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股及4股自体腘绳肌移植物重建治疗低度轴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对比研究
1
作者 吴关 李岳 +3 位作者 宋关阳 郑峒 张辉 洪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2-287,共6页
目的:比较应用8股腘绳肌移植物及4股腘绳肌移植物重建合并低度轴移(轴移1+)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入选患者术前麻醉下检查轴移试验为1度且有术后... 目的:比较应用8股腘绳肌移植物及4股腘绳肌移植物重建合并低度轴移(轴移1+)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入选患者术前麻醉下检查轴移试验为1度且有术后一年以上随访结果。采用8股腘绳肌移植物重建ACL的患者为A组,4股腘绳肌移植物重建ACL的患者为B组。评估术前及术后最少1年随访时,Lachman试验、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以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的组内和组间变化。结果:A组患者50例,平均随访时间14.8±6.2个月;B组患者50例,平均随访13.7±3.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主客观评估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末次随访时A、B两组患者的Lachman试验、KT-1000侧-侧差值、Lysholm评分以及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轴移试验均为阴性,B组轴移试验44例阴性,6例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低度轴移(轴移1+)的ACL损伤患者,应用8股自体腘绳肌作为移植物重建ACL,较4股腘绳肌移植物,可显著降低术后膝关节轴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轴移 腘绳肌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后部复杂损伤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汤明 文华伟 +4 位作者 张绍华 方禹舜 李涛 李亚楠 张青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7-554,共8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后部复杂损伤修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33例接受ACL重建手术的患者,且术中同时重建修复了外侧半月板后根部(LMPR...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后部复杂损伤修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33例接受ACL重建手术的患者,且术中同时重建修复了外侧半月板后根部(LMPR)损伤及内侧半月板RAMP区(RAMP)损伤。根据术前患膝的轴移分度分为两组:低度轴移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6~41岁(平均26.6±8.19岁);高度轴移组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7~43岁(平均25.4±9.64岁)。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以及术后2年的轴移分度和患膝MRI,评估ACL及内、外侧半月板后部损伤的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4~60个月(平均32.8±16.6个月)。手术时间为98±21.4 min。两组术后1年、术后2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均<0.001)。术前轴移分度:低度轴移组25例(1度15例,2度10例),高度轴移组8例(3度);术后2年轴移分度:低度轴移组1度降为0度15例、2度降为0度3例、2度降为1度7例,高度轴移组3度降为0度1例、3度降为1度4例、3度降为2度3例;术后2年低度轴移组MRI评估RAMP损伤愈合率为92%,LMPR损伤愈合率为88%;高度轴移组RAMP损伤愈合率为75%,LMPR损伤愈合率为75%。并发症情况:无手术部位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情况,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5例,经3月抗凝治疗后好转,无肺栓塞或死亡发生。结论:针对ACL断裂同时合并RAMP及LMPR损伤的患者,可通过重建ACL的同时修复内、外侧半月板后部复杂撕裂,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改善轴移分度,提升功能评分,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操作复杂,需配合专用修复工具,故需要重视术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RAMP 根部损伤 轴移
下载PDF
不同屈曲状态下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川 李彦林 +2 位作者 张振光 仝路 王国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2-669,共8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膝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受力后,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包含骨、韧带、半月板和软骨的左膝关节仿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膝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膝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受力后,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包含骨、韧带、半月板和软骨的左膝关节仿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膝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分别对股骨加载后向134N的力、内外翻10Nm的力矩,以及外翻10Nm加内旋5Nm的联合力矩,分析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的应力分布及大小变化情况。结果:对股骨加载后向134N应力后,膝关节在屈曲0°、30°、60°和90°位时,ACL所受应力最大,PCL的应力最小,MCL的最大应力大于LCL,均随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施加外翻应力时,MCL所受应力最大,其次为ACL、PCL,LCL应力最小;内翻时,LCL所受应力最大,其次为PCL、ACL,MCL应力最小;联合应力时,MCL应力最大,其次为ACL,远远大于PCL和LCL的应力,除PCL之外,其他各韧带的应力随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膝关节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不同受力情况,可以有效地分析膝关节韧带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并推测其损伤机制。所有韧带的应力分布和大小随着不同屈曲角度发生不同改变,损伤风险也发生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膝关节 韧带 屈曲 内外翻 轴移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合并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技术及早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关 洪雷 +2 位作者 沈杰威 宋关阳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合并膝关节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共156例患者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于我科接受同一医生手术治疗,其中22例高度轴移患者入选本研究。