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lot-test about Treatment of Low-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 Gas Using a Fixed Biological Bed
1
作者 Wei Zhang Xu Zhang +2 位作者 Jun Ma Yajuan Zhu Zhuo Hu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4期53-55,共3页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fixed biological bed to treat low-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 gas. [ Method] A fixed biological bed was used to treat low-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 g...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fixed biological bed to treat low-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 gas. [ Method] A fixed biological bed was used to treat low-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 gas from a phosphate workshop, and then the waste gas treated was assessed by human sense of smell to determine the most economical empty bed contact time, thereby verifying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fixed biolog- ical bed to treat low-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 gas. [Result] When empty bed contact time was 60 s, the smell of the treated waste gas was acceptable, and COD value of recycled water in the fixed biological bed was essentially unchanged. It proved that organic load of the waste gas was consumed by microorganisms within 60 s. [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use a fixed biological bed to treat Iow-concantration organic waste gas from a phosphate worksh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xed biological bed Low-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 gas pilot-test China
下载PDF
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计秉玉 孟霖 +3 位作者 束青林 方吉超 杨书 刘合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4,共9页
我国稠油储量可观,其中60%的是深层稠油,而主流的蒸汽吞吐等热采技术采收率不足20%;稠油资源开发潜力极大,积极探索新的开采方式以提高采收率是石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着重阐述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技术体系构建及其现场应用,... 我国稠油储量可观,其中60%的是深层稠油,而主流的蒸汽吞吐等热采技术采收率不足20%;稠油资源开发潜力极大,积极探索新的开采方式以提高采收率是石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着重阐述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技术体系构建及其现场应用,为中深层稠油的新型绿色低成本接替技术发展提供有效方案。在分析稠油组分的基础上,细致剖析稠油结构致黏机理,包括化学降黏机理、降低启动压力梯度机理、提高驱油效果机理在内的提高采收率机理,以丰富理论认识。面向工程应用亟需,从水溶性降黏剂分子设计与合成、自组装调堵剂研发两方面出发,突破稠油绿色化学驱油体系。基于发展的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技术,完成了3个稠油油田示范工程应用,在提高产油量、控制含水率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进一步梳理了分子采油理论与技术、渗流理论与数值模拟技术等方面的后续发展要点,以为深层稠油的绿色高效开发接替技术研究、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等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 结构致黏机理 化学降黏机理 降黏剂 现场试验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开发先导试验效果与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聂志宏 徐凤银 +10 位作者 时小松 熊先钺 宋伟 张雷 刘莹 孙伟 冯延青 刘世瑞 闫霞 孙潇逸 吴满生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对煤层气产业带来重大影响,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和跟进。前期一些学者对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开展了研究,但缺乏对典型气田开发先导试验系统总结。通过深入剖析...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对煤层气产业带来重大影响,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和跟进。