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酚类与乳清蛋白共价交联对松仁油Pickering乳液的影响
1
作者 赵鑫磊 包怡红 +3 位作者 骆嘉原 高博 贾铭杰 蒋世龙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2,共14页
将没食子酸(GA)和香草酸(VA)分别与乳清蛋白(WPI)进行共价交联制备复合物(WGA和WVA),测定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等理化指标并进行二、三级结构的表征。以复合颗粒为乳化剂制备松仁油Pickering乳液(WGAP和WVAP),对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分... 将没食子酸(GA)和香草酸(VA)分别与乳清蛋白(WPI)进行共价交联制备复合物(WGA和WVA),测定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等理化指标并进行二、三级结构的表征。以复合颗粒为乳化剂制备松仁油Pickering乳液(WGAP和WVAP),对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分布、流变学行为和脂质氧化产物生成量等指标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剂量和类型的酚类物质诱导表面疏水性的变化对Pickering乳液理化特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GA和WVP的巯基含量降低,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P<0.05),WGA和WVA最大发射峰均红移到361.07 nm处,其中WGA的荧光强度猝灭率分别为91.05%,89.98%,94.02%,而WVA的荧光强度猝灭率分别为20.12%,27.49%,31.19%。与对照WPP相比,WGAP粒径分布的主峰位置集中于204.1~276.4 nm之间;WVAP粒径分布的主峰位置则集中于217.7~256.2 nm之间。WGAP和WVAP均属于假塑性流体,储能模量(G')始终高于损耗模量(G''),均表现出抑制脂质氧化产物生成的能力。2种羟基苯甲酸类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表面疏水性,从而改善乳液的理化性能并减少脂质氧化过程中氧化产物的生成,具体表现为WGAP>WVAP。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高添加量酚类化合物通过诱导蛋白质发生疏水性聚集或生成巯基-醌加成物两种方式提高了蛋白质的界面性能,从而使Pickering乳液粒径分布更均匀,体系趋向于稳定,脂质氧化程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香草酸 乳清蛋白 表面疏水性 松仁油 Pickering乳液
下载PDF
松子油提取工艺及3种松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越 刘会平 +2 位作者 刘易坤 田丽元 邵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对马尾松、云南松和红松3种常见松子的主要组分进行分析,得出马尾松是制备松子油的一种理想原料。采用离心分离法提取松子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得到的松子油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通过GC-MS... 通过对马尾松、云南松和红松3种常见松子的主要组分进行分析,得出马尾松是制备松子油的一种理想原料。采用离心分离法提取松子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得到的松子油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通过GC-MS对马尾松、云南松和红松3种松子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子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85℃,离心转速6 5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松子油的提取率为60.54%,得率为37.53%,所得松子油理化指标符合国标植物油卫生标准。以亚麻酸和皮诺敛酸标准品进行定性分析,得出松子油中的十八碳三烯酸主要为皮诺敛酸,3种松子油皮诺敛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0.61%、19.35%和15.65%,其中马尾松松子油中皮诺敛酸的相对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子油 离心分离 脂肪酸 皮诺敛酸
下载PDF
松籽油脂肪酯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荣会 余元祥 +2 位作者 李庆才 洪权春 张建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0-34,共5页
从红松 (或马尾松 )籽油中分离鉴定出五种脂肪酸成分 ,其中顺 5 ,9,12 十八碳三烯酸结构的脂肪酸成分是首次发现。同时还对我国东北地区红松。
关键词 松籽油 松油酸甲酯 脂肪酸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松子制取松子油及其微胶囊化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何东平 李丽娟 付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通过浸出法制取松子油 ,并进一步测定其理化性质。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松子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 ,表明其含有高度的不饱和脂肪酸。
关键词 松子油 脂肪酸组成 微胶囊化 制油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对整粒松仁萃取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小泓 贺祥柯 +1 位作者 郭小燕 刘曼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2-64,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从整粒松仁中萃取部分松子油。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对出油率和整仁的影响。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为 :压力 30MPa ,萃取时间 3h ,萃取温度 35℃。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整粒松仁 松子油 生产工艺 油脂
下载PDF
松籽油的提取及理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高林 马传国 +1 位作者 王德志 马斌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71,共3页
为了开发和利用松籽资源,对松仁的化学成分和松籽油的理化指标、松籽油的甘三酯组分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仁粗脂肪含量为69.9%,粗蛋白含量为16.6%;松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以上,松籽油相对密度(d240)0.91... 为了开发和利用松籽资源,对松仁的化学成分和松籽油的理化指标、松籽油的甘三酯组分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仁粗脂肪含量为69.9%,粗蛋白含量为16.6%;松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以上,松籽油相对密度(d240)0.919 9,折光指数(n20)1.477 9,碘值(I)142.8 g/100 g,皂化值(KOH)193.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 松籽油 理化指标
下载PDF
复凝聚法制备松籽油微胶囊工艺优化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阳 包怡红 赵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29-236,共8页
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包埋松籽油制备松籽油微胶囊。考察壁材比(明胶与阿拉伯胶体积比)、芯壁比、壁材质量分数、复凝聚时间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微胶囊理化特性及氧化稳定... 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包埋松籽油制备松籽油微胶囊。考察壁材比(明胶与阿拉伯胶体积比)、芯壁比、壁材质量分数、复凝聚时间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微胶囊理化特性及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籽油微胶囊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壁材比2∶1、芯壁比2∶3、壁材质量分数2%、复凝聚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7.23%。制备的松籽油微胶囊含水率为5.1%,溶解度为98.09%,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证明了微胶囊的形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热溶解温度较高,在室温下热稳定性良好。包埋后的松籽油经加速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提高松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松籽油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凝聚法 松籽油 微胶囊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酶催化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的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朱雪梅 阮霞 +5 位作者 胡蒋宁 熊华 邓泽元 彭海龙 胡居吾 白春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5-79,共5页
