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始皇陵二号坑兵马俑原料产地的中子活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国霞 赵维娟 +9 位作者 李融武 高正耀 谢建忠 韩国河 冯松林 范东宇 张颖 柴芝芳 张仲立 朱君孝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6-420,共5页
选取19个秦始皇陵二号坑兵马俑样品和20个秦陵附近粘土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2种元素的含量,并将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二号坑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粘土样品关系密切,二号坑兵马... 选取19个秦始皇陵二号坑兵马俑样品和20个秦陵附近粘土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2种元素的含量,并将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二号坑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粘土样品关系密切,二号坑兵马俑的原料产地及烧制窑址可能在秦陵附近.另外,还初步研究了秦陵封土、二号坑的夯土、回填土与秦陵附近粘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二号坑 兵马俑 中子活化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原料产地 考古学 粘土
下载PDF
汉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武士俑和兵器浅议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宁 闫华军 张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6-21,共6页
汉阳陵南区从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和兵器,与秦代相比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不但在形体上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在施彩工艺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和技术进步。兵器制作方面以弩机为代表的汉代兵器制作和管理更为精细化和科学化,为研究汉代手工业、军... 汉阳陵南区从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和兵器,与秦代相比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不但在形体上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在施彩工艺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和技术进步。兵器制作方面以弩机为代表的汉代兵器制作和管理更为精细化和科学化,为研究汉代手工业、军事史提供了难得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陵 南区从葬坑 武士俑 秦俑 兵器 对比
下载PDF
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铜镞机械技术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京祥 杨青 林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S1期1-10,共10页
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兵器──铜镞,从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等几何参数精度及表面加工质量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研究考证.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秦陵三棱钢镞的结构功能、制造工艺、几何精度及相应的机械加工技术和质量管... 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兵器──铜镞,从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等几何参数精度及表面加工质量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研究考证.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秦陵三棱钢镞的结构功能、制造工艺、几何精度及相应的机械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提出秦代具有磨削工艺及其尺寸符合正态分布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兵器 铜镞 机械技术
下载PDF
并非“无坑不阵”,而“军事生活的缩影”才是兵马俑表现的本意——关于秦俑坑属性和作用争论的话题
4
作者 王学理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厘清秦俑坑的属性和作用,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后认为,目前学界在秦俑作用方面盛行的6种方法皆不可取,秦俑坑应是最具代表性的秦军事生活的缩影:其中1号坑不是"圆"也不是"疏",而是矩阵;2号坑不是"前角后... 为厘清秦俑坑的属性和作用,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后认为,目前学界在秦俑作用方面盛行的6种方法皆不可取,秦俑坑应是最具代表性的秦军事生活的缩影:其中1号坑不是"圆"也不是"疏",而是矩阵;2号坑不是"前角后犄的曲形阵",而是兵营的暂驻形式;4号坑并非后勤部队的"左追蓐",而表现的是列队接战的一瞬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朝 秦俑坑 军事生活 缩影
下载PDF
秦兵马俑一号坑后五方遗物清理简报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占成 邵文斌 +4 位作者 王煊 张军 蒋文孝 吴红艳 扈晓梅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147,共10页
为了保护一号坑内的金属遗物,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对秦兵马俑一号坑内东北部后五方暴露的遗物进行了清理与提取,主要有兵器、车马器和杂器三大类共173件组,为秦俑秦文化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兵马俑 一号坑 简报
原文传递
秦兵马俑陪葬坑发掘与展出同步进行的模式
6
作者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考古队 许卫红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1年第1期7-12,共6页
三十多年来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的考古工作一直都保持着展出与发掘同步进行的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实际是一项科研成果向普及、应用转化的两个阶段,属于公共考古学实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的公共考古实践过程可分为“被动式”、... 三十多年来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的考古工作一直都保持着展出与发掘同步进行的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实际是一项科研成果向普及、应用转化的两个阶段,属于公共考古学实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的公共考古实践过程可分为“被动式”、“背景式”、“高调式”三个阶段,但截止目前仍处于萌芽时期。探索将发掘现场的现象转化成对过去有意义解释的理论和方法,完善秦俑遗址保护由发掘到发掘与展示完美结合的公共考古模式,是考古工作者要拓展的另一项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 发掘与展出 公共考古学 阶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