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松毛虫属八个种和亚种亲缘关系的DNA指纹证据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爱兵 孔祥波 +1 位作者 李典谟 刘友樵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6-242,共7页
利用DNA指纹谱方法探讨了中国松毛虫属 8个种和亚种〔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punctatus (Walker) ,德昌松毛虫D .punctatustehchangensisTsaietLiu ,文山松毛虫D .punctatuswenshanensisTsaietLiu ,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Matsum... 利用DNA指纹谱方法探讨了中国松毛虫属 8个种和亚种〔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punctatus (Walker) ,德昌松毛虫D .punctatustehchangensisTsaietLiu ,文山松毛虫D .punctatuswenshanensisTsaietLiu ,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Matsumura,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Butler,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TsaietLiu ,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 ,云南松毛虫D .houiLajonquiere]之间的亲缘关系。 13个随机引物在 8种松毛虫中共检测到 16 8个多态分子标记。分析表明 ,这 8个种间的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 0 3780~ 0 736 0 ;马尾松毛虫与其亚种德昌松毛虫的遗传距离最近 ,为 0 3780 ,与其另一亚种文山松毛虫以及油松毛虫的遗传距离次之 ,皆为 0 5 2 33;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与马尾松毛虫的遗传距离则再次之 ,分别为0 6 36 2 ,0 6 770和 0 6 94 4 ;与马尾松毛虫遗传距离最远的是思茅松毛虫 ,为 0 736 0。 8种松毛虫间具体的亲缘关系为 :(D .superans (D .tabulaeformis (D .p .wenshanensis (D .p .tehchangensis,D .p.punctatus) ) ) ) (D .kikuchii (D .spectabilis,D .houi)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松毛虫属 亲缘关系 DNA指纹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善干 马淑芳 +1 位作者 付宏兰 陈德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2,共5页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蛾 触角 毛状感受器 细微结构
下载PDF
油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细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德明 马淑芳 张善干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2-405,共4页
油松毛虫 (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iaetLiu)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毛状感受器位于触角鞭节主干及侧枝的内面。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感觉神经原及三个辅助细胞构成。毛壁上有许多小孔 ,感觉神经原的树状突外节伸入毛腔 ,... 油松毛虫 (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iaetLiu)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毛状感受器位于触角鞭节主干及侧枝的内面。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感觉神经原及三个辅助细胞构成。毛壁上有许多小孔 ,感觉神经原的树状突外节伸入毛腔 ,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 ,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嗅觉感受器。根据感受器内感觉神经原的数目 ,将它们分为三类 :1 具二个神经原 ;2 具三个神经原 ;3 具四个神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雄蛾 细微结构 触角 毛状感受器 嗅觉感觉器 鳞翅目
下载PDF
基于Cyt b基因序列分析的松毛虫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宝嘉 张学卫 +1 位作者 周国娜 刘军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7-1734,共8页
为了揭示松毛虫种群的遗传结构,采用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测定了松毛虫不同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其核苷酸组成、转换和颠换、氨基酸组成、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在获得的Cytb基因3... 为了揭示松毛虫种群的遗传结构,采用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测定了松毛虫不同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其核苷酸组成、转换和颠换、氨基酸组成、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在获得的Cytb基因387bp的序列中碱基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40.1%、33.5%、9.5%、16.9%,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表现出强烈的A、T偏向性,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含量高达86.5%,这种偏向性在种群间无明显差异。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转换大于颠换,且种群内替换高于种群间。该序列片段中共有39个核甘酸位点发生变异,遗传距离为0.000-0.100,显示出较小的遗传变异。蛋白质氨基酸由除谷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组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和油松毛虫亚种遗传距离较近,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生态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CYTB基因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松毛虫发生期与气象条件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玉书 冯锐 +1 位作者 陈鹏狮 肖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采用阜新县虫情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 ,分析松毛虫各虫态平均发生期、发生历期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