以松籽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通过酶催化酯交换法生产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酯交换反应得到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37.88%),油酸(28.30%),亚油酸(20.19%),同时含有少量功能性脂肪酸——松籽油酸(4.77%),且没有检测到反... 以松籽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通过酶催化酯交换法生产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酯交换反应得到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37.88%),油酸(28.30%),亚油酸(20.19%),同时含有少量功能性脂肪酸——松籽油酸(4.77%),且没有检测到反式脂肪酸;结构脂质的熔点为37.5℃,其固态脂肪含量在20、25、30℃和40℃时分别是40.28%、32.62%、22.06%、3.40%,并且其主要晶型是β'型。因此,酯交换反应得到的零反式脂肪酸油脂适合作为人造奶油的基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籽油 棕榈油硬脂 酶催化酯交换 零反式脂肪酸 人造奶油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松籽油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包怡红 郭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0-68,共9页
以红松松籽为原料,经超声波预处理后,利用水酶法提取松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研究松籽油提取工艺,并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籽油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强度0.28 W/cm2、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50℃、料液比... 以红松松籽为原料,经超声波预处理后,利用水酶法提取松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研究松籽油提取工艺,并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籽油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强度0.28 W/cm2、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50℃、料液比1∶5(g/m L)、碱性蛋白酶加酶量1 427 U/g、酶解时间4.08 h、酶解温度44℃,在此条件下松籽油得率可以达到73.01%。温度、光照对松籽油氧化有显著促进作用,3℃以下避光贮藏松籽油可使其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水酶法 响应面 松籽油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10个品系红松籽油挥发性物质分析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贺 赵玉红 杨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78-184,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10个品系(种)红松籽油挥发性物质进行区别和比较。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10个品系(种)红松籽油挥发性物质进行区别和比较。10个样品中GC-MS共鉴定163种挥发性物质,包含烃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酸类等类型的挥发性物质,且以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为主,主要贡献风味的物质为醛类、醇类和酯类。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10个红松籽油品系进行区分,可以将样品分为3组,各组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采用PCA和线性判别分析处理E-nose数据,PC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97.17%、88.82%,说明传感器识别度高、样品间区分度好。2种技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信号传感器与不同挥发性物质存在相关性。本研究评价10个品系松籽油的挥发性物质,探讨HS-SPME-GC-MS与E-nose相结合用于区别和比较10个品系松仁油挥发性成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籽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下载PDF
松籽油中γ-亚麻酸的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鉴别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雅 孟德胜 +1 位作者 杨征 吴畏 《中国药业》 CAS 2007年第24期25-25,共1页
目的对松籽油中γ-亚麻酸进行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和气相色谱(GC)法鉴别γ-亚麻酸甲酯。结果应用GC法能够鉴别出γ-亚麻酸甲酯,TLC法斑点清晰。结论对松籽油中γ-亚麻酸进行质量鉴别的两种方法可行。
关键词 松籽油 Γ-亚麻酸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不同方式提取松籽油理化性质及微波加热对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文君 齐宝坤 +5 位作者 王晶 李杨 冯红霞 曹亮 隋晓楠 江连洲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年第3期50-54,共5页
油脂氧化是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油脂在微波加热过程品质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确定微波加热过程对不同方式提取的松籽油的影响。本文对水酶法和溶剂法提取的松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两种方法提取的松籽油品质... 油脂氧化是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油脂在微波加热过程品质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确定微波加热过程对不同方式提取的松籽油的影响。本文对水酶法和溶剂法提取的松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两种方法提取的松籽油品质有一定的不同,水酶法松籽油酸值及磷脂含量均低于溶剂法松籽油,而过氧化值高于溶剂法松籽油,提取方法对松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显著。同时,研究了在一定功率(700W)下,不同加热时间(1、3、5和7min)对两种方法提取松籽油品质的影响,微波加热3min以上,会导致所有样品品质恶化及组成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水酶法 溶剂法 松籽油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莹 陈小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9-272,共4页
为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工艺,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红松种仁油得率的影响,并对试验得到的种仁油进行了气质联用(GC-MS)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最佳的... 为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工艺,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红松种仁油得率的影响,并对试验得到的种仁油进行了气质联用(GC-MS)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最佳的工艺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 h,最佳工艺条件下红松种仁油得率为45.85%。萃取压力对得率的影响最大,萃取时间次之,萃取温度对得率影响不显著。利用GC-MS鉴定出9个组分,占红松种仁油脂肪酸总量的99.98%,其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1.79%和1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红松神仁油 脂肪酸 GC—MS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富集松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彧 李清光 +1 位作者 万惠萍 林莉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5,64,共4页