采...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合并膝关节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共156例患者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于我科接受同一医生手术治疗,其中22例高度轴移患者入选本研究。采用KT-1000检查膝关节前向稳定性,采用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使用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9.3岁(15~43岁),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3~15个月)。术前KT-1000测量,患侧-健侧差值平均为8.9±3.1 mm(4~16 mm),术后随访时侧-侧差值平均为2.1±0.6 mm(0~3mm),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前轴移检查,20例患者轴移试验2+,2例患者3+。术后即刻检查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随访时,21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1+,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60.5±12.3(35~90),术后为79.2±7.8(66~90),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高度轴移的患者,联合应用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前外侧韧带重建术可有效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术后早期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外侧韧带重建 轴移试验
下载PDF
前外侧肌腱固定术在治疗合并高度轴移不稳定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心 张辉 +1 位作者 冯华 洪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对合并高度轴移不稳定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过程中,施行前外侧肌腱固定,分析该方法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140例患者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于我科接受手术治... 目的:对合并高度轴移不稳定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过程中,施行前外侧肌腱固定,分析该方法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140例患者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8例患者在麻醉下检查轴移试验表现为2+至3+,入选本研究。在手术过程中,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基础上,取髂胫束后方纤维做前外侧肌腱固定。患者在术后即刻、6个月和12个月时接受临床随访,采用KT-1000检查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采用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使用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平均获得12.7±2.4个月随访,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8.3±7.1岁。至最终随访时,全部患者无膝关节不稳定主诉。前后向稳定性KT-1000检查患侧-健侧差值平均为2.3±0.7 mm,与术前(9.2±2.6mm)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前麻醉下检查,13例患者轴移试验2+,5例患者3+。术后即刻检查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最终随访时,17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1+,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为67.7±5.9(55至78),术后为89.0±4.6(75至95),术后相比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高度轴移试验阳性的患者,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同时,采用前外侧肌腱固定的方法,可有效改善轴移试验的结果,恢复关节稳定性,术后早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轴移试验 前外侧韧带 肌腱固定术
下载PDF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高度轴移现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晋 宋关阳 +2 位作者 李岳 王雪松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索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造成高度轴移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因急性ACL损伤行ACL重建术的患者资料,并以患者术前麻醉下轴移试验分度结果为分组依据... 目的:探索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造成高度轴移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因急性ACL损伤行ACL重建术的患者资料,并以患者术前麻醉下轴移试验分度结果为分组依据。其中,病例组共入选60例高度轴移阳性(II度或III度)患者,对照组共入选60例低度轴移阳性(0度或I度)患者。首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到手术时间、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度、前外侧韧带异常状况以及内侧/外侧半月板损伤情况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然后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计算上述变量的比值比(Odds Ratios,OR)及其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最终确定导致高度轴移现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两组间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P=0.002)、前外侧韧带异常状况(P=0.011)以及外侧半月板损伤情况(P=0.008)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确认上述三个因素(OR1=6.41;95%CI1:1.48~47.70;OR2=4.96;95%CI2:1.07~28.75;OR3=5.83;95%CI3:1.21~38.56)均为导致急性ACL损伤后高度轴移现象的危险因素。