关键词 松毛虫 发生期 气象条件 气象期距 有效积温法 预测
下载PDF
9个白僵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方志刚 张立钦 赵仁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31-335,共5页
浙江省丽水地区是马尾松毛虫白僵病自然常发区。近几年来采集并分离到球孢白僵菌9 个野生菌株。测定它们在PDA 平板上的营养生长和产孢量, 以及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B2 , B4 和B14 等3 个菌株致病力最强, 营养生长最快,... 浙江省丽水地区是马尾松毛虫白僵病自然常发区。近几年来采集并分离到球孢白僵菌9 个野生菌株。测定它们在PDA 平板上的营养生长和产孢量, 以及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B2 , B4 和B14 等3 个菌株致病力最强, 营养生长最快, 产孢量较高, 达3 亿个·cm - 2 , 在今后生产上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最具应用潜力; 次之是B7 , B10 , B11 和B12 等4 个菌株; 而B6 和B13 菌株的各个性状较差,几无潜力。同时也说明自然界中存在遗传多样性的自然菌株。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菌株 马尾松毛虫 致病性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基因组中微卫星DNA的特征以及对其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吉亚杰 张德兴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8-614,共7页
本文根据我们对鳞翅目昆虫棉铃虫和松毛虫以及其它动物 (筏蜘蛛、朱、鳕鱼和飞蝗 )的微卫星富集性基因组DNA文库的筛选和分析结果 ,结合其它实验室已发表的资料 ,对鳞翅目昆虫基因组中微卫星DNA的丰度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本文根据我们对鳞翅目昆虫棉铃虫和松毛虫以及其它动物 (筏蜘蛛、朱、鳕鱼和飞蝗 )的微卫星富集性基因组DNA文库的筛选和分析结果 ,结合其它实验室已发表的资料 ,对鳞翅目昆虫基因组中微卫星DNA的丰度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与其它类群相比 ,尽管鳞翅目昆虫物种间存在差异 ,但其基因组中存在明显偏多的侧翼序列重复的、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的微卫星位点 ,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微卫星DNA家族通常可以在序列分析阶段被识别出来 ,但很多多拷贝位点只有通过一系列后续分析才能被检查出来。这应是鳞翅目昆虫中微卫星位点的优化率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棉铃虫和松毛虫基因组中三相重复微卫星丰度相对较高 ,从而从某种程度上补偿了这些物种微卫星分离过程中因丰度低、多拷贝位点比例高所带来的困难。棉铃虫微卫星DNA家族侧翼序列中多聚T/A序列的存在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昆虫 基因组 微卫星DNA 棉铃虫
下载PDF
浙江省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9
8
作者 袁荣兰 黄国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由于化学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历史较久,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产生了抗药性,拟除虫菊酯类新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良特性,但自1981年使用以来,其杀虫效果不断降低,而用药量逐渐增加。我们自1984—1986年对全... 由于化学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历史较久,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产生了抗药性,拟除虫菊酯类新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良特性,但自1981年使用以来,其杀虫效果不断降低,而用药量逐渐增加。我们自1984—1986年对全省12个县、20多个地方作了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工作。结果表明:松毛虫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抗药性与过去使用有机氯、有机磷等农药的量成正相关,合理控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用量能延缓抗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抗药性
下载PDF
油松受松毛虫危害后恢复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镇宇 陈华盛 +2 位作者 丛秀玉 韩义生 乔秀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4-427,共4页
油松经人工模拟失去一定量的1年生针叶后对第2年高生长、针叶长度有明显的影响:失叶越多,影响越大,经2a后其高生长虽仍有差异,但均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失去少量2~3年生针叶后的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失去1年生针... 油松经人工模拟失去一定量的1年生针叶后对第2年高生长、针叶长度有明显的影响:失叶越多,影响越大,经2a后其高生长虽仍有差异,但均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失去少量2~3年生针叶后的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失去1年生针叶后油松不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在松毛虫大发生年份,油松失去95%以上1、2年生针叶后,3a后在立地条件好的松林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在立地条件差的干旱阳坡,仍未恢复到原有的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赤松毛虫 补偿效应 恢复能力
下载PDF