前期一些学者对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开展了研究,但缺乏对典型气田开发先导试验系统总结。通过深入剖析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与效益开发难点,总结大宁-吉县区块开发先导试验项目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明确开发规律并提出效益开发对策。结果表明:(1)深部煤层具有广覆式发育、含气性好、游离气含量高、保存条件好、煤体结构好、脆性指数高、顶底板封盖性强等地质特征,但微构造发育、渗透性极差、矿化度高等因素制约了深部煤层气效益开发;(2)不同地质条件下气井生产特征差异较大,通过先导试验落实气井产能和适应性开发技术对策,采用滚动开发模式可有效降低煤层强非均质性带来的开发风险;(3)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井网优化设计,构建井网与缝网高度弥合的人造气藏,可实现资源动用和采收率最大化;(4)“长水平段+多段多簇+大砂量”的大规模、大排量极限体积压裂技术可增大有效改造体积和井控储量,大幅提高单井产量;(5)深部煤层气井具有“见气时间短、上产速度快、初期产量高、递减快”的生产特征,可实现短期快速规模上产,但气田长期稳产需持续新井投入;(6)前期开发成本偏高,实现效益开发需不断提高工程作业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综合认为,深部煤层气资源品质好,可动用性强,具备快速推广复制条件,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开发实践可为国内其他区块深部煤层气规模动用提供技术借鉴,对加快深部煤层气规模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大宁-吉县区块 深部煤层气 先导试验 开发规律 极限体积压裂技术
下载PDF
白果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中试生产调试及其稳定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谭琪明 黄莉清 王黔阳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探索白果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中试生产调试及其稳定性试验研究。方法:在确定白果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最佳提取参数、有机溶剂萃取纯化参数以及大孔树脂柱层析纯化参数后完成中试调试,并进行银杏酚酸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在确定的白果... 目的:探索白果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中试生产调试及其稳定性试验研究。方法:在确定白果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最佳提取参数、有机溶剂萃取纯化参数以及大孔树脂柱层析纯化参数后完成中试调试,并进行银杏酚酸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在确定的白果外种皮中银杏酚酸提取纯化工艺下,平均每批烘干白果外种皮投料量为20 kg,可以获得银杏酚酸2.43 kg,产率为11.98%,银杏酚酸含量为68.38%,回收率为75.76%。在参照2020版《中国药典》对提纯产品进行了银杏酚酸的稳定性试验,确定银杏酚酸的包装方式为密封避光保存,首先采用圆底封盖塑料管密封包装,再用自封袋进行二次包装,最后在最外层采用塑封袋进行包装。由于长期试验时限不足,目前初步得出该包装下银杏酚酸在6个月内含量稳定。结论:该研究将白果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回收利用生产工艺进行中试调试并对银杏酚酸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银杏产业中银杏酚酸的产业化实施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外种皮 银杏酚酸 中试生产调试 稳定性试验
下载PDF
NiMoRe/HZSM-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
5
作者 郭效博 江文夺 +3 位作者 侯文彪 赵平 徐俊明 刘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使用浸渍法制备了5 kg NiMoRe/HZSM-5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OE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对该催化剂用于硬脂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探究。研究结... 使用浸渍法制备了5 kg NiMoRe/HZSM-5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OE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对该催化剂用于硬脂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3种商用催化剂,NiMoRe/HZSM-5中金属Ni具有较小颗粒,且分散均匀,BET比表面积(S_(BET))更大,为239.1 m^(2)/g,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在温度260℃、0.3 g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4 h、初始H 2压力3 MPa的最优反应条件下,原料转化率和烷烃选择性均为100%,且催化剂稳定性较佳,第5次循环原料转化率仍高达96.1%,加氢脱氧(HDO)反应的选择性(S HDO/DCO),即HDO反应与脱羧脱羰(DCO)反应的比值由1.2降至0.56。将催化剂NiMoRe/HZSM-5用于脂肪酸甲酯无溶剂条件下的加氢脱氧反应放大实验后进行中试,采用2.8 L固定床对25 kg脂肪酸甲酯进行连续加氢性能评价,经过15循环后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中试 加氢脱氧 烃基生物柴油
下载PDF
