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0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second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Si alloy castings made in sand and Fe–Cr slag molds
1
作者 I.Narasimha Murthy J.Babu R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84-793,共10页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A356(Al–Si) alloy castings were investigated. A356 alloy was cast into three different molds composed of sand, ferrochrome(Fe–Cr) slag, and a mixture of sa...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A356(Al–Si) alloy castings were investigated. A356 alloy was cast into three different molds composed of sand, ferrochrome(Fe–Cr) slag, and a mixture of sand and Fe–Cr. A sodium silicate–CO_2 process was used to make the necessary molds. Cylindrical-shaped castings were prepared. Cast products with no porosity and a good surface finish were achieved in all of the molds. These casting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metallography, secondary dendrite arm spacing(SDA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hardness, compression, tensile, and impact properties. Furthermore, the tensile and impact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fractograph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ster heat transfer in the Fe–Cr slag molds than in either the silica sand or mixed molds led to lower SDAS values with a refined microstructure in the products cast in Fe–Cr slag molds. Consistent and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slag mold products than in the castings obtained from either sand or mixed molds.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the slag mold castings shows a dimple fracture morphology with a transgranular fracture nature. However, the fracture surfaces of the sand mold castings display brittle fracture. In conclusion, products cast in Fe–Cr slag molds exhibit an improved surface finish and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to those of products cast in sand and mixed mo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 sand ferrochrome slag alloy castings second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Effect of Sr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Li-Al-Mn alloy 被引量:15
2
作者 许天才 彭晓东 +3 位作者 姜军伟 谢卫东 陈元芳 魏国兵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2752-2760,共9页
The as-cast Mg-8Li-3Al-0.5Mn-xSr(LAM830-xSr, x=0-1.0) alloys were designed and prepared in a vacuum induction furnace under controlled argon atmosphere. The alloys were then processed by hot extrusion, and their mic... The as-cast Mg-8Li-3Al-0.5Mn-xSr(LAM830-xSr, x=0-1.0) alloys were designed and prepared in a vacuum induction furnace under controlled argon atmosphere. The alloys were then processed by hot extrusion, and their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M830 alloy mainly consists of α-Mg, β-Li, Al2Mn3, and LiMgAl2 phases. Sr addition results in the precipitation of Al-Sr. Moreover, Sr addition results in a fact that the secondary dendrite arm spacing(DAS) of the primary α-Mg phase is obvious refined. Microstructure of the investigated alloys is further refined as a result of the hot extrusion treatment. The content and morphology of the secondary phases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s. The as-extruded LAM830-0.5Sr alloy exhibits an optimal elongation of 22.43% and as-extruded LAM830-0.75 Sr alloy shows an optimal tensile strength of 265.4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Li alloy dendrite arm spacing Al4Sr phas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of Planetary Gear Train with Combined Non-circular Gear Transmission 被引量:11
3
作者 Yaxin Yu Jikun Liu +4 位作者 Bingliang Ye Gaohong Yu Xuejun Jin Liang Sun Junhua To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42-54,共13页