结论: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偏大、前外侧韧带损伤以及外侧半月板损伤为导致急性ACL损伤后高度轴移现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 高度轴移现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涛 史长安 +4 位作者 张文生 刘世平 庞军 高延伟 刘亚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例,对照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联合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例,对照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联合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2组稳定性分级、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Lysholm评分变化及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前,2组间稳定性分级、屈曲受限角度、伸膝受限角度、萎缩指数、Lysholm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联合组稳定性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屈曲受限角度、伸膝受限角度、萎缩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5个月,联合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关节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且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高度轴移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前外侧韧带重建术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残留轻度旋转不稳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贺忱 高奉 +3 位作者 钱驿 果森 思虹 周敬滨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mt,ACL)重建术后中短期内出现旋转不稳定的风险因素。方法随访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所进行ACL重建术的部分患者资料,选择最后一次随访中患膝轴移试验Ⅰ度和轴移试验阴性的患者为...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mt,ACL)重建术后中短期内出现旋转不稳定的风险因素。方法随访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所进行ACL重建术的部分患者资料,选择最后一次随访中患膝轴移试验Ⅰ度和轴移试验阴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轴移试验检查结果为分组依据。其中,22例轴移阳性(Ⅰ度)患者归入试验组,24例轴移阴性患者归入对照组。首先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受伤至手术时间、移植物直径、半月板损伤情况、骨隧道术后CT定位点到理想点的距离差值、患膝伸屈肌最大肌力比值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利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计算上述变量的比值比(odds ratios,OR)及其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最终明确导致本组病例术后轻度旋转不稳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间股骨隧道CT定位中心点与理想点的差值(P=0.004)、患膝伸屈肌最大肌力比值(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骨隧道CT定位中心点与理想点的差值(OR=1.18,95%CI:1.04~1.33)、患膝伸屈肌最大肌力比值(OR=6.65,95%CI:1.13~39.26)均为导致ACL损伤术后中短期内出现轻度旋转不稳定的风险因素。结论股骨隧道CT定位中心点与理想点的差值、患膝伸屈肌最大肌力比值为导致ACL重建术后中短期内出现轻度旋转不稳的风险因素,建议手术医师采用术中透视等更为精准的方式进行骨隧道的定位,并在术后重视对腘绳肌的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旋转不稳定 轴移试验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交叉簧片柔性铰链的翘曲分析与消除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浪 毕树生 +1 位作者 杨春卫 刘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6-891,共6页
为揭示柔性铰链的翘曲变形机理,建立了交叉簧片柔性铰链的翘曲模型.对簧片交叉角为90°和径向载荷为0时的两种特例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此类柔性铰链翘曲变形的存在性.提出了一种可消除交叉簧片柔性铰链翘曲问... 为揭示柔性铰链的翘曲变形机理,建立了交叉簧片柔性铰链的翘曲模型.对簧片交叉角为90°和径向载荷为0时的两种特例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此类柔性铰链翘曲变形的存在性.提出了一种可消除交叉簧片柔性铰链翘曲问题的可行方法,即采用簧片对称交叉布局.仿真和实验均表明:采用对称布局的交叉簧片柔性铰链,在受到广义载荷作用时,其变形仅存在于功能方向,翘曲变形得到了完全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簧片 柔性铰链 翘曲变形 轴漂 数值仿真
下载PDF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桂龙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30,共6页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启了战略东移的步伐,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这一进程加快,特别是美国大中东战略、全球战略受挫,以及以中国为主体的亚太新兴国家的崛起,起了激化作用。战略重心东移是美国国家战略重心演变的必然结果,有其必...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启了战略东移的步伐,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这一进程加快,特别是美国大中东战略、全球战略受挫,以及以中国为主体的亚太新兴国家的崛起,起了激化作用。战略重心东移是美国国家战略重心演变的必然结果,有其必要的理论支撑及现实考虑,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受到国内、域内、域外等因素的阻碍,从目前的情势看,未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将重点在战略对象、战略区域、战略思想等方面发生转变,并在广度与深度上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战略东移 演变 发展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撕裂合并外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损伤导致膝关节高度前外旋转不稳定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郑峒 李旭 +5 位作者 洪雷 张辉 宋关阳 李岳 张志军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43-651,共9页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撕裂伴有或不伴外侧半月板后角根部(later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LMPR)损伤对膝关节前外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连续收治的ACL撕裂并接受韧带重...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撕裂伴有或不伴外侧半月板后角根部(later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LMPR)损伤对膝关节前外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连续收治的ACL撕裂并接受韧带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关节镜探查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研究组纳入ACL撕裂合并LMPR损伤病例(ACL+LMPR组),对照组纳入单纯ACL撕裂病例(ACL组)。研究组根据术前核磁中半月板股骨韧带(meniscofemoral ligament,MFL)信号是否消失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损伤者纳入MFL-亚组,完整者纳入MFL+亚组。比较组间人口学数据、病史资料及膝关节稳定性差异,膝关节稳定性评估包括:Lachman试验、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以及胫骨前移。结果:LMPR合并损伤率在伤后时间超过6周后显著上升(P=0.048)。与单纯ACL撕裂患者相比,ACL撕裂合并LMPR损伤患者的高度轴移阳性率显著升高(P<0.001),胫骨前移显著增加(P=0.001)。MFL损伤与否对膝关节稳定性无进一步影响。结论:对于ACL撕裂同时合并LMPR损伤的患者,其膝关节动态及静态前外旋转稳定性均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外侧半月板后角根部 膝关节稳定性 轴移试验 胫骨前移