东江水有机物特性变化规律及超滤膜污染中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健鑫 陈淦茁 +3 位作者 李婧 邹康兵 陈康 柳君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超滤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广泛采用,然而天然水体中有机物会造成严重的膜污染。以东江水为超滤原水,首先对原水中有机特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调研,然后通过中试试验研究超滤衔接位置、预处理工艺、不同膜材质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 超滤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广泛采用,然而天然水体中有机物会造成严重的膜污染。以东江水为超滤原水,首先对原水中有机特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调研,然后通过中试试验研究超滤衔接位置、预处理工艺、不同膜材质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腐殖类、蛋白类、多糖类在冬春季节含量较低,在夏秋季节含量较高,8月达到最高峰。水厂常规工艺能一定程度降低污染物负荷,砂滤池出水腐殖质、蛋白质、多糖在冬春季分别低于0.8、0.5、1.0mg/L;在夏秋季分别低于1.5、1.0、3.6 mg/L。对于超滤在水厂的衔接,相比衔接在沉淀池后,额外的砂滤工艺并不能更为有效地控制膜污染。相比水厂单一的混凝(聚铝),组合预处理(聚铝+粉末炭)更能有效的控制跨膜压差,且能够将腐殖酸、多糖、蛋白质去除率提高10~40个百分点。针对东江水,内压式聚醚砜(PES)膜比外压式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更好的抗污染能力。研究成果对超滤在东江水处理中的应用、原水预处理工艺以及超滤膜材料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水 超滤 膜污染 中试 有机物组分
下载PDF
还原菌Staphylococcus sp.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
7
作者 宋骏杰 许奕敏 +2 位作者 李伟平 谢荣焕 刘桂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1586,共6页
为探索微生物修复的工程化应用前景,开展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还原修复中试研究。通过采集废弃电镀厂场地污染土壤,筛选出1株具有六价铬还原作用的功能菌Staphylococcus sp.。Staphylococcus sp.对六价铬的耐受质量浓度高于200 mg/L,... 为探索微生物修复的工程化应用前景,开展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还原修复中试研究。通过采集废弃电镀厂场地污染土壤,筛选出1株具有六价铬还原作用的功能菌Staphylococcus sp.。Staphylococcus sp.对六价铬的耐受质量浓度高于200 mg/L,最适pH值为7,适宜温度为25~35℃。研究发现,当土壤六价铬初始质量比为98.00 mg/kg、水土比(mL∶g)为2∶1、添加肉膏蛋白胨(Luria-Bertani,LB)培养基的条件下,Staphylococcus sp.能在21 d内将六价铬全部还原。在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治理中试研究中,污染土壤的用量为200 kg,水土比(mL∶g)为2∶1,且周期性地添加LB培养基。土壤中六价铬初始质量比为65.42 mg/kg,Staphylococcus sp.在6 d内对六价铬的还原率达到92.59%,后续24 d土壤中六价铬质量比在2.97~10.85 mg/kg呈现波动状态。结果表明,污染场地筛选出的土著功能菌Staphylococcus sp.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中试研究确定的相关参数能为后期工程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还原菌 六价铬 土壤修复 中试研究
下载PDF
少水胺吸收剂CO_(2)捕集工艺的中试试验与技术经济性评价
8
作者 刘飞 祁志福 +1 位作者 方梦祥 丁浩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97-3904,I0012,共9页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燃烧后CO_(2)捕集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但其运行和投资成本高是技术难题。该文采用基于有机胺构效关系开发的低再生能耗少水胺吸收剂,在真实燃烧后烟气条件下的中试平台上,试验研究少水胺吸收剂的CO_(2)捕集率...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燃烧后CO_(2)捕集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但其运行和投资成本高是技术难题。该文采用基于有机胺构效关系开发的低再生能耗少水胺吸收剂,在真实燃烧后烟气条件下的中试平台上,试验研究少水胺吸收剂的CO_(2)捕集率、再生能耗、挥发性胺排放等性能,并通过流程模拟与成本测算,评估技术经济性。中试结果表明,烟气流量为260~280 m^(3)/h,CO_(2)浓度(干基)约12%,少水胺体系(水质量浓度约15%)实现稳定运行,CO_(2)捕集率高于90%,再生能耗低至2.35 GJ/t CO_(2),胺挥发排放较高(约110~380 mg/m^(3))。在Aspen Plus建立10000 m^(3)/h烟气CO_(2)捕集工艺流程,相比常规一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工艺,少水胺工艺系统的投资成本降低12%,运行成本降低20%。该少水胺吸收剂具有CO_(2)捕集率高、再生能耗低、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等优势,有望在工业示范中应用。该文研究结果可为万t级/年CO_(2)捕集示范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CO_(2)捕集 少水胺 中试试验 再生能耗 胺排放 工艺模拟 技术经济
下载PDF
切制工艺小试与中试的比较及思考——以黄芩饮片为例
9
作者 贾哲 刘艳萍 +1 位作者 张晴 张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0,I0026,共7页