Currently, transplanting mechanisms for dryland plug seedlings in China are mainly semiautomatic and have low efficiency. The rotary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with a planetary gear train for non-uniform intermittent ... Currently, transplanting mechanisms for dryland plug seedlings in China are mainly semiautomatic and have low efficiency. The rotary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with a planetary gear train for non-uniform intermittent transmission, and a concave and convex locking arc device, has a large rigid impac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a dryland plug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a rotary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of a planetary gear train with combined non-circular gear transmission of incomplete eccentric circular and noncircular gears was proposed. Thi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times greater fluctu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ratio in a cycle, and can achieve a non-uniform continuous drive.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its kinematics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self-developed computer-aided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software were used to obtain a set of parameters that satisfy the oper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ed parameters, the structure of the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was designed, a virtual prototype of the mechanism was created, and a physical prototype was manufactured. A virtual motion simulation of the mechanism was performed, high-speed photographic kinematics tests were conducted, and the kinematic properties of the physical prototype were investigated, whereb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mechanism were verified. Further, laboratory seedling pick-up tests were conducted. The success ratio of seedling pick-up was 93.8% when the seedling pick-up efficiency of the mechanism was 60 plants per minute per row, indicating that the mechanism has a high efficiency and success ratio for seedling pick-up and can be applied to a dryland plug seedling transpla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land plug SEEDLING transplanter Rotary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TRANSMISSION ratio Non-uniform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COMBINED NON-CIRCULAR gear TRANSMISSION Optimization design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Pick-up Mechanism for Composite Particle Emissions
4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physics》 1996年第1期29-33,共5页
ImprovementofPick┐upMechanismforCompositeParticleEmisionsZhangJingshangandZhouSuijianChinaInstituteofAtomicE... ImprovementofPick┐upMechanismforCompositeParticleEmisionsZhangJingshangandZhouSuijianChinaInstituteofAtomicEnergy,P.O.Box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up COMPOSITE EMISSIONS IMPROVEMENT mechanISM
下载PDF
基于ARM Cortex-M4的MQX中断机制分析与中断程序框架设计 被引量:15
5
作者 石晶 王宜怀 +1 位作者 苏勇 沈忱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4,79,共5页
中断机制是决定RTOS实时性指标的核心机制。MQX是一个由Freescale维护、源代码公开、支持多任务的抢占式的RTOS,将会广泛用于ARM Cortex-M微处理器的应用中。MQX的中断机制具有实时响应、动态管理的特点。以ARM Cortex M4Kinetis微控制... 中断机制是决定RTOS实时性指标的核心机制。MQX是一个由Freescale维护、源代码公开、支持多任务的抢占式的RTOS,将会广泛用于ARM Cortex-M微处理器的应用中。MQX的中断机制具有实时响应、动态管理的特点。以ARM Cortex M4Kinetis微控制器为蓝本,深入分析了MQX的中断顶半部和底半部的运行机理,提出了MQX的中断实时特性的评估算法,明确了程序时间的可控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嵌入式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不拘泥于传统程序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MQX下中断程序框架及编程要素分布的基本原则,从而较好地满足了程序可复用性及可移植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QX arm CORTEX-M4 KINETIS 中断机制 中断程序框架
下载PDF
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防火墙安全保护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耀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针对传统的防火墙监测成本高、实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防火墙安全保护机制,给出了嵌入式防火墙的总体框架及软硬件架构设计,选用了性能良好的S3C2410X嵌入式芯片,对嵌入式防火墙的网卡驱动、应用程序的关键技术... 针对传统的防火墙监测成本高、实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防火墙安全保护机制,给出了嵌入式防火墙的总体框架及软硬件架构设计,选用了性能良好的S3C2410X嵌入式芯片,对嵌入式防火墙的网卡驱动、应用程序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防火墙的通信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其通信速率可达15.5 Mpbs左右,比一般的处理器通信性能提高2.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处理器 嵌入式防火墙 创新机制 性能评估