下载PDF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过度胫骨前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倪乾坤 张辉 +5 位作者 宋关阳 张志军 郑峒 冯峥 曹晏维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急性损伤后出现过度胫骨前移(an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AT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因急性ACL损伤行ACL重建术的患者资料,资料完整且... 目的:探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急性损伤后出现过度胫骨前移(an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AT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因急性ACL损伤行ACL重建术的患者资料,资料完整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共计14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06例、女性35例。在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测量胫骨前移,ATT≥6 mm定义为过度胫骨前移,该组患者为病例组,ATT<6 mm的患者归入对照组。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受伤至手术时间、半月板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及体格检查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出现过度胫骨前移的危险因素。结果:ATT≥6 mm的患者77例为病例组,ATT<6 mm的患者64例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轴移试验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异常增大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TS≥17°)(OR=4.22,P<0.001)和高度轴移(OR=2.46,P=0.037)是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后ATT≥6 m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半月板损伤、年龄、性别、BMI等与ATT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后,PTS≥17°和高度轴移是ATT≥6 mm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 胫骨平台后倾角 高度轴移 负重位胫骨前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出现Ⅲ度轴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志航 陈君蓉 +3 位作者 程松苗 蒋旭 高志 胡勇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81-1286,共6页
目的探讨包括性别及股骨内、外髁宽度比在内的多个因素是否与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出现高度轴移现象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因前交叉韧带断裂行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共236例。术前进行轴移试验,分为0度、Ⅰ度、Ⅱ度、Ⅲ... 目的探讨包括性别及股骨内、外髁宽度比在内的多个因素是否与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出现高度轴移现象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因前交叉韧带断裂行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共236例。术前进行轴移试验,分为0度、Ⅰ度、Ⅱ度、Ⅲ度,轴移0度和Ⅰ度89例患者为对照组,轴移Ⅱ度84例患者为病例A组、轴移Ⅲ度63例患者为病例B组。预测导致轴移Ⅲ度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BMI、受伤类型、胫骨平台后倾角、股骨内外髁占比、股骨髁间窝占比、是否伤后继续变向运动、伤后参加变向运动频率、外侧半月板撕裂、全身多发关节松弛、膝过伸。卡方检验及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三组患者之间预测因素是否有明显差异,然后使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导致Ⅲ度轴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卡方检验及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股骨外髁占比、股骨内髁占比、外侧半月板撕裂、全身多发关节松弛、膝过伸在不同轴移试验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及股骨内髁占比增大、股骨外髁占比减少、膝过伸是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出现Ⅲ度轴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四者的OR及95%CI指标分别为:A组vs.B组,2.546(1.134~5.717)、0.911(0.776~1.070)、1.350(1.094~1.666)、2.382(1.058~5.364);B组vs.对照组,6.313 (2.105~18.931)、0.819 (0.680~0.987)、1.669 (1.313~2.123)、2.855(1.167~6.984)。结论对于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女性、股骨内髁占比增大、股骨外髁占比减小、膝过伸可能是导致Ⅲ度轴移的高危因素,在评估高度轴移时应更关注患者性别及股骨远端形态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女性 股骨内髁宽度占比 股骨外髁宽度占比 膝过伸 轴移试验
下载PDF
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ACL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鹏 喻德富 陈涛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907-910,共4页
目的:观察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ACL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ACL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例,对照组行ACL重建术治疗,联合组行ACL重建术联合ALL... 目的:观察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ACL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ACL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例,对照组行ACL重建术治疗,联合组行ACL重建术联合ALL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稳定性分级、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Lysholm评分变化及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前两组稳定性分级、屈曲受限角度、伸膝受限角度、萎缩指数、Lysholm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联合组稳定性分级中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屈曲受限角度、伸膝受限角度、萎缩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联合组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个月联合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显著(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重建术联合ALL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ACL损伤患者的效果明显,在改善患者关节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且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损伤 高度轴移 ACL重建术 ALL重建术