目的 采用实验室小试和饮片厂中试工艺对黄芩药材进行切制,比较两种工艺的差异,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黄芩的浸出物及含量测定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芩苷的含... 目的 采用实验室小试和饮片厂中试工艺对黄芩药材进行切制,比较两种工艺的差异,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黄芩的浸出物及含量测定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黄芩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进行测定;对小试和中试得到的黄芩片进行饮片得率、外观性状、浸出物和黄芩苷含量、指纹图谱及成分转移率的比较。结果 采用小试和中试工艺得到的黄芩片均为薄片,片型相近,外表皮为黄棕色,具有放射状纹理,且浸出物和黄芩苷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小试工艺的饮片得率、浸出物和黄芩苷转移率比中试工艺略高。结论 小试工艺和中试工艺得到的黄芩片质量相对稳定,切制工艺参数设置合理。在黄芩药材的切制工艺中,环境温湿度、水洗次数和蒸制压力是关键因素。小试研究和中试验证的结合,可降低饮片工业化生产风险,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切制工艺 软化 润制 小试 中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短链PFCs及DOM去除特性的中试
10
作者 杨宁 许咏穗 +3 位作者 侯英娜 黄国庆 费霞丽 邓慧萍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80-91,142,共13页
全氟化合物(PFCs)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并存在潜在毒性,活性炭吸附是目前被认为从饮用水中去除PFCs的有效技术之一。然而,关于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在实际水体中对短链PFCs去除特性的研究较少,因此在目前地表水环境中短链PFCs的污染水... 全氟化合物(PFCs)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并存在潜在毒性,活性炭吸附是目前被认为从饮用水中去除PFCs的有效技术之一。然而,关于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在实际水体中对短链PFCs去除特性的研究较少,因此在目前地表水环境中短链PFCs的污染水平不断升高的背景下,亟需评估该工艺的应用效果。文中以水厂砂滤产水为水源,研究了3种短链PFCs(PFBA、PFPeA、PFHxA)和溶解性有机物(DOM)在连续运行90 d的O3-BAC中试装置中的去除效果,同时探讨了关停臭氧和臭氧的投加量对短链PFCs和DOM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3种短链PFCs在O3-BAC中试中的去除率显著下降并且出现了PFCs穿透和解吸附现象,去除率下降程度为:PFBA>PFPeA>PFHxA,而DOM相关的DOC、UV_(254)和Φ_((T,n))指标的去除率下降程度则相对缓慢。臭氧的投加能够氧化DOM从而改善短链PFCs在炭滤中的吸附去除,关停臭氧后流入炭滤的DOM会抢占已吸附短链PFCs的吸附位点,使PFCs解吸附提前发生。过高的臭氧投加量又会使更具竞争性的低分子量有机物增多,从而削弱炭滤对短链PFCs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全氟化合物 溶解性有机物 中试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寨子河东北部油区延安组开发调整分析与研究
11
作者 吴宝祥 廖保江 高磊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6期166-168,共3页
目前,寨子河东北部油区拥有广阔的延安组油藏,初期试采成果显著。由于对延安组地质了解不足,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注水开发。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岩石学、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类资料对油区油层进行小层划分。对当前油区开发状况... 目前,寨子河东北部油区拥有广阔的延安组油藏,初期试采成果显著。由于对延安组地质了解不足,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注水开发。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岩石学、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类资料对油区油层进行小层划分。对当前油区开发状况进行详尽分析,深入剖析问题,提出的开发调整部署思路综合考虑地质和经济效益,有望在提高储层动用程度的同时实现更大范围的可采储量,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为整个项目的成功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为未来的油田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组 地层划分 开发 试油试采 调整部署
下载PDF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FDI流入的影响——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3
12
作者 景国文 汪达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6,共12页