下载PDF
一种基于ARM-STM32的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亚文 常亮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7年第7期1426-1429,1436,共5页
随着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追求,促使了轻巧灵便的两轮平衡小车的发展。通过分析了平衡小车的平衡控制原理,进行合理的硬件选材和设计,应用ARM-STM32为核心控制器件,加入蓝牙智能通信协议实现了客户端远程控制,... 随着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追求,促使了轻巧灵便的两轮平衡小车的发展。通过分析了平衡小车的平衡控制原理,进行合理的硬件选材和设计,应用ARM-STM32为核心控制器件,加入蓝牙智能通信协议实现了客户端远程控制,最终组装了两轮自平衡小车。大量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的两轮自平衡小车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调节平衡性,稳定性好,可以实现蓝牙远程智能控制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轮自平衡小车 arm-STM32 陀螺仪 机械中值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一种简便的基于ARM的嵌入式应用开发模式
8
作者 陈海生 邓锐 +2 位作者 王峰 郭晓云 陈亮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98-101,104,共5页
为了降低基于ARM的嵌入式应用开发的复杂度和难度,节约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方便后期维护和升级,在不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应用开发的背景下,提出一种简便可行的基于ARM的嵌入式应用的开发模式。对该模式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等关键点... 为了降低基于ARM的嵌入式应用开发的复杂度和难度,节约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方便后期维护和升级,在不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应用开发的背景下,提出一种简便可行的基于ARM的嵌入式应用的开发模式。对该模式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等关键点进行了介绍,采用不同的应用实例阐述了该模式下应用开发的过程。最后,以应用实例为背景,重点对本开发模式下的消息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应用 开发模式 arm 消息机制
下载PDF
基于SimMechanics机械臂自适应模糊PID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匡毅 夏平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7年第12期41-44,共4页
针对传统PID控制机械臂在运动中存在跟踪精度低、响应速度慢、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通过用Sim Mechanics搭建二自由度机械臂模型,分别运用传统的PID控制和自适应模糊PID控制方案进行仿真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案控... 针对传统PID控制机械臂在运动中存在跟踪精度低、响应速度慢、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通过用Sim Mechanics搭建二自由度机械臂模型,分别运用传统的PID控制和自适应模糊PID控制方案进行仿真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案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相比传统的PID控制器对控制机械臂运动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SIM mechanICS 自适应模糊PID 运动控制 轨迹跟踪
下载PDF
基于ARM Cortex-M3的SysTick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立春 刘卓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SysTick是嵌入式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SysTick的基本功能和相关寄存器的定义,给出了SysTick的运行机制,并结合SysTick定时实例分析了ARM程序的基本结构、主程序工作流程和产生定时误差的主要原因,程序对设计ARM上位机系... SysTick是嵌入式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SysTick的基本功能和相关寄存器的定义,给出了SysTick的运行机制,并结合SysTick定时实例分析了ARM程序的基本结构、主程序工作流程和产生定时误差的主要原因,程序对设计ARM上位机系统具体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机制 arm 上位机系统 SysTick定时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ARM和FPGA数控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娟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1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文完成了一种嵌入式数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结合运用了ARM和FPGA,系统的控制软件功能主要通过使用ARM模块实现,通过对FPGA的逻辑运算能力进行充分利用,实现了对数控系统中的脉冲信号的有效生成及分配过程,并设置了能够为为系统提供额... 本文完成了一种嵌入式数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结合运用了ARM和FPGA,系统的控制软件功能主要通过使用ARM模块实现,通过对FPGA的逻辑运算能力进行充分利用,实现了对数控系统中的脉冲信号的有效生成及分配过程,并设置了能够为为系统提供额定工作电压的电源模块,使控制机械设备动作的精确度得以有效提升,同时显著提高了嵌入式系统的可移植性及可拓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数控系统 机械设备控制能力 arm FPGA 逻辑运算能力
下载PDF
曲柄摇臂式开槽机截割稳定性分析
12
作者 焦宏章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77-79,共3页
针对现有开槽机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曲柄摇臂式开槽机,对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截割头卡死主臂以最大转矩输出条件下,开底槽过程中最小倾覆安全系数为1.78、开左帮槽过程中最小倾覆安全系数为2.27、开顶槽过程中最小倾覆安... 针对现有开槽机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曲柄摇臂式开槽机,对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截割头卡死主臂以最大转矩输出条件下,开底槽过程中最小倾覆安全系数为1.78、开左帮槽过程中最小倾覆安全系数为2.27、开顶槽过程中最小倾覆安全系数为1.14、开右帮槽过程中最小倾覆安全系数为1.22,验证了极端工况下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柄摇臂 开槽 截割稳定性 截割机械臂
下载PDF
基于ARM的智能水下搜救机器人的设计
13
作者 赵莹 王宇杰 +1 位作者 孟祥 薛宇彤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第8期109-111,共3页