油松毛虫优化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乃斌 屠泉洪 +2 位作者 宋长义 李镇宇 张俊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7-208,共12页
本文以油松林-油松毛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组建了油松生长子模型,油松毛虫种群生长子模型以及油松毛虫危害油松的子模型。并将它们耦联在一起,形成了油松林-油松毛虫系统模型。 为了寻求油松毛虫的优化管理途径,在上... 本文以油松林-油松毛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组建了油松生长子模型,油松毛虫种群生长子模型以及油松毛虫危害油松的子模型。并将它们耦联在一起,形成了油松林-油松毛虫系统模型。 为了寻求油松毛虫的优化管理途径,在上述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油松毛虫的10种常用管理措施的效果和费用,结合危害子模型,组建了油松毛虫的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然后再根据最优化理论,建立了油松毛虫管理决策模型。最后对影响系统的主导因子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优化管理
下载PDF
浙江省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立钦 董林根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216-220,共5页
本文概述了浙江省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目前在生产上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白僵菌 松毛虫 生物防治 现状
下载PDF
林木虫害大数据的网络科学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 赵海 +1 位作者 冯颖 何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4-1258,共5页
择取国家森防总站2009—2013年辽宁省林木虫害大数据,根据林木虫害时空复杂性,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影响域的虫害关系网络构造方法.以昆虫生活习性确定时间影响范围,以虫害危害等级确定空间影响范围,并将松毛虫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松毛... 择取国家森防总站2009—2013年辽宁省林木虫害大数据,根据林木虫害时空复杂性,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影响域的虫害关系网络构造方法.以昆虫生活习性确定时间影响范围,以虫害危害等级确定空间影响范围,并将松毛虫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松毛虫虫害关系网络为无标度网络,服从幂律分布;松毛虫传播扩散快;虫害易聚集发生;网络拓扑具有鲁棒性.该建网方法能够反映真实世界,是解读林木虫害大数据的有效方法.期待通过本文对松毛虫虫害关系网络的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能对实际林木虫害防治工作中防治策略的制定及防控力度的估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科学 虫害关系网络 时空影响域 辽宁林木虫害 松毛虫
下载PDF
松毛虫寄生蝇研究Ⅰ.自然寄生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翁仲彦 周昌清 《昆虫天敌》 CSCD 1995年第4期147-152,共6页
寄生蝇Techinid flies是许多农、林、果、蔬重要害虫的有效寄生性天敌,属于双翅目,寄蝇科Thinidae昆虫,全世界已知有6500种,我国已知有450种,麻蝇科Sarcophagidae中也有许多寄生性种类,这些种类与寄绳科的种类一起统称为寄生蝇类。
关键词 松毛虫寄生蝇 寄生性天敌 自然寄生动态
下载PDF
雷公藤总甙对马尾松毛虫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小慧 胡春海 龙绛雪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用连续回流渗漉法从雷公藤生药中提取出粗提物,经乙酸乙酯纯化后得红褐色的浸膏,经检测为总萜内酯(T1)。就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进行了较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T1对马尾松毛虫具有强的拒食、麻醉和毒杀作用,毒杀...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用连续回流渗漉法从雷公藤生药中提取出粗提物,经乙酸乙酯纯化后得红褐色的浸膏,经检测为总萜内酯(T1)。就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进行了较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T1对马尾松毛虫具有强的拒食、麻醉和毒杀作用,毒杀中浓度LC50为1548.50mg/L,拒食中量AFD50为12.25μg/条,麻醉中量ND50为103.98μg/g,无触杀作用;T1不仅抑制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还影响其蛹的羽化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存活;抑制中浓度EC50为952.65mg/L;在T1浓度10-10000mg/L之间,马尾松毛虫蛹不完全羽化率为43.3%~63.3%,其卵的不能孵化率为12.0%~84.0%。孵化的幼虫存活率为0.0%~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杀虫植物 总萜内酯 马尾松毛虫 生物农药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浙北马尾松人工林鸟类捕食松毛虫幼虫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楚国忠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7年第3期239-250,共12页
对浙北马尾松人工林的鸟类区系及数量动态以及鸟类捕食松毛虫幼虫进行了实验观察。松毛虫可按季节分为三个世代阶段,各世代阶段的种群密度波动较大,而相应的鸟类平均密度却较稳定。利用防鸟围网采用样方对照法调查鸟类捕食松毛虫幼虫的... 对浙北马尾松人工林的鸟类区系及数量动态以及鸟类捕食松毛虫幼虫进行了实验观察。松毛虫可按季节分为三个世代阶段,各世代阶段的种群密度波动较大,而相应的鸟类平均密度却较稳定。利用防鸟围网采用样方对照法调查鸟类捕食松毛虫幼虫的作用,4至9月鸟类移走实验虫数的4.7—22.2%。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块鸟类的捕食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捕食作用 浙北 松毛虫幼虫 实验观察 对照法 围网 数量动态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成虫复眼转化与上灯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韦成礼 蒋家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46-52,共7页