推动外资平稳发展对于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厘清其对FDI流入的影响,有助于今后有效利用外资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采用2004—2021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推动外资平稳发展对于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厘清其对FDI流入的影响,有助于今后有效利用外资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采用2004—2021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如何影响FDI流入,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影响FDI流入。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能够显著促进FDI流入;机制检验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提高、营商环境优化来促进FDI流入;异质性检验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FDI流入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行政等级高的地区、经济规模小的地区更为明显;拓展分析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过促进FDI流入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从促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容、提高政策差异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FDI 机制检验 营商环境 数字经济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中试试验研究
13
作者 孙长鑫 翟胜兵 《锅炉制造》 2024年第4期16-18,22,共4页
本文利用中试试验装置进行中试试验,研究烟气再循环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可以抑制NOx排放,但对燃烧器着火、稳燃和燃尽性能有负面影响;随着烟气循环倍率的增加,NOx降低幅度先增后减,最佳循环倍率在20%左右;向一... 本文利用中试试验装置进行中试试验,研究烟气再循环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可以抑制NOx排放,但对燃烧器着火、稳燃和燃尽性能有负面影响;随着烟气循环倍率的增加,NOx降低幅度先增后减,最佳循环倍率在20%左右;向一次风中掺混再循环烟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Ox,但对燃烧器其它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再循环 燃烧器 中试试验
下载PDF
电石渣与老卤制备镁质胶凝材料级氧化镁的研究
14
作者 索智录 董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9-233,共5页
利用老卤和电石渣反应合成氢氧化镁,再经煅烧形成氧化镁,达到将盐湖化工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盐湖废弃物直接排放的目的。根据试验室规模工艺研究结果,完成了年产500 t氧化镁装置设计及中试。
关键词 电石渣 老卤 氧化镁 中试
下载PDF
复合酶制剂用于制丝在线提高烟叶模块品质的研究
15
作者 杜红毅 陶文生 +2 位作者 李朝荣 马明 汪长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9-175,共7页
为充分发掘复合酶制剂在提高烟叶综合品质方面的潜力,通过开发较大比例重庆产烟叶叶组配方模块,研究酶制剂在线提升烟叶模块品质的关键技术。通过叶组配方筛选、加料评吸确定了3种较大比例重庆产烟叶叶组配方模块;通过计算机直接试验设... 为充分发掘复合酶制剂在提高烟叶综合品质方面的潜力,通过开发较大比例重庆产烟叶叶组配方模块,研究酶制剂在线提升烟叶模块品质的关键技术。通过叶组配方筛选、加料评吸确定了3种较大比例重庆产烟叶叶组配方模块;通过计算机直接试验设计,结合感官质量评价赋分方法,开发了针对烟叶模块的不同酶系并组配适用的助剂与料液。结果表明,经过加酶处理后蛋白质含量降低率最高达21.73%,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高率最高分别达27.76%和27.61%,在线中试试验对烟叶模块在降低刺激性、去除杂气、改善口感、提高纯净度方面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卷烟生产 烟叶模块品质 中试试验
下载PDF
新型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中试工艺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问娟娟 刘浪浪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通过粒径分布、FTIR和分子量等分析对新型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进行了表征,并从中试关键工艺、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性能及涂膜性能等3方面对新型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的中试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试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 通过粒径分布、FTIR和分子量等分析对新型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进行了表征,并从中试关键工艺、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性能及涂膜性能等3方面对新型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的中试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试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的粒径均比小试的大;小试、中试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的FTIR图谱基本一致,均为苯丙型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第2次中试的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的性能指标基本接近小试的测试结果;中试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制漆后,干性和耐水性均较小试下降;粒径和分子量是影响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的主要因素,中试的初始导热油温度应控制在130~135℃,以保证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分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丙烯酸二级分散体 小试 中试 工艺分析 温度控制