针对传统的搜救装置不能对溺水事故进行有效搜救问题,设计了一款智能水下搜救机器人。该水下机器人采用32位高性能ARM Cortex-M3处理器STM32407IGT6作为主控芯片,结合影像设备、水下射频通讯技术和避碰声呐系统,配合机械臂进行水下救援... 针对传统的搜救装置不能对溺水事故进行有效搜救问题,设计了一款智能水下搜救机器人。该水下机器人采用32位高性能ARM Cortex-M3处理器STM32407IGT6作为主控芯片,结合影像设备、水下射频通讯技术和避碰声呐系统,配合机械臂进行水下救援打捞工作,主要应用于河流的搜救作业,可代替人工在河流水域进行长时间搜救打捞。该机器人续航力长、安全成本低,有广阔的发展和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智能 机械臂 搜救
下载PDF
煤矿超前巷道辅助运输机器人设计
14
作者 周杰 张德生 +1 位作者 王飞 赵朋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针对煤矿井下运输环节中存在效率低和安全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套煤矿巷道辅助运输机器人系统,设计了窄型高通过性运载平台,确保了机器人在有限空间内的高效运行。研究了液压机械臂的优化设计和控制方法,提升了搬运作业的精准度和自动化... 针对煤矿井下运输环节中存在效率低和安全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套煤矿巷道辅助运输机器人系统,设计了窄型高通过性运载平台,确保了机器人在有限空间内的高效运行。研究了液压机械臂的优化设计和控制方法,提升了搬运作业的精准度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煤矿辅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运输机器人系统 窄型运载平台 液压机械臂
下载PDF
巷道高空作业机构的设计与模态分析
15
作者 贾建伟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介绍了巷道架棚设备所用的高空作业机构的结构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状态,通过对2种工况的静力学分析得出了高空作业机构最恶劣的受力状态。最后对四级伸缩机械臂做了8阶模态分析,验证了四级伸缩机械臂不会与整机发生共振现象,为整机... 介绍了巷道架棚设备所用的高空作业机构的结构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状态,通过对2种工况的静力学分析得出了高空作业机构最恶劣的受力状态。最后对四级伸缩机械臂做了8阶模态分析,验证了四级伸缩机械臂不会与整机发生共振现象,为整机结构设计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作业机构 四级伸缩臂 模态分析 巷道架棚机
下载PDF
基于ARM和FPGA的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系统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浩 赵忠 +1 位作者 金基平 周水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4-125,共2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ARM和FPGA的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系统。采用主从控制器设计模式,主控制器采用ARM9系列的S3C2410完成数据计算、显示、管理以及信息交互,从控制器采用EP1C6完成开关测试过程的逻辑控制、测试数据的采集与存储。ARM中嵌入... 研究了一种基于ARM和FPGA的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系统。采用主从控制器设计模式,主控制器采用ARM9系列的S3C2410完成数据计算、显示、管理以及信息交互,从控制器采用EP1C6完成开关测试过程的逻辑控制、测试数据的采集与存储。ARM中嵌入了WinCE4.2组成本地系统。实测证明:该设计方案高效可靠,能够满足目前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开关 机械特性测试系统 FPGA arm WINCE
下载PDF
基于ARM的力学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17
作者 张帅 王声亮 《微计算机信息》 2009年第16期133-134,共2页
通过设计一种基于ARM的测试系统,对岩体力学性质测试的试验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测试、采集和分析,来准确预测岩体在各种应力场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进而为合理的工程设计提供岩体力学依据。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arm μC/OSⅡ 岩体力学
下载PDF
基于ARM的矿井综采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关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兵 周志燕 +2 位作者 钟虎 夏杰 李军鸿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3-215,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ARM的综采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关设计。在以ARM920T为内核的S3C2440嵌入式硬件平台上采用实时Linux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平台实现协议转换和数据的存储转发。阐述了网关的硬件设计,重点论述了无线收发模块和以太网接口模块,... 介绍了一种基于ARM的综采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关设计。在以ARM920T为内核的S3C2440嵌入式硬件平台上采用实时Linux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平台实现协议转换和数据的存储转发。阐述了网关的硬件设计,重点论述了无线收发模块和以太网接口模块,并介绍了DM9000以太网卡的移植,CC2420无线模块驱动的开发,以及上层应用程序等软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无线传感器 网关 综采面
下载PDF
基于ARM的遥控搬运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斌 李忱 +2 位作者 陶成健 王赫妍 高庆忠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43-147,共5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低功耗、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逻辑系统相结合的遥控搬运机器人控制系统。在深入研究ARM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M的远程遥控搬运机器人系统的方案。通过多次对遥控搬运机器人进行实验调试...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低功耗、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逻辑系统相结合的遥控搬运机器人控制系统。在深入研究ARM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M的远程遥控搬运机器人系统的方案。通过多次对遥控搬运机器人进行实验调试,最后得出该项目所研究的遥控搬运机器人控制系统具有可行性和稳定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搬运机器人 远程遥控 机械手臂 重力感应
下载PDF
ARM S3C2410X系统中断编程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雷 陶俊才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Z期154-155,132,共3页
本文介绍了ARMS3C2410X系统的异常中断响应和返回过程,重点讨论了ARMS3C2410X系统中采用IRQ响应外设向CPU请求服务的中断编程机制,并用一个实例展示这种中断编程机制的应用。
关键词 arm IRQ 中断编程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