迭代机理。引入感应电磁流能量改变速率,对传统迭代物理光学法进行改进,使算法自动收敛。将计算结果同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和迭代物理光学法进行比较,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目标、不同粗糙度的分层粗糙面的双站RCS计算结果和散射特性,讨论了分层粗糙面间距对双站RCS计算结果和散射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为分层环境及上方超低空突袭目标的探测、分类和识别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多粗糙度分层粗糙面 自适应迭代物理光学法 分区域建模方法 复合电磁散射特性
下载PDF
长距离EPON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立新 胡保民 《中国有线电视》 2010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前的EPON协议规定了EPON最长传输距离与差分距离均不得超过20km,探讨长距离EPON的实现方法,通过对EPON物理子层和MPMC(Multi-point MAC Conrtol多点MAC控制)子层的部分修改可以实现60km甚至80km的传输距离。
关键词 EPON 长距离 物理层 多点MAC控制 RTT(Round TRIP Time 往返时间
下载PDF
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转换芯片研究
7
作者 郑维山 何书专 李伟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5-90,104,共7页
研究符合IEEE802.3ae标准的万兆以太网10GBASE-X和10GBASE-R物理层技术,采用商用FPGA实现了万兆以太网16比特接口(XSBI)和10GE连接单元接口(XAUI)的相互转换。该转换芯片实现了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介质连接子层(PMA)的全部功能。采... 研究符合IEEE802.3ae标准的万兆以太网10GBASE-X和10GBASE-R物理层技术,采用商用FPGA实现了万兆以太网16比特接口(XSBI)和10GE连接单元接口(XAUI)的相互转换。该转换芯片实现了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介质连接子层(PMA)的全部功能。采用商用评估板进行测试,在接收端恢复出万兆以太网帧结构数据,逻辑功能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兆以太网 16比特接口 10GE连接单元接口 物理编码子层
下载PDF
长距离EPON的研究
8
作者 王立新 胡保民 《网络电信》 2010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前的EPON协议规定了EPON最长传输距离与差分距离均不得超过20km,本文探讨了长距离EPON的实现方法。通过对EPON物理子层和MPMC(Multi~point MACConrtol多点MAC控制)子层的部分修改可以实现60km甚至80km的传输距离。
关键词 EPON长距离物理层多点MAC控制RTT (Round TR iP Time 往返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