下载PDF
苏四期底泥疏浚与处置专题研究
17
作者 汤秀翔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2期114-119,I0013,共7页
上海市在底泥处置中首次采用生态土管袋工艺,在新工艺于工程中实际运用之前,通过专题研究并在中试工作中进行先期实验,验证其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来降低决策风险。结合苏州河底泥特性,对脱水助剂各化学成分配比进行试验后改进。生... 上海市在底泥处置中首次采用生态土管袋工艺,在新工艺于工程中实际运用之前,通过专题研究并在中试工作中进行先期实验,验证其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来降低决策风险。结合苏州河底泥特性,对脱水助剂各化学成分配比进行试验后改进。生态土管袋工艺处置苏州河底泥后降低重金属的活性,达成底泥中重金属的固定和稳定,减轻土壤浸出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疏浚 底泥处置 底泥中试 浸出毒性
下载PDF
自制硫系稳定剂在典型电镀场地的稳定化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18
作者 缪书舟 李昌武 +2 位作者 史学峰 刘晓月 叶子仪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4年第2期73-76,共4页
本研究针对自制硫系稳定剂(KTWDJ-1)进行机理研究,同时,以福建某典型电镀场地为研究对象,将KTWDJ-1与多硫化钙、硫化钠对比,开展了污染土壤稳定化试验以及修复工程。本项目成功实施为同类型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电镀场地 硫系稳定剂 还原稳定化 中试试验
下载PDF
基于银杏叶提取物制备的制药工程中试实训设计
19
作者 郭玲玲 王东升 +4 位作者 林文辉 樊冬丽 于燕燕 吴晶晶 葛冬冬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推动中药产业发展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发展战略和手段。中试实训是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采用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自动化中药中试提取设备,制备银杏叶提取物,并对提取物中总黄酮苷含量进行测定,培养学生现代化... 推动中药产业发展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发展战略和手段。中试实训是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采用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自动化中药中试提取设备,制备银杏叶提取物,并对提取物中总黄酮苷含量进行测定,培养学生现代化中药生产的相关能力。以中药提取物的制备作为教学模型具有典型的专业教育特色和产业推广作用,有助于推进我国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为新兴产业培育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工程 银杏叶提取物 中药中试 实验实训
下载PDF
不同飞行员抗荷体能训练方案效果评价
20
作者 杨景慧 耿喜臣 +12 位作者 杨明浩 金朝 李宝辉 于婕 刘宇航 王海霞 卫晓阳 蒋科 张立辉 李毅峰 朱倩昀 张小雪 徐艳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建立兼顾飞行员无氧及有氧能力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案,探索飞行员体能训练有氧无氧的适宜配比。方法根据“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选拔两批次健康受试者共16名,年龄18~24岁。两批次受试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有氧无氧配比训练方案,训练周期... 目的建立兼顾飞行员无氧及有氧能力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案,探索飞行员体能训练有氧无氧的适宜配比。方法根据“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选拔两批次健康受试者共16名,年龄18~24岁。两批次受试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有氧无氧配比训练方案,训练周期为3个月。训练前后受试者心肺功能变化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评价,无氧能力变化采用力量变化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训练后两种训练方案受试者的杠铃深蹲、屈腿硬拉及杠铃卧推10RM及3RM负重均显著增加(P<0.001),并且两组间负重增长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肺功能测试结果显示,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所能耐受的最大负荷、最大心率及呼吸商均显著增加(P<0.01)。与方案①试验组受试者比较,训练前后方案②试验组受试者的最大负荷[方案①为(29.12±19.69)W,方案②为(72.00±46.24)W]及呼吸商(方案①为0.11±0.09,方案②为0.28±0.16)的提升幅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案②试验组受试者的无氧及有氧能力均有效提升,说明该训练方案中有氧与无氧训练的配比设置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荷体能训练 抗荷耐力 飞行员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 呼吸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