采用尿素包合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的红松子油中的松油酸进行富集研究。尿素包合法富集红松子油中的松油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脂肪酸∶尿素∶乙醇为1∶3.5∶8(W∶W∶V),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10 h,多不饱和脂肪酸得率为11.69%,松油酸含量... 采用尿素包合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的红松子油中的松油酸进行富集研究。尿素包合法富集红松子油中的松油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脂肪酸∶尿素∶乙醇为1∶3.5∶8(W∶W∶V),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10 h,多不饱和脂肪酸得率为11.69%,松油酸含量从14.80%提高到8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子油 松油酸 尿素包含 气相色谱
下载PDF
红松松仁中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5
作者 王振宇 杨立宾 魏殿文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年第2期90-91,共2页
松仁为松属PinusL.多种植物成熟种子去皮后所得到的种仁的统称,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及防止衰老的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潜力;对红松松仁的营养成分、功能以及天然产物中的蛋白、多糖、油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红松松仁 蛋白 多糖 籽油
下载PDF
不同品种松籽油的理化特性和组成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曼 梁少华 +1 位作者 杨明 王梦园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1,共6页
分析测定了3种不同品种松籽油(落叶松松籽油、马尾松松籽油、红松松籽油)的黏度、折光指数、不皂化物等主要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3种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92.0%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 分析测定了3种不同品种松籽油(落叶松松籽油、马尾松松籽油、红松松籽油)的黏度、折光指数、不皂化物等主要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3种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92.0%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43.3%~44.2%,其次为油酸,相对含量为24.7%~28.7%,松油酸相对含量为12.5%~18.2%。松籽油中甘三酯含量较高的是LOL(13.39%~15.78%)、OLO(7.72%~10.38%)和OLPi(10.22%~13.0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松籽油的生育酚含量,落叶松松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为21.22 mg/100 g,马尾松松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为30.94 mg/100 g,红松松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为22.15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籽油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生育酚
下载PDF
松籽油中γ-亚麻酸的纯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雅 孟德胜 +1 位作者 吴畏 杨征 《中国药业》 CAS 2007年第18期25-25,共1页
目的探讨松籽油中γ-亚麻酸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尿素包合法。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脂肪酸、尿素与甲醇的质量比为1∶5∶5,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0.5h。结论本方法可较好地纯化松籽油中γ-亚麻酸。
关键词 松籽油 Γ-亚麻酸 尿素包合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籽油对小鼠血清及肝脏、肾脏脂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静波 吴丽英 +2 位作者 董红竹 张燕 刘桃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57-261,共5页
对长白山红松籽油调节血脂作用进行研究。建立昆明小白鼠高脂血症模型后,观察红松籽油调节血脂功能。通过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 对长白山红松籽油调节血脂作用进行研究。建立昆明小白鼠高脂血症模型后,观察红松籽油调节血脂功能。通过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葡萄糖(glucose,Glu)含量以及肝脏和肾脏的TC、TG水平来检测长白山红松籽油的降血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红松籽油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高脂饲料对受试小白鼠高血脂症的诱导作用,显著改善肝脏及肾脏脂质的积累,红松籽油具有显著的降血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红松籽油 降血脂作用 血清脂质 肝脏脂质 肾脏脂质
下载PDF
松子壳热解重质油的催化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恩臣 孙焱 +1 位作者 秦丽元 李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1-208,共8页
以红松松子壳为原料,采用连续热解装置研究了热解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生物油得率的影响规律,在反应温度为450℃、反应时间为6 min时,生物油得率可达到40.74%,热值可达到22.66 MJ/kg。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生物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其成分... 以红松松子壳为原料,采用连续热解装置研究了热解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生物油得率的影响规律,在反应温度为450℃、反应时间为6 min时,生物油得率可达到40.74%,热值可达到22.66 MJ/kg。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生物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其成分以酚类为主,质量分数约为33.5%;选用HZSM-5及NiO/H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热解重质油部分分别进行催化改性试验,结果表明:经NiO/HZSM-5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后其中高沸点有机物质量分数降低约13个百分点;其黏度由原来的约3 290 mPa·s大幅度地降低至450 mPa·s,热值则由原来的约26.16 MJ/kg增加到30.33 MJ/kg,增加了16%,同时提高了重质油的燃烧性和稳定性;负载物氧化镍(NiO)的添加提高了HZSM-5催化剂的抗积碳能力。该研究也为后续生物油改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重质油制备 催化剂 松子壳 HZSM-5
下载PDF
华山松籽油中脂肪酸含量及其药用保健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赵莉 翟文俊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60-62,共3页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秦岭南坡西段华山松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并与辽宁建平沙棘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所含主要脂肪酸成分的含量十分近似.结果表明,秦岭南坡西段华山松籽油具有与沙林油类似的营养保健价值及防癌抗癌作用.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松籽油 沙棘油 脂肪酸 保健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