下载PDF
计及打滑的履带式核电机器人转向性能分析
15
作者 梁雪刚 赵臣 +1 位作者 张佳俊 刘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3-1319,共7页
在基于打滑条件下,履带式机器人两侧履带均匀接地时的转向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基础上,推导了在相间分布的外履齿接地时牵引力与转向阻力矩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质心偏移的影响,并给出了打滑条件下履带式机器人的转向条件,最后探讨了原地转向... 在基于打滑条件下,履带式机器人两侧履带均匀接地时的转向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基础上,推导了在相间分布的外履齿接地时牵引力与转向阻力矩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质心偏移的影响,并给出了打滑条件下履带式机器人的转向条件,最后探讨了原地转向时,机器人转向比对滑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履齿接地与履带均匀接地时的牵引力和转向阻力矩相同;打滑条件下满足转向条件的转向比范围增大;原地转向时,两侧履带的滑转率随着转向比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式机器人 打滑条件 原地转向 质心偏移
下载PDF
Modeling of Cross-Spring Pivots Subjected to Generalized Planar Loads 被引量:4
16
作者 BI Shusheng YAO Yanbin +1 位作者 ZHAO Shanshan YU Jingju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75-1085,共11页
Cross-spring pivots, formed by crossing two identical flexural beams at their midpoint, have been broadly used in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aerospace fields.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modeling and analysi... Cross-spring pivots, formed by crossing two identical flexural beams at their midpoint, have been broadly used in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aerospace fields.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cross-spring pivots.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application position and magnitude of the external loads on the load-rotation and parasitic motion characteristics has not yet been discusse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the external loads,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accurate load-rotation and center shift models of cross-spring pivots, with generalized planar loads applied including bending moment,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orces. Firstly, by using the energy method, the load-displacement models of the pivot are derived with the assumption of small rotational angles. Based on the models, the influence of generalized planar loads on the load-rotation relationship is discussed, which shows that both application position and magnitude of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forces influence the load-rotation behaviors. Then the accurate center shift expressions of the pivot with generalized planar loads are developed, which shows that the rotational angle is the dominant term for both components of the center shift while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forces are small. Finally,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Comparing the model data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FEA, the relative error of the load-rotation is less than 6% even if the rotational angle reaches 20°; the relative errors of the two components of center shift are less than 5% and 10% respectively when the rotational angle reaches 10°. The proposed model and analytical conclusions can be used to analyze and preliminarily design the compliant mechanisms containing cross-spring piv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spring pivot load-rotation behaviors center shift generalized planar loads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关节外侧肌腱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高度旋转不稳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阳 陈雍华 +2 位作者 杨方程 安晓 赵玉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关节外侧肌腱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高度旋转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0-12采用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关节外侧肌腱固定术治疗的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旋转不稳的患者...