通过对成虫复眼的转化、电生理测定、蛾夜间羽化后对光的反应行为以及性信息素释放的活动规律等因素的观察,发现松毛虫蛾在全暗环境条件下,复眼的转化较为一致。由日眼转到夜眼所需的时间为40分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则需要1小时。蛾复眼... 通过对成虫复眼的转化、电生理测定、蛾夜间羽化后对光的反应行为以及性信息素释放的活动规律等因素的观察,发现松毛虫蛾在全暗环境条件下,复眼的转化较为一致。由日眼转到夜眼所需的时间为40分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则需要1小时。蛾复眼在转化过程中对光敏感性逐渐增加,刚完成暗适应后的1小时内,对光极其敏感,趋光行为特别活跃。经过长期暗适应的蛾一般产生避光反应。 松毛虫蛾在一夜间有两次扑灯高潮,入夜后一小时内扑灯的第一次高峰是由于复眼在转化过程中对光产生敏感所引起的;第二次高峰主要是由于性信息素释放后使蛾产生性激动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复眼转化 上灯规律
下载PDF
油松毛虫受球孢白僵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艳梅 谢映平 +1 位作者 薛皎亮 刘卫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1-539,共9页
为了研究昆虫病原真菌对松毛虫的致病机理,提供北方地区松毛虫生物防治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emin菌株1573感染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TsaietLiu,通过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光学显微... 为了研究昆虫病原真菌对松毛虫的致病机理,提供北方地区松毛虫生物防治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emin菌株1573感染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TsaietLiu,通过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技术,研究了菌株的感染过程和虫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该病原真菌通过穿透表皮入侵油松毛虫,染菌后24 h,观察到分生孢子附着于头部的颅顶,单眼、触角和口器的基部,在胸、腹部附着于毛簇、毛瘤、棘状突和节间褶。染菌后36 h,孢子萌发长出菌丝,在入侵部位,菌丝的端部特化成附着胞和侵入钉。染菌后48 h,菌丝依靠机械力和胞外酶的作用穿透表皮,虫体表皮出现了裂痕和黑化。染菌后72 h,菌丝已进入体腔,感染血淋巴、脂肪体、肌肉、消化道、丝腺和神经组织,并利用血液和内部组织器官作为营养大量繁殖,此时,虫体发涨,表皮变暗。染菌后96 h,菌丝占据了松毛虫的血腔,内部的组织结构被完全瓦解,松毛虫死亡。最后,菌丝冲破体壁,在尸体表面长出新的分生孢子。这些结果说明,球孢白僵菌B.bassiana菌株1573是一种油松毛虫的高致病性菌株,可以引起虫体的一系列组织病理变化而致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真菌 球孢白僵菌 油松毛虫 扫描电镜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的作用及毒力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鹏飞 赵善欢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6-280,共5页
本研究选用印楝素、川楝素、灭幼脲Ⅲ号和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点滴处理马尾松毛虫幼虫和卵。印楝素、灭幼脲Ⅲ号、溴氰菊酯的触杀LD_(50)分别为2.5990,1.7500和0.0012μg/头。印楝素、灭幼脲Ⅲ号和川楝素均能... 本研究选用印楝素、川楝素、灭幼脲Ⅲ号和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点滴处理马尾松毛虫幼虫和卵。印楝素、灭幼脲Ⅲ号、溴氰菊酯的触杀LD_(50)分别为2.5990,1.7500和0.0012μg/头。印楝素、灭幼脲Ⅲ号和川楝素均能抑制试虫生长发育,在4.0μg/头剂量下,总抑制率分别为80.0%,70.0%和47.5%。印楝素和灭幼脲Ⅲ号还表现杀卵作用活性,200mg/kg印楝素处理1,4和7日龄卵其校正死亡率在76.6%以上;200mg/kg灭幼脲Ⅲ号则可达90.0%以上。试验中还观察记录了试虫受药后的症状反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杀虫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应用25%菊乐合酯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
19
作者 汤荣堂 蒋金棋 +1 位作者 倪惠云 周肃富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78-382,共5页
1988~1989年,金华县进行应用25%菊乐合酯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药效试验,并在大面积防治中推广应用了这种新的复配农药。结果表明:应用25%菊乐合酯孔油防治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在地面超低量喷雾防治时,60ml/hm^2就可取得96.3%的效果,... 1988~1989年,金华县进行应用25%菊乐合酯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药效试验,并在大面积防治中推广应用了这种新的复配农药。结果表明:应用25%菊乐合酯孔油防治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在地面超低量喷雾防治时,60ml/hm^2就可取得96.3%的效果,用药成本1.05元/hm^2,比用2.5%溴氰菊酯乳油(3.60元/hm^2),20%杀灭菊酯乳油(2.55元/hm^2)分别下降2.55元/hm^2和1.50元/hm^2;飞机超低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用药120g/hm^2即可,效果可达94.8%,用药成本比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杀灭菊酯礼油分别下降1.50元/hm^2和0.45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毛松毛虫 防治 菊乐全酯乳油
下载PDF
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对松林年生长量的效益
20
作者 叶维贤 叶国成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89-291,共3页
利用赤眼蜂防治第1代马尾松毛虫,在长兴县已有近20年历史。经调查,当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灾级为3~4级时,在第1代卵期,放赤眼蜂360万头/hm^2,可以控制松毛虫当年的危害;年材积生长量放蜂区比对照区增加2.4m^3/hm^2,两者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赤眼蜂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