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关节外侧肌腱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高度旋转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0-12采用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关节外侧肌腱固定术治疗的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旋转不稳的患者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轴移试验分度和Lachman试验分度、IKDC主观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20(85~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5~20)mL,随访时间平均18.9(13~25)个月,均无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坏死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achman试验仅有1例为1+,其余均为阴性,IKDC评分平均90.1(85~95)分,Lysholm评分平均90.9(86~95)分。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关节外侧肌腱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高度旋转不稳的临床疗效良好,该联合术式可提升膝关节旋转及前后向稳定性,同时明显改善了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外肌腱固定术 高度轴移现象 膝关节稳定性
原文传递
腘绳肌移植物联合关节外肌腱固定术治疗高度轴移ACL损伤
18
作者 刘卫国 李旭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65-70,共6页
目的评估使用自体腘绳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联合关节外肌腱固定术(Lateral extra⁃articular tenodesis,LET)治疗高度轴移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移植物信号情况。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连续收治... 目的评估使用自体腘绳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联合关节外肌腱固定术(Lateral extra⁃articular tenodesis,LET)治疗高度轴移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移植物信号情况。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连续收治的高度轴移ACL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在77例术前麻醉状态下存在高度轴移的ACL病例中,32例为LET联合ACL重建术(纳入LET组),45例未行LET术(纳入单纯ACL重建组)。比较两组术后至少2年时的主观功能评分(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性评估(KT⁃1000测试和轴移试验)结果和移植物的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信号。移植物信号分为Ⅰ级(好)、Ⅱ级(中等)和Ⅲ级(差)。结果LET组的随访时间为(24.2±2.2)个月,小于常规重建组的(25.9±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4,P<0.001)。末次随访时,LET组的移植物信号为I级27例、2级5例、3级0例,优于单纯ACL重建组的I级24例、2级16例、3级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484,P=0.003)。两组主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稳定性评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LET联合ACL重建术在治疗高度轴移患者时,相比单纯ACL重建术能够在术后2年时改善ACL移植物的信号、功能评分和膝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高度轴移 关节外肌腱固定术 移植物信号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机载设备的高精度转动型柔性铰链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承平 赵宏哲 +1 位作者 毕树生 徐熠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4-702,共9页
传统铰链应用于机载设备时会产生摩擦、磨损、接触面热梯度等问题,而利用材料变形产生运动的柔性铰链可避免此类缺陷,获得高性能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现阶段使用的交叉簧片柔性铰链无法满足某些超精密航空机载设备的定位精度要求,因此... 传统铰链应用于机载设备时会产生摩擦、磨损、接触面热梯度等问题,而利用材料变形产生运动的柔性铰链可避免此类缺陷,获得高性能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现阶段使用的交叉簧片柔性铰链无法满足某些超精密航空机载设备的定位精度要求,因此将交叉点推广到任意位置以改善性能。首先,考虑机械接口,建立了广义交叉簧片柔性铰链的刚度和轴漂模型,从而分析了各个参数与刚度及轴漂的关系,并评估了由于加工因素造成的簧片不等长给性能带来的影响,得到了具有等值刚度和较小轴漂特性的柔性铰链。然后,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所分析特性的有效性。最后,通过组合提出了一种更大行程的复合柔性铰链,当转角为15°时,且在垂直力作用下,轴漂小于3μm,精度优于在国外已得到应用的蝶形铰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铰链 刚度 轴漂 精密机械 机载设备
原文传递
杠杆征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查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德超 杨国夫 王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杠杆征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临床查体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方法纳入本院自2014-07—2017-03行关节镜治疗的200例ACL损伤,根据损伤类型及损伤时间分为4组:A组(急性损伤期,ACL完全损伤),B组(慢性损伤期,ACL完全损伤),C组(急性损... 目的探讨杠杆征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临床查体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方法纳入本院自2014-07—2017-03行关节镜治疗的200例ACL损伤,根据损伤类型及损伤时间分为4组:A组(急性损伤期,ACL完全损伤),B组(慢性损伤期,ACL完全损伤),C组(急性损伤期,ACL部分损伤),D组(慢性损伤期,ACL部分损伤)。比较4组杠杆征、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的阳性率。结果麻醉前后A、C、D组4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慢性完全损伤)4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无论是在麻醉前还是麻醉后,A、C、D组中杠杆征阳性率均高于其他3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C、D组杠杆征阳性率均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杠杆征在ACL损伤查体时的敏感度较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更高,受损伤类型与损伤时间的影响较小,并且麻醉状态下杠杆征查体可以获得更准确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杠杆征 Lachman试验 前抽屉试验 轴移试